青少年痉挛性脑瘫腰骶段SPR手术中脊柱稳定性重建
穆晓红;徐林;俞兴;曹旭;王逢贤;李晋玉;贺丰;刘欢欢;
摘要(Abstract):
[目的]探讨采用脊柱钉棒内固定系统在青少年痉挛性脑瘫患者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中重建腰骶关节稳定性的可行性,为青少年痉挛性脑瘫的治疗寻找一种安全、稳定、有效的方法。[方法]自2007年6月~2012年1月,对42例下肢痉挛性脑瘫患者进行腰骶段SPR手术治疗,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14~22岁,平均16岁。在三维导航引导下,采用脊柱钉棒内固定系统,行腰骶段SPR手术中按常规方法置入椎弓根螺钉系统,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手术时间120~17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量400~1 000 ml,平均700 ml。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神经、脊髓损伤。术后出现低颅压反应5例,经补液、抬高床尾等措施后缓解。随访6个月~3年,采用自身前后对比,术后下肢痉挛解除良好,肌张力明显降低,肌力恢复良好,均早期恢复正常负重和行走。无1例出现断钉、断棒,其中1例3年后出现螺钉松动,及时取出内固定。X线片检查未发现钉孔扩大、腰椎下移(L5下沉)等现象。[结论](1)脊柱钉棒内固定系统在青少年痉挛性脑瘫患者腰骶段SPR手术中可重建腰骶关节稳定性;(2)该手术方法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固定牢固;(3)SPR+内固定术是治疗青少年痉挛性脑瘫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KeyWords): 选择性脊神经后跟切断术(SPR);脑性瘫痪;脊柱;内固定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北京中医药大学自主创新项目,编号2011-JYB22-Js123
作者(Author): 穆晓红;徐林;俞兴;曹旭;王逢贤;李晋玉;贺丰;刘欢欢;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262.
- [2]汪志国,邱洪斌,鲁向锋,等.小儿脑性瘫痪病因学的研究进展[J].疾病控制杂志,2004,1:52-55.
- [3]穆晓红,徐林,许世刚,等.运动疗法在脑瘫儿童SPR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骨伤,2009,1:56-60.
- [4]仉建国,邱贵兴,于斌,等.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的初步结果[J].中华骨科杂志,2006,3:156.
- [5]李波,张铭华,郑华,等.胸、腰椎半椎体畸形后路矫形节段内固定松动、失效原因分析及翻修术[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21:1613.
- [6]Polly DW Jr,Potter BK,Kuklo T,et al.Volumetric spinal canal Intrusion:a comparison between thoracic pedicle screws and thoracic hooks[J].Spine,2004,1: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