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 脊柱骨折再手术原因及疗效

    张超;阮狄克;何勍;李景云;王鹏建;

    [目的]分析脊柱骨折再次手术翻修的原因及疗效相关因素。随着脊柱创伤手术在基层医院的开展和普及,部分没有得到完善治疗的病例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再次进行翻修手术。本科自200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外院手术治疗后失败的脊柱损伤患者19例,进行了再次手术翻修并平均随访3.5年,对再手术原因及疗效分析作初步探讨。[方法]19例脊柱骨折再手术患者,平均随访3.5年,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随访观察患者感觉、运动功能恢复、疼痛、生活质量及对再次手术的个人评价。[结果]减压不充分以及内固定物的不当使用是再次手术翻修的主要原因。不完全截瘫患者再手术后肌力均得到一级以上恢复,然而再手术前神经功能为FrankelA级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无明显改善。17(89%)例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对疗效表示满意。[结论]良好的脊柱外科技术和正确应用内固定是治疗脊柱骨折的重要因素,对于正确选择适应证的病例,再次手术翻修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07年04期 No.174 241-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40 ]
  • 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探讨

    姬广林;徐房添;吴东保;何澄;赖光松;刘午阳;温煦;黄为民;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入路、方法及效果。[方法]总结2000年2月~2005年12月对34例有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经验。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16~61岁,平均39岁。术前根据X线片及CT检查结果,所有骨折均按Letournel-Judet的方法进行分型,简单型骨折13例,复合型骨折21例。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分别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23例、髂腹股沟入路6例及前后联合入路5例进行复位,以骨盆重建钢板螺钉进行固定。手术平均耗时2.5h,术中平均失血0.6L。[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2~64个月,平均31个月。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解剖复位18例,复位满意9例,复位不满意3例,4例关节轮廓复位。根据改良的Merle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关节功能优11例,良15例,一般4例,差4例,优良率为76.5%。解剖复位加满意复位的临床优良率为85.2%,而差及关节轮廓复位的优良率为42.9%(P<0.05)。X线片结果按Epstein标准评价,优10例,良17例,一般3例,差4例,优良率为79.4%。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2例;异位骨化3例,其中BrookerⅠ°1例,Ⅱ°2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无手术死亡、感染及骨折不愈合发生。[结论]术前完善的影像学资料、正确的骨折分型、及时手术、恰当的手术入路、解剖复位、牢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2007年04期 No.174 24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63 ]
  • 一期应用交锁髓内钉和/或AO外固定架治疗双侧胫骨骨折

    张海波;张世清;刘锐;

    [目的]探讨一期应用交锁髓内钉和/或AO外固定架治疗双侧胫骨骨折的临床价值和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8年4月~2006年1月间一期应用交锁髓内钉和/或AO外固定架治疗双侧胫骨骨折33例66肢。男26例,女7例;平均34.4岁。闭合骨折按AO/ASIF分型A型9肢;B型13肢;C型17肢。开放骨折按Gustio分型I型10肢;Ⅱ型6肢;ⅢA型5肢;ⅢB型4肢;ⅢC型2肢。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5.5d(3h~12d)。[结果]随访6个月~3年,平均16个月。66肢均达骨性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闭合性骨折16周,开放性骨折18周,4肢延迟愈合。3肢发生浅表感染经保守治疗痊愈。按Johner-Wruh评分标准,结果优19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为90.9%。无脂肪栓塞综合征、深部感染,内固定失效及畸形愈合发生。[结论]一期应用交锁髓内钉和/或AO外固定架治疗双侧胫骨骨折操作简单,骨折端血运破坏少,固定确切,骨折愈合率高,可早期功能锻炼且疗效满意。固定方式应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最佳方法。

    2007年04期 No.174 248-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85 ]
  • 微型锚钉治疗陈旧性锤状指畸形的疗效分析

    姜国;范存义;

    [目的]介绍一种应用微型锚钉治疗陈旧性锤状指畸形的方法,通过观察临床效果来探讨该方法治疗陈旧性锤状指畸形的可行性。[方法]对14例陈旧性锤状指患者临床应用微型锚钉治疗。于远侧指间关节(DIP)背侧做“и”形切口,显露伸指肌腱,将断端间疤痕切除,用1枚1mm克氏针将远侧指间关节(DIP)固定于伸直位,用肌腱缝合线水平褥式缝合伸指肌腱断端,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钻孔后安装微型锚钉,将锚钉尾部携带的肌腱缝线与伸指肌腱近断端缝合以加强缝合强度。术后前臂掌侧面石膏托固定腕关节背神30°,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伸直位3周,6周后拔除克氏针开始功能锻炼。[结果]随访6个月~1年,按Dargan功能评定法优10例,良2例,可1例,差1例。其中1例远侧指间关节(DIP)屈曲功能障碍,无畸形复发。优良率85.7%。[结论]应用微型锚钉治疗陈旧性锤状指畸形具有缝合强度高,畸形复发率低,操作简便,效果可靠的优点,是一种治疗陈旧性锤状指畸形简便有效的方法。

    2007年04期 No.174 251-253+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36 ]
  • 螺旋CT三维重建对上颈椎损伤的诊断价值

    朱岩;向卫国;梁文杰;王奕;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上颈椎损伤的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总结26例寰枢椎损伤病例。统计骨折分类,诊断正确率,CT扫描参数,后期处理方法。着重观察上颈椎骨折的部位,椎体序列,椎体高度,骨折线,椎体附件骨折和旋转/脱位等的CT表现,并评价3D重建图像的优势。[结果]26例中C1爆裂性骨折(Jefferson骨折)4例,其中1例合并C1、2脱位失稳;C2齿状突骨折17例,其中X线片漏诊1例;C2椎弓骨折(Hangman骨折)1例;单纯C1、2椎间失稳2例,其中X线片漏诊1例。枢椎椎体骨折,本组中2例,为椎体纵行骨折,骨折无明显移位。在26例寰枢椎骨折病例中,CT全部正确诊断,X线诊断正确17例,占65%,其中6例未能作出诊断,3例将寰枢椎骨折误诊为关节脱位。上颈椎即寰枢椎解剖结构复杂,有与其它颈椎不同的解剖学特征,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上颈椎的解剖关系、椎管形态、骨折块移位情况以及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特别对于C1爆裂性骨折、C2齿状突骨折、C1、2脱位可提供逼真立体影像信息,清晰地显示C1侧块移位的大小,C1、2间移位的程度,可将图像任意旋转,以不同角度观察或展现任意断面,观察骨折碎片移位,断端锐利及其与椎管的关系,评估颈枕间和C1、2椎间稳定性,对伤情评估,是否手术,选择手术方式和手术风险的评估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结论]上位颈椎骨折的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可更好显示骨折的情况,可作为上颈椎损伤临床术前诊断和治疗的影象学检查的首选方法。

    2007年04期 No.174 254-256+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148 ]
  • 陈旧性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分析(附23例报告)

    曲家富;曹立海;杜晓健;王志伟;彭义;高建华;李绍光;

    [目的]探讨陈旧性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1年9月~2004年12月,手术治疗陈旧性跖跗关节骨折脱位23例,男19例,女4例。年龄18~56岁,平均37.4岁。左侧13例,右侧10例。伤后时间4~6周7例,6~8周9例,2~3个月4例,5~9个月3例,平均9周。造成陈旧性骨折脱位原因23例中4例为漏诊,14例为不恰当的非手术治疗,5例为手术治疗未复位。按Myerson分类法的X线分型A型5例,B型4例,C型2例,D型5例,E型3例,F型4例。术前除了常规拍足部正、侧和30°斜位X线片外,还要行CT扫描,更全面的了解骨折碎片及关节脱位情况。治疗方法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3例,足弓重建跖跗关节融合术10例。[结果]23例随访8个月~4年,平均2年2个月。治疗结果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测定优4例,良15例,可4例。优良率82.6%。其中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3例均为优良,而足弓重建跖跗关节原位融合术10例良6例,可4例。无伤口感染及关节融合不愈合。[结论]早期陈旧性跖跗关节骨折脱位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疗效满意,而晚期的陈旧性跖跗关节骨折脱位,行足弓重建跖跗关节原位融合术,也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2007年04期 No.174 257-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57 ]
  • 股骨骨折闭合复位髓内固定后骨折端旋转移位的CT测量

    姚琦;唐佩福;黄鹏;王继芳;

    [目的]通过CT测量股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端旋转移位程度,探讨术中纠正旋转畸形的方法。[方法]CT扫描测量56例股骨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后的前倾角值,并与健侧对照,计算双侧前倾角的差值,借此判断骨折远端旋转畸形的程度。前倾角增大表明骨折远端内旋,反之代表骨折远端外旋。根据AO分类标准,股骨粗隆下A3型骨折9例,股骨干A型骨折12例,B型骨折15例,C型骨折7例,股骨髁上A型骨折13例。[结果]所有入选病例的伤侧前倾角均发生变化,股骨干骨折的前倾角变化最大,为-13.35°~47.21°。粗隆下骨折的前倾角变化最小,为-7.12°~36.35°,髁上骨折的前倾角变化居中,为-11.10°~39.22°。骨折远端内旋移位的程度和发生率均大于外旋移位。内旋移位占60.71%,外旋移位占39.29%。股骨干骨折远端内旋移位的变化最大,为1.37°~29.82°,平均12.34°。粗隆下骨折远端内旋移位的变化最小,为0.81°~23.21°,平均8.32°。髁上骨折居中,为1.72°~27.11°,平均8.38°。骨折远端外旋移位仍以股骨干骨折表现最明显,为1.11°~21.12°,平均9.33°。粗隆下骨折变化最小,为1.31°~16.23°,平均7.71°。股骨髁上骨折变化居中,为0.97°~17.96°,平均8.22°。分别对3个骨折部位的健侧和伤侧配对t检验,P<0.001,差异显著。[结论]股骨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端旋转移位的发生率非常高,术中影像监测可有效控制旋转移位。

    2007年04期 No.174 260-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82 ]
  • 脊柱脊髓锐器伤合并异物存留的救治

    李青;王春庆;刘钢;肖正亮;邓进;李昆;

    [目的]探讨脊柱脊髓锐器伤合并异物存留的诊疗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了1995年1月~2005年11月本科收治的128例脊柱脊髓锐器伤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9例合并有异物存留患者的诊治、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9例均行急诊手术清创,术后死亡1例(5.3%),椎管内感染1例,发生脑脊液漏1例。14例合并有脊髓损伤患者中,13例术后经综合康复治疗脊髓损害程度ASIA评分较手术前提高(P<0.05)。[结论]脊柱脊髓锐器伤合并异物存留时需在充分地术前准备下急诊手术治疗,必要的术前检查,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2007年04期 No.174 263-264+286+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6 ]
  • 成人股骨粗隆间骨折髋关节功能恢复多因素分析

    薛华明;杨安礼;蔡珉巍;涂意辉;

    [目的]探讨影响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2004年4月~2006年7月收治股骨粗隆骨折患者44例。应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对疗效进行评定。研究患者年龄、性别,术前ASA分级,术前牵引时间长短,骨折分型,治疗方式,术后功能锻炼时间等可能的相关因素,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应用Logistic回归作多因素分析。应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髋关节的功能评估指数作为因变量,分为优、较好、良、差4类,其中前2类被认为功能恢复佳。以此结果为依据进行讨论,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意义。[结果]44例患者随访4~25个月,平均18个月,42例骨折全部愈合。Harris髋关节评分优10例,较好19例,良11例,差4例。满意(佳)恢复率为65.9%。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患者年龄、ASA分级、骨折分型、开始功能[1]锻炼时间4个因素与髋关节功能有显著性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发现患者年龄、ASA分级、骨折分型3个因素是影响髋关节功能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股骨粗隆骨折后,年龄、ASA分级、骨折分型三因素可明显影响髋关节功能恢复。应尽早手术,选用稳定的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提高疗效。

    2007年04期 No.174 265-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53 ]
  • 皮(肌)瓣治疗小腿长段骨坏死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范启申;周祥吉;尹明杰;刘勇;高学建;何正;窦洪磊;

    [目的]探讨皮(肌)瓣治疗骨坏死的可行性。[方法]应用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按实验方法将胫骨制成骨坏死模型。对照组用游离皮片覆盖坏死骨;实验组用腓肠肌皮瓣覆盖坏死骨。术后2、4、8、12周行ECT、X线片、骨钙素(BGT)、组织切片检查。临床应用436例。[结果]ECT显示实验组动脉相放射摄入值及延迟相放射摄入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血清BGP水平实验组各时段均比对照组高(P<0.001);组织学检查4周实验组髓腔中可见增生的血管,大量骨细胞;X线片12周实验组的胫前皮质骨接近正常骨,而对照组皮质骨仍为坏死、骨质硬化。临床应用小腿外观好,足部肿胀消退,创面感染治愈,坏死骨成活,骨髓腔再通。[结论]用血运丰富的皮(肌)瓣覆盖坏死胫骨段后,血运改善,坏死骨可以成活。

    2007年04期 No.174 268-269+323-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8 ]
  • 双膦酸盐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

    马立峰;郭艾;

    2007年04期 No.174 270-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79 ]
  • 软骨组织工程强化技术的应用研究

    郭亭;赵建宁;

    2007年04期 No.174 272-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2 ]
  • 嗅鞘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张志强;黄永辉;沈铁城;

    2007年04期 No.174 275-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5 ]
  • 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种子细胞的研究进展

    孙天威;张学利;

    2007年04期 No.174 278-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2 ]
  • 跟骨关节内骨折后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解剖研究

    王志杰;钟世镇;丁自海;

    [目的]通过跟骨关节内骨折模型对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进行相关的解剖学研究。[方法]选用6个新鲜的成人足标本,采用多功能生物力学测定仪建立跟骨关节内骨折模型,通过X线片和CT检查确定骨折的发生并观察骨折的形态,解剖观察骨折的走行及其对足部相关软组织、骨筋膜室的影响。[结果]所有6个标本都产生了跟骨关节内骨折,X线片检查,其中4个为关节内压缩骨折,2个为舌型骨折;30°半冠状位CT检查,SandersⅡ型及Ⅲ型骨折各3个。骨折线基本走向是从前、外、上方到后、内、下方,骨折线走行之处损伤展肌、趾浅屈肌、跖方肌以及小趾展肌或它们的起点。[结论](1)从解剖学角度,跟骨关节内骨折后所致足部骨筋膜室压力增高是多个间室内软组织受到损伤的结果,只有对所有受到累及的间室都进行彻底的减压才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2)本方法是建立跟骨关节内骨折模型的有效方法。

    2007年04期 No.174 281-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96 ]
  • 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脊髓损伤后GDNF基因的表达

    李国良;陈俊;杨松巍;

    [目的]探讨经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MSCs提取自成年Wistar大鼠的股骨干骨髓,经原代培养、鉴定及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核标记。以改良Allen′s打击装置制作大鼠T10节段脊髓损伤(SCl)模型,于伤后立即缝合切口并经尾静脉注射移植MSCs。实验共分为3组MSCs尾静脉移植组(A组)、生理盐水注射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术后不同时间点应用免疫组化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观察MSCs移植后的存活状态以及不同时间点GDNF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MSCs经尾静脉移植后在损伤脊髓平面可以检测到迁移及存活,标记细胞呈棕黄色的核标记,以损伤区域为多并向周围迁移,移植术后第14d,A组Brdu阳性细胞较多,最远于距离损伤区2.5cm处可检测到。B及C组则均未检测到阳性细胞。RT-PCR结果移植术后第1、3、5d,A组表达量呈逐渐升高趋势,B组呈一过性表达升高,C组无变化。各时间点A组GDNF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移植术后第7、14、28dGDNF的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尾静脉移植后可迁移至脊髓损伤区域,并上调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表达,是该移植方式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2007年04期 No.174 284-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15 ]
  • 角蛋白人工腱膜预防全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黏连

    尹海磊;邹云雯;褚言琛;尹胜廷;

    [目的]探讨角蛋白(keratin substance,KS)人工腱膜材料用于预防全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黏连的效果。[方法]Wistar大白鼠60只,随机分3组,每组20只,咬除T12全椎板,造成2mm×8mm大小的椎板缺损,加入不同处理因素,A组空白对照组;B组人工腱膜组;C组自体腱膜组。术后2、4、8,12周处死动物,各时间点大体观察采用Rydell瘢痕黏连程度评级标准评分。完整取出T12节段,包括椎旁肌。经HE染色后,镜下组织学观察采用改良Nussbaum标准行评分。同时切取2,4、8、12周人工腱膜组硬膜外瘢痕组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所测数据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取α<0.05作为统计显著差异的标准。[结果]KS人工腱膜材料无毒性和排异反应A组的Rydell评分,改良Nussbaum评分高于B、C组(P<0.05),B组C组比较无差别(P>0.05)。B、C组与对照组比较,均能够明显减少椎板切除术后的硬膜外瘢痕形成。[结论]硬膜外瘢痕黏连主要来自硬膜后方的血肿和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的增殖。KS人工腱膜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无局部及全身的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物理屏障作用。将KS人工腱膜放置在椎板缺损处,能够有效的防止纤维组织侵入椎管,预防硬膜外瘢痕黏连。在动物实验中,KS人工腱膜能够安全有效的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黏连。

    2007年04期 No.174 287-289+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14 ]
  • 股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前后髓内压变化与脂肪入侵的研究

    王甫;王伯珉;张进禄;王鲁博;周东生;

    [目的]研究股骨骨折早期开放式髓内钉固定术中髓内压的变化及其与脂肪入侵的关系。[方法]50例新鲜股骨骨折患者伤后早期行开放式髓内钉固定术。手术前在股骨上安置通入髓腔的中空螺纹探针并与压力传感器相连,监测整个手术过程中髓内压的变化情况并将患者分为髓内压升高组和无髓内压升高组。手术前及髓内钉刚推入后分别自患侧股静脉采血5ml,将血凝块行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镜检游离脂肪滴。将髓内压升高组及无髓内压升高组血中游离脂肪检测的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术中在一定条件产生“活塞效应”时能监测到髓内压升高现象。(2)髓内压升高组术中静脉血游离脂肪病理学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术前(P<0.01),无髓内压升高组术前术中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术前阳性率无明显差别,髓内压升高组术中阳性率明显高于无髓内压升高组(P<0.01)。[结论]股骨骨折早期开放式髓内钉内固定手术中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活塞效应”可使髓内压升高;髓内压升高是股骨骨折早期开放式髓内钉内固定术中导致骨髓脂肪入侵的重要因素。

    2007年04期 No.174 290-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2 ]
  • 导向因子S1it2在大鼠脊髓损伤后的表达及其意义

    刘肃;刘华;李化光;王岩峰;

    [目的]探讨轴突导向因子Slit2在大鼠脊髓损伤后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Wistar雄性大鼠72只,实验分组A组(脊髓损伤组),36只;B组(假手术组),24只;C组(正常对照组),6只。A组大鼠麻醉后在无菌条件下打开椎板,以尖刀横断T10节段脊髓,以鼠尾痉挛性摆动、双下肢瘫为损伤标准;B组仅打开椎板显露硬脊膜,未损伤脊髓;C组未作手术,为正常对照。分别于脊髓损伤后12h、1、3、5、7d麻醉下快速取出T10节段的脊髓组织;分别于术后3、5、7、14d麻醉大鼠,先后以PBS缓冲液及4%多聚甲醛行心脏灌流固定,以T10节段为中心取出长约1cm的脊髓。分别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lit2基因的表达水平及部位。[结果]RT-PCR大鼠脊髓损伤后12h即可检测到Slit2mRNA的表达,表达量逐渐升高并于脊髓损伤后第3d表达量达高峰,之后逐渐呈下降趋势。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lit2蛋白定位于星型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胞浆,呈棕黄色染色,于脊髓损伤后第3d出现,阳性细胞逐渐增多,于脊髓损伤后第7d,Slit2阳性表达的细胞数达到高峰并趋于稳定,伤后第14d开始逐渐下降,呈一过性增高。[结论]作为引导轴突生长方向的重要因子,Slit2在脊髓损伤的早期的一过性表达升高提示其可能参与轴突的再生与重建。

    2007年04期 No.174 293-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71 ]
  • 经皮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初步报告

    凌尚准;Hockman Patric;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及就手术的侵袭性、手术时间、受辐射的时间、失血量等指标进行评估和比较。[方法]自2003年以来,应用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ing,PCCP),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经皮小切口置入加压钢板行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9例,选择稳定性骨折或者轻度移位而容易复位的骨折为适应证。其中女11例,男8例,年龄54~85岁,平均68岁。随访6~28个月,平均16.8个月。[结果]手术时间30~55min,平均45min;应用C型臂X线机时间45~85s,平均58s;术中失血40~120ml,平均80ml。所有病例X线片骨折愈合时间为3个月。[结论]应用PCCP钢板经皮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比照传统的DHS、Gamma钉和PFN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减少术中X线片的曝光时间等特点,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2007年04期 No.174 296-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26 ]
  • 胸腰椎骨折椎弓根内固定断裂与植骨融合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徐兆万;王炳武;隋国侠;李忠;刘伟强;厉峰;冀旭斌;庄青山;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与植骨融合方式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的最佳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95年5月~2005年12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人197例,其中A组单纯内固定(不植骨)患者14例,B组“H”形椎板植骨21例,C组横突间植骨67例,D组椎间、椎内联合横突间植骨95例。[结果]术后随访6~32个月,内固定断裂12例,其中A组4例,B组3例,C组5例,D组0例,4组中D组内固定断裂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椎间、椎体内联合横突间植骨重建脊柱三柱的稳定性,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能有效降低内固定断裂的发生。

    2007年04期 No.174 299-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150 ]
  • 26例腘动脉损伤的诊疗体会

    徐建民;

    [目的]探讨腘动脉损伤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26例不同类型的腘动脉损伤的病人,应用不同的方法治疗。[结果]26例随诊15个月,20例功能恢复良好,3例出现肌肉萎缩并部分肌肉功能丧失,3例截肢。[结论]早期诊断并及时分型治疗是治疗腘动脉损伤的关键,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07年04期 No.174 301-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18 ]
  • 内外侧小切口在跟骨骨折有限内固定中的应用

    冯云华;谭广毅;王京彦;文明;谭国庆;

    [目的]探讨内外侧小切口行跟骨骨折有限内固定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05年8月采用缩小的常规外侧切口辅助内侧小切口显露,行跟骨骨折有限内固定,微型钢板3足,单纯螺钉8足,螺钉与跟距反牵器结合16足。[结果]术后随访9~18个月,参照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协会的足踝临床评分系统评定,平均87分。24足正常愈合,2足延迟愈合,1足部分皮缘坏死,无感染病例。[结论]内外侧小切口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干扰,且有利于关节面及跟骨外形的复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07年04期 No.174 303-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3 ]
  • 应用不同入路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重肱骨髁上骨折

    孙国强;刘红旗;

    [目的]探讨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必要性,并比较不同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4年8月~2006年1月,对32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其中20例采用前外侧入路,12例采用肘后正中入路,男24例,女8例;年龄3~12岁,平均8岁。伸直型28例,屈曲型4例,2例合并有正中神经损伤,1例合并有桡神经损伤。其中伸直型依据Gartland的分型方法,Ⅱ型9例,Ⅲ型23例。术后3~4周拔出克氏针,开始功能锻炼。并以Cassebaum等肘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28例获得随访,随访30周~16个月,平均41.3周。随访期内无肘内、外翻发生,肘关节功能评价优18例,良8例,可2例。关节活动范围平均为115°。[结论]对于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且肘关节肿胀明显,手法复位困难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而肘关节前外侧手术入路优于肘后正中入路。

    2007年04期 No.174 306-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147 ]
  • 肱骨外科颈骨折钛板内固定失效3例报告

    张劼;尚博;张闻生;刘士明;都芳涛;周恩昌;

    [目的]探讨肱骨外科颈骨折钛板内固定失效原因及对策。[方法]对2004年5月~2005年6月收治的3例肱骨外科颈骨折钛板内固定失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平均年龄58.3岁,平均就诊时间70d。均再次行手术治疗,平均随访时间15.3个月,3例均获得愈合。[结论]患者以老年为主,骨折未解剖复位、骨缺损未一期植骨、术后缺少必要的外固定保护、术后功能锻练不当、盲目扩大手术指征、老年人骨质疏松是肱骨外科颈骨折钛板内固定失败的主要原因。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植骨可作为良好的补救措施。

    2007年04期 No.174 308-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36 ]
  • 锁骨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疗效比较

    栾国权;赫勇;彭东义;

    2007年04期 No.174 310+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5 ]
  • 全髋关节翻修术后的康复护理

    刘文英;闫桂虹;张秀辉;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的康复护理和体会。[方法]对32例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重点加强心理护理,防治感染,预防髋关节脱位及早期康复训练等护理并分析其疗效。[结果]通过对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的康复护理,可以达到解除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及双下肢的等长,临床疗效评定,其优良率达90%以上,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翻修术后护理,尤其是加强心理护理、预防假体脱位和早期康复训练,对髋关节翻修术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2007年04期 No.174 311-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3 ]
  • 骨科感染病原菌谱与抗菌谱3年报告

    王化芬;王晓军;于茜;李娜;

    [目的]了解骨科病人所感染菌群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正确应用抗生素。[方法]对骨科门诊及病房细菌感染病人的708份分泌物、脓液等标本进行需氧培养,并对检出菌按K-B法做体外药敏实验。[结果]检出致病菌259株,G+菌占47.9%,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3.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4.9%;G-菌占52.1%,其中假单胞菌属占7.3%,不动杆菌属占6.1%。药敏显示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及苯唑青霉素的耐药率逐年升高,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最高为100%。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3年平均95.8%,对头孢他啶也较敏感,但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46.0%、47.0%、51.2%。[结论]骨科病人感染的病原菌中,G-杆菌占大多数且有上升趋势,G+球菌感染发生率少于G-杆菌,单菌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首位。对G-球菌可以选用万古霉素、苯唑青霉素、诺氟沙星等;对G-杆菌可以选用亚胺培南、头孢他啶。革兰阴性杆菌引起骨科感染有上升趋势,耐药也较严重,加强感染菌及药敏检测,合理使用抗生素非常必要。

    2007年04期 No.174 313-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131 ]
  • 对“伊氏理论与技术在骨科学界不同反响的思考”一文读后感

    王兴义;

    2007年04期 No.174 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2 ]
  • 椎间盘镜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汪学军;李开南;母建松;陈尔东;张进军;兰海;张红星;

    2007年04期 No.174 316-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65 ]
  • 不显露骨间后神经治疗桡骨中上段骨折

    郭树章;任先军;蒋涛;

    2007年04期 No.174 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5 ]
  • 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5例报告

    胡晓林;郭新辉;赵兵清;肖斌;

    2007年04期 No.174 319-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