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临床研究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评估

    黄强;李伟;张晖;沈彬;杨静;裴福兴;

    [目的]评价Harris评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评估中的局限性。[方法]对2005年9月~2006年1月47例(50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进行6个月的前瞻性研究。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均对病人进行Harris评分和评估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SF-36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MOS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并分析Harris评分和SF-36各项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病人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和SF-36各项评分均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01),但SF-36各项评分的改善程度并不一致。Harris评分和SF-36生理功能(PF)和躯体疼痛(BP)项评分有相关性(r>0.4,P<0.001),但与SF-36其它方面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4),或无相关性(P>0.05)。[结论]虽然Harris评分能较好地评估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改善病人生理功能和缓解疼痛的疗效,但对于评价病人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和其它方面的改善还存在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将SF-36评分引入到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评估中。

    2007年06期 No.176 415-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186 ]

  • 关节镜下应用RIGIDfix和Intrafix系统固定自体4股腘绳肌重建前交叉韧带

    王先泉;张伟;孙水;张进禄;王健;李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RIGIDfix和Intrafix系统固定自体4股腘绳肌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4股腘绳肌肌腱行前交叉韧带重建,应用RIGIDfix和Intrafix系统对移植物进行固定,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并处理相关的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询问患者的主观症状,并对患者进行膝关节活动度、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等检查,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本组病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进行6~1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已返回工作岗位,膝关节屈曲均达到130°,伸直达到0°,有3例在激烈活动时有时会感觉到膝关节打软不稳,其余病例均无打软不稳的感觉。随访时前抽屉试验35例阴性,1例阳性;Lachman试验33例阴性,3例阳性;轴移试验均为阴性。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分从51.3±4.2分提高至85.6±4.6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应用RIGIDfix和Intrafix系统固定自体4股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一种较好方法,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愈合率高等优点。

    2007年06期 No.176 401-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55 ]
  • 肩胛骨颈部骨折解剖钢板的设计制作与临床应用

    张彦群;宋展昭;

    [目的]通过对肩胛骨形态结构和肩胛骨骨折类型的研究,设计用于固定肩胛骨颈部骨折的解剖钢板。[方法]通过对肩胛骨形态结构和肩胛骨骨折类型的研究,先大概构想出一种用于固定肩胛骨颈部骨折的解剖钢板形状,得出需要测量的相关肩胛骨数据,然后对已知性别的成套成人男女各40副肩胛骨干燥标本进行测量和形态学研究,得到肩胛骨数据,将数据进行分析,根椐测量分析结果,制作生产出肩胛骨颈部解剖钢板,在肩胛骨颈部及体部骨折的患者中使用,术后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设计出的肩胛骨颈部解剖钢板临床应用7例患者,钢板服贴,固定牢固可靠,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经12~18个月的随访,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肩胛骨颈部解剖钢板,设计合理,使用该钢板固定肩胛骨颈部骨折,固定牢固,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防止并发症发生,促进骨折愈合;可以使手术操作简便,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可以推广使用。

    2007年06期 No.176 404-407+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36 ]
  • 带锁髓内钉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C2型骨折

    张海波;张世清;王义生;

    [目的]总结胫骨C2型骨折的临床特点,探讨带锁髓内钉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C2型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0年5月~2006年3月采用带锁髓内钉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C2型骨折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0~63岁,平均41.5岁。闭合骨折14例采用有限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开放骨折16例(包括GustiloⅠ和Ⅱ型)采用非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均静力性固定。受伤距手术时间2h~12d,平均4.5d。[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6.5个月(7~21个月)。30例均达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9个月,平均6.2个月。按Johner-Wruch功能评价标准,优24例,良6例。无小腿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深部感染、膝前疼痛、主钉和锁钉断裂及畸形愈合发生。2例延迟愈合。[结论]胫骨C2型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引起,多发生于骨干区。带锁髓内钉微创内固定是治疗胫骨C2型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其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满意。规范和微创的手术操作应予以高度重视。

    2007年06期 No.176 408-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73 ]
  • 尺骨鹰嘴骨折钢丝环形加“8”字内固定的实验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李炜明;王武炼;翁绳健;李坚;陈国龄;陈日齐;

    [目的]本课题通过比较尺骨鹰嘴骨折钢丝环形加“8”字与常用的4种内固定的稳定性,探讨尺骨鹰嘴骨折不同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效应,旨在寻求尺骨鹰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方式,为临床选择内固定提供实验依据,从而验证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20只成年男性肘关节新鲜尸体标本,建立横形、斜形、粉碎形三种不同模型尺骨鹰嘴骨折模型,分别采用钢丝环形、钢丝“8”字、钢丝环形加“8”字、克氏针张力带及螺丝钉5种不同方法进行内固定,使固定的肘关节标本屈曲90°,运用高精度位移传感器对固定性能进行测量。[结果]位移-载荷关系表明,单环形钢丝固定强度最小,钢丝环形加“8”字比单“8”字钢丝及螺丝钉强,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0.05);在横形、斜形骨折模型中,钢丝环形加“8”字组与克氏针张力带组相差不显著(P>0.05),但在粉碎性骨折模型中,钢丝环形加“8”字组与克氏针张力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应用26例中,全部愈合,平均随访12个月,优良率达92.30%。[结论]钢丝环形加“8”字内固定可用于治疗横、斜形及粉碎性尺骨鹰嘴骨折,对粉碎性骨折效果优佳,且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牢靠,是一种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内固定方法。

    2007年06期 No.176 411-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98 ]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影响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的研究

    王友华;刘璠;姜胜华;喻德富;侍德;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对围手术期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及维生素E(VitE)、1,6-二磷酸果糖(FDP)对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的防治作用。[方法]膝关节退变伴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于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随机分为四组:即对照组、术前应用维生素E组、术中应用FDP组及术前应用维生素E联合术中应用FDP组。每组15例,在手术前、术后1、3、5、7d抽取血样,测定红细胞中丙二醛(MDA)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的含量。[结果]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红细胞中MDA的含量明显比术前增高(P<0.05),而Cu-Zn-SOD的含量明显比术前降低(P<0.05);术前应用VitE联合术中应用FDP比单纯应用VitE或FDP能在围手术期更有效地保护红细胞免受脂质过氧化的损伤(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应提倡术前服维生素E和术中用FDP,以预防围手术期氧自由基和过氧化脂质等有害因子对红细胞的破坏,以及因红细胞损伤可能出现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2007年06期 No.176 418-420+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9 ]
  • 经椎弓根植骨在伴有骨质疏松的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曹治东;李邦春;苟景跃;邓志龙;张奎;胡建华;田开熙;晏伟;

    [目的]评价经椎弓根植骨在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病例回顾分析,根据影像学及神经功能结果,比较单纯后外侧植骨与复合经椎弓根植骨的术后即时及随访1年半以后的临床效果。[结果]2种术式的术后即时效果无差异(P>0.05),椎体前缘高度均恢复达92%左右,Cobb′s角下降约12.5°。但晚期效果复合经椎弓根植骨远较单纯后外侧植骨好(P<0.01),单纯后外侧植骨随访1年半以后椎体高度及Cobb′s角的矫正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失(8.1%/6°),并有39.3%的内固定并发症率,而复合经椎弓根植骨未发现明显的矫正丢失及内固定并发症。但最终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经椎弓根植骨不但能复位骨折,重建椎体高度,更能提供脊柱即时及晚期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并发症,特别适合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2007年06期 No.176 421-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188 ]
  • 关于儿童自发性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现代诊断和治疗探讨

    吕洪海;

    [目的]通过对24例寰枢关节半脱位儿童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的分析和研究,探讨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现代诊断方法和治疗意义。[方法]全部病例都在入院前后摄开口位X线片1次,治疗期间症状缓解后再摄同样条件下的X线片一次进行对比,必要时加做颈椎三维CT并重建或MRI检查,正位X线片可以了解有无侧向移位及旋转移位,侧位片可以测量咽后壁软组织厚度(以第4颈椎水平为准)。如果颈疼和斜颈症状比较轻,而且持续存在不到1周,简单的用颈领固定和口服止疼药物。持续1周以上,应该采取卧床休息、颌带牵引和使用止疼药物。如果寰椎相对于枢椎向前移位,应该进行逐渐复位,并在矫正的位置上用头颅-躯干石膏或支具固定6周,病史已持续1~3个月,通常需要头颅环-躯干塑料背心牵引,持续3个月以上需要采取寰椎与枢椎融合手术。[结果]所有病例经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8个月~2年,平均1年4个月,X线片示齿状突居中,双侧寰齿间隙正常,CT提示寰前间隙正常,无1例复发,未留畸形,颈部旋转及屈伸正常。[结论]开口位X线片是初期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理想的手段,对于诊断不清而又高度怀疑本病的,可以加做CT扫描和重建,治疗上以保守为主,难复性病例,可以采用后路植骨融合手术。

    2007年06期 No.176 424-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24 ]
  • 矫形器在关节挛缩疾患的应用

    王利群;孙磊;

    2007年06期 No.176 428-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45 ]
  • 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进展

    纪江峰;冯世庆;

    2007年06期 No.176 431-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1 ]
  • 肱骨近端骨折的解剖特点与治疗

    黄海晶;金鸿宾;王志彬;庞贵根;

    2007年06期 No.176 435-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77 ]
  • 骨科创伤流行病学研究

    肖德明;李伟;江捍平;

    2007年06期 No.176 438-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46 ]
  • 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源的研究进展

    王翠芳;冯万文;武天佑;孙正义;

    2007年06期 No.176 441-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95 ]
  • 大鼠脱细胞异体脊髓支架的免疫原性研究

    郭树章;任先军;蒋涛;吴波;

    [目的]评价脱细胞脊髓支架的免疫原性,为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将脱细胞脊髓(冻融+3%脱氧胆酸钠+DNase,RNase消化)及新鲜大鼠脊髓分别植入SD大鼠椎旁肌内,于术后1~4周分别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通过HE染色评价炎症反应程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移植物及周围组织中的CD3、CD4和CD8阳性T细胞浸润程度,评价免疫排斥反应强度。[结果]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均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脱细胞组术后1周可见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但2周后只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新鲜异体脊髓移植组术后1周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术后4周仍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与新鲜异体脊髓移植比较,化学去细胞异体脊髓植入后免疫原性明显降低,但仍有轻度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存在。[结论]移植经化学去细胞处理的异体脊髓后,仅引起轻微的炎症反应和免疫排斥反应,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并有可能成为良好的脊髓组织工程替代材料。

    2007年06期 No.176 44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79 ]
  • 同种异体骨支撑架结合自体骨和DBM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生物力学研究

    梅荣成;杨述华;杨操;李宝兴;苏成忠;李进;邹利军;徐亮;郑东;汪岚;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骨支撑架结合自体骨和脱钙骨基质(decalcified bone matrix,DBM)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生物力学变化。[方法]建立羊双侧股骨头坏死模型,4周后分为4组:单纯行髓芯减压组(A组)、髓芯减压后植入自体松质骨和OSTEOSET(2DBM组(B组)、髓芯减压后植入同种异体骨支撑架/自体松质骨OSTEOSE(2DBM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术后分别于5、10、20周对股骨头行影像学、组织学观察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C组在髓芯减压区骨缺损修复及成骨方面较B组略高,B、C两组都较同时期的A组明显增强。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表明,术后5、10、20周时C组力学强度较A、B两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0、20周时C组股骨头生物力学强度和正常股骨头己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同种异体骨支撑架结合自体骨和脱钙骨基质治疗股骨头坏死,能有效加强股骨头的力学结构,促进坏死骨的修复,防止股骨头关节面的塌陷。

    2007年06期 No.176 447-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31 ]
  • 两种不同三维结构β-TCP材料体内血管化的比较研究

    白峰;王臻;李爱民;卢建悉;王超峰;付索超;

    [目的]研究支架内部三维结构对β-TCP材料体内血管化的影响。[方法]将2种不同三维结构的β-TCP材料(孔径400~500μm,内连接径为120μm的圆片状β-TCP材料和相同成份、重量的β-TCP材料碎颗粒,直径在100~200μm)包埋入24只成年新西兰兔的双侧腰背筋膜内,术后1、2、4、8周对材料进行组织学观察、同位素骨扫描及扫描电镜等检查,观察2种不同内部三维结构β-TCP材料的体内血管化情况。[结果]两组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术后1周,2种结构材料只有周边部分孔隙内可见幼稚的毛细血管形成。术后4周,圆片状人工骨材料内全层出现新生血管,血管数量增多,管腔变大,外周血管发育成熟,进入血管化高峰期。术后8周血管数量无明显增多,仅有管腔增大,偶见成熟的微血管结构。而颗粒状材料血管化进程缓慢,血管数较少,管腔小,结构差。4周时,仍以发育幼稚的毛细血管为主,8周时出现部分毛细血管闭塞。[结论]材料孔隙间的连通是影响材料体内血管化的关键因素,具体地说,较高的连通率可以使材料血管化更为完全,而连通径的大小可以限制新生血管管腔的大小。

    2007年06期 No.176 451-454+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241 ]
  • TGF-β3真核表达载体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促进其向软骨分化的实验研究

    郑东;杨述华;袁晓梅;李进;冯勇;徐亮;梅荣成;

    [目的]构建生长转化因子(TGF-β3)含绿色加强绿色荧光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pIRES2-EGFP-TGF-β3,然后用该质粒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并促进MSCs向软骨方向分化。[方法]用RT-PCR法从大鼠的胚胎组织中提取TGF-β3的DNA全长,首先连接到pMDl8-T载体,扩增、纯化后经测序公司测序确定插入目的基因序列的正确性,然后再用带有EcoRI、PstI内切酶的引物,从pMD18-T将TGF-β3的全长再次扩增出来,最后将带有酶切位点的TGF-β3的全长插入到真核质粒pIRES2-EGFP中,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TGF-β3。体外培养大鼠MSCs,应用阳性脂质体将pIRES2-EGFP-TGF-β3转染到MSCs中,24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蛋白的表达,流式检测MSCs的转染效率;Westen Blot检测TGF-β3蛋白的表达;之后进行MSCs细胞球团培养,分别于第7、14、21、28d检测软骨基质胶原Ⅱ,胶原X和Aggrecan的表达,同时用甲苯胺蓝检测蛋白聚糖(proteoglycan)的表达。[结果]测序结果和酶切鉴定结果表明成功的构建了pIRES2-EGFP-TGF-β3质粒,转染MSCs之后,转染的效率达30%。Westen Blot结果表明TGF-β3获得了成功的表达,在接下来的细胞球团培养过程中,转染后MSCs被成功诱导向软骨分化。

    2007年06期 No.176 45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49 ]
  • 神经干细胞静脉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许祖远;方煌;罗永湘;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静脉移植对损伤大鼠脊髓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取孕14~16dSD胎鼠的脑室下区组织,体外培养后鉴定细胞。制作脊髓全切模型,伤后1周将Brdu标记好的神经干细胞通过尾静脉注射移植到大鼠体内,移植后及8周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检测和BBB功能评分,并留损伤脊髓处作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移植后8周BBB评分损伤组、移植组都有所恢复,但都未达到正常水平,移植组恢复较好;(2)模型制作后,CSEP波均消失,细胞移植后8周移植组的波形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潜伏期延长;(3)移植组大鼠脊髓损伤处存在大量Brdu染色阳性细胞,表明移植的细胞在体内可到达损伤脊髓处并能存活;脊髓损伤部位NF-200及GFAP染色阳性的细胞表明移植的细胞可以分化为具有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特性的细胞。[结论]静脉移植的神经干细胞能到达损伤区代替受损的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使损伤的脊髓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2007年06期 No.176 459-462+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86 ]
  • 两法提取皮质骨Ⅰ型胶原的比较研究

    施洪臣;吕仁发;周强;许建中;

    [目的]通过对两种方法提取的骨胶原产量及特性的比较,推荐一种较为理想的提取皮质骨I型胶原的方法。[方法]以猪皮质骨为原料,去除软组织后劈成小骨块,经酒精梯度脱水、无水乙醚脱脂、盐酸脱钙、甲醇:氯仿(1:1,v/v)再脱脂处理后,骨块软化。然后将软化的骨块在高速粉碎机上粉碎成脱钙骨基质粉。分别采用传统的碱溶法和自建的增强酶解法对脱钙骨基质粉处理,经溶解、离心、透析、冻干等操作提取皮质骨胶原。最后对增强酶解法所得产物进行鉴定,并对两种提取方法的效率及得到的产物的外观、黏度、凝胶固化性进行比较。[结果]增强酶解法所得胶原的氨基酸组成、蛋白电泳、相对分子量大小、最大光吸收波长均符合I型胶原特征;和碱溶法比较,提取率由(57.8±4.96)%提高到(94.04±0.55)%;其相同浓度(0.03%,w/v)醋酸溶液黏度测定,增强酶解法为3.71,碱提法为2.81;在37.0℃,pH值7.35~7.45条件下行凝胶固化性检测,增强酶解法所提胶原凝胶液约10min可固化形成凝胶块,而碱提法所提胶原的溶液仍为黏性液体。[结论]增强酶解法提取的骨胶原是I型胶原;相对于碱提法,该法提取效率高,所得胶原纯度高、黏性好、固化性好,是一种较好的从猪皮质骨中制备I型胶原的方法。

    2007年06期 No.176 463-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76 ]
  • 发达国家对关节置换技术之管理—兼谈对我国关节置换技术管理的借鉴

    吴小峰;唐智柳;田纪伟;

    2007年06期 No.176 467-468+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45 ]
  • 肱骨小头冠状面骨折16例疗效分析

    张颖;王迎松;解京明;

    [目的]探讨肱骨小头骨折的临床诊断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996~2005年间手术治疗的肱骨小头骨折16例,其中男6例,女10例;年龄18~54岁,平均36.6岁;按Bryan-Morrey分型Ⅰ型8例,Ⅱ型8例。手术经前方入路,骨折复位后拉力螺钉固定;骨折块过于细小则行骨块切除。[结果]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2~3月。随访未发现肱骨小头缺血坏死,4例有创伤性关节炎表现,平均Mayo评分86分。[结论]肱骨小头骨折的治疗需综合分型计划手术;经肘前方入路牢固固定,早期锻炼可获较好功能。

    2007年06期 No.176 469-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84 ]
  • 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粗隆间骨折的几点经验

    郭勇;王景续;冷重光;

    [目的]介绍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粗隆间骨折的几点经验。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粗隆间骨折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79~89岁,平均84.2岁。骨折类型Evans分类:Ⅱ型6例,Ⅲ型3例,Ⅳ型6例,V型1例。结果:16例本组病人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个月,随访标准按受伤前关节功能比较,其中11人恢复至术前功能水平。X线片示假体位置佳,无下沉及松动。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手术安全,创伤小,费用少,效果好,一般病人均能接受.

    2007年06期 No.176 471-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139 ]
  • 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创面

    张文庆;张勋辉;余屯德;何建华;吴军;

    2007年06期 No.176 472-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5 ]
  • 32例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解剖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探讨

    李雄杰;蒋家正;李立东;王木金;韩宏德;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股骨远端型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在5~12个月内愈合,膝关节功能:优12例、良16例、可3例、差l例,优良率87.5%。[结论]良好的复位,可靠的内固定,仔细的软组织修复及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是促进骨折愈合及恢复膝关节功能的基本要求。

    2007年06期 No.176 474-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71 ]
  • 肩锁关节损伤手术治疗不同术式比较

    侯岩珂;钟延法;王东蕾;

    2007年06期 No.176 475-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6 ]
  • 33例髋关节后脱位并髋臼后柱(壁)骨折手术治疗体会

    陆春;董桂甫;朱金荣;

    2007年06期 No.176 47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3 ]
  • 带蒂腕豆骨移植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11例初步观察报告

    朱晓东;王兆林;高天勤;盛莉莉;

    2007年06期 No.176 479-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2 ]
  • AO微创内固定系统在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应用

    张景福;马殿忠;颜晓东;

    [目的]探讨应用AO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s,LISS)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5月~2006年3月对18例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修复重建,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19~57岁。左侧10例,右侧8例;交通伤14例,高处坠落伤2例,摔倒跌伤2例;闭合性骨折15例,开放性骨折3例;新鲜性骨折17例,陈旧性骨折1例。骨折按照AO/OTA分类:A型关节外骨折5例,C型关节内骨折13例。术前X线片示股骨髁上、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均应用AO微创内固定系统进行内固定,手术对骨缺损较大者进行一期植骨,术后对其伤口愈合、术前及术后X线检查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25个月,平均12.8个月。术后14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对位对线佳,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5~8个月。按照Kolmert和Wulff的评价标准:A型5例,优4例、良1例;C型13例:优11例、良1例、可1例。[结论]采用AO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是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肯定等优点。

    2007年06期 No.176 483-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5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