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专家论坛

会议与学习班

临床论著

  • Lenke分型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应用

    马元琛;王义生;柯雨洪;詹世强;刘斌;王巧民;周良安;

    [目的]检测Lenke分型中各种脊柱侧凸类型的发病率,检测Lenke分型方法与手术融合节段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154例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按Lenke方法对侧凸进行分型,统计各种侧凸类型的发病率,检测Lenke分型方法与手术融合节段的关系。[结果]154例脊柱侧凸的病例均采用Lenke分型方法进行归类,最常见的5种类型是1AN,5CN,1BN,2AN,1CN,有11种类型在本组中未出现。Lenke分型方法定义为结构性的侧凸中95.5%进行了固定融合。[结论]Lenke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分型较过去的分型更为全面,对手术指征的评估、手术方法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结构性侧凸的诊断标准是实用的。

    2009年05期 v.17;No.223 323-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43 ]
  • 一期后路楔形截骨治疗青春期后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弯

    郭海龙;盛伟斌;普拉提;詹玉林;金格勒;买尔旦;

    [目的]介绍一期后路楔形截骨治疗青春期后严重的先天性脊柱畸形的安全操作及探讨其融合固定范围的选择。[方法]自2000年2月~2006年7月对16例青春期后严重的先天性脊柱侧弯采用一期后路楔形截骨内固定矫形。男10例,女6例;年龄16~29岁,平均21.4岁。其中单纯半椎体11例,半椎体合并对侧骨桥或肋骨融合5例,既往有脊柱矫正手术史者2例。术前脊柱侧凸Cobb’s角64°~108°,平均84.7°;脊柱后凸角28°~91°,平均52.6°;躯干偏移3~23.6 mm,平均15.4 mm。CT或MRI显示椎管内骨性分隔2例。[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31 min,术中出血平均1 400 ml。术后平均随访2年6个月。固定融合节段8~14个椎体,平均10.6个。侧凸Cobb’s角18°~47°,平均38.5°,平均矫正率54.5%;后凸Cobb’s角15°~40°,平均27.7°,平均矫正率47.4%;术后躯干偏移0~11.4mm,平均为4.6 mm。侧、后凸和躯干偏移无明显矫正丢失。手术并发症包括术中椎弓根骨折2例;L1神经根损伤1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例;术后切口渗液1例。[结论]采用一期后路楔形截骨内固定治疗青春期后严重的先天性脊柱侧弯是一个安全、可靠的方法,矫形效果满意,远期疗效可靠。

    2009年05期 v.17;No.223 326-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84 ]
  • 影响髋臼周围截骨术结果的术前因素分析

    蒋毅;张洪;刘忠军;

    [目的]探讨术前因素对髋臼周围截骨术结果的影响。[方法]2002~2006年接受髋臼周围截骨术的56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共56髋,平均随访2.7年。定义髋臼周围截骨术后WOMAC疼痛评分在10分(中度疼痛)以上和(或)术后T nnis分期显示骨关节炎有进展的患者为不满意组,其余为满意组。比较满意组和不满意组之间术前疼痛和影像学表现等评估指标的差异性。[结果]56髋中,不满意组病例数为10髋。其余46髋为满意组。比较满意组和不满意组之间各术前评估指标见年龄、外侧CE角、前方CE角、臼顶倾斜角,无组间差异性,而WOMAC疼痛评分、Shenton’s线连续性、T nnis分期有显著性差异。满意组术后和术前WOMAC评分有显著性差异。满意组和不满意组之间CE角和臼顶倾斜角在术后没有差异性。[结论]髋臼周围截骨术可以有效地改善髋臼覆盖情况,缓解患者疼痛症状。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术前就较严重的患者,髋臼截骨术后结果不满意率较高。

    2009年05期 v.17;No.223 330-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5 ]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和防治对策

    黄炎;孔荣;方诗元;禹德万;李守民;张彪;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和防治对策。[方法]本科自2001年1月~2006年12月行全髋置换术311例,对术后脱位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术后脱位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结果]所有病例中术后6个月发生脱位15例(脱位率4.82%),首次全髋置换术后脱位11例,脱位率4.00%,而全髋翻修术后脱位4例,翻修手术脱位率11.11%,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首次全髋置换手术患者中,骨折组、侧卧外展试验阳性组、后外侧入路组、髋臼假体置于安全区外组,患者术后脱位率分别为6.04%、10.29%、4.52%、9.9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同性别、年龄以及使用不同直径股骨头的患者中术后脱位率无明显差异(P>0.05)。15例脱位中14例经保守治疗后未再发生脱位。1例患者发生习惯性脱位,行全髋翻修后未再发生脱位。[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与是否翻修,术前疾病状态,组织的肌力平衡,手术入路,假体位置的安放等因素有关,与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假体设计无关。大多数脱位患者通过保守治疗未再发生脱位。通过改进手术方式,正确安放假体位置,及在医师指导下康复训练等会降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率。

    2009年05期 v.17;No.223 33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8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140 ]
  • 腰椎椎体后缘骨软骨病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

    张宇;孙振辉;夏英鹏;申庆丰;于斌;崔子健;张学利;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骨软骨病(osteochondrosis of lumbar posterior vertebral edge,OLPV)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8月~2003年8月间接受手术治疗并获随访的OLPV患者41例,所有患者均在后路充分减压基础上选择性行间盘、后突骨块或间盘+骨块切除,1例伴腰椎失稳且减压范围较大者行椎弓根内固定并椎间植骨。[结果]41例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均完全或明显改善,仅4例部分残留下肢感觉、运动障碍,术后病理均提示符合骨软骨病特点;随访5~8年(平均6.8年),6例诉偶有腰痛但程度多较轻未影响日常生活;全部病例未见腰椎失稳表现;内固定组未出现螺钉松动、拔出。患者术前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分为(14.73±2.06)分,术后3个月时评分(27.14±4.13)分,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终末随访时为(26.58±2.23)分,与术后3个月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终末随访时手术满意程度:优35例,良3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92.7%。[结论]OLPV主要表现类似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管狭窄症但又有其自身特点;影像学特别是CT检查在诊断及指导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神经压迫严重或伴有髓核疝出时需尽早手术治疗;术中需在充分显露并尽可能保证脊柱稳定性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切除致压物,通常无需内固定或植骨融合。

    2009年05期 v.17;No.223 336-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84 ]
  • 节段性体感诱发电位在诊断腰椎管狭窄症中的意义

    王广积;沈宁江;陈建;吴晓丽;王宇田;

    [目的]探讨节段性体感诱发电位(DSEP)在诊断腰椎管狭窄症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方法,分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病例组47例,其中男14例,女33例;平均年龄52.6岁,平均身高1.64 m。对照组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0.4岁,平均身高1.65 m。分别测定病例组术前和对照组双侧L4、5和S1皮节的DSEP P40峰潜伏期和P1-N1波幅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7例病例组中P40峰潜伏期明显延长91个皮节,P40波形消失103个皮节。分别将左右两侧3个皮节(L4、5及S1)P40峰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相对应皮节P40峰潜伏期进行统计学分析,P<0.01。分别将左右两侧3个皮节(L4、5及S1)P1-N1波幅与正常对照组相对应皮节P1-N1波幅进行统计学分析,除左侧S1皮节P1-N1波幅比较P=0.0 134(P<0.05)外,其余皮节对比P值均<0.01。[结论]节段性体感诱发电位(DSEP)能反映腰骶神经根受损的严重程度及功能状态,用来评价神经根病损以诊断腰椎管狭窄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如果结果阳性,可作为需要进行手术的证据,并作为神经根损害的客观证据而减少医疗纠纷。

    2009年05期 v.17;No.223 341-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66 ]
  • 实时B超引导下经皮跖腱膜切断术治疗顽固性跖腱膜炎(附472例报道)

    程迅生;章仁品;罗福成;吴端;赵克义;

    [目的]探讨实时B超引导下经皮跖腱膜切断术治疗顽固性跖腱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1997年6月~2007年5月共对472例顽固性跖腱膜炎患者共611足行实时B超引导下经皮跖腱膜切断术。472例患者中男177例,女295例;年龄20~71岁(平均53.4岁);体态肥胖者176例、正常者279例、瘦弱者17例。单足发病者285例、双足发病者187例,病程6个月~20年(中位数12个月)。对病程大于6个月、VAS(Visual Analog Scale)值≥6、B超检查提示有跖腱膜跟骨附着部明显增厚等跖腱膜炎表现的611足行手术治疗。术前VAS值为6~10分(平均8.4分)。术后有376例患者获得长期随防,随防时间为6~36个月(平均18.4个月)。[结果]术后VAS值为0者有349例(占92.8%);VAS值为1~2者有27例(7.2%)。术后达最佳疗效所需要的时间为7 d~6个月,其中术后达最佳疗效所需要的时间为7~14 d者有302例(80.3%),为2~3个月者有56例(14.9%),为4~6个月者有18例(4.8%)。所有病人均无足底内、外侧血管、神经损伤;均无切口感染;无明显切口瘢痕形成。[结论]实时B超引导下经皮跖腱膜切断术是治疗顽固性跖腱膜炎较为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2009年05期 v.17;No.223 34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29 ]
  • 类风湿性关节炎足部病变的影像学研究

    何勇;王旭;顾湘杰;欧阳桂林;胡军林;夏卿;芩蔚;

    [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足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分析足部病变与类风关病程、中后足病变和前足部畸形的关系。[方法]类风关组56例112足,非类风关组52例10足,进行负重位的足部正侧位摄片,测量外翻角、第1、2跖骨夹角、内弓顶角、前弓角、距骨相对高度,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控制年龄的偏相关分析研究类风关组中足部测量数据与病程、前足数据与中后足数据间的相关性。[结果]类风关组的外翻角、第1、2跖骨夹角、内弓顶角大于非类风关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距骨相对高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内弓顶角与类风关病程呈正相关(P<0.01),距骨相对高度、前弓角与病程呈负相关(P<0.01),外翻角、第1、2跖骨夹角与病程无明显相关性,随着内弓顶角的增加和距骨相对高度的减小,外翻角增大(P<0.01)。[结论]类风关可造成严重的足部畸形,前足畸形在类风关早期即可出现,而中后足畸形出现相对较晚,但中后足畸形的出现将加剧前足畸形的程度,因此对于中后足部病变必须重视早期干预。

    2009年05期 v.17;No.223 348-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40 ]
  • 可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在膝关节严重畸形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吴帅;孙水;张伟;刘青春;孙西涛;曲华正;

    [目的]探讨可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在膝关节严重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膝关节严重畸形病例22例(24膝),男10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2岁,右侧12侧,左侧8例,双侧2例,应用可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采用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评分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2]。[结果]手术切口一期愈合,畸形全部矫正,1例术后出现轻度深静脉血栓。随访6~55个月,功能良好,无感染及假体松动发生。[结论]采用可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膝关节严重畸形病例,手术操作简单,效果可靠。

    2009年05期 v.17;No.223 352-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31 ]

新书推介

英文原著

  • 腺病毒载体搭载的TIMP-3基因对兔椎间盘基质的调节作用(英文)

    熊蠡茗;郭兵;邵增务;杨述华;谢卯;王河忠;

    [目的]考察腺病毒载体搭载的重组人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基因(RAdTIMP-3)转染兔椎间盘后对椎间盘内主要基质成分质量的影响,并探讨其用于椎间盘退变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扩增Lac-Z基因标记的RAdTIMP-3和重组腺病毒载体RAd66,并进行纯化、鉴定及滴度测定。将30只日本大白兔随机分入5组,分别向L4、5、L5、6椎间盘内注射生理盐水(第1组)、1.0×1010OPU/mlRAd66(第2组)以及1.0×1010OPU/mlRAdTIMP-3(第3、4、5组)各25μl。各组分别于注射后2、2、1、2、4周收集标本,X-gal染色检测转染效率,RT-PCR检测TIMP-3及聚集蛋白聚糖核心蛋白的表达,TIMP-3及H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藏红O-快绿染色及Tunel染色考察转染对椎间盘基质的调控作用。[结果](1)RAdTIMP-3经扩增和纯化后浓度可达1.9×10TM OPU/ml。(2)RT-PCR显示,3、4、5组TIMP-3基因表达均较1、2组明显增加,3、4、5组核心蛋白基因表达较1、2组略有增强。(3)Tunel染色显示各组凋亡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4)第5组藏红O-快绿染色及II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染色强度均好于1、2组。[结论]RAdTIMP-3能够广泛而安全地在兔椎间盘内表达,并改善椎间盘基质成分的质和量,具备用于椎间盘退变治疗的潜力。

    2009年05期 v.17;No.223 356-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1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60 ]

综述

基础研究

  • 腰椎弹性内固定对邻近椎间盘应力影响的比较分析

    冯伟;靳安民;方国芳;于博;王宇;薛剑;

    [目的]分析自行研制腰椎"U"形弹性内固定对邻近节段椎间盘应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有限元方法分别建立腰椎弹性内固定及刚性内固定术后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垂直压缩、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等各种生理载荷,观察两种模型不同载荷时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应力变化。[结果]在各种载荷下弹性内固定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平均有效应力均小于刚性内固定,椎间盘后外侧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U"形弹性内固定与刚性内固定相比,术后能明显降低邻近节段椎间盘内应力,有利于减少和预防邻近节段退变,有望成为进行腰椎内固定较好的一种装置。

    2009年05期 v.17;No.223 373-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16 ]
  • 腰椎髓核摘除后小关节应力分析

    迟增德;刘尚礼;李春海;张美超;

    [目的]研究L4、5正常腰椎节段、髓核摘除术后腰椎节段小关节的应力大小和分布情况。[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L4、5正常节段和髓核摘除术后三维有限元模型。固定模型L5椎体下终板,在L4椎体上终板施加400 N的轴向压缩载荷,并在L4椎体上终板分别向模型施加前屈、后伸和右旋转力,力矩大小均为6 Nm。分析各个状态下腰椎小关节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建立了L4、5腰椎节段正常、髓核摘除术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小关节处理为三维接触模型,线性、面接触单元,无摩擦,由上下关节突关节面及韧带结构组成。正常模型两侧小关节在右旋转时均产生较大应力,而以左侧小关节产生应力更大。髓核摘除模型在前屈、后伸、旋转时小关节的应力均增加。[结论]在腰椎不同的运动状态下,两侧小关节面各个部位的接触情况是不同的,应力大小和分布也是变化的。髓核摘除后腰椎前柱的承载功能减弱,小关节等后柱结构分担载荷增大。

    2009年05期 v.17;No.223 37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80 ]
  • 显微CT与组织切片技术在骨形态计量研究中的比较

    王军;毕龙;白建萍;吕荣;杨彬奎;

    [目的]通过比较显微CT技术与组织切片技术在骨形态计量分析中的差异,探讨显微CT在骨形态三维结构研究方面的技术优势。[方法]分别应用显微CT和组织切片技术分析不同类型的骨组织标本,并从标本处理、表达形式与测试指标等方面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显微CT在反映骨组织三维结构特征和对骨组织"量"与"质"变化的精确测量方面明显优于组织切片技术;而组织切片技术对反映标本局部的细胞形态和生长发育变化等方面则更具优势。[结论]显微CT技术在标本处理、表达形式两方面均提供了全新的测试手段,通过结合组织切片技术能够更加理想地反映骨组织形态和结构的特点。

    2009年05期 v.17;No.223 381-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10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156 ]

书评

讣告

实验研究

  • 炎性因子TNF-α及IL-18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研究

    尚琦松;黄擘;盛文辉;曹安军;

    [目的]通过测定TNF-α及IL-18在正常组与实验组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进一步了解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方法]收集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椎间盘病理组织34例用于实验组,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46.24±11.25岁;取脊柱骨折外伤术后椎间盘组织标本7例,并取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病理科尸检椎间盘标本8例,共15例用于对照组,年龄25~52岁,平均年龄40.07±8.43岁。采用免疫组化法和ELISA两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光镜下观察,免疫组化检测TNF-α、IL-18蛋白表达阳性细胞表现为细胞浆中出现棕黄色、褐色或浅棕黄色染色,结果判定及统计学分析后表明:实验组TNF-α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IL-18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lisa法证实实验组中TNF-α含量为82.18±21.91 ng/ml,IL-18的含量为45.39±21.23 ng/ml;对照组中TNF-α含量为8.68±0.78 ng/ml、IL-18含量为3.58±2.84 ng/ml。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均与患者年龄及病程呈正相关。[结论]椎间盘组织中细胞因子TNF-α及IL-18表达与椎间盘退变有关,推测可能是导致椎间盘组织退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9年05期 v.17;No.223 385-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259 ]
  • 趋骨性雌二醇/煅烧骨复合物对兔桡骨临界性缺损的修复效果

    赵强;齐进;李国松;王晋申;钱念东;周琦;魏义勇;邓廉夫;

    [目的]以锻烧成分颗粒骨为载体,构建趋骨性雌二醇/煅烧骨复合材料,评价其修复兔桡骨临界性缺损的优势性能。[方法]建立兔桡骨中段15 mm临界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处不放置任何植入物;锻烧骨组:骨缺损处植入锻烧骨;复合材料组:骨缺损处植入趋骨性雌二醇/煅烧骨复合物。术后8周,应用影像学、组织学和Micro-CT等方法检测桡骨缺损处的骨修复情况。[结果]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处无明显的新骨形成;煅烧骨组骨缺损处有少量的新骨形成;SE2/煅烧骨复合物组骨缺损处有大量的新骨形成,在放射学上及生物力学上均较好的修复了兔桡骨临界性缺损。[结论]局部应用趋骨性雌二醇可以促进新骨的形成并有利于骨缺损的修复。

    2009年05期 v.17;No.223 388-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3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85 ]

建国60华诞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

  • 踝足外科迅猛发展三十年

    毛宾尧;

    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本刊将陆续发表我国矫形外科领域部分德高望重的资深专家学者对此期间我国矫形外科专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与发展进行回顾性评述,旨在使广大读者受到鼓舞,得到启示,获得激励。期望广大读者有何启迪与感想及时撰文投给本刊,共同追忆光辉历史,开创未来。

    2009年05期 v.17;No.223 393-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4 ]

经验交流

  • 经关节镜治疗肘关节鹰嘴滑囊炎

    郑鹏;韩基雄;杨轶;

    [目的]总结报道5例肘关节鹰嘴滑囊炎经关节镜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2006年2月~2007年7月对5例肘关节鹰嘴滑囊炎行关节镜下滑囊切除,观察疗效及并发症并进行疗效随访。[结果]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20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1例术后出现皮下积液,给予间断穿刺加压包扎后愈合。所有患者无局部疼痛,关节活动度正常,无复发。[结论]经关节镜微创治疗肘关节鹰嘴滑囊炎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2009年05期 v.17;No.223 394-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51 ]
  • 多轴向钉棒系统经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

    张军;

    [目的]探讨应用多轴向钉棒系统经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多轴向钉棒系统治疗寰枢椎不稳12例,术前JOA评分平均7.6分;寰椎使用侧块螺钉,进钉点选择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18~20 mm与后弓下缘以上2 mm的交点处,钉道方向与冠状面垂直,矢状面上螺钉头端向头侧倾斜约5°;枢椎下关节突根部中点为进钉点,钉道与矢状面夹角约15°,与横断面夹角约25°。[结果]术后无1例发生椎动脉及脊髓损伤,JOA评分平均15.1分,改善率平均为87.3%。[结论]多轴向钉棒系统治疗寰枢椎不稳复位简单,具有稳定的三维固定效果,安全可靠。

    2009年05期 v.17;No.223 396-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84 ]

个案报告

经典文献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