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消息

  • 欢迎参加第21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泰山杯”科技创新骨科青年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正>2012年9月中下旬山东·泰安(详见本刊2012年第1期或第2期本会征文通知)主办单位:中国康协肢残康复专业委员会承办单位: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全军骨科中心《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会议主要内容1、重点交流骨创伤、骨疾病、骨肿瘤、先后天畸形导致的肢体伤病残在临床与基础

    2012年07期 v.20;No.297 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5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4 ]
  • 第24届全国脊柱脊髓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正>由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髓损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国际脊髓学会中国脊髓损伤学会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承办的第24届全国脊柱脊髓学术会议将于2012年8月3~6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本届会议的主题是"脊柱脊髓损伤基础与临床、康复医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届时将有欧美、亚太地区、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著名专家为大会作学术报告,推出最新基础

    2012年07期 v.20;No.297 635+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8 ]

本刊评论

临床论著

  • 股骨近端巨细胞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任可;施鑫;吴苏稼;赵建宁;周光新;胡波;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巨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和病灶刮除同种异体植骨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方法]2000~2010年本科共收治并随访股骨近端巨细胞瘤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7~44岁,平均28.9岁。Campanacci’s分级:Ⅰ级5例,Ⅱ级5例,Ⅲ级1例(合并病理性骨折)。Campanacci’s分级为III级的患者行肿瘤广泛切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其他患者均行肿瘤病灶刮除同种异体松质骨移植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结果]本组病例术后髋关节疼痛均完全消退,所有患者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巨细胞瘤。术后随访时间24~72个月,平均42个月。随访期间1例Campanacci’sⅡ级的患者在术后24个月时肿瘤复发,未出现其他术后并发症。[结论]股骨近端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往往缺少典型的偏心性和膨胀性改变,穿刺活检成功率也不高,诊断具有一定难度。病灶刮除同种异体松质骨移植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股骨近端巨细胞瘤安全有效的术式。术中用高频电刀反复烧灼残腔骨壁有助于消灭残留的肿瘤细胞,而移植的松质骨愈合后可提供良好的远期功能学预后。

    2012年07期 v.20;No.297 57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80 ]
  • 瘤体刮除术和瘤大块切除术用于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疗效观察

    常跃文;卫晓恩;张如明;

    [目的]比较观察瘤体刮除术和瘤大块切除术两种肿瘤切除方式用于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探讨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肿瘤切除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肿瘤部位和破坏大小分别选择瘤体刮除术和瘤大块切除术两种手术方法治疗43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35例采用瘤体刮除植骨术,8例采用瘤大块切除重建术(人工关节置换、大块异体骨移植)。随访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肿瘤复发、肢体功能等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Enneking骨骼肌肉肿瘤术后功能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术后局部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复发与Jaffe组织病理学分级和X线Campanacci分期呈正相关系,P<0.05。[结论]对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应根据肿瘤部位及其破坏的程度,分别选择瘤体刮除术或瘤大块切除术,而瘤体刮除术如能有效切除肿瘤又不影响骨支撑作用应作为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的首选手术方式。

    2012年07期 v.20;No.297 581-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60 ]
  • 后路小切口分期延长技术与生长阀技术治疗早发型脊柱侧凸的临床比较研究

    谭荣;马华松;吴继功;陈志明;彭军;陈晓明;张建党;汪东;袁伟;

    [目的]观察小切口分期延长和生长阀两种不同术式治疗早发型小儿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5例早发型小儿脊柱侧凸分别接受生长阀和小切口分期手术治疗。按手术术式分为两组:生长阀组和小切口组,对两组病例临床数据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生长阀组术前Cobb角为(92.0±16.4)°(72°~132°)。终末融合后侧凸主侧凸冠状面Cobb角为(37.2±22.1)°(31°~64°),平均矫形率59.6%。小切口组术前Cobb角为(95.0±15.4)°(78°~135°),终末融合时术后侧凸主侧凸冠状面Cobb角为(31.8±6.6)°(27°~48°),总矫形率为65.4%。两组均有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分期延长技术或生长阀技术均可以治疗早发型小儿脊柱侧凸,小切口分期延长技术治疗较生长阀技术具有更高的矫形率,并发症发生率低,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早发型小儿脊柱侧凸有效方法。

    2012年07期 v.20;No.297 584-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4 ]
  • 多裂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梁博伟;李宁宁;胡朝晖;孙宏志;唐运鹏;

    [目的]比较传统正中入路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A组)与多裂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B组)治疗单节段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special type lumbar disc herniation,STLDH)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3月~2009年3月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STLDH患者73例,其中A组41例,B组3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创伤、全身炎性反应、临床疗效、融合率及椎旁肌损伤。[结果]A组随访时间平均2.8(2.2~4.1)年,B组2.7(2.1~4.2)年。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术后3 d内的最高体温、术后24 h外周血的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以及肌酸激酶、术后6 d C反应蛋白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优于A组。末次随访时,两组的ODI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腿痛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ODI及腰痛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优于A组;A组和B组椎间坚强融合率分别为92.7%、93.8%,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和B组多裂肌萎缩比分别为(36±14)%、(16±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能有效治疗单节段STLDH;与传统正中入路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相比,多裂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全身炎性反应轻、椎旁肌损伤小及术后腰背痛程度较轻的优势。

    2012年07期 v.20;No.297 589-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68 ]
  • 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术股骨髓内定位与髓外定位假体位置的影像学比较

    蔡珉巍;马童;涂意辉;王惠娣;薛华明;刘晓东;

    [目的]通过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股骨假体的力线测量,评价股骨髓外定位法指导假体放置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0年5月采用微创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患者73例(80膝),其中股骨髓内定位组(intramedullary alignment guide,IM)54例(56膝),男23例(23膝),女31例(33膝);股骨髓外定位组(extramedullary alignment guide,EM)19例(24膝),男9例(10膝),女10例(14膝)。测量术后即刻股骨假体内翻/外翻和屈/伸力线。[结果]IM组股骨假体内翻/外翻力线为0.59°内翻±3.98°,EM组股骨假体力线平均为0.81°外翻±3.30°,P=0.235 2。IM组股骨假体屈/伸力线为0.70°伸直±3.89°,EM组股骨假体力线为1.12°伸直±3.43°,P=0.564 3。[结论]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术股骨髓内定位可取得与髓外定位法相同优良的股骨假体力线。

    2012年07期 v.20;No.297 594-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81 ]
  • 同期双侧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比较

    王文浩;田少奇;张才龙;任德杰;黄洪杰;孙康;

    [目的]比较同期双侧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2009年5月,因骨关节炎行硬膜外麻醉下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05例,按同期双侧置换(268例)和单侧置换(437例)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失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费用与KSS临床及功能评分等各项指标。[结果]存在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患者比例,双侧组(15.6%)高于单侧组(7.8%),其中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双侧组(7.3%)高于单侧组(3.2%)。感染、死亡、肺栓塞等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失血量及输血量双侧组高于单侧组。术后2年KSS临床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SS功能评分,双侧组高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双侧膝骨关节炎的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经济、高效,且有理想的手术疗效。术前应对患者做全面健康评估,对存在严重合并症,尤其是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应尽量避免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

    2012年07期 v.20;No.297 598-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84 ]
  • 关节镜下后侧入路治疗腘窝囊肿

    谢洋;李苏皖;刘朝晖;何仿;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后侧入路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及其与传统开放手术的比较。[方法]将40例腘窝囊肿患者分为两组:A组21例,关节镜下后侧入路治疗,按Rauschning和Lindgren腘窝囊肿分级法Ⅰ级2例,Ⅱ级9例,Ⅲ级10例;B组19例,传统开放手术治疗,Ⅰ级2例,Ⅱ级9例,Ⅲ级8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囊肿复发率、恢复至0~Ⅰ级的好转率。[结果]患者均获得8~18个月随访,平均(12.7±2.4)个月。A组手术切口长度(1.3±0.2)cm,显著低于B组(6.1±0.5)cm(P<0.05);A组术后复发率9.5%,B组10.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A组术后好转率为90.5%,B组89.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下后侧入路治疗腘窝囊肿疗效令人满意,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2012年07期 v.20;No.297 603-6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87 ]
  •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的比较评价

    陈新用;梁裕;曹鹏;吴文坚;郑涛;张兴凯;曹涤平;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02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7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患者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前后VAS、ODI的改善情况,同时比较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后SF-36生活量表的变化。[结果]共获得有效随访99人,随访率为26.3%。下腰痛VAS评分,手术组(52例)术前:5.84,末次随访:1.78。非手术组(47例)治疗前:6.03,末次随访:2.17,两组治疗前后下腰痛VAS评分有显著差异,但两组疗效间没有显著差异。下肢放射痛VAS评分,手术组(52例)术前:7.45,末次随访:1.52;非手术组(47例)治疗前:5.72,末次随访:2.21,两组治疗前后下肢痛VAS评分有显著差异,两组疗效间有显著差异。Oswestry伤残指数(ODI),手术组(52例)术前:68.18%,末次随访:13.44%;非手术组(47例)治疗前:60.98%,末次随访:17.04%,两组治疗前后ODI有显著差异,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SF-36生存质量调查问卷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后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相比患者在躯体健康(PF)、躯体角色功能(RP)、躯体疼痛(BP)、生命活力(VT)、情绪角色功能(RE)等5个维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体健康(GH)、心理健康(MH)和社会功能(SF)手术组较非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组随访资料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组和非手术治疗组均有较好的远期疗效。手术治疗能更好地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下肢放射痛,对恢复患者的总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也有积极作用。

    2012年07期 v.20;No.297 606-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5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193 ]
  • 外固定器治疗脊髓栓系综合征僵硬性足部畸形

    胡新永;陈建文;王义生;

    [目的]观察外固定器治疗脊髓栓系综合征僵硬性足部畸形的临床效果,探讨脊髓神经源性足部畸形外科矫正和功能重建的新技术。[方法]1988年10月~2006年6月,回顾性分析脊髓栓系综合征僵硬性足部畸形61例97足;年龄6~42岁,根据足部畸形的特征,设计不同构型的外固定器。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型足部畸形主要实施选择性胫神经缩窄手术和距下关节外融合手术或距下关节融合术,同时安装外固定器。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型足部畸形主要实施软组织松解、肌腱转位术或截骨手术,同时安装外固定器。[结果]得到至少3年随访的54例、86足进行分析,马蹄内翻足39足,马蹄足21足,马蹄外翻足16足,跟行足6足,高弓足4足。其中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型足部畸形19足,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型67足。佩戴外固定器时间8~12周,平均11周。采用Laaveg-Ponseti足功能评分系统:优38足,良29足,可13足,差6足。优良率77.9%。第1次术后复发3足,复发率3.5%。钉道感染18足,清理炎性分泌物或更换钉道位置后治愈。足底溃疡3足,清创和短期避免负重后治愈。[结论]外固定器治疗脊髓栓系综合征僵硬性足部畸形符合生物学重建理论,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2012年07期 v.20;No.297 610-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97 ]

新书推介

  • 《Ilizarov技术基本原理及应用》出版发行

    L.N.Solomin;康庆林;张长青;柴益民;

    <正>原著:L.N.Solomin编译:康庆林张长青柴益民主审:曾炳芳出版:人民军医出版社定价:178.00元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Ilizarov技术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的专业书。原著者L.N.Solomin是继G.A.Ilizarov院士之后俄罗斯新一代专门从事骨外固定器研发的学者,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望。本书分为总论、各论和附录三部分,共附有800余幅图。总论侧重

    2012年07期 v.20;No.297 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8 ]
  • 临床数字骨科学——创新理论体系与临床应用

    尹庆水;章莹;王成焘;夏虹;方磊;

    <正>主编:尹庆水章莹王成焘夏虹方磊出版:人民军医出版社定价:198.00元本书旨在介绍和总结数字化骨科临床诊治新经验,推广和普及数字化医学知识和技术,以此提高骨科医师的数字化诊疗技术水平。本书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依托,以数字医学相关基础知识以及数字解剖学理念为基础,以数字骨科学的基本框架为引导,紧贴骨科临床,集中展示数字骨科学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成果,其中对

    2012年07期 v.20;No.297 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2 ]

科普讲座

  • 肢体残疾的预防(四)

    <正>(上期连载文章刊登于2012年第5期369页)7什么是小儿脑瘫?小儿脑瘫是生后1岁以内的某种因素损害了未成熟脑组织造成的残疾,以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1)运动落后和主动运动减少。如3个月俯卧位时不会抬头,4~5个月不能伸手够物,6~7个月不会坐等。(2)肌张力异常。脑瘫患儿肌张力比正常儿增高,出现身体僵硬。少数表现肌张力低下。

    2012年07期 v.20;No.297 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0 ]

临床研究

  • 清创后同期骨延长治疗胫骨创伤后感染性骨不连

    刘傥;张湘生;张庆;黎志宏;

    [目的]探讨清创后同期行外固定支架骨延长治疗胫骨创伤后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6月~2008年6月运用外固定支架行骨延长术治疗胫骨创伤后感染性骨不连患者35例,32例患者有活动性感染征象,术前患肢平均骨缺损长度3.5 cm(1.0~7.8 cm),患肢平均短缩4.4 cm(0~8.7 cm)。[结果]平均随访72.5(35~106)个月,骨不连接处全部愈合,感染得到有效控制,骨延长区骨生长满意。平均外固定指数40.7(34.2~46.9)d/cm,骨延长长度平均7.9(4.0~10.5)cm。依据Paley的评定标准,骨愈合情况评定:优28例,良5例,一般2例;功能评定:优30例,良4例,一般1例。[结论]彻底清创后同期行骨延长治疗伴骨缺损和肢体短缩的感染性骨不连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2012年07期 v.20;No.297 614-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9 ]

综述

  • 血清素与骨的代谢调节

    杨海林;史晨辉;董金波;

    <正>血清素(serotonin)又称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人体内脑组织、外周血、消化系统组织中都有一定的分布,主要参与摄食、体温调节、运动、生殖能力、记忆、疼痛及精神活动等生理功能。最近的研究证明[1],作为神经递质,可能在骨吸收及骨形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1血清素的生物学特性血清素分子有着很显著的特点,在中枢神经系统有重要的功能,但95%的血清素分布在外周。其表现不同的中枢和外周功能取决于它的合成部位。Tph是血清素合成过程中的

    2012年07期 v.20;No.297 617-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1 ]
  • 生长分化因子5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罗栩伟;冯刚;

    <正>长年劳损、慢性疾病或脊柱外伤等造成的椎间盘退行性变疾病(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disease,IDD)为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下腰痛的主要病因。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临床症状,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会引起相应的并发症。椎间盘细胞自我修复能力也极为有限,许多促进其再生和修复的方法不太令人满意。近年来研究发现,生长分化因子5(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factor-5,GDF5)除了参与调

    2012年07期 v.20;No.297 620-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56 ]
  • 儿童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研究进展

    罗世兴;赵劲民;苏伟;

    <正>1881年Volkmann首次详细描述了缺血性肌麻痹与挛缩。1890年Hildebrand把前臂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后期结果命名为Volkmann挛缩。目前人们已经认识Volkmann挛缩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组织液压力升高,导致前臂密闭的筋膜腔内肌肉和神经循环障碍而产生一系列症状[1]。虽历经百余年的实践研究,但前臂缺血性肌挛缩仍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儿童创伤的一个严重的、"灾难性"的并发症[2-3]。本文对儿童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12年07期 v.20;No.297 623-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94 ]
  •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杨大龙;曹俊明;申勇;

    <正>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是治疗颈椎疾患最常用的手术方式,大量研究已证实其具有稳定而确切的治疗效果,被认为是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金标准"[1]。但是椎体间的融合会使部分脊柱运动功能单位丧失其活动度,导致邻近节段活动增加、应力集中和椎间隙内压力升高,进而引起邻近节段退变加速[2]。生物力学研究[3]认为脊柱运动功能单位活动度的丧失会增加融合椎体邻近节段运动时承受的压应力,而

    2012年07期 v.20;No.297 626-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76 ]
  • 人工关节置换相关脂肪栓塞的进展

    高玉镭;李佩佳;

    <正>1历史透视及概述1861年,Zenker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个遭受了严重的胸腹挤压伤的患者肺内存在脂肪滴。1873年,Bergmann为一个股骨干骨折的患者诊断为脂肪栓塞。1970年,Gurd表述了这种现象的临床表现,后来命名为"脂肪栓塞综合征"。随着人工髋、膝关节置换的普及,与之相关的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报道日渐增多,因而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因为大多数脂肪栓塞表现为亚临床型损害,其临床表现不容易被发现,往往

    2012年07期 v.20;No.297 629-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94 ]

读者·作者·编者

  • 本刊欢迎英文原著来稿并开放优惠绿色通道

    <正>随着我国医学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本刊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据有关数据显示,本刊在全球机构用户已超过2千家,个人读者分布31个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贴近作者,尤其提供国内作者扩大在国际上学术影响的平台,欢迎广大专业人员向本刊投英文稿,包括论著类和经验交流类文章,论文格式必须按国际惯例规范书写并附中文稿件供专家审

    2012年07期 v.20;No.297 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0 ]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国外)

    <正>《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得国科学技术部与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注册登记的现代骨科综合期刊,由百余位中国和英、美、日、韩、德国、新加坡、挪威、马来西亚等国际著名矫形外科专家组成编委会,

    2012年07期 v.20;No.297 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7 ]

书评

  • 读尹庆水等主编《临床数字骨科学》

    张绍祥;

    <正>在医学领域,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好像是两条平行线,各有轨迹;但回顾医学发展史,重大成果、重要突破的获得无不来自于两者在某一点的成功交叉与融合,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互为启发,互为推动,互为因果,互为转化,促使了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诊治手段的更新以及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最终使广大病人受益。临床数字骨科学的发展也遵循了这样的规律。在生命科学有意识地引入信息科学的观念、成果和技术,从而更好更快地推动

    2012年07期 v.20;No.297 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7 ]

经典文献史料

  • 梅毒性骨软骨炎最早的文献记载

    李晓光;

    <正>原著标题:Ueber hereditre Knochensyphilis bei jungen Kindern.刊载杂志:Arch.Pathol.Anat.(Berlin),1870,50:305-322.原著作者:Wegner Friedrich Rudolph Georg(1843-?)柏林病理学研究所摘译:本文对先天性梅毒患儿的长管状骨进行了统计研究,对干骺端障害分为3期。一期:骺软骨与骨干之间的间隙达2 mm以上;二期:上述间隙达4 mm以上;三期:干骺

    2012年07期 v.20;No.297 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7 ]

基础研究

  • 脊柱侧凸顶椎椎体及附件旋转角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黄紫房;杨军林;谢红波;李佛保;王丽琴;谢超凡;

    [目的]评估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椎体、椎板、棘突旋转角及椎体相对棘突偏移的距离,为指导术中轴状面去旋转及冠状面侧凸矫形提供影像学基础。[方法]选取本院脊柱外科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3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龄17.0岁,Cobb角51.9°,术前皆行平卧位顶椎区域CT平扫。测量顶椎椎体、椎板及棘突的旋转角度,然后将椎体、椎板及棘突的旋转角度利用SPSS 13.0进行三组定量资料的两两比较,分析三者间的旋转角差异。同时测量椎体相对椎板的偏移距离,计算出其平均值。[结果]顶椎旋转角:椎体平均为17.3°±8.67°,椎板平均为17.6°±11.14°,棘突平均为11.3°±10.51°。经统计分析椎体、椎板与棘突间的旋转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13),而椎体与椎板间的旋转角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906)。椎体相对椎板偏移的距离平均为(0.19±0.12)cm。[结论]测量脊柱侧凸患者术前CT顶椎椎体、椎板及棘突的旋转度和椎体相对棘突的偏移距离,对术中指导脊柱侧凸的轴状面和冠状面矫形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2012年07期 v.20;No.297 632-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1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5 ]

实验研究

  • 肝素壳聚糖涂层促进脱细胞骨基质材料修复兔阶段性骨缺损血液灌注及血管化的实验研究

    滕云;余绍芬;张波;王正国;孙新君;

    [目的]观察复合肝素壳聚糖脱细胞骨基质材料植入骨缺损早期血液供应的变化及血管化的情况。[方法]利用层层自组装方法将带有不同电荷的肝素、壳聚糖聚电解质组装到脱细胞骨基质材料上,通过超微结构及XPS等观察特性并在体外测定抗凝活性。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成6组(1、3、7、14、21、28 d),制作桡骨中段骨缺损模型。一侧植入复合材料,另一侧植入单纯ACBM作为自身对照。在上述时间点行CT灌注成像、组织学等观察。[结果]时间密度曲线显示复合材料呈Ⅱ型,而对照侧呈平滑的Ⅳ型渗透模式;术后1 d开始复合材料侧血容量(blood volume BV)、血流量(blood flow BF)显著高于对照侧;术后1~3 d组织学观察见复合材料中有大量红细胞和有核细胞,而对照侧以液体为主,偶见细胞;3~7 d在复合材料网孔中有血管形成,对照侧在血管材料外周出现且数量显著少于复合材料侧(P<0.05)。[结论]材料表面改性后体内、外均有可控缓释的抗凝效果,桡骨骨缺损植入小体积复合材料后血液呈现灌注模式并加快材料的早期血管化。

    2012年07期 v.20;No.297 636-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21 ]
  • 前列腺素E2通过G蛋白偶联EP1受体对腰椎软骨终板细胞生长的影响

    赵庆华;田纪伟;王雷;董双海;夏天;刘诚袆;柳超;

    [目的]检测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通过G蛋白偶联前列腺素E受体1(prostaglandin E re-ceptor1,EP1)对腰椎软骨终板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常规方法培养腰椎软骨终板细胞;应用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细胞EP基因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应用MTT实验评估EP1受体选择性激动剂17-P-T-PGE2和EP1受体选择性抑制剂SC 51322对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结果表明,软骨终板细胞均表达EP1、EP2、EP3和EP4。MTT实验检测显示EP1受体激动剂17-P-T-PGE2可促进软骨终板细胞生长,EP1受体选择性抑制剂SC 51322可抑制PGE2促起的软骨终板细胞生长。[结论]PGE2引起的软骨终板细胞增殖可能与EP1信号转导通路激活相关。

    2012年07期 v.20;No.297 641-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5 ]

您知道吗?

  • 病例摘要(36)(英文)

    <正>A 47-year-old male presented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with pain in the wrist after trauma in the form of severe fall fromhis mountain bike.One year earlier he had received a wrist arthroplasty because of posttraumatic osteoarthritis after a distal radius fracture.The patient is very active,still riding his mountain

    2012年07期 v.20;No.297 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5 ]

经验交流

  • 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策略

    黄玉国;李永民;申勇;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17例上述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采用手术治疗,无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6~31个月,平均19个月。影像学检查骨折复位良好,下颈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3.5个月、胸腰段4.7个月,未见不愈合现象,内置物无松动、脱出及断裂。15例脊髓损伤按ASIA分级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根据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采取适宜的手术方式,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减少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2012年07期 v.20;No.297 644-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4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61 ]
  • 胸椎结核晚发瘫痪的侧前方减压术

    黄卫民;田慧中;吕霞;马原;艾尔肯·阿木冬;

    [目的]介绍胸椎结核侧前方入路治疗瘫痪的手术方法。[方法]病人取侧卧位或俯卧位。旁开棘突2横指纵行切口或弧形切口。切开肌肉层,经肋骨横突切除术的入路抵达椎体的前外侧,自胸膜外分离进入病灶。彻底清除病灶,尤其是椎管内硬膜外的病灶一定要彻底清除干净。达到真正地减压脊髓的目的。其次是脊柱对侧的病灶不能遗漏,以免造成复发。病灶清除完成后先安装椎板后哈氏分离棒,适当撑开使椎体间隙张开便于做椎体间撑开植骨。然后用椎体撑开器将椎体前缘撑开,镶入已备好的髂骨块,如为中胸段则无需作内固定,如为胸腰段则加用椎体钢板内固定。[结果]50例胸椎结核晚发截瘫的病例均经此方法治疗。神经功能术后恢复情况:40例为优,3例为良,3例为可,4例为差。本组病例随访2~6年,平均随访26个月,优者病灶稳定,四肢感觉运动功能自如,行走方便无障碍,躯干部无束带性疼痛,大小便功能正常。良者病灶稳定,行走步态欠正常但行动自如,躯干部无束带性疼痛,大小便功能正常。可者除神经功能恢复尚可外,遗留严重的角形脊柱后凸畸形,需作驼背矫形方能改善。差者均属年龄较大,瘫痪期限较长(4~7年)的病例,术后下肢截瘫及大小便功能未得到明显的恢复。[结论]胸椎结核性截瘫如能尽早给予侧前方入路,彻底清除病灶,减压脊髓和稳定脊柱,术后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其截瘫的恢复率可达90%以上。为了防止继发角状脊柱后凸,最好是术中同时给予内支撑内固定,尤其是发育期间的儿童更应同时进行脊柱后凸畸形的矫治工作。

    2012年07期 v.20;No.297 647-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1 ]
  • 三种不同方法重建髋关节后关节囊防止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比较研究

    曹学伟;肖春生;吕燃;李想;

    [目的]研究三种不同方法重建髋关节后关节囊对手术时间和术后脱位率的影响,为临床选择理想的髋关节囊重建方式提供依据。[方法]70例髋关节病变初次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的病人,分为A、B、C三组,A组、B组各30例,C组10例。术中A、B、C三组分别采用了修补缝合至臀中肌肌腱上,大粗隆打孔穿线缝,TwinFix锚钉原位重建三种方法重建髋关节后关节囊。比较三组间的缝合时间和脱位率。[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访6~24周,三组间的脱位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的缝合时间最长(P<0.05),C组缝合时间最短,但A、C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关节囊韧带的修补重建对维持髋关节囊的张力有重要意义。采用TwinFix原位重建髋关节后关节囊,恢复了髋关节的后稳定性。此方法操作简便,能够最大程度恢复髋关节正常解剖关系,关节力学重建稳定,可恢复髋关节的正常功能,但其远期疗效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2012年07期 v.20;No.297 650-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70 ]
  • 全椎弓根螺钉技术后路节段内固定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胸腰段和腰段脊柱侧凸

    曹洪海;张永刚;王征;张雪松;崔赓;王岩;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全椎弓根螺钉技术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和腰段脊柱侧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入组患者23例,男7例,女16例;年龄15~29岁,平均18.9岁。脊柱冠状面Cobb角47°~67°,平均52°。全部采用全椎弓根螺钉技术后路三维矫形内固定,自体骨加复合人工骨融合,其中14例行胸廓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1.5~2年(平均1年9个月)。其中Lenke 5型16例,Lenke 3C型5例,Lenke 6型2例。无严重的神经并发症,无断钉及深部感染。81%的患者术后维持或达到矢状面平衡。[结论]胸腰段和腰段脊柱侧凸患者采用后路全椎弓根螺钉技术内固定矫形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效果,手术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低。

    2012年07期 v.20;No.297 652-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89 ]
  • 单侧入路单球囊治疗老年多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王成日;杨文彬;廖海浪;张向敏;韦国平;黄锐;

    [目的]应用单个球囊单侧穿刺多次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2010年9月采用单侧穿刺入路单个球囊多次扩张椎体后突复位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33例共97个椎体,术后观察疼痛缓解及骨折复位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和后凸角(Cobb角)的变化。[结果]患者疼痛视觉模拟数字评分由术前的7.5±1.0降至术后的2.8±0.6,手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X线片测量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26.8°±3.4°矫正至术后的11.3°±4.6°,手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单个球囊单侧穿刺可多次扩张完成PKP,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治疗费用低、疗效满意等优点。可选用于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

    2012年07期 v.20;No.297 654-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7 ]
  • 椎间盘镜治疗臀肌挛缩症的初步对比分析

    刘宏;李欣;方科;文捷;

    [目的]总结椎间盘镜下松解臀肌挛缩症的治疗效果和治疗费用。[方法]随机将臀肌挛缩症患者分为椎间盘镜组和小切口组,选择8~14岁双侧普通型臀肌挛缩患儿共46例进行研究。对其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术后出血情况、手术时间、治疗效果和住院费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切口长度椎间盘镜组小于小切口组(Z=3.999,P<0.001);术中出血椎间盘镜组与小切口组没有统计学差异(Z=0.41,P=0.68);术后出血情况椎间盘镜组和小切口组没有统计学差异(t=8.237,P=0.814);手术时间椎间盘镜组长于小切口组(t=3.21,P=0.002);治疗效果椎间盘镜组与小切口组没有统计学差异(x2=0.41,P=0.47);住院费用椎间盘镜组高于小切口组(t=8.116,P<0.001)。[结论]用椎间盘镜治疗普通型臀肌挛缩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费用较高,同时椎间盘镜容易损坏,为提高临床应用还需改进操作器械。

    2012年07期 v.20;No.297 656-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0 ]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胸椎结核的临床诊治分析

    孟祥琨;何帆;林世德;赵廷宝;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at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胸椎结核的诊治经验。[方法]1例女性病人出现胸背部疼痛及肋间神经放射痛、反复高热、X线片发现T9椎体、终板破坏几乎缺失、椎间隙完全消失并向后成角的女性SLE患者,在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及激素保护下行经胸腔T7~10椎体前方冷脓肿清除、病灶死骨刮除及T8~10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结果]患者胸背部疼痛及肋间神经放射痛消失,血沉(ESR)值明显改善,但由于SLE晚期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死亡。[结论]长期应用激素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发生感染的风险因素。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脊柱结核罕有发生。本例病人的诊治,为临床提供了资料。

    2012年07期 v.20;No.297 658-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1 ]

个案报告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24年伴严重骨溶解1例

    李锋;赵建宁;周利武;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62岁,因"右髋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6年余"于2010年11月27日入院,患者于1987年因"右侧股骨颈骨折",于当地医院行"右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查体:右髋部见一20 cm的手术瘢痕,右下肢短缩外旋畸形,患肢较对侧缩短约10 cm。右髋部压痛感明显,右侧髋关节活动受限,右下肢肌肉萎缩,肌力减退(Ⅲ级)。其余肢体关节无畸形,活动可。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

    2012年07期 v.20;No.297 660-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2 ]
  • Ilizarov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27cm超长骨搬移1例报告

    张华;李贵山;于新民;方永刚;

    <正>患者,男,36岁,因"右胫骨骨肿瘤术后20年,窦道形成2年"于2009年10月21日入院。患者于1989年4月份左右,右小腿出现疼痛,无肿胀及活动受限,当时在当地市级医院治疗,诊断为右胫骨骨巨细胞瘤,行"右胫骨

    2012年07期 v.20;No.297 671-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71 ]

回顾与感悟

  • Ilizarov技术在中国大陆20年(1991~2011年)

    秦泗河;葛建忠;郭保逢;王洁颖;

    [目的]介绍Ilizarov技术在中国大陆的引进与发展情况。[方法]以在中国已发表有关Ilizarov技术医学论文及会议记录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或与有关作者联系相结合,按照制定的检索策略,由两名研究人员进行背对背检索,通过阅读文献的题目及摘要进行初筛结果的检索,然后阅读全文,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纳入每一篇论文,去除交叉重合文献及与该课题无关的文献。对每个纳入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Ilizarov技术引入中国的途径源于俄罗斯、日本、北美、欧洲(主要是意大利、英国);(2)中国学术期刊发表的相关论文1994年出现高峰,2000年后依次递增;(3)刊登Ilizarov相关文章数量前十名的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65篇;《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4篇;《中国骨伤杂志》14篇;《中华创伤骨科杂志》14篇;《中华骨科杂志》13篇;《中华外科杂志》9篇;《临床骨科杂志》8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7篇;《实用骨科杂志》6篇;《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6篇;(4)国内单位发表的有关Ilizarov的SCI文章:湘雅医院5篇;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3篇;北京积水潭医院2篇;第四军医大学1篇;中国医科大学1篇;同济大学1篇;(5)发表Ilizarov相关文章数量前十名作者(第一作者):秦泗河51篇;吴其常12篇;赵宝权8篇;楼跃6篇;陈建文6篇;邓京城6篇;夏和桃4篇;许瑞江4篇;夏榕圻4篇;张群4篇;(6)论文他引用率最高的前10篇论文,其中秦泗河占了8篇,整形外科论文1篇。[结论]Ilizarov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从不同的境外引入中国,随着相关培训班的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的交流,国内学习、应用Ilizarov技术的骨科与整形外科医生呈明显增多趋势。秦泗河、夏和桃医生和《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对Ilizarov技术在中国的临床应用与学术推动,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2012年07期 v.20;No.297 662-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6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115 ]

专家论坛

  • Ilizarov技术在日本引进与应用对中国骨科学界的启示

    曲龙;秦泗河;

    <正>1990年3月,日本举行第二次全国外固定学术会议时,邀请伊利扎洛夫(Ilizarov)教授赴东京做专题讲演(在这之前,日本骨科学会会长黑川高秀教授与安井夏生讲师曾专程去加拿大听Ilizarov教授的讲演),伊利扎洛夫牵拉成骨的生物学理论、新的骨科医疗理念以及活生生的临床治疗病例,给参会的日本医生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日本东京大学黑川高秀教授(时任日本骨科学会会长),决定将自己从事几十年的

    2012年07期 v.20;No.297 66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6 ]
  • 腰方肌腰髂肋肌痉挛型脑瘫的临床征候及手术治疗

    张雪非;刘宗良;任中杰;

    <正>腰方肌与腰髂肋肌同为脊柱的侧屈肌。下肢痉挛性脑瘫的病例中,兼有腰方肌、腰髂肋肌痉挛的病例不少见。作者2004年4月~2010年4月收治29例腰方肌腰髂肋肌痉挛型脑瘫,占同期手术治疗痉挛型脑瘫141例的20.6%。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5~33岁,平均年龄13.7岁。腰方肌、腰髂肋肌痉挛型脑瘫以往研究不多。临床检查表明痉挛的腰方肌、腰髂肋肌不仅对脊柱产生

    2012年07期 v.20;No.297 668-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1 ]

  • 向SCI期刊投稿有关知识简介(八)

    <正>(上期连载文章刊登于2012年第5期424页)5.2投寄稿件多数期刊已采用网上投稿,现将一般投稿过程简介如下:(1)点击进入所选期刊的页面,然后点击"Journal Services"下的"create an account"进行注册,按照表格要求填写所有项目,如用户名、密码、电子邮件地址等信息。(2)注册成功后,登录,找到"submit a new manuscript"。填写提交给编辑的投稿信(cover letter),输入您论文的相关信息,如:题名、作者、参考文献;选择你希望提交的编辑(Guide for Authors会告诉你如何选择合适的编辑);仔细阅读作者承诺(Disclaimer),在接受承诺的情况下才可以继续进行

    2012年07期 v.20;No.297 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