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读者·作者·编者

  •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正>好的期刊——是专业发展的工具,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知识财富!《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4年3月创刊,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管,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是我国骨科领域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多年来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针,并强调信息权威性、理论前沿性、实践创新性。

    2019年19期 v.27;No.477 1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 本刊关于学术不端处理意见的声明

    <正>为维护学术刊物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也为维护本刊的声誉和广大作者的正当权益,本着对广大读者、作者负责的精神,本刊编辑部再次重申坚决反对剽窃、抄袭他人稿件的行为;一经查实,给予如下处理:撤稿、杂志和网站通告、通知作者单位给予相应处理、3年内不刊登该作者为第一作者的稿件。对信息虚假及数据伪造、篡改和剽窃、一稿两投、一稿两用等学术不端行为,据其性质、情节轻重以及造成的影响程度,给予如下处理:如稿件未刊登一律退稿,如稿件已刊登一律撤稿,并通知作者单位,2年内不刊登该作者为第一作者的稿件。

    2019年19期 v.27;No.477 1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6 ]
  • 全国脊柱外科学术论坛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颈椎机能重建与康复学组成立会议通知

    <正>由《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办,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武警总医院联合承办的全国脊柱外科学术论坛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颈椎机能重建与康复学组成立会议,拟定于2019年11月底在济南召开。现将有关会议的具体事宜通知如下:会议内容:与退变性脊柱外科疾患、脊柱畸形、脊柱创伤等相关的各种常规诊疗技术交流及疑难病例讨论与分享;脊柱外科微创技术及非融合固定技术的学术探讨、经验交流与分享。会议分专题学术报告及疑难个案病例报告两种形式,会议安排充

    2019年19期 v.27;No.477 1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7 ]

临床论著

  • 椎间孔镜术相关解剖参数的CT影像测量

    姜倍;李新华;胡舟扬;崔健;张锦飚;谭军;李立钧;

    [目的]在CT影像上测量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相关解剖参数。[方法]选取40名志愿者,男女各20名,采集腰椎影像学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测量椎间孔的高度、宽度、椎间隙上下终板水平出口根到上关节突的距离、椎间隙上下终板水平神经根内缘与硬膜囊外缘的距离。[结果]从L3/4到L5S1节段椎间孔的高度和宽度均呈逐步降低趋势,同一节段的左右双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侧不同节段椎间孔的高度和宽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隙上、下终板水平出口根到上关节突距离从L3/4到L5S1节段逐渐增大。同一节段的左右双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侧不同节段椎间隙上、下终板水平出口根到上关节突距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隙上下终板水平上神经根內缘与硬膜囊外缘的距离从L3/4到L5S1节段逐渐增大,同一节段的左右双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一侧不同节段间隙上下终板水平上神经根內缘与硬膜囊外缘的距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从上到下椎间孔面积逐渐减小,但神经出口根倾斜角度逐渐增大,工作通道可操作范围也逐渐增大。

    2019年19期 v.27;No.477 1729-1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5 ]
  • 改良显微内窥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李树文;王宇鹏;杜志才;杨铁翼;吴一民;银和平;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改良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7月~2017年7月在本科行显微内窥镜下椎间融合患者129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59例采用经典入路,70例采用改良入路。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近期疗效。[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经典入路组术中2例出现硬脊膜撕裂,经头低脚高位1周左右愈合;2例神经根损伤术后出现一过性腓骨长短肌肌力下降,经对症神经营养治疗2~4周左右恢复正常,1例切口延期愈合,总并发症发生率11.86%。改良入路组出现1例一过性腓骨长短肌肌力下降,经对症神经营养治疗2周左右恢复正常,总并发症发生率1.4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显著优于经典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24~48个月,平均(30.50±15.25)个月。随术后时间延长,两组患者的VAS和ODI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间VAS、ODI和JO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评估方面,两组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两组融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129例患者均末见内固定物松动、移位或断裂。[结论]显微内窥镜下改良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疗效满意。

    2019年19期 v.27;No.477 1734-1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2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8 ]
  •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C_5神经根麻痹相关因素分析

    窦永峰;孙兆忠;耿晓鹏;房清敏;孙宁;朱锴;

    [目的]分析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C_5神经根麻痹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术后C_5神经根麻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53例,平均年龄(58.87±6.85)岁,男性98例,女性55例。观察术后是否发生C_5神经根麻痹,分析术前肌电图改变、颈椎曲度与C_5神经根麻痹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153例患者中12例发生C_5神经根麻痹,占7.84%。麻痹组与非麻痹组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痹组术前肌电图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麻痹组(P<0.05),麻痹组术前颈椎曲度显著大于非麻痹组(P<0.05),麻痹组术后颈椎曲度大于非麻痹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逻辑回归分析表明:术前肌电图异常、术前颈椎曲度过大,均为术后C_5神经根麻痹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至末次随访时,麻痹组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50.18±14.53)%,而非麻痹组为(61.94±16.7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肌电图异常,术前颈椎曲度较大,是术后发生C_5神经根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C_5神经根麻痹对术后疗效有一定影响。

    2019年19期 v.27;No.477 1739-1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3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93 ]
  • 明胶海绵预填充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预防骨水泥渗漏

    崔德栋;于明圣;李利平;崔林江;李利昕;曲成明;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预填充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预防骨水泥渗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1月~2018年01月于本院行PVP治疗的伴椎体前壁破损的病理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8例。明胶海绵组34例,术中应用明胶海绵预填充;常规组34例,术中未使用明胶海绵。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VAS和JOA评分、椎体高度变化、骨水泥渗漏例数等指标。[结果] 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术中均无明显出血,无明显骨水泥渗漏临床相关症状。两组在手术时间和骨水泥注入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较,术后3 d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 d的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和JO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胶海绵组无骨水泥渗漏病例,常规组有7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两组间渗漏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椎椎体高度增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伴有椎体前壁破损的病理性椎体压缩骨折术中应用明胶海绵预填充的方法可在缓解疼痛、改善椎体高度的基础上,有效预防骨水泥渗漏。

    2019年19期 v.27;No.477 1744-1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66 ]
  • PEEK棒系统的杂合术式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王庆锋;王一农;

    [目的]探讨PEEK (polyetheretherketone, PEEK)棒系统的杂合术式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3月~2017年6月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12例;年龄55~83岁,平均(68.20±6.87)岁;病变节段为L3~S1。采用PEEK棒内固系统进行融合与非融合结合的杂合术式进行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症状改善情况,Stauffer-Coventry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测量手术固定节段近端临近椎间隙高度(DSH)、活动范围(ROM)。[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中硬膜撕裂予以缝合,未发生不良后果,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18.55±4.66)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末次随访时,根据Stauffer-Coventry评价标准,临床疗效评价优15例,良3例,中2例,优良率为90%。术后无内固定断裂、松动及神经功能损伤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DSH、RO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EK棒内固定系统联合应用杂合术式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临床早期疗效满意。

    2019年19期 v.27;No.477 1749-1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3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6 ]
  • 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对腰椎矢状面序列的影响

    易红蕾;许俊杰;段明阳;陈兴捷;吴增晖;

    [目的]评估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XLIF)对腰椎矢状面序列的影响。[方法]回顾2012年6月~2017年1月本科采用极外侧入路微创融合手术(XLIF)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38例(42个节段)。观察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手术间隙Cobb角、腰椎整体前凸Cobb角度、手术间隙高度(L1~S1)的变化。[结果]患者手术节段Cobb角由术前平均(11.54±7.67)°增加至末次随访时平均(12.58±8.06)°,腰椎整体前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37.42±15.25)°增加至末次随访时平均(39.46±11.86)°,但两时间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手术间隙前缘高度由术前(11.26±3.95) mm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平均(14.42±7.37) mm(P<0.05),手术间隙后缘高度由术前平均(6.37±2.46) mm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平均(8.29±2.89) mm(P<0.05)。带角度笼架组18个节段术前手术节段Cobb角为(13.96±7.22)°,末次随访平均为(18.67±4.51)°,有明显改善(P<0.05),但不带角度笼架组24个节段手术前Cobb角与末次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且两组腰椎(L1~S1)前凸Cobb角术前及末次随访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能明显增加椎间隙高度,实现椎管的间接减压,使用带角度笼架能明显增加手术节段前凸Cobb角,但是对腰椎整体的前凸改善不明显。

    2019年19期 v.27;No.477 1754-1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34 ]
  • 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髋

    刘言畅;程文丹;吴晗;张积森;张鑫;张硕;李子煜;吴一博;白文艺;荆珏华;

    [目的]探讨侧卧位下直接前入路(DAA)和后外侧入路(PLA)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髋关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9年5月在本科THA治疗强直性髋关节患者26例(37髋)。其中采用侧卧体位下直接前方入路(DAA) 12例(17髋),后外侧入路(PLA) 14例(20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术中DAA组中1例发生股骨近端骨折,予以钢丝捆扎固定,无不良后果。PLA组中,2例由于前方软组织松解困难,术中加用前入路切口暴露关节囊。DAA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PLA组,且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PL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随访期间DAA组未发生不良事件。而PLA组有2例发生髋关节后脱位,后在麻醉辅助下手法复位,之后未再发生脱位。随时间延长,两组患者ROM和Harris评分均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应时间点相应活动方向,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感染、深静脉血栓、脂肪栓塞、假体松动和肢体长度不等等并发症。[结论]强直性髋关节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侧卧位DAA入路可以直视下松解髋关节前方挛缩的软组织,髋臼暴露充分,利于假体正确安装,且创伤更小,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术后脱位发生率低。

    2019年19期 v.27;No.477 1759-1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8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2 ]
  •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为首诊的多发性骨髓瘤

    陈华星;施能兵;蔡海源;许尘鏖;胡晓源;刘异;

    [目的]对比分析多发性骨髓瘤导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与原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发病特征、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差异,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确诊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0月~2016年5月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为首诊入院患者共40例,记录临床特点、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和影像特征。[结果]按β2-MG检测和影像检查最终诊断多发性骨髓瘤致椎体并病理性骨折患者20例(骨髓瘤组),原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致病理性骨折患者20例(骨质疏松组)。骨髓瘤组男性多女性,而骨质疏松组女性多于男性,两组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瘤组年龄明显小于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2-微球蛋白含量骨髓瘤组为(3.76±0.80) mg/L,骨质疏松组为(1.45±0.70) mg/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均可见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无椎体及椎旁占位性改变。骨质疏松组20例仅表现为单纯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征象。骨髓瘤组20例中,13例病椎横截面可见虫蚀样、穿凿性骨质缺损,部分有局灶性死骨形成及钙化。血清β2-MG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最佳诊断临界值为3.08 mg/L(敏感度为85.0%,特异度为85.0%)。[结论]血清β2-MG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敏感指标之一,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出现β2-MG异常增高者,需要高度警惕多发性骨髓瘤存在的可能。

    2019年19期 v.27;No.477 1765-1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0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80 ]

汇总文献分析

  • 同时性多中心骨肉瘤1例报告及38例国内文献分析

    朱岩;樊根涛;朱浩;周光新;

    [目的]总结多中心骨肉瘤(MOS)的特点及治疗方式。[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例及近20年国内报道的38例多中心骨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较为罕见,主要多发于青少年。MOS分为同时性MOS和异时性MOS,其中同时性MOS发病率显著多于异时性MOS。该病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对化疗敏感性低。治疗方案主要是化疗联合手术治疗,但死亡率极高,生存时间短。[结论]尽早的发现并积极的治疗是本病诊治的关键。

    2019年19期 v.27;No.477 1770-1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0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4 ]

综述

  • MMP13在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马崇文;张小辉;杨信信;阎亮;李睿;夏亚一;

    骨关节炎(OA)是一种影响大量人群的退行性关节疾病,这种疾病的机制研究处于热点阶段。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由于其对切割II型胶原的特异性而在软骨重塑和降解中具有关键的限速功能,可通过多种方式和多条通路调节骨骼发育和骨重建。本文就MMP13在骨关节炎中的调控、相关信号通路以及临床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2019年19期 v.27;No.477 1773-1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2K]
    [下载次数:8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221 ]
  • miRNA在骨关节炎软骨细胞自噬中的调控作用

    杨飞;王国栋;黄蓉;马辉;王琦;赵晓伟;

    骨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变性破坏为主的一种退行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自噬是一种通过涉及溶酶体机制降解细胞的分解代谢方式,通过再生代谢性前驱物和清除受损的大分子物质及亚细胞碎片来维持细胞的活性,先前大量的研究发现,自噬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微小RNA (miRNA或miRs)是一种大小在19~25个碱基长度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广泛参与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通过调控相关基因表达在自噬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作者结合国内外近年来最新的文献进展,对关于miRs和自噬在骨关节炎中的作用加以综述。

    2019年19期 v.27;No.477 1777-1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1K]
    [下载次数:4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6 ]

基础研究

  • Lenke 1AN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不同置棒顺序矫形的有限元分析

    卢昌怀;刘志军;晏峻峰;张宏波;

    [目的]建立Lenke 1AN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三种不同置钉模式中凹侧螺钉的应力分布。[方法]建立一个T2~S5脊柱侧凸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凹侧置入椎弓根螺钉,按照不同的置棒方式进行矫形模拟。A组模拟从顶椎开始,再依次向上和向下置棒;B组从中立椎开始,然后依次向上,再从中立椎下方开始置棒;C组从中立椎开始,然后依次向下,再从中立椎上方开始置棒,最后分析椎弓根螺钉及连接棒的等效应力。[结果]研究表明A组连接棒上的等效应力相对稳定,而B组和C组应力变化较大。虽然无论何种置棒顺序,都可以得到相同的脊柱侧凸矫正效果,但是A组连接棒上应力分布变化较小,而且最大应力小。[结论]三种置棒顺序都可以得到较好的脊柱侧凸矫正效果,A组椎弓根钉及连接棒断裂风险最低。

    2019年19期 v.27;No.477 1780-1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1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75 ]
  • 新型颈椎多孔型(金属)网式融合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刘峰;彭文;浣溢帆;王文军;晏怡果;王麓山;邹炜民;王程;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新型颈椎多孔型(金属)网式融合器应力的分布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传统钛网融合器以及新型颈椎多孔型(金属)网式融合器的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等六种工况下施加73.6 N的预载荷,1.5 Nm的附加运动力矩,观察并分析融合器自身、钛板及融合器与上下终板接触面的Von-Mises应力分布情况以及椎体位移情况。[结果]与传统钛网相比,在六种工况下新型颈椎多孔型(金属)网式融合器自身最大应力减少了84%~98%,C6上终板的最大应力减少了29%~83%,C4下终板的最大应力减少了8%~55%。在大部分工况下,新型颈椎多孔型(金属)网式融合器组的钛板最大应力值较传统钛网融合器组低。在大部分工况下,两种钛网融合器组的终板应力最大值均位于上终板后缘,但新型颈椎多孔型(金属)网式融合器的终板后缘最大应力值要小于传统钛网。[结论]与传统钛网融合器比较,新型颈椎多孔型(金属)网式融合器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具有较强的即刻稳定性,能减少应力集中,减少钛板的应力遮挡,显著降低上下终板的最大应力,更好的预防融合器下沉。

    2019年19期 v.27;No.477 1785-1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1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65 ]

技术创新

  • 后路经皮大通道内镜减压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李成立;唐晓杰;张飞;孟永春;张为;

    [目的]介绍颈椎后路经皮大通道内镜(DELTA)减压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decompression, PED)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技术与初步结果。[方法] 2016年2月~2018年3月采用颈椎后路经皮大通道内镜(DELTA)减压术治疗21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透视定位,沿颈椎后正中旁开约1.5 cm处,刺入8G长针头侧位片正对相应手术间隙,沿针尖刺入处纵形切口长约10 mm,置入工作通道和内镜,暴露解剖标志"V"点,先咬除部分上椎板,暴露黄韧带上椎板起点,再咬除下椎板暴露黄韧带下椎板止点,切除黄韧带,向外侧可清除部分上下关节突,镜下见后方压迫病变处减压彻底。[结果] 1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一侧肢体麻木,肌力无降低,经药物对症治疗后逐渐好转,其他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JOA评分由术前(9.25±1.31)分显著增加至术后6个月的(14.67±0.78)分。疼痛VAS评分由术前(7.25±1.021)分显著减少至术后6个月(0.63±0.36)分。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8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93.75%。[结论]后路经皮大通道内镜减压术具有微创、恢复快的特点,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手术方式。

    2019年19期 v.27;No.477 1790-1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4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16 ]
  • 经皮微创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后环损伤

    高加智;王洪玉;辛茂源;辛杰;

    [目的]介绍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手术技术。[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6月,对19例骨盆后环损伤的患者行经皮微创桥接组合式内固治疗,其中12例还行前环有限切开内固定。先取俯卧位或者漂浮体位的前倾体位固定骨盆后环,然后再改为仰卧位后漂浮体位的后仰体位复位固定骨盆前环。于两侧髂后上棘外侧做斜形3~5 cm切口,显露骨折脱位处,牵拉、撬拨、挤压等方法予以骨折复位,再将塑形后的连接棒经皮下隧道穿过,安装连接块,调整至最佳位置,钻孔并拧紧螺钉,穿透双侧骨皮质,利用桥接系统的撑开加压功能辅助进一步复位,至满意后锁定固定系统。[结果] 19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12~39个月。根据Majeed功能评分,优12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9.47%。影像评估方面,复位质量根据Matta评分标准:优18例,良1例,可0例,优良率为94.74%。[结论]经皮微创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后环损伤,操作简单灵活,固定可靠,并发症少。

    2019年19期 v.27;No.477 1794-1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9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22 ]
  • (足母)展肌腱转位联合Scarf截骨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

    方真华;熊元;雷鹏程;肖凯;安颖;

    [目的]介绍(足母)展肌腱转位联合Scarf截骨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的手术技术。[方法] 2017年1月~2017年09月,采用Scarf截骨联合(足母)展肌腱转位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患者32例(45足)。倒"L"形切开关节囊,显露第一跖骨内侧骨赘、矢状沟和踇展肌。自(足母)展肌腱止点处切取约1/3~1/2宽度(足母)展肌腱,切除骨赘,充分松解外侧关节囊及(足母)收肌。第一跖骨行Scarf截骨,向外侧推移第一跖骨远端,纠正增大的IMA,修整多余骨皮质,将自体骨回植于截骨间隙,防止第一跖骨头上抬,两枚螺钉固定。维持(足母)趾于正确的生理位置,缩紧缝合关节囊,将(足母)展肌断端缝合于关节囊背侧。[结果]本组患者32例共45足,第一跖骨截骨均在8周内愈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骨折延迟愈合及第一跖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Maryland评分和影像测量的IMA、HVA、PAS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尽管两时间点间第一跖趾关节活动度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应用(足母)展肌腱转位联合Scarf截骨可有效矫正中重度(足母)外翻畸形,且未见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

    2019年19期 v.27;No.477 1799-18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2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2 ]

临床研究

  • AO钢板固定治疗腓骨远段骨折疗效观察

    薛骏;王雪松;

    [目的]探讨AO钢板固定治疗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2016年1月~2018年4月本院诊治的腓骨远端骨折患者共112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56例行AO钢板固定治疗(AO钢板组),56例行常规钢板螺钉固定治疗(常规钢板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AO钢板组手术时间、术后骨痂显现及骨折愈合时间较常规钢板组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常规钢板组明显减少,术后疼痛VAS评分较常规钢板组明显降低(P<0.05);AO钢板组患者术后踝关节跖屈活动度和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均明显大于常规钢板组患者,踝与后足评分明显高于常规钢板组患者(P<0.05);AO钢板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Mazur评分和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常规钢板组患者(P<0.05)。[结论] AO钢板固定治疗腓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恢复踝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2019年19期 v.27;No.477 1803-18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0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1 ]
  • 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魏亮;王玉晶;戴琎;陈宝国;褚延永;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总结经验。[方法]自2016年09月~2018年09月,采用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52例,分析临床疗效;评估指标包括直腿抬高角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MacNab评定标准。[结果]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直腿抬高度数、VAS评分、ODI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改良MacNab标准为优35例、良14例、可3例。[结论]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

    2019年19期 v.27;No.477 1806-18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6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67 ]
  • 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覃承诃;周春豪;张红安;林庆荣;曹瑛;罗祥蓉;方佳;

    [目的]研究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对Wagner 2~4期糖尿病足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3月接受胫骨横向骨搬运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19例。[结果]除2例截肢外,17例患者均获12~16个月随访,平均(14.21±4.24)个月。在伴周围血管疾病(PAD)的9例患者中,7例术后静息痛症状明显缓解(P<0.05);但ABI及足部皮温未见明显改善(P>0.05)。在伴周围神经病变的16例患者中,术后10 g尼龙丝试验结果无明显改善(P>0.05)。术后溃疡愈合率、溃疡复发率、胫骨骨折率、钉道感染率、截肢率分别为47.37%(9/19),22.22%(2/9),10.53%(2/19),26.32%(5/19),10.53%(2/19)。[结论]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在短期内能有效缓解糖尿病足的静息痛症状,但其对血运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糖尿病足是由多因素作用导致的疾病,不能期待单纯行胫骨横向骨搬运全面改善糖尿病足症状。

    2019年19期 v.27;No.477 1809-1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下载次数:6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227 ]
  • PVP、PKP、囊袋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分析

    徐龙;辛健;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编织囊袋扩张椎体成形术(Vesselplasty)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选择最优手术方案,提高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526例(单节段)分别接受PVP、PKP、囊袋治疗,分别记录三组手术后及术后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伤椎后凸角、椎体前柱高度,比较三组之间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三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骨水泥渗漏囊袋组发生率低于PVP、PKP组,PKP组和囊袋组在术后伤椎后凸角、伤椎前柱高度恢复方面优于PVP组。[结论] PVP、PKP、囊袋三种手术方式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囊袋在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未发生骨水泥渗漏。

    2019年19期 v.27;No.477 1812-1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84 ]

经验交流

  • 保留关节突椎板切除术治疗胸椎管内肿瘤

    杨孝军;叶丽丽;党维玲;沈世斌;马建林;

    [目的]探讨保留关节突椎板切除术在治疗胸椎管内肿瘤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纳入本科2012年2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5例胸椎管内肿瘤患者,诊断明确且均接受后路手术治疗,5例患者均行保留关节突2/3以上的椎板切除术,在此基础上行胸椎管内肿瘤摘除。手术疗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标准进行评估计算,改善率=[(随访得分-术前得分)/(17分-术前得分)]×100%,根据脊柱Cobb角有无增大,判断脊柱稳定情况。[结果] 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JOA评分从术前的平均(7.52±1.24)分(5~10分)提高至术后的(16.54±1.74)分(16~17分),平均改善率为94.70%。所有患者未出现Cobb角增大。脊柱矢状位力线无明显改变,未出现脊柱不稳,随访时脊柱活动度较术前无明显改变。[结论]保留关节突的椎板切除术能够在保留脊柱稳定性的情况下实现胸椎管内肿瘤的摘除,是胸椎管内肿瘤摘除术的可靠手术方法。

    2019年19期 v.27;No.477 1816-1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3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76 ]
  • Ilizarov胫跟融合牵张法治疗化脓性踝关节炎距骨坏死

    郭宝磊;侯宝贤;赵春丽;宗丹;王鹏;裴卓婓;张乐;

    [目的]探讨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行胫跟融合后牵张成骨方法治疗化脓性踝关节炎距骨坏死的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踝关节感染距骨骨髓炎患者14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5例。6例为踝关节骨折术后感染,5例为Pilon骨折术后感染,3例为开放性距骨骨折术后感染,14例患者均有皮肤破溃、持续性流脓症状。采用手术清创、摘除距骨、彻底清除胫骨病灶、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术后将胫骨跟骨间隙逐渐短缩,加压融合后,于第7 d开始,以每天1 mm速度,分4次进行骨牵张延长,必要时逆向调整,至有明确骨质矿化后,调整至双侧下肢等长。继续佩戴外固定架至骨质完全矿化。[结果] 14例患者皮肤窦道均完全愈合,感染无复发,X线片示胫跟融合良好,平均治疗时间为(16.93±2.74)个月。[结论] Ilizarov胫跟融合牵张法对于化脓性踝关节炎距骨坏死具有确实的治疗效果。

    2019年19期 v.27;No.477 1818-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7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9 ]
  • 后路手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侧弯疗效观察

    陈君生;王梅玲;孙磊;

    [目的]观察后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矫形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的疗效。[方法]对30例腰椎退变性侧弯患者行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矫形内固定、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术后复查X线片,以疼痛和跛行改善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随访24~48个月,30例患者疼痛明显缓解,下肢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症状消失,无螺钉松动、钉棒断裂现象,无假关节形成。[结论]经后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钉棒矫形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疗效满意。

    2019年19期 v.27;No.477 1821-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2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7 ]

个案报告

  • 内镜下治疗腰椎间盘脱出合并邻近节段黄韧带囊肿1例

    于江涛;陶志强;范少勇;

    <正>经皮脊柱内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腰椎管狭窄症等的治疗;腰椎黄韧带囊肿由于发病率极低,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黄韧带囊肿未检索到相关报道。近期本院骨十科收住腰椎间盘脱出合并邻近节段黄韧带囊肿患者1例,应用单切口脊柱内镜技术经椎板间入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2019年19期 v.27;No.477 1823-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1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3 ]

  •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

    <正>扶残助残放心梦想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领导下,广泛团结与肢体残疾康复有关的矫形外科专家和专业人员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宗旨:根据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章程,团结广大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同仁,坚持全面康复观点,推动康复医学研究,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康复医学,促进肢体残疾康复事业的发展,全心全意为残

    2019年19期 v.27;No.477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