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晓杰;李成立;宋钦勇;陈树军;于冰;谭江威;
[目的]评价经皮椎弓根固定联合通道下病灶清除载药硫酸钙颗粒椎间隙内植入治疗脊柱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8年12月在本科行经皮椎弓根固定联合通道下病灶清除载药硫酸钙颗粒椎间隙内植入治疗脊柱感染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VAS和ODI评分;以及血沉、CRP、Cobb角。[结果]本组的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过程中无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术中病理及脓液或坏死组织培养结果:7例为金葡菌感染,1例为大肠埃希菌感染,2例结核杆菌感染,8例为阴性。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时间8~26个月,随访过程中无感染复发。末次随访时患者VAS、ODI评分、血沉及CRP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Cobb角无变化(P>0.05)。[结论]脊柱感染患者,通道下病灶清除、硫酸钙抗生素骨粒植入、经皮固定手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维持稳定同时保持局部有效抗生素浓度,利于控制感染。
2020年11期 v.28;No.493 865-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程翔;梁玉龙;邵宏翊;宋洋;郭宇;
[目的]分析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细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率。[方法]回顾性统计2016年~2018年本院收治的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患者中细菌培养阳性结果,测定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的最小抑菌浓度,并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和比较。[结果]假体周围感染培养阳性菌株共295株,革兰阳性球菌占80.00%(236/295),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6.78%(79/29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27.85%(22/7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45.08%(133/295),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oNS)检出率为79.70%(106/133)。MRSA对庆大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分别为86.36%(19/22)和90.91%(20/22),MRCoNS对利福平和四环素的敏感率分别为84.91%(90/106)和86.79%(92/106),未发现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结论]髋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比例最高,且MRCoNS的检出率远高于MRSA,需引起临床重视。葡萄球菌除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全敏感外,对利福平、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敏感率也较高,可作为抗感染治疗的选择。
2020年11期 v.28;No.493 870-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3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葛畅;方璜;蔡海平;张文志;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微创椎板椎间孔切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9年3月本院手术治疗的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8例。其中30例采用显微镜辅助椎板椎间孔切开术(MAPLF组),28例采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除ACDF组1例患者出现短暂一侧肢体麻木,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LF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住院天数方面显著优于ACDF组(P<0.05)。在13~48个月的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疼痛缓解,功能改善。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VAS和N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末次随访时MAPLF组的VAS和NDI评分均小于ACDF组,尽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依据改良Odom's评价标准,临床结果优良率MAPLF组为86.67%(26/30),ACDF组为85.71%(24/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MAPLF组术后椎间孔处压迫得到了充分解除,颈神经根减压彻底。术后动力位X线片显示MAPLF组手术节段无失稳征象。[结论]采用显微镜辅助椎板椎间孔切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与传统的ACDF相比,具有微创、保留节段活动功能,且不影响原有节段稳定性的优点。
2020年11期 v.28;No.493 876-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王秀廷;李嗣生;孙健;张美玲;毛凤美;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板间隙开窗髓核摘除术后复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7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8位经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后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经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组34例,行椎间孔镜辅助下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术;改良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组34例,行改良PLIF技术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实验室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均无严重并发症。PTED组在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天数和住院天数方面显著优于PLIF组(P<0.05)。但是,PTED组的透视次数及放射暴露量显著大于PLIF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12~18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VAS和OD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3周时PTED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PLIF组(P<0.05),而术后6~12个月两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6个月时,PTED组ODI显著小于PLIF组(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间OD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验方面,术后3 d,PTED组的CPR和CK显著低于PLIF组(P<0.05)。影像方面,末次随访时PTED组34例患者动力位X线片未见节段失稳改变,邻近节段无退变加重;PLIF组34例均达到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结论]椎间孔镜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后复发患者中,具有创伤小、近期恢复快、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的优点,但有放射暴露量大的缺陷。
2020年11期 v.28;No.493 881-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1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 刘国萍;曹奇;唐晓军;向玉林;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下颈后路360°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颈椎椎间孔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8年9月应用经皮后路内镜下360°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颈椎椎间孔狭窄患者3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和住院时间,采用颈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颈椎评分,以及影像测量颈椎活动度(ROM)和椎间隙高度评估临床结果。[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手术,无重大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69.97±15.14) min,术中出血量(21.32±5.97) ml,住院时间(6.13±1.45) d。随访8~46个月,平均(23.59±9.48)个月,随时间推移,31例患者的VAS和NDI评分均显著减小,而JOA评分显著增高,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末次随访时颈椎ROM及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颈椎手术节段失稳。[结论]经皮颈后路内镜下360°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具有创伤小、减压彻底、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点,是治疗颈椎椎间孔狭窄症的新选择。
2020年11期 v.28;No.493 887-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3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 郝晨;关海山;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联合PVP术(PSPVP)治疗无神经症状Ⅲ期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6月~2018年9月,本院60例无神经症状Ⅲ期(Ⅲa期) Kummell病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30例采用PVP治疗,30例采用PSPVP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6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PSPVP组在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显著大于PVP组(P<0.05)。60例患者均随访12个月以上,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VAS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VAS及ODI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方面,术后X线片示PVP组出现5例(16.67%)骨水泥渗漏,PSPVP组4例(13.34%),但均无相应的神经症状。两组患者术后1 d和末次随访时病椎前缘相对高度较术前均显著增加,而局部后凸Cobb角显著减少(P<0.05)。术前两组间病椎前缘相对高度和局部后凸Cobb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PSPVP组病椎前缘相对高度显著大于PVP组,而局部后凸Cobb角显著小于PVP组(P<0.05)。[结论] PVP术与PSPVP术治疗Ⅲ期不伴神经症状的Kummell病均安全有效,但PVP术具有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少、透视次数少和术后恢复时间快等优势;而PSPVP对畸形矫正的效果优于PVP。
2020年11期 v.28;No.493 892-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王鹏;王海彬;周驰;唐宏宇;霍少川;张濛;
[目的]探讨夏科氏(Charcot)膝关节病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中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8年12月采用TKA治疗15例(19膝) Charcot膝关节病患者。6例8膝采用半限制假体,8例9膝采用旋转铰链膝(RHK)假体,1例2膝分别采用上述假体。比较两组围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术中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和住院天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8~120个月,平均(39.21±33.81)个月。随访过程中,半限制性组1例术后2年术侧髋部疼痛乏力,影响行走,诊断Charcot髋关节,膝关节活动度可,假体无松动,予保守治疗处理。RHK组1例术后1年因外伤至术侧股骨颈骨折,行保守治疗,随访5年未见异常。1例术后1年因外伤至假体半脱位,行翻修术更换垫片及股骨侧旋转轴,随访至今4年膝关节功能尚可,假体位置满意。1例术后3个月出现髌韧带断裂,行修补术后治愈。末次随访时,两组HS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半限制组HSS评分高于RHK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限制组关节活动度(ROM)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但RHK组两时间点间ROM无显著变化(P>0.05),半限制组ROM显著高于RHK组(P<0.05)。影像方面,术后冠状股骨角、冠状胫骨角及胫骨后倾角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限制组术后髋膝踝角显著小于RHK组(P<0.05)。[结论]半限制性假体和RHK假体均可作为TKA治疗Charcot膝关节病的适宜假体选择,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的近期结果,远期效果待随访观察。
2020年11期 v.28;No.493 898-9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2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秦洪猛;王星;司海超;欧阳晟;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结合髂筋膜间隙阻滞对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谵妄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月,本院实施THA的480例患者,ASA Ⅰ~Ⅲ级,年龄45~75岁,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28例在全身麻醉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下行THA (试验组),其余252例在单纯全身麻醉下行手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术后谵妄情况及DRS评分、VAS评分和下肢肌力。[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R、MAP、SpO_2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和48 h,试验组在CAM-ICU标准评定的术后谵妄发生、镇痛泵按压次数、VAS评分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应时间点两组间DR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术后相应时间点股四头肌和髂腰肌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能够减少THA后POD的发生率,显著缓解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2020年11期 v.28;No.493 903-9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 刘搏宇;李宏宇;席立成;黄思城;韦明照;王宏润;
[目的]比较不同能流密度的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近期临床疗效,探索最佳ESWT治疗剂量。[方法]将150个患有骨性关节炎的膝关节分为A、B、C、D、E五组,均使用ESWT治疗4周,各组的能流密度分别为0.06、0.10、0.14、0.18、0.22 mJ/mm~2。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12个月,进行肢体活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Lysholm评分和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按时间点比较,各组VAS和WOMAC评分治疗前最高,治疗后1个月降至最低,而在治疗后12个月再次升高(P<0.05),然而,各组Lysholm评分治疗前最低,治疗后1个月最高,治疗后12个月再次降低(P<0.05)。按组间比较观察,治疗前各组患膝的VAS、Lysholm和WOMA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12个月后,VAS与WOMAC评分由低到高依次为:D组<C组<B组<E组<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反,Lysholm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D组>C组>B组>E组>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低能量的ESWT能有效地缓解早中期KOA患者的疼痛症状并改善关节功能,采用能流密度为0.18 mJ/mm~2,近期临床疗效最佳。
2020年11期 v.28;No.493 908-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0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6 ] - 邹运璇;张宏宁;沈国栋;朱永展;尹航;
[目的]比较开放外侧踝关节融合与关节镜踝关节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本科行踝关节融合治疗的终末期踝关节病患者47例,依据手术方式,27患者采用开放外侧踝关节融合术,20例采用关节镜下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开放外侧融合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关节镜融合组(P<0.05),但开放外侧融合组术后引流量和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大于关节镜融合组(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减少,而AOFAS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前和术后12个月时,两组间VAS和AOFAS评分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关节镜融合组的VAS和AOFAS评分显著优于开放外侧融合组(P<0.05)。影像方面,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踝关节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术后复查开放外侧融合组胫距角外翻角显著大于关节镜融合组(P<0.05)。[结论]开放外侧踝关节融合与关节镜踝关节融合均能有效纠正畸形、改善踝关节功能,相比之下,关节镜融合术医源性损伤小,近期临床效果更好。
2020年11期 v.28;No.493 913-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魏本磊;韩清銮;张磊;栗威;王国栋;齐豹;孟纯阳;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下经穿骨固定技术在治疗TFCC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Palmer IB、ID型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14年6月~2019年7月采用关节镜治疗TFCC IB、ID型损伤病例28例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关节囊固定组14例采用清创及关节囊固定修复;穿骨固定组14例采用穿骨固定技术修复。对比研究两组围手术期资料,以及腕关节活动(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改良腕关节Mayo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在关节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穿骨固定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显著大于关节囊固定组(P<0.05),两组在切口长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骨固定组术后外固定时间明显小于关节囊固定组(P<0.05)。随访(12.60±4.40)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各向ROM和Mayo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而两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末次随访时,穿骨固定组在伸屈、旋转ROMs、VAS评分和Mayo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关节囊固定组(P<0.05)。影像学方面,末次随访时应力位X线片远尺桡间距测量值,穿骨固定组为(1.82±0.36) mm,关节囊固定组为(2.31±0.5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关节镜辅助穿骨固定修复TFCC损伤安全有效,优于传统单纯清创及关节囊修复技术。
2020年11期 v.28;No.493 918-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1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 柯岩;刘强;王锴;林剑浩;
[目的]评估塞来昔布对TKA术后早期疼痛、炎症反应、功能康复、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接受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例随机分为给药组及对照组,术后持续给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48 h。给药组围手术期应用塞来昔布,而对照组未应用此药物。比较两组的疼痛评分、双侧腿围差值,双侧皮温差值、术后早期反应指标,KSS评分、WOMAC评分及SF-12评分和患者自我满意度CASI评分等临床功能指标,以及外周血及关节滑液检测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术后早期给药组的疼痛评分、双侧腿围差、双侧皮温差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早期两组患者KSS评分随时间推移均显著增加(P<0.05),给药组的KSS评分、WOMAC评分及SF-12的躯体部分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给药组的患者满意度CASI评分在术后2周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6周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RP持续明显升高,至术后48 h达峰值,尔后下降,至术后6周恢复至术前水平;在术后24 h、48 h及2周时,给药组的血清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外周血中检测到IL-6和Il-8均显著低于关节滑液,仅为关节滑液中的1/10~40。给药组关节滑液的IL-6和IL-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KA手术围手术期应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不仅缓解疼痛,还可降低术后早期反应,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术后早期康复。
2020年11期 v.28;No.493 923-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 ] - 白伟侠;卢连君;田晓霞;曹彭凯;刘磊;
[目的]比较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快速康复护理与传统康复护理的早期效果。[方法] 2019年1月~2019年4月在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围手术期快速康复组采用快速康复方法与护理,传统康复组采用传统康复方法和相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1个月和6个月时Harris评分、早期并发症和患者满意率。[结果]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Harri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时,快速康复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传统康复组(P<0.05)。围手术期快速康复组出现下肢静脉血栓2例;而传统康复组出现下肢静脉血栓5例,低钠血症1例,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快速康复组患者满意率为94.43%,而传统康复组为88.57%;快速康复组患者家属满意率为97.14%,而传统康复组为91.4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THA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护理的早期效果优于传统康复护理。
2020年11期 v.28;No.493 928-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0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