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 腰椎巨大软骨肉瘤1例报告

    徐建伟,张咏,陈德玉,贾连顺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8 ]
  • 腰椎椎板骨巨细胞瘤1例报告

    曹师锋,陈雄生,贾连顺,钱列,邵将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4 ]
  • 关节松解术后康复探讨

    刘若群,张晓萍,浦莉萍,刘莉,严玉兰

    目的 :最大限度恢复膝关节松解术后病人的膝关节活动度。方法 :采用了术后小腿膝下 1/ 3垫软枕 ,保持伸膝 0°位 ,并加以适当的功能锻炼。结果 :实验组伸膝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5) ;屈膝度无明显差异 (P >0 .0 5)。结论 :术后小腿下 1/ 3垫软枕 ,在患肢的功能恢复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2 ]
  • 第二届全国骨科现代内置物应用与骨折愈合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李红叶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3 ]
  • 写好文献综述

    褚大由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1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3 ]
  • 原发性颈胸段脊柱肿瘤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

    肖建如,陈华江,朱秋峰,贾连顺,袁文,陈德玉,倪斌,陈雄生

    目的 :研究颈胸段脊柱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手术入路、肿瘤切除术式、前路植骨、钛网、Orion/Zephier或AO钢板内固定重建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本院 1 998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期间收治的 33例原发性颈胸段脊柱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各种手术途径、术式及其预后。结果 :本组 33例中骨巨细胞瘤 1 4例 ,骨髓瘤 8例 ,嗜酸性肉芽肿 4例 ,软骨肉瘤 3例 ,恶性淋巴瘤 2例 ,恶性神经鞘瘤 1例 ,骨软骨肉瘤 1例。肿瘤切除方式 :囊内切除 1 1例 ,包膜切除 1 3例 ,广泛切除 9例。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 ,术后给予相应的放疗或化疗。术后随访 6~ 48个月。术后近期疗效均较满意 ,32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1例T1 ~T2 骨巨细胞瘤和 1例软骨肉瘤患者分别于囊内切除术后 8个月、1 3个月局部复发 ,1例软骨肉瘤患者于囊内切除术后 2 4个月因肺部转移 ,全身衰竭死亡。结论 :根据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检查可确定诊断。根据肿瘤的部位、性质、范围选择相应的手术途径及肿瘤切除方式 ,前路植骨、钛网、Orion或AO钢板内固定术有利于颈胸段脊柱稳定性重建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65 ]
  • 齿突游离小骨的影像学测量与手术治疗

    倪斌,沈强,刘祖德,陈德玉,袁文,贾连顺

    目的 :对齿突游离小骨的影像学测量及其手术治疗进行研究。方法 :对已治疗的 45例齿突游离小骨进行分析 ,其中 38例采用 3种影像学测量方法来评价C1~ 2 不稳程度。所有病人均行后路融合术 ,其中寰枢椎融合 2 8例 ,枕颈融合 1 7例。结果 :测量分析发现 ,上颈椎最大椎管矢状径 <1 3mm时有脊髓损害的危险。所有手术病人平均随访 6年 ,均取得牢固骨性愈合。 38例临床症状改善 ,4例无变化 ,3例加重。结论 :对于齿突游离小骨伴有脊髓压迫症状 ,或仅有枕颈部症状但影像学测量椎管矢状径减小接近 1 3mm这一临界值 ,有脊髓损害危险时应施行手术治疗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67 ]
  • 颈椎病外科治疗选择及远期疗效评价

    贾连顺,袁文,倪斌,陈雄生,陈德玉,沈强,刘祖德,叶晓健,肖建如,谭军,徐印坎,赵定麟,侯铁胜,周维江,戴力扬,吴德升,朱海波,刘洪奎,张文明,张文林

    目的 :研究脊髓型颈椎病经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报告 4585例脊髓型颈椎病 ,对发病因素、病程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全部实施颈前路减压及自体髂骨移植融合术 ,其中 335例于术后 6个月~ 2年再次手术。术后 985例随访 5年 7个月~ 1 7年 ,平均 7年 7个月。结果 :功能评价 ,优 476例 (48.32 % )、良 335例 (34 .0 1 % )、可 94例 (9.54 % )及差 80例 (8.1 3 % )。手术疗效与病变严重程度、病程长短、减压程度和颈椎稳定性相关 ,病程在 6个月内的患者疗效优于 1年以上者 (P <0 .0 1 )。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减压远期效果是肯定的 ;手术时机、病理变化程度及手术技术等对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1 ] |[阅读次数:269 ]
  •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临床分析

    许国华,贾连顺,李家顺,叶晓健,史建刚,邵将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首次手术失败的原因 ,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因首次手术失误而导致的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 ,或合并其他症状需再次手术治疗的 84例病例 ,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再手术原因主要为术前诊断及定位错误 ,椎管狭窄未解除 ,退变突出髓核碎片残留 ,多节段髓核突出遗漏 ,椎管内粘连以及腰椎不稳。再手术效果优良率达 82 .0 %。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首次手术前要加强术前检查 ,明确诊断 ,明确是否合并其它腰椎退变性疾病 ,确立正确的手术方案。术中同时解决其他合并疾病 ,提高手术成功率 ,降低再手术率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27 ]
  • 脊髓前动脉损伤后脊髓病理演变的实验研究

    沈康平,李家顺,贾连顺,尹经正,刘昀,彭宝淦,宋海涛,许斌

    目的 :观察脊髓前动脉损伤后脊髓组织形态学演变过程 ,研究病理机制。方法 :以家犬为实验模型 ,损伤脊髓前动脉后进行肉眼、光镜和电镜动态观察 ,定量测定坏死神经元。结果 :脊髓前动脉损伤 2h运动神经元变性 ,轴索病变 ,6h神经元坏死 ,2 4h脊髓水肿达到高峰 ,7d髓内出血最明显。在脊髓前动脉损伤节段 ,2 4h 30 %~ 40 %的运动神经元坏死 ,3d达 80 % ,7d以后 95 %以上。病变均位于脊髓 2 / 3。脊髓前动脉损伤节段变性坏死最严重 ,相邻节段其次 ,尾侧脊髓坏死量逐渐减少。结论 :脊髓前动脉损伤后脊髓缺血性病变是渐进和不可逆的 ,可引起广泛节段脊髓病变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9 ]
  • 退变大鼠颈椎间盘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王拥军,施杞,李家顺,贾连顺,周重建,刘梅

    目的 :动态观察大鼠颈部动静力失去平衡后颈椎间盘细胞凋亡的改变。方法 :建立动静力失衡性颈椎间盘退变模型 ,透射电镜、TUNEL法、流式细胞仪PI法检测造模 3、5、7月后椎间盘细胞凋亡程度。结果 :退变椎间盘内有典型凋亡的细胞 ,以软骨细胞为主。与对照组比较 ,各个模型组软骨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 (P <0 .0 1 ) ;模型组间比较 ,5月、7月较 3月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 (P <0 .0 1 )。结论 :退变椎间盘软骨细胞凋亡数目增多可能是椎间盘退变的机理之一。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178 ]
  • 颈椎前路融合后相邻节段的即刻运动范围

    曹师锋,贾连顺,赵卫东,孔庆毅,李鉴轶,谢宁,陈雄生

    目的 :观察中下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和应用颈椎前路钢板固定对相邻节段即刻三维运动范围的影响。方法 :采用 6具新鲜成人尸体颈椎标本 ,测量完整状态、C5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C5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颈前路钢板固定 3种状态上下相邻节段的三维六自由度运动范围。结果 :3种状态下相邻节段的即刻三维运动范围无显著差异。结论 :中下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和应用钢板内固定对相邻节段即刻运动范围没有显著影响 ,颈椎前路融合后相邻节段退变加快的原因需要进一步探讨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3 ]
  • 脊柱侧弯的多层螺旋CT应用价值探讨

    贾宁阳,王晨光,谭军,叶晓健,陈雄生,沈康平,史建刚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于脊柱侧弯患者的评判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特发性脊柱侧弯的 1 1例患者行全脊柱CT扫描 ,经MIP、MPR/CPR、三维与四维重建 ,并对照X线平片分析不同处理后图像的应用价值。结果 :四维重建可清晰评价脊柱侧弯的所有相关表现 ,而MIP不适用对脊柱侧弯的评价。结论 :多层螺旋CT可全脊柱扫描 ,其多种后处理技术的应用可全面评价脊柱侧弯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95 ]
  • 儿童上颈椎畸形及不稳的手术治疗远期疗效评价

    贾连顺,徐印坎,袁文,倪斌,陈德玉,李家顺,赵定麟

    目的 :评价儿童枕颈部发育畸形早期临床特点和评价 1 0年以上的远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 42例儿童枕颈畸形诊断要点及经手术减压和寰枢椎、枕颈融合术对脊髓功能、稳定功能、枕颈部发育的影响 ,并观察远期治疗效果。结果 :(1 )枕颈和寰枢椎植骨均获坚强骨性融合 ;(2 ) 37例术前神经功能障碍 ,33例完全恢复 ,2例神经根刺激症 ,2例仍有轻微脊髓压迫症状 ;(3) 38例术后长达 1 0年以上未发生枕颈发育障碍 ,4例发育后出现轻度畸形 ,其中 1例轻度后伸 ,3例枕颈前屈。结论 :儿童枕颈部发育畸形早期作出诊断 ,在无脱位和明显脊髓压迫症出现之前手术稳定 ,对防止加重脊髓功能障碍有重要作用 ,并对其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92 ]
  • 颈椎前路经椎间隙减压Syncage椎体间融合

    陈德玉,贾连顺,袁文,徐建伟,王新伟,王良意,郭永飞

    目的 :观察颈椎前路经椎间隙减压Syncage椎体间融合的稳定性及融合效果。方法 :采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Syncage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 1 7例 ,术后定期摄颈椎X线片检查 ,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 :随访 6~ 1 2个月 ,术后次日即下床活动 ,手术节段稳定 ,术后 3~ 4个月融合 ,椎间高度恢复满意。结论 :Syncage颈椎椎体间固定融合技术使施术椎节立即稳定 ,重建椎间高度 ,适用于颈椎前路经椎间隙减压后椎体间融合。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59 ]
  •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早期塌陷的探讨

    徐建伟,贾连顺,陈德玉,谭军,陈雄生,袁文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患者钛网应用优缺点。方法 :5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病变累及 2个间隙 49例 ,3个间隙 5例 ,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并辅以 4种不同带锁钢板内固定 ,其中Orion钢板 2 5例 ,Zephir钢板 1 1例 ,Coddman 1 0例 ,CSLP钢板 1 1例。对其疗效及钛网融合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57例中 51例获 6~ 1 7月随访 ,植骨均在 1 2周达到临床愈合 ,3例患者在术后 6周发生钛网下沉 ,颈椎椎间高度降低 ,颈椎曲度减小 ,但术后病人主观感觉满意 ,3月后复查未见进一步下沉。结论 :钛网植骨比自体髂骨植骨有优越之处 ,但有发生下沉的可能。正确处理终板、合适的撑开高度、修剪面进行适当处理以及选择全锁定钢板 ,以降低下沉发生率。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197 ]
  • 手背多发性结节性黄色瘤1例

    斯清庆,陈爱民,葛智纯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6 ]
  • L_2椎体附件骨嗜酸性肉芽肿1例

    魏梅洋,贾连顺,刘祖德,王长峰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2 ]
  • 退行性脊柱侧弯研究进展

    魏梅洋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07 ]
  • 脊髓电刺激的机制探讨和临床应用

    赵广民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74 ]
  • 颈椎生理弧度变化及临床相关性研究进展

    徐建伟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4 ]
  • 黄韧带骨化超微结构的实验研究

    陈雄生,贾连顺,孔庆毅,倪斌

    目的 :研究实验性黄韧带骨化的超微结构演变特点。材料和方法 :将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 (rhBMP 2 )诱发的骨化过程不同时期的动物黄韧带组织行超薄切片 ,用电镜进行观察。结果 :rhBMP 2植入 2周 ,黄韧带内胶原纤维增生 ,弹力纤维减少、断裂 ,成纤维细胞代谢旺盛 ,其间可见散在的不成熟软骨细胞、2种细胞胞浆中均可见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 ;4周 :黄韧带内软骨细胞明显增多、分化成熟 ,胞浆内可见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线粒体 ,靠近细胞分泌端的基质陷窝中可见数量不等的电子致密小体 ,基质中胶原纤维大量增生 ;6周 :成熟的软骨细胞体积增大 ,呈圆形 ,胞浆内富含线粒体 ,并可见线粒体与细胞膜融合形成分泌小泡 ,细胞周围基质中可见大量的电子致密小体 ,尚可见数量不等的新生弹力纤维 ;8周 :肥大的软骨细胞退变、坏死 ,表现为细胞核皱缩 ,细胞膜及核膜广泛碎裂 ,残留物附近出现数量更多的电子致密小体 ;尚可观察到幼稚骨细胞和骨细胞的存在。结论 :黄韧带骨化过程中软骨细胞来源于成纤维细胞的软骨化生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9 ]
  • 神经根损害神经根后根节病理变化的实验研究

    史建刚,贾连顺,苟三怀,肖建如,叶晓健,谭军,陈雄生,贾宁阳

    目的 :初步探讨马尾神经损害导致马尾神经综合征 ,神经根后根节的病理变化。方法 :取不同时间段的马尾神经综合征的模型的神经根的后根节 ,作HE染色对其内正常感觉神经元细胞记数。结果 :临床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 1 / 2d ,将导致双侧后根节缺血水肿 ,节内神经元细胞坏死。结论 :后根节内的感觉神经元极敏感 ,极易坏死 ,是马尾神经损害顺行溃变的重要病理变化之一 ,是导致鞍区麻木、感觉障碍 ,难以恢复的重要原因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76 ]
  • 大鼠脊髓损伤后诱导型-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

    宋滇文,贾连顺,周玉坤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SD大鼠 48只 ,随机分为 8组 ,采用Allen’s脊髓损伤打击模型 ,以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iNOSmRNA表达情况。结果 :iNOSmRNA在脊髓损伤前即有表达 ,损伤后早期无明显变化 ,伤后 72h开始升高 ,1周时达到高峰。结论 :脊髓继发性损害的持续时间可能大于传统观念 ,针对继发性损害所作的治疗应持续至脊髓损伤后较长的一段时间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1 ]
  • 防粘连几丁糖膜的制备和部分性能测定

    斯清庆,侯春林,蒋丽霞,顾其胜,邵敏伟

    目的 :制备防粘连几丁糖膜及测定其部分性能。方法 :在透析后的几丁糖与明胶混合液中加入戊二醛交联后置入冻干机冻干制得几丁糖膜。测定湿润时间、吸水量和吸水率表示其吸水性能。动物实验研究膜的止血性能 ,观察与创面的粘附情况 ,记录出血时间 ,以膜或纱布中Hb光度吸收值表示出血量。结果 :几丁糖膜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 ,适合用于止血。与创面粘附良好 ,几丁糖膜组、纱布组的出血时间分别为 (78.2 5± 6 .42 )s、(1 1 9.0 5± 1 1 .39)s,Hb光度吸收值为 0 .76± 0 .51、1 .63± 0 .72 ,明显优于纱布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几丁糖膜具有一定的止血性能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46 ]
  • 牛胸腰椎椎体切除后不同内植物的极限力学性能测试

    王新伟,赵定麟,陈德玉,王以进

    目的 :测试牛胸腰椎椎体切除后不同内植物重建后标本的极限力学性能。方法 :2 1具标本随机分为对照组、髂骨植骨组、人工椎体替代组、髂骨植骨 +前路钢板组、人工椎体 +前路钢板组、髂骨植骨 +椎弓根钉组及人工椎体 +椎弓根钉等 7组。测量各组的最大载荷及位移。结果 :正常小牛胸腰椎标本的极限载荷最高。髂骨植骨组的承载能力最差 ,仅有原始标本的 45 % ,单纯钛合金人工椎体组平均破坏载荷比髂骨植骨组高 1 6 % ,附加前路钢板及后路椎弓根钉固定 ,破坏载荷均高于单纯植入者。结论 :不管是人工椎体还是髂骨替代其极限载荷及极限位移均小于原始标本 ,椎体重建的远期目标是融合而不是支撑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84 ]
  • 130例颈椎脊髓损伤围手术期的呼吸管理

    浦莉萍,张晓萍,刘若群,刘莉,严玉兰

    目的 :探讨颈椎脊髓损伤围手术期的呼吸管理方法。方法 :对 130例该类病人术前进行气管、食道推移训练 ,指导病人做有效咳嗽、咳痰 ,术后观察颈部伤口渗血 ,颈部有无增粗 ,有无呼吸困难 ,定时翻身、叩背 ,给予吸氧、吸痰 ,超声雾化吸入。结果 :术后随访半个月~ 10个月 ,呼吸功能完全恢复者 12 8例 ,2例死亡。结论 :针对性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颈椎脊髓损伤手术的临床疗效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20 ]
  • 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固定的临床解剖学测量

    孔庆毅,李家顺,贾连顺,陈德玉,纪荣明,宋滇文

    目的 :测量国人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固定的相关参数 ,明确固定时解剖学允许的最大前脱位程度。方法 :对 2 0套正常成人尸体标本的寰枢椎进行解剖 ,观察枢椎横突孔的形状、椎动脉在孔内的走行情况 ;测量经关节螺钉固定的相应指标。结果 :枢椎横突孔形状各不相同 ,椎动脉的走行也有相应的差异。测量进钉最大角 (53 .78± 4 .2 9)° ;标准角 (42 .84± 2 .42 )°;下限角 (32 .75± 3 .45)°;最小角 (2 6 .0 9± 1 .51 )°;标准角位置的钉道长 (38.81± 0 .85)mm ,最大脱位位置的钉道长 (44.2 0± 3 .0 9)mm ;脱位的移位距离 (8.93± 4 .1 7)mm ;占关节面矢状径的百分比 (50 .0 1± 1 8.2 0 ) %。结论 :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固定植入角的最佳角度为与水平面成 (42 .84± 2 .42 )° ;寰枢椎前脱位程度在一定范围内 ,仍允许经关节螺钉的植入。由于个体差异明显 ,临床上宜重视术前影像学资料的分析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69 ]
  • 脊柱内固定翻修的原因和对策

    叶晓健,沈康平,贾连顺,侯黎升,樊健君,王长峰

    目的 :回顾性分析脊柱内固定翻修手术的原因 ,寻求避免内固定失败或失效的对策。方法 :本组 31例患者 ,男 2 0例 ,女 1 1例 ,年龄 2 2~ 58岁 ,颈椎病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术后钢板螺钉位置不佳、松动脱出 4例 ,颈椎前路Cage松动或脱出 1例 ,胸腰骶椎骨折内固定椎弓根螺钉位置不佳 9例 ,松动或脱出 3例 ,螺钉断裂 3例 ,胸腰椎前路钢板松动 2例 ,术后矫形丧失出现后凸畸形 5例 ,腰椎BAK脱出 2例。内植物选择不当 2例。临床症状有畸形、局部疼痛、肢体疼痛麻木等。结果 :内固定选择不当或螺钉位置不佳等引起内固定失败和 /或失效的为 2 2例 ,占 70 .9% ;内植物断裂 4例 ,占 1 2 .9% ,患者过早负重或外伤引起的 5例 ,占 1 6 .1 %。共 1 8例更换内植物 ,其它 1 3例调整内植物位置。术后随访 6个月~ 3年 8个月 ,平均 2年 3个月。翻修术后 1 9例患者局部症状及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消失 ,X线片上显示内植物位置良好 ,原有畸形消失 ;2例吞咽困难获得改善 ,其它患者无不适主诉。结论 :技术性原因是造成翻修手术的首要原因 ,其次是应力遮挡。应加强脊柱外科领域的专业培训。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83 ]
  • 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

    谭军,贾连顺,袁文,周许辉,王广积

    目的 :探讨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的手术技术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明确诊断为下腰椎不稳的 32例患者进行后正中入路下的椎管狭窄减压手术 ,椎弓根螺钉植入并行椎间隙撑开 ,双侧切除椎间盘保留侧方以及前方的纤维环 ,刮除终板的软骨层 ,植入足量的松质骨以及椎板切除物 ,最后植入双条三面皮质骨的髂骨块 ,椎弓根螺钉系统加压固定。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平均失血量较常规手术无显著差别。 2 8例获得手术后的 3个月随访 ,原有的神经压迫症状大部恢复 ,行走距离增加最为明显。椎间高度术前 2 .8~ 6 .7mm ,平均高度 4 .2mm ,术后椎间高度 1 1 .8~ 1 4 .3mm ,平均 1 2 .6mm。在 3个月随访时平均高度为 1 0 .8~ 1 3 .2mm ,平均 1 1 .6mm。椎间孔 3个月后较术前增加6mm。 2 7例显示椎间隙的活动度小于 2°,椎体与植骨块交界处无透亮区。 1例植骨块吸收 ,但症状改善。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脑脊液漏和神经根牵拉刺激 ,最终缓解。结论 :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结合椎弓螺钉系统固定治疗下腰椎不稳满足充分减压 ,即刻的腰椎稳定性的重建以及长期可靠骨性融合治疗的基本要素。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199 ]
  • 马尾神经综合征发病机制的临床研究

    史建刚,贾连顺,李家顺,袁文,倪斌,陈德玉,肖建如,叶晓健,谭军

    目的 :探讨马尾神经综合征临床发病特点 ,分析其发病机制。方法 :分析马尾神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变化规律。结果 :马尾神经综合征的临床主要表现为鞍区感觉、大小便、性功能的障碍 ,首发症状为感觉功能的障碍 ,继而出现括约肌功能及性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出现前BCR(bulbo cavernosus reflex)、ICR (is chio cavernosus reflex)等已有明显异常。影像学研究 ,大部分表现为多节段椎管狭窄。结论 :马尾神经综合征的机制是由于骶髓反射弧的广泛损害。马尾神经综合征分前期、早期、中期、晚期。电生理改变和鞍区感觉功能的改变是早期诊断的指标。在前期、早期诊断马尾神经综合征称为早期诊断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96 ]
  • 腰椎骨盆内固定重建术对骶骨肿瘤的作用评价

    肖建如,陈华江,朱秋峰,贾连顺,陈德玉,田纪伟,滕宏林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腰椎与骨盆TSRH内固定重建方法及其作用。方法 :本院于 1 998年 1 2月~2 0 0 1年 1 2月 ,收治 35例腰骶段骨肿瘤患者 ,其中原发性肿瘤 32例 ,转移癌 3例 ,L5~S1 3例 ,L5~S2 2例 ,L5~S31例 ,S1 3例 ,S1~ 2 7例 ,S1~ 36例 ,S1~ 4 5例 ,S1~ 54例 ,S2~ 4 2例 ,S2~ 53例。肿瘤切除术后给予腰椎与骨盆TSRH内固定术 35例 ,并给予相应的放疗与化疗。结果 :术后随访 6~ 43个月 ,1例术后出现排尿困难 ,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瘘 ,1例术后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 ,术后近期疗效均较满意 ,患者腰骶部疼痛及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 ,1例软骨肉瘤患者于术后 1年复发 ,2例转移癌患者分别于术后 1 4个月、2 0个月因全身衰竭而死亡 ,未发生断钉断棒。结论 :骶骨肿瘤切除与重建术后有利于保持腰椎及骨盆的稳定性 ,能够更好地减轻疼痛 ,保留患者的行走功能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23 ]
  • 生物可吸收材料治疗撕脱骨折

    刘岩,陈庆泉,陈爱民,侯春林

    目的 :研究分析应用生物聚酯人工韧带、可吸收棒、可吸收螺钉治疗撕脱骨折的方法、疗效、特点以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方法 :对 37例患者行生物可吸收手术治疗并对相应的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7例全部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6个月~ 3年 8个月 ,平均 18个月 ,疗效优 2 9例 ,良 8例 ,无差者。结论 :此方法符合撕脱骨折的特点 ,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无人体不良反应 ,免除患者二次手术痛苦 ,疗效满意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179 ]
  • 几丁糖与透明质酸钠治疗肘关节粘连的对比研究

    陈爱民,侯春林,陈庆泉,斯清庆,王永胜,刘岩,张伟,匡勇,欧阳跃平,王诗波,尹承慧,郑金龙

    目的 :比较医用几丁糖与透明质酸钠预防肘关节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43例肘关节僵硬患者进行手术松解 ,其中 1 5例术后关节腔内涂布 2 %几丁糖 ,1 4例术后关节腔内涂布 1 %透明质酸钠 ,另 1 4例术后关节腔内涂布生理盐水为对照组 ,观察术后肘关节伸屈活动度改善程度以评定疗效。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 1 0~ 87月 ,平均 42月。几丁糖组术后肘关节平均活动度恢复到 (97.7± 1 6 .5)° ,比术前增加 (62 .0± 1 2 .7)° ;透明质酸钠组术后肘关节平均活动度恢复到 (86 .1± 1 8.6)°,比术前增加 (48.9± 1 5 .1 )°,对照组术后肘关节平均活动度恢复到 (70 .0± 1 5 .1 )°,比术前增加 (36 .1± 1 1 .5°)。几丁糖组术后肘关节伸屈活动度增值大于透明质酸钠组 (P <0 .0 5) ,透明质酸钠组术后肘关节伸屈活动度增值大于对照组 (P <0 .0 5)。结论 :医用几丁糖和透明质酸钠均具有减轻或预防肘关节松解术后再粘连的形成作用 ,几丁糖疗效优于透明质酸钠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51 ]
  • 肩锁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骨折

    谢宁,苟三怀,刘岩,匡勇,钱齐荣

    目的 :探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骨折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肩锁钩钢板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 1 1例 ,锁骨外端骨折 7例 ,锁骨中段骨折 4例 ,2 0例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4~ 1 8个月 ,平均 1 0 .2个月。结果 :按照Lazzcano标准 ,疗效优 1 4例 ,良 6例 ,无其他并发症 ,骨折全部愈合 ,肩锁关节无再脱位。结论 :肩锁钩钢板治疗肩关节脱位和锁骨骨折具有固定确实 ,不损伤关节面 ,可以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值得推广。术中仍需注意修复喙锁韧带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4 ] |[阅读次数:150 ]
  • 全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引流问题的探讨

    荆鑫,滕红林,吴海山,周维江

    目的 :探讨全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引流放置的适当时间和正确的管理方法。方法 :初次关节置换的 80例患者 ,按术后引流管留置的时间 ,分成条件相似的实验组 (2 4h组 )和对照组 (48h组 ) ,分别记录 8、1 6、2 4、48h引流量 ,拔管时引流管末端、中段及最接近引流口的皮下段各剪下 1 .0cm送细菌培养。结果 :2 4h组其 8h、1 6h引流量分别占总引流量的 81 %和 88% ,48h组其 8h、1 6h、2 4h引流量分别占总引流量的 71 %、79%h及 92 % ,80例引流管末端和中段细菌培养均为阴性 ,2 4h组 1例皮下段细菌培养阳性 ,48h组 3例细菌培养阳性。切口全部Ⅰ期愈合。 2 4h组有 5例 ,48h组有 1例术后拔管后出现引流管口外渗淡黄色分泌物。结论 :全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引流可在 2 4h完成 ,若术后创口引流超过 2 4h有增加术后感染的机会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2 ] |[阅读次数:238 ]
  • 新型跟骨钢板治疗跟骨骨折

    刘岩,陈庆泉,祝云利,荆鑫

    目的 :研究和评估切开复位治疗跟骨骨折及跟骨钢板在跟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为 1 8例跟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结果 :1 8例中 1 5例获随访≥ 1 2个月。所有病例均完全愈合 ,无 1例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AO新型钢板能提供有效的固定节段稳定性 ,是治疗跟骨骨折较好的内植物 ,为临床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192 ]
  • 脊髓型颈椎病自然史规律研究

    陈雄生,贾连顺,袁文,陈德玉,倪斌,叶晓健,肖建如,谭军

    目的 :了解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规律 ,评价自然史在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综合分析 1 2 63例脊髓型颈椎病 (CSM)患者的自然史 ,将其演变方式归纳为 5型 ,Ⅰ~Ⅳ型为起病轻者 ,其中Ⅱ~Ⅳ型无论是否经过稳定期 ,最后均出现恶化 ,Ⅰ型长期保持稳定 ,随访期内无恶化倾向或结果 ,Ⅴ型为突然严重起病 ,无法缓解者。结果 :Ⅰ型 1 37例 (1 0 .88% ) ,Ⅱ型 534例 (42 .31 % ) ,Ⅲ型 96例 (7.57% ) ,Ⅳ型 40 7例 (32 .2 4 % ) ,Ⅴ型 89例 (7.0 5 % )。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仅少数长期处于良性稳定状态 ,该病多数呈相对恶性的发展趋势 ,其发展结果将造成更加严重的脊髓损害。下肢麻木、行走缓慢、步态异常、手臂麻木、精细动作障碍等可作为早期诊断的参考要点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7 ] |[阅读次数:198 ]
  • 胸腰椎半椎体畸形的手术治疗

    刘祖德,贾连顺,袁文,倪斌,陈德玉

    目的 :回顾性分析半椎体切除矫正先天性脊柱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文报道手术治疗 2 4例完全分节的半椎体 ,其中男 9例 ,女 1 5例 ,年龄 3~ 1 7岁 ,平均 1 0 .9岁 ,手术均采用前后路联合切口 ,一次完成手术有 2 0例 ,分期手术有 4例 ,随访时间平均为 2 3月 (1 3~ 34月 )。结果 :对 1 0岁以内的患儿 ,采用短节段融合单纯凸侧固定 ,共 7例 ,术前平均侧弯角为 46°,前屈角为 2 9°,术后为 1 6°/ 1 5° ,对 1 0岁以上的 1 7例患者 ,采用多节段融合双侧固定 ,术前平均侧弯角为 53°,前屈角为 34°,术后为 32°/ 2 7°。术后无 1例出现神经并发症 ,未发现假关节、脱钩、断棒的病例。结论 :目前对半椎体畸形 ,建议采用积极的治疗方法 ,即切除致畸的半椎体 ,再融合矫正固定 ,这样的手术治疗方法彻底 ,术后手术效果好且远期疗效可靠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60 ]
  • 生物可吸收螺钉治疗距骨骨折

    陈庆泉,刘岩,陈爱民,侯春林

    目的 :研究分析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距骨骨折的方法、手术适应证、疗效与并发症以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方法 :应用生物可吸收螺钉治疗距骨骨折 9例 ,术前住院时间 0~ 7d ,平均 1.8d ,对其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例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6个月~ 2年6个月 ,平均 1年 3个月 ,疗效优 5例 ,良 3例 ,差 1例。结论 :此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免除患者二次手术痛苦和距周组织损伤 ,不失为一种实用的内固定方法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81 ]
  • 髋臼缺损时的全髋置换

    李晓华,吴宇黎,吴海山,钱其荣

    目的 :研究髋臼骨缺损时全髋置换术髋臼重建的手术方法。方法 :因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败等原因致髋臼缺损的 178例 ( 2 15髋 )行全髋置换术或翻修术 ,应用非骨水泥假体臼 ,采用加深髋臼、上移髋臼、大型髋臼填充或结构植骨等方法重建骨性髋臼 ,其中男 6 2例、女 116例 ,178例中 16 2例随访 12个月~ 10年 ,平均 6 2个月。结果 :根据MerleD’Aubigne评分方法 ,优 4 0例 ,良 6 9例 ,中 50例 ,差 3例。结论 :各种髋臼骨缺损应根据X线拍片及CT加以明确 ,观察其运动中心、上移程度 ,对髋臼重建方法的选择特别有意义。非骨水泥假体重建成功与否有赖于假体稳定并尽量多与宿主骨接触并避免或减少结构性植骨

    2002年S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