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 三角肌挛缩症5例报告

    王来喜,张德文,何荣

    目的 :探讨小儿三角肌挛缩症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院近 1 0年来收治的小儿三角肌挛缩症 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人就诊时年龄 3~ 6岁 ,均在 1~ 2岁时发现两侧肩部不对称 ,进行性加重。除 1例外 ,肩部均有药物注射史。肩关节呈外展姿势 ,内收受限。X线片表现 :肩关节内收位时呈半脱位征 ,双上肢平行外展位时则无异常。所有病人都采取手术治疗 ,术中彻底切断松解纤维化的挛缩肌组织 ,盂肱关节半脱位可自行复位 ,不需特殊治疗。结果 :本组经 1~ 1 0年随访 ,全部病例畸形消失 ,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本病可能是综合性因素所致。一经确诊 ,即应手术治疗。术后早期积极行功能锻炼 ,效果甚好。

    2003年2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1 ]
  • 逆行击出法在股骨侧假体翻修术中的应用

    王毅,杨卫良,宋科官,纪青,曲彦隆

    目的 :探讨逆行击出法在股骨侧假体翻修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从 1 998年 1 2月~ 2 0 0 1年 1 2月 ,采用该法取出股骨柄、骨水泥 ,行翻修术 1 2例。平均年龄 64 .5岁。术后随访 6~ 2 4个月 ,平均 1 8个月。Harris评分为 87.3分。结果 :1 2例患者术后第 3d均在双拐辅助下行走 ,2周后改扶单拐行走 ,1个月后弃拐行走。结论 :本技术在力学上更符合股骨上、中段髓腔上宽下窄的解剖特点。以逆行法取出股骨柄及滞留的骨水泥 ,能缩短手术时间 ,省力 ,对骨质干扰较小 ,术后恢复快。

    2003年2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8 ]
  • 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

    王晓宁,张伟佳,吴克俭,王富,侯树勋

    目的 :开放手术治疗三踝骨折 ,总结临床经验并对手术疗效进行随访分析。方法 :3 3例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病例按Lauge -Hansen和AO系统同时进行分型 ,均行开放复位内固定 ,平均随访 19个月。结果 :LeedsX线评定 :好 2 9例 ,可 4例。Cedell主观标准评定 :好 2 5例 ,可 7例 ,差 1例。复位满意程度与主观预后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结合运用两种分型方法 ,指导手术获得解剖复位 ,稳定固定和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2003年2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91 ]
  • 骨折患者发生ARDS的危险因素分析

    乔林,侯树勋,衷鸿宾,徐明球,景炳文

    目的 :探讨无其他脏器严重损伤的骨折患者并发ARDS的特点、治疗及结果。方法 :分析 5例并发ARDS的骨折患者的骨折部位、治疗、并发症、转归、死因。采用的ARDS诊断标准为 :①呼吸困难甚至窘迫 ;②至少包括Qs/Qt≥ 2 0 % ,通气 -灌注指数 <2 5 0中的一项 ;③机械通气≥ 2 4hX线胸片表现为肺纹理增多 ,边缘模糊 ,斑片状或大片阴影等间质性肺泡性改变 ;④肺毛细血管压或中心静脉压 <2 0mmHg。⑤胸廓顺应性 <5 0mL /cmH2 O ;⑥X线胸片表现为肺纹理增多 ,边缘模糊 ,斑片状或大片阴影等间质性肺泡性改变。结果 :5例并发ARDS的骨折患者中 ,4例伤后出现休克 ,1例出现感染。 3例因MOF死亡。结论 :休克可能是骨折并发ARDS的最危险因素。

    2003年2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15 ]
  • 腰椎间盘源性疼痛机理的临床研究

    吴闻文,侯树勋,李利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与椎间盘和神经根大体病理形态改变的关系 ,临床症状、体征和椎间盘突出类型与髓核中炎症介质 (磷脂酶A2 )水平的关系以及临床症状、体征和椎间盘突出类型与脑脊液 (以下简称CSF)中神经肽类递质变化的关系。从临床角度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机理。材料与方法 :分析161例腰椎间盘突出病人的髓核突出类型及神经根病理形态改变与腰腿痛程度的关系 ;分析 2 0例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磷脂酶A2 活性水平与神经根性疼痛程度的关系 ;3 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脑脊液中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与神经根性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①腰椎间盘的膨出、突出、脱出和脱出游离各组之间无疼痛程度的统计学显著差异。而神经根呈急性炎症反应的病人中重度疼痛高达 80 % (P <0 .0 1)。②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椎间盘髓核中磷脂酶A2 活性显著高于自身血液中和健康人椎间盘髓核中磷脂酶A2 活性水平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腰腿痛程度与其髓核中磷脂酶A2 活性明显相关。③腰痛病人脑脊液中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并与疼痛等级有关。结论 :①腰椎间盘突出物的病理形态和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与其引起的临床疼痛症状和神经根体征无明确关系 ,而神经根性疼痛与局部

    2003年2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3 ] |[阅读次数:140 ]
  • 足趾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

    杨润功,赵东升,侯树勋,衷鸿宾

    目的 :探讨足趾复合组织移植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采用以下 7种方法治疗病人 2 1例 :带第 1跖背动脉的游离甲瓣、远节趾骨背侧部分趾骨并肌腱止点、背侧关节囊、伸肌腱、背侧皮肤移植修复手指指甲、伸肌腱和神经、皮肤缺损 2例 ;游离第 2足趾携带胫侧固有动脉、神经的近侧趾间关节复合组织 ,移植修复中指远侧指间关节复合组织缺损 ,同时利用第 2足趾中末节及腓侧固有动脉及神经再造环指末节 1例 ;第 2跖趾关节同时携带第 2跖骨、伸趾肌腱与足背皮瓣移植一期修复掌指关节、掌骨、伸肌腱与皮肤复合组织缺损 3例 ;第 1跖背动脉携带第 2足趾甲瓣并伸指肌腱修复拇指指甲、伸肌腱并神经、皮肤缺损 5例 ;第 1跖背动脉携带第 2跖趾关节、趾固有动脉携带第 2足趾近侧趾间关节移植重建两个相邻的掌指关节并皮肤缺损 2例 ;跖趾关节、趾近侧趾间关节复合组织移植 ,分别修复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并复合组织缺损 6例。足背皮瓣、携带第 1跖背动脉的第 2足趾、同侧趾腓侧皮瓣再造全长手指 2例。结果 :应用 2 1例成功 ,随访 6个月~ 5年手指感觉恢复达S3 + ~S4;关节活动度 :掌指关节活动范围 2 0°~ 80° ;近指间关节活动范围 3 0°~ 90° ;远指间关节活动范围 5°~ 3 0°。结论 :带血供足趾复合组?

    2003年2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41 ]
  • 青少年胸椎椎弓根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史亚民,侯树勋,韦兴,高天君,孙彦

    目的 :探讨青少年胸椎椎弓根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正常青少年 42人 ,平均年龄12 .4岁 ,摄胸椎X线片 ,对 2 7人行全胸椎椎弓根CT扫描 ,分别测量各节段椎弓根横径、螺钉进钉点和深度 ,以及椎弓根轴线与矢状面夹角等 ,并根据X线测量方法 ,对 10 3例脊柱侧凸患者进行节段椎弓根螺钉器械矫正。结果 :正常C4椎弓根横径最小 (3 .9± 0 .66)mm ,胸椎椎弓根钉进钉点均位于横突根部上缘与中点之间 ,T11、12 椎弓根矢状角为负角 ,其余为正角。 10 3例患者共置入 10 82枚胸椎椎弓根螺钉 ,穿透椎弓根内外侧及椎前皮质的螺钉分别占 18.6%、 14 .5 %和 2 .1% ,仅 1例患者出现了与椎弓根穿透内侧皮质有关的神经系统症状 ,无其他相关并发症。结论 :认真阅读X线片 ,了解与掌握不同节段椎弓根形态特征及周围解剖关系 ,有助于进行正确的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

    2003年2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74 ]
  • 压配式骨瓣植入治疗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附23例报告)

    刘兴才,张春建,阮成群,李光明,陈可新

    目的 :介绍压配式骨瓣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 ,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 :自制一种压配腾起器 ,利用压配式骨瓣植入治疗青壮年股骨头坏死 2 3例 ,总结临床疗效 ,探讨其治疗机理。结果 :本组 2 3例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2~ 8年 ,根据王岩等治疗股骨头坏死百分评价标准 :优 1 1例 ,良 9例 ,差 3例 ,优良率 86 .96 %。结论 :压配式骨瓣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 ,可最大限度恢复股骨头的外形 ,消除植骨块与股骨头的残留间隙 ,使骨瓣达到“即刻支撑”效应 ,延缓青壮年患者全髋置换的时间。

    2003年2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4 ]
  • 胸腰段脊柱骨折kaneda内固定术后早期矫正度丢失的临床观察和分析

    康建平,钟德君

    目的 :通过对 2 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kaneda内固定术后矫正度丢失的观察和原因分析 ,旨在提高病人手术后脊柱生理曲度的恢复。方法 :2 8例病人的术前、术后及术后 1、 2、 3、 6个月、术后 1年行正侧位X线摄片 ,测量脊柱后突角 (Cobb法 )和侧突角。对比不同时期脊柱后突角和侧突角随时间变化情况。结果 :矫正度丢失主要发生在术后 1~ 2个月 ,尤其是术后第 2个月 ,而3个月以后明显趋于稳定。结论 :kaneda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虽然是一种符合生物力学的手术方式 ,但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术中和术后的处理非常重要 ,以免发生术后矫正度丢失。

    2003年2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5 ]
  • 《枕颈部外科学》

    2003年2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0 ]
  • 《骨科手术入路图谱》简介

    苑嗣文

    2003年2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1 ]
  • 小趾内翻畸形并小趾囊炎手术治疗4例分析

    袁延胜,田鲁峰,董艳玲

    2003年2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2 ]
  • 国产人工股骨头置换28年1例报告

    王富,侯树勋,姚长海,刘汝落

    2003年2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7 ]
  •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及相关研究的进展

    韦兴

    2003年2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9 ]
  • 组织工程在骨修复中的应用

    李威

    2003年2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82 ]
  • BMP基因治疗与骨修复

    郭继东

    2003年2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68 ]
  • Pemberton手术结合软组织处理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

    吕端卿,肖善文,王林伟

    目的 :探讨降低术后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僵硬及再脱位发生率的方法。方法 :本组 30例 (48髋 ) ,随访 2~ 3年 ,平均2年 5个月。软组织处理 :(1 )髋关节囊及髂腰肌的处理 :(2 )关节囊内软组织的处理。结果 :髋关节屈曲 <90°者 6髋 ,占 1 2 .5 % ;按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标准 ,30例 (48髋 )中股骨头坏死 1 0髋 ,占 2 0 .8% ;术后 48髋无 1例全脱位 ,半脱位 1例 ,占 2 .1 %。结论 :Pemberton手术结合软组织处理 ,大大降低了术后再脱位、髋关节僵硬及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

    2003年2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35 ]
  • 麻醉方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李光辉,李锋,陈超,夏仁云

    目的 :评价不同的麻醉方法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影响。方法 :8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 2组。硬膜外麻醉组、全麻组。术后 4~ 7d内通过静脉造影 ,了解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硬膜外麻醉组有 4例发生DVT ,未见症状性DVT和肺栓塞 (PE)患者。全麻组有 1 1例发生DVT ,有 2例症状性DVT ,未见症状性PE患者。结论 :硬膜外麻醉能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 ,是全髋关节置换术首选的麻醉方法。

    2003年2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190 ]
  • 深度冷冻大段同种骨的制备及应用

    衷鸿宾,侯树勋,姚长海,解英俊

    目的 :建立现代骨组织库 ,观察深度冷冻大段同种骨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深度冷冻、物理脱脂、真空包装和辐照灭菌等现代技术处理人类大段骨组织 ,临床应用 2 4例 ,包括创伤性肢体骨重建、半侧骨盆重建、半侧骶骨移植、四肢大段骨或骨关节移植等 ,观察近期临床结果。结果 :骨移植材料的无菌检测合格 ,生物力学强度无明显下降 ,可远程运输和短期保存。全部病例无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 ,成功率为 10 0 %。结论 :深度冷冻大段同种骨临床使用安全可靠 ,保存和运输方便。

    2003年2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65 ]
  • 同种异体骨移植在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姚长海,侯树勋,衷鸿宾,李利,章亚东,张轶超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骨移植在骨肿瘤手术中应用的范围、效果以及排异反应等问题。方法 :1983年 10月~ 2 0 0 3年 3月在骨肿瘤手术中使用异体骨移植 12 0例。其中肿瘤刮除、异体松质骨移植 10 2例 ;肿瘤刮除、异体大块皮质骨和松质骨移植 12例 ;肿瘤段切除、异体股骨干移植 2例 ;肿瘤段切除、异体半关节移植 3例 ;肿瘤切除、大块异体骶骨移植 1例。结果 :12 0例中只有 2例出现较轻的排异反应 ,表现为手术后切口渗出较多 ,3个月后停止渗出 ,切口愈合。其余病例均一期愈合。结论 :同种异体骨在骨肿瘤手术中应用范围广、效果好、很少出现排异反应。在骨缺损填充物中占有重要位置。

    2003年2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54 ]
  • 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

    张伟佳,侯树勋,张健,王富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各种手术方法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 3 2例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病人 ,根据Tile’s分型及病人情况选择手术方法。多发伤、Tile’sB型早期 (平均 6.2h )行骨折闭合复位及外固定架固定 ,单纯骨盆骨折、Tile’sC型在伤后 5~ 7d行开放复位 ,用 3 .5~ 4.5mm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固定。结果 :本组 3 0例得到随访 ,平均随访 2 3 .4个月 ,骨折均愈合良好 ,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对于骨盆骨折 ,无论采取哪一种治疗方法 ,只要适应证选择得当 ,均能获得良好效果。

    2003年2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45 ]
  • 带锁髓内钉治疗陈旧性股骨干骨折并发症及防治

    张伟佳,吴克俭,王富,侯树勋

    目的 :探讨带锁髓内钉在治疗陈旧性股骨干骨折方面的适应证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提出预防措施 ,为提高疗效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 :回顾总结 1992年 5月~ 2 0 0 0年 5月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陈旧股骨骨折 5 4例病人 ,男性 46例 ,女性 8例 ,平均年龄 3 7.2岁。结果 :病人随访时间 13~ 3 7个月 ,平均 17.3个月 ,骨折全部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 :适应证选择不当造成术中骨折近端骨劈裂 3例 ,术后急性深部感染 2例 ,浅部感染 1例 ,迟发感染 2例 ,近端锁钉断裂 1例 ,远端锁钉断裂 3例 ,其中 2根锁钉均断裂 1例。远端锁钉退出 2例。结论 :(1)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陈旧股骨干骨折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2 )发生感染要保持引流通畅 ,待骨折愈合后 ,取出髓内钉彻底清创灌洗 ;(3 )熟练操作技术 ,术后适当延长负重时间。

    2003年2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83 ]
  • 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伤特点分析(英文)

    章亚东,侯树勋,衷鸿宾

    目的 :分析具有北方地区特点的北京市道路交通伤的特点 ,为相应地区道路交通伤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资料源于地处北京市中等交通繁华地区的首都军队急救中心 ,调查其道路交通伤的发生率、伤员性别特点、年龄分布、职业、事故发生时间、交通方式、创伤严重度计分和死亡情况。结果 :本组交通伤多发生于 7、 8月份 ,发生于 2月者较少。男性机动车 (包括摩托车 )伤员的构成比明显大于女性 ,女性非机动车伤员的构成比明显大于男性。伤员年龄愈趋于两极 (年龄愈大或愈小 ) ,其行人交通事故致伤方式所占比例愈高。伤后早期 (7d以内 )主要死亡原因是脑疝、原发性脑干损伤和休克 ,伤后晚期 (7d以后 )主要死亡原因是感染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结论 :在不同地区或不同人群中 ,道路交通伤的发生具有不同的特点 ,应该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2003年2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6 ]
  • 兔化学去细胞神经移植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

    陈秉耀,侯树勋,衷鸿宾,程庆,张春莉,梁红英

    目的 :以化学去细胞兔神经移植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 ,从而探索化学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的可能性 ;方法 :以 3 .0 %TritonX 1 0 0和 4 .0 %脱氧胆酸钠顺序处理新鲜取材的兔神经 (直径 1 .5mm左右 ) ,移植修复成年wistar大鼠 1 .0cm坐骨神经缺损 ,4个月后行电生理及组织学检查 ,观察神经再生情况 ;结果 :移植神经未被宿主排斥 ,大量再生的神经纤维长过移植物 ,并恢复电传导功能 ;结论 :化学去细胞异种神经可以作为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

    2003年2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25 ]
  • 单侧轴向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

    于洪祥,阮洪涛,杨少芹

    2003年2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4 ]
  • 同种异体骨的制备及在脊柱侧弯矫治术中的应用

    高天君,史亚民,侯树勋,姚长海,孙彦

    目的 :评价同种异体骨在脊柱侧弯矫治术中对脊柱融合的作用。方法 :采用温热盐水及 75 %酒精水浴制备储存异体骨 ,应用于脊柱侧弯植骨融合术 36例。结果 :随访 36例均无感染及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 ,脊柱融合良好。结论 :本方法简便易行 ,是脊柱侧弯矫治植骨融合术中安全可靠的骨材料来源。

    2003年2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9 ]
  • 成年鼠嗅鞘细胞的纯化培养与免疫组化观察

    高天君,刘少君,侯树勋,王国华,阙海平

    目的 :对文献报道的嗅鞘细胞 (OECs)纯化方法进行改进 ,为基因治疗和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实验研究提供高纯度的种子细胞。方法 :本实验综合使用了阿糖胞苷、BPE及NGFR抗体纯化了原代培养的成年Wistar大鼠的OECs,并对纯化的OECs细胞免疫特性进行观察。结果 :本实验得到OECs纯度可达 98% ,其特性与文献报道一致。结论 :本实验综合使用了阿糖胞苷、BPE及NGFR抗体纯化了原代培养的成年Wistar大鼠OECs,纯度可达 98%。而且培养周期大大缩短 ,节约了时间 ,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2003年2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0 ]
  • 腺病毒介导的BDNF基因在体外嗅鞘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实验研究

    高天君,刘少君,黄耀添,王国华,孙志伟

    目的 :用重组腺病毒载体Ad BDNF感染体外培养的嗅鞘细胞 ,从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检测BDNF基因在体外OECs中的表达 ,对OECs表达的BDNF生物学活性进行观察。方法 :提取细胞总RNA进行RT PCR扩增BDNF基因 ,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其培养上清中BDNF含量 ,并通过与原代脊髓神经元共培养观察BDNF活性。结果 :实验证实经BDNF重组腺病毒感染的OECs中有BDNF的转录 ;其培养上清应用ELISA方法分析 ,在感染后 2 4h即有BDNF的表达 ,并可以维持 3 5d的高峰表达。与BDNF重组腺病毒感染的OECs共培养的脊髓神经元可以在无血清条件下存活 3 5d。结论 :重组腺病毒BDNF基因可以在OECs中稳定、高效表达 ,其表达的BDNF具有促进脊髓神经元存活的生物活性。

    2003年2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2 ]
  • 一氧化氮在神经根性疼痛中的作用

    唐家广,侯树勋,张伟佳,梁红英

    目的 :探索一氧化氮 (NO)在髓核突出所致的神经根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 :取大鼠自体尾椎髓核无压迫下放置在L4 和L5神经根表面 ,分别在术后 3d及 1、 2、 3、 4周时观察大鼠后足机械刺激和热刺激敏感性的变化 ,并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移植髓核中的一氧化氮合酶 (NOS)进行检测 ,探索NO在疼痛中的作用。结果 :在无明显机械压迫情况下 ,大鼠腰神经根上放置自体髓核可产生痛觉过敏 ,移植髓核组织中NOS染色阳性。结论 :髓核自身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原因 ,NO可能参与疼痛的产生。

    2003年2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53 ]
  • 骨形成蛋白7(BMP7)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孙大铭,侯树勋,童贻刚,杜桂鑫,付小兵

    目的 :克隆BMP7全长cDNA ,构建BMP7克隆质粒。方法 :通过反转录PCR技术和巢式PCR技术从人类胚胎肾 2 93细胞中克隆BMP7基因 ,应用互补拼接的方法对其进行修复获得全长cDNA ,将其与T载体进行连接得到BMP7克隆质粒。结果 :琼脂糖电泳及测序结果显示经过修复后的BMP7基因与预期结果相一致 ,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证明pT BMP7克隆质粒结构正确。结论 :BMP7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研究BMP7基因和蛋白的成骨功能奠定了基础。

    2003年2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4 ]
  • pQE-TGF-β1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孙大铭,侯树勋,张春莉,杜桂鑫,付小兵

    目的 :为了解人的TGF β1基因的功能及生物学活性 ,制备具有生物学活性的TGF β蛋白。方法 :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QE30 TGF β1原核表达载体 ,并在M1 5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 ,利用Ni NTA琼脂柱纯化TGF β1单体 ,通过复性得到双体蛋白 ,利用MTT方法对复性的蛋白进行活性测定。结果 :经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证明 pQE30载体上成功地插入了TGF β1成熟肽基因片段。pQE30 TGF β1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 ,表达量约占全菌蛋白的 2 0 % ,表达得TGF β1单体蛋白经纯化后进行SDS PAGE电泳显示均得到了一条蛋白带 ,分子量为 1 5KD左右。MTT测活证明TGF β1单体蛋白经复性后具有良好的活性。结论 :pQE30 TGF β1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重组TGF β1蛋白的制备 ,为深入了解TGF β1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2003年2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74 ]
  • 一种平战用外固定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李文锋,侯树勋,张伟佳,章亚东

    目的 :自行研制平战时两用外固定器并评估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用不锈钢和铝合金材料制的平战用外固定器 ,临床应用治疗四肢骨折共 72例。其中闭合性骨折 3 7例 ,开放性骨折 3 5例。结果 :72例病人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 ,术后随访 7~ 3 6个月 ,所有骨折均在 6~ 3 0周愈合 ,肢体功能满意。无骨不连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平战用外固定器设计合理 ,操作简便 ,具有创伤小、固定牢固、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尤其适用于对开放性骨折及火器伤骨折的救治。

    2003年2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66 ]
  • 自攻型外固定针的研制及性能测试

    韦兴,侯树勋,宋占春,赵卫东,李文峰

    目的 :介绍一种自攻型外固定针的研制及自攻性能。方法 :标本准备 :成人新鲜尸体胫骨 7根 ,取包埋后胫骨中段为针拧入测试区 ,确定进针点和方向 ,测量胫骨干近侧骨皮质厚度 (a)、髓腔直径 (b)、远侧骨皮质厚度(c) ;测量徒手操作时最大持续轴向压力和旋转力矩 ,借助特制省力扳手 ,将自攻固定针拧入标本 ,利用MTS机施以持续纵向压力 10 0N (A组 )和 15 0N (B组 ) ,操作者以≤ 5Nm的扭矩顺时针旋转扳手拧入外固定针 ,转速为 3 0转 /min。每种测试重复 8次 ,通过MTS传感器记录外固定针各部位在不同轴向压力下所需扭矩、时间和位移。根据时间和各部位的位移计算位移速度。对上述数据进行方差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外固定针均可被以≤ 5Nm的扭矩徒手拧入。另外 ,(1)每部位A、B 2组间最大扭矩比较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近侧皮质处 2组间位移速度比较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髓腔、远侧皮质处 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2 )每组各部位间最大扭矩比较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每组近侧皮质处与髓腔、远侧皮质处的位移速度比较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后两者间比较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改良外固定针具有良好的自攻力学性能 ,可以满足徒手操作的要求。

    2003年2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