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外科治疗》已出版发行

    2006年10期 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3 ]
  • 读《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外科治疗》有感

    宁志杰;

    2006年10期 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5 ]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严重异位骨化与关节僵硬

    陈百成;高石军;孙然;邵德成;王晓峰;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严重异位骨化与关节僵硬的关系。[方法]对420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访,其中9例出现了Ⅲ级异位骨化,分别测量并记录该9例患者术后2周、12个月的疼痛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拍摄X线片,测量异位骨的大小。随机抽取9例无异位骨化的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并测量疼痛评分及活动度。分别将异位骨化组和对照组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关节置换术后Ⅲ级异位骨化的发病率为2.1%,X线片显示异位骨>5 cm,侵及股四头肌,引起关节疼痛。异位骨化组术后2周疼痛评分平均25.6分,关节最大伸直角度平均1.1°,最大屈曲角度119.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骨化组术后12个月疼痛评分平均15.56分,低于术后2周(P<0.01),与对照组术后12个月(25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关节活动度:伸直6.1°,屈曲91.7°与术后2周和对照组术后12个月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Ⅲ级异位骨化可以导致关节疼痛和活动度受限,是术后关节僵硬的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置换术后临床效果。

    2006年10期 725-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28 ]
  • 保留假体清创治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作用

    郝立波;王岩;周勇刚;李静东;唐佩福;王继芳;

    [目的]探讨保留假体清创在治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的可行性、适应证、成功和失败的相关因素以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1990~2004年收治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例,发现9例病人在治疗开始时曾尝试采用清创灌注冲洗的方法保留假体,对这9例病人进行总结,并对可能影响清创是否成功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9例病人中4例保留了假体,平均随访18个月(10~25个月),感染均无复发。由于病例数较少,本研究针对可能影响清创成功的因素未能得出有意义的统计学结果,但从结果看:急性感染清创容易成功,而慢性感染则很难获得成功;表皮葡萄球菌成功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失败;表面膝置换成功率较高,而铰链膝置换则难以获得成功;出现症状后应该抓紧时间进行清创,延误的时间越长,成功的可能性越低。[结论]保留假体清创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于术后急性感染病人和术后晚期急性血源性感染病人应尝试进行保留假体清创治疗,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时机及适应证才能获得成功。

    2006年10期 728-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10 ]
  • 无柄人工髋关节临床应用9例近期随访报告

    梁斌;李宏宇;孙可;莫冰峰;韦建勋;

    [目的]探讨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取患髋后外侧切口显露髋关节,使股骨头脱位,清除关节内病变组织,用中心定位器定位打入中心针,用塑骨器塑骨,安装罩体,用中心钉和大、小粗隆松质骨螺钉固定。以有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同样方法安装髋臼假体。[结果]本组9例,平均随访时间1 a 8个月。按Harris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估,优5例,良2例,可1例,差无,优良率为7/9。[结论]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由于保留了全部的股骨颈和部分股骨头,力学传导与分布更接近于人体的自然生物力学状态,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2006年10期 731-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0 ]
  • 旋入式自锁钉与常规手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疗效比较及相关问题探讨

    刘志祥;江永发;才忠民;汤勇智;

    [目的]报告旋入式自锁钉与常规手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寻找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最佳手术固定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2004年5月手术治疗各型肱骨干骨折135例,其中常规手术组96例,包括应用加压钢板42例、单边外支架26例、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28例;旋入式自锁钉组39例,对手术和术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常规手术组手术时间和失血量明显多于旋入式自锁钉组,医源性桡神经损伤、感染、断钉断板或钉板松动、骨折再移位、骨不连等并发症明显多于旋入式自锁钉组,术后满意率明显低于旋入式自锁钉组。[结论]旋入式自锁钉克服了交锁钉横向锁钉的种种弊端,手术操作简便,创伤性小,固定可靠,有顺行和逆行穿针2种选择,减少了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常规手术方法存在较多的不足,应根据骨折部位和类型选择应用。

    2006年10期 734-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30 ]
  • 带蒂骨痂植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硬化型骨不连

    罗志平;张强;康野;杨立文;黄大江;边子虎;

    [目的]观察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带蒂骨痂和自体髂骨植骨术治疗胫骨硬化型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胫骨硬化型骨不连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6~64岁,平均45岁,全部采用开放置入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带蒂骨痂和自体髂骨植骨术治疗。[结果]经12~72个月,平均48个月的随访,所有病例均于4~6个月内获得骨性愈合。[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带蒂骨痂和自体髂骨植骨术治疗胫骨硬化型骨不连具有:(1)合理的生物力学设计;(2)抗骨折旋转及短缩功能;(3)对局部血运破坏小;(4)带蒂骨痂植骨的“架桥”作用和自体髂骨植骨的成骨作用促进骨愈合,值得推荐使用。

    2006年10期 738-739+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88 ]
  • 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附126例报告

    杨冬发;

    [目的]提高胫骨平台骨折的治愈率,降低伤残率。[方法]对126例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随访20个月。探讨临床分型、治疗措施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本组126例,优86例,良21例,可14例,差5例,优良率84.9%;(2)Ⅰ型、Ⅱ型、Ⅲ型各自的优良率为95.45%、83.3%、62.5%,P<0.01:(3)保守与手术治疗的优良率分别为91.5%、79.1%,P<0.05;(4)手术患者解剖复位与非解剖复位的优良率分别为85%、70.37%,P>0.05。[结论](1)劈裂分离<5 mm、塌陷移位<3 mm的骨折仍可保守治疗,不宜任意扩大手术适应证;(2)手术复位残留<3 mm的塌陷,不影响功能恢复,不宜一味追求解剖复位;(3)内固定材料的选择以固定可靠、对组织剥离少、保护骨折部和皮肤的血运为原则;(4)尽可能保留半月板;(5)疗效与骨折的类型有关。

    2006年10期 740-742+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19 ]
  • 国际学术团体介绍

    2006年10期 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 一期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双侧股骨干骨折

    张海波;张世清;王义生;

    [目的]探讨一期交锁髓内钉(IIN)内固定治疗双侧股骨干骨折(FSF)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自1998年3月~2005年3月,21例双侧FSF采用一期IIN治疗。年龄29~48岁,平均39.6岁,闭合性骨折35肢,开放性骨折7肢。其中股骨上1/3段18肢,中1/3段11肢,下1/3段13肢。术后平均5 d开始CPM功能锻炼。[结果]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1.5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5.5周。无脂肪栓塞综合征(FES)、肢体短缩、感染及断钉发生。远期疗效按马元璋标准评定,肢体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0.5%(19/21)。[结论]应用一期IIN治疗双侧FSF,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固定牢靠、骨折愈合时间短、允许双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获得满意疗效,值得推广。FES的预防要予以重视。

    2006年10期 743-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8 ]
  • Vertex治疗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的早期并发症分析

    康建平;王清;冯大雄;陈歌;

    [目的]分析Vertex治疗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18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中的5例6项术中和术后早期发生的椎动脉损伤、失语、失明、大出血、置钉错误等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所有发生的早期并发症都得到相应治疗,未遗留后遗症。[结论]Vertex治疗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的早期并发症均可以预防,一旦发生及时治疗效果满意。

    2006年10期 746-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60 ]
  • 经内外踝截骨入路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复杂距骨体部骨折

    李京生;李绍光;孙天胜;刘智;刘树清;

    [目的]介绍经内外踝截骨入路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复杂距骨体部骨折的方法,探讨其近期疗效。[方法]自1998年3月~2003年1月,收治复杂距骨体部骨折8例,男5例,女3例,年龄19~46岁,平均28.9岁;坠落伤4例,车祸伤3例;重物砸伤1例;左侧5例,右侧3例;合并踝部骨折2例,开放骨折脱位1例,均应用经内外踝截骨入路可吸收螺钉固定手术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1~3 a,平均1.3 a。根据患者主诉、后跟及踝关节的外形、功能及X线片征象来评价临床疗效。按Hawk ins疗效标准:优4例(50%),良2例(25%),可1例(12.5%),差1例(12.5%),优良率为75%,本组病例均未出现距骨体坏死。[结论]经内外踝截骨入路可吸收螺钉固定手术是治疗复杂距骨体部骨折的良好方法。

    2006年10期 748-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385 ]
  • 髂骨移植并发症的相关研究

    邸军;张奉琪;冯文岭;于金合;

    [目的]探讨髂骨移植的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研究1990年~2005年10月828例髂骨移植患者,对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浅感染45例;深部感染10例;局部血肿60例;深部血肿4例;神经损伤30例;血管损伤3例,均发生在髂骨后部取骨时,为臀上动脉断裂;髂骨骨折2例,腹壁疝1例。[结论]取骨位置及操作不当是引起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了解髂骨解剖特点,正确选择取骨位置、微创操作是预防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2006年10期 751-752+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55 ]
  • 体外震波仪治疗肌腱末端病

    李众利;王岩;刘玉杰;王志刚;

    2006年10期 753-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63 ]
  • 全国骨科临床研究新进展研讨会即将在泰安召开

    2006年10期 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7 ]
  • 螺旋CT和三维重建技术在三踝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林希龙;祝勇;王岩峰;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三踝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4年56例三踝骨折病例,手术前均行X线正侧位摄片,螺旋CT的扫描参数为厚层2~5 mm,床速3~5 mm,重建间距1.5~3 mm,而后行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并与手术对照。[结果]所有病例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明确的显示了骨折的具体情况,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折的分型和碎骨块的描述上较平片优越,与手术中所见相一致。[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更为精确的显示三踝骨折的具体情况,对术前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6年10期 755-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52 ]
  • 单束单隧道与双束双隧道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生物力学对比研究

    张文强;王成琪;唐胜建;耿树岩;

    [目的]研究双束股骨双隧道法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恢复膝关节前后方向稳定性的能力,并与单束单隧道重建法进行生物力学性能的比较。[方法]应用跟腱分别采用双束股骨双隧道、单前内侧束和单后外侧束三种方法对10个新鲜尸体膝关节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分别于膝关节屈曲0°、15°、30°、60°及90°时对胫骨施行±100 N的作用力,测量胫骨相对于股骨移动的距离。[结果]在屈膝角度较小(0°~30°)的情况下,单前内侧束重建法术后胫骨的移动距离与完整标本接近(P>0.05);但屈曲超过30°,特别是超过60°后,单前内侧束重建法术后胫骨移动的距离明显大于完整标本(P<0.05)。在屈膝角度<60°的情况下,单后外侧束重建法胫骨移动的距离明显大于完整标本(P<0.05):但屈曲超过60°胫骨移动的距离与完整标本接近(P>0.05);在膝关节的整个屈曲范围(0°~90°)内,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法术后胫骨移动的距离与完整标本接近(P>0.05)。[结论]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法,在膝关节的整个屈曲范围(0°~90°)内,比单束股骨单隧道重建法能更有效的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

    2006年10期 757-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59 ]
  • 可注射硫酸钙MIIGX3与医用骨水泥对椎弓根钉固定作用的比较研究

    卢海霖;郑辉;邑晓东;王宇;

    [目的]用可注射硫酸钙M IIGX3(m in im ally invasive in jectab le graft X3,以下简称M IIGX3)及医用骨水泥分别强化猪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测定椎弓根钉最大轴向拔出力,比较两种材料对椎弓根钉固定强度的影响。[方法]8个新鲜猪腰椎作为实验对象,在同一椎体双侧椎弓根制作钉道,一侧在固定螺钉前加用M IIGX3(M IIGX3组),另一侧加用骨水泥(骨水泥组)。24 h后行轴向拔出力测试。[结果]最大轴向拔出力,M IIGX3组1915±375 N,骨水泥组3625±775 N,二者配对t检验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骨水泥对椎弓根钉的固定作用大于M IIGX3。当存在脊柱滑脱需较大提拉力量或椎弓根钉需承受较大拔出力的节段,使用骨水泥进行强化更为合适。

    2006年10期 760-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60 ]
  • 骨水泥阻塞骨干髓腔后远侧骨干骨内压和骨血流改变的实验研究

    李宏宇;安洪;梁斌;李荣祝;田文;韦敏克;

    [目的]探讨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对股骨远端骨内压和骨血流的影响。[方法]采取兔左侧股骨髓腔内灌注PMMA骨水泥而右侧不灌注作为正常对照的方法,制作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的兔动物模型。将32只实验兔分成5组,随机取出8只不做模型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24只制作模型后,根据不同的观察时间段随机分成术后当天(T0)、术后4周(T4)、术后8周(T8)、术后16周(T16)4个观察组,每组6只。使用生理测压仪,对正常和模型动物双侧股骨远端骨内压进行测量和比较。采用核素骨显像(ECT)方法,对模型动物双侧股骨远端动态和静态显像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1)骨内压:正常兔股骨远端双侧骨内压无差异性(P>0.05):T0、T4、T8、T16实验侧骨内压明显增高,双侧有差异性(P<0.01)。造模后在不同观察时间段对照侧骨内压均无差异性(P>0.05),实验侧处于持续骨内高压状态,T0与T4、T0与T8、T0与T16、T4与T8、T8与T16均无差异性(P>0.05),T4与T16有差异性(P<0.05);(2)核素骨显像:T0、T4实验侧核素计数均比对照侧明显降低,T8、T16实验侧核素计数均超过对照侧,T16最高;各时间段实验侧/对照侧核素计数比值中T0与T8、T0与T16、T4与T16、T8与T16、T4与T8均有差异性(P<0.05),而T0与T4无差异性(P>0.05)。核素骨动态和静态显像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结论]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严重破坏了骨内和髓内的血液循环状态,引起了局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导致股骨远端的骨内压和骨血流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骨内压持续升高并长期存在。

    2006年10期 762-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35 ]
  • 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纤维蛋白修复骨缺损

    窦强兵;孔荣;朱六龙;戴永立;沈勇;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 esenchym al stem cells,MSCs)的体外培养,以及同种异体MSCs复合纤维蛋白修复兔股骨髁松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在日本大耳兔双侧股骨髁制作0.6 cm×1.0 cm松质骨缺损,左侧植入同种异体MSCs纤维蛋白复合物,右侧单纯植入纤维蛋白。分别于术后2、5、8周行放射学、组织学检查,以了解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单纯植入纤维蛋白的一侧不能自行愈合。植入复合物的一侧术后2周可见少量骨组织生成,5周可见大量模糊骨痂,术后8周骨缺损基本愈合。除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外,各期均未见明显免疫排斥反应。[结论]同种异体MSCs复合纤维蛋白可有效修复兔股骨髁松质骨缺损,8周内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较弱。

    2006年10期 76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34 ]
  • 激素性骨坏死关节软骨下皮质骨病理改变的实验研究

    张德志;胡蕴玉;费正奇;吕荣;王军;

    [目的]观察激素性骨坏死关节塌陷早期软骨下皮质骨的病理形态改变,分析关节塌陷的原因。[方法]将新西兰白兔分为两组,A组复制激素增强的Shwanzm an反应骨坏死模型,B组为空白对照组。停药后10周获取肱骨头标本,分别制备脱钙和不脱钙切片,脱钙标本HE染色,观察软骨下皮质骨改变,哈佛管计数。不脱钙标本进行荧光观察,比较软骨下皮质骨形态、结构;扫描电镜观察,比较软骨下微循环改变、软骨下方骨组织形态、结构改变。[结果]A组标本出现坏死改变。软骨下方骨组织内哈佛管减少消失,即软骨下皮质骨及由其构成的球拱、桥拱结构破坏,支撑软骨层的骨组织呈松质骨改变。有部分肱骨头出现关节塌陷早期改变。软骨下微血管内广泛存在红细胞淤滞、填塞现象。B组软骨下方骨组织具有较丰富的哈佛管,为皮质骨。完整且连续的皮质骨支撑关节软骨,同时构成球拱、桥拱结构。软骨下微血管内无红细胞淤滞、填塞现象。[结论]关节软骨下皮质骨缺失是关节发生塌陷的原因。软骨下微循环障碍是其重要原因。

    2006年10期 769-77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74 ]
  • 梯度降解软骨支架材料应力刺激下与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三维培养的实验研究

    曲彦隆;杨卫良;孟祥文;王毅;

    [目的]探讨梯度降解软骨支架材料(GDABM)的细胞生物相容性及诱导后的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在三维支架上培养的生物学行为。[方法]将MSCs与复合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胶原共同混合后培养于三维软骨支架材料上,离心管内培养,10次/d,以600 r/m in离心10 m in。8 h、24 h、72 h、4 d、7 d进行倒置显微镜形态学观察、扫描电镜观察。1~8 d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描绘生长曲线。通过3H-Proline掺入实验了解材料对MSCs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8 h后MSCs在支架材料上呈球型黏附生长,4 d后MSCs在支架材料上呈菱形或多角型复层生长,包裹于大量细胞外基质内。GDABM组细胞第3 d进入对数增长期,倍增时间为4.75 d,而单纯软骨细胞培养对照组倍增时间为5.25 d。GDABM组与单纯软骨细胞培养对照组比较胶原合成略低,3H-Proline掺入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经诱导MSCs的细胞胶原分泌功能仍低于软骨细胞。[结论]经TGF-β诱导和低转速离心应力刺激后的MSCs向软骨细胞功能分化,复合细胞因子梯度降解软骨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MSCs的有效载体应用于组织工程化软骨的构建。

    2006年10期 772-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60 ]
  • 跟骨骨折的治疗及进展

    李鹏;纪方;

    2006年10期 775-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32 ]
  • 肘部尺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马江川;王友华;刘璠;

    2006年10期 778-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75 ]
  • 徒手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的应用研究

    许明;李明;

    2006年10期 781-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88 ]
  • 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系统与骨折愈合

    镐英杰;裴福兴;

    2006年10期 784-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1 ]
  • 步态分析在临床中应用

    白跃宏;周俊;梁娟;

    [目的]客观的提供矫形外科制定手术方案、评定术后疗效、制定康复治疗方案及评定康复疗效依据。[方法]应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英国VICON公司制,V-612)对健康自愿者40名(平均年龄33岁)和患有矫形外科疾病的112名患者进行了步态分析,年龄17~73岁,平均46.2岁。男性42例,身高男性平均171±13 cm,体重65±11 kg;女性平均身高158±11 cm,体重45±1 l kg。其中颈椎病21名,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26名,髋、膝、踝关节各12、34、19名。[结果]表明步态分析可提供运动学参数、生物力学参数和运动中骨骼肌的肌电活动参数的变化。[结论]将三维步态分析的方法应用于矫形外科和康复医学科进行手术方案的制定、手术疗效的评价、康复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评定是切实可行的。

    2006年10期 787-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下载次数:1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144 ]
  • 内固定与带血管髂骨块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林宏;王兵;林涛;

    [目的]探讨内固定与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块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行切开复位,空心螺钉或HDS内固定并同时切取带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块转位移植。[结果]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 a 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1例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结论]内固定加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块转位移植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最佳手术方式。

    2006年10期 790-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63 ]
  • 三叶钢板治疗Pilon骨折的初步体会

    李江华;董金波;杨坚;

    [目的]评价三叶草钢板治疗P 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及CPM在术后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本院自1999年7月~2003年12月收住的42例P ilon骨折按Rued i-A llgower分型,采用切开复位三叶草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应用连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加强踝关节功能训练。[结果]术后随访14~60个月,踝关节功能根据Bourne标准评判,42例患者总优良率85.7%。并发症主要有:6例伤口浅表感染,2例发生深部感染,1例因伤口张力大而未闭合,2例发生踝关节严重创伤性关节炎。[结论]临床治疗效果与骨折类型以及治疗方法有关,运用三叶草钢板结合CPM治疗P ilon骨折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2006年10期 792-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5 ]
  • 儿童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漏诊原因分析及对策

    左玉明;马松立;王月光;赵国志;

    [目的]探讨儿童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漏诊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儿童尺骨冠状突骨折临床资料。[结果]漏诊病例5例,漏诊率45.5%。[结论]发病率低,阅片不仔细,软骨成分骨折于X线片上不显影及骨性结构重叠等是造成漏诊的主要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详细分析病史及受伤机制,细致的体格检查,拍健侧X线片比较及CT检查等可有效预防漏诊。

    2006年10期 794-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2 ]
  • 轨道式拱型加压接骨板临床应用的初步报告

    金旭;郭建林;池哲洙;蔡松林;崔林一;南海灵;金昌律;

    [目的]探讨轨道式加压接骨板对四肢骨折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85例不同部位的骨折,使用轨道式加压接骨板,通过术后稳定性和愈合时间的观察,确定其特点。[结果]本组随访42例,随访时间为6~23个月(平均7.5个月),与传统的其他接骨板相比,有手术操作简单、出血量少、愈合时间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结论]轨道式加压接骨板具有解剖学、生物学特性,是损伤少、操作简便、抗旋转、消除应力遮挡效应、固定牢固及早期功能锻炼的先进的内固定材料。

    2006年10期 796-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7 ]
  • 内固定断钉(板)取出及钢针折弯器的研制及应用

    国华;胡宏伟;孙磊;史家明;孙其志;侯存强;

    [目的]介绍一种自行研制的断钉(板)取出器及钢针折弯器。[方法]用自行设计的断钉(板)取出器及钢针折弯器在尸体标本及临床初步应用,检验其实用性和安全性。[结果]无论在尸体标本还是临床应用,用该器械均成功取出断钉及有效、安全地折弯钢针。[结论]本套器械可以有效取出内固定断钉(板),应用本器械取出内固定省时、省力、无创伤,值得推广。

    2006年10期 798-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55 ]
  • 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骨折36例体会

    郭祥坤;张连记;许累欣;孔祥庚;

    2006年10期 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