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会议通知·消息

临床论著

  • 关节镜下运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膝前交叉韧带

    徐又佳;董启榕;周海滨;陈海南;王向利;汪益;谢宗刚;茅泳涛;郑祖根;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下运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起运用法国LARS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治疗急性前交叉韧带断裂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22~51岁(平均26.8岁)。所有患者术前Arto-scan均提示前交叉韧带连续信号中断,膝关节Lysholm评分平均50分。治疗在关节镜下完成,股骨隧道口定位在外髁内侧面140°弓形弧的中心点,胫骨隧道口定位在平台内外侧髁间嵴之间、髁间窝顶线后2~4 mm。骨隧道直径为7.5 mm、LARS韧带直径为8 mm、空心挤压螺钉直径为8 mm。[结果]经平均18个月随访,术后Lysholm评分平均90分,优8例,良5例,可2例,近期优良率为86.6%。本组无术后感染、无韧带自发断裂、无韧带松动并发症。[结论]运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膝前交叉韧带可达到解剖重建,可有效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关节镜下手术拥有创伤小、康复快、疗效好等微创特点。

    2008年24期 v.16;No.218 1841-1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76 ]
  • GUSTILOⅢ型长管骨高能量损伤的Ⅰ期修复与重建

    陈雪松;肖茂明;王元山;管力;黄敢;张黎明;

    [目的]总结Ⅰ期修复GustiloⅢ型长管骨高能量损伤的经验体会,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自2001年1月-2006年7月对29例高能量损伤导致的GustiloⅢ型肢体长管骨开放骨折实施Ⅰ期修复重建,其中B型11例,C型18例。本组患者均存在伤部软组织广泛挫灭、缺损,或肢体已接近毁损,MESS评分平均6.27(6.27±2.43),全部进行游离或带血管神经蒂组织瓣移植,同时固定骨折,运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神经血管或进行肢体功能重建。通过随访,对该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全部保肢成功,住院天数12~67 d,平均23 d,移植组织瓣全部成活。随访时间14~58个月,平均26个月。骨愈合时间6~19个月,平均10个月,均未发生严重而持久的骨感染,肢体功能满意,较传统方法有显著优越性。[结论]Ⅰ期手术组织结构容易辨明,供、受区血管搭配及手术设计容易,治疗周期短,功能恢复好。Ⅰ期软组织覆盖,尤其吻合血管的组织瓣可及早改善局部循环,降低骨感染,利于骨愈合,使骨折坚强固定甚至早期植骨成为可能。

    2008年24期 v.16;No.218 1845-1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81 ]
  • 关节镜下双股半腱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

    张轶超;章亚东;侯树勋;罗殿中;

    [目的]观察膝前交叉韧带损伤后采用关节镜下双股半腱肌腱重建的远期疗效,对其症状、体征及功能评分的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了1990年~1998年间本科收治并且目前能随访到的31例膝前交叉韧带损伤后采用关节镜下双股半腱肌腱重建的患者,随访时间98~168个月,平均127.36个月。其中单纯ACL损伤的11例,伴有内侧半月板损伤的15例,伴有外侧半月板损伤的8例,伴有内侧副韧带损伤的6例,伴外侧副韧带损伤的2例,内侧副韧带损伤的6例均伴有内侧半月板的损伤。对其术前和近期的症状、体征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IKDC评分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后31例术前弹响、交锁和打软腿的症状均消失,浮髌试验均为阴性,均无过屈、过伸痛。关节轻度疼痛11例,Lachm an征阳性3例,前抽屉试验阳性8例,但均无关节不稳的主诉。无取腱造成的其它并发症。Lysholm膝关节评分平均为:术前49.62±8.22,随访76.60±7.68(P<0.05);IKDC评分结果明显优于术前。[结论]采用双股半腱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方式是可行的,长期观察疗效是肯定的。但随着时间的延长,移植肌腱的强度也会有所下降。作者提出了移植材料的选择及手术方案改进的问题,需进一步探讨。

    2008年24期 v.16;No.218 1849-1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0 ]
  • 三种髋关节置换术式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

    彭昊;贾芝和;方洪松;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双极与单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2月~2005年2月期间的56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行全髋关节置换术(275例)、双极(195例)与单极(9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随访时间3~15年,平均8.5年。对全部病例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引流量、住院时间、有无并发症以及术后功能恢复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单极组与双极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引流量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优于全髋组(P<0.05);3组在住院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3组在术后功能评分和术后疼痛率方面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以全髋组为优,双极组次之,单极组最差。[结论]对于相对年轻、术后活动较多且身体条件较好的患者,建议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年龄较大,预期寿命短的患者,建议选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单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存在较多并发症,应尽量避免应用。

    2008年24期 v.16;No.218 1853-1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159 ]
  • 不同术式“个体化”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茹江英;殷磊;胡玉华;王长峰;胡传亮;兰海峰;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对2005年3月-2007年9月通过手术治疗的56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AO原则分类,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分别采用克氏针内固定、外固定支架、"T"形支撑钢板、背侧Pi形钢板及多种固定术式联合等方法。[结果]56例病人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4.6个月。复位质量按Aro等提出的测量方法评定:优35例,良1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2.9%。疗效按Dienst功能评定结果:优32例,良18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9.3%。平均DASH评分为17.7分,其中功能无受限38例,轻度受限15例,中度受限2例,重度受限1例。[结论]不同类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患者应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通过选择最适合的固定方法及配合术后合理的康复锻炼,能使腕关节功能达到最大的恢复。

    2008年24期 v.16;No.218 1856-1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90 ]
  • 注射型硫酸钙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徐炜;沈忆新;范志海;董启榕;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注射硫酸钙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4月~2007年6月,采用经椎弓根注射硫酸钙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43例。观察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并且在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拍摄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观察骨折复位和稳定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均恢复至E级。其中38例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8~30个月,平均22个月。术前椎体前缘、中央和后缘高度丢失率分别为51.4%、41.5%和3.5%,Cobb′s角为16.3°;术后分别为11.7%、14.3%和1.7%,Cobb′s角为0.8,°两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末次随访椎体前缘、中央和后缘高度丢失率分别为13.6%、15.0%和2.0%,Cobb′s角为1.2°,与术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断钉、内固定松动,VAS评分由术前8.5分降至1分。[结论]经椎弓根注射硫酸钙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它可重建稳定,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2008年24期 v.16;No.218 1860-1862+19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81 ]
  • 改良侧后方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方剪力骨折

    陶杰;杭栋华;王秋根;高伟;朱力波;吴小峰;高堪达;

    [目的]探讨改良侧后方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方剪力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2003年8月~2006年7月,采用改良的侧后方"L"型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方剪力骨折13例。后内侧入路经由半腱肌、半膜肌和腓肠肌内侧头间隙,后外侧入路自腘肌和比目鱼肌间隙分别显露后内与后外侧髁。骨折块直视下复位,用3.5 mm"T型"锁定钢板或有限接触加压钢板于胫骨后内或后外侧固定骨块。半月板与韧带损伤均Ⅰ期修复。[结果]13例患者全部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随访时间13~16个月,平均14.5个月。术后1个月80°~130°,平均105°;术后3个月90°~135,°平均115.3°;术后12个月膝关节屈伸范围:115°~135°,平均125.1°。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及1年的TPA和PA度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86~97分,平均92.1分。无1例发生手术区皮肤坏死、感染或内固定松动。[结论]本组所采用的改良后外侧或后内侧入路可充分暴露胫骨后平台,减少前方大范围剥离所带来的软组织并发症,直视下复位和固定骨折块可以充分防止力线的改变和骨折的再移位,有利于患者良好的膝关节功能恢复。

    2008年24期 v.16;No.218 1863-1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93 ]
  • 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

    钱驭涛;王玉琨;张建立;郭源;田伟;

    [目的]探讨使用弹性髓内针(elastic stable intramedullary nail,ESIN)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从2005年3月~2008年2月应用M啨taizeau方法(ESIN)共治疗35例儿童桡骨颈骨折。男21例,女14例,年龄5~13岁,平均9岁6个月。其中Judet分度Ⅱ度7例、Ⅲ度22例、Ⅳa度5例,Ⅳb度1例。桡骨颈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共12例。[结果]35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5个月(6~17个月)。术后功能评价25例为优良,7例为中,3例为差,优良率为71.4%。9例术后出现桡骨头骺缺血改变,其中5例桡骨头骺变形膨大,1例出现关节周围异常钙化,2例发生迟延愈合。[结论]ESIN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是一种操作简单且微创的方法,主要适用JudetⅢ°骨折,总体效果优良,并发症少。

    2008年24期 v.16;No.218 1867-1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258 ]

会议通知·消息_会议及学习班

经典文献史料

读者·作者·编者

综述

中华医学会继教园地

基础研究

  • 深低温冷冻异体肌腱移植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研究

    徐光辉;孙康;徐强;盖鹏宙;孙洪亮;

    [目的]探讨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肌腱替代自体肌腱进行移植治疗肌腱缺损的可行性及移植后异体肌腱的形态学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兔跟腱缺损修复模型,经深低温冷冻的同种异体跟腱为实验组,自体跟腱移植为对照组,分别在术前及术后2、4、8周时对实验组同种异体跟腱及对照组自体跟腱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同种异体跟腱与自体跟腱在移植前和移植后2、4、8周时其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和生物力学测试等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显示同种异体跟腱和自体跟腱有相类似的结构及愈合过程。另外,同种异体跟腱在移植后其力学性能(除衰竭应变外)均比移植前明显降低。随时间推进有上升的趋势,但8周时仍明显低于移植前水平。[结论]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肌腱可替代自体肌腱应用于移植修复肌腱缺损。同时,由于移植后肌腱力学性能明显下降,需给予适当保护,防止过度牵拉而导致衰竭。

    2008年24期 v.16;No.218 1883-1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26 ]

实验研究

  • 显微操作在脐血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中的应用

    尹文化;金大地;鲁凯伍;闫慧博;王璐;邓许勇;

    [目的]建立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应用显微操作方法和人脐血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观察显微操作技术对大鼠受损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取足月健康顺产新生儿脐血,分离、培养脐血干细胞。6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n=10)、实验对照组(B组,n=10)、常规治疗组(C组,n=20)和显微治疗组(D组,n=20)。A组大鼠只打开椎板;B、C组大鼠采用常规方法行T8~9平面脊髓全横断,造成急性脊髓损伤,C组大鼠于脊髓两断端用1μl注射器分别注射脐血干细胞悬液1μl(干细胞浓度为6×109/L~7×109/L),B组同法注射等量PBS液;D组采用显微操作技术行脊髓横断,并以口径50μm的毛细玻璃针用相同方法注射脐血干细胞。术后1~8周内每周进行1次后肢BBB评分,术后第8周处死大鼠,对比观察术中和术后第8周各组大鼠脊髓大体标本外形、颜色、质地和体积大小改变。[结果]A组大鼠手术前后运动功能、脊髓大体标本未见明显变化。B、C、D组大鼠术后双侧后肢完全性瘫痪,B组大鼠无明显恢复。而C、D组大鼠,从术后第2周开始逐渐恢复部分后肢运动功能。第3周以后,D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明显优于C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8周,所有大鼠脊髓横断处均瘢痕愈合,B组大鼠远侧段脊髓干瘪、皱缩;C组大鼠远侧段脊髓直径轻度变细,外形尚饱满;D组大鼠横断处两侧脊髓直径无明显差异,外形圆润,但局部可见明显瘢痕粘连。[结论]人脐血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横断性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显微操作技术的应用能最大可能地减少人为造成的脊髓损伤,有利于脊髓损伤的功能修复。

    2008年24期 v.16;No.218 1887-1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2 ]
  • 改良CT测量法用于椎弓根螺钉个体化植入的实验研究

    熊文;陈安民;郭风劲;

    [目的]探讨进钉点到棘突中心矢状面的垂直距离用于椎弓根螺钉个体化植入的可行性。[方法]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收集成人脊柱标本30例,在CT横断面扫描图像上测量如下数据:椎弓根宽度a,进钉点到椎体前缘的距离b,进钉点到棘突中心矢状面的垂直距离c,椎弓根纵轴与椎体矢状轴的夹角A,在侧位片上测量椎弓根纵轴与操作台垂直线的夹角B,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CT图像上进钉点到棘突中心矢状面的垂直距离用于进钉点在水平方向上的定位,对照组采用Ebrahe im法定位进钉点,置钉后行CT扫描,判断螺钉有无穿破椎弓根内侧或外侧壁及穿破程度,按照穿破程度进行分级:A=完全位于椎弓根内;B=穿破程度<2 mm;C=穿破程度2~4 mm;D=穿破程度>4 mm,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T3~10水平螺钉穿破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1,T2,T11,12两组的穿破率相当。在T3~18水平,螺钉的穿破程度(C,D级)明显高于其他节段,与椎弓根在这些节段横径变小有关;T1~12,实验组中C,D级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进钉点到棘突中心矢状面的垂直距离用于定位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可以明显提高螺钉在水平方向上的植入准确性。尤其在T3~10节段,而且特别适合由于解剖变异,外伤,肿瘤破坏等原因使关节突关节,横突等解剖标志发生改变时椎弓根螺钉的植入,亦可以在正常解剖情况下作为传统定位方法的有效补充。

    2008年24期 v.16;No.218 1891-1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1 ]

经验交流

  •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周元安;张恩忠;周纪平;陈俊清;程雷;侯勇;段修武;

    [目的]评价下颈椎骨折脱位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36例,随访12~21个月,平均17个月,定期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以Frankle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固定节段稳定,融合率100%,脊髓减压充分。脊髓功能Frankle分级平均提高1.3级。[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可使脊柱良好复位、牢固固定,脊髓减压充分,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

    2008年24期 v.16;No.218 1894-1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68 ]
  • 自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疗效分析

    蔡汉周;罗福昌;邹庆宝;

    [目的]观察自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05年6月~2007年6月行自锁髓内钉治疗的35例胫骨骨折病例作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8~24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术后6~12个月,平均9个月。[结论]自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具有强度大,可早负重,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等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2008年24期 v.16;No.218 1896-1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9 ]
  • 陈旧性腱性锤状指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赵占稳;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手术治疗陈旧性腱性锤状指的方法。[方法]对13例陈旧性腱性锤状指在放大3~4倍的手术显微镜下施术,显露伸指肌腱,用1枚直径1 mm克氏针固定远侧指间关节(D IP)于过伸10°~20°位,保留肌腱的瘢痕组织,切断松弛的伸指肌腱,在无张力的情况下,用7/0无创缝合线将近端位于背侧与用远段重叠缝合,使近侧伸肌腱末端与末节指骨靠拢贴紧改建肌腱止点。术后用铝板保持D IP过伸、近侧指间关节(PIP)屈曲位,4周去除铝板,6周拔出克氏针,指导患者逐步进行功能锻炼。[结果]平均随访1年,按Dargan功能评定法:优8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2%。[结论]运用显微外科技术,组织辨别清晰,操作精细准确,创伤小,修复伸肌腱正常力学结构,重建D IP伸屈力量的平衡,是治疗陈旧性腱性锤状指的有效方法。

    2008年24期 v.16;No.218 1898-1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25 ]
  • 关于预防跟骨骨折早期手术并发症的初步体会

    贾淮海;田大庆;丁德武;李西翔;李爱清;

    [目的]探讨预防跟骨骨折早期手术并发症。[方法]跟骨关节内骨折36例(39足),男30例,女6例;年龄21~53岁,平均35岁;根据Sanders分类:Ⅱ型12足,Ⅲ型23足,Ⅳ4足。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采用美国足踝关节外科医师协会(AOFAS)制定的评分量表,包括患者自填和医师检查共9个项目,优良率87.18%,效果满意。[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只要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把握合适的手术时机,提高手术技巧并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预防早期手术并发症。

    2008年24期 v.16;No.218 1900-19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0 ]
  • 带万古霉素的硫酸钙人工骨治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慢性骨髓炎

    王钢锐;王大林;王黎明;曾逸文;徐杰;蒋纯志;沈海琦;

    [目的]探讨带万古霉素的硫酸钙人工骨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21例MRSA感染的慢性骨髓炎患者,病程3~12个月,平均8个月。将病灶部位彻底清创,填入带万古霉素的硫酸钙人工骨,配合全身使用抗生素。[结果]21例患者全部治愈,随访18~54个月,平均25.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带万古霉素的硫酸钙人工骨是治疗MRSA感染的慢性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2008年24期 v.16;No.218 1902-19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68 ]
  • 三种不同方法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竺纬;马辉;魏强;杨继东;蔡晓冰;赵杰;张春才;

    [目的]探讨3种不同方法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外固定支架、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等3种不同的方法共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74例77侧,骨折类型按按A0从SIF分型A3型21侧,B2型19侧,B3型13侧,C1型11侧,C2型9侧,C3型4侧。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首次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41侧,外固定支架15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21侧,因手法复位后再移位者改用外固定支架治疗2侧,改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5侧。[结果]74例患者中有71例74侧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平均21)个月。腕关节功能评价按Sarm iento标准进行评定:石膏外固定组的优良率为88.6%,外固定支架治疗组优良率为94.3%,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组优良率为95.7%。[结论]对于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外固定支架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疗效无明显差别,但两者均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组。由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简单易行,仍可作为相对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常用方法。

    2008年24期 v.16;No.218 1904-19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202 ]
  •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双侧胫骨骨折

    孙辽军;陈华;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双侧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5例双侧胫骨骨折的儿童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3~10岁,均采用弹性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均获12~36个月随访,平均27.4个月,无1例发生切口并发症,无继发骨折移位及内固定物失效或断裂。5例骨折全部愈合,骨愈合时间7~13周(平均9.6周),无延迟愈合、骨不连,无旋转畸形及下肢短缩或过度生长,胫骨骨折1足出现向前成角5,°1足向内成角<5°,无膝、踝关节的功能障碍。[结论]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治疗儿童胫骨骨折的较好方法。

    2008年24期 v.16;No.218 1907-19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0 ]

书评

短篇报道

个案报道

会议通知

器械研制

  • 髌骨复位固定器的研制及临床研究

    熊鹰;陆继鹏;柳百炼;李群辉;普淇;赵烽;杨宏锟;张武;

    [目的]介绍自行研制的髌骨复位固定器的生物力学特性并探讨其治疗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各种类型的髌骨骨折病例进行髌骨复位固定器内固定治疗,其中粉碎性骨折19例。[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骨折均临床愈合,疗效评定根据张春才计分标准,优33例,良2例,中1例,总优良率97.2%。未发现有针尾触痛、针端戳破皮肤、内固定松动、脱落现象。[结论]该装置使用简便、固定牢靠、疗效确切,符合髌骨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要求。其最大的优点在于适用于所有类型髌骨骨折,尤其适用于粉碎性髌骨骨折,并能有效减少传统内固定的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2008年24期 v.16;No.218 1918-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