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新春贺词

激励与厚望

一代名家

简讯

临床论著

  •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后路椎间植骨治疗重症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

    刘少华;张宏其;陈斌;郭超峰;陈凌强;葛磊;刘金洋;王锡阳;

    [目的]探讨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并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重症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月,对51例重症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年龄25~67岁,平均41岁;术前滑脱程度按Meyerding分级标准均大于33%,平均为42%,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根受损症状。通过术前、术后脊柱正、侧位X线片和Beaujon functional score(BFS)评分,分析临床疗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5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2~3年10个月,平均2年8个月。术后平均滑脱复位率92%;椎间隙高度由术前平均4.9 mm恢复至术后的10.3 mm;植骨融合率100%,平均融合时间4个月;BFS评分由术前平均8.1分升至术后2年的17.9分,疗效优良率为91%。随访期间滑脱复位率、椎间隙高度无明显丢失。[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可以用于治疗重症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能保留更多的腰椎运动单元。

    2010年03期 v.18;No.245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97 ]
  • 短节段椎弓根钉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效果分析

    盛锟琨;王宸;陈辉;孔翔飞;李永刚;茅祖斌;吴小涛;

    [目的]探讨采用短节段后路腰椎椎弓根钉固定、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合并腰椎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004年9月~2007年8月经PLIF手术治疗的57例退变性腰椎疾病合并腰椎侧凸的矫正效果、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整组病例术后平均随访40个月(24~60个月),腰椎侧凸矫正率为98.2%,腰椎矢状面前屈曲度矫正率78.9%,麻木疼痛缓解率91.2%,无假关节形成,本组患者围手术期没有出现切口感染,2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症状,5例残余下肢麻痛症状,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随访期间腰椎冠状面及矢状面序列矫正度数及椎间隙高度无丢失,融合器无移位。[结论]短节段PLIF手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合并腰椎侧凸的一种有效方法。

    2010年03期 v.18;No.245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60 ]
  • 延长融合节段治疗腰椎滑脱合并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的中期疗效

    吴海龙;刘晓岚;豆贲;张金明;

    [目的]探讨延长融合节段治疗腰椎滑脱并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患者的中期疗效。[方法]2002年9月~2007年9月本科对79例腰椎滑脱并相邻节段退变的患者实施后路延长融合节段植骨内固定术,通过对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JOA评分、VAS评分进行比较,调查术后患者满意率,复查X线片及CT观察植骨融合及脊柱稳定性。[结果]术后随访2~6.5年,平均4.6年。术后不同时期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依据JOA评分及VA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61例,良10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达89.87%,未出现滑脱畸形加重、内固定松动断裂、伤口感染及神经损伤加重、腰椎间盘突出复发及顽固性腰痛等。[结论]延长融合节段治疗腰椎滑脱并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术后中期疗效满意。

    2010年03期 v.18;No.245 185-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1 ]
  • 微创单侧椎弓根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技术在腰椎融合手术中的应用

    王栋琪;郝定均;宋宗让;吴起宁;

    [目的]研究微创单侧椎弓根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的临床效果,并比较双侧椎弓根TLIF手术的术后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随机选取2005年5月~2008年12月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40例,单侧手术组(A组)16例,其中男6例,女10例,平均年龄51.75岁。双侧手术组(B组)24例,其中男、女各12例,平均51.92岁。使用Oswestry评分,JOA评分,VAPS视觉类比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前症状评分及术后疗效参数进行比较,并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融合率进行比较。[结果]单侧组与双侧组随访3~6个月,两组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Oswestry评分,JOA评分,VAPS视觉类比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的Oswestry评分,JOA评分,VAPS视觉类比评分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有统计学差异,A组少于B组,两组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3个月的融合率为100%,均无术后并发症。[结论]微创单侧椎弓根与双侧椎弓根TLIF手术均有疗效,无统计学差异。

    2010年03期 v.18;No.245 188-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55 ]
  • 胫骨内侧高位楔形截骨治疗膝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观察

    移平;谭明生;杨峰;王慧敏;

    [目的]探讨胫骨内侧高位楔形截骨治疗膝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1998年7月~2007年10月,采用胫骨内侧张开式高位楔形截骨结合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膝内翻畸形共49例72个膝关节。患者术前、术后8周、术后1.5年行患肢全长X线片检查,测量胫股角、胫股内侧关节间距大小。按HSS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72膝术后随访18~128个月,平均58个月;胫股角术前187.5°±5.3°,术后172.6°±3.6°,膝关节功能由(47.2±17.6)分增至(83.2±15.3)分,胫股内侧关节间距由(2.4±1.2)mm增至(4.3±1.2)mm。植骨均愈合满意,无膝内翻复发。术后疼痛缓解及行走功能改善显著。术中出现关节内骨折3例,无神经血管损伤。术后皮肤感染切口延迟愈合2例。[结论]胫骨内侧高位楔形截骨结合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可作为治疗膝内翻畸形的有效方法之一。

    2010年03期 v.18;No.245 192-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66 ]
  • 同期和分期双膝关节置换安全性的Meta分析

    罗世兴;赵劲民;苏伟;沙轲;韦庆军;

    [目的]比较双膝关节置换的同期和分期治疗的主要并发症差异,系统评价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安全性。[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CBM,收集双膝关节置换的同期和分期治疗的对照试验,提取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统计软件RevMan5.0.18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8个临床对照试验,共101 084例手术,其中SB-TKA26 536例,Staged B-TKA74 548例。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前者术后1个月内死亡率(OR=2.92)、3个月内的死亡率(OR=2.11)和肺栓塞发生率(OR=2.46)均高于后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目前证据表明,双膝关节置换手术组的术后1个月内死亡率、3个月内的死亡率和肺栓塞率高于分期治疗手术组。围手术期主要死因是心肺并发症。但还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2010年03期 v.18;No.245 195-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74 ]
  • 早期国产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远期疗效分析

    王亮;甄相周;郭前进;杨彦亭;

    [目的]探讨应用早期国产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中远期疗效。[方法]自1997年10月~2004年3月,46例49髋不同病因的髋关节病变行国产生物型THA。通过临床效果及影像学分析治疗效果。[结果]46例平均随访时间8.5年(5~11.5年)。Harris评分由术前38分(35~50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82分(70~90分)。影像学检查发现假体松动9髋,其中单纯髋臼松动3髋,股骨假体松动4髋,髋臼及股骨假体均松动2髋;脱位3例5次,1例为术毕回房搬动时发生,另外2例各2次为院外不当活动所致,均闭合复位成功。出现异位骨化1例,Brooker分级1级;1例出现髋部疼痛、跛行,X线片显示假体无明显松动,但骨质疏松明显,经抗骨质疏松治疗后症状缓解。无感染病例。优良率为73.9%。[结论]早期国产髋关节假体解决了患者的髋关节病痛,价格较低,缓解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同时,早期国产生物型髋关节假体在设计、工艺及配套器械方面有待改进,降低松动率,提高远期疗效。

    2010年03期 v.18;No.245 20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72 ]
  •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的影像学研究

    林崇明;刘卓;谷贵山;朱东;

    [目的]探讨早期诊断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的标准,FAI患者在疾病进展的各阶段的16排螺旋CT平扫、三维重建以及磁共振等影像学表现,以及上述影像学检查结果在疑似患有FAI的患者中与其它疾病相鉴别与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性。[方法]选取6例FAI患者,均为男性,所有患者均具有腹股沟区间断性疼痛病史,休息后疼痛能够得到明显或完全缓解,且髋关节前撞击试验和(或)后撞击试验阳性。对这些患者行骨盆正位片、髋关节16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髋关节磁共振成像平扫检查。[结果]骨盆正位片检查结果可显示出大部分的先天解剖学异常;16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结果可全方位清晰显示髋关节病变。磁共振平扫结果显示中后期FAI患者髋关节的炎性改变。[结论]标准的骨盆正位片上可发现FAI患者若干先天解剖学异常再结合患者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即可早期正确诊断;髋关节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检查,可发现如股骨头颈连接处的前外侧偏移量减低等异常,为手术方案提供直接参考;中后期的FAI患者行髋关节MRI检查,可发现髋臼盂唇的裂伤或者软骨变性,为手术治疗髋臼唇撕裂提供确切证据;髋关节MRI检查结果可将本病与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相鉴别。

    2010年03期 v.18;No.245 205-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02 ]
  • 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疗效的分析

    方秀统;李明;赵颍川;谢阳;陶凤华;王传峰;沈煜;

    [目的]回顾性分析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疗效。[方法]对62例随访2年以上资料完整的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术前及术后疼痛分布及疼痛缓解率,对侧凸术前及术后Cobb’s角、后凸角、前倾角、矫正率进行影像学评估,分析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疗效。[结果]需要持续治疗的严重或中度疼痛的患者从术前的16%下降到4%,在年龄较大(大于40岁)组患者中,疼痛的改善是明显的;胸椎、腰椎Cobb’s角平均矫正率为56%,胸椎侧凸、胸腰段或腰段侧凸度数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而矫正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矢状面平衡的改善是明显的,胸椎后凸角及腰椎前凸角均恢复到正常生理角度范围之内,但各年龄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40岁以上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疼痛是患者要求手术的重要原因,术后疼痛的改善是明显的;另一方面,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冠状面Cobb’s角矫正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而矢状面后凸角、前倾角矫正率与年龄无关。

    2010年03期 v.18;No.245 208-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75 ]
  • 骶骨肿瘤伤口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曲华毅;郭卫;杨荣利;

    [目的]总结骶骨肿瘤术后伤口相关并发症类型及相应危险因素,探讨骶骨肿瘤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为降低骶骨肿瘤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1997年8月~2008年6月进行手术切除的302例骶骨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骶骨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类型、相关危险因素及相应处理措施。[结果]骶骨肿瘤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切口不愈合、切口感染、脑脊液漏及内脏损伤及术后大出血。切口局部发生延迟愈合的46例,占15.2%。深部感染31例,占10.3%,内脏损伤12例,占0.4%。术后伤口不愈合、术后伤口感染及内脏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肿瘤直径大于10 cm、二次手术及放疗。术后11例患者出现大出血,其中7例患者经介入治疗病情稳定,2例患者伤口加压包扎,加快输血,病情稳定,2例患者术后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患者术后出现多发内脏转移及骨转移死亡。术后大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肿瘤直径大于10 cm、进行肿瘤切刮术及肿瘤累及S2及以上。脑脊液漏患者18例,占0.6%,放疗及二次手术是出现脑脊液漏的主要原因。[结论]充分了解骶骨肿瘤患者的手术风险因素有助于判断术后的情况,术前积极的防范及术后有效的预防及处理可以降低手术的风险。

    2010年03期 v.18;No.245 212-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46 ]

新书推介

会议及学习班

国外文摘

专家点评

读者·作者·编者

综述

  • 1例股骨下段孤立性浆细胞瘤的诊治并文献综述

    王锋;吴小涛;陈辉;王运涛;

    [目的]报道1例股骨下段孤立性浆细胞瘤的诊治并综述相关文献。[方法]查阅有关骨内孤立性浆细胞瘤的文献,结合1例发生于股骨下段孤立性浆细胞瘤的诊治过程,从发病、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认识该罕见病。[结果]孤立性浆细胞是一种以单克隆浆细胞失控增殖为特征的少见肿瘤;活检病理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确诊后,局部彻底切除和放疗是当前较有效的治疗方案;该病的预后和M蛋白水平及持续时间、原发瘤大小、有无复发等因素有关。[结论]孤立性浆细胞瘤是一种易向多发性骨髓瘤恶变的罕见肿瘤,及时的确诊、手术、放疗以及长期随访对改善预后很重要。

    2010年03期 v.18;No.245 217-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8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5 ]
  • 腰椎棘突间内固定临床疗效评价的研究进展

    魏显招;吴大江;贺石生;李明;

    腰椎棘突间内固定是当前脊柱外科非融合手术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其特点是保留脊柱节段的运动功能,以避免脊柱融合术后节段的应力改变,从而避免邻近节段退变。近年来随着脊柱非融合手术观念的深入,各种腰椎棘突间内固定系统发展迅猛,并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其临床疗效评价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文对近年来各腰椎棘突间内固定系统的临床疗效研究做一综述。

    2010年03期 v.18;No.245 22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96 ]
  •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研究进展

    陈文瑶;李新志;

    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是脊柱后路固定的标准技术,但在骨质疏松情况下固定易松动失效,常需要行骨水泥强化以提高固定效果。本文简要介绍了疏松性椎骨骨-钉界面生物力学、骨水泥强化固定的方法和材料。并指出强化固定的指征和可吸收材料在骨质疏松性骨质强化中的替代过程及其强度可能是值得期待的研究方向。

    2010年03期 v.18;No.245 226-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09 ]
  •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国外研究进展

    陈宜;祝云利;吴海山;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在国内外均被列为尚未解决的难治性疾病之一,本文中作者综合近几年的研究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及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最新的阐述。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有遗传学基础,各种危险因素及遗传易感性的相互作用将决定病情的转归。早期诊断及在股骨头出现塌陷之前进行干预是关节保留治疗能否得到良好结果的关键。关节是否保留取决于放射影像学表现。对于股骨头已经塌陷的患者,行关节置换术的满意度优于关节保留治疗。最新的药物治疗方法如生长分化因子可能会改变作者目前的治疗方法,但是有待于临床研究结果及长期的随访。

    2010年03期 v.18;No.245 230-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7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268 ]
  • 脊柱侧凸手术治疗进展

    季欣然;李明;

    对治疗脊柱侧凸的最新的手术技术进行综述,包括前后路脊柱融合技术、胸腔镜治疗脊柱侧凸技术,以及针对具有生长潜能的儿童性脊柱侧凸的非融合手术技术,包括:生长棒技术,VEPTR技术、椎体U形钉侧凸矫形技术,还有目前多用于僵硬性严重脊柱侧凸的多椎体楔形截骨术。通过回顾复习各种治疗脊柱侧凸手术治疗技术,继承发展适合不同类型脊柱侧凸类型的手术技术,提高脊柱侧凸手术疗效及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2010年03期 v.18;No.245 234-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2 ]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外科治疗进展

    吴焘;杨杰山;

    近年来,微创脊柱外科发展迅速,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有损伤小、恢复期短、疗效确切的优势。正确认识腰椎间盘微创手术,严格适应证和熟练的操作技巧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本文将总结各种微创手术方法在临床应用的现状与进展。

    2010年03期 v.18;No.245 238-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251 ]

您知道吗?SICOT Newsletter每月个案

经典文献史料

实验研究

  • 高能震波促进缺血性坏死股骨头BMP-2的表达

    马焕芝;曾炳芳;李晓林;柴益民;

    [目的]观察高能震波对缺血性坏死股骨头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探讨高能震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38只,3.0~4.0 kg,平均3.3 kg。联合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和内毒素6周诱发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动物模型。所有实验兔左后腿作为治疗侧,采用能流密度0.26 mJ/mm2,频率1 Hz,冲击量为2 000次的高能震波治疗,右后腿作为对照侧,不予治疗。分别于治疗后24 h和第1、2、4、8、12周各取6只动物处死,取股骨头标本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MP-2的表达。[结果]高能震波治疗显著增加了兔股骨头骨组织中BMP-2 mRNA的表达,治疗侧股骨头BMP-2 mRNA的表达在治疗后第24 h以及第1、2、4、8周显著高于对照侧,在治疗后第1周BMP-2 mRNA的表达最高。高能震波治疗后4、8和12周,治疗侧股骨头BMP-2平均染色面积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侧(P<0.01,P<0.01和P<0.01)。高能震波治疗后4、8和12周,治疗侧股骨头BMP-2平均吸光度显著高于对照侧(P<0.01,P<0.01和P<0.01)。[结论]高能震波治疗能有效促进缺血性坏死股骨头BMP-2的表达,可能有助于增加股骨头的骨生成,加速股骨头坏死的修复。

    2010年03期 v.18;No.245 241-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4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32 ]
  • pcDNA_(3.1)-OGP基因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表达及生物学效应的观察

    安刚;吕松岑;邓秋奎;薛震;李冀宏;

    [目的]观察成骨生长肽(osteogenic growth peptid,OGP)基因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后的表达及表达产物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OGP,并在脂质体介导下,将其导入兔骨髓基质干细胞。通过G418筛选获得阳性克隆。用RT-PCR方法检测OGP基因在骨髓基质干细胞内的表达。I型胶原和碱性磷酸酶的检测观察转染pcDNA3.1-OGP后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情况。[结果]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OGP,用RT-PCR方法及碱性磷酸酶和Ⅰ型胶原检测证实OGP基因能在骨髓基质干细胞中表达并促进其向成骨细胞分化。[结论]经pcDNA3.1-OGP转染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不仅可以表达OGP,而且具有向成骨细胞系分化的特性。

    2010年03期 v.18;No.245 246-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81 ]
  • 复合材料置入软骨下骨诱发兔膝骨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陆继鹏;舒钧;柏涛;熊鹰;浦波;李伟强;

    [目的]通过增加软骨下骨硬度模拟软骨下骨硬化,诱发骨关节炎的发生,探讨骨关节炎发病机制。[方法]调整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粉剂(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甲基丙烯酸甲酯液剂(methylmethacrylate,MMA)、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和蒸馏水的比例,使反应温度低于40℃,测量该比例下聚合后的极限强度和刚度并与软骨下骨比较,制得PMMA/HA复合材料。刮除兔胫骨平台内侧软骨下骨后置入复合材料,对术后3、6、9、12周的关节软骨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法检测Ⅱ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1,MMP-1)在软骨中的表达和分布,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透射电镜观察空白、6、12周组软骨细胞改变。[结果]该复合材料置入软骨下骨后,随观察时间延长实验组逐渐出现退变,Mankin分级逐渐升高,电镜也显示实验组软骨细胞退变表现。免疫组化显示Ⅱ型胶原表达增加主要在移行层和深层上部,MMP-1表达以软骨表层及中上层居多,随观察时间延长二者染色强度均逐渐升高。[结论]增加软骨下骨硬度后,诱发了兔膝骨关节炎。提示软骨下骨硬化可引起软骨退变,其可能是骨关节炎的病因之一。

    2010年03期 v.18;No.245 250-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93 ]

经验交流

  • 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魏新荣;移平;杨峰;谭明生;史贵训;

    [目的]探讨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方法和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8年7月,作者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69例。观察手术前后的症状、体征,使用JOA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定,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测量椎间高度。[结果]69例均得到随访,除2例术后出现短暂神经根症状加重外,其他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3个月和24个月随访JOA评分都较术前明显提高,X线片显示全部病例术后颈椎生理曲度得到明显恢复,在术后24个月时均获得植骨融合,且椎间高度均有较好的恢复和维持。未发生伤口感染、钛板断裂、螺钉松动以及钛网下沉或移位等并发症。[结论]钛网植骨在重建颈椎稳定、维持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提高植骨融合率等方面具有优势,为颈前路植骨提供了一种选择。

    2010年03期 v.18;No.245 25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45 ]
  • CT导引下骶骨成形术治疗骶骨溶骨病变

    宓士军;高景春;刘长林;赵士军;孙敬宇;

    [目的]探讨应用CT导引下骶骨成形术治疗骶骨溶骨病变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在CT导引下,经直接穿刺入路和经髂骨间接穿刺入路应用专用穿刺针将骨水泥注射到骶骨溶骨破坏部位,并对穿刺的准确性、注射剂量、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探讨。[结果]作者自2003年2月~2008年12月,共治疗11例,经过10个月~6年,平均3.5年随访。手术后2~48 h症状缓解。CR(完全缓解)6例,PR(部分缓解)4例,MR(轻微缓解)1例。病人能够活动,停用止痛药物,恢复日常活动,改善了生活质量。手术后CT扫描无椎管内泄漏。[结论]骶骨成形术是治疗不适应手术切除的骶骨溶骨病变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见效快、创伤小等优点。

    2010年03期 v.18;No.245 258-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7 ]
  • 正常足与跖痛症跖骨长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丁文义;王俊红;马爱原;安小刚;郝海庆;刘芳宏;

    [目的]测量正常足与跖痛症跖骨长度及长度比,探索跖骨长度和长度比与跖痛症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为跖骨截骨等手术找出可靠参数。[方法]选正常成人志愿者足100只、跖痛症足20只,加放5 cm金属标尺后进行X线片检查,测得正常与跖痛症足第1~5跖骨长度,得出正常足第1~5跖骨平均长度及长度比,并经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跖痛症组各跖骨长度均值大于正常组(P<0.05),正常足跖骨长度有相对固定的比例,跖痛症足胼胝体对应跖骨长度值均大于正常组跖骨长度比值。[结论]依据跖骨长度比例,选择跖痛症截骨术式,截骨时确定截骨量,并作为跖骨骨折恢复长度的指标。

    2010年03期 v.18;No.245 261-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57 ]

个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