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临床论著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骨性强直畸形

    徐小会;朱锦宇;段永宏;王华溢;李鹏飞;郭强;朱庆生;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致髋关节骨性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2011年3月本科18例(29髋)AS致髋关节骨性强直行THA患者资料,患者均为男性,手术时年龄28~58岁,平均36.83岁;病程5~23年,平均12.11年。髋关节各方向活动度为0°,屈曲畸形10°~55°,平均23.17°;单侧7例,双侧11例;其中1例合并内收10°畸形。采用髋关节外侧入路,所有患者均采用生物型髋关节假体。采用Harris评分对术前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同时对术后随访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价;采用SF-12量表对患者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3.39年,髋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2.97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2.2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8,P<0.01),其中优1髋、良20髋,优良率72.41%。髋关节屈曲畸形明显矫正,18例(29髋)总活动度由术前平均0°提高到术后平均145.7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58,P<0.01);髋关节屈伸活动度由术前0°提高到术后平均83.6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6,P<0.01)。术后18髋(62.07%)疼痛完全消失,5髋(17.24%)出现轻微、偶尔疼痛;仅2例仍需扶单拐行走,其余均可自由活动,步态正常。X线见假体位置良好,未见松动、脱位;异位骨化3例(3髋),BrookerⅠ级2髋、Ⅱ级1髋。SF-12评分中PCS由术前的29.10分提高到50.0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3,P<0.01);MCS由术前的40.49分提高到50.38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P<0.01)。[结论]THA是治疗AS致髋关节骨性强直的有效方法,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3年23期 v.21;No.337 2333-2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200 ]
  • 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胫股关节扭转和胫骨假体旋转定位研究

    史博;孙振辉;杨涛;张建平;徐宏刚;王乐庆;王训;

    [目的]探讨国人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胫股关节扭转角和最佳胫骨假体旋转定位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5月收治的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5例(65膝),男5例,女60例,年龄(69.03±7.24)岁,左下肢30例,右下肢3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双下肢负重全长X线和膝关节CT检查。采用RadiAnt软件测量髋-膝-踝角(HKA)、胫股解剖角(TFA),CT测量指标包括股骨后髁角(PCA)、胫股关节扭转角(Akagi角)、胫骨结节内1/3点和后交叉韧带(PCL)切迹中点连线与股骨外科外上髁轴(STEA)胫骨投射线垂线成角(1/3 TT角)以及STEA胫骨投射线垂线分割髌韧带的比值(PT比值),对影像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5例患者HKA平均(170.76±4.55)°,TFA平均(2.44±4.17)°。CT测量PCA平均为(1.29±1.95)°(-3.10°~5.20°)。Akagi角平均(-2.91±4.03)°(-13.00°~5.40°),Akagi轴相对STEA胫骨投射线垂线处于内旋状态。1/3 TT角平均(6.24±4.23)°(-5.10°~16.70°),胫骨结节内1/3点和PCL切迹中点连线相对于STEA胫骨投射线垂线成外旋状态。PT比值平均(25.11±12.27)%(0~60.92%)。Akagi角、1/3 TT角、PT比值和HKA均无明显线性相关关系(P>0.05)。[结论]国人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胫股扭转角平均内旋2.91°。Akagi轴和胫骨结节内1/3定位确定胫骨假体外旋均不适合国人,国人TKA术中参考截骨平面髌韧带内1/4点(内侧髌韧带平均长6.75 mm)至PCL切迹中点可作为胫骨旋转定位的可靠方法。

    2013年23期 v.21;No.337 2339-2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84 ]
  • 内翻畸形膝骨关节炎软骨磨损的临床研究

    张启栋;郭万首;刘朝晖;程立明;张念非;史振才;岳德波;

    [目的]研究内翻畸形膝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磨损病变特点,探讨关节软骨磨损模式,分析全膝关节置换病例潜在符合Oxford单髁关节置换术的比例。[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3~9月收治的73膝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内翻畸形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截骨标本进行分析,分析软骨磨损特点。根据Oxford单髁关节置换病例选择标准,分析符合标准的患者比例。[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7.72±7.05)岁,平均内翻(7.51±4.45)°。内侧胫骨平台磨损最多见于中间1/3关节面,其次是前中部2/3关节面,分别占30.1%、28.8%。内侧间室股骨磨损最多见于中间关节面,占43.1%。外侧间室软骨磨损率为16.4%,其中外侧间室股骨软骨退变比例仅占9.6%,胫骨平台软骨退变比例占16.4%。内侧间室软骨磨损最严重处的软骨平均厚度分别为(0.73±1.11)mm(胫骨)、(0.61±0.91)mm(股骨)。外侧间室胫骨软骨平均厚度为(3.07±0.97)mm,股骨平均厚度为(2.93±0.75)mm。前交叉韧带缺失或功能不全的比例为12.3%。根据Oxford单髁关节置换病例选择标准,结果有19.2%符合此标准。[结论]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内侧间室股骨和胫骨关节面的中间1/3最常累及,其次是前中部2/3关节面。外侧间室软骨磨损比例占16.4%。19.2%符合Oxford单髁关节置换指证。

    2013年23期 v.21;No.337 2345-2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215 ]
  • 经椎间孔外侧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研究

    殷军;王宁;李爱民;张丙磊;赵玉麟;张路;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外侧椎体间融合(ELIF)联合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1月~2010年12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28例,均采用单侧经椎间孔外侧椎间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应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系统(ODI)和SF-36评估患者术后疼痛及功能恢复情况,并对手术时间、出血量、融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6.3个月(12~22个月)。手术时间为(88.3±26.4)min,术中出血量为(122.4±30.2)ml;腰腿痛VA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7.6±1.2)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7±0.6)分;ODI评分从术前的(42.2±11.8)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5.6±2.3)分;SF-36PF术前为(30.64±5.04),末次随访时升至(48.55±6.12);SF-36BP术前为(28.91±5.03),最后随访时为(51.73±11.05);融合率为96.4%(27/28)。VAS评分、ODI评分、SF-36PF、SF-36BP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ELIF手术技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不破坏正常结构,手术时间短,功能恢复满意的优点,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2013年23期 v.21;No.337 2351-2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65 ]
  • Ilizarov技术联合跟腱经皮多点松解术治疗僵硬型马蹄足畸形的临床研究

    赵巍;任龙喜;梁喜斌;秦泗河;吴鸿飞;郑学建;石磊;郭保逢;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联合跟腱经皮多点松解术治疗僵硬型马蹄足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6月,应用Ilizarv牵伸术治疗僵硬型马蹄足畸形患者32例,根据对跟腱的处理方式分为跟腱非处理组(A)和跟腱经皮多点松解组(B)。术前拍负重位足踝正侧位X线片,测量并记录反应马蹄程度的胫跟角、胫距角。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牵伸矫形,术后3~5 d开始调节外架,记录外架矫形时间,拍X线片测量胫跟角、胫距角,应用Laaveg-Ponseti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A组与B组患者均完成马蹄足畸形的矫正,畸形矫正满意,术后应用Laaveg-Ponseti法进行疗效评价,A组与B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组与B组马蹄足畸形矫正所需时间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所需矫形时间短于A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皮肤坏死、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联合跟腱经皮多点松解术治疗僵硬型马蹄足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微创方法,并能有效缩短矫形周期,大大减少佩戴外固定架时间。

    2013年23期 v.21;No.337 2356-2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48 ]
  • 齿状突骨折的外科手术方式探讨

    田纪伟;王雷;柳超;

    [目的]综合考虑齿状突骨折及其相邻节段特点,探讨齿状突骨折的外科手术方式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6月本院手术治疗的37例齿状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11例;年龄21~65岁,平均36岁。骨折情况:单纯齿状突骨折25例,其中Ⅱ型20例,浅Ⅲ型5例;合并相邻节段不稳12例: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6例,齿状突骨折合并C2、3不稳4例,齿状突骨折合并C1、2及C2、3同时不稳2例。神经损伤12例,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3例,D级6例。手术在稳定齿状突的同时,兼顾相邻节段不稳情况,选择个性化的固定方式。术前、术后3个月进行JOA评分,有脊髓损伤者采用Frankel评分标准,术后随访X线或CT片评价骨折愈合、植骨融合及颈椎稳定性情况。[结果]3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明显椎动脉损伤、神经损伤、气管食管损伤等手术并发症。随访12~48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JOA评分(12.11±2.09)分,术后3个月(15.36±3.17)分,两者有统计学差异(t=13.464,P=0.000);临床JOA改善率(90.8±11.6)%,优良率98%。术后6个月Frankel分级,除1例B级无恢复外,其余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2级。术后佩戴颈托3个月。9个月内X线片复查示骨折愈合良好,植骨融合者在6个月内均获骨性融合(平均4.5个月);颈椎序列良好,颈椎伸屈侧位X线片显示颈椎稳定;无内固定松动、脱出及断裂。[结论]根据齿状突骨折本身特点结合有无合并相邻节段不稳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在稳定齿状突同时将相邻不稳的节段固定,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2013年23期 v.21;No.337 2362-2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63 ]

科普讲座

  • 脊柱侧凸诊疗问答(十二)

    <正>(上期连载文章刊登于本刊2013年第21期2162页)脊柱侧凸手术后多久可以活动?术后第1 d,病情平稳后,即可指导病人进行床上四肢功能锻炼,但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与其让病人十分疲劳,影响次日的锻炼及康复信心,不如逐渐增量,还能让病人看到每日锻炼后的功能进步,有助于增强康复信心。术后第2 d(24 h后)就可以下床活动脊柱侧凸术后多久可以去上学并且参加体育课?脊柱侧凸矫形术后1个月左右,体力恢复满意,在支具保护下感觉自己可以坐2~3 h而没有不适,就可

    2013年23期 v.21;No.337 2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9 ]

医史博览

  • 一代名医——任廷桂

    <正>任廷桂1893年2月出生于南京。由于家境贫寒,中学时代靠半工半读完成学业。1915年考入金陵大学医预科,1917年至湖南湘雅医学院就读。依靠同学会贷款和业余时间帮助学校作尸体解剖完成学业。1921年在湘雅医学院毕业后,在该院任外科住院医师。1924年经同学应元岳医生的推荐,到绍兴福康医院任外科主任。1927年,应颜福庆院长的聘请,至上海医学院任教授及外科主任。1930年留学英国,在利物浦大学研修骨科,并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仍在上海医学院担任临床教学工作,

    2013年23期 v.21;No.337 2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4 ]

读者·作者·编者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五大亮点为读者搭建起扩充新知识启迪新思维的桥梁

    <正>●绝对的品牌优势《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品牌优势在于业内惟一半月刊,惟一拥有国家注册商标,给读者带来时效性快、实用性强、信息量大、抢先国际创新前沿的直观效益。●雄厚的专家群体本刊编委会囊括了我国高等院校及省市三甲医院矫形外科(骨科)领域优秀学科带头人和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资深专家学者,从而保证了杂志较高的学术质量和水平。●丰富的办刊经验本刊在多年的办刊实践中,已积累了丰富的办刊经验,建立了完善的编辑出版规范、编辑出版质量控制制度,孕育了独

    2013年23期 v.21;No.337 2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9 ]
  • 本刊变更电子信箱的通知

    <正>自即日起,本刊编辑部办公电子邮箱由jxwk1994@sina.com变更为:jxwk1994@126.com,投稿专用电子信箱及其财务专用电子信箱不变,特此通知!

    2013年23期 v.21;No.337 2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 参选F5000论著类文章必须采用“长中英文摘要”

    <正>为适应医学科学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本刊在国内外学术影响力,促进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支持"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项目研究平台从本刊收录更多优秀论文。凡有意参选F5000论著类来稿一律要求"长中英文摘要",具体标准和要求如下:1、摘要篇幅:中文摘要字数要求在1 000~1 200字。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对应。2、四结构式:(1)目的——研究、研制、调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2)方法——所用的原理、理

    2013年23期 v.21;No.337 24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3 ]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征稿通知

    <正>2013年下半年本刊各期中文稿版面已定稿,英文体例文章版面不受限制欢迎继续投稿。准备在2014年上半年发表论文的作者,除英文体例论著类文章外,中文来稿必须在您预定刊出日期前至少4个月将文章发到本刊远程投稿系统(jxwk.ijournal.cn),否则难以保证按期发表。急待发表临床论著类文章的作者,可选择英文体例文章,必要时可找正规专业公司给予翻译支持(参阅本刊第20期2046页推荐信息)。由于版面受限,本刊主要受理创新性明显,文字在5 000字左右、书写规范、有对照及统计学分析

    2013年23期 v.21;No.337 2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9 ]

综述

  •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处理的研究进展

    杜晋强;王小虎;卫小春;

    <正>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目前治疗重症膝关节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能够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长期疗效,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膝部骨性关节炎。其中髌股关节相关问题及髌骨处理方式长期以来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对近期髌骨置换的发展、髌骨置换与膝前痛、髌周去神经化的研究作了较为详尽的探究。1髌骨置换的发展早期的TKA术为单纯的股胫关节置换,最初的设计目的是要纠正下肢畸形和治疗结核性与风湿性关节[1]

    2013年23期 v.21;No.337 2367-2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92 ]
  • 先天性巨指(趾)畸形的研究治疗进展

    余庆雄;盛玲玲;李青峰;

    <正>先天性巨指(趾)畸形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由Von Klein于1824年首次提出[1],1967年Barsky[2]首次对该病进行了大样本的回顾报道。该病以手指或足趾软组织和骨的过度生长为特征,可发生于单个或多个指(趾),在四肢先天性畸形中的发生率较低,先天性巨指在上肢先天性畸形中所占比例约为0.9%[3],先天性巨趾畸形发病率约为1/18 000[4],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5],无家族聚集现象。迄今为止,关于先天性巨指(趾)畸形的发病原因仍不明

    2013年23期 v.21;No.337 2371-2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14 ]
  • 足底跖腱膜炎的研究现状

    张鹏;俞光荣;

    <正>足底跖腱膜炎是跟痛症最常见的原因,占全部跟痛症患者的80%[1]。足底跖腱膜炎以跟骨结节内下侧疼痛和压痛为主要特征。在早期的文献中,足底跖腱膜炎通常也被称为足底跖筋膜炎,足底跖腱膜炎病因是由于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引起的足底跖腱膜生物力学过度使用,有学者把这种情况称作"足底跖腱膜病",这意味着其病因是跖腱膜慢性退行性改变而不止是一种炎症。关于足底跖腱膜炎的国内报道较少,骨科医生对此病的认识程度还不够深入,因此,本文对此病作一综述。

    2013年23期 v.21;No.337 2375-2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8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5 ] |[阅读次数:105 ]
  • 白介素-1与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金昊;王文波;

    <正>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主要是以关节软骨退变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其特点为细胞外基质蛋白逐渐丧失,关节软骨表面机械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骨赘形成。OA的致病原因很多,细胞因子的影响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1;IL-1)在细胞因子中尤为重要。IL-1影响软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促进其凋亡,打破软骨基质合成和代谢间的平衡,使滑膜炎性病变,最终导致关节软骨的破坏。研究IL-1在OA中介导炎性信号通路,

    2013年23期 v.21;No.337 2379-2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47 ]

骨科新产品

  • 上海科生假肢有限公司——MH1S具有感觉的假手

    <正>●中科院科生假肢八十年代皮肤感觉研究成果。●首创使用者有人工感觉的假手产品。●普通有传感器的假手,使用者并没有收到感觉信号,此信号只限于假手自身控制,MH1S将假手感觉传感器的信号输送给使用者,使用者根据感觉信号随时对假手控制进行精确调节,是更先进的假肢。上海科生假肢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长宁区茅台路527号(近水城路口)邮编:200336电话:400-021-8006(免费咨询热线)传真:(86)021-64664171(86)021-64745526(86)021-52062750 Email:info@keshen.com

    2013年23期 v.21;No.337 2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4 ]

新书推介

  • 《踝关节外科学》出版

    <正>我国首部《踝关节外科学》,由毛宾尧、庞清江、徐向阳领衔,在26位骨科和足踝外科专业教授、主任医师和博士的协同努力下,10月中旬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全书以踝部胚胎、解剖、生物力学、物理检查、影像学和踝关节镜应用等为基础;创伤有踝部骨折,pilon骨折、脱位,踝部不稳,距骨骨折脱位,胫腓分离,踝部软骨损伤,创伤合并症和运动损伤与儿童骨折损伤等;此外,踝部软组织感染和创伤感染设有专门章节;还有踝部先天畸形,踝痛与跟痛,神经系统疾患,滑膜炎,各种

    2013年23期 v.21;No.337 2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6 ]

基础研究

  • Survivin与Fas在骨肉瘤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相关性

    李恩惠;辛杰;张忠礼;张圣军;李湘州;

    [目的]研究Survivin、Fas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组织分型、外科分期的关系,初步探讨二者在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潍坊市人民医院骨科2002~2010年所收治的36例骨肉瘤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Fas蛋白在人骨肉瘤组织中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转移、组织类型和Enneking分期等进行综合分析,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Survivin、Fas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36例骨肉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7.8%,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组织类型无相关性(P>0.05),而与远处转移及Enneking外科分期相关(P<0.05),Fas在36例骨肉瘤中表达的阳性率为47.22%,Fas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组织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远处转移及临床外科分期明显相关(P<0.05)。Suvivin蛋白阳性表达组中,Fas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9.26(16/27),Suvivin蛋白阴性表达组中,Fas蛋白阴性表达率为88.89%(8/9)。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两者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r=0.418,P<0.05)。[结论]Survivin和Fas在骨肉瘤中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提示骨肉瘤中Survivin、Fas蛋白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协同作用,可作为诊断及治疗骨肉瘤的重要参考指标。

    2013年23期 v.21;No.337 2383-2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3 ]
  • 半椎板成形术对腰椎抗压强度的影响

    卢廷胜;王以进;尹海磊;王淑新;卢建峰;林鹏;

    [目的]:探讨半椎板成形术对腰椎抗压强度的影响。[方法]腰椎半椎板成形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方法,为此,对腰椎半椎板成形术进行了尸体脊柱生物力学实验。[结果]腰椎半椎板成形术后在前屈、后伸及左右侧弯时的载荷(弯矩)-位移(成角)和载荷(弯矩)-应变曲线均优于正常标本。[结论]腰椎半椎板成形术对于腰椎具有稳定作用,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改善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愈合的力学环境,促进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功能恢复。

    2013年23期 v.21;No.337 2389-2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56 ]

实验研究

  • 白藜芦醇对新生大鼠软骨细胞增殖和Ⅱ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杜国庆;丁道芳;李玲慧;宋奕;卫晓恩;詹红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对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软骨细胞增殖和Ⅱ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干预新生SD大鼠的软骨细胞24 h,分别观察不同浓度组细胞形态的变化、CCK-8方法检测白藜芦醇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和蛋白印迹分析法(Western blot)检测Ⅱ型胶原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CCK-8结果显示白藜芦醇对SD大鼠软骨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与剂量浓度呈正相关。与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药IL-1β相比,随着浓度的逐渐加大,Ⅱ型胶原和PCNA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渐下降。[结论]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对软骨细胞的增殖和Ⅱ型胶原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013年23期 v.21;No.337 2392-2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2 ]
  • 去细胞与冷冻干燥人体肌腱特性的对比研究

    许银峰;胡军;肖良宝;易建华;江丽;刘小林;

    [目的]观察化学萃取去细胞技术与冷冻干燥处理技术对人体肌腱性能的影响,并体外比较去细胞与冷冻干燥人体肌腱的特性,为进一步体内移植对比实验提供依据。[方法]实验分三组,从健康尸体获取新鲜肌腱20根,留10根作为对照组,用1%TnBP+0.25%Triton X-100化学萃取法制备去细胞人体肌腱10根作为实验组1,购买冷冻干燥异体肌腱10根作为实验组2。各标本留取组织行组织学、扫描电镜、生物力学和羟脯氨酸含量检测并相互比较。[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去细胞肌腱未见腱细胞残留,胶原纤维完整,走形自然。冷冻干燥异体肌腱细胞数量较新鲜肌腱少,纤维间留有大而不规则空隙;扫描电镜见去细胞肌腱胶原纤维完整,近平行排列,和新鲜肌腱相似,冷冻干燥肌腱纤维似"胶粘合"在一起;各组力学性能在最大载荷(N)、抗张强度(MPa)、断裂延伸率(%)、断裂功耗(J)等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羟脯氨酸含量结果 (ug/mg):新鲜对照组为(0.292 882±0.010 098 8),去细胞组为(0.291 567±0.003 256 1),冷冻干燥组为(0.288 802±0.007 123 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细胞与冷冻干燥人体肌腱的体外差异主要表现在组织形态学上,力学性能和羟脯氨酸含量并无明显差异,本实验为体内移植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2013年23期 v.21;No.337 2397-24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8 ]
  • 丝素蛋白多孔支架与兔髓核细胞生物相容性研究

    曾超;朱美峰;徐宝山;杨强;王连永;李秀兰;张杨;夏群;许海委;伍耀宏;

    [目的]以丝素蛋白为原料制备三维多孔髓核支架,并探讨其与兔髓核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以丝素蛋白为原料,采用蜡球致孔结合相分离技术制成三维多孔支架;从兔椎间盘中分离出髓核细胞,培养后获取P1代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支架浸提液毒性;将髓核细胞以1×107/ml密度接种在丝素支架上体外培养48 h,通过HE染色、死活细胞染色(LIVE/DEAD染色)、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粘附及活性。[结果]丝素蛋白多孔支架在敷水状态下呈光滑乳白色,分离的髓核细胞呈典型的软骨细胞样形态;经MTT检测支架浸提液对髓核细胞增殖无影响;HE染色和扫描电镜可见髓核细胞呈球状或短梭形均匀地贴附在支架内部。LIVE/DEAD染色显示全部为绿色荧光(活细胞),未见红色荧光(死细胞)。[结论]丝素蛋白多孔支架与兔髓核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作为髓核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2013年23期 v.21;No.337 2402-2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66 ]
  • 钛表面纳米化对小鼠前成骨细胞的影响

    蓝国波;李梅;张余;李丽华;马立敏;夏虹;谭英;谭帼馨;宁成云;

    [目的]研究纳米化钛表面对小鼠前成骨细胞黏附、增殖、成骨分化和矿化等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化学腐蚀技术在纯钛表面制备纳米化结构,设粗糙钛表面和光滑钛表面为对照组,扫描电镜观察3组试件的超微结构,以小鼠前成骨细胞系为对象,分别通过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CCK-8比色法、p-NPP法和茜素红染色等观察细胞在3组试件表面的黏附、增殖、成骨分化及矿化能力。[结果]扫描电镜观察见纳米化钛表面形成特征性的纳米网状结构。黏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孵育30、60和120 min后纳米表面黏附的细胞数均显著多于其他两组(P<0.01)。扫描电镜观察显示,与两对照组相比,细胞在纳米表面粘附更多且铺展面积更大。增殖能力实验显示3和5 d后细胞在纳米表面的增殖高于对照组(P<0.05)。复合培养7 d后,纳米表面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表达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复合培养14 d后,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纳米表面钙结节的形成明显多于两对照组(P<0.01)。[结论]纯钛纳米表面具有良好的促进成骨细胞粘附、增殖、成骨分化和矿化的生物活性,为其应用于人工关节假体等骨科置入材料提供理论基础。

    2013年23期 v.21;No.337 2408-2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1 ]

会议及学习班

  • 第二届全国骨科未来与创新论坛征文通知

    <正>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医学科学建设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为加快实现具有中国特色跻身国际先进水平的我国骨科肢体残疾矫治与康复医学创新发展,最大程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高水平专科医疗服务保障要求,《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国康协肢残康复专业委员会等曾于2013年举办了首届骨科未来与创新论坛,得到广大专业人员支持并取得圆满成功,由于会期受限,讨论问题尚欠广泛。为此定于2014年第二季度举办第二届骨科未来与创新论坛,主题为"紧跟时代前沿,

    2013年23期 v.21;No.337 2414+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3 ]

临床研究

  • 青少年痉挛性脑瘫腰骶段SPR手术中脊柱稳定性重建

    穆晓红;徐林;俞兴;曹旭;王逢贤;李晋玉;贺丰;刘欢欢;

    [目的]探讨采用脊柱钉棒内固定系统在青少年痉挛性脑瘫患者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中重建腰骶关节稳定性的可行性,为青少年痉挛性脑瘫的治疗寻找一种安全、稳定、有效的方法。[方法]自2007年6月~2012年1月,对42例下肢痉挛性脑瘫患者进行腰骶段SPR手术治疗,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14~22岁,平均16岁。在三维导航引导下,采用脊柱钉棒内固定系统,行腰骶段SPR手术中按常规方法置入椎弓根螺钉系统,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手术时间120~17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量400~1 000 ml,平均700 ml。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神经、脊髓损伤。术后出现低颅压反应5例,经补液、抬高床尾等措施后缓解。随访6个月~3年,采用自身前后对比,术后下肢痉挛解除良好,肌张力明显降低,肌力恢复良好,均早期恢复正常负重和行走。无1例出现断钉、断棒,其中1例3年后出现螺钉松动,及时取出内固定。X线片检查未发现钉孔扩大、腰椎下移(L5下沉)等现象。[结论](1)脊柱钉棒内固定系统在青少年痉挛性脑瘫患者腰骶段SPR手术中可重建腰骶关节稳定性;(2)该手术方法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固定牢固;(3)SPR+内固定术是治疗青少年痉挛性脑瘫的有效方法。

    2013年23期 v.21;No.337 2415-2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04 ]
  • 胸锁关节病变的临床分析

    梁求真;艾克拜尔·尤努斯;田征;陈江涛;王翀;宋兴华;

    [目的]探讨胸锁关节病变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2月~2012年5月收治的19例胸锁关节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11例;年龄32~61岁,平均48.8岁。病程1个月~3年,中位病程9个月。主要临床症状为胸锁关节处疼痛伴肿胀。影像学检查多示胸锁关节骨质破坏。10例行核素骨显像示胸锁关节处核素聚集。所有患者均行病理检查,证实SAPHO综合征1例、非特异性关节炎2例、结核3例、化脓性关节炎4例、骨肿瘤累及胸锁关节4例、骨性关节炎5例。19例中9例行刮除术,4例行整块切除术,6例未经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4年,中位时间2.2年,症状均不同程度缓解。VAS评分末次随访(1.4±1.1)与治疗前(3.4±1.6)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13例手术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胸锁关节病变好发于中年人,疾病类型多样,易误诊,主要临床症状为胸锁关节局部疼痛伴肿胀。CT、MRI及核素骨显像可协助诊断,但多数缺乏特异性,最终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早期明确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2013年23期 v.21;No.337 2418-2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66 ]
  • 侧凸宽/长比值在短节段矫形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

    姜传杰;杨永军;谭远超;周纪平;姚树强;杨凯;

    <正>退变性腰椎侧凸并腰椎管狭窄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1]。手术处理方案主要包括短节段与长节段矫形固定,目前如何选择两种方案尚未取得一致意见[2-3]。退变性腰椎侧凸的影像学评估参数较多,各个参数较为专一,对选择长短节段的治疗方案指导性不强,可能会造成治疗效果的较大差异。针对此种情况,作者新提出侧凸宽/长比值的新参数,并重点应用于短节段矫形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腰椎管狭窄症,现报告如下。

    2013年23期 v.21;No.337 2424-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8 ]

经验交流

  • 11例胸腔镜下哑铃I型胸椎管肿瘤的手术治疗体会

    陈君生;张业峰;宿学家;赵汉平;

    [目的]探讨哑铃I型胸椎管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9年7月~2012年4月间收治的11例哑铃I型胸椎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哑铃型胸椎管肿瘤患者均经MRI和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所有病例均行Ⅰ期手术切除,胸腔内肿瘤部分在胸腔镜下切除,1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个月~2年,10例恢复正常工作。[结论]对胸椎管肿瘤患者应重视体格检查,MRI检查在哑铃型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上作用重大;Ⅰ期后路手术结合胸腔镜下完全切除肿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3年23期 v.21;No.337 2428-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5 ]

经典文献史料

  • 脊髓空洞症最初的报告

    李晓光;

    <正>原著标题:Case of progressive atrophy of the muscles of the hands;enlargement of the ventricle of the cord in the cervical region,with atrophy of the gray matter.刊载杂志:Guy’s Hosp.Rep,1862,8:244-250.原著作者:Gull William Withey(1816-1890)本文报告一尸检时发现脊髓内空洞形成的病例。患者,男,44岁。病史中记载:开始时右手第4、5指出现乏力并屈曲挛缩,进行性手内肌萎缩,以后左手亦出现同样表现,右侧有麻木感但无感觉障碍体征。无括

    2013年23期 v.21;No.337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2 ]

个案报告

  • 伴足下垂的脊髓型颈椎病1例及相关文献综述

    阴彦林;杨新明;苏峰;赵御森;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8岁。主因双下肢行走受限,协调性不好4年,加重8个月,就诊于本院,此前患者已多次就诊于当地各大医院,经过CT、MRI检查多次诊断为脊髓型脊椎病,C4~6椎间盘突出,以C5、6明显,局部脊髓内高信号影(图1),近8个月出现右足下垂,再次行腰椎及胸腰段核磁检查,未发现异常病变,曾做胫、腓总神经传导及肌电图检查,未能发现肌源性或神经源性病变,因患者日常活动相当不便,要求行手术治疗。经过科内一致讨论,患者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成立,具备手术治疗的指征,拟行前路C间盘切除术。

    2013年23期 v.21;No.337 2431-2433+2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0 ]
  • 非典型休门氏病1例

    袁普卫;康武林;

    <正>休门氏病(Scheuermann’s disease)又称青年性驼背,有时也称脊柱软骨病或幼年性脊柱后凸(juvenile kyphosis),1920年由Holger W.Scheuermann第一次报道本病[1-2]。其主要发生于青少年时期,以胸腰段驼背为表现的病症。发病机制为椎间盘软骨破裂髓核压入到椎体中致椎间隙变窄,椎间前方压应力增加,使椎体前部变楔形而驼背。1病例资料患者,男,28岁,自诉腰背部间断疼痛10年余,近1年腰背部疼痛愈加频繁,且疼痛程度也在加重,

    2013年23期 v.21;No.337 2434-2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7 ]

短篇报道

  • 介绍一种在皮肤上准确定位A1腱鞘的方法

    傅廷友;张春明;吴银松;

    <正>经皮松解A1腱鞘用于治疗扳机指比封闭、夹板固定及切开松解更有优势。准确定位A1腱鞘能使经皮松解更安全可靠。根据Wilhelmi的研究,PDC至PIP的距离与PDC至A1腱鞘近侧缘的距离大致相等[1-2]。A1腱鞘的长度在小指约为(0.98±0.02)cm,而在示、中、环指为(1.17±0.02)cm。拇长屈肌腱的腱环的远侧缘正位于掌指关节屈曲皱褶的下方,拇指A1腱鞘的长度约7~9 mm[3]。因此,A1腱鞘的体表标志可在皮肤上标出(图1)。可通过轴向及

    2013年23期 v.21;No.337 2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87 ]

学术探讨

  • 关于将改良“漂浮”体位更名为“翻转”体位的探讨

    蔡建春;

    <正>膝部手术中前后入路的体位转换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为此,作者设计了符合膝部手术特点改良的"漂浮"体位[1],并已在国内外的临床上应用和推广[2];为了与复杂骨盆骨折手术中应用的"漂浮"体位[3]相区别,也更符合实际情况,提出将用于膝部前后入路手术时转换的体位,命名为"翻转"体位。"漂浮"体位:最早在复杂骨盆骨折前后联合入路手术中应用,便于在不重新消毒铺巾的条件下完成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后沿用至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前后

    2013年23期 v.21;No.337 2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8 ]

蓬勃发展的中国矫形外科

  •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骨科简介

    <正>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骨科是医院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创建于上世纪40年代,是全军首批骨科专科中心。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现已发展成为以创伤骨科为基础、以上颈椎手术及骨科微创手术为特色、各分支学科全面发展,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军队重点科室。现为全军骨创伤救治中心、广州军区骨科研究所、中部医疗服务中心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湖北省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南方医科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华中脊柱微创培训基地,常年接受中、短期学员培训。现有

    2013年23期 v.21;No.337 2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