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卷首语

  • 新年贺词

    本刊编辑部;

    <正>辞旧岁,暮回首,我国矫形外科硕果累累;迎新年,瞻前程,为实现骨科梦信心倍增。2014年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广大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矫形外科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日新月异,异彩纷呈,在此大环境下也促进了《中国矫形外科杂志》蓬勃发展。值此2015年元旦到来之际,我们谨向广大读者、作者、编委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本刊建设与发展的各级

    2015年01期 v.23;No.363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0 ]

读者·作者·编者

  • 恭贺新年

    <正>欢乐迎新年,烟花灿九天。在2015年新春佳节到来之际,《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理事会全体成员单位向广大读者、作者、编者以及全国矫形外科同仁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愿同广大矫形外科同仁携手共进,为《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而努力!

    2015年01期 v.23;No.363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5 ]
  • 2015年《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来稿要求

    <正>本刊坚持"立足国内走向世界"的办刊方针,以科学发展观和自主创新为指导思想,全面介绍矫形外科领域(包括骨创伤、骨疾病、骨肿瘤、先后天畸形等)诊治与康复的新进展、新成果、新经验。重点接受高中级专业人员来稿。1文题应力求简明、醒目、中文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英文不超过10个实词,尽量不用缩略语,论文如属国家或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重点攻关课题,可在文题右上角加"△"号,然

    2015年01期 v.23;No.363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临床论著

  •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三种手术方法的初期临床疗效比较

    章波;唐龙;杨波;秦楚强;黎双庆;杨逸禧;尹飚;杨富国;

    [目的]探讨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或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posterior cervical laminoplasty,PCL)以及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并完成至少2年随访的8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将37例行ACDF或ACCF的患者归入A组,将32例行PCL的患者纳入B组,其余13例行ACDF联合PCL的患者列为C组。比较分析A、B、C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Japan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JOA改善优良率、颈椎功能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颈椎活动度(rang of motion,ROM)。[结果]截至末次随访时,A、B、C三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手术疗效。A组和B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少于C组(P<0.05);三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JOA评分、NDI及ROM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A组的NDI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其余各项指标在三组间无差异(P>0.05)。截至术后2年,B组的NDI劣于A组(P<0.05),而ROM则优于A组和C组(P<0.05),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此三种手术方法对治疗CSM均可获得良好的初期临床效果,前路手术在颈椎功能改善方面优于后路手术,而后路手术在颈椎活动度的丧失方面要优于前路手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

    2015年01期 v.23;No.363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8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7 ] |[阅读次数:201 ]
  • 成人与儿童脊髓拴系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对比分析

    杨永栋;徐林;俞兴;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成人与儿童脊髓拴系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比较、分析二者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0月~2012年3月就诊于东直门医院骨科的76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儿童组47例(年龄<18岁),年龄8个月~17岁,平均(8.18±5.3)岁;成人组29人(年龄≥18岁),年龄18~54岁,平均(31.59±11.79)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影像学和尿流动力学检查(婴幼儿除外)。手术疗效通过患者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神经症状评分进行评估,平均随访时间(60±62)个月。[结果]疼痛是成人组患者最常见的主诉,存在严重神经障碍的患者很少。括约肌功能失调是儿童组患者最常见的主诉。儿童组47例中有44例接受了手术治疗,成人组29例中有24例接受了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神经症状的稳定状态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儿童组患者术后括约肌功能改善显著,而成人组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更明显。总体来看,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一经发现应尽快手术治疗,以防止症状出现和(或)加重。对于神经症状不断发展的成人患者,建议行手术治疗,手术可有效缓解疼痛并延缓神经症状的进展,但手术治疗应慎重,尤其是伴有脂肪瘤和神经管囊肿的复杂成人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应特别注意手术方式及手术策略,由经验丰富的脊柱外科医生完成。同时,建议不存在神经症状的成人患者保守治疗,以保持长期、稳定的神经状态。

    2015年01期 v.23;No.363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73 ]
  • 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跖痛症临床疗效分析

    温建民;韩金昌;孙卫东;胡海威;林新晓;蒋科卫;孙永生;程桯;陈思;吴夏勃;

    [目的]探讨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跖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2月~2014年6月采用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不同程度跖痛症患者41例52足,男11例12足,女30例40足;年龄47~76岁,平均60.98岁;共68个跖骨,其中采用Weil截骨可吸收钉内固定术者32个跖骨,采用跖骨近端短缩跖趾关节复位术者36个跖骨。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5个月。患足均于手术前、后拍摄负重正侧位X线片,测量相关指标,测量记录术趾跖趾关节活动度,应用美国足踝医师学会前足评分系统(ACFAS)、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治疗前后进行评估,采用Footscan足底压力分析仪测量步态周期中责任跖骨头下最大压力、最大压强及冲量的变化。[结果]Weil截骨可吸收钉内固定术后跖骨平均短缩长度为3.52 mm;术足跖趾关节间隙、跖趾骨夹角等X线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前为(6.26±3.24)分,术后为(1.21±0.63)分,ACFAS评分术前为(62.56±10.42)分,术后为(91.96±9.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跖骨近端短缩跖趾关节复位术后跖骨平均短缩长度为5.87 mm;术足跖趾关节间隙、跖趾骨夹角等X线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前为(8.56±3.41)分,术后为(1.92±0.51)分,ACFAS评分术前为(46.37±11.64)分,术后为(90.96±8.8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术后患者责任跖骨头下最大压力、最大压强及冲量与术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跖趾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术后出现术趾皮肤麻木11例,术趾皮肤坏死3例,经换药后痊愈。截骨端无移位,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未发现关节脱位复发、排异反应等并发症。[结论]可吸收钉用于跖痛症手术截骨端内固定,固定可靠,临床疗效确切。

    2015年01期 v.23;No.363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82 ]
  • 围手术期使用神经妥乐平预防颈椎后路手术后轴性痛的前瞻性研究

    龙厚清;陈文立;徐晶辉;谢文翰;黄阳亮;刘少喻;李佛保;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使用神经妥乐平对颈椎后路术后轴性痛的预防作用和近期疗效。[方法]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将颈椎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神经妥乐平组,n=62)和对照组(Vit-B12组,n=58)。术前1 d用药,连续应用至术后7 d。比较两组轴性痛发生率、疼痛模拟视觉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JOA)、生活质量评分(QOL)差异。MRI测量比较两组颈后伸肌群肌萎缩程度(MAD)。[结果]术后早期轴性痛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4、12周治疗组轴性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平均疼痛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术后4、12周治疗组平均疼痛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及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2周QOL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颈后伸肌群MAD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使用神经妥乐平可减轻颈椎后路手术后颈后深肌群萎缩,预防轴性痛发生。

    2015年01期 v.23;No.363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86 ]
  •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

    章鹏;杨新明;

    [目的]探讨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2年1月~2012年1月期间,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且具有手术指征的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患者32例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男21例,女11例;年龄40~69岁,平均49.5岁。病程3~6个月,平均4.5个月。2个椎体受累24例,3个椎体受累8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术后末次随访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临床疗效评价以及X线片、MRI影像学观察。[结果]术后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2个月。术后椎体间植骨融合,无断钉、断板、复发病例。术前及末次VAS评分为(9.0±0.6)、(1.0±0.7),JOA评分为(8.0±1.6)、(14.9±1.7),术后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评价:术后均无加重患者,末次随访优良率为100%。末次随访复查X线片及MRI未发现复发。[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可以控制病变部位发展,缓解疼痛,重建颈椎稳定性,恢复神经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2015年01期 v.23;No.363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71 ]
  • 颈前路单间隙Zero-p与Cage钛板内固定融合术的疗效比较

    章庆峻;茹江英;姜景辉;殷磊;徐长明;胡传亮;凌峰;

    [目的]比较采用颈椎前路单间隙Zero-p融合术与Cage钛板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12月,本科先后对58例颈椎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分为颈椎前路单间隙Zero-p固定融合术组(A组,26例)和Cage钛板内固定融合术组(B组,32例),其中男42例,女16例;平均年龄52.3(26~74)岁。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法(Japan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对患者术前、后的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估;并采用Bazaz吞咽困难严重程度分级法,对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情况进行评估;通过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评价术后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8个月(9~25个月)。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和神经功能改善,两组在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Bazaz吞咽困难严重程度分级,A组和B组术后中、重度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分别为3.8%(1/26)和15.6%(5/32),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植骨不融合的并发症。[结论]与传统的Cage钛板内固定融合术相比,采用颈椎椎间Zero-p融合术治疗颈椎病,可获得相似的近期临床疗效,但术后吞咽困难的严重程度相对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01期 v.23;No.363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92 ]
  • 棘间动态系统Coflex对比传统融合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潘奇林;徐小雄;杨毅;李忠伟;银乐乐;左康康;王鹏;陈波;

    [目的]系统评价Coflex与传统融合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Coflex系统对腰椎的潜在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中英文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有关Coflex系统与传统融合固定手术对比的研究和文献。采用Rev Man 5.2软件对相关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分析表明Coflex与传统融合固定手术相比,末次随访腰腿部VAS、ODI评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P<0.0001)、手术时间(P<0.000 01)上邻节段ROM(P=0.02)、下邻节段ROM(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flex系统与传统手术的短中期疗效相当,而前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具有明显优势,同时Coflex系统能够使术后腰椎趋于生理状态,对邻近节段尤其是上邻节段影响小。

    2015年01期 v.23;No.363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78 ]
  • 两种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解剖学研究及疗效对比

    沙吾提江·卡斯木;黄卫民;努尔买买提·巴哈夏尔;田慧中;古丽尼沙;张玉坤;

    [目的]探讨骨刀沿神经根走行髓核切除术和传统椎板间开窗髓核切除术的解剖学基础并比较其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对2010年10月~2012年2月手术治疗的9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46例,行骨刀沿神经根走行髓核切除术;B组47例,行传统椎板间开窗髓核切除术。术中对椎板上下缘厚度,黄韧带起点在椎板附着点处至椎板下缘距离,下关节突外缘至棘突根部距离,椎板下缘至椎间盘上缘距离,神经根分叉处与相应椎板上缘之间的垂直距离及神经根分叉处与上一椎间盘下缘的垂直距离进行测量;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采用JOA和VAS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功能状态进行评价,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术中进行解剖学测量。A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患者腰腿痛症状较术前明显缓解;两组术后随访JOA和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JOA和VAS评分术前和术后随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各有1例术后复发,经保守治疗后均得到缓解;A组术后未发生节段性腰椎不稳,B组有2例发生节段性腰椎不稳。[结论]两种术式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骨刀沿神经根走行髓核切除术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小,是一种更安全有效且较理想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

    2015年01期 v.23;No.363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26 ]

继教学习班及会议信息

  • 第四届上海肢体延长与畸形矫正学习班通知

    <正>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主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第四届上海肢体延长与畸形矫正学习班"定于2015年3月20~22日举行。本次会议适逢"上海Orthofix外固定器应用亚洲培训中心"落成之际,届时将有多名国内外卓有建树的外固定与肢体重建专家莅临该中心开业典礼并为本届学习班传道授业,受邀嘉宾包括美国Alexander Cherkashin、俄罗斯Lenoid Solomin、英国Durai Nayagam、韩国宋海龙、以色列Alexander Lerner等。

    2015年01期 v.23;No.363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6 ]

综述

  • 骨微循环内皮细胞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的作用研究进展

    路玉峰;郭万首;程立明;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是我国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其确切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近期国内外研究认为股骨头内部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可能在股骨头内骨细胞及骨髓坏死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不仅可以造成局部的凝血活性增高,形成微血栓,局部血管闭塞,导致支配区域股骨头坏死,而且损伤的微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了大量的活性氧,减少了舒血管物质的合成,进一步加剧了内皮细胞本身的损伤及骨细胞、骨髓坏死。

    2015年01期 v.23;No.363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5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79 ]
  • 脂质促进成骨细胞凋亡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祝兆波;魏波;

    骨质疏松症、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糖尿病、心衰、肥胖等疾病的发病机制与脂肪在相关器官、组织中的浸润有密切关系。目前大量实验研究发现,脂肪细胞分泌的脂肪酸、脂肪因子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β细胞、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增殖、分化具有一定不利影响。在骨科领域,研究也证实脂肪细胞促进成骨细胞凋亡在骨质疏松症、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等疾病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脂质促凋亡的作用机制与MAP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的激活、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自噬体的激活有关。本文主要对近年来脂质参与成骨细胞凋亡及相关作用机制的文献资料作回顾总结。

    2015年01期 v.23;No.363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26 ]
  • 脊柱转移瘤的外科治疗进展

    蒋伟刚;刘耀升;刘蜀彬;

    随着癌症病人生存期的延长,肿瘤的脊柱转移日益严重。若不治疗可引起疼痛、脊柱不稳、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脊柱转移瘤确诊后,可通过分级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的生存期,以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方案。脊柱转移瘤传统的治疗方式多为姑息性治疗。外科技术的突飞猛进提供了神经减压和节段固定等有价值的治疗。近年来,各种微创技术的发展明显地降低了脊柱转移瘤手术的并发症。立体定向放疗的同步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选择。

    2015年01期 v.23;No.363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99 ]
  • 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研究进展

    黄亮达;魏亦兵;王思群;吴建国;黄钢勇;陈飞雁;陈杰;石晶晟;赵广雷;夏军;

    全膝关节置换术仍未找到有效减少术后失血的方法,传统的止血带应用会破坏纤溶-凝血的平衡,不利于手术后伤口止血。氨甲环酸是一种纤溶抑制剂,能可逆地阻断纤溶酶原与纤维蛋白的结合,抑制纤维蛋白溶解,有效减少术后出血。但目前氨甲环酸的最佳治疗方案还未明确,关于血栓形成及栓塞事件的发生仍存在许多疑虑。该文就氨甲环酸作为止血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不同给药途径、剂量、剂次及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15年01期 v.23;No.363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7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290 ]

新书推介

  • 《小儿骨科手术学》

    <正>田慧中王正雷王成伟主编主审:吴守义梁智仁出版:人民军医出版社定价:268.00元【内容提要】本书乃根据作者的临床经验、参考国内外有关小儿骨科手术方面的大量资料,并邀请国内众多著名骨科、小儿骨科、脊柱外科专家共同撰写而成。本书按照手术方法以文图结合的形式,详细、系统地介绍了常见手术要点及方法和特殊手术要点及方法,包括手术目的、意义、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操作程序、手术要点和

    2015年01期 v.23;No.363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2 ]

基础研究

  • 壮族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血清标志物的质谱鉴定及其血清诊断模型的构建(英文)

    赵伟;韦玉兰;尹利军;钟远鸣;李智斐;关鹏;许建文;

    [目的]从蛋白质组学角度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血瘀证的发病机制及辨证规律,构建出血瘀证血清诊断模型,初步探讨其发病及辩证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按照年龄及性别等匹配的原则募集180例研究对象,包括壮族LIDP血瘀证患者、汉族LIDP血瘀证患者、壮族LIDP非血瘀证患者、汉族LIDP非血瘀证患者、壮族健康者及汉族健康者各30例。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及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各组血清样本并绘制蛋白质质谱图,通过Biomarker Wizard软件、蛋白数据库及文献检索识别差异蛋白,进而建立并验证血清诊断模型,并最终对部分差异蛋白进行液质联用串联质谱分析。[结果]在分子量为1 000~50 000 Da范围内组间共检出13个表达显著差异的蛋白峰(P<0.05)。对其中的6个进行串联质谱分析,壮族LIDP血瘀证患者中有2个为高表达,4个为低表达。所建立的壮族LIDP血瘀证血清学诊断模型敏感性为100.00%,特异性为93.33%,阳性预测值为93.75%。经113例独立血清样本盲法验证,该模型敏感性为94.44%,特异性为95.79%,阳性预测值为94.44%。[结论]由13个差异表达蛋白构成的诊断模型可区分壮族LIDP血瘀证与LIDP其他中医证型及健康人。

    2015年01期 v.23;No.363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5 ]
  • 雷奈酸锶对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谭振;康鹏德;谢小伟;陈卓;马俊;邓立庆;杨周源;

    [目的]研究雷奈酸锶对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采用激素造模法造模(每日腹腔注射强的松20 mg/kg,连续注射4周,同时灌胃阿莫西林溶液预防感染)。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30只大鼠给予灌胃生理盐水;实验组(雷奈酸锶组)30只大鼠给予灌胃雷奈酸锶干预(900 mg/kg·d)。干预12周后处死大鼠取材,行HE、油红O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两组股骨头内DKK-1、Wnt3a、GSK-3β、β-catenin、Rux-2及PPAR-γ2等表达水平。[结果]通过计算骨小梁空骨陷窝率得出对照组与实验组大鼠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分别为66.67%(20/30)和56.67%(17/30)(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给予雷奈酸锶干预的实验组脂肪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且其体积明显减小(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股骨头内DKK-1、PPARγ2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实验组大鼠股骨头内Wnt3a、GSK-3β、β-catenin、Rux-2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奈酸锶可以通过抑制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DKK-1过表达,激活经典Wnt信号通路,进而促进成骨分化及成骨活性,抑制其成脂分化,在一定程度上防治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和发展。

    2015年01期 v.23;No.363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1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66 ]
  • 成人腰椎峡部裂性滑脱局部稳定性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响

    何守玉;朱锋;孙旭;邱勇;朱泽章;周恒才;鲍虹达;王斌;

    [目的]探讨成人峡部裂性滑脱患者腰椎稳定性对脊柱-骨盆矢状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3年9月在本院收治的59例L5/S1峡部裂性滑脱的患者,平均年龄45.9岁(27~59岁)。根据侧位腰椎过伸、过屈位椎体矢状面的滑移距离分为动态性滑脱组与静态性滑脱组。动态性滑脱的定义为侧位腰椎过屈X线片上L5椎体滑移距离与侧位腰椎过伸位X线片上L5椎体滑移距离的差值d≥3 mm,反之则为静态性滑脱。测量参数包括矢状面平衡(SVA)、胸椎后凸(TK)、腰椎前凸(LL)、骨盆投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腰骶角(LSA)以及滑移的距离(SD)、滑移百分比(SP)及腰椎动力位X线片中滑移距离差值。运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腰痛程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异同。[结果]59例患者中20例为动态性滑脱(占33.9%),39例为静态性滑脱(占66.1%)。腰椎动力位X线片中两组患者d值分别为5.1、1.1 mm。VAS腰痛评分动态组为7.0,静态组为4.3(P<0.05)。动态滑脱组SD、SP均显著高于静态滑脱组(P<0.05)。脊柱-骨盆参数中,除PI、SS及L5I在动态滑脱组明显大于静态滑脱组外,其余脊柱骨盆参数(SVA,TK,LL,PT,LSA)在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成人腰椎峡部裂性滑脱患者中,部分患者(33.9%)腰椎失稳相对严重可视为动态性滑脱,这类患者一般滑脱程度较高,可能与较高的PI及L5I有关。不过,腰椎失稳状态相对严重时并不会引起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发生明显改变。

    2015年01期 v.23;No.363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97 ]

临床研究

  • 经皮椎弓根瞄准器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

    镐英杰;于磊;李志磊;张迪;张岩;李莹;

    [目的]研制一种经皮椎弓根瞄准器,用于C型臂X线照射下定位椎弓根进针点,辅助进行经椎弓根的手术操作,以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自制经皮椎弓根瞄准器(国家专利号:ZL 2013 2 0055077.X),根据术中C型臂照射下用克氏针通过瞄准器孔的位置定位椎弓根进针点。应用瞄准器对42例(64个椎弓根)进行定位手术,总结定位的准确性、安全性、手术时间、C型臂X线照射次数,并与传统的徒手方法 52例(64个椎弓根)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瞄准器组和非瞄准器组穿刺手术时间分别为(13.7±7.8)min和(28.4±16.3)min;应用瞄准器的穿刺优良率为92.2%,应用传统徒手方法的穿刺优良率为57.8%,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经皮椎弓根瞄准器应用方便,能提高经椎弓根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C型臂X线照射次数,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2015年01期 v.23;No.363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86 ]
  • 小儿髋关节超声检查及干预措施的研究分析

    赵亮;涂长玉;

    [目的]运用Graf法对小儿髋关节进行超声检查并分类,针对不同类型小儿髋关节采取不同干预方式,评价干预效果,以避免过度治疗发生。[方法]2011年2~3月,对112名小儿双侧髋关节进行超声检查,112名小儿均未发现内外科疾患,其中男64名,女48名。采用Graf法检查并记录测量结果。对于60°>α角≥43°髋关节均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43°>α角髋关节立即给予Pavlik吊带治疗并2周复查1次。4周后进行超声复查,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生儿期,α角及β角均呈正态分布。α角可信区间为(59.67±0.41)°,β角可信区间为(71.78±0.61)°。两组为负相关(r=-0.46,P<0.01)。针对α角<55°髋关节4周后进行复查,α角明显增大(P=0.00,t=-7.60),β角减小(P=0.00,t=4.10)。Ⅲ、Ⅳ型髋关节给予Pavlik吊带治疗后,髋关节病理状况明显改善。[结论]针对小儿髋关节超声检查结果采用不同程度的护理及治疗,可以阻止小儿髋臼异常发育,避免过度治疗。

    2015年01期 v.23;No.363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00 ]

讲座(骨科物理检查法)

  • 9骨盆环检查法

    <正>(上期连载文章刊登于本刊2014年第24期2300页)9.1视诊9.1.1骨盆是否平衡人类自从直立生活以后,骨盆成了上支持体重、下将所支持的重力均衡地传导于下肢的重要环节,因而骨盆的平衡是整个人体姿势的基础。所以检查时首先应注意骨盆的平衡问题。(1)正常人站立时,寰枕关节、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与踝关节等的横轴都在一个垂直的平面上,此时骨盆入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60°角,此角>60°即骨盆

    2015年01期 v.23;No.363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1 ]

经典文献史料

  • Smith=Petersen髋关节入路法

    李晓光;Smith-Petersen Marius Nygaard;

    <正>刊载杂志:Am.J.Orthop.Surg,1917,15:592-595.笔者在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MGH)尝试的髋关节手术入路方法,对许多髋部手术是非常实用的。这种方法的皮肤切口,是从髂前上棘开始沿阔筋膜张肌前缘至大转子高度,然后,沿髂骨翼从臀中肌起始部向下约半英寸弧形切开。沿骨膜下剥离肌肉到达髋关节。该入路的适应证很宽,髋关节活检、结核、创伤、截骨等手术,采用该入路均很方

    2015年01期 v.23;No.363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6 ]

医史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