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读者·作者·编者

  • 致作者:向本刊投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正>1、在选定论文题目时,务请充分检索相关文献,以避免文章内容与已发表的文献过度重复(要求不超过40%)。撰稿前务必上网认真阅读《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投稿要求(刊登在本刊每年第1期、第13期),严格按要求的项目和规范格式撰写。本刊欢迎选题新颖、内容实用、观点鲜明、论证严密、文字精炼的论著类文章。不采用内容一般、缺少新意、书写格式不规范、数据不准确、文章

    2015年12期 v.23;No.374 1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7 ]
  • 论文作者署名及单位名称的书写规范要求

    <正>论文作者署名及单位名称涉及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编者与作者、读者与作者信息联系等问题,因此投稿时必须认真正确书写。近年来由于作者撰稿后对署名及排序变动,单位名称不具体(只写大单位,如××大学/医学院)使杂志邮寄投递困难,不能及时送到作者手中。根据国家有关科技期刊编排规范(GB/T3179.7713)要求,本刊重申:1论文作者署名及排序:授权书签名后并已寄到本

    2015年12期 v.23;No.374 1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关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说明

    编辑部;

    <正>参考文献是科技类信息相互引用、借鉴和传播的重要渠道,文献引用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了全文的撰写质量。近年来本刊发现部分投稿的参考文献存在内容不正确、格式不规范的现象,在此逐一列出供作者参考,以共同提高文献质量。一、外文文献中,作者姓名名在前,姓在后且缩写。如:Rohit Arora,Markus Gabl,Stefanie Erhart,et al.Aspects of current management of……注录文献时作者姓名应拼写为Arora R,Gabl M,Erhart S,et al.而不是Rohit A,Markus G,Stefanie E,et al。

    2015年12期 v.23;No.374 1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0 ]
  • 郑重声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将依法追究冒充编辑部开设网站、征集稿件、乱收费的相关机构和个人

    <正>近期,《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多次接到读作者的电话和Email,发现有多个网站利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名义非法征稿及骗取有关费用,要求作者将费用汇入指定账户等方式骗取作者钱财,侵害作者权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提醒广大读作者,本编辑部从未委托任何代理机构为《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征稿。为了确保作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请广大读作者注意辨明真伪,谨防上当受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将依法追

    2015年12期 v.23;No.374 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7 ]

临床论著

  • 双Endobutton钢板与肩锁钩板治疗急性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对比研究(英文)

    李大鹏;吴燕;黄永辉;徐晓峰;孙太存;

    [目的]研究双Endobutton技术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中维持关节复位和改善肩关节功能的疗效。[方法]本前瞻性研究依托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7月~2013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Tossy III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共3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双Endobutton技术(DE组)或锁骨钩板(HP组)固定,每组各15例,并跟踪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并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记录患者的X线片、视觉模拟评分(VAS)和Constant-Murley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两组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肩锁关节复位。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两组的VAS评分(P=0.886 9,0.580 3,0.8228,0.100 3,0.706 2)及Constant-Murley评分(P=0.458 1,0.379 4,0.151 2,0.165 0,0.813 4)均没有明显差异。HP组的手术时间与DE组相比明显较短(P<0.000 1),但是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却较高(P=0.017 6)。[结论]双Endobutton技术在治疗急性肩锁关节全脱位上具有与锁骨钩板相似的疗效,而这项新技术的优点是允许患者术后早期锻炼并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

    2015年12期 v.23;No.374 1057-1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0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6 ]
  • 无神经功能障碍胸腰段屈曲牵张型损伤: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比较研究

    张志成;李放;任大江;杜培;李连华;孙天胜;

    [目的]分析比较无神经功能障碍胸腰段屈曲牵张型损伤行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和开放融合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3年间,本院进行手术治疗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无神经功能障碍屈曲牵张型损伤患者45例,分为2组,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组和开放手术组。对比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切口疼痛;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后凸角度及术后损伤节段中柱高度,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2)。术中出血量经皮组明显低于开放组(P=0.00<0.05)。术后切口疼痛在术后第2 d,开放组明显高于经皮组(P=0.01<0.05),但在出院时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0)。开放组住院时间长于经皮组(P=0.04<0.05)。两组术前后凸畸形(P=0.36)及伤椎前缘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术后1个月(P=0.70和P=0.23)及术后12个月(P=0.69和P=0.86)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较术前明显缓解。术后损伤运动节段中柱高度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46)。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及切口感染,随访期间内固定位置良好,无内固定失败病例。[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具有出血少、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可以作为无神经功能障碍胸腰段屈曲牵张损伤的一种治疗选择。

    2015年12期 v.23;No.374 1063-1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05 ]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下腰椎骨折疗效分析

    干旻峰;钮俊杰;朱若夫;王根林;孟斌;邹俊;杨惠林;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下腰椎(L3~L5)骨折的特点及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该类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0年6月间在本院行PKP治疗的66例骨质疏松性下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的特点,通过测量本组患者术前、术后3 d与末次随访时标准侧位X线片上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及腰椎前凸角的变化,以及记录各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数字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PKP的疗效;同时记录骨水泥渗漏、临近节段再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中93.94%患者仅遭受轻微暴力或无明显暴力;50%骨质疏松性下腰椎骨折发生于接近胸腰段的L3椎体,68.18%骨折椎形态表现为双凹型;极少数患者(3.03%)经保守治疗后发生骨不连。平均随访27.21个月,术后3 d与术前相比,伤椎高度、腰椎前凸角、VAS及ODI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同时末次随访时各项指标同术后3 d相比无明显丢失(P>0.05)。骨水泥渗漏仅5例,均未出现临床症状;随访期间2例患者出现新发远隔椎体再骨折,1例临椎再骨折。[结论]骨质疏松性下腰椎骨折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安全有效,可以较好恢复腰椎前凸角。

    2015年12期 v.23;No.374 1068-1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18 ]
  • 高龄患者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内固定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疗效的系统评价

    李强;王跃文;包毅敏;路全立;

    [目的]系统评价高龄患者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内固定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以期为临床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 Med、Embase、Cochranc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关于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内固定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RCT)与临床对照试验(CCT),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4年7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比较两组患者Constant评分、后期再次手术治疗率及治疗并发症。提取相关数据输入Rev 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均为英文文献,经改良Jadad评分判定文献研究质量大体较高。系统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内固定组与非手术组治疗后12个月以上Constant评分(MD值为-4.10,95%置信区间(-13.43,5.23),P=0.39),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2个月以上Constan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肱骨头坏死、骨不连、骨关节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肩峰撞击及关节僵硬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手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据系统评价的结果,高龄患者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内固定与非手术治疗在疗效、并发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且非手术治疗再手术率低,因此非手术治疗可作为临床上治疗高龄患者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选择。

    2015年12期 v.23;No.374 1072-1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8 ]
  • PKP治疗转移瘤性椎体压缩骨折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效果分析

    苏郁;陈继良;王旭;王体惠;许庆山;

    [目的]探讨PKP治疗转移瘤性压缩骨折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转移瘤性压缩骨折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共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分析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JOA评分、SF-36评分。[结果]A组术后7 d、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3.63±0.92)分、(3.45±0.86)分;B组术后7 d、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1.95±0.82)分、(1.73±0.81)分,B组患者比A组VAS评分降低更快,B组患者疼痛明显减小,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7 d JOA评分为(42.53±2.64)分,B组为(62.34±6.78)分;A组患者术后6个月JOA评分为(44.21±3.29)分,B组为(68.23±7.46)分,可见在JOA评分上,B组比A组患者升高更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SF-36评分分别为(31.11±7.82)分与(32.34±7.95)分,无明显差异。经过治疗之后,A组患者术后7 d的SF-36评分为(43.57±7.42)分,B组为(62.34±6.78)分,B组生活质量提高速度明显快于A组(P<0.05)。[结论]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转移瘤性椎体压缩骨折和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能有效改善VAS评分、JOA评分以及SF-36评分,但相对于转移瘤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的VAS评分降低更快,JOA评分升高更显著,SF-36评分升高也更明显,总体治疗效果更显著。

    2015年12期 v.23;No.374 1078-1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1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31 ]
  • 胫骨平台后倾角与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

    王斌;徐青镭;孙磊;

    [目的]评估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与胫骨平台内外侧后倾角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4年5月,年龄48岁以下于本院行MRI检查的两部分病患资料:(1)74例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作为损伤组,其中男52例,女22例,年龄18~48岁;(2)66例诊断为半月板损伤或膝关节滑膜炎而无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0例,女16例,年龄18~48岁。利用MRI测量胫骨确定胫骨平台内外侧后倾角,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损伤组内侧胫骨平台倾斜角度测量结果为(3.70°±4.04°),而未损伤组的测量结果为(2.64°±3.42°)。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8)。两组研究对象外侧胫骨平台平均后倾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损伤组的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测量结果为(3.83°±4.57°),而未损伤组的后倾角测量结果为(1.77°±4.38°)。两组数据在性别(P=0.53)(表2)和年龄(P=0.198)(表2)上无差别。[结论]胫骨平台外侧后倾角是前交叉韧带非接触性损伤的高危风险因素。

    2015年12期 v.23;No.374 1083-1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90 ]
  • Endobutton-Intrafix与Rigidfix-Intrafix固定自体腘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对照研究

    孙健;刘畅;郑龙坡;

    [目的]分析采用Endobutton Intrafix系统与Rigidfix Intrafix系统两种固定方法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分析,探讨悬挂固定与横穿固定临床应用的适应证选择及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7月~2013年4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膝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共56例,Endobutton Intrafix固定组31例,Rigidfix Intrafix固定组25例。受伤后至接受重建手术时间1~36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要求术前及术后3、6、12月个来门诊随访,随访采用功能评分及影像学检查方式。功能评分采用Lysholm评分及IKDC2000评分。影像学检查主要采用术后1周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术后3、6、12个月行MR检查,分别测量股骨及胫骨骨道各两处骨道长度(股骨内口、股骨中央、胫骨内口、胫骨中央)。两组股骨胫骨骨道增宽进行比较。[结果]临床随访中术后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病例共48例,其中Endobutton-Intrafix固定组26例,Rigidfix-Intrafix固定组22例,术后3、6个月两组股骨端骨道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骨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股骨端及胫骨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时行IKDC2000膝关节主观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术前、术后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两组之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的固定股骨端方式在早期(术后6个月内)骨隧道的扩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骨道的扩大与膝关节功能评分无相关性。采用Endobuton-Intrafix与Rigidfix-Intrafix两种方法都可以保证在膝前交叉韧带重建中坚强固定移植物,在早期康复锻炼恢复膝关节的功能方面无明显差异。

    2015年12期 v.23;No.374 1086-1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59 ]
  • 厦门地区1367例创伤性骨折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曾平海;张泓;

    [目的]调查厦门地区创伤性骨折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入住本院骨科1 367例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结果](1)男性受伤风险大于女性(男938,女429;2.19:1;(2)平均年龄(38.69±19.32)岁,18~60岁构成创伤性骨折主体(占66.60%);(3)职业分布中工人居首位,共613例,占44.84%;(4)致伤原因中以车祸和摔伤为主,共1 177例,占81.13%;(5)受伤地点中城郊结合地带最多见,有963例,占70.45%;(6)受伤时间主要集中在第三季度,共442例,占32.33%;(7)就诊时间主要集中在白天,即上午9点~下午5点,共772例,占56.40%;(8)死亡36例,占2.63%。[结论]创伤性骨折的发生在发病年龄、职业、地点、致伤原因、受伤时间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规律性;针对高危人群因地制宜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提高公众现场急救意识和能力,可有效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

    2015年12期 v.23;No.374 1091-1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90 ]

综述

  • Scx(Scleraxis)在肌腱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王强;曲彦隆;

    肌腱损伤是临床常见疾病,目前尚无十分良好的治疗方法,应用组织工程化肌腱治疗肌腱损伤具有广阔的前景。了解肌腱的发育成熟过程对于构建功能良好的组织工程化肌腱是相当重要的。Scx(Scleraxis)在肌腱发育成熟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肌腱和韧带相对特异分子标志。本文就Scx的分子结构、在肌腱发育成熟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2015年12期 v.23;No.374 1096-1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45 ]
  • 干细胞构建软骨组织工程研究进展

    靳超;亓建洪;

    [背景]创伤后软骨的再生能力是很有限的,而目前处理小的软骨缺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姑息治疗,包括关节镜下的清理和冲洗;(2)修补治疗,骨髓刺激疗法,如微骨折术;(3)修复治疗,包括骨软骨的移植和自体软骨细胞的移植。大的缺损的处理,一般使用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或全关节成形术。然而软骨缺损治疗的未来,要靠软骨再生技术所提供的生物医学解决方法。[目的]探讨近年来软骨组织工程的进展,总结干细胞及其他方面进步和发展方向。[方法]检索关于干细胞构建软骨组织工程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stem cell、tissue engineering、cartilage、bioreactor"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最终选择45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实验室和临床研究都已经验证了软骨组织工程治疗大的缺损的方法。再生的软骨可以来自于软骨细胞,多能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支架材料的来源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合成材料,复合高分子材料等。软骨诱导生长因子的应用可以加强软骨的形成。生物反应器的发明,能加强体外组织工程软骨的营养运输,提供所需的机械刺激。多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使得临床运用软骨再造技术有希望变为现实。

    2015年12期 v.23;No.374 1099-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34 ]
  • 常见材料表面纳米结构对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郑欣;王晓波;陈一心;邱旭升;

    材料表面纳米结构对细胞行为有着重要影响,目前比较热门的材料表面纳米结构有:纳米凹陷结构、纳米沟槽结构、纳米纤维结构、纳米管结构等。不同表面结构对细胞的形态、迁移、增殖、分化有着不同的影响,本文就几种常见表面纳米结构对细胞行为的影响做一综述。

    2015年12期 v.23;No.374 1104-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05 ]
  • 不同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薛海燕;王宸;李贺;施璟;张磊;

    股骨转子间骨折好发于老年人,保守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很高。目前国内外学者大多主张手术治疗。临床上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方法多种多样。本文对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2015年12期 v.23;No.374 1108-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72 ]

基础研究

  • 冲击载荷作用下腕部损伤的有限元分析

    何剑颖;吴小辉;舒勇;董谢平;

    [目的]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仿真人体腕部着地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截取志愿者腕部CT数据建立人体腕部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模型施以持续时间为20 ms,强度为2 m/s的冲击载荷。通过仿真分析,评估人体腕部三维有限元模型冲击地面的应力应变变化特征。[结果]桡骨远端、尺骨远端、第五掌骨基底部及舟月骨部松质骨的最大等效应力分别为4.403、3.535、2.788、2.534 MPa。其中各部位达峰时间依次为16、20、12、12 ms。[结论]本实验建立一种模拟人体腕部着地的腕部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发现,桡骨远端松质骨骨表面所能够承受的峰值应力最大。

    2015年12期 v.23;No.374 1112-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15 ]
  • 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aMKII的表达及作用研究

    仝淞铭;曹阳;于德水;魏子健;刘超;武林;王建;

    [目的]探讨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2(Ca MKII)在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实验组(n=48),假手术组暴露肾动脉下腹主动脉,但不阻断,实验组采用Naslund腹主动脉阻断法制作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注后0、1、3、7、14、28 d取脊髓标本,HE染色观察脊髓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和Westewrn blot检测Ca MKII的表达情况,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实验组脊髓组织出现明显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在56KD分子量处可见Ca MKII蛋白特异性条带,假手术组Ca MKII表达较少,实验组0 d即出现Ca MKII表达增多,且随着时间延长表达量逐渐增多,于3 d达高峰后逐渐降低,至14 d时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a MKII蛋白主要表达于脊髓神经元胞浆,Ca MKII阳性细胞数的变化趋势与免疫组化结果相似。TUNEL染色示假手术组有少量凋亡细胞散在分布,实验组术后0 d开始出现凋亡细胞增多,3 d达高峰,后逐渐减少,28 d时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a MKII表达增加,同时细胞凋亡数增多,Ca MKII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凋亡来影响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2015年12期 v.23;No.374 1117-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78 ]

继教学习班及会议信息

  • 第九届Ilizarov肢体延长与重建国际论坛通知

    <正>由北京瑞朗时代骨微创技术研究所、《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中国骨科医师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工作委员会、广西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联合主办的第九届Ilizarov肢体延长与重建国际论坛暨首届肢体延长与重建学组年会将于2015年9月19日~21日在广西桂林桂山华星大酒店会议厅举行。本届论坛将全面展示现代外固定(Ilizarov)技术体系、牵拉组织再生技术(DH)及骨关节形态与功能重建的新理论、新

    2015年12期 v.23;No.374 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5 ]

临床研究

  • 改良“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及并发症相关因素研究

    杨振军;何新泽;孙勃;程兴龙;王培;

    [目的]分析改良"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探究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6月在本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90例跟骨骨折患者,SandersⅡ型51例,SandersⅢ型3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术中观察组予以改良"L"型切口;对照组予以常规"L"型切口。使用足踝临床后足评分系统(AOFAS)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评分。进一步分析观察组的手术时机、牵开方式、手术时间、引流、植骨、吸烟和抗生素使用等7个切口并发症可能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随访2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足踝功能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发生皮肤坏死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并发症单因素分析与手术时机、手术时间、引流、牵开方式和吸烟5个因素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切口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时机早于伤后7 d、手术时间>1.5 h、术后不引流、静态牵开方式以及吸烟。[结论]改良"L"型切口下复位固定跟骨骨折,术后足踝功能恢复较好,皮肤坏死发生率低,为进一步避免发生切口并发症,应推迟手术至伤后7 d、缩短手术时间、术后需引流、注意牵开皮瓣的方式和时间、禁止吸烟等。

    2015年12期 v.23;No.374 1123-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152 ]
  • 应用钢针撬拨加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难复性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探讨

    明新武;明新月;董海亮;肖辉;冯欢欢;申守仁;李扬;

    [目的]探讨应用钢针撬拨结合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难复性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应用弹性髓内针结合钢针撬拨微创治疗儿童难复性股骨近端骨折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4~13岁,平均6.7岁;对于儿童难复性的股骨近端骨折,由于近骨折端受肌肉牵拉常呈屈曲、外展和外旋移位,给骨折复位造成一定困难,通过临床实践和探索,本组在近骨折端的前外侧钻入直径3.0 cm的斯氏针,并透过对侧骨皮质,术者手持史氏针尾可灵活的控制近骨折端,使骨折复位的时间显著缩短,减少了反复复位的创伤。[结果]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7~9周骨折端全部愈合,未见骨性异常;专科检查:双下肢等长,力线可,行走无明显跛行、颠簸步态;全麻下行内固定物取出术,应用股骨干骨折疗效评定标准系统评价,优17例,良1例。[结论]应用钢针撬拨加弹性髓内针微创治疗儿童难复性股骨近端骨折,不干预骨骺,不介入骨折端血肿,不剥离骨膜,为早期锻炼和康复创造了有力条件。

    2015年12期 v.23;No.374 1127-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94 ]
  • Endobutton袢钢板和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 Ⅲ型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

    孙鹏;魏传银;

    [目的]对比锁骨钩钢板+喙锁韧带重建和Endobutton袢钢板治疗TossyⅢ型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41例TossyⅢ型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其中锁骨钩钢板+喙锁韧带重建组(A组)22例,男16例,女6例,平均(35.2±4.5)岁。Endobutton袢钢板组(B组)19例,男15例,女4例,平均(33.8±4.6)岁。分别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疗效方面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7个月。根据Karlsson标准评价肩关节疗效。A组优9例,良11例,差2例;手术时间平均(55.65±15.3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95.23±20.30)ml;3例术后脂肪液化。B组优16例,良3例,差0例;手术时间平均(57.65±13.2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93.23±18.40)ml;2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两组方法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和伤口脂肪液化、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失效、应力性骨折、肩锁关节再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肩关节功能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钩钢板+喙锁韧带重建和Endobutton袢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均可获得满意效果,但Endobutton袢钢板不影响肩锁关节,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更优,近期疗效满意。

    2015年12期 v.23;No.374 1130-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63 ]
  • 桃红四物汤加减预防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王纪坤;曹南娟;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老年人髋部骨折患者186例。其中103例纳入治疗组,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10 d,同时口服桃红四物汤10 d;83例纳入对照组,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10 d。定期测量患肢小腿周经,定期行VAS评分,定期采用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凝血酶原时间检查。[结果]患肢肿胀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发生率及凝血酶原时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对预防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着积极作用,并能有效改善患肢术后疼痛肿胀的情况。

    2015年12期 v.23;No.374 1133-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201 ]

经验交流

  • 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贾小林;周明全;胡维;甘强;Thomas Stoffels;

    [目的]探讨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2011年12月因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行初次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的3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7例,女22例,年龄75~92岁,平均81.7岁,左肩16例,右肩23例。对骨折进行Neer分型,伤后平均4.7 d手术。术后随访进行Constant评分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41.8个月(29~81)个月。Constant评分平均71.2分,其中大结节解剖愈合者评分73.2分,未解剖愈合者评分69.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展分别为97.4°、91.9°(P>0.01);外旋分别为31.2°、11.6°(P<0.01),大结节解剖愈合者,外旋功能恢复较好。肩胛切迹发生率为20.5%(8/39),异位骨化发生率为30.8%(12/39),对功能评分均无影响。并发症发生率为12.8%(5/39),包括臂丛神经损伤1例,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1例,肩峰骨折1例,肩关节脱位1例,早期急性感染1例,均得到有效治疗。影像学检查中,1例在盂侧假体后方发现透亮影,2例在盂侧基盘固定螺钉周围发现透亮影,但最终随访假体均稳定,无松动。[结论]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是高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大结节的愈合与否将影响肩关节的外旋功能。

    2015年12期 v.23;No.374 1136-1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14 ]
  • 改良微创入路结合肱骨亚髁板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

    李延炜;王述伟;郭林新;丁真奇;

    [目的]探讨改良的远端外侧切口微创入路结合肱骨亚髁锁定板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9月~2013年7月,采用改良远端外侧切口微创入路结合肱骨亚髁锁定板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21~67岁,平均42.3岁。根据AO分型:A型13例,B型8例,C型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 h~8 d,平均3.8 d。住院时间5~22 d,平均7.8 d。对样本进行随访、回顾性研究并分析总结。[结果]手术时间42~110 min,平均67 min。术中出血量20~310 ml,平均140 ml。随访时间10~28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15周,平均9周。末次随访时肘关节活动度平均伸直3°(0°~10°),屈曲123°(100°~130°)。前臂旋前38°(28°~45°),旋后41°(35°~50°)。UCLA肩关节评分:优21例,良3例;Mayo肘关节评分:优14例,良8例,可2例。[结论]改良远端外侧切口微创入路创伤小、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少、骨愈合率高,且对肱肌及肱二头肌影响小,术后屈肘肌力良好,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2015年12期 v.23;No.374 1139-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07 ]
  • 大隐静脉移植修复锁骨下动脉损伤(附3例报告)

    赵德军;丁超;王玉涛;

    [目的]探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外伤性锁骨下动脉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4年7月收治3例锁骨下动脉完全断裂病例,取锁骨下切口,充分显露受损锁骨下动脉段,采用大隐静脉移植技术修复重建损伤动脉。损伤部位:锁骨下动脉第2段1例,第3段2例。损伤类型:均为完全断裂及破损。损伤至手术时间1~3 h。[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及肢体坏死。获随访3个月~5年,桡动脉搏动恢复良好。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锁骨下动脉解剖位置隐蔽,动脉损伤后显露、修复困难。采用大隐静脉移植技术修复重建损伤动脉安全可靠。

    2015年12期 v.23;No.374 1143-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5 ]

个案报告与短篇报道

  • 颈枕套治疗4岁儿童寰椎前弓骨折合并齿状突骨折1例

    张洪杰;张学利;朱如森;李雁;胡加绍;张益俊;母永超;

    <正>寰椎骨折占急性颈椎骨折的7%,孤立的寰椎骨折大多是两处或多处前、后弓骨折,44%的寰椎骨折合并有枢椎骨折,孤立性前弓骨折较少,小儿的寰椎骨折多发生在骨、软骨结合处,寰椎前结节、前弓水平骨折较为罕见[1],易被漏诊、误诊,应注意分析鉴别。查阅国内外文献未对此类骨折进行报道。云南省德宏州人民医院于2014年1月10日收治1例4岁儿童寰椎前弓骨折合并齿状突骨折,报告如下。

    2015年12期 v.23;No.374 1145-1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6 ]

学术探讨

  • 骨折断端磨损性骨吸收的证据分析

    刘振东;秦泗河;

    <正>骨折断端出现骨吸收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现象,比如隐匿性股骨颈骨折经过一段时间后骨折线就会因骨吸收而变为显性骨折甚至发生骨折移位,骨吸收现象也可见于腕舟状骨骨折[1-2]。断端骨吸收在钢板固定后较为常见,是骨折不愈合甚至内固定失效的重要原因(图1)。因此研究骨折断端骨吸收的成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那么造成骨折后断端骨吸收的原因是什么呢?

    2015年12期 v.23;No.374 1147-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9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9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