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临床论著

  • 微骨折技术应用于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

    张成昌;段小军;杨柳;

    [目的]探讨微骨折技术应用于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的临床疗效,尤其是伴有踝关节内外翻畸形时,能否通过微骨折技术提升踝关节融合率,避免关节内植骨。[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7年12月本科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的终末期关节炎患者48例。依据术前站立位踝关节正位X线片测量胫距关节面夹角,将内外翻角度在10°~20°的19例患者分为A组,将10°以内的29例患者分为B组。常规进行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术中应用微骨折技术,比较两组术后踝关节骨性融合时间和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踝-后足评分(AOFAS)等评估指标。[结果]术后2例患者出现足背前外侧感觉麻木,术后6周缓解,术后3个月感觉恢复。48例患者平均随访(25.60±7.87)个月,术后12周复查X线片提示A组患者骨性融合率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病例均达到骨性融合,但两组融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两组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胫距关节面夹角内外翻在10°~20°的终末期踝关节炎患者,在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融合术中应用微骨折技术可避免关节内植骨,近期临床疗效满意,但对于踝关节内外翻畸形明显时,骨性融合时间会延长。

    2019年06期 v.27;No.464 481-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7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58 ]
  • 前外侧联合内侧微创入路治疗AO-C型Pilon骨折

    李建鹏;高翔;陈玉宏;王松;胡永成;

    [目的]探讨采用前外侧联合内侧微创入路治疗AO-C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6年10月采用前外侧联合内侧微创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31例AO-C型Pilon骨折患者,其中C1型7例,C2型18例,C3型6例,均为闭合性骨折。记录关节活动度、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手术并发症,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均顺利手术,手术时间58~105 min,平均(78.62±20.32) min,术中出血量50~110 ml,平均(75.32±20.72) ml。所有病例随访12~32个月,平均(17.12±1.4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21±1.49)个月。随术后时间延长,AOFAS踝-后足评分显著增加,而VAS评分显著减少,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侧与健侧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结果评级为优26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3.55%。3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经改变日常生活方式和NSAIDs缓解症状。[结论]前外侧联合内侧微创入路治疗AO-C型Pilon骨折,骨折端显露充分,软组织剥离少,术后并发症少,可早期功能锻炼,关节活动度恢复良好。

    2019年06期 v.27;No.464 486-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1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63 ]
  • 后外侧与外侧入路翻修Vancouver B2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王琪;王景贵;刘天盛;李众利;王昊;刘勇;刘爱鹏;梁勇健;

    [目的]比较后外侧入路和外侧入路翻修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Vancouver B2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6月~2018年1月,翻修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Vancouver B2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38例。其中,采用后外侧入路18例(后外侧组),外侧入路20例(外侧组),对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首次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Harris评分和影像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38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骨折及重要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外侧组的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明显早于外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外侧入路组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优于外侧入路组(P<0.05),之后两组间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未发生关节脱位、假体松动下沉、深静脉血栓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和外侧入路翻修治疗Vancouver B2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各有其特点,后外侧入路术后早期康复效果优于外侧入路。

    2019年06期 v.27;No.464 491-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6 ]
  • 3D打印技术在陈旧性骨盆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邱少东;杨开杰;文坤;何金龙;金群华;

    [目的]比较3D打印技术辅助与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陈旧性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陈旧性骨盆髋臼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D组与常规组,每组18例。3D组常规行螺旋CT扫描并复制重建CT数据,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1:1实物模型,设计手术方案并在模型上进行"预手术",完成骨折断端的截骨、骨盆髋臼的矫形及复位内固定术,标记塑形所需的固定钢板、螺钉的方向及角度,应用于实际手术操作中。常规组常规行骨盆髋臼X线片及CT三维重建,结合手术医师的临床经验完成内固定术。[结果] 3D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Matta影像学标准,骨折复位质量3D组优14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88.89%;常规组优7例,良6例,可5例,优良率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3D组改良的Merle D'Aubigné和Postel评分为(16.00±1.94)分,常规组为(14.61±2.0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陈旧性骨盆髋臼骨折有助于术者了解骨折特点并在术前制定优化、精确的个性化手术方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精准复位,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2019年06期 v.27;No.464 496-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7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61 ]
  • 经皮加压钢板快速康复与传统方法治疗移位股骨颈骨折的比较

    庄晓静;高慧秋;王俊;顾三军;芮永军;徐耀增;

    [目的]通过与传统方法比较,分析经皮加压钢板(PCCP)固定结合快速康复外科(ERAS)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6年12月114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53例采用PCCP固定结合ERAS治疗(试验组),61例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和常规护理康复治疗(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与随访资料,采用基于Harris评分的髋关节功能评级和患者满意度评价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的下地行走时间显著早于传统组,且临床愈合时间和愈合率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翻修手术率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试验组的患者自我满意度和基于Harris评分的髋关节功能评级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CP固定结合ERAS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较传统方法下地康复更早,减少了手术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和患者满意度更好。

    2019年06期 v.27;No.464 501-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36 ]
  • 张力带及髌骨环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成本分析

    康治林;李珂;戴毅;柯巍;陈磊;王维山;史晨辉;

    [目的]比较张力带及髌骨环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医疗费用,为选择经济有效的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6年8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收治的99例髌骨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张力带组(53例)和髌骨环组(46例),记录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Bostman评分、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和医疗费用,计算成本效果比、增量效果比。[结果]张力带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髌骨环组(P<0.05),术后1年张力带组的Bostman评分差于髌骨环组(P<0.05);术后2年两组间的Bostman评分、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张力带组首次住院费、医疗总费用显著低于髌骨环组(P<0.05),而张力带组在并发症治疗费用上高于髌骨环组(P<0.05)。成本效果比显示Bostman评分每提高1分两组患者分别需支付431.93元和631.04元;张力带组中取出内固定患者术后2年的Bostman评分显著高于未取内固定患者(P<0.05),取出内固定患者与未取出内固定患者Bostman评分每提高1分需分别支付497.66和355.69元。[结论]张力带及髌骨环治疗髌骨骨折均能获得较为满意的远期疗效,但张力带可能是一种更为经济有效的手术方式。

    2019年06期 v.27;No.464 506-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7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17 ]
  • 高原地区椎体成形术后椎体新发骨折的影响因素

    张洋;肖杰;邹伟;龙浩;刘杰;

    [目的]探讨影响高原地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3月在本院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104例患者。依据术后是否发生骨折,将患者分为新发骨折组和无骨折组。比较两组间可能的新发骨折相关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骨密度、初次强化椎体个数、骨折压缩程度、椎体后凸角度、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后抗骨质疏松时间、每天日照时间、是否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否合并糖尿病及初次手术节段;并将各相关因素引入逻辑回归,分析术后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平均随访(12.63±9.61)个月,共有23例患者发生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新发骨折的发生率为22.11%,新发骨折距初次手术的时间1~30个月,平均(11.5±7.96)个月。分析显示患者骨密度、初次强化椎体个数、术后抗骨质疏松时间、每天日照时间是影响新发骨折的相关因素。[结论]高原地区患者骨质疏松程度重,初次强化椎体个数多是导致术后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增加术后抗骨质疏松时间和每天日照时间可以预防新发骨折的发生。

    2019年06期 v.27;No.464 511-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89 ]
  • 双津下套圈缝合法与跟腱龙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比较

    刘蒙;曲巍;赵巍;

    [目的]为比较两种微创手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结果。[方法]共计14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101例采用津下技术,39例采用跟腱龙技术修复跟腱。记录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等情况,并采用AOFAS踝-后足疗效评价及ATRS跟腱断裂评分评定术后疗效。[结果]津下组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短于跟腱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津下组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仅有1例再断裂,无感染、腓肠神经损伤、皮肤粘连等并发症。跟腱龙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0%,其中,腓肠神经损伤1例,切口感染1例,跟腱粘连1例,1例术后1个半月因肺栓塞去世。13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两组患者ATRS和AOFAS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增高,并且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和术后1年时,津下组评分较跟腱龙组评分高(P<0.05),术后3年时,津下组评分与跟腱龙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双津下缝合法和跟腱龙手术均为微创手术,具有切口小、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与跟腱龙手术相比,小切口双津下套圈缝合法术后早期效果更好。

    2019年06期 v.27;No.464 515-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9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53 ]
  • 智能化手部背伸牵引支具在手掌皮肤撕脱伤的应用

    高峻青;詹晓欢;付记乐;黄昭华;张家盛;

    [目的]观察智能化手部背伸牵引支具在手掌皮肤撕脱伤康复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于佛山市中医院行手掌皮肤撕脱伤修复的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5例,术后3周采用智能化手部背伸牵引支具牵引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45例,术后3周采用手部背伸牵引支具牵引结合常规康复治疗。支具康复治疗前后进行明尼苏达手灵巧度测试(MMDT)、普渡钉板测验(PPBT)及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康复干预前MMDT、PPBT及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康复干预后两组患者MMDT、PPBT及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干预后,试验组的MMDT、PPBT和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化手部背伸支具牵引可促进手掌皮肤撕脱伤术后手部功能恢复,是手部功能支具在人工智能加互联网应用上的一个尝试。

    2019年06期 v.27;No.464 520-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5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1 ]

继教学习班及会议信息

  • 第五届上海中山骨科论坛学术周报名通知

    <正>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以新鲜尸体标本操作为特色,连续举办了9届全国脊柱及关节和4届围关节创伤及肩关节镜学习班以及2届骨肿瘤论坛,学员多为副高级以上医师,得到了广泛好评。在此基础上,我们连续举办了四届上海中山骨科论坛学术周,邀请了顾玉东、戴尅戎、邱贵兴、付小兵院士及侯树勋、王岩、田伟、张英泽、王坤正、姜保国、邱勇、杨惠林、袁文、姜建元、张长青等大师和来自美、德、法、日、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著名教授以及各相关专业领军专家,学术周场场爆满,与会人数千余人。

    2019年06期 v.27;No.464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3 ]

荟萃分析

  • 两种方法治疗股骨干髓内钉固定后骨不连的荟萃分析

    罗华;薛锋;苏永蔚;赵勇;吴鸣;

    [目的]比较保留髓内钉附加侧板与更换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的骨不连的疗效。[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databases、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集2018年4月前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保留髓内钉附加侧板与更换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的骨不连的临床疗效对比的文献。通过阅读标题、摘要与全文,剔除无关文献,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关数据,并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19个研究报告,共有1 239位患者,其中保留髓内钉附加侧板治疗组608例,更换髓内钉治疗组634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保留髓内钉附加侧板组较更换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更短(P<0.001),术中出血更少(P<0.001)。此外,保留髓内钉附加侧板组较更换髓内钉组骨不连愈合率更高(P<0.001)、骨不连的愈合时间更短(P<0.001),但是两组术后感染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髓内钉附加侧板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的骨不连相对于更换髓内钉具有更好的疗效。

    2019年06期 v.27;No.464 525-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3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07 ]

综述

  • 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中螺钉位置的研究进展

    茆玮;何益群;董有海;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下肢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绝大部分转子间骨折需手术治疗,而转子间骨折手术中的螺钉位置是影响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以及促进骨折愈合的一个重要因素。将螺钉置入在股骨头内一个合适的位置,骨折复位可以获得更大的稳定性。目前测量螺钉位置的方法主要有:克利夫兰分区法、帕克率、尖顶距、尖顶距参考距等。这些测量方法为术者置入螺钉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每一种测量方法仍存在局限性。本文通过对转子间骨折手术中螺钉位置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帮助螺钉位置的测量方法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摆脱点和区域的限制,从而为临床工作中完成更稳定的内固定手术提供理论指导。

    2019年06期 v.27;No.464 530-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6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88 ]

基础研究

  • 丙磺舒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NLRP1炎性小体活化的影响

    吴立莹;周鑫;谷艳婷;王岩峰;

    [目的]研究丙磺舒(probenecid, PROB)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NLRP1炎性小体活化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Sham组(Sham组)、脊髓SCI组(SCI组)和丙磺舒治疗组(PROB组),参照Rivlin及Tator方法在SCI组和PROB组制作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采用BBB评分量表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情况,HE染色观察组织的病理形态变化,Western-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1、XIAP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Sham组的BBB评分各时间点显著高于SCI组和PROB组;损伤后3、7、14和21 d,PROB组的BBB评分显著高于SCI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PROB组与SCI组比较,中性粒细胞浸润、组织水肿减轻,神经元变性坏死减少,脊髓空洞面积减少。Western-blot检测显示:与Sham组比较,SCI组各个时间点的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且呈现一定时间依赖性,损伤72h表达最高,而PROB组的Caspase-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SCI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ham组各个时间点的XIA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CI组和PROB组,并且SCI组各个时间点的XIAP蛋白表达呈现一定时间依赖性降低,损伤72 h最低,而PROB组的XIAP蛋白表达显著高于SCI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显示:与Sham组比较,SCI组的Caspase-1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ROB组显著低于SCI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OB可能通过抑制XIAP的裂解和Caspase-1的活化,进而抑制NLRP1炎性小体的活化,减少脊髓继发性损伤。

    2019年06期 v.27;No.464 536-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3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74 ]
  • 个体化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风险

    王树相;陈鑫磊;徐超;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个体化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8年3月于淄博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57例,收集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构建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43,95%CI:1.076~1.214)、2型糖尿病(OR=4.591,95%CI:2.14~9.846)、ASA评分III级(OR=4.262,95%CI:1.600~11.352)、ASA评分IV级(OR=5.396,95%CI:1.868~15.583)、全身麻醉(OR=1.281,95%CI:1.066~1.540)及手术时间(OR=1.018,95%CI:1.001~1.035)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ROC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818(95%CI:0.752~0.885);校准曲线为斜率接近于1的直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x~2=8.760,P=0.363)均显示该模型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风险具有良好准确度。[结论]本研究基于年龄、2型糖尿病、ASA分级、麻醉方式及手术时间这5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准确度,可为临床个体化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提供科学指导。

    2019年06期 v.27;No.464 542-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120 ]
  • 骶丛、坐骨神经盆腔段在磁共振神经成像术的解剖特征

    赵红金;李强;刘胜全;李长勤;

    [目的]应用磁共振神经成像序列,探讨骶丛、坐骨神经盆腔段MRI表现及解剖学特点。[方法]观察40例(80侧)健康成年志愿者骶丛、坐骨神经盆腔段在磁共振图像上的表现,并利用GE公司AW4.6工作站对磁共振3D-BRAVO序列、3D-FIESTA序列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取得最佳显示层面,观察其影像学解剖特点。[结果] 3D-BRAVO序列、3D-FIESTA序列能够完成骶丛、坐骨神经盆腔段的显示,并且可以通过多平面重建清晰显示其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在MRI神经成像序列上测量双侧骶丛神经的长度,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双侧坐骨神经、梨状肌下孔的前后径、左右径,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MRI神经成像及多平面重建同层显示技术可以理想地显示骶丛、坐骨神经盆腔段的解剖特征,清晰地描述梨状肌下孔的形态及其毗邻结构组成。3D-BRAVO序列结合3D-FIESTA序列可以应用于外周神经的显示,对骶丛、坐骨神经正常解剖、相关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06期 v.27;No.464 549-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40 ]

读者·作者·编者

  • 本刊关于学术不端处理意见的声明

    <正>为维护学术刊物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也为维护本刊的声誉和广大作者的正当权益,本着对广大读者、作者负责的精神,本刊编辑部再次重申坚决反对剽窃、抄袭他人稿件的行为;一经查实,给予如下处理:撤稿、杂志和网站通告、通知作者单位给予相应处理、3年内不刊登该作者为第一作者的稿件。对信息虚假及数据伪造、篡改和剽窃、一稿两投、一稿两用等学术不端行为,据其性质、情节轻重以及造成的影响程度,给予如下处理:如稿件未刊登一律退稿,如稿件已刊登一律撤稿,并通知作者单位,2年内不刊登该作者为第一作者的稿件。

    2019年06期 v.27;No.464 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0 ]
  • 2019年“两会”会费缴纳通知

    <正>各委员:《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委会和中国康协肢残康复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两会") 2019年委员会费:常委、委员均为500元。各委员自收到本通知即可向秘书处汇寄,秘书处收到此款后给予发票,请在汇款单附言中注明开发票的项目名称,并注明纳税识别号。

    2019年06期 v.27;No.464 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技术创新

  • 肩关节交锁后脱位合并反向Hill-Sachs的改良关节镜下治疗

    傅仰攀;黄长明;范华强;张少战;卢海燕;胡喜春;唐聪;甘志勇;李鸿达;胡斌昌;

    [目的]介绍关节镜下改良的Mclaughlin技术及后方盂唇修补治疗肩关节后脱伴啮合性Hill-Sachs损伤。[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5例绞锁性肩关节后脱位患者,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35~51岁,平均(41.30±3.50)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3.10±0.60)个月,术前CT三维均证实为绞锁性的肩关节后脱位,肱骨头前缘缺损(反Hill-Sachs) 20%~40%,采用改良的Mclaughlin技术及后方盂唇修补的手术方式治疗,采用ASES、Constant-Murley和Rowe评分评定临床效果。[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8.50±4.60)个月。末次随访时ASES、Constant-Murley和Rowe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均获得良好生活与运动能力,无患者发生再次患肩脱位。[结论]关节镜下改良的Mclaughlin技术治疗绞锁性肩关节后脱位疗效良好。

    2019年06期 v.27;No.464 553-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6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39 ]
  • 腓骨头上入路箍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

    胡孙君;张世民;杜守超;张立智;熊文峰;姚喜州;

    [目的]介绍经腓骨头上入路水平箍钢板排筏螺钉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骨折的手术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例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骨折患者,男6例,女3例;年龄33~67岁。根据术前X线片和CT检查,确认胫骨平台骨折均为孤立的后外侧象限骨折。术中采用侧卧位,经改良前外侧腓骨头上入路,对骨折撬拨复位,以桡骨远端钢板折弯后成水平带状并以排筏螺钉固定。[结果]手术时间52~73 min。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发生。其中,8例随访12个月以上,无膝关节不稳、骨折再塌陷者,所有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12~18周。术后12个月,HSS评分87~98分,SMFA评分14~31分,膝关节活动幅度100°~135°。患者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者5例,满意者3例,总体满意率100%。[结论]对于孤立的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骨折,经改良前外侧腓骨头上入路可以充分显露骨折端,手术操作方便;箍钢板固定骨折块稳定可靠。

    2019年06期 v.27;No.464 558-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9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70 ]

临床研究

  • 儿童陈旧性寰枢椎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王鹏波;王丙超;徐韬;甫拉提·买买提;曹锐;梁卫东;盛伟斌;

    [目的]探讨儿童陈旧性寰枢椎脱位的治疗方法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21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患儿资料,男15例,女6例;年龄1.6~12岁。所有患儿均为前脱位,入院后均予枕颌带牵引。均采用Ⅰ期前路松解后路寰枢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患儿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影像学检查复位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损伤和脊髓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术后颈椎CT及MRI显示寰枢椎均复位满意,脊髓无压迫。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48个月,平均(21.52±7.66)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除3例患儿ASIA分级无明显改变外,其余患儿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ASIA分级由术前B级1级,C级9例,D级11例改进至C级3例,D级7例,E级11例,平均改善率90%;JOA评分由术前(9.73±0.07)分提高到(15.81±1.22)分。术后植骨均融合,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4.19±1.15)个月。末次随访期间未发现螺钉松动、移位及再移位,2例患儿于术后2年拆除内固定。[结论]儿童陈旧性寰枢椎脱位牵引复位困难,复位后再脱位的发生率高,采用一期前路松解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2019年06期 v.27;No.464 562-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27 ]
  • 影像测量肩峰指数与肱骨头相对高度的相关性

    李杰;潘昭勋;孙超;闵小军;杜德凯;

    [目的]通过测量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肩峰指数(acromion index, AI)和肱骨头相对高度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比较它们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效果。[方法]收集本科2017年4月~2018年5月共30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影像资料: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54.14±11.24)岁,分别测量其肩峰指数和肱骨头相对高度,并对两者行相关性分析。采用测得的肩峰指数和肱骨头相对高度数值评价对应的影像资料,比较两者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阳性率。[结果]纳入研究对象的肩峰指数为(0.704±0.109),肱骨头相对高度为(0.868±0.078) cm,两者存在直线正相关关系(r=0.532, P<0.05)。肩峰指数的阳性率50.00%,肱骨头相对高度的阳性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峰指数与肱骨头相对高度存在直线正相关关系,肱头相对高度在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阳性率高于肩峰指数,可以作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依据。

    2019年06期 v.27;No.464 56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9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34 ]
  • 掌指骨髁部骨折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

    邱中杰;陈前永;邢动;

    [目的]探讨掌、指骨髁部骨折选择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髁部骨折42例55处,男33例,女9例,年龄16~65岁,平均(34.17±12.43)岁。闭合性骨折27例(35处),开放性骨折15例(20处)。术后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并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采用TAFS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3~10个月,平均(6.24±1.26)个月,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无切口感染、钢板外露及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根据TAFS评分标准,优30例,良7例,差5例,优良率88.09%。[结论]掌、指骨髁部骨折选择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固定牢固,术后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可促进骨折愈合,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2019年06期 v.27;No.464 569-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3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8 ]
  • 新型桥接内固定系统术后股骨骨不连的治疗

    王文;左贵来;王凡;仲伟波;窦连大;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股骨桥接内固定(OBS)术后造成骨不连的病因和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例股骨干骨折OBS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20~54岁,平均(35.67±10.34)岁,骨折位于股骨上处1/3 4例,股骨中1/3处7例,股骨下1/3处1例。保留原OBS,附加锁定钢板,同时进行自体髂骨移植,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12例患者均取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24±3.22)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12例患者全部骨性愈合,愈合率100.00%。愈合时间6~10个月,平均(7.26±1.11)个月,无内固定失效、断裂、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附加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是治疗OBS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理想方法,临床效果满意。

    2019年06期 v.27;No.464 572-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1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95 ]

个案报告

  • 层叠技术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1例

    梁远;王静成;何金山;张佩;王骅;陈鹏涛;

    <正>锁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5%~10%~([1]),受伤原因常见于高能量损伤,随之带来更多的粉碎及明显移位骨折。虽然内固定材料的发展为临床治疗锁骨骨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术中在处理粉碎性骨折的时候并非容易。最近学者提出了针对复杂骨折、粉碎性骨折处理的新技术——层叠技术~([2])。该技术主要是利用小钢板来维持骨折块的复位、提供稳定性。笔者采用该技术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1例,现报告如下。

    2019年06期 v.27;No.464 575-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2 ]

  •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正>好的期刊——是专业发展的工具,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知识财富!《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4年3月创刊,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管,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是我国骨科领域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多年来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针,并强调信息权威性、理论前沿性、实践创新性。

    2019年06期 v.27;No.464 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0 ]
  •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

    <正>扶残助残放心梦想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领导下,广泛团结与肢体残疾康复有关的矫形外科专家和专业人员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宗旨:根据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章程,团结广大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同仁,坚持全面康复观点,推动康复医学研究,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康复医学,促进肢体残疾康复事业的发展,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任务:1、围绕国家规定的残疾人康复任务,积极开展残疾人康复专业学术活

    2019年06期 v.27;No.464 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