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蓬勃发展的中国矫形外科

引进-消化-再创新

临床研究

  • 颗粒骨打压植骨在腰椎后路融合手术中的应用

    张庆明;沈惠良;曹立;王居勇;

    [目的]探讨颗粒骨打压植骨在腰椎后路融合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003~2006年之间在本院行腰椎颗粒打压植骨融合的病人取得随访的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55~80岁,平均66.2岁。[结果]术后无硬膜撕裂、伤口感染等并发症。3例病人术后出现下肢放射痛,3个月左右缓解。术后6个月时摄X线片13例愈合,12个月时16例愈合,其余2例在术后18个月时愈合。随访结果:本组病人优16例,良12例,可3例,差0例。术后JOA评分24~29分,平均(27.4±1.9)分。术后改善率89.4%。[结论]颗粒骨打压植骨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手术的应用操作相对简单,费用低,损伤小,融合率高,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2008年11期 No.205 801-803+8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关节镜检查和镜下手术诊治膝关节内良性肿瘤

    张羽飞;田孟强;王立德;张卫国;汤欣;

    [目的]提高对膝关节内良性肿瘤诊断的认识和探讨镜下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方法]回顾总结1996年以来关节镜检查确诊并同时进行镜下手术治疗的13例膝关节内良性肿瘤的患者,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7~49岁,平均38.2岁。滑膜血管瘤3例,腱鞘巨细胞瘤2例,十字韧带腱鞘囊肿或滑膜囊肿4例,软组织内软骨瘤1例,十字韧带内韧带状瘤2例,十字韧带内硬纤维瘤1例。经过至少半年以上随访,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全部病例均在膝关节镜检查后确诊,并经过病理证实。镜检后同时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随访11个月~6年,术后较之术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复发。疗效评定:优46%,良39%,可15%。[结论]膝关节内良性肿瘤少见,单凭临床诊断较为困难,极易漏诊。对于临床上不确切的膝关节紊乱病人,MRI有助于鉴别诊断,关节镜检查和镜下手术是确诊和治疗的主要手段。

    2008年11期 No.205 804-8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膝关节置换术中腓总神经损伤的原因与预防

    余正红;蔡胥;李鉴轶;钟世镇;

    [目的]了解膝关节置换术(TKA)中腓总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预防要点。[方法]回顾总结本院1996年1月~2007年6月2000例初次TKA术后腓总神经麻痹患者的致伤原因。6例新鲜完整正常人体下肢标本模拟行TKA术,观察术中容易损伤腓总神经的操作步骤。[结果]9(0.45%)例患者术中腓总神经出现不明原因损伤。标本模拟手术过程证实,术中可能导致腓总神经损伤的高危操作依次为:①松解股骨后外侧关节囊、腓肠肌外侧头时,助手自后向前环抱提拉股骨远端将腓总神经压迫贴近股骨,后外侧骨面大大增加腓总神经挫伤几率,且术后多为其深、浅支同时出现症状。②外侧Hoffman板钩放置位置偏于外侧副韧带后侧或深度过大,钩尖部在运动中容易划伤腓总神经,术后多为深支或浅支的不全损伤。③安装假体试模后,为纠正残余屈曲角度,强力完全伸直或过仰,容易导致腓总神经牵拉伤。[结论]术中松解后外侧关节囊、腓肠肌外侧头时,应该避免助手自后向前环抱股骨远端向上提拉。注意Hoffman板钩位置、插入方向及其深度。避免强力过伸膝关节。

    2008年11期 No.205 807-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张绍东;滕宇飞;许龙吉;吴小涛;茅祖斌;陈辉;孔翔飞;王宸;

    [目的]探讨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3年10月~2005年5月,采用椎管扩大减压后行TLIF,对常规TLIF技术进行改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25例共29个节段,男17例,女8例;年龄24~65岁,平均54.6岁。Ⅰ~Ⅱ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症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6例,腰椎管狭窄症8例。改良方法首先切除一侧下关节突、上关节突内上侧部分及棘突与椎板的下1/2部分,将神经根松解、减压,再向对侧扩大减压范围,行对侧神经根减压,椎管减压满意后按照常规方法完成TLIF。[结果]2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个月~32个月,平均18.4个月,无椎弓根钉失败及Cage前、后侧移位。1例术后6个月X线片示Cage轻度下陷;1例术后出现下肢麻木感,2例下肢麻木加重,均为TLIF侧,其中2例于3个月内症状消除,1例稍有改善;术后1年X线片示未愈合2例。根据Denis疼痛分级、JOA评分法,术后平均改善率92%。[结论]改良TLIF扩大了手术适应证,使操作更加简单、安全,并发症减少,选择性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短期疗效满意。

    2008年11期 No.205 811-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选择性颈椎管成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夏英鹏;张学利;万军;胡炜;于斌;崔子健;朱如森;田融;

    [目的]评价选择性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型术(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ELAP)的临床价值并报告其近期随访结果。[方法]2005年6月~2006年6月,102名患颈椎病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44例采用选择性ELAP患者为研究组,另58例采用传统的C3~7ELAP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随访1年以上,对术后临床和影像学指标作统计分析。[结果]术后12个月随访时两组间比较:JOA评分增长率,C2~7角,前突指数,颈椎活动度均无明显差别,轴性症状发生率选择性ELAP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是脊髓后移距离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减压节段和脊髓后移距离间存在线形相关,减压节段越多,脊髓后移越明显(r=0.36,P=0.03),术后MRI显示,研究组9例为非完全减压,对照组8例非完全减压,所有非完全减压的病例均发生在减压节段的头端或尾端,而且该节段的脊髓前方致压物均大于6mm。[结论]选择性ELAP减少了手术对颈椎后部结构的破坏,有效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但是减压节段和脊髓后移间存在正性线形相关,为了避免术后非完全减压的出现,必须在术前反复阅片,明确减压范围。

    2008年11期 No.205 815-8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脊柱结核病尿脱氧吡啶啉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施建党;王自立;丁惠强;赵浩宁;金卫东;李平;

    [目的]通过对脊柱结核(STB)患者骨代谢标志物尿脱氧吡啶啉(DPD)的测定,观察其变化与脊柱结核病的关系;评价其在判定继发于肺结核(PTB)的脊柱结核筛选诊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及自动化学分析法检测脊柱结核组、肺结核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尿DPD水平,其中尿DPD以尿肌酐(Cr.)来校正(DPD/Cr.),将检测结果进行诊断有效性分析。[结果]脊柱结核患者、肺结核患者、健康对照组DPD的测定值分别为(14.9±9.8)μmol/molCr.、(6.4±2.6)μmol/molCr.和(6.3±2.0)μmol/molCr.,脊柱结核患者尿DPD较肺结核患者、健康成人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P=0.000)。肺结核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尿DPD的检测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751)。所检测的脊柱结核患者尿DPD的接受者工作特性曲线(ROC)下面积为0.83,在ROC曲线下,DPD测定值以8.4μmol/molCr.为截断点时,诊断脊柱结核的敏感性是87%,特异性是73%。[结论]脊柱结核可以引起骨代谢的改变,尿DPD能敏感地反映脊柱结核骨吸收的状况,尿液DPD检测有助于继发于肺结核的脊柱结核患者的早期筛选。

    2008年11期 No.205 819-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CRP、ESR在关节置换手术前后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宋炎成;张慧慧;卢华定;王昆;刘斌;蔡道章;

    [目的]研究骨性关节炎(OA)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在关节置换手术前后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设计观察原发性骨关节炎患者在行关节置换术前和术后1~7d、2周、1、2、3、6、9、12个月血清CRP和ESR的变化情况。纳入符合OA标准的100例患者,完整随访且无术后并发症的92例。其中男35例,女57例;年龄在37~92岁,平均64.7岁。16例行非骨水泥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HR)、32例行混合THR、7例全骨水泥THR,另外37例均行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术(TKR)。[结果]髋膝关节置换血清CRP浓度均在术后迅速增高,在术后2d达到峰值(THR216.7mg/L,TKR257.3mg/L),以后逐渐降低,THR患者在术后1个月、TKR患者在术后2个月下降到术前水平。术后THR第5dESR93.2mm/h,第6dTKR95.7mm/h分别达到峰值,THR和TKR患者术后3个月和9个月回落到术前的水平。[结论]血清CRP值比ESR变化更快,回落到正常的速度也快,TKR患者CRP和ESR水平比THR患者要高些。CRP可以较早较快反映炎症情况,动态观察有助于早期感染的发现和干预。

    2008年11期 No.205 823-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会议与学习班

读者·作者·编者

英文原著

  • 定量CT椎体骨密度测定诊断骨质疏松症(英文)

    沈宁江;李一波;陈文清;刘光洪;

    [目的]探讨定量CT(QCT)椎体骨密度(BMD)测定在诊断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价值和诊断标准。[方法]对53例健康无症状中老年人和68例临床拟诊骨质疏松患者进行L1~4椎体BMD测定。[结果]健康中老年人BMD随年龄增长而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以BMD≤x-2.0SD为诊断骨质量疏松症标准有68例,且各年龄段的BMD值均明显低于骨量截断值;如以BMD≤x-2.5SD为诊断标准则有60例。[结论]QCT诊断骨质疏松症敏感、准确、重复性强,易于推广应用。以BMD≤x-2.0SD为诊断标准,更符合临床实际病例,并能减少漏诊。

    2008年11期 No.205 826-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自主创新

  • 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非手术治疗

    许建文;钟远鸣;黄荣;雷龙鸣;陈锋;黄民锋;

    [目的]探讨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000年11月~2005年10月收治的60岁以上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76例,随机分为中医组、西医组及中西医结合组,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分别予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方法治疗并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157例获2~7年随访,平均随访3.5年,三组患者治疗前JOA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及随访时中医组与西医组患者JOA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医组或西医组与中西医结合组间JOA分值以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优于中医组和西医组。[结论]对于无急诊手术指征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积极治疗并存内科疾病的同时,选择合理的非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但中西医结合疗法与单纯中医或西医疗法比较,疗效更持久及稳定。

    2008年11期 No.205 829-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中华医学会继教园地

综述

基础研究

  • 脊柱侧弯应用PRSS矫正过程中的力学性能研究

    张仲文;叶启彬;张亦良;王亲猛;张柏青;

    [目的]脊柱侧弯时椎体和椎间盘出现凹侧低、凸侧高的楔形变,造成两侧的不对称应力;而在应用PRSS侧推矫形后不对称应力相应减少。本实验用模型实验方法研究PRSS矫正脊柱侧弯过程中的力学行为。[方法]椎体模型选择铝材,椎间盘及韧带模型材料选择聚碳酸脂,建立5个椎体、4个椎间盘的脊柱模型并模拟轻度侧弯情况,分别取纵向载荷为0kg、5kg、10kg、15kg、20kg,横向载荷分别为0kg、3kg、6kg、9kg、12kg。按原型矫正过程的载荷,进行加载试验,利用光弹性法及应变电测法测量了模型应力。利用有限元ANSYS软件模拟并验证实验的可靠性。[结果]脊柱受矫正力后,脊柱处于纵向力和横向力的联合作用状态,界面法向应力分布明显改变,凸侧的法向压应力增加,凹侧的压应力降低并可转变为拉应力。拉应力值与矫正力成正比关系。在一定的矫正力作用下,模型凹侧压应力值逐渐减小,直至出现拉应力,而凸侧依然是压应力,并且应力值比施加矫正力前更大。[结论]脊柱侧弯应用PRSS矫正过程中,随着矫正力的增加,凸侧的压应力增大,同时凹侧的压应力迅速减小并可产生拉应力,这样可促进凹侧骨的生长,抑制凸侧骨的生长,使脊柱生长变直,从而达到矫正脊柱侧弯的目的。

    2008年11期 No.205 848-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关节内注射医用臭氧对大鼠膝退行性关节炎的影响

    余斌;朱权;胡岩君;胡伊玢;何晓峰;

    [目的]观察医用臭氧膝关节腔内注射对大鼠退行性关节炎的影响,探讨不同浓度医用臭氧对退行性关节炎的防治效应及可能机理。[方法]将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A(正常对照组)、B(模型组)、C(空气组)、D(35μg/ml医用臭氧组)、E(70μg/ml医用臭氧组)5组,后4组复制出膝退行性关节炎(OA)模型,D、E组依据浓度不同,隔日1次给予膝关节腔内注射医用臭氧,每次1ml,间隔一周再注射,共2周。4周后处死动物,HE染色观察光镜下关节软骨的一般形态、Masson染色进行软骨Mankin’s评分,关节灌洗液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作为检测指标。[结果]B组光镜下关节软骨退变明显,Masson染色可见蓝绿色丢失较重,SOD下降,MDA升高;D组显微镜下关节软骨形态观察有明显改善,Mankin’s评分较A组无显著性差异,与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OD升高,MDA下降;E组显微镜下及Mankin’s评分较B组无明显改善,SOD下降,MDA升高。[结论]浓度为35μg/ml医用臭氧组能够减轻退行性关节炎软骨退变,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从而有效防治退行性关节炎,而浓度为70μg/ml医用臭氧组引起组织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导致关节软骨组织结构破坏。

    2008年11期 No.205 852-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5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9 ] |[阅读次数:0 ]
  • 人髂骨生长板软骨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

    黄爱兵;邱勇;孙光权;李海波;殷刚;曹兴兵;钱邦平;朱泽章;朱峰;

    [目的]探讨人髂骨生长板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的可行性并观察其生物学特征。[方法]对手术中获得的10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髂骨生长板软骨行体外分离、培养,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测定细胞增殖,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代细胞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形态由原代的多角形逐渐变为长梭形;(2)MTT比色法检测显示,第2代髂软骨细胞的生长曲线近似倒"S"形,在第4~8d细胞呈对数生长,在9~10d达平台期,至第11d开始出现生长抑制。(3)第2代细胞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呈强阳性。(4)Ⅱ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从第2代后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逐渐下降。[结论]采用联合酶序贯消化法将软骨细胞悬液和软骨块共同体外培养髂软骨细胞简单、有效,P2代细胞很好的保持了软骨细胞的特性,可以作为种子细胞来源。

    2008年11期 No.205 856-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外固定架在足下垂治疗中的应用

    孟国林;刘建;胡蕴玉;袁志;李明全;王树森;毕龙;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在足下垂畸形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足下垂患者9例,平均足下垂畸形时间15.5个月,将外固定架螺纹杆连接于胫骨与下垂足之间,对足下垂进行缓慢牵拉,每日螺纹旋转3次。[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2个月(6~19个月);足下垂矫形时间3~6周(平均4.2周),足下垂均矫正到中立位,带架时间7~11周(平均8周),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有神经、肌腱和血管的损伤;6例胫骨骨折、骨不连患者矫形后经过锻炼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活动范围约30°~50°;小腿前外侧和后侧肌群挫灭伤患者经过锻炼,踝关节活动范围约12°。[结论]通过外固定架的缓慢牵拉,可以有效治疗足下垂畸形。

    2008年11期 No.205 859-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经皮盘内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黄平;王丹;蒋欣浩;袁勤时;刘异;

    [目的]探讨经皮盘内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方法]2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经皮盘内注射浓度为35~50μg/ml的臭氧20~40ml,术后通过改良的Macnab方法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病例随访6~12个月,平均8.7个月,根据改良的Macnab方法评价,其中优15例(65.2%),良6例(26.1%),可2例(8.7%),差0例。总有效率达到100%,优良率为91.3%。[结论]臭氧是一种新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段,它有着安全、创伤小、有效率高、费用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2008年11期 No.205 861-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寰椎横韧带损伤的治疗策略

    康辉;贾连顺;周许辉;宋滇文;

    [目的]探讨寰椎横韧带在各种损伤状态下的治疗策略。[方法]本组共收治寰椎横韧带损伤患者26例,分析X线、CT及MRI资料,根据是否合并寰椎(或)齿状突骨折、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及脊髓的损伤情况,4例行枕颈融合术,17例行寰枢椎融合术,5例行保守治疗。[结果]26例患者获6~36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21例手术治疗患者疗效满意,5例保守治疗,其中4例效果满意,1例远期效果不佳行手术治疗。[结论]对于寰枢椎脱位、横韧带严重损伤,采用枕颈融合或寰枢椎融合术;对于横韧带部分损伤、寰枢椎稳定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但必须密切随访,出现不稳症状尽早手术治疗。

    2008年11期 No.205 864-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Keller手术治疗不同年龄组外翻的疗效分析及再评价

    汪利合;

    [目的]对Keller手术治疗中老年不同年龄组的外翻患者进行疗效分析,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典的Keller手术。[结果]40~55岁年龄组优17足,良6足,中2足,差1足,优良率88.5%;56~70岁年龄组优14足,良5足,中3足,差0足,优良率86.4%。40~55岁年龄组外翻角和第Ⅰ、Ⅱ跖骨间角分别从术前36.8°±20.19°和16.3°±0.77°改善到术后的15.2°±10.61°和13.2°±0.61°;56~70岁年龄组外翻角和第Ⅰ、Ⅱ跖骨间角分别从术前37.3°±20.32°和16.9°±0.92°改善到术后的16.4°±10.81°和12.8°±0.80°。[结论]Keller手术操作方法简单、疗效肯定,不但适用于老年患者,对40~55岁的中年患者只要有第1跖趾关节骨关节炎表现或者有关节半脱位的外翻患者同样适合行Keller手术。

    2008年11期 No.205 866-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自研微创活检器械在胸腰椎体及其周围病变中的应用

    周先明;陈锋;邹冬青;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微创活检器械在CT引导下胸腰椎体及其周围病变穿刺活检中的特点,穿刺的方法、路径和步骤。[方法]用自制微创活检器械行椎体活检22例,其中胸椎5例,腰椎12例,骶椎4例,失败1例。均在CT引导下经皮经椎旁入路,根据不同部位的病变,调整不同的穿刺点和穿刺路径。[结果]本组病例穿刺成功率为95%,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术中出血约30ml。[结论]本微创活检器械在椎体活检术中可运用CT根据病变部位及其解剖特征,个性化地选择最佳的穿刺途径,是一种活检阳性率高、损伤小、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2008年11期 No.205 868-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专科护理管理

  •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提高骨科护理质量

    宿芳;赵永亮;颜伟;孙梯业;

    [目的]提出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几点思考,提高骨科护理质量。[方法]从分析护患关系的不协调因素出发,分析总结了此关系中所包含的2个层面的基本内容。[结果]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主要包括护士因素、患者因素、医院管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结论]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应从完善骨科安全管理、增强护士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培训及科室内病案、急救物品管理等方面完善。

    2008年11期 No.205 870-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学术争鸣

个案报告

简讯

讲座_现代期刊&科技论文

读者·作者·编者_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