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蓬勃发展的中国矫形外科

会议与学习班

述评

临床论著

  • 非骨水泥假体髋关节翻修术随访报告

    李朋;史占军;管明强;肖军;王健;

    [目的]探讨非骨水泥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科1997年11月~2007年8月行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36例(41髋)患者进行了随访,其中29髋行全髋关节翻修,8髋仅翻修髋臼,4髋仅更换股骨柄。随访X线片上的假体变化情况,分析AAOS、Paprosky骨缺损分类对翻修时假体选择的指导作用,对髋关节行Harris功能评定并分析假体生存率。[结果]24例28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4.6年(1~11年),患者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8分(11~76分)增加到末次随访时的88分(60~99分)。21髋(75%)假体获得良好稳定性;1髋股骨1区形成2mm宽的透亮线,临床检查无松动迹象;4髋发生骨溶解并假体移位(股骨1髋,髋臼3髋)而需要再翻修,失败率为12.5%;8髋发生异位骨化;聚乙烯衬垫年平均磨损量为0.08mm(0~0.25mm),磨损率仅与外展角变化存在相关。AAOS分类术前、术中的一致性较Parprosky分类高。分别以任何原因进行了再翻修和影像学证明假体松动作为失败标准,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假体4.6年存活率分别为89%、81%。[结论]非骨水泥型假体可用于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失败的翻修。术中对骨缺损进行细致的评估并选择合适的假体固定,能达到令人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2009年10期 v.17;No.228 722-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应用组合式金属垫块修复胫骨近端AORI Ⅱ型骨缺损的全膝关节置换

    沈奕;王伟力;李晓淼;张炜;

    [目的]探讨应用组合式金属垫块修复胫骨近端AORIⅡ型骨缺损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8月~2008年5月,作者对9例(12膝)应用组合式金属垫块修复胫骨AORIⅡ型骨缺损的全膝关节置换病例进行了随访,男3例(3膝),女6例(9膝),年龄48~76岁,平均69岁。[结果]术后随访6~42个月,平均26个月。患者内、外翻畸形均得到有效矫正,疼痛消失,活动度良好,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14.5(10~25)分提高到术后85.5分(74~95)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由术前74.6°(15~100°)提高到术后110.3°(80~15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组合式金属垫块修复胫骨近端AORIⅡ型骨缺损,手术操作方便,提高了假体的稳定性和手术的成功率。

    2009年10期 v.17;No.228 728-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髋臼骨折Letournel分型系统评价及分析

    刘欣伟;苏佳灿;张春才;管华鹏;禹宝庆;付青格;

    [目的]对髋臼骨折Letournel分型系统进行评价并分析此种分型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已行手术治疗的265例髋臼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库中按Letournel分型系统10个亚型中每种亚型随机抽取6例,再分为2组:平片组30例(提供骨盆正位、髂骨斜位、闭孔斜位X线片)及CT组30例(提供X线片、二维CT),抽取9位骨科创伤专业医生对两组进行读片并根据Letournel分型系统做出诊断;每位观察者只读片而不给予其他临床资料。第二阶段即3个月后再次对相同资料进行分析,将结果统计Kappa值用来评估观察者间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不同观察者间在前后2个阶段的可信度为平片组0.65(0.70)、CT组0.66(0.71);同一观察者前后2次读片可重复性分别为平片组0.74、CT组0.77。[结论]以Letournel分型系统对髋臼骨折进行分类诊断时,可以获得一致度较高的诊断结果,CT虽然对于髋臼骨折的治疗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但并不能明显提高对髋臼骨折Letournel分型诊断的可信度。

    2009年10期 v.17;No.228 731-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关节镜下股骨双隧道胫骨镶嵌技术重建后交叉韧带

    王上增;孙永强;刘晓雅;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方法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后交叉韧带损伤病例,切取一端带骨块的自体股四头肌腱并制备"Y"形双束移植物,股骨侧双隧道,胫骨侧胫骨镶嵌技术固定。[结果]24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4~30个月,平均24.5个月。术后2年进行疗效评定。主观评定中,Lysholm评分从术前(49.20±1.44)分增加至术后(87.91±1.52)分,优7例,良16例,差1例,优良率为95.8%;术前KT-1000测定屈膝70°位胫骨后移值(12.85±1.10)mm,术后(3.98±1.99)mm,失效1例。[结论]后交叉韧带双束重建及胫骨镶嵌技术手术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重建方法,早期临床效果满意。

    2009年10期 v.17;No.228 734-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三维重建结合快速成形术制作模板定位髋臼假体的临床应用

    杜浩;赵致良;干阜生;潘檀;王丹;裴国献;

    [目的]利用三维重建、逆向工程设计方法、并结合快速成形技术为髋关节置换中髋臼假体植入提供一种精确定位的个体化设计方案。[方法]筛选出6例单侧股骨头坏死患者,收集CT扫描数据。将原始Dicom格式数据导入Amira3.1软件,三维重建髋关节模型,以STL格式保存,导入Imageware12.0软件,确定病变侧的正常髋臼旋转中心,设计出假体的最佳固定方向即中心轴,并提取髋臼表面解剖学形态。将二者结合,拟合成定位模板。再利用快速成形技术生成实物模型,术中将模型与髋臼凹面相匹配对假体置入方向进行定位。[结果]测量术后标准髋关节前后位片,髋臼假体外展角(46.00±2.49)°、前倾角(15.68±2.85)°,显示假体位置均达到预期定位效果。[结论]术前设计、构建的定位模板可以对髋臼假体植入精确定位,避免术中操作误差。

    2009年10期 v.17;No.228 737-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两种固定方法治疗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周治国;官丙刚;

    [目的]总结分析胫骨远端外侧解剖钢板与苜蓿草钢板两种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1999年5月-2008年5月手术治疗且获随访的85例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胫骨远端外侧解剖钢板固定组43例,苜蓿草钢板固定组42例,分析比较两者的治疗效果及优缺点,统计学分析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采用t检验,术后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采用x2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96个月,平均48个月。平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的发生率苜蓿草钢板组高于胫骨远端外侧解剖钢板组,有显著性差异,术后优良率胫骨远端外侧解剖钢板组高于苜蓿草钢板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在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内固定中的疗效优于苜蓿草钢板内固定,具有并发症少、踝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2009年10期 v.17;No.228 741-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汶川地震中脊柱骨折伤员的救治体会

    潘显明;邓少林;屈波;蒋凯;李伟;邱小波;权毅;

    [目的]分析汶川地震后脊柱骨折伤员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分析整理本科94例地震脊柱骨折伤员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受伤机制、合并伤情况及救治措施。[结果]在所有脊柱骨折伤员中,男性伤员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伤员,21~60岁年龄段为脊柱骨折高发年龄段。同时,脊柱骨折的合并伤有54例,占57.4%。脊柱骨折分型显示屈曲压缩性骨折及爆裂型骨折共89例,占94.7%。[结论]地震伤脊柱骨折的伤员数量较大,送达时间集中,损伤严重,合并伤多,因而,科学组织,合理分工,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批伤员的及时治疗。

    2009年10期 v.17;No.228 744-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地震伤所致脊柱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

    毛克亚;肖嵩华;陆宁;陶笙;王威;朱守荣;张国强;王岩;

    [目的]探讨TLICS评分(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在地震伤所致脊柱骨折应用。[方法]汶川地震中解放军总医院汶川抗震救灾医疗队在成都军区总医院和成都空军医院共收治95例脊柱骨折患者,其中男49例,女46例,记录骨折患者一般资料、受伤机制、骨折特点,并根据患者TLICS评分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95例脊柱骨折患者共有107个椎体受累,其中76例患者被倒塌房屋砸伤,19例患者跳楼所致坠落伤。85个椎体(79.5%)骨折位于胸腰段(T11~L1),36例患者TLICS评分大于4分,15例患者评分等于4分,44例患者评分小于4分。40例患者采用切开手术治疗,8例患者采用椎体成形术,47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结论]地震所致脊柱骨折可以采用TLICS评分,据此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2009年10期 v.17;No.228 747-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关于改良Nevaiser入路进行盂肱关节穿刺的准确性探讨

    孙东;唐康来;许建中;

    [目的]探讨非引导下改良Nevaiser入路行肱关节腔穿刺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对90例盂肱关节腔造影患者,根据其ID号进行简单随机分组,分别采用改良Nevaiser入路、前方入路、后方入路行盂肱关节腔穿刺45、20、25例,并注射造影剂;比较3种方法造影剂显影位置并计算穿刺成功率,观察各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改良Nevaiser入路、前方入路和后方入路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1.1%、50%、76%。前方入路组5例(25%)术后穿刺部位出现持续疼痛且>4h;3组穿刺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改良Nevaiser穿刺入路成功率高、安全可靠、患者依从性好,值得推广。

    2009年10期 v.17;No.228 750-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经典文献史料

新书推介

读者·作者·编者

综述

  • 肱骨髁间骨折的治疗

    王艳华;张殿英;

    肱骨髁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之一,因其常涉及关节面损伤,故治疗较为困难,借鉴前人经验并结合本科对于肱骨髁间骨折的治疗体会,本文将肱骨髁间骨折不同治疗方法加以综述,并就每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及适应证进行详述,并着重介绍人工肘关节置换在肱骨髁间骨折中的应用。以期对肱骨髁间骨折的治疗有所帮助。

    2009年10期 v.17;No.228 753-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小儿C_(1、2)骨折脱位的治疗策略

    谭健;王文军;

    小儿C1、2骨折脱位是一种常见的上颈椎损伤疾病。小儿尚处于发育阶段,寰枢椎关节囊、韧带较松弛,容易在外力作用下脱位或因病理原因导致自发性脱位。因此儿童上颈椎损伤和成人损伤有明显的解剖学和生物学上的区别,故其治疗上会与成人不同。治疗上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又分为寰枢椎后路固定融合技术、枕颈固定融合技术和齿状突螺钉固定术,但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外科手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根本治疗目的在于重建关节稳定性。而治疗选择的关键在于掌握各种方法的适应证。

    2009年10期 v.17;No.228 756-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江斌;陈鸿辉;

    胚胎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组织修复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研究表明,胚胎干细胞在细胞因子、激素、微环境等作用下能够分化为软骨细胞。本文对近年来胚胎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中的各种因素进行综述。

    2009年10期 v.17;No.228 759-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骨不连常见病因分析与治疗进展

    邱南海;郗根旺;

    骨不连是骨折愈合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本文综述了引起骨不连的一些常见的病因分析,同时针对这些病因采用的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

    2009年10期 v.17;No.228 762-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8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博士论坛

  • 创伤性骨髓炎

    刘立峰;邹林;蔡锦方;

    创伤性骨髓炎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也是骨科医师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虽然抗菌治疗在大多数感染性疾病中取得了很高的成功率,但由于骨骼的特殊的生理和解剖特点,其治疗困难。成功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包括骨的穿刺进行微生物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诊断并进行长期的抗菌治疗。由于创伤性骨髓炎的多样性,需要对不同的病人类型采用不同的医疗和外科治疗策略。创伤性骨髓炎常伴有骨的缺血坏死和死骨形成,除进行抗菌治疗以外,外科清创是必须的治疗手段。总之,创伤性骨髓炎,特别是在合并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复杂病例的成功治疗需要多种专业技术,包括骨科、感染控制、修复重建、血管外科技术等。

    2009年10期 v.17;No.228 76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5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编织聚乙烯醇支架材料构建前交叉韧带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分析

    白利明;陈鸿辉;叶春婷;邹海燕;戴丽冰;张鸣生;

    [目的]通过对编织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的分析,初步探讨使用该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前交叉韧带支架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分离培养的人前交叉韧带细胞和NIH3T3细胞分别种植在编织构建支架材料上进行立体培养,观察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情况;然后使用电子拉力机对支架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并进行分析。[结果]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生长良好,并分泌细胞外基质;支架材料的最大负荷、最大应变和极限抗张强度分别达169.78±9.18N、11.67%±1.38%、52.21±2.88MPa。[结论]该支架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一定的力学性能,有望通过改进力学性能后成为一种较理想的组织工程前交叉韧带支架材料。

    2009年10期 v.17;No.228 769-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P物质在异氟烷诱发脊髓损伤大鼠神经源性肺水肿中的作用

    张劭博;邹最;石学银;

    [目的]探讨吸入异氟烷的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P物质含量的改变与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300~330g,随机分为1.5%异氟烷组、水合氯醛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在T8水平球囊扩张造成脊髓压迫,压迫结束10min后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P物质含量和蛋白浓度,计算肺通透指数。[结果]1.5%异氟烷组大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P物质高于水合氯醛组(P<0.05),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肺通透指数1.5%异氟烷组也高于水合氯醛组和假手术组(P<0.05)。水合氯醛组和假手术组的P物质及肺通透指数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1.5%异氟烷可能通过刺激P物质的大量释放参与急性脊髓损伤后肺水肿的形成过程。

    2009年10期 v.17;No.228 774-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绿茶多酚保存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体的实验研究

    孔凡宾;葛宝丰;刘兴炎;陈克明;王勇;张晓红;王娟;

    [目的]研究绿茶多酚溶液保存的同种异体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48只成年雄性Wista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将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孔下5mm处切除1.0cm,神经缺损分别用4种移植物桥接。A组:自体神经移植;B组:新鲜异体神经移植;C组:经冷冻处理的异体神经移植;D组:用绿茶多酚保存的异体神经移植。术后6、12周通过大体观察、电生理学检查、组织学观察、透射电镜观察、图像分析与定量学检测评价各组修复神经缺损的效果。[结果]A、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D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B组、C组(P<0.05或P<0.01)。[结论]绿茶多酚溶液保存的同种异体神经是良好的神经移植替代材料。

    2009年10期 v.17;No.228 77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培养条件下脂肪干细胞与软骨细胞共培养的研究

    张勇;赵建宁;韩宁波;

    探讨病理状态下软骨细胞能否诱导脂肪干细胞(ADSC)向软骨细胞分化以及可能的最佳条件,以便为临床修复关节软骨损伤提供可能的新途径。[方法]分离共培养新西兰大白兔骨关节炎模型的ADSC和软骨细胞,根据不同血清浓度(10%FBS和2%FBS)和不同培养空间(纤维蛋白凝胶支架和无支架单层培养)分组,共培养14d后,胰酶消化终止。倒置显微镜观察和透射电镜观察共培养后ADSC的形态变化。甲苯胺蓝染色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共培养后ADSC的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表达水平。RT-PCR检测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基因转录水平。[结果]共培养7d后部分ADSC变圆,14d时ADSC形态高度分化与成熟软骨细胞相似,其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均增高,尤以10%FBS支架共培养组最为明显。[结论]与病理状态下软骨细胞共培养后,ADSC可以被诱导成软骨样细胞。高浓度血清三维培养可以增强这种诱导作用。

    2009年10期 v.17;No.228 782-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伊班膦酸钠对钛颗粒诱导的骨溶解作用

    张学军;王宸;张磊;

    [目的]通过建立钛颗粒诱导的小鼠颅骨骨溶解动物模型,研究伊班膦酸钠对骨溶解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4只昆明系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建立钛颗粒诱导的小鼠颅骨骨溶解模型。空白对照组进行假手术;钛颗粒组在小鼠颅顶植入30mg钛颗粒;1单位伊班膦酸钠组和10单位伊班膦酸钠组分别于植入钛颗粒第2d腹腔注射伊班膦酸钠10mg、100mg。手术后第10d,取出颅骨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空白对照组骨溶解面积为(0.070±0.009)mm2,没有发生明显骨溶解。钛颗粒组骨溶解面积为(0.369±0.050)mm2,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发生了更大面积的骨溶解(P<0.05)。1单位伊班膦酸钠组和10单位伊班膦酸钠组骨溶解面积分别为(0.164±0.018)mm2、(0.018±0.075)mm2,均小于钛颗粒组骨溶解面积(P<0.05)。而且10单位伊班膦酸钠组比1单位伊班膦酸钠组骨溶解面积更小(P<0.05)。骨溶解区域破骨细胞数量各组比较结果和骨溶解面积结果类似。[结论]伊班膦酸钠能够有效抑制钛颗粒诱导的小鼠颅骨骨溶解。

    2009年10期 v.17;No.228 786-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消息

经验交流

  • 肠腓肌内侧头肌瓣植皮修复胫骨中上段骨外露

    石建辉;林舟丹;程昌志;罗远国;

    [目的]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及游离植皮修复小腿中上段软组织缺损骨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5月~2007年5月,利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移位肌瓣上Ⅰ期游离中厚皮片植皮修复小腿中上段软组织缺损、骨外露11例,修复创面最大18cm×10cm,最小10cm×6cm。[结果]随访6~36个月,肌瓣全部成活,2例游离皮片少许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结论]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Ⅰ期植皮修复小腿中上段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手术操作简单,风险小,成功率高,不损伤主要血管。特别对小腿中上段皮肢软组织缺损面积大而腓肠肌完整的患者疗效显著。

    2009年10期 v.17;No.228 789-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并双侧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处理的探讨

    胡健;宋展昭;邵顺建;李洪鹏;徐朋;吴冰;孙培锋;

    [目的]探讨1例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PIL)合并双侧股骨颈骨折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分析1例合并双侧股骨颈骨折的PIL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处理方法。[结果]该患者经胶囊内镜证实诊断,在治疗期间发生骨折,经围手术期的积极处理,顺利完成股骨颈骨折手术,康复出院。[结论]PIL合并骨折未见报道,只有针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妥善的术前、术中、术后处理,才能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2009年10期 v.17;No.228 791-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肩袖损伤46例观察报告

    骆刚;黄昌林;赵汉平;李佩佳;史庆轩;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5例肩袖损伤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经保守治疗、手术或关节镜治疗后,随访1~6年,平均3.1年。疼痛消失29例,过劳后疼痛16例,疼痛明显1例;肌力正常24例,患肢稍感力弱21例,肌力明显减弱1例。[结论]肩袖损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2009年10期 v.17;No.228 793-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股骨交锁髓内钉长度选择方法比较

    肖斌;廖凡琼;郭新辉;蔡伟斌;曹阳;

    [目的]研究4种髓内钉长度选择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种髓内钉长度选择法的临床应用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健肢长度测量法优良率为86.0%,X线片测量法优良率为65.6%。术中导杆测量法和瞄准器测量法的优良率均达到100%。[结论]健肢长度测量法是较好的术前髓内钉长度选择法。术中2种确定髓内钉长度的方法均有满意的临床应用结果,瞄准器测量法方便可靠,值得推广。

    2009年10期 v.17;No.228 795-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复杂性粉碎性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刘成文;张明贵;曹云;吴子征;宋登新;赵毅;张东华;

    [目的]本文着重讨论复杂性不稳定性肩胛骨粉碎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分析2003年1月~2007年6月在本科用不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2例复杂性不稳定肩胛骨粉碎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骨折同时涉及肩峰,肩锁关节,喙锁韧带,肩袖,肩胛盂、颈,岗上、岗下肩胛体者8例,骨折涉及肩胛颈、盂、体部者4例,均Ⅰ期手术后随访肩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结果]12例患者均复位和固定满意,按Karlsson术后疗效分级标准,肩关节功能恢复优11例(88.89%),满意1例(11.11%),差0例。[结论]及时手术是治疗肩胛骨复杂性不稳定性粉碎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2009年10期 v.17;No.228 797-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

    王兴;李华兵;王义生;

    [目的]观察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2007年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86例,平均年龄73.9岁(71~89岁)。骨折类型:头下型40例,经颈型21例,头颈型25例。Garden分型:Ⅲ型者44例,Ⅳ型者40例。均髋部骨质疏松较重。根据Harris评分标准判定其疗效。[结果]本组中25例术后2~5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末次随访获得61例,平均随访时间3.2年(1~8年),术后无伤口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7分,优良率为88.5%。发生股骨柄松动下沉7髋(11.5%),髋臼磨损9髋(14.8%),下沉和髋臼磨损的程度不严重,疼痛不重,均不需手术翻修。[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是治疗高龄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简单有效方法。

    2009年10期 v.17;No.228 799-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