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书讯

临床论著

  • L_1爆裂骨折程度及圆锥位置与神经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杨明亮;李建军;唐和虎;

    [目的]分析L1爆裂骨折严重程度、圆锥位置与神经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L1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采集反应骨折程度的影像指标包括:L1椎前高压缩率、后高压缩率、椎管中矢径比值、弓根间距比值、椎管面积比值及圆锥位置高低。神经损伤程度采用ASIA标准评估。分析采集指标与神经损伤程度相关性。[结果]本组病例27例,平均L1椎前高压缩率0.63、后高压缩率0.91、椎管中矢径比值0.69、弓根间距比值1.14、椎管面积比值0.83。圆锥位置在L1中横截面或以上11例(高位分组),以下16例(低位分组)。L1椎管面积比值在≥0.5及<0.5水平的两组间,神经损伤程度存在显著差异(P=0.049)。高位圆锥组与低位圆锥组间神经损伤程度存在显著差异(P=0.046)。[结论]在本研究设定的分组水平,L1爆裂骨折时椎管面积比值<0.5,神经损伤发生率及程度明显增加。低位圆锥组神经损伤比高位组严重。

    2009年16期 v.17;No.v.17 1201-1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

    马立学;屠冠军;韩亚新;赵建罡;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03年9月-2005年9月间收治的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经前路手术病人3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7例,女7例。年龄19~63岁,平均41.7岁。按Denis分型标准:A型6例,B型16例,C型6例,D型4例,E型2例。术前Frankel分级:A12例,B4例,C10例,D5例,E3例。评价术后:(1)神经功能变化;(2)脊椎管减压情况;(3)脊柱后凸角度纠正情况;(4)融合率。[结果]椎管内受累面积平均由术前66.5%减少到术后的2.0%。术后的平均脊柱后凸角度由22.10°提高到2.30°。在30例有神经学功能缺失的病例中有26例(86.7%)有至少一级的恢复,没有神经学功能恶化的病例。[结论]前路手术脊柱内固定技术可直接行神经减压,改善脊柱后凸角度和满意的融合率而不需要后路固定。

    2009年16期 v.17;No.v.17 1204-1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侧前方减压钢板固定的疗效观察

    邵诗泽;张恩忠;付松;谭远超;侯海涛;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侧前方减压钢板固定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2年1月~2007年9月8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行后路侧前方减压钢板固定手术。随访12个月~5年4个月(平均2年4个月),进行临床Denis疼痛评分,调查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程度,测量术前、术后后凸角度,椎体高度丢失的百分数,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按照Denis疼痛分级,P1级有61例患者无疼痛,P2级有24例患者有轻微疼痛,无需服药治疗,所有患者均对手术表示满意。8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X线片可见椎体后凸畸形矫正满意,椎体高度恢复较好,术前后突成角平均26.8°,术后为7.8°。术前椎体高度丢失平均为58.5%,术后平均为5.6%。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6.3个月。70例有Frankel一级以上的改善,术后42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脱出,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经后路侧前方手术减压、固定可同时进行,入路简单,减压充分,固定可靠,重建了脊柱的稳定性,脊髓神经功能可获得最大程度的改善。

    2009年16期 v.17;No.v.17 1207-1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经椎弓根伤椎次全切除减压治疗胸椎爆裂骨折并截瘫

    丁真奇;庄平;郭志民;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行伤椎次全切除减压,椎体间钛笼支撑植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椎爆裂骨折并截瘫的临床疗效及优越性。[方法]23例胸椎爆裂骨折并截瘫患者,全部采用经椎弓根伤椎次全切除、椎管减压,钛笼加自体松质骨粒椎体间支撑,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8个月~2年,均无切口感染、血气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椎间植骨均融合好,内固定无松动、脱落、断裂等,Cobb's角丢失平均为3.5°。Frankel分级:术前A级6例术后未见改善;B级5例恢复至C级3例、D级1例、E级1例;C级7例恢复至D级3例、E级4例;D级5例恢复至E级。[结论]经椎弓根伤椎次全切除减压,椎体间钛笼支撑植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创伤相对较小,临床疗效满意。

    2009年16期 v.17;No.v.17 1210-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髌内侧滑膜皱襞与对应股骨内侧髁软骨损伤关系的探讨

    李健辉;冯世庆;李建伟;俞汝霞;李伟;周先虎;

    [目的]探讨髌内侧滑膜皱襞的存在、分型与对应股骨内侧髁关节软骨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8年7月所行的膝关节镜探查手术录像资料,共收集到有髌内侧滑膜皱襞者76膝作为研究组,记录它们的改良Sakakibara分型与对应股骨内侧髁软骨损伤的有无及Outerbridge分级,并按年龄、性别比例相近随机选取80膝无髌内侧滑膜皱襞者作为对照组,研究髌内侧滑膜皱襞与对应股骨内侧髁软骨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股骨内侧髁软骨损伤发生率分别为89.5%和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研究组中BCD型较A型软骨损伤发生率高,分别为95.2%和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股骨内侧髁软骨损伤程度与髌内侧滑膜皱襞炎症程度呈正相关(r=0.611,P=0.000),并与患者年龄相关(r=0.271,P=0.019)。[结论]髌内侧滑膜皱襞的存在增加了对应股骨内侧髁软骨损伤的危险性;髌内侧滑膜皱襞的棚架样外观也是股骨内侧髁关节软骨损伤的一个危险因素;股骨内侧髁关节软骨损伤程度与髌内侧滑膜皱襞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2009年16期 v.17;No.v.17 1217-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加压空心螺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赵海波;蔡翔宇;张峰;

    [目的]分析比较加压空心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2006年12月接受加压空心钉或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且有完整资料的152例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加压空心钉固定68例,动力髋螺钉固定84例。比较两种固定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的结果。[结果]对于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与动力髋螺钉固定相比,加压空心钉固定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于EvansⅠ、Ⅱ型骨折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对于Ⅲ、Ⅳ型骨折的患者,两种内固定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Ⅰ、Ⅱ型骨折和全身情况差的患者宜采用加压空心钉固定;动力髋螺钉适用于全身情况尚可及Ⅰ~Ⅳ型骨折的患者。

    2009年16期 v.17;No.v.17 1221-1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征订启事

临床研究

  • 后路椎体截骨撑开植骨固定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

    王栋;刘增霞;贺西京;李浩鹏;徐思越;杨平林;王国毓;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楔形截骨撑开植骨、跨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临床特点及并发症。[方法]总结本院2003年6月-2008年5月以来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楔形截骨跨节段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26例,其中男19例,女7例,均为陈旧性胸腰段骨折病例,病程时间平均12.6年,平均24.2(16~45)岁,后凸角均>40°(平均46.4°±3.5°),均有长期腰痛病史,合并神经症状16例。18例患者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椎弓根钉棒系统跨节段加压固定矫形,8例患者应用截骨面前方撑开式植骨纠正后凸畸形。将手术前后患者X线片后凸Cobb’s角比较,统计分析,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术后22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34.6个月),术后后凸Cobb’s角明显改善,矫正角度幅度平均达86.45%±4.56%。1例患者术后出现肠系膜动脉压迫综合征。[结论]该方法术中即可改善后凸畸形,对于畸形矫正幅度满意;椎体前方撑开式植骨可减少脊柱加压短缩,降低脊髓损伤等并发症。

    2009年16期 v.17;No.v.17 1214-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地震伤救治

  • 四川汶川大地震骨科伤员的早期救治

    朱锦宇;郭征;王臻;闫铭;赵广跃;丛锐;王倩;张瑶;张楠;

    [目的]"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本院野战医疗所紧急赶赴极重灾区安县(紧临极重灾区北川县),1周内作者所在的医疗分队共处理284例骨科伤员,本文初步探讨大地震骨科伤员早期紧急救治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284例骨科伤员的救治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骨科伤员包括脊柱四肢骨折脱位、手足外伤、周围神经损伤和四肢软组织伤。年龄11~92岁,平均49.3岁。男133例,占46.8%,女151例,占53.2%。骨折脱位伤员188例,其中上肢骨折85例,下肢骨折73例,脊柱骨折23例,肩或髋关节脱位7例。手足外伤、周围神经损伤和四肢软组织伤96例。开放性创伤67例,其余为闭合性创伤。131例经过治疗痊愈出院,其余患者病情稳定后转送至后方医院继续治疗。术后X线复查,21例外固定架术后的患者骨折复位固定满意,肩或髋关节脱位均成功复位,一期缝合患者无伤口感染,也未发现其它手术并发症。[结论]正确判断伤情,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不做确定性骨折内固定治疗,外固定架固定四肢骨折是地震伤员紧急救治中一个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2009年16期 v.17;No.v.17 1224-1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地震伤C1型骨盆骨折的微创治疗

    邓少林;权毅;屈波;马泽辉;关静;潘显明;蒋凯;梁锋;

    [目的]探讨地震伤C1型骨盆骨折经皮微创技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13例Tile分类C1型骨盆骨折患者采取前环骨盆外固定架结合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置入拉力螺钉复位固定骶髂关节。[结果]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置入空心拉力螺钉成功,外固定架固定骨盆前环复位良好,术后复查X线片复位满意。[结论]外固定架结合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置入空心拉力螺钉是治疗骨盆C1型骨折的最好方法之一。

    2009年16期 v.17;No.v.17 1227-1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体外冲击波疗法在创伤骨科领域的应用

    崔海峰;苗旭漫;吴其常;

    自发现冲击波(ESW)具有促进骨折愈合作用已逾20年,ESW治疗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论在适应证的选择还是专用治疗设备研发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本文综述了ESW在创伤骨科领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系统分析并阐明了ESW应用于创伤骨科的治疗机理;结合对治疗创伤后骨不连、人工关节翻修、创伤性股骨头坏死、骨腱结合部的急性损伤等成功案例的描述,分析了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归纳整理了该方法临床应用时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详细描述了现阶段ESW治疗机的工作原理及各项工作参数的选择依据;并提出了ESW技术在骨科领域更为广泛的应用。

    2009年16期 v.17;No.v.17 1230-1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进展

    黄淑明;孔建中;水小龙;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最常见的骨折,随着微创技术的进展,为了减少并发症和手术创伤,近年来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查阅了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相关文献,对肱骨髁上骨折的分类标准、闭合复位方法与参考标准、各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的进针技术及其疗效,以及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的并发症与防治措施等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2009年16期 v.17;No.v.17 1234-1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临床症状评估对退行性脊柱侧凸术式选择的影响

    孙志明;赵栋;赵合元;

    针对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选择合理手术方案,为临床难题之一。回顾近20年内相关文献,多数学者认为术前评估临床症状和脊柱畸形的关联性有助于合理选择手术方案。若临床症状源于畸形范围以外,减压范围不足以影响脊柱稳定性、躯干平衡,可选择有限单纯减压;若需扩大减压范围,建议彻底减压的同时伴以短节段融合。若临床症状源于畸形范围内,减压范围不足以影响脊柱稳定性及躯干平衡,可考虑有限单纯减压,反之建议长节段融合。

    2009年16期 v.17;No.v.17 1238-1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计算机导航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技术及进展

    李晓辉;

    [目的]精确的下肢力线和假体的摆放位置是全膝关节置换成功的关键。计算机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的出现使之成为可能,并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发展,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导航新技术不断开发使计算机的运行环境和操作界面更加友好,为广大学者普遍接受。随着这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计算机辅助手术必将成为全膝关节置换标准方式。未来的研究重点是,开发更小创伤的示踪器固定系统、电子平衡测量仪和智能化截骨锯等。并通过开发影像依从和非影像依从两种方法联合的影像加强导航系统,架起从现有技术向机器人智能化转变的桥梁,以实现完全通过机器人来完成手术操作的最终目标。

    2009年16期 v.17;No.v.17 1242-1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会议与学习班

实验研究

  • 组织工程骨神经化构建的组织学研究

    刘勇;裴国献;江汕;姚旺祥;任高宏;孙新君;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神经束植入组织工程骨后组织学的变化,探讨组织工程骨神经化构建的效果。[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进行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与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复合制作组织工程骨,分别将不同类型神经束植入组织工程骨,进行以下分组:A组,组织工程骨组;B组,感觉神经束植入组;C组,运动神经束植入组;D组,血管束(含有自主神经)植入组;E组,感觉、运动神经束联合植入组。分别用于修复兔股骨1.5cm大段骨缺损;各组分别在12周进行组织学的Masson染色,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比较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在观察期内,有感觉神经植入的组别和血管束植入的组别在组织学上具有明显骨化作用,而运动神经束植入却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感觉神经束和血管束具有明显的促组织工程骨成骨作用,可以作为组织工程骨神经化构建的一种方法。

    2009年16期 v.17;No.v.17 1246-1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应用重组合异种骨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研究

    潘玮敏;胡蕴玉;魏义勇;毕龙;曹峥;刘民;杨小彬;

    [目的]通过影像学、组织学及生物力学手段探讨重组合异种骨(RBX)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25只新西兰白兔,利用双侧趾长伸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其中一侧移植物两端固定有RBX,另一侧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6、12周取材,进行Micro-CT扫描,组织学染色(包括HE、甲苯胺蓝)以及生物力学检测,观察腱-骨之间愈合状况。[结果]影像学结果显示,术后6、12周RBX治疗组腱-骨之间的骨矿化组织密度(BMD)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组织学结果显示,术后2周,RBX组腱-骨之间被大面积不规则分布的软骨样细胞填充;术后6周,治疗组的腱-骨之间已见大量成熟软骨细胞,并开始分泌基质。而对照组术后腱-骨间一直被纤维样结缔组织连接,至术后12周,治疗组部分标本出现类ACL正常肌腱止点。生物力学结果同样证实,RBX组的最大牵拉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RBX可显著提高ACL重建术后腱-骨之间的愈合,较早恢复膝关节功能。

    2009年16期 v.17;No.v.17 1250-1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周围神经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李强;伍亚民;申屠刚;徐云钦;李骥;王刚;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大鼠坐骨神经再生过程中促进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利用自行研制的梭形双通道桥接管桥接36只SD大鼠坐骨神经长10mm缺损。将动物随机分为2组,A组:医用几丁糖凝胶组;B组:医用几丁糖凝胶+NGF和医用几丁糖凝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术后4、8、16周观察再生神经的大体形态,并用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再生神经的束间及束内血管分布。[结果]A组2支管内再生神经大体观察无明显差异,B组NGF侧再生神经外观呈粉红色或淡红色,质脆,弹性差;CNTF侧再生神经呈淡黄性,质韧,弹性佳。HE染色见NGF侧再生神经较CNTF侧再生神经排列紊乱,其束间及束内的血管较多见;超微结构示:B组NGF侧再生神经较少,但可见较多的成纤维细胞和丰富的新生血管。[结论]虽然NGF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不及CNTF,但其在神经再生的早、中、晚期均具有较为明显的血管形成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成纤维细胞增殖密切相关。

    2009年16期 v.17;No.v.17 1254-1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组织工程化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张建新;徐展望;常峰;

    [目的]观察兔骨髓基质细胞与生物活性玻璃联合培养构建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探讨组织工程化人工骨促进骨缺损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的骨髓基质细胞,经过传代扩增后,与生物活性玻璃联合立体培养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骨后,植入兔桡骨缺损处。通过大体形态观察、影像学、组织学、扫描电镜检查及生物力学分析,分别与单纯植入生物活性玻璃、髂骨以及空白组进行对比,观察各组对骨缺损修复的效果。[结果]植入组织工程化人工骨的兔桡骨缺损完全愈合,成骨效果与自体髂骨相似明显优于其他组。[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生物活性玻璃构建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骨能很好的完成骨缺损的修复。

    2009年16期 v.17;No.v.17 1258-1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经典文献史料

您知道吗? SICOT newsletter每月个案(2)

专家论坛

经验交流

  • 下肢骨折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

    任守平;金鸿宾;

    [目的]探讨下肢长干骨骨折带锁髓内钉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方法。[方法]11例术后感染的病例,在全身抗感染治疗的同时,4例局限性感染者通过病灶清理、引流、软组织修复保留了原固定;7例髓腔内外广泛感染骨不连者,通过病灶清理、持续冲洗引流、更换内固定等方法治疗。[结果]所有病例通过13个月~4年,平均2.4年随访,感染均得到控制,无复发,骨折愈合。[结论]病灶彻底清理、充分引流、有效抗生素的使用和维持骨折对位是带锁髓内钉术后感染治疗的关键。局限性感染者可保留原固定治疗,对广泛感染合并骨不连者须去除髓内钉,进行持续冲洗引流。

    2009年16期 v.17;No.v.17 1265-1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30例报告及相关问题探讨

    梅晓龙;庞贵根;张涛;陈新;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 e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在治疗胫骨下段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操作相关问题。[方法]自2005年5月-2008年4月采用M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胫骨下段骨折30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6~8周部分负重。[结果]本组患者随访8~24个月,平均16.6个月。术后无伤口感染、复位丢失等情况发生,骨折均愈合。根据Baird踝关节评分标准,其中优16例,良12例,中2例,优良率93.3%。[结论]应用MIPPO技术结合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损伤小,固定可靠,组织感染率低,早期功能锻炼,早期负重,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理想方法。

    2009年16期 v.17;No.v.17 1267-1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腓骨内固定在复杂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

    庄庆仁;涂致远;郑晓晖;

    [目的]探讨复杂胫腓骨骨折中腓骨内固定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复杂胫腓骨骨折行有效腓骨内固定22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10个月~3年,平均18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6.8个月,无畸形愈合,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在处理复杂胫腓骨骨折时,选择优先固定腓骨,简单固定胫骨的方法实现了由繁入简的生物学固定,经临床验证效果优良。

    2009年16期 v.17;No.v.17 1269-1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3种内固定材料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李雄杰;蒋家正;

    [目的]探讨3种内固定材料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临床适应证。[方法]8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采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固定41例,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固定32例,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16例。[结果]经随访6个月~3年,优良率分别为92.8%,90.6%,93.8%。[结论]3种内固定材料以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最佳,但各有其适应证:对EvansⅠ、Ⅱ型和部分Ⅲ型可选用DHS固定,对Ⅳ,Ⅴ型可选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固定,对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高龄者可选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临床应根据骨折类型,年龄、体质因素及骨质疏松程度等作综合分析,选择出最佳治疗方案。

    2009年16期 v.17;No.v.17 1271-1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难复性下颈椎骨折脱位

    姬广林;陈庆真;温煦;徐房添;肖文德;

    [目的]探讨后前联合手术治疗难复性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27例难复性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后前联合手术治疗,先行后路手术复位,再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38个月,平均24.6个月。6个月后植骨全部融合,无融合节段松动表现,内固定稳定,无断裂及松动。术后25例患者的Frankel分级均有明显提高,只有2例A级患者的Frankel分级无改善。[结论]后前路联合手术是治疗难复性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一种有效方法,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2009年16期 v.17;No.v.17 1273-1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加椎间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42例疗效分析

    骆兆配;冯达周;赖欢乐;田慧中;吕霞;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加椎体间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2年10月~2008年10月,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其中男14例,女28例。年龄31~65岁,平均45岁。退行间植骨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18例。[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均经随访,时间为2~5年(平均3年)。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25例,良15例,可2例,优良率达95%。[结论]后路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加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方法切实可行,用于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效果良好。

    2009年16期 v.17;No.v.17 1275-1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短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