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临床论著

  • 3型伽马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肖德常;马秉正;王英华;陈修福;李维林;

    [目的]探讨3型伽马钉(γ-3)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用γ-3治疗12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平均年龄77.6岁,91.8%合并股骨近端严重骨质疏松,术中牵引复位,微创置入γ-3,术后进行骨质疏松治疗,对比术后即刻及随访期末的颈干角及尖顶距,并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随访时间平均14.2个月(12~18个月),平均住院时间11.4 d,平均手术时间54 min,患肢完全负重及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1.2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86.1分,其中优60例,良52例,可10例,共9例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次日所测股骨颈干角及尖顶距与随访期末所测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型伽马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是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2016年06期 v.24;No.392 481-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有限切开撬拨复位三柱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李景光;徐名洪;黄爱民;傅智平;杨学明;章平治;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撬拨复位三柱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1年9月~2014年2月,在C型臂X线透视机监视下采用联合入路有限切开、撬拨复位、三柱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5例。根据Schatzker分型:Ⅴ型19例,Ⅵ型6例,CT扫描均为三柱骨折;骨折复位满意后三柱坚强内固定防止关节面塌陷,术中自体髂骨植骨7例。[结果]2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28个月,平均16.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4.5个月,未见平台高度丢失。膝关节功能按HSS评分标准,优20例,良2例,可3例,优良率为88.0%。术后即刻胫骨平台内翻角(TPA)、胫骨平台后倾角(PA)和股胫角(FTA)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切开撬拨复位三柱固定治疗累及三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软组织损伤小,内固定坚强,可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2016年06期 v.24;No.392 485-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微型锁定加压钢板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三柱损伤

    衣兰凯;孙建民;姜厚森;赵世波;尚小鹏;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微型锁定加压钢板(LCP)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三柱损伤的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自2011年6月~2014年12月本院共收治12例12足Lisfranc关节三柱损伤患者,按Myerson分类:A型8例,C2型4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应用微型LCP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后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定期放射学检查随诊,以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功能评估。[结果]12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骨筋膜室综合征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2例于末次随访时出现骨性关节炎表现,行走疼痛,1例较轻,1例需口服止痛药物,均不影响日常生活。末次随访AOFAS总评分(83.4±8.1)分,优4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83.3%。VSA评分为0~6分,平均(2.5±0.7)分。[结论]切开复位应用微型LCP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三柱损伤,能使跖跗关节解剖复位,固定确切,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2016年06期 v.24;No.392 491-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经皮撬拔空心钉固定与“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赵志;吴敏;肖玉周;周新社;周建生;官建中;

    [目的]比较经皮撬拔空心钉固定与"L"型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研究方法,将2010年2月~2011年11月本院收治的65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按住院号单、双数分为经皮撬拔空心钉固定组(经皮组)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切开组),软组织缺损或开放性跟骨骨折患者排除在外,32例采用经皮撬拔复位空心螺钉固定,男25例,女7例;平均40.3岁;SandersⅡ型17例,Ⅲ型15例。33例手术内固定治疗,男24例,女9例;平均38.5岁;SandersⅡ型16例,Ⅲ型17例。术后随访按美国足踝骨科学会(AOFAS)评分系统评分,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跟骨Bhler角、Gissane角、结节高度、宽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65例患者均骨性愈合并获得16~29个月随访,平均随访25个月,经皮撬拔复位空心螺钉固定和手术内固定治疗组术前与术后跟骨Bhler角、Gissane角、结节高度、宽度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AOFAS评分结果比较显示,SandersⅡ型经皮组优于切开组(P<0.05),SandersⅢ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组优22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93.8%,切开组优21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9%,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经皮组无1例发生空心螺钉脱出、骨折不愈合、感染及皮肤坏死、关节面复位丢失等并发症;切开组出现1例皮肤浅表感染,2例伤口不愈合、皮肤边缘坏死,1例创伤性关节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撬拔空心钉固定与"L"型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效果均佳,但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固定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软组织风险更低等优势。

    2016年06期 v.24;No.392 495-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 股骨干骨折髓内固定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评估及相关因素分析

    汤文杰;王满宜;

    [目的]对股骨干骨折髓内固定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进行评估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3月于本院创伤骨科收治的81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男37例,女44例)病例资料,收集患者入院时、术前1 d和术后1 d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术中出血量、自异体输血量等资料。根据Gross方程和Nadler方程计算围手术期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计算围手术期隐性或显性失血量占比和术前/术后隐性失血量占比;比较分析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受伤与手术的时间间隔、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对失血量的影响。[结果]股骨干骨折髓内固定显性失血量(216.9±118.3)ml显著低于隐性失血量(451.4±225.9)ml(P<0.05);术前隐性失血量(134.3±73.7)ml显著低于术后隐性失血量(317.1±215.7)ml,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组显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570.2±216.9)ml和(781.9±218.9)ml,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显性失血量(361.1±189.4)ml和总失血量(581.9±248.1)ml(P<0.05);高血压组患者显性失血量(275.9±203.8)ml、隐性失血量(519.19±239.2)ml和总失血量(795.0±231.4)ml均分别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患者显性失血量(174.3±220.6)ml、隐性失血量(402.59±204.6)ml和总失血量(576.7±232.6)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干骨折髓内固定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现象不容忽视;对于高能量损伤患者应密切关注围手术期血红蛋白水平变化;基础疾病可能会增加其围手术期失血量。

    2016年06期 v.24;No.392 500-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避免漏诊踝部骨折中胫骨局限压缩的影像学研究

    徐强;肖鹏;赵仁欢;巫宗德;张宇;刘亮;魏国华;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影像学手段避免在踝关节骨折中漏诊胫骨远端局限性压缩。[方法]对本院足踝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住院诊治的149例踝关节骨折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测量及归纳分析,数据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对不同影像数据与发现胫骨远端局限性压缩的病例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149例踝关节骨折中共出现15例(10.1%)胫骨远端局限性压缩,其中胫骨内侧穹窿压缩3例,胫骨外侧穹窿压缩2例,后踝压缩10例。统计学分析显示,三维CT比X线片对胫骨远端局限压缩的发现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T平扫中双线征与胫骨远端局限压缩的相关性,P<0.01,胫骨远端局限压缩与否与X线片中胫骨或腓骨骨折移位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P<0.01,且胫骨骨折严重移位部分或腓骨严重移位骨折成角的反方向与胫骨远端出现局限压缩部位间的相关性,P<0.01。[结论]三维重建CT有助于避免漏诊胫骨远端局限压缩,CT平扫中的"双线征"也有显著的提示作用;在伤后原始的X线片中胫骨或腓骨的骨折移位程度与胫骨远端局限压缩的出现紧密相关;而胫骨非撕脱、严重移位骨折的发生部位或腓骨骨折主要成角的反方向提示胫骨远端局限压缩的部位;MRI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2016年06期 v.24;No.392 504-5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尺骨远端锁定加压钩板治疗难治性第5跖骨近端I区骨折

    肖凯;谢鸣;黄若坤;赵晶晶;

    [目的]评估尺骨远端锁定加压钩板治疗第五跖骨近端基底部显著移位及粉碎性的关节内Ⅰ区骨折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4年5月本院24例采用尺骨远端锁定加压钩板治疗急性难治性第五跖骨近端骨折的病例资料。患者平均年龄38.46岁(19~66岁);男11例,女13例。骨折采用Lawrence and Botte分型,术后每间隔2~3周随访1次,直至骨折愈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中足(AOFAS)评分对患者康复程度进行评分。[结果]平均随访23.25个月(12~36个月)。术后平均7.42周(5~11周)骨折获得一期愈合。AOFAS评分平均为94.58分(87~100分)。术前骨折移位平均(5.08±1.14)mm(3.5~7.0 mm),术后复位残留平均(0.38±0.49)mm(0~1 mm),术后无显著移位(P<0.000 1)。术前VAS评分(8.5±1.0)分(7~10分),术后VAS评分(0.3±0.8)分(0~3分)(P<0.000 1)。未发生感染、骨不连、骨不愈合、足畸形等并发症。术后均无皮肤激惹症状。患者在休息或者运动期间均无明显疼痛表现,未发生再骨折。[结论]应用尺骨远端锁定加压钩板治疗难治性第5跖骨近端Ⅰ区骨折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可供选择的内固定治疗方式。

    2016年06期 v.24;No.392 509-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3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全关节镜下与切开术式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

    潘昭勋;钟彬;孙超;张洪鑫;

    [目的]比较关节镜和开放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5月~2014年2月,对84例确诊为肩关节前下盂唇损伤(Bankart损伤)导致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患者进行分组随机对照研究。其中关节镜手术组42例,开放手术组42例,关节镜手术组采用关节镜下带线锚钉Bankart修复术,开放手术组则行Montgomery&Jobe切开术式置入带线锚钉进行治疗。术后按标准进行肩关节康复训练。并按Bigliani肩关节评分系统、Rowe肩关节评分系统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术后1例患者失访,其余83例获得了13~33个月(平均25.5个月)随访。其中术后1年时Bigliani评分为关节镜手术组(6.5±0.7)分和开放手术组(4.4±1.9)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we评分为关节镜手术组(75.7±1.7)分和开放手术组(54.4±2.1)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关节镜手术在减轻肩关节疼痛(VAS评分,P<0.05)和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ROM)(P<0.05)方面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结论]关节镜Bankart修复术治疗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开放Bankart修复术,关节镜手术在减轻术后疼痛和增加肩关节ROM方面效果更好。

    2016年06期 v.24;No.392 515-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改良McLaughlin术式治疗肩关节后脱位合并反Hill-Sachs损伤的疗效评估

    王毅;詹美熊;

    [目的]评价改良Mc Laughlin术式治疗肩关节后脱位合并反Hill-Sachs损伤的疗效及结果。[方法]共6例患者接受改良Mc Laughlin术式并接受随访而入选本研究,年龄35~65岁(平均42.8岁),受伤至诊断时间1~86 d(平均47.5 d),所有患者均有肩关节后脱位伴有肱骨头前内侧骨缺损,缺损面积为25%~45%。6例患者中有5例延迟诊断,延迟诊断时间平均56.8 d(33~86 d)。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Mc Laughlin术式治疗。术后根据Constant评分及患者肩关节改善情况,进行功能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12~36个月的随访,平均22.8个月,优秀4例,良好2例。术后Constant评分75~90分(平均84分),随访无再发肩关节脱位及肩关节不稳定表现,且肩关节外旋角度平均恢复至30°左右。[结论]采用改良Mc Laughlin术式治疗肩关节后脱位合并反Hill-Sachs损伤,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可,如何处理反Hill-Sachs损伤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2016年06期 v.24;No.392 521-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伤椎固定及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

    陈农;周海林;周凯华;高如峰;刘佐庆;

    [目的]探讨伤椎固定及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行短节段结合伤椎固定及椎体内植骨共25例,对照组行短节段固定共2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视觉疼痛程度(VAS)、伤椎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20个月,平均11.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和末次随访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VAS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和末次随访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治疗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Cobb角矫正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Frankel分级改善无明显差异。末次随访时治疗组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和脱出;对照组中出现螺钉折弯和螺钉断裂各1例。[结论]伤椎固定及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较传统短节段固定方法可更好地重建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和维持矫正效果,该手术方法安全而有效。

    2016年06期 v.24;No.392 525-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伤椎置钉与不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比较

    刘潮坚;蔡拉加;石昭宏;林剑雄;

    [目的]比较伤椎置钉与传统伤椎不置钉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结果。[方法]2009年2月~2013年2月共7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伤椎是否置钉将患者分为置钉组(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伤椎上下椎体,联合伤椎置钉,33例)和不置钉组(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伤椎上下椎体,而伤椎不置钉,3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24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术后24个月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术后Cobb角矫正率及术后24个月Cobb角矫正丢失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术后Cobb角矫正率及术后24个月ODI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24个月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及术后24个月Cobb角矫正丢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伤椎置钉与伤椎不置钉,临床疗效相似,但是伤椎置钉能够有效恢复并维持椎体高度、减少术后后凸畸形矫正丢失,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适宜选择。

    2016年06期 v.24;No.392 531-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读者·作者·编者

  • 本刊2016年度稿件中图片的要求

    <正>为进一步提高图片的印刷清晰度,自即日起,请作者投稿时在按编辑部原投稿要求将图片安插在正文相应位置并注明图序及详细图题的同时,必须再将JPG格式图片(图片必须清晰,分辨率在300dpi以上)作为附件一起上传至投稿系统中,以方便作版及印刷时使用,从而提高期刊的印刷质量。感谢各位作者的合作!

    2016年06期 v.24;No.392 5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新书推介

  • 《骨折穿针外固定》教程出版

    <正>主编:张锴柴益民秦泗河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定价:165.00元【内容提要】本书是由中国骨科医师协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工作委员会(CEFS)汇集相关专家编写的外固定与肢体重建丛书之一,是第一部简单实用具有可操作性的骨折穿针外固定教程,以大量真实病例为背景,通过图片规范适应证,描述操作原则和步骤,展现了骨科外固定(Ilizarov)技术几十年的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骨折穿针的原则及具体应用。

    2016年06期 v.24;No.392 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感染性骨不连》出版

    <正>由北京昌平圣济骨伤医院王兴义、王伟、王公奇主编的《感染性骨不连》,2016年1月已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一部注重临床实践与应用的感染性骨不连专著,其内容涵盖了感染性骨不愈合、感染性骨不连、感染性骨缺损、感染性假关节和因感染而造成的肢体短缩畸形。全书分为二篇,共24章。第一篇为基础篇,包括病因、分型、检查、诊断和治疗方针、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治疗、病房管理等。第二篇为治疗篇,详

    2016年06期 v.24;No.392 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继教学习班及会议信息

  • 第二届中山骨科国际学术周报名通知

    <正>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以新鲜尸体标本操作为特色,连续举办了6届全国脊柱、关节和关节镜学习班,并于去年举办了第一届中山骨科学术周,邀请了顾玉东、戴尅戎、邱贵兴、付小兵院士等大师及来自全国的各相关专业领军专家,学术周场场爆满,与会人数共计近千人。第二届学术周将邀请美、德、法、日、韩、中等国际著名专家,由董健主任担任论坛主席于2016年4月20日举办国际高峰论坛;脊柱论坛于4月19~22日举行,分论坛主席:董健主任、姜晓幸主任;关节论坛4月21~23日举行,分论坛主席:

    2016年06期 v.24;No.392 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第二届华夏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术会议第一轮通知

    <正>由中国医促会骨科分会肢体重建学组和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创伤骨科以及青海省创伤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华夏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术会议",定于2016年7月8~10日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同期举办"青海首届外固定技术应用基础学习班"。本次会议是国内首次在青藏高原地区举办的以外固定和肢体重建为主题的大型学术专科会议,将全方位展现近年来我国学者在矫形外科与外固定器械研发、肢体重建、骨再生、缺血性疾病防治、外固定器械在足踝、手外、儿童骨科、创伤骨科中的应用

    2016年06期 v.24;No.392 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二届脊柱高峰论坛及脊柱康复学组换届会议通知

    <正>由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残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主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承办的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二届脊柱高峰论坛及脊柱康复学组换届会议将于2016年5月13~14日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隆重举行。大会组委会诚挚地邀请您参加本次学术会议。会议将邀请我国脊柱外科领域的权威专家和全国各地致力于脊柱外科实践的学者,充分展示近年来我国脊柱领域所取得的

    2016年06期 v.24;No.392 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骨科金属内置物材料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进展

    谷雅;

    [目的]综述国内外骨科金属内置物材料的生物学特性及相关应用进展,明确其在临床骨科中的最佳应用效果。[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常用的骨科金属内置物材料相关文献,尤其是新型合金材料的资料,总结归纳其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结果]目前骨科金属内置物材料已从单一金属发展到合金阶段,分别利用其力学特点及生物学特性,从追求单纯牢固及理化性质稳定发展到降低弹性模量甚至控制其降解。[结论]多种金属材料组合可取长补短,骨科金属内置物材料的研究仍将不断突破。

    2016年06期 v.24;No.392 536-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调查研究

  • 国际脊柱外科领域中相同贡献作者情况的调查分析

    陈晓峰;李茜;蔡东岭;欧志聪;翁茂鉴;梁立明;

    [目的]在一些医学领域中,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等对研究具有相同贡献作者的情况越来越多见。然而,在脊柱外科是否存在这种现象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主要脊柱外科杂志中相同贡献作者的比例和特征,分析其趋势及其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方法]选取国际脊柱外科3本主要的专业杂志,包括The Spine Journal、Spine和European Spine Journal。利用手工浏览杂志官网和翻阅纸质期刊的方式,获取2006~2013年发表在这3本杂志上有相同贡献作者的文章。统计相同贡献作者的数量、位置、作者总数、发表时间和地区分布。[结果]在这3本杂志中均发现相同贡献作者的情况,并且2013年发表的文章中相同贡献作者的文章比例均高于2006年(The Spine Journal,6.2%:0.0%;Spine,7.2%:0.5%;European Spine Journal,7.5%:0.8%)。每年发表相同贡献作者文章的比例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P<0.05)。相同贡献作者几乎出现在了每一个作者位置。其中,以前2个作者为最多。相同贡献作者的文章来自世界各地。然而,这三本杂志并没有在投稿须知中对相同贡献作者情况给出相应的指南。[结论]相同贡献作者的现象在国际脊柱外科中越来越常见。作者应该恰当使用相同贡献作者,而杂志应该提供相应的指导。

    2016年06期 v.24;No.392 540-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介孔钙硅酸盐改性硫酸钙骨水泥的体内降解及成骨性能

    许晨辉;何阿祥;谢栋;陈洁;魏杰;杨立利;

    [目的]通过动物体内置入实验评价介孔硅酸钙改性硫酸钙骨水泥(m CSC)在体内的降解性和成骨性能。[方法]将m CSC和对照样硫酸钙(CSC)骨水泥置入新西兰大白兔右侧股骨末端骨缺损,于术后4、8、12周取样,通过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分析骨水泥在体内的降解性和成骨性能。[结果]m CSC复合骨水泥置入兔股骨缺损部位12周后修复骨缺损,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分析表明:伴随着m CSC材料的降解,大量新生骨组织生成,成骨量显著高于CSC;且VEGF和Ⅰ型胶原染色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SC。[结论]m CSC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性和成骨性能,能促进新骨再生,是一种潜在的骨修复材料。

    2016年06期 v.24;No.392 54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鸡尾酒神经保护剂降低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的内质网应激水平并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臧宇杰;林世德;张俊江;张海静;赵廷宝;

    [目的]观察鸡尾酒神经保护剂N6对SD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和CHOP表达量的影响以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探讨鸡尾酒制剂对损伤脊髓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5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单纯脊髓损伤组(SCI组)、甲强龙30 mg/kg腹腔给药组(MP-a组)、甲强龙20μl蛛网膜下腔给药组(MP-b)和鸡尾酒神经保护剂20μl蛛网膜下腔给药组(Cocktail组)。采用NYU打击器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给药组造模成功后10 min即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各组大鼠于治疗后72 h,提取损伤段脊髓蛋白,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GRP78和CHOP相对表达量,灌注后取损伤段脊髓做CHOP免疫荧光染色。各组剩余大鼠每7d进行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28 d时取损伤段脊髓,Luxol Fast Blue染色后观察髓鞘再生情况。[结果]与SCI组、MP-a和MP-b组相比,Cocktail组GRP7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CHO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BBB评分在第14、21、28 d有明显升高(P<0.05),髓鞘存留面积较大。[结论]采用鸡尾酒神经保护剂N6蛛网膜下腔给药的方法治疗大鼠急性损伤,可有效降低脊髓组织CHOP表达量,抑制内质网应激水平,促进髓鞘再生和运动功能恢复。

    2016年06期 v.24;No.392 551-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导向装置的数字化研究

    张伟;张丕军;刘立柱;唐捷;李强;李超艺;宋世锋;

    [目的]经皮拉力螺钉固定骶髂关节脱位及骶骨骨折导向装置数字化研究的可行性。[方法]利用Mimics 10.01软件对100例正常成人骨盆(200例半骨盆)的螺旋CT扫描数据重建三维模型,以髂前上棘(A)与髂后上棘(B)骨性突出点,S_1棘突顶点为置钉平面(CP1),髂前上棘与髂后上棘骨性突出点连线后1/3为进针点,探索安全置钉终点(O)到S_1棘突定位点的最大、最小轴心距离(SO_1,SO_2)及置钉安全长度。根据此结论设计导向装置。[结果]200例三维半骨盆置钉平面有180例(90.0%)平均分割S_1椎弓根狭窄处,良好14例,差6例,成功率为97%。在成功置入平面骨盆模型中置入模拟螺钉,测得男性MSO_1为(37.64±7.26)mm,MSO_2为(60.74±11.43)mm,FSO_1为(35.15±7.17)mm,FSO_2为(55.89±11.17)mm。利用SPSS 17.0软件分析,其中t值分别为12.574,24.122,11.434,17.213;男女SO_1、SO_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CP1为操作平面,AB连线后1/3为进针点,O点为置钉终点可作为导向装置设计思路。

    2016年06期 v.24;No.392 557-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联合皮瓣、VSD技术治疗胫骨长段骨缺损及骨外露的疗效分析

    曹建明;张庆喜;尹志改;陈树波;王福川;

    [目的]探讨和总结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联合皮瓣、VSD技术治疗胫骨长段骨缺损及骨外露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本科2011年10月~2013年12月应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联合皮瓣、VSD技术治疗胫骨长段骨缺损及骨外露患者16例;小腿软组织缺损范围(4.0~6.0)cm×(3.0~4.5)cm,胫骨骨缺损长度4.5~8.0 cm,平均6 cm。先清创取出死骨块、VSD技术覆盖创面控制感染,再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使骨缺损修复,骨折愈合。参照Paley评价标准进行功能评价,并分析其骨折愈合时间、带外固定架时间、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0.5个月。其中11例应用皮瓣转移覆盖创面修复,3例通过游离皮片移植创面愈合,2例经换药愈合,软组织修复良好。使用VSD 3~6期,平均4.8期;带外固定架时间6~18个月,平均10.3个月;骨段搬移延长4.5~8.0 cm,平均6 cm;骨折愈合时间6~15个月,平均9.8个月。根据Paley骨折愈合与功能分级评价骨搬移结果及功能,优9例,良5例,可2例。[结论]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联合皮瓣、VSD技术治疗胫骨长段骨缺损及骨外露具有操作简便、疗效肯定、并发症发生率低、可随时调整纠正畸形等优点,值得推广。

    2016年06期 v.24;No.392 563-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不同手术入路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徐兵;吴飞鹏;马红兵;虎琼华;蒋华;王俊瑞;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入路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本院进行手术的93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后入路组43例和内外侧联合入路(侧入路)组5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交叉克氏针固定,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儿术后Baumann角和提携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入路组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低于后入路组(P<0.05),而Flynn评分显著高于后入路组(P<0.05)。[结论]相比于后入路,内外双侧入路交叉克氏针固定在治疗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时,有着并发症发生率低、肘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短、恢复较为理想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2016年06期 v.24;No.392 567-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CTA三维重建技术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中的应用

    莫勇军;谭海涛;杨克勤;江建中;韦平欧;罗翔;林汉;梁旭权;

    [目的]探讨CTA三维重建技术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4月~2015年2月,对27例四肢不同程度皮肤缺损患者实施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创面,术前将供区进行CT扫描,通过CT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获得供区动脉血供三维图像,明确股前外侧皮瓣血供的起源、走向、分型、血管蒂长度、管径以及穿支点位置。根据三维图像参数指导皮瓣设计和修复,切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面积16cm×10 cm~27 cm×18 cm。[结果]27例皮瓣全部成活,均无血管危象发生,术后经过6~17个月(平均10个月)的随访,成活皮瓣质地柔软、血运良好,修复缺损外形不臃肿,色泽与正常皮肤基本一致,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术前利用CTA三维重建技术选择定位合适的穿支动脉进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是可靠、实用的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2016年06期 v.24;No.392 570-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5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骨膜外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25例

    赵德军;

    [目的]探讨骨膜外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25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年龄61~75岁,平均67.8岁,骨折按Neer分类:2部分骨折7例、3部分骨折15例、4部分骨折3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Singh分度:Ⅰ度4例、Ⅱ度11例、Ⅲ度10例。均给予骨膜外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并用Neer评分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Neer评分优良率为88.0%(优9例、良13例、中2例、差1例)。[结论]骨膜外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可有效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2016年06期 v.24;No.392 574-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