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儒军;陶可;寇伯龙;袁燕林;关振鹏;周殿阁;林剑浩;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4月~2015年5月在本科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患者405例,其中男性202例,女性203例,左侧224例,右侧181例,年龄28岁~93岁,平均(61.43±27.82)岁,总结翻修原因以及手术处理方法等。[结果]假体松动280例,其中柄松动87例,臼松动39例,柄和臼假体均松动154例;翻修前假体平均使用时间6个月~24年,平均(6.68±4.82)年。感染66例,其中16例一期旷置,待感染控制后二期再行假体置入;其余50例均行一期翻修假体置入。关节不稳所致脱位15例,均为闭合复位失败或保守治疗失败, 3例行单纯切开复位, 3例更换内衬和股骨头,1例更换股骨侧假体,3例更换髋臼侧假体,3例行全髋翻修。聚乙烯衬垫磨损但假体无松动14例,8例予以更换内衬和股骨头,4例更换髋臼侧假体和股骨头,2例行全髋翻修。股骨头置换术后髋臼磨损11例,5例仅置换髋臼侧,更换股骨头假体,6例行全髋翻修。股骨柄假体周围骨折11例,以捆绑带固定或钢板螺钉固定或更换加长柄假体结合内固定等治疗。假体机械断裂6例,予以更换假体。股骨柄假体偏心距过大导致疼痛1例,予以更换股骨柄假体。髋臼螺钉位置不当导致坐骨神经症状1例,予以调整髋臼假体和螺钉位置。[结论]假体松动是人工髋关节翻修最常见原因,其次为感染、脱位、聚乙烯磨损、股骨头置换术后髋臼磨损、假体周围骨折等;人工髋关节翻修的方案需根据假体失败的原因、患者具体情况以及医生的经验等因素综合考虑。
2018年19期 v.26;No.453 1729-1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5K] [下载次数:1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 陈曦;邱勇;孙旭;陈忠辉;徐亮;李松;朱泽章;
[目的]探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NF1)合并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PJK)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接受后路矫形手术、有完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的103例NF1合并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9例,女54例。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测量脊柱骨盆参数、局部后凸角(SK)、主弯Cobb角及近端交界角(PJA),记录PJK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4.97±14.47)个月,22例发生了PJK,其中16例于术后6个月内发生,最常见的类型为Ⅰ型(63.64%)和Ⅱ型(27.27%)。PJK组术前PJA为7.42°,术后6个月为21.83°,末次随访时为23.82°。12例患儿接受支具治疗,1例行翻修手术。PJK组患者术前TK>60°、SK矫正>40°、UIV位于T3~5和T8~9的发生率均高于非PJK组(P<0.05),而两组患者术前PJA、LL、UIV固定方式及融合节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K>60°(OR=3.758,P=0.032)、 UIV位于T_(3~5)或T_(8~9)(OR=5.837,P=0.030)是PJK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F1合并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术后PJK主要发生于术后6个月内;术前后凸畸形、UIV位于T_(3~5)和T_(8~9)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2018年19期 v.26;No.453 1734-1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星火;杨操;郜勇;张宇坤;华文斌;王琨;宋雨;涂计;邵增务;杨述华;
[目的]探讨全麻下可视化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科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4例,均采用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治疗。其中,常规组30例,采用局麻、常规定位和椎间孔镜操作;可视化组64例,采用全麻,可视化定位与操作技术。评估患者的术中疼痛、手术时间、透视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均未出现脊髓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两组在手术时间、伤口大小、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常规组患者多数术中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而可视化组患者因全麻术中无疼痛,常规组术中射线曝露时间明显长于可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12±3.24) s vs (1.06±0.18) s,P<0.05]。两组患者平均随访6~12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的VAS和ODI均显著减少,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间VAS和OD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下可视化椎间孔镜技术可显著减轻患者术中疼痛,减少术中X线透视量,提高患者围手术期舒适度。
2018年19期 v.26;No.453 1741-1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6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梁景棋;梁晓军;张言;刘培珑;李毅;鹿军;赵宏谋;
[目的]评价踝关节牵开成形术治疗中重度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并评估治疗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46例van DijkⅡ期和Ⅲ期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31例,年龄42-71岁,平均(54.82±6.28)岁,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牵开踝关节间隙(AJSD)≥5 mm,术后2周负重,牵开10~14周拆除外固定架。通过踝关节骨关节炎评量表(AOS)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对术后距骨倾斜角及踝关节间隙进行评估分析,计算风险比率来评估相关的潜在失败因素。[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4~68个月,平均(42.76±10.21)个月。末次随访AOS和AOF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例(60.87%)末次随访时AJSD与术前相比显著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距骨倾斜角和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21.74%)治疗失败,治疗失败与距骨倾斜角增大(≥5°,RR=5.921,95%CI:1.802~19.479,P=0.003)和肥胖(RR=3.582,95%CI:1.302~9.891,P=0.010)有显著相关性。[结论]牵开成形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中期疗效肯定。然而,该术式的失败率仍然较高,特别是对于肥胖患者和距骨倾斜角较大的患者,应谨慎使用。
2018年19期 v.26;No.453 1746-1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军;葛恒安;程飚;
[目的]比较关节腔内注射医用几丁糖联合肩关节镜下松解术与单纯肩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冻结肩患者46例,均采用肩关节镜下行松解术,根据关节腔内是否注射医用几丁糖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23例患者接受关节镜松解术联合几丁糖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几丁糖组);另外23例患者仅接受单纯关节镜松解术治疗,未行几丁糖关节腔内注射(非几丁糖组),比较两组术后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SES)肩关节功能评分和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等评估指标。[结果] 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肩关节镜下松解术。术后1个月随访时,几丁糖组和非几丁糖组患者术后VAS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丁糖组VAS评分、ASES评分及UCLA评分均优于非几丁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两组间VAS评分、ASES评分及UCL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冻结肩可显著提高术后肩关节功能,术中及术后多次联合关节腔内注射医用几丁糖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冻结肩短期治疗效果。
2018年19期 v.26;No.453 1752-1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6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焦伟;张伟;尹稳;吴昊;邹欣欣;于海洋;李超;
目的]比较脊柱内镜不同入路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11月782例明确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85例为脱垂型突出,男51例,女34例;年龄17~75岁;受累节段L_(2/3)3例,L_(3/4)8例,L_(4/5)34例,L_5S_140例;脱垂椎间盘采用Lee分区法:Ⅰ区18例,Ⅱ区13例,Ⅲ区28例,Ⅳ区26例。手术经椎间孔组52例,经椎弓根组22例,经椎板间组11例;腰腿痛采用VAS评分、ODI指数对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即刻进行评定,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末次随访时恢复情况。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三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腰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90.21±8.56)min,无手术直接并发症。经椎间孔组1例术后3个月并发椎间盘囊肿,1例11个月复发予以开窗减压手术;经椎弓根组1例术后麻木症状一过性加重,术后第6周时恢复正常。经椎板间组术后1例合并椎间隙感染,经抗炎处理后控制。所有患者随访(16.21±6.47)个月,三组患者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优69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4.29%。[结论]术前根据脱垂椎间盘的位置与分区合理选择入路方式,经皮脊柱内镜下摘除脱垂型腰椎间盘可获得良好效果。
2018年19期 v.26;No.453 1758-1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5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孟乘飞;蔡贤华;刘曦明;徐峰;兰生辉;吴刚;袁功武;
[目的]探讨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对纠正单侧股骨头坏死所致的骨盆倾斜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 90例股骨头坏死合并骨盆倾斜畸形患者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手术前后行X线片检查,测定骨盆倾斜角、双侧下肢长度,依据术前骨盆X线片将盆下型骨盆倾斜分为2型:I型为骨盆倾斜于患侧,Ⅱ型为骨盆倾斜于健侧,再根据骨盆倾斜角分为3个亚型:0°~3°为A型;3°~6°为B型;>6°为C型。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患侧髋关节功能。[结果]随访2~12个月,平均(7.76±2.38)个月,术后3个月,各Lee分型患者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加,两时间点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延长,各型患者的骨盆倾斜角均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型的A、B亚型在3个月时都能恢复至基本正常水平,C型虽未能完全恢复,但较术前也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时,IA、 IB,IIA、 IIB组之间骨盆倾斜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4组与IC、IIC组间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合并轻中度骨盆倾斜畸形,不仅显著改善功能,还能显著矫正骨盆倾斜。
2018年19期 v.26;No.453 1765-1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张威;杨克新;朱立国;李学朋;银河;高春雨;侯增涛;
[目的]比较Quadrant通道下MIS-TLIF与开放后路椎体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92例纳入本研究,其中50例列入微创组,采用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治疗;42例列入开放组,采用开放后路椎体融合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及随访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评价评定临床效果。[结果]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比开放组长,术中出血量比开放组少,住院时间比开放组短,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疼痛程度均下降,但微创组术后1、3、6个月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微创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减压椎体融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术中出血量减少,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同时患者身体在恢复期间的疼痛程度得到显著缓解。
2018年19期 v.26;No.453 1770-1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5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秦宏敏;刘汉涛;刘典锋;
[目的]调查攀枝花学龄前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在攀枝花市区选择6家幼儿园3~6岁儿童2 362例,其中男1 206例,女1 156例。进行性别、年龄、居住地等统计。根据患儿步态、髋关节外观、Allis、Ortolani征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筛査。[结果]在2 362例筛查儿童中(男1 206例、女1 156例),261例儿童符合学龄前儿童DDH表现,为总筛查人数的11.05%,其中女孩232人,占患儿总数的88.89%,男孩29人,占患儿总数11.11%。在阳性患儿性别中,男女之比为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的DDH表现均为双侧髋关节。[结论]攀枝花地处海拔1 110 m,学龄前儿童DDH患病率明显高于国内外文献报道。
2018年19期 v.26;No.453 1775-1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2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项蕾蕾;王正梅;潘美华;梁云云;殷颖;
[目的]观察分级护理管理模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10月收治于本院并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接受分级延续护理管理模式干预,对照组接受一般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康复行为遵医率、康复效果优良率和延续护理耗时。[结果]延续护理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康复行为遵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康复效果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试验组护理人员用于延续护理的直接干预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人员用于延续护理的间接干预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分级延续护理管理模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实施干预,在节省医院护理资源的同时,能够获得与一般延续护理相同的护理效果。
2018年19期 v.26;No.453 1778-1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1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王永健;薛锋;罗华;潘明芒;唐果;吕波;
[目的]探讨肌肉干细胞条件培养基(muscle stem cell conditioned medium, MuSC-CM)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迁移及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获取新西兰大白兔后肢比目鱼肌,采用差速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肌肉干细胞,制备肌肉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并用超滤离心管浓缩。将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即不添加条件培养基组),5倍浓度MuSC-CM组,10倍浓度MuSC-CM组和20倍浓度MuSC-CM组。通过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MuSC-CM对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通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10倍浓度的MuSC-CM对成纤维细胞迁移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和3D胶原回缩实验检测MuSC-CM对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功能的影响。[结果]cck8实验结果示,不同浓度实验组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在48 h和72 h处呈浓度依赖性趋势。细胞划痕实验中,10倍浓度MuSC-CM处理的成纤维细胞在24、48 h的迁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示,不同浓度实验组中肌成纤维细胞α-SMA,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3D胶原回缩实验结果示,24 h后不同浓度实验组的3D胶原回缩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实验证明MuSC-CM能加快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同时促进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
2018年19期 v.26;No.453 1800-18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9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车晓明;孔占平;吴雪花;陈华;仇志学;
[目的]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低氧诱导因子2α(HIF-2α)、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高原骨性关节炎(OA)患者软骨和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选择高原地区骨关节炎患者11例(A组),亚高原地区骨性关节炎患者12例(B组),亚高原地区正常软骨9例(C组),分别采集血清及关节软骨行ELISA和免疫组化实验,监测HIF-1α、HIF-2α、EPO在血清和软骨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HIF-1α和HIF-2α在血清中的表达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PO A组高于B组及C组(P<0.05),B组与C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在软骨中表达A组高于C组,而HIF-2α的表达A组和B组均高于C组(P<0.05),其中HIF-2αA组高于B组(P<0.05),EPO虽然在三组之间也呈现出A组高于B组及C组,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IF-1α和HIF-2α与OA的发病相关,且有可能在高原OA患者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EPO虽然在世居高原人群血清中表达增加,但与OA发病无明显相关。
2018年19期 v.26;No.453 1806-1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4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武炼;郑世雄;林煜;肖莉莉;张怡元;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联合滑液CRP检测在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高度疑诊为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患者,术前行~(18)F-FDG显像符合线路显像(~(18)F-FDG显像)及滑液CRP检测,术中采集假体周围5个不同部位的滑液进行细菌培养,培养结果为阴性的延长培养时间至2周,以细菌培养最终检验结果作为诊断标准。分析比较联合检查、单纯~(18)F-FDG显像和单纯滑液CPR的诊断价值及意义。[结果]87例患者中,细菌培养阳性73例,确诊为假体感染(感染组);14例为阴性,排除假体感染(非感染组)。联合检查的敏感性为89.04%,特异性为92.86%,准确性为89.66%;单纯~(18)F-FDG显像的敏感性为87.67%,特异性为71.43%,准确性为85.06%;单纯滑液CPR的敏感性为90.41%,特异性为57.14%,准确性为82.76%。联合检查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显著高于单纯~(18)F-FDG显像或单纯滑液CRP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联合滑液CRP检测显著改进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可为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诊断提供依据。
2018年19期 v.26;No.453 1811-1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7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