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世梁;邱祖财;杜兰翔;李世佳;张统海;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涉及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Frosch入路显露方法及开放复位策略与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2月本院手术治疗的43例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1例采用3D打印辅助经Frosch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Frosch组),22例采用经前外侧联合后外侧Carlson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前后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rosch组下地行走时间显著早于前后组[(8.4±0.3) d vs (14.5±0.3) d, P<0.001]。与术后3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膝痛VAS评分、HSS评分、膝伸屈ROM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Frosch组膝痛VAS评分[术后3个月,(2.2±1.1) vs (3.9±1.7), P=0.039;末次随访,(0.9±0.7) vs (1.8±1.4), P<0.001]、HSS评分[术后3个月,(62.5±6.2) vs (58.1±6.3), P=0.026;末次随访,(88.8±7.5) vs (81.6±9.2), P=0.007]、膝伸屈ROM [术后3个月,(91.7±3.2)°vs(87.6±3.8)°, P<0.001;末次随访,(120.6±4.3)°vs (116.9±3.5)°, P=0.003]均显著优于前后组。[结论] 3D打印辅助联合Frosch入路可以直视复位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有效恢复关节面,便于内固定置入,术口并发症少,早起下地活动,功能恢复更好。
2024年08期 v.32;No.586 673-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建鹏;尹梦帆;高翔;
[目的]比较可吸收与金属螺钉内固定治疗Maisonneuve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20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31例Maisonneuve骨折患者的资料,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15例采用可吸收螺钉进行固定,16例采用金属螺钉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切口愈合、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平均(19.2±4.6)个月。可吸收钉组术后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金属钉组[(70.4±8.6) d vs (84.6±5.6) d, P<0.001]。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的AOFAS评分、踝背伸-跖屈ROM均显著增加,而VAS评分显著减小(P<0.05)。术后3个月,可吸收钉组的踝背伸-跖屈ROM显著大于金属钉组[(42.5±3.6)°vs (38.2±4.9)°, P=0.009],但术后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两组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两组的AOFAS评分、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术后骨折复位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的MCS、TFCS均显著减少(P<0.05),而TFO显著增加。在相同的时间点,两组间MCS、TFCS、TFO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Maisonneuve骨折的疗效与金属螺钉相似,可早期负重锻炼,无需二次手术取出。
2024年08期 v.32;No.586 679-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3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段修芳;侯致典;潘维亮;杨茂杰;孟乾;
[目的]比较前外侧钢板联合内侧微创接骨板(minimal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 MIPO)与单纯前外侧固定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3月—2022年5月胫骨远端Pilon骨折患者115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两组。58例接受前外侧固定联合内侧MIPO (联合组),57例采用单纯前外侧固定(前外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75.4±14.0) min vs (68.6±13.7) min, P=0.010]、切口长度[(7.0±0.5) cm vs (4.8±0.4) cm, P<0.001]、术中透视次数[(9.2±2.0)次vs (6.4±1.8)次, P<0.001]均显著多于前外组,但前者的术中失血量[(54.8±10.2) ml vs (60.5±10.5) ml, P=0.004]、住院时间[(8.5±2.4) d vs (10.3±3.1) d, P<0.001]、下地行走时间[(11.0±2.5) d vs (16.5±3.0) d, P<0.001]及完全负重活动时间[(101.5±25.0) d vs(120.4±25.2) d, P<0.001]均显著少于前外组。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AOFAS评分及背伸-跖屈ROM均显著改善(P<0.05),联合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2.0±0.5) vs (2.7±0.8), P<0.001]、AOFAS评分[(68.8±12.6) vs (63.5±11.2), P=0.019]、背伸-跖屈ROM [(55.0±6.5)°vs (51.5±7.0)°, P=0.006]均显著优于前外组,但末次随访时,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关节面对合、外侧胫骨远端机械角、前侧胫骨远端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K-L评级无显著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联合内侧MIPO入路手术治疗胫骨远端Pilon骨折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早期恢复。
2024年08期 v.32;No.586 685-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9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魏建军;颜世昌;杨永江;杨丰真;田纪伟;
[目的]比较空心钉固定和支撑钢板固定三踝骨折和后踝骨折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2月68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41例采用空心钉固定后踝骨块,另外27例采用支撑钢板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切口感染、血管栓塞事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钉组的趾屈曲挛缩[例(%), 2 (4.9)vs 7 (25.9), P=0.012]及内置物激惹[例(%), 3 (7.3) vs 11 (40.7), P<0.001]的发生率显著优于支撑板组。与术后3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AOFAS评分及踝背伸/跖屈ROM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骨折复位质量、骨愈合、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TFCS、MCS均显著减小(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TFCS、MC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钉和支撑钢板均可有效固定后踝骨折块,获得满意的踝关节功能,但需随访创伤后关节炎的进展。与支撑钢板固定相比,空心钉固定操作更简单有效,内置物相关并发症更少。
2024年08期 v.32;No.586 691-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任帅;张伟;孙其志;梁晓松;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后路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本院2017年6月—2022年9月后路椎弓钉固定胸腰椎骨折的14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依据切口愈合情况分为切口愈合不良组和切口愈合良好组,采用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探索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146例患者中,切口愈合不良21例,占比14.4%。切口愈合不良组患者年龄[(47.8±8.1)岁vs (41.3±11.2)岁, P=0.003]、BMI [(26.0±5.3) kg/m2vs (21.1±3.4) kg/m~2, P<0.001]、糖尿病患病史[(11/10)例vs (10/115)例, P<0.001]、手术时间[(91.9±17.9) min vs (77.7±16.5) min, P<0.001]均显著高于切口愈合良好组,使用后路开放内固定和单纯微创内固定比率[固定/开放减压固定/微创固定,(4/9/8)例vs (76/18/31)例, P<0.001]显著高于切口愈合良好组。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4.017, P=0.030),BMI (OR=1.178, P=0.009)、手术时间(OR=1.036, P=0.040)是胸腰椎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时间、肥胖、糖尿病是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因素。
2024年08期 v.32;No.586 697-7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7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李伍建;何少波;任聪;郑琎喆;刘继超;
[目的]比较三种皮瓣修复开放性踝关节骨折脱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2月本科收治的开放性踝关节骨折脱位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29例采用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组(perforating artery perforator flap, PAPF),15例采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皮瓣组(sural neurocutaneous flap, SNCF),7例采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s, ALTF)。比较三组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结果] ALTF组手术时间[(165.5±26.4) min vs (125.3±13.8) min vs (120.8±11.3) min, P<0.001]、皮瓣面积[(62.7±6.7) cm~2vs (55.3±6.4) cm2vs (54.9±8.2) cm~2, P=0.038]、术中失血量[(298.6±30.7) ml vs (238.9±38.9) ml vs (229.6±30.7) ml, P<0.001]均显著大于PAPF组和SNCF组,PAPF组和SNC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与初次手术间隔时间、供区闭合形式、供区愈合情况、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平均(14.7±2.0)个月。三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时间推移,三组VAS评分、踝背伸-跖屈ROM、AOFAS评分、供区瘢痕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PAPF组受区感觉功能分级显著改善(P<0.05),而SNCF组和ALTF组无显著变化(P>0.05)。末次随访,PAPF组、 SNCF组的踝背伸-跖屈ROM均显著优于ALTF组[(62.1±5.1)°vs (61.7±6.2)°vs (54.9±5.3)°, P=0.010],PAPF组和ALTF组的受区感觉功能分级[优/良/可/差:(17/7/3/2) vs (4/1/1/1) vs(2/3/7/3), P=0.046]、供区瘢痕评分[(3.9±0.9) vs (4.2±1.3) vs (5.1±0.9), P<0.001]显著优于SNCF组。[结论] PAPF逆行皮瓣修复开放性踝关节骨折脱位术后皮肤缺损并发症少,皮瓣外观及感觉功能恢复满意度高。
2024年08期 v.32;No.586 702-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王伟;姜成;黄春明;李小川;
持续性的下腰背部疼痛(low back pain, LBP)是人们求医以及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导致了巨大的医疗负担。腰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 IVD)退变、背根神经节、肌肉等脊柱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可诱发或加重LBP,其中椎间盘退变被认为是引起LBP最重要的因素,而年龄又是IVD退变的关键因素,因为衰老会加剧椎间盘退变和疾病的进展。有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在人和啮齿动物退变的IVD中都有浸润,且巨噬细胞的数量与椎间盘退变程度呈正相关。本文综述了目前巨噬细胞极化在椎间盘衰老退变中的研究现状,了解椎间盘衰老的潜在机制,以利于延缓或改善年龄依赖性退化进程,为临床预防和治疗LBP提供参考。
2024年08期 v.32;No.586 715-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张耀申;刘玉增;周立金;海涌;
脊柱畸形截骨矫形手术是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有效方法,但是脊柱畸形矫形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并发症多,尤其是神经并发症往往造成肢体的运动感觉障碍,甚至是瘫痪,是脊柱外科医生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围手术期预防措施非常重要。本文综述了脊柱畸形矫形手术中脊髓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尤其是预防措施的应用,如:术前牵引、电生理监测、3D打印和人工智能应用。提示脊柱外科医生应充分重视脊柱畸形截骨矫形手术预防措施应用的重要性,以避免和减少神经损伤并发症。
2024年08期 v.32;No.586 721-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0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万新雨;胡震;杨阳;刘林;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是从静脉血液中分离提取出来的一种含有丰富血小板和生长因子的血液衍生产品,富含多种生长因子和血小板,PRP通过促进半月板细胞再生、增加胶原蛋白合成、调节损伤半月板内部微环境等方式,参与延缓或修复半月板损伤并减少膝关节疼痛。本文旨在总结半月板损伤的特点、PRP的制备和分类、PRP修复半月板损伤的作用机制及在半月板损伤中应用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今后PRP在促进半月板修复的发展方向,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2024年08期 v.32;No.586 727-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4K] [下载次数:7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少康;陆向东;赵晓峰;范伟;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IVDD)是下腰痛(low back pain, LBP)的主要原因。IVDD过程伴随着细胞外基质代谢异常、促炎细胞因子释放增加和神经纤维及血管长入。同时已有研究表明,IVDD组织神经长入主要包括感觉神经和交感神经,神经在内层纤维环(annulus fibrosus, AF)和髓核(nucleus pulposus, NP)组织内的异位长入是LBP的主要原因。本文对IVDD组织内神经长入的进展进行概述,对神经纤维的调控和神经递质的作用进行讨论,希望通过针对神经长入的研究,有助于确定新的治疗方向。
2024年08期 v.32;No.586 733-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7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朱高明;郭艳波;张加豪;李刚;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中老年人易患的骨代谢性疾病,以骨密度减低和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伴随着大量的骨丢失,极易导致身体各部位发生脆性骨折,造成沉重的家庭及社会负担。因此,对OP基础理论研究及新药物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OP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调控因子陆续被发现,p53蛋白是细胞内重要的调控因子,调节着机体内各种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自噬等多个生命过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53的表达量高低对骨的功能及代谢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或将成为治疗OP等骨代谢疾病的新靶点。
2024年08期 v.32;No.586 738-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1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