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 椎管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

    左金良,黄波,高浩源,秦川,朱登嵩,李云恺,韩建龙

    目的 :探讨椎管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 860例。结果 :临床疗效参照NaKai分级 ,70 9例获得随访 ,平均 2年 7个月 ,优 ,5 5 9例 ;良 ,12 7例 ;可 ,2 3例。结论 :椎管镜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住院时间短 ,恢复快 ,但操作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2004年1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83 ]
  • 脊柱侧凸前路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

    詹世强,周良安,马元琛

    目的 :评价前路手术治疗脊柱侧凸的远期疗效。方法 :1980年 1月~ 2 0 0 1年 1月 ,前路手术治疗 168例胸腰段或腰段脊柱侧凸 ,男 5 3例 ,女 115例 ,年龄 7~ 3 1岁 ,平均 14 2岁。术前冠状面Cobb角 3 4~ 89° ,平均 47 5°。随访期间测量冠状面Cobb角 ,了解畸形矫正情况。结果 :15 1例患者随访 3~ 2 4年 ,平均 12 5年 ,术后矫正 2 6~ 45° ,平均矫正 41° ( 85 4% ) ,平均矫正丢失 3 2° ( 7 1% )。脊髓损伤 1例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症 4例 ,螺丝钉折断 2例 ,钢缆折断 3例 ,断棒 3例 ,假关节形成 2例。结论 :前路矫形手术能有效地治疗胸腰段或腰段脊柱侧凸 ,能通过较短的节段达到三维矫正和重建躯干平衡。

    2004年1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61 ]
  • 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外科治疗(英文)

    陶惠人,李新奎,李明全,王全平

    目的 :探讨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2 3例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病人行椎板减压后 ,对囊肿的处理有 3种方法 :13例行囊肿大部分切除后 ,重新缝合残余的囊肿以包绕囊内神经根 ;8例囊肿大部分切除后用肌肉填塞交通孔 ;2例囊肿切开旷置。平均随访 3 0 2个月 ,观察疗效。并对其临床表现 ,手术中的病理特点 ,手术后的并发症 ,以及X线片 ,CT ,CTM ,MRI等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MRI可清楚显示囊肿呈长T1及T2信号 ,信号强度与脑脊液一致。临床症状以骶管内神经受压表现为主 ,囊肿与硬膜囊一般有交通孔。囊肿切除后重新缝合包绕神经组与囊肿切除肌肉填塞组优良率并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并发症有皮肤糜烂和颅内感染。结论 :MRI是最好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发生是由于先天的硬膜缺隐所致。对囊肿的处理以囊肿切除 ,肌肉填塞封堵交通孔最为合理。术后不宜放引流及平卧。

    2004年1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42 ]
  • 上胸椎肿瘤手术治疗后的椎体重建

    陈宗雄,徐皓,贾连顺,肖建如,姚晓东

    目的 :探讨上胸段脊柱肿瘤椎体切除手术治疗后椎体的重建方法。方法 :对 19例侵犯椎体的上胸椎肿瘤经不同途径前入路切除肿瘤后 ,应用髂骨植骨 1例、肋骨植骨 6例、钛网植骨 8例、人工椎体 5例进行椎体重建替代 ,并辅以前路内固定系统行邻近椎节固定。随访 1~ 43个月。结果 :各种方式植骨进行重建 19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患者 1个月后均可坐起进食。 17例术后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 ,2例无明显改善。均无明显椎体替代物下沉现象 ,无断钉及内固定脱落。结论 :上胸椎肿瘤椎体切除术后应用髂骨、肋骨、钛网、人工椎体进行重建替代 ,均可良好恢复术后椎体高度及脊柱的稳定性。人工椎体的应用能进一步缩短患者卧床时间。

    2004年1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64 ]
  • 人工全股骨置换治疗股骨干骨肉瘤并相关文献复习

    宋若先,于秀淳,刘晓平,周银,李开华

    目的 :分析探讨人工全股骨置换的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操作要点。方法 :对 1例股骨干骨肉瘤患者的诊断分析及全股骨置换的治疗特点进行总结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股骨干骨肉瘤发病较少见 ,国内文献报道 2 2例 ,诊治困难 ;文献中全股骨置换国内报告 14例 ,国外报告 80余例 ,效果良好。作者应用MR的早期信号改变发现了股骨干肿瘤的侵袭范围 ,改良了传统手术切口及假体设计 ,使手术操作和假体设计更加完善。结论 :全股骨置换是治疗股骨干广泛病变较为理想的保肢方法。术前MR对发现病变的侵袭范围有重要价值 ;穿刺活检可明确诊断 ,为手术选择提供依据。术前假体的设计需要依据临床资料而确定 ;术中遵守无瘤操作 ,并最大限度保留下肢肌肉 ,是降低复发率 ,提高患肢功能的关键。

    2004年1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7 ]
  • 上肢多神经卡压1例报告

    蒋华,袁启智,黄伟杰,韩松海

    2004年1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6 ]
  • L_5椎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报告

    卢旭华,陈德玉,徐建伟

    2004年1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55 ]
  • 恶性骨肿瘤保肢术的并发症原因与处理

    李开华,于秀淳

    2004年1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11 ]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骨肉瘤中的研究进展

    李海峰,阮狄克,王德利

    2004年1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11 ]
  • 滑膜肉瘤的大小初次治疗方法与其预后的关系(附41例报告)

    扈文海,韩永台,顾振芳,任东风,陈燕,胡彤宇,李会杰,石奉文

    目的 :探讨滑膜肉瘤大小、初次治疗方法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 41例滑膜肉瘤病人肿瘤的大小、初次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随访 2 3~ 198个月 ,平均 73个月。结果 :肿瘤直径 <5cm者与肿瘤直径 >5cm者的5、 10年生存率、复发率、转移率均有显著差异。肿瘤直径 >5cm的滑膜肉瘤病人 ,单纯手术切除与手术加放化疗后5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 ;复发率、转移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 1)肿瘤大小是影响滑膜肉瘤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直径小于 5cm的预后好 ,肿瘤愈大 ,预后愈差。 ( 2 )初次治疗方法与其预后密切相关。

    2004年1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75 ]
  • 术前动脉栓塞在骶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

    李守强,徐微尘,李妹,崔东艳

    目的 :探讨术前动脉栓塞在骶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9例骶骨肿瘤患者行术前栓塞 ,全部病人使用明胶海绵栓塞 ,并在 2 4h内行手术治疗。结果 :9例栓塞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平均( 180 0± 480 )ml,手术时间缩短 ,平均 ( 176± 68)min ,术中切除彻底。结论 :术前动脉栓塞是骶骨肿瘤手术前的有效辅助治疗手段 ,可减少术中出血和缩短手术时间及有利于术中完整切除。

    2004年1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15 ]
  • 髋臼缘内移截骨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解剖学研究

    王宝明,李惠军,顾志华,张兴和,陈清海,王金红,张银山,易小兵

    目的 :研究髋臼缘内移截骨 ,在髋臼发育不良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用 10个防腐骨盆 2 0个髋臼 ,从髋臼缘向内 2cm处 ,将髋臼锯断 ,将髋臼密质骨层以及髋关节囊进行测量。结果 :髋臼缘密质层厚度 (钟表法表达 ) 9点经 12点至 3点最厚达 3 5~ 5 0mm ,4点经 6点至 9点逐渐变薄约 3~ 4mm ,关节囊厚度 9点经 12点至 3点4 6~ 5 5mm ,其他部位髋关节囊厚度约 3 5mm ,尔后将尸体标本用线锯做髋臼缘顶端截骨 ,推截骨远端内移后发现 ,髋臼明显加深 ,股骨头负重中心线点可内移约 2~ 2 5cm ,对股骨头基本可完成全部覆盖。对内移后的股骨头受力情况进行了生物力学测定。结论 :髋臼缘内移截骨术 ,对髋臼发育不良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手术方法。

    2004年1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60 ]
  • 应用Access软件设立脊柱外科数据库实现规范化管理探讨

    刘芙进

    2004年1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1 ]
  • 重度脊柱侧凸前后路联合矫形术护理60例

    秦柳花,海涌,马华松,李爽,杨明珠

    目的 :总结重度脊柱侧凸前后路联合矫形术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 60例重度脊柱侧凸前后路联合矫形术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肺功能锻炼、脊柱弹性被动及主动锻炼、术前饮食指导 ,术后病情观察、防止并发症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 ,手术疗效显著 ,未出现严重护理并发症。结论 :抓住重度脊柱侧凸前后路联合矫形术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综合护理 ,是安全手术、术后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2004年1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49 ]
  • 四穴五法加黄地通腰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8例体会

    刘电厂,郎咸泉,王言孟,王海霞,吕秀华,张爱娥,张焕云,宋丙章

    2004年1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7 ]
  • 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植入体的生物反应

    谭延斌,王毅,杨庆铭,邓廉夫,曾绍先

    目的 :研究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植入体的骨结合和界面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 :在Beagle犬股骨髁植入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栓和钛合金 (Ti 6AL 4V )栓 ,在 4、 8、 12周比较植入体 -骨界面的组织学和TNF α、IL 1β、IL 6、IL 10的表达。结果 :植入体 -骨界面能快速的达到骨性结合 ,TNF α、IL 1β、IL 6表达水平较低 ,IL 10水平明显高于钛合金组。结论 :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材料有临床应用前景。

    2004年1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5 ]
  • 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微血管神经元微环境改变实验研究

    陈锋

    目的 :探讨脊髓受压后脊髓微血管、神经元微环境改变情况。方法 :通过建立脊髓型颈椎病动物模型 ,运用微血管显影、免疫组化、电镜等方法观察神经元计数、脊髓微血管显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神经元神经丝蛋白、胶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结果 :脊髓受压后神经元数量减少 ,白质脱髓鞘改变 ,存在细胞凋亡 ,微血管显影血管稀疏 ,面积减少 ;神经丝排列紊乱、溶解 ,胶原纤维蛋白增生 ,神经元微环境破坏 ,压迫越重损害越重。

    2004年1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43 ]
  • 颈椎间隙高度与椎体高度比值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王洪彬,郑燕平,刘新宇,杜伟,原所茂

    目的 :通过观察测量正常的X线侧位片 ,分别计算出各椎间隙高度与椎体高度的比值 ,为临床颈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方法 :观察正常的颈椎侧位片 2 2 2例 ,男 10 2例 ,女 12 0例 ,年龄18~ 5 6岁 ,其中小于 2 0岁 3例 ,2 0~ 2 9岁 65例 ,3 0~ 3 9岁 92例 ,40~ 49岁 5 1例 ,大于 5 0岁 11例。测量各椎间隙与椎体前缘、中份及后缘的高度 ,并求得椎间隙高度与下位椎体高度的比值 ,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男性椎间隙与椎体高度的比值 ,前缘为 0 2 72~ 0 3 3 8;中份为 0 474~ 0 5 2 8;后缘为 0 168~ 0 195。女性椎间隙与椎体高度间的比值 ,前缘为 0 2 70~ 0 3 3 3 ;中份为 0 471~ 0 5 0 9;后缘为 0 177~ 0 190。结论 :椎间隙与椎体间的比值比较恒定 ;各间隙的前缘、中份、后缘比值明显不同 ,中份最大 ,前缘次之 ,后缘最小。男性较女性的均值稍高 ,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本文结果对临床颈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效果评价提供了客观依据。

    2004年1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39 ]
  • 股外侧U形切口全髋置换术治疗双侧骨性强直髋关节

    田慧中,陈环球,骆兆配,林强,赖欢乐,吕霞

    目的 :介绍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双侧骨性强直髋关节的全髋置换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股外侧U形切口入路 (改良Ollier手术 ) ,切断宽筋膜、髂胫束和大转子 ,自肌肉间隙分离暴露髋关节 ,不需要横断肌肉 ,损伤小、恢复快。截断骨性融合的髋关节、挖髋臼和镶入假体都能在直视下进行 ,较方便。只需要将大转子复位钢丝固定 ,并将切断的宽筋膜用 8字形缝合 ,防止缝线撕裂 ,即可达到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目的。结果 :本组 2 5例采用此方法的患者 ,术后恢复顺利 ,伤口愈合良好 ,都能早期下床活动未见有再脱位的现象发生。结论 :股外侧U形切口全髋置换术治疗双侧骨性强直髋关节 ,能达到暴露清楚、操作方便的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2004年1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67 ]
  • 原发性化脓性椎间隙感染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的探讨

    董彦,刘英杰,刘尚礼,杨伟光,黄永杰,余江

    目的 :探讨化脓性椎间隙感染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11例化脓性椎间隙感染的患者采取前路病灶清除、后路椎板间植骨术并结合大剂量抗生素运用、卧床、制动等方法治疗。结果 :术后 11例患者获得 1~ 2年的随访 ,感染无 1例复发 ,脊柱无后凸畸形 ,植入骨块融合。结论 :前路手术清除病灶、后路椎板间植骨以加强脊柱的稳定性是治疗化脓性椎间隙感染的有效方法。

    2004年1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40 ]
  • 纳米氧化锆强韧化高孔隙率磷酸钙人工骨细胞支架生物学评价

    戴伯军,李家顺,贾连顺,吕宏,陈岗,叶晓健,蔡舒,张立德

    目的 :对自行研制的纳米氧化锆强韧化高孔隙率磷酸钙人工成骨细胞支架 [hyper porosityCa3 (PO4) 2bonecellsframe/NMZrO2 reinforced以下简称支架 ]的体外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细胞毒性试验、溶血试验和急性全身中毒试验 3种方法。结果 :( 1)培养的L92 9成骨细胞经支架浸提液处理后形态良好 ,增值旺盛 ,材料毒性评级为 0级 ;( 2 )溶血率为 2 2 3 % (小于 5 % ) ,符合溶血试验标准要求 ;( 3 )无急性全身中毒反应。结论 :支架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2004年1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94 ]
  • 枕颈部骨关节炎研究进展

    陈岗,贾连顺,李家顺

    2004年1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03 ]
  • 胫骨结节前内移治疗髌骨半脱位合并髌股关节骨关节病的预后因素分析

    王冰,朱天岳,柴卫兵

    目的 :探讨胫骨结节前内移术治疗髌骨半脱位合并髌股关节骨关节病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 1995年 6月~ 2 0 0 2年 11月 43例 ( 5 7膝 )诊断为髌骨半脱位合并髌股关节骨关节病的患者采用“胫骨结节前内移位 ,外侧支持带松解 ,清理钻孔术”治疗 ,并对术前和术后的主观症状、X线、改良Lysholm髌股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 3 5个月 ,主观优良率为 84%。平均改良Lysholm评分从术前 49分上升到术后 83分 ,提高了 3 4分 ,客观优良率为 81%。性别、侧别、年龄、随访时间及是否合并高位髌骨对治疗结果无明显影响。髌骨形态为WibergⅡ型与合并髌骨倾斜的患者治疗结果虽有更好的趋势 ,但无统计学差异。髌骨全关节面软骨磨损、伴有胫股关节软骨退变以及病程超过 10年的患者手术效果差。结论 :胫骨结节前内移术治疗髌骨半脱位合并髌股关节骨关节病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髌骨全关节面软骨磨损 ,伴有胫股关节软骨退变以及病程超过 10年为预后差的危险因素。

    2004年1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06 ]
  • 髌骨切除病人的全膝关节置换术

    徐长明,吴海山,吴宇黎,储小兵,冯明光,何志勇

    目的 :对髌骨切除病人的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将 9例髌骨切除术后病人的TKA手术效果和正常病人的TKA手术效果对比。结果 :髌骨切除组的 7例病人疼痛完全缓解 ,另 2例病人仍有持续性疼痛。对照组病人的疼痛全部缓解。髌骨切除组病人的平均术前活动度是 78° ,术后为 90°。其中的 2例病人分别因为无菌性胫骨部件松动和感染而接受翻修术。对照组病人的平均术前活动度为 82° ,术后为 83°。对照组没有一个病人出现并发症。结论 :尽管髌骨切除术后的TKA病人有多种并发症 ,但是这一手术的结果还是可以接受的。

    2004年1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9 ]
  • 沙利度胺对骨水泥微粒刺激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刘帆,吕厚山,林剑浩,陈占昆,蒋东方,寇伯龙

    目的 :检测沙利度胺 (Thalidomide ,Thal)对骨水泥微粒刺激巨噬细胞 (Macrophage ,MФ)分泌肿瘤坏死因子a (TumorNecrosisFactor α ,TNF α)的影响 ,探讨药物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可能性。方法 :运用电镜检测MФ吞噬骨水泥微粒的情况 ,MTT方法检测MФ吞噬骨水泥微粒后自分泌物对其增殖的影响 ,分别运用RT PCR、固定化蛋白质印迹法 (Westernblot)及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Thal对接受骨水泥微粒刺激后MФTNF α分泌水平的影响。结果 :电镜证实MФ具有吞噬骨水泥微粒的能力 ,MTT法证实MФ接受骨水泥微粒刺激后分泌的物质对其自身具有促增殖作用 ,且具有剂量依赖性。RT PCR、Westernblot及ELISA方法证实Thal能够在mRNA转录、蛋白表达、细胞因子分泌等多个水平对TNF α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骨水泥微粒可刺激MФ增殖和TNF α分泌 ,而Thal能有效地抑制MФ的这种分泌。Thal有可能对由碎屑微粒诱导并由TNF α介导的骨溶解产生抑制作用。

    2004年1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7 ]
  • 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进展

    张祥英

    2004年1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184 ]
  • 膝关节创伤的关节镜手术进展

    侯筱魁,张海宁

    2004年1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78 ]
  • 改良双“8”字石膏固定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程光明,万健敏,王必胜,徐振富,周克耕

    目的 :介绍早期采用手法矫正及改良序列连续双“8”字石膏固定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本院自 1994~ 2 0 0 2年采用手法矫正和连续双“8”字序列石膏固定 ,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2 1例共3 2足。结果 :本组平均随访 18个月 ,按优、良、可、差评价。优 2 6足 ,良 4足 ,可 2足 ,差 1足 ,优良率93 75 %。结论 :手法矫正和连续双“8”字序列石膏固定 ,可使不同程度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获得较好的矫正。

    2004年1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4 ]
  • 骨转移癌的外科治疗(附23例报告)

    连鸿凯,丁力,赵明宇,孙宜卯

    目的 :报道外科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经验和方法。方法 :1990年 3月~ 2 0 0 0年 5月共外科治疗骨转移癌患者 2 3例 ,男 15例 ,女 8例 ,年龄 2 4~ 68岁 ,平均 48 3岁。转移灶好发部位分别是脊柱、四肢骨、骨盆、肩胛骨。手术可分为肿瘤切除、人工关节和异体骨重建以及止痛。结果 :术后骨痛缓解率达 95 7%。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达 82 6%。术后平均存活 10个月。结论 :骨转移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主要与原发癌的组织学特性有关而与手术本身关系不大 ,但外科治疗可达到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2004年1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3 ]
  • 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

    海国栋,刘建民,连鸿凯,丁力

    目的 :评价同种异体骨段 (关节 )移植重建四肢恶性肿瘤所致的大段骨缺损的方法、观察和疗效。方法 :应用内锁髓内钉、髋动力加压钢板、髁支持钢板等内固定器材和同种异体骨半关节或骨段移植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 18例 ,随访时间 13~ 2 4个月。结果 :15例植骨愈合 ,1例骨不连 ,1例肿瘤复发截肢 ,1例内固定松动而行更换固定 ,术后总优良率 83 3 3 %。感染、延迟愈合、内固定失败、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并发症。结论 :同种异体骨加合适内固定器械是一种治疗四肢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2004年1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