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专科介绍

  • 首都骨科新团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骨科

    <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始建于1946年,现为卫生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北京市卫生局共建单位、三级甲等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具有品牌效应、很高社会知名度的公共卫生医疗机构。

    2011年04期 v.19;No.270 260+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7 ]

临床论著

  • 关节镜辅助治疗创伤性髌骨脱位

    孙笑非;林建宁;王德利;阮狄克;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治疗创伤性髌骨脱位方法和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8年7月收治创伤性髌骨脱位25例,男18例,女7例。左膝9例,右膝16例,平均年龄(20.7±4.6)岁。病人入选条件:所有病人均有明确膝关节暴力外伤史,排除关节松弛和髌股关节发育异常。初次急性脱位13例,以前有脱位史近期再脱位者12例。先行关节镜检查并清理关节腔内积血和处理关节面受伤后,拇指推髌骨外缘向内,若髌骨复位无明显障碍,只做髌内侧支持带修复术;若外侧支持带紧张影响复位,则先行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后再修复内侧支持带。[结果]25例病人获得随访,术后随访9~96个月,平均26.7个月。全部病例未再次发生脱位,恐惧试验全部阴性。关节活动度均在正常范围,4例关节过屈时有轻度紧张感,随访病人均恢复创伤前的生活状态。以Lysholm临床评分系统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由术前平均46.5分改善为术后平均评分93.5分(80~100分)(P<0.01)。摄X线片及MRI复查,髌股关节关系正常,原关节面损伤区无扩大或进一步退变。[结论]初次创伤性髌骨脱位,若无发育异常,并不一定需要行外侧支持带松解,仅修复内侧支持带结构就可恢复髌骨的位置,对初次脱位和多次脱位病例采取不同的内侧支持带结构修复方法,可以进一步减小创伤又不影响疗效。

    2011年04期 v.19;No.270 265-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56 ]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新鲜移位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比较

    张宁;李叔强;李冬松;杨晨;宫宇宝;冯卫;刘建国;

    [目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BA)治疗伤前活动量大,有独立行走能力的老年新鲜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进行临床回顾性对比研究。[方法]本科2004年6月~2007年6月期间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190例,按照一定标准共筛选出完整病例86例,获得随访74例,THA组38例,平均年龄72岁;BA组36例,平均年龄72.5岁,平均随访36个月(18~52个月)。对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进行比较,并使用Harris评分和Merled'Aubigne-Postel髋关节功能分级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THA组平均手术时间较BA组长,且差别具有显著性(P=0.002),两组术中出血量有显著性差别(P=0.009)。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别(P=0.500和P=1.000)。THA组术后疼痛、活动范围及行走能力评分均高于BA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06和0.013)。THA组有1例术后出现关节假体脱位,但与BA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前具有独立行走能力,活动量较大的老年患者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可获得较好的功能,且术后髋部疼痛发生率低。

    2011年04期 v.19;No.270 268-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5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5 ] |[阅读次数:261 ]
  • 髌骨置换与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

    杨博宇;张弛;叶琦;高峻岭;朱银乐;马峥;王洪根;孙雁宇;马一功;

    [目的]系统评价髌骨置换与不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术后疗效。[方法]收集1966~2010发表的所有比较髌骨置换与不置换髌骨全膝关节置换后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对其逐个进行质量评价,提取关于置换后再手术率、前膝痛发生率、患者满意率及各种评分系统测评的膝关节评分的改善,并作系统评价。[结果]11个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1473例膝,置换髌骨与未置换组的再次手术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相对危险度=0.54,95%可信区间为0.35~0.84);未置换髌骨组再次接受手术的概率比较大。置换髌骨与未置换组的置换后前膝疼痛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相对危险度=0.53,95%可信区间为0.39~0.71)。置换髌骨与未置换组的术后患者满意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相对危险度=1.14,95%可信区间为0.74~1.76)。置换髌骨与未置换组的术后K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加权均数差=1.15,95%可信区间为-0.23~2.53)。[结论]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远期随访再手术率、置换后前膝痛发生率低于未置换髌骨组,患者满意率及置换后膝关节KSS评分方面,两种髌骨处理方式无显著性差异。由于纳入文献质量差异较大,对此结论的解释应保持谨慎。

    2011年04期 v.19;No.270 272-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67 ]
  • 便携式下肢手术支架在胫骨交锁髓内钉固定操作中的应用研究

    郭志民;陈卫;林斌;丁真奇;练克俭;

    [目的]研制便携式下肢手术支架并应用于胫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操作,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5年2月~2009年4月,将便携式下肢手术支架应用于115例的胫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中操作(支架组),并与81例常规胫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中操作(非支架组)的临床效果比较。[结果]两组病例均获随访,在发病年龄、骨折类型及骨折部位等的统计学分析显示无明显差异;而支架组在参加手术人数、手术时间、开放复位例数、手术人员受辐射次数方面较非支架组有显著性差异,骨折愈合时间虽较非支架组有缩短,但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无切口感染、断钉、内固定失效病例。[结论]便携式下肢手术支架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应用于胫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中,具有节省人力、手术更微创和减少辐射损伤及手术并发症等优点。

    2011年04期 v.19;No.270 27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68 ]
  • 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疗效分析

    臧危平;马涛;王伟;陈建伟;李展春;李新锋;

    [目的]评估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并对其影响因素予以分析。[方法]2006年1月~2009年6月,对36例肱骨近端3部分、4部分骨折以半肩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采用Neer评分和Constant-Murley评分作为术后肩关节功能临床评估标准。以术后真实前后位等比例X线平片上肱骨大结节重建位置、假体位置、肩峰、喙突之间的关系作为影像学评估参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13~38个月)。35例(97%)术后肩关节活动时无疼痛或仅有轻度疼痛。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平均前屈126°,平均外旋40°,平均内旋至L3椎体水平。根据Neer评分,18例患者对手术结果非常满意,10例对手术结果满意,8例对手术结果不满意。Constant-Murley评分为(68±20)分(20~97分)。骨折后1周内手术病例的Neer评分优于1周后进行手术的病例。术后Constant-Murley评分与肱骨偏心距呈正相关,与头结节间距(head to tuberosity distance,HTD)呈负相关。[结论]骨折后早期手术有利于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肱骨偏心距和头结节间距是影响半肩置换术后肩关节功能的重要因素。

    2011年04期 v.19;No.270 280-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74 ]
  •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

    林斌;杨少伟;郭志民;

    [目的]介绍"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概念、发生机制、损伤后肘关节稳定性变化以及诊疗中的注意事项。[方法]2008年2月~2009年7月共收治肘关节后脱位合并桡骨头和冠状突骨折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35.7岁(17~54岁)。桡骨小头骨折按照Mason分型:I型3例,Ⅱ型6例,Ⅲ型4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按照Regan-Morrey分型:I型5例,Ⅱ型6例,Ⅲ型2例。均行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伤后7.5d(1~12d)。术后测量肘关节活动度,并对肘关节功能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进行评分。[结果]本组13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9个月(14~31个月)。末次随访肘关节平均屈伸范围117°;平均前臂旋转140°。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2例出现异位骨化。5例患者术后1年肘关节活动时仍感疼痛。随访结束时平均MEPS评分81分(78~96分),其中优4例,良6例,可2例,差1例。[结论]上肢外展、前臂外翻及向后外侧旋转时的高能量损伤是发生肘关节三联损伤的主要原因,这种损伤导致了肘关节的严重不稳。早期手术恢复肘关节稳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预防肘关节三联损伤并发症的关键。

    2011年04期 v.19;No.270 284-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7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19 ]
  • 非水泥臼杯处理髋臼内陷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杨序程;周一新;唐杞衡;邵宏翊;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使用非水泥髋臼假体处理髋臼内陷的适应证、手术技术以及术后疗效。[方法]从1998~2009年,共38人(46髋)伴有髋臼内陷的患者接受非骨水泥臼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男34髋,女12髋,平均年龄45岁。其中14髋术中行自体骨移植,术后随访1~8年(平均3年)。回顾分析手术技术,使用Harris、Charnley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用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8.5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85.1分,平均Charley评分由9.1分提高到15.7分。术后股骨头中心位置较术前外移、下移。所有患者髋臼组件稳定,没有出现明确的假体松动、断裂、移位、脱位或移植骨的重吸收。[结论]使用非水泥臼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骨缺损情况结合自体骨移植,能有效治疗各种程度的髋臼内陷,恢复髋臼旋转中心的解剖位置,短中期临床疗效满意。

    2011年04期 v.19;No.270 289-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22 ]
  • 掌侧Henry入路在桡骨干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张海波;王晓;付新杰;马守战;

    [目的]探讨掌侧Henry入路的临床解剖学依据,论证其在桡骨干骨折手术应用中的优越性。[方法]自2006年12月~2009年6月,对71例桡骨干骨折患者行掌侧Henry入路AO重建钢板或"T"形钢板内固定术。男49例,女22例,年龄14~55岁,平均29岁。开放性损伤9例,闭合性损伤62例,其中桡骨干近段25例,中段21例,远段19例,中段和远段交界处6例。合并同侧尺骨干骨折56例,其余均为单纯桡骨干骨折。受伤至实施手术的时间为5h~7d,平均3d。[结果]本组患者获得12~29个月(平均17个月)随访,均获骨性愈合。无感染、内固定失效及神经或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肘和腕关节屈伸功能正常。前臂功能按Grace和Eversmann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42例,良25例,可4例,优良率94.4%。[结论]掌侧Henry入路应用于桡骨干骨折手术,可有效果避开重要神经血管,切口体表定位和置放钢板便捷。掌握显露途径、解剖复位、牢固固定及术后积极功能锻炼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2011年04期 v.19;No.270 292-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7 ]
  • 垂直水柱测压法与Whiteside法测量骨筋膜室压的临床研究

    苏伟;赵劲民;崔向荣;张斌;罗世兴;

    [目的]与Whiteside法比较,探讨垂直水柱测压法诊断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方法]自2008年l~5月招募健康成年志愿者50例,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18~45岁。垂直水柱测压法采用常规的静脉输液系统和刻度尺,Whiteside法采用汞柱血压表、三通管和注射器等。比较两种方法对50例正常受试者的胫前骨筋膜压的测量结果。另应用垂直水柱法对10例怀疑骨筋膜室压增高的骨折患者的对侧健肢、患肢测压,评价临床疗效与诊断的符合率。[结果]所有受试者均配合完成胫前筋膜室压力的测定,垂直水柱法测定正常成年人的胫前筋膜室压力(19.86±5.63)mmHg(1mmHg=0.133kPa),Whiteside法(20.19±5.43)mmHg,两组间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别(P>0.05),应用垂直水柱法对10例怀疑骨筋膜室压增高的骨折患者的测量结果显示患肢的压力均明显高于健侧,根据所测压力结果对伤肢处理,疗效较好,与诊断相符。[结论]垂直水柱测压法的应用效果与传统Whiteside法相一致,客观准确,但其操作简便,易于普及,更具应用优势。

    2011年04期 v.19;No.270 296-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68 ]

短篇报道

综述

  • 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进展

    刘宁;赵承斌;

    <正>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其发生率约占急诊骨折患者的17%[1]。其中对于涉及关节面的不稳定型骨折,采取非手术治疗或因其他原因导致的治疗迁延,容易产生关节面对合不佳及骨折复位后再移位,继而导致骨折陈旧

    2011年04期 v.19;No.270 299-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5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63 ]
  • 枢椎齿状突骨折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黄海;李健;

    <正>枢椎齿状突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颈椎骨折,但由于特殊的解剖结构,容易漏诊、误诊,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占颈椎骨折的10%~14%[1],尤其老年人的发生率更高。近年来由于诊疗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逐年上升。随着影像学、生

    2011年04期 v.19;No.270 302-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71 ]
  •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自由基的产生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孙海波;魏俊强;潘进社;

    <正>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a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指肢体缺血损伤和再灌注损伤的合称,临床中术中应用止血带、骨筋膜室综合征、休克、断肢再植、带血管蒂组织移植等过程骨骼肌均经历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不仅损伤肢体局部组织,导致骨骼肌的纤维化、挛缩以及肢体的坏死,而且

    2011年04期 v.19;No.270 305-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34 ]
  • 股骨头坏死的保头手术治疗

    孟祥晖;王万明;

    <正>股骨头坏死主要好发于30~50岁的中青年。股骨头一旦塌陷,大部分患者将不可避免的进行关节置换术。由于人工关节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对于年轻患者来说,一生中可能要经历二次甚至多次关节翻修手术。因此,对于这些中青年患

    2011年04期 v.19;No.270 308-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66 ]

基础研究

  • 高原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后不同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

    王友良;杨杰山;

    [目的]分析比较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后不同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建立正常高原人C5/6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A13.0.2对模型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最后加入韧带和关节囊,通过模拟前路手术摘除椎间盘建立椎间植骨融合的有限元模型,加入前路内固定器及后路椎弓根系统三种三维有限元模型。各模型施加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6种生理载荷,模拟颈椎6个方向的生理活动。[结果]前路和后路2种固定方式均明显减少了前路椎体融合植骨块的应力,后路固定较前路固定更减少了植骨块的应力。主要的应力集中在椎体和螺钉交界处,不同方向运动上下螺钉承受的应力没明显差异。[结论]前路椎体间融合后通过前路和后路固定均可以降低植骨块的应力,达到手术后的初始稳定性,后路椎弓根固定在前路融合后其生物力学的稳定性强于前路钢板固定。

    2011年04期 v.19;No.270 31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6 ]

会议及学习班

  • 国家级Ilizarov技术-膝关节足踝畸形矫正与功能重建新进展学习班通知

    <正>由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和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北京骨外固定技术研究所共同主办,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联合协办,第三届"Ilizarov技术-膝关节足踝畸形矫正与功能重建新进展"学习班,定于2011年4月8~10日(周五~周日)在杭州举行。4月8日(周五)下午3点举行开幕式和学术报告。

    2011年04期 v.19;No.270 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0 ]
  • 第20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暨肢体伤病残功能重建论坛征文通知

    <正>经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2011年首批Ⅰ类学分继教项目(2011-04-07-224[国])第20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暨肢体伤病残功能重建论坛定于2011年7月15~19日在广州市召开,重点总结交流"十一五"以来我国脊柱与四肢

    2011年04期 v.19;No.270 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9 ]
  • 手功能重建微创外科解剖学高级教程通知

    <正>2010年举办的国家继续教育项目"手功能重建微创外科解剖学高级教程"获得巨大成功,受到同道的赞扬。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增加穿支皮瓣的解剖操作内容,通过南方医科大学微创外科解剖学研究所技术平台,打造中国微创外科解

    2011年04期 v.19;No.270 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8 ]
  • 2011’全国脊柱结核诊疗新技术研讨班通知

    <正>脊柱结核是脊柱外科领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脊柱结核的临床治疗技术、理念取得了很大进步,有些治疗方法尚存争议。为提高脊柱结核外科的整体治疗水平,拟定于2011年4月15~17日举办"2011’全国脊柱结核诊疗新技术研讨班"。届时将邀请国内脊柱结核外科治疗领域的多位著名专家,就脊柱结核外科诊疗最新进展、新技术、新理念进行授课,并就脊柱

    2011年04期 v.19;No.270 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4 ]

实验研究

  • 不同浓度金属磨损颗粒对破骨细胞体外分化的影响

    戴闽;程明;刘虎诚;程细高;范红先;张斌;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金属磨损颗粒对RAW264.7在体外分化成破骨细胞的影响,明确浓度与破骨细胞分化数量的关系。[方法]真空球磨法制备人工关节磨损颗粒:RANKL诱导RAW264.7体外分化成破骨细胞,通过TRAP染色,电镜扫描检测骨片吸收陷窝来鉴定破骨细胞;不同浓度人工关节磨损颗粒混悬液作用RAW264.7,并用RANKL诱导后第7d,TRAP染色后,光镜下计数破骨细胞数量。[结果]不同浓度磨损颗粒作用于RAW264.77d后,显微镜下计数破骨细胞数量,结果显示随着磨损颗粒混悬液浓度增加,RANKL诱导生成的破骨细胞增多,低、中、高浓度3组破骨细胞数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中、高浓度组破骨细胞数均显著高于低浓组(P<0.05),高浓度组破骨细胞数亦显著高于中浓组(P<0.05)。[结论](1)RAW264.7是一种较好的破骨前体细胞模型,RAW264.7诱导形成破骨细胞的方法简便易行,所获得破骨细胞均一性好;(2)人工关节金属磨损颗粒为RAW264.7细胞向具有骨质吸收功能的破骨细胞转化发挥正向作用,而且与混悬液的浓度有量效关系。

    2011年04期 v.19;No.270 316-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32 ]
  • 等离子喷涂钽涂层人工假体生物相容性研究

    李矛;段永宏;尹大宇;朱澍;邵为;朱锦宇;朱庆生;

    [目的]为钽(Ta)涂层人工假体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通过细胞毒性检测、细胞粘附性及增殖性研究对钽(Ta)涂层材料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结果]细胞形态学观察显示:Ta涂层组细胞形态良好,与对照组无差异;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Ta涂层细胞相对增殖率(RGR)为(113.2±0.01)%,与羟基磷灰石(HA)涂层(110.5±0.03)%及钛(Ti)涂层(109.8±0.05)%,无统计学差异(P>0.05),毒性分级均为0级,说明三种涂层材料对L929细胞的生长无抑制作用。细胞粘附性实验和增殖性实验结果显示:Ta涂层表面细胞粘附数量明显高于Ti涂层(P<0.05),与HA涂层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Ta涂层与Ti涂层表面相比,更适合细胞的粘附和生长。[结论]Ta涂层具有较好的细胞生物相容性,具有作为人工假体及其他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生物学基础。

    2011年04期 v.19;No.270 320-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57 ]

讲座

  • 无柄髋关节是少量应力遮挡的人工髋关节

    钱本文;

    <正>二十一世纪的今日,在更进一步探讨如何能制造出一个终身可用的人工髋关节,也就是可以耐用一辈子的人工髋关节,首先必须回顾人工髋关节发展史,至少有三个事件值得我们探索、深思及反省。

    2011年04期 v.19;No.270 325-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5 ]

经验交流

  • 蛋壳技术治疗StephensⅠ、Ⅱ型跟骨畸形愈合

    高明堂;蒋电明;刘军;闫红丽;符孔龙;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一种手术矫形方法。[方法]对32例StephensⅠ、Ⅱ型畸形愈合的跟骨骨折行跟骨外侧骨突的矫形、腓骨长、短肌肌腱及腓肠神经松解,并进行了平均15.3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32例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术前按Kerr跟骨骨折评分系统评分,均低于66分,平均45.4分;治疗后24例达87分以上,6例达71分以上,1例68分,1例56分,治疗优良率93.75%。手术前后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矫形治疗StephensⅠ、Ⅱ型跟骨骨折畸形愈合可充分矫正跟骨畸形,改善足部功能。

    2011年04期 v.19;No.270 330-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92 ]
  •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植骨与非植骨疗效的比较研究

    王冰;马军;朱裕成;杨春;杨太明;杨光辉;

    [目的]比较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植骨内固定与非植骨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对38例65岁以上患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植骨组20例,非植骨组18例。选择颈干角丢失度数、内固定失效率、骨折愈合时间和Harris评分,评价两种方法的手术效果。[结果]平均随访14.5个月。植骨组颈干角丢失:3个月2.80°,12个月4.55°,2例螺钉松动,骨折愈合时间18~33周,Harris评分95.05分。非植骨组颈干角丢失:3个月7.61°,12个月12.12°,8例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2例骨折不愈合,其余愈合时间为21~40周,Harris评分86.56分。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内固定同时植骨,增加了骨折的稳定性,并发症少,愈合快,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于非植骨组。

    2011年04期 v.19;No.270 332-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5 ]
  • 高龄脆性再骨折患者的预防与干预措施研究

    曾志远;潘文誉;汤海峰;曾荣东;郑毓嵩;

    [目的]探讨高龄脆性再骨折患者的综合预防治疗措施及其效果。[方法]自2002年1月~2004年12月及2004年1月~2006年12月各10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进行比较,治疗组采用综合预防治疗措施包括健康教育,骨折预测,预防跌倒,积极手术及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对3年内再发骨折,手术对再骨折的影响,致残及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100例3年内再发骨折59例占59%,其中首次髋部骨折24例,手术14例,全身各部位再发骨折13例,占对照组髋部骨折病例54%,18例卧床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占18%,18例出现并发症死亡,占18%。治疗组100例3年内再发骨折39例,其中首次髋部骨折39例,手术32例,全身各部位再发骨折15例,占治疗组髋部骨折病例的38%,7例卧床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占7%,7例出现并发症死亡,占7%。[结论]对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采用综合干预措施,进行骨折预测,预防跌倒,积极手术治疗,及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能够减少再骨折发生,降低致残及死亡率。

    2011年04期 v.19;No.270 334-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78 ]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三种治疗方法比较

    周炎;瞿兴崇;方祖怡;刘祥;

    [目的]比较三种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经皮微创克氏针固定及开放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8例,从临床功能、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经济方面对治疗结果进行综合评定比较。[结果]经皮微创组临床功能及并发症明显少于手法复位组(P<0.01);开放复位组费用多于手法复位组及经皮微创固定组(P<0.05)。[结论]经皮微创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理想,综合评价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及开放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2011年04期 v.19;No.270 337-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52 ]
  • 成人肱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的固定与重建

    甄平;刘兴炎;田琦;李旭升;薜云;

    [目的]探讨肱骨髁间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手术复位与内固定方法。[方法]2003年3月~2008年8月收治成人肱骨髁间严重粉碎性骨折17例,按AO/ASIF分型C1型4例,C2型6例,C3型7例。手术采用经肘后肱三头肌翻瓣入路,骨折解剖复位并植骨重建肱骨远端骨性结构后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肱骨远端骨折及关节面均实现解剖对位,骨愈合时间2.8~4.2个月。[结论]采用肘后入路骨折显露良好,组合多种简单的内固定可实现骨折对位与重建,术后肘关节的功能恢复依赖于牢固的内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

    2011年04期 v.19;No.270 339-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7 ]
  • 手术入路对复杂髋臼骨折治疗的影响

    闵晓晖;俞光荣;

    [目的]探讨对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4月~2008年10月对33例复杂髋臼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其中前后联合入路组18例,其他手术入路组15例。[结果]前后联合入路组18例中16例获随访,Matta临床评分,优10例,良4例,一般1例,差1例。扩展髂股入路组6例均获随访,Matta临床评分优2例,良1例,一般1例,差1例。髂腹股沟入路组6例中5例获随访,Matta临床评分优4例,良1例。Kocher-Langenbeck入路组3例均获随访,Matta临床评分优2例,良1例。[结论]对于复杂髋臼骨折,髂腹股沟入路是较好的选择,如果需要进行更充分的显露,前后联合入路优于扩展髂股入路。

    2011年04期 v.19;No.270 342-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45 ]
  • 撬顶复位骨水泥注入治疗老年胫骨平台塌陷骨折

    蔡建春;韩树松;赵鹏飞;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胫骨平台塌陷骨折的新方法。[方法]对24例老年胫骨平台塌陷骨折行撬拨顶起复位,遗留的骨折空腔用骨水泥注入充填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9.2个月。X线片示骨折解剖或近解剖复位,骨水泥充填良好。骨折愈合时间6~8周。切口无感染和裂开,无骨水泥渗漏关节腔。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X线片测量胫骨平台塌陷高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膝关节Rasmussen临床评分,优良率92%。[结论]本方法治疗老年胫骨平台塌陷骨折能有效避免骨折再移位和关节面高度的丢失,使膝关节早期活动和负重,且创伤小、并发症少,病人恢复快,效果好。

    2011年04期 v.19;No.270 34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0 ]
  • 膝前“Y”形切口结合双钢板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

    张辉;刘必全;胡勇;李鸿;王伟;卢晓林;尹宗生;

    [目的]探讨膝前"Y"形切口结合双钢板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科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对31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采用膝前"Y"形切口结合胫骨近端内外侧钢板进行手术内固定。[结果]31例患者均获12~18个月随访,平均15个月。采用Merchant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其中优2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3.5%,无明显切口皮肤坏死、感染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膝前"Y"形切口结合双钢板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对骨折的早期功能锻炼提供了稳定性的保证。

    2011年04期 v.19;No.270 346-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47 ]

研究与探讨

  • 患方预期疗效在脊柱外科医患纠纷中的作用研究

    张磊;王欢;

    <正>近些年,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随之而来的医疗纠纷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赔偿的数额也越来越大,医疗单位不堪重负。据统计,全国有76.3%的

    2011年04期 v.19;No.270 348-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8 ]

短篇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