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读者·作者·编者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年征稿方向及要求

    <正>征稿重点·临床论著·系统综述·实验研究·述评·学术观点争鸣·国际学术动态本刊刊发稿件主要标准·选题符合本刊征稿要求,行文逻辑严密。结构合理、规范。文章具有创新性

    2011年22期 v.19;No.288 1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0 ]

临床论著

  • 髓内外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李健;黄海;潘永谦;张平;王簕;莫世奋;

    [目的]比较髓内固定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髓外固定包括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3种手术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3月~2009年9月收治的258例分别接受DHS、PFNA、解剖锁定钢板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9例,女159例;年龄61~96岁,平均(76.4±5.4)岁。骨折AO分型:31-A1型114例,31-A2型88例,31-A3型56例。其中DHS组109例,PFNA组86例,解剖锁定钢板组63例。对3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功能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58例患者术后获12~36个月(平均22.6)个月随访;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PFNA组手术切口长度较DHS组及解剖锁定钢板组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PFNA组、解剖锁定钢板组手术时间平均分别为(82.6±15.3)min、(69.4±10.4)min、(76.8±11.2)min,出血量平均分别为(314.2±68.2)ml、(162.2±46.5)ml、(210.5±80.2)ml,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平均住院天数、术后负重时间较DHS组及解剖锁定钢板组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1年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手术治疗方式均有各自的优缺点,DHS适应于稳定型的骨折;PFNA适用于骨质疏松的不稳定型骨折和合并症较多的患者,其下床活动较早;对于严重骨质疏松的粉碎性骨折,可以选用解剖锁定钢板,术后要适当延迟下地负重时间。

    2011年22期 v.19;No.288 1849-1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32 ]
  • 两种足内侧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疗效分析

    杨庆达;卢建国;苏瑞鉴;曾麟杰;张智钊;梁波;陈善豪;吴耀康;

    [目的]总结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隐神经组)与?母趾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血管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穿支蒂组)逆行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10年10月,采用隐神经组皮瓣和穿支蒂组皮瓣逆行修复前足皮肤缺损各16例、20例,对两组移植皮瓣术后淤血、坏死、愈合、负重后肿胀消退、感觉恢复等分析对比。[结果]隐神经组皮瓣淤血8例,表浅及以上坏死6例,Ⅱ期愈合6例;穿支蒂组皮瓣淤血2例,表浅坏死1例,Ⅱ期愈合1例。随访7月~19个月,平均12个月,负重后皮瓣均不同程度肿胀,隐神经组平均1.6个月消肿,穿支蒂组平均0.8个月消肿;感觉恢复:隐神经组S1 2例,S2 5例,S3 4例,S3+3例,S4 2例;穿支蒂组S2 1例,S3 3例,S3+7例,S4 9例。从皮瓣淤血、坏死、愈合、负重后消肿情况及感觉恢复等方面对比穿支蒂组优于隐神经组(P<0.05)。[结论]?母趾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血管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前足皮肤缺损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修复质量高,安全可靠。

    2011年22期 v.19;No.288 1854-18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77 ]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Gamma钉固定治疗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Meta分析

    焦广俊;刘海春;王洪亮;赵华;武文亮;陈允震;

    [目的]通过Meta-分析来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Gamma钉固定治疗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及4种中文主要骨科杂志。收集PFNA与Gamma钉固定治疗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照研究,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统计软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结果]共纳入10个对照研究,其中有2个为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显示,PFNA与Gamma钉固定比较,在术中股骨骨折、术中X线暴露次数、术后股骨骨折、切口感染、髋关节功能恢复(术后Harris评分)、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髋内翻、内固定移位或切出方面,两者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是PFNA固定能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结论]目前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PFNA和Gamma钉固定治疗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存在统计学差异,还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2011年22期 v.19;No.288 1858-1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211 ]
  • 采用椎弓根钉“双皮质”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近期疗效观察

    王景续;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双皮质"固定技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椎弓根钉"双皮质"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36例,采用Frankel分级,结合X线、CT等影像资料判定疗效。[结果]随访20~49个月,平均33个月。椎体前、后缘高度分别从术前的50.6%和74.4%增加至91.4%和95.4%,Cobb角由术前的26.5°降低到7.2°。CT检查示椎管内面积术前为43.4%,术后为93.3%。各项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脊髓功能恢复按Franke1分级,除1例A级病例术后截瘫症状无明显恢复外,其他均获得1级或1级以上恢复。[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应用椎弓根钉"双皮质"固定技术是一种可靠可行的手术方法。

    2011年22期 v.19;No.288 1863-1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61 ]
  • 锁定加压钢板与解剖钢板治疗胫骨Pilion骨折疗效比较

    刘强;王德国;张月东;王军;张开刚;

    [目的]总结比较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与解剖钢板在胫骨Pilion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2年5月~2010年3月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及解剖钢板治疗的胫骨Pilion骨折47例。LCP组25例,男20例,女5例,年龄19~61岁,平均37岁。按AO分型:A型13例,B型7例,C型5例。解剖钢板组22例,男19例,女3例;年龄23~64岁,平均39岁。按AO分型:A型11例,B型6例,C型5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恢复工作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参照Mazur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均随访10个月以上,LCP组随访10个月~4年,平均25.2个月。解剖钢板组随访10个月~5年,平均26.5个月。两组均骨折愈合,LCP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出血量、恢复工作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总数优于解剖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P及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均可获得满意效果,但LCP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更加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是治疗Pilion骨折的有效手段。

    2011年22期 v.19;No.288 1866-18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11 ]
  • 损伤控制指导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分析

    张开欣;董凌岱;郭兴杰;

    [目的]探讨应用骨科损伤控制理论指导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意义,规范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治疗。[方法]本组39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在骨科损伤控制理论指导下,首先采取各种措施稳定生命体征,过渡性简单外固定,然后实施有效内固定恢复骨盆的稳定性。[结果]39例病人无一死亡,骨折一期愈合,所有病人均未因骨盆骨折而留有并发症或重度残疾。按Matta评定标准评价疗效,治疗组优21例,良11例,中4例,差3例,优良率82.1%,而对照组优良率51.8%。差异有显著性(x2=9.16,P<0.001)。[结论]骨科损伤控制理论对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治疗具有肯定的指导意义,骨科损伤控制应该成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治疗的临床路径。

    2011年22期 v.19;No.288 1869-1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53 ]
  • 半髋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系统评价

    王丛;陈根元;萧文耀;杨成业;侯卫华;李俊锋;

    [目的]系统评价一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11年3月)、EMBASE(1966~2011年3月)、Cochrane图书馆(2011第3期)及CBM、CNKI、万方、维普中文数据库(均截止2011年3月),手工检索中、英文已发表或未发表的资料和会议论文并查阅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纳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评价员独立提取资料,并对其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用RevMan 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 537例病人。Meta分析显示: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相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能降低术后24~36个月的再手术率[RR=0.15,95%CI(0.10~0.24)P<0.000 01]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RR=0.17,95%CI(0.12~0.23)P<0.000 01]。[结论]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较闭合复位内固定术能降低术后24~36个月的再手术率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两种治疗方法术后12~36个月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年龄及精神状况是否对手术方式选择产生影响,尚需包含以上两种因素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开展。

    2011年22期 v.19;No.288 1873-18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47 ]
  • 一期内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严重软组织缺损的下肢开放性骨折

    赵敏;周江军;吕仁发;张懿城;朱治宇;张立;陈荣剑;

    [目的]合并严重软组织缺损的下肢开放性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损伤,常伴有重度污染。本文探讨这一类型的骨折运用一期内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08年6月~2010年10月共收治58例合并严重软组织缺损的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处理。对照组:27例,男18例,女9例,给予普通清创二期内固定、植皮或皮瓣;VSD组:31例,男18例,女13例,急诊彻底清创后均采用一期内固定联合VSD固定骨折并封闭创口,7~21 d后根据肉芽生长情况给予二期缝合、植皮或皮瓣转移。[结果]对照组:28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6~18个月,平均(9.8±2.91)个月,创面愈合时间20~95 d,平均(46.81±16.80)d。VSD组:31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4~10个月,平均(6.29±1.88)个月,创面愈合时间14~33 d,平均(19.68±5.30)d。对照组与VSD组的骨折及创面愈合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41,P<0.001),VSD组明显好于对照组,GustilⅢA、ⅢB型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906,P=0.080),而创面愈合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P=0.035)。[结论]经彻底清创后,一期内固定联合VSD治疗合并严重软组织缺损的下肢开放性骨折,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

    2011年22期 v.19;No.288 1879-1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218 ]

短篇报道

  • 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

    曹东宁;潘海权;赵连喜;

    <正>本科自2008年1月~2011年月1月对40例胫骨平台骨折的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18~76岁,平均47岁。左侧24例,右侧16例。致伤原因:交通伤25例,高处坠落伤9例,重物砸伤6例,按Schatzker分类[1],Ⅰ型5例,

    2011年22期 v.19;No.288 1857+1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7 ]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手部烧伤治疗的应用

    韦秀芳;疏致富;

    <正>手是人类日常生活、工作、学习、运动等活动中最活跃、最外露的部位。除极易遭受各种外伤,还常遭受各种原因的烧伤,如火焰、热液、电、化学腐蚀液、辐射等烧伤,以及热和机械的复合伤如热压伤等。自德国Ulm大学附属创伤外科医院的Wim Fleischman医学博士首创负压封闭吸引技

    2011年22期 v.19;No.288 1935-1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47 ]

经典文献史料

  •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臂双骨折

    方先之;赵嘉国;

    <正>作者归纳了74例伴有移位的尺桡骨骨干骨折的住院病人资料,对骨折的解剖理论基础、复位方法、夹板固定装置、固定后的体位、护理、功能锻炼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介绍。文中提出了

    2011年22期 v.19;No.288 1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3 ]

综述

  • FK506对异体神经移植的促神经再生作用研究进展

    宋仁纲;张震宇;

    <正>因创伤、肿瘤等各种原因造成较长的周围神经损坏在临床中常见,临床修复较困难,目前自体神经移植修复是首选方法,亦成为衡量各种神经桥接材料的金标准[1]。但自体神经移植存在其来源有限性,长度和直径的限制,及增加供区手术创伤和功能障碍等缺点,因此,国内外诸多学者就寻找

    2011年22期 v.19;No.288 1883-1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1 ]
  •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外科治疗进展

    栾方海;韩建龙;陈丽艳;左金良;

    <正>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疾病,常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保守治疗主要以卧床为主,这就形成了骨质疏松-骨折-卧床-加重骨质疏松的恶性循环,长期卧床除了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外,易导致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一系列致命的并发症。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对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

    2011年22期 v.19;No.288 1887-1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48 ]
  • 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研究进展

    申财芳;林月秋;谭洪波;

    <正>关节软骨活动及使用量巨大,非常容易在创伤及急慢性炎症中导致损伤,文献报道局部软骨损伤在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中高达63%的发生率[1]。目前对有症状的关节软骨损伤的治疗方案选择非常复杂,针对损伤面积和患者的特征采用保守治疗、修复治疗、表面替换治疗到最终的损失关节功能的关节融合。采用非侵入技术的保守治疗,比如:关节内皮

    2011年22期 v.19;No.288 1890-1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84 ]
  • 合并糖尿病的骨折愈合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佘国荣;李劼若;查振刚;

    <正>骨折愈合过程主要受与生理学、物理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相关的全身及局部两大类因素影响。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骨密度等全身基本生理条件与骨折愈合时间长短相关。其中,骨折端局部血液供应、力学环境等是骨折愈合的直接影响因素。此外,治疗药物作用、生长因子水平、感染风险大小等

    2011年22期 v.19;No.288 1894-1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18 ]

基础研究

  • 过氧乙酸-乙醇联合辐照灭菌对同种肌腱力学强度的影响

    周沫;李幼忱;张乃丽;陈学英;李宝明;赵亚平;李宝兴;

    [目的]通过力学拉伸实验探讨过氧乙酸-乙醇联合辐照灭菌对同种肌腱抗张强度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成年男性手指屈肌腱80根,实验组分别行过氧乙酸-乙醇处理、15 kGyγ射线辐照、过氧乙酸-乙醇联合辐照,以新鲜深冻肌腱为对照进行力学破坏拉伸实验,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肌腱抗张强度差别。[结果]过氧乙酸-乙醇法、15 kGy辐照、过氧乙酸-乙醇联合辐照灭菌实验组和对照组抗张强度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氧乙酸-乙醇联合辐照灭菌对同种肌腱抗张强度没有影响。

    2011年22期 v.19;No.288 1898-19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7 ]
  • 加长骶髂螺钉固定相关参数的放射解剖学研究

    赵勇;李建民;王丹;廉伟;

    [目的]通过测定S1、S2加长骶髂螺钉可置钉区域的相关指标,为加长骶髂螺钉固定的临床实践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66名成人进行骨盆CT扫描,对S1、S2加长骶髂螺钉可置钉区域的长、宽、高进行测量,对进钉点作量化定位。对上述指标行统计学描述,并对左右两侧、S1、S2两节段、S1、S2各自不同层面的同种数值进行比较。[结果]模拟左右两侧置钉的相关测量所得同种数值无显著性差异;S1、S2加长骶髂螺钉安全置钉区域的髂骨长度均>16 mm;S1、S2可置钉区域的宽、高均>7.3 mm,且整体而言S1比S2具有更大的宽度值和高度值;加长骶髂螺钉最佳进钉点的量化定位参考范围,S1:髂后上棘前方42.21~63.69mm,坐骨大切迹最高点上方32.77~53.75mm。S2:髂后上棘前方22.68~54.28 mm,坐骨大切迹最高点上方14.06~33.70 mm。[结论](1)S1、S2加长骶髂螺钉的置入具有解剖学的可行性;(2)同一节段左右两侧置入加长骶髂螺钉的各项指标无差异;(3)螺纹长度为16mm的7.3 mm部分螺纹空心钉和6.5 mm部分螺纹松质骨螺钉均可作为加长骶髂拉力螺钉使用;(4)S1、S2均有置入至少1枚加长骶髂螺钉的安全空间;(5)S1加长骶髂螺钉较S2的安全操作范围更大;(6)通过解剖标志可大致确定S1、S2各自最佳进钉点。

    2011年22期 v.19;No.288 1901-19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4 ]

实验研究

  • 自组装多肽纳米支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张伟;岳靓;易红蕾;王传峰;陈家瑜;杨宗德;魏显招;张涤清;李明;傅强;

    [目的]合成神经活性多肽IKVAV(isoleucine-lysine-valine-alanine-valine,异亮氨酸-赖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两亲性分子,在体外进行自组装纳米纤维支架,并检测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的生物相容性。[方法]IKVAV多肽两亲性分子委托上海波泰生物科技公司合成,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质谱仪进行纯化和分析。将IKVAV多肽两亲性分子溶于0.1 M 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降低pH值引发自组装,并利用透射电镜进行观察。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分析其表面抗原标志。将MSCs与自组装支架体外共培养12 d,测定细胞粘附率,MTT方法检测IKVAV自组装材料对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观察其生物相容性。[结果]IKVAV-PA可在一定条件下自组装形成凝胶,透射电镜可见其显示为纳米纤维,其直径为7.0~8.0 nm。分离的MSCs细胞表面标志CD105、CD44、CD34和CD45的阳性率分别为99.3%、99.5%、0.1%、0.4%。共培养过程后,随着时间延长,MSCs在多肽凝胶支架上黏附率上升,吸光度增加,细胞活性增强。[结论]IKVAV-PA能自组装形成纳米纤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

    2011年22期 v.19;No.288 1906-19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5 ]
  • 比较钢板与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对犬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

    李群辉;陆继鹏;熊鹰;柳百炼;赵烽;张武;吴中雄;张仲子;杨宏锟;

    [目的]对比钢板和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条家犬,分为4、8、12、16周亚组,建立双侧胫骨骨折模型,分别以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实验组)和钢板(对照组)进行固定,术后4、8、12、16周分别处死动物,通过不同时段的大体标本、X线片、光镜观察研究骨折愈合情况。[方法]术后对照组分别出现骨折劈裂、钢板松脱和钢板断裂各1例,而实验组仅内固定变形弯曲1例;X线片显示实验组骨痂生长早于对照组,各时期评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16周时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观察显示,实验组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骨痂的生长均早于对照组,各时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16周时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钢板相比,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有利于骨折稳定和骨折端血管长入,可促进骨折愈合。

    2011年22期 v.19;No.288 1910-1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279 ]
  • 对大鼠脊髓损伤应用红花注射液的保护作用

    陈剑峰;田小武;唐天驷;

    [目的]采用重物下降打击法,制备相当于中度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模型,探讨红花注射液对SCI的保护效果。[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脊髓打击损伤组(B组)、甲基强的松龙组(methylprednisolone sodium succinate,MPSS)(C组)、红花溶液组(D组),每组18只。B、C、D组根据改良的重物撞击装置制备脊髓急性打击损伤动物模型,C、D组在脊髓打击损伤后即刻分别腹腔注射MPSS 30 mg/kg和红花溶液100 mg/kg,观察并检测4组大鼠SCI后1、24、48 h 3个不同时间点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变化以及脊髓组织病理学、组织含水量、乳酸(lactic acid,LD)含量、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改变。[结果]术后A组大鼠功能完全恢复;C组或D组与B组相比,大鼠后肢运动功能24、48 h 2个时间点均有所改善,但24 h时已出现明显差异(P<0.05),48 h时差异更为显著(P<0.01);C组和D组相比各时间点相差不大。A组神经组织结构完好;B组SCI后48h神经组织多灶性出血并出现广泛的神经元坏死,尼氏体溶解消失,核固缩变小;C组神经组织结构损伤轻微,细胞轻度肿胀,胞质均匀;D组与C组相似。SCI后24 h B、C、D各组的损伤段组织含水量均与A组有明显差异(P<0.05);SCI后24 h时D组与B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48 h差异更显著(P<0.01);而C组与B组相比则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B组与A组相比LD含量、LDH活性明显升高(P<0.01);C组、D组与B组相比较LD含量、LDH活性明显较低(P<0.05),48 h差异更显著(P<0.01)。术后B组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与A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SCI后24 h C组、D组与B组相比较,MDA含量明显较低,SOD活性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相比LD含量、LDH活性、MDA含量、SOD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红花注射液能如同MPSS一样明显促使SCI后的组织功能恢复,减轻脊髓继发损伤,对SCI具有一定的保护功能。

    2011年22期 v.19;No.288 1913-1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70 ]

经验交流

  • 关节镜下辅助复位注射人工骨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

    刘旭东;蒋胜波;那建;吴建;姚立;马克勇;

    [目的]观察关节镜辅助下复位,使用可注射人工骨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关节腔探查,直视下胫骨平台塌陷骨折复位,可注射人工骨平台下成形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患者9例,均为闭合骨折,其中合并半月板损伤3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2例。[结果]9例患者随访24~60个月,平均45个月,术后关节功能评价参照Rasmussen评分标准:优8例,良1例。[结论]关节镜下辅助复位,注射人工骨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准确,植骨充分、稳定,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2011年22期 v.19;No.288 1917-1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7 ]
  • 结合介入治疗腘动脉损伤

    沈金虎;尹文洲;杨六中;李朝顶;许杰;

    [目的]探讨结合介入治疗腘动脉损伤的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自2004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腘动脉损伤患者23例。经临床检查和介入血管造影全部病例均获得明确诊断,及时探查、修复损伤的动脉,通过介入导管进行溶栓、抗凝治疗。[结果]修复血管均通畅,肢体存活21例,截肢2例。2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6年,平均3.2年。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功能障碍3例,其余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结合介入能早期明确腘动脉损伤情况,动态观察吻合血管的通畅性,有效地降低了吻合血管痉挛和再栓塞的几率,对治疗腘动脉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11年22期 v.19;No.288 1919-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8 ]
  • 双钢板结合外固定支架间接复位技术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

    蔡靖宇;郭涛;吴富章;张勇;刘畅;

    [目的]探讨双钢板结合可调式外固定支架间接复位技术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2年4月~2006年2月期间在本院应用双钢板结合可调式外固定支架间接复位技术治疗的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进行回顾,对有良好随访的34例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男22例,女12例;左侧18例,右侧16例;年龄32~67岁(平均47岁)。分型:Ⅴ型20例,Ⅵ型14例。术中先利用可调试外固定支架间接复位技术,基本恢复下肢良好的力线;胫骨平台后内侧短节段1/3管状钢板固定内侧柱,膝关节前外侧切口,用胫骨平台外侧高尔夫棒形钢板固定骨折端,取自体髂骨植骨。[结果]所有患者获12~26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月。骨折全部愈合。按Honkonen-Jarvinen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患者的影像学、客观表现、主观感觉、日常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0%、82%、79%、73%。[结论]双钢板结合可调式外固定支架间接复位技术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通过间接复位,有限切开及有效内固定,能最大程度地保护骨折端及周围血供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生物学环境,又能为术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提供足够的稳定性,术后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1年22期 v.19;No.288 1921-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42 ]
  • 一期后路椎体部分切除、钛网及椎弓根钉重建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李广彬;李衡;吴希瑞;赵昌平;张英泽;潘进社;

    [目的]探讨一期经后路椎体部分切除、椎体间钛网支撑植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8年8月,本院对30例严重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本术式。[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本术式一个切口一次完成减压、复位、固定、融合,重建三柱的稳定性,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2011年22期 v.19;No.288 1923-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0 ]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双拉力螺钉髓内钉的内固定治疗

    黄东生;陈志学;耿立杰;吕秉伦;杜衡琛;王修超;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国产股骨近端双拉力螺钉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果]73例病人随访时间18~48个月,平均2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明显髋内翻及下肢短缩畸形,无感染,无断钉。患肢关节功能良好。[结论]股骨近端双拉力螺钉髓内钉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损伤小、出血少、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是一种较好的、值得临床推广的手术方法。

    2011年22期 v.19;No.288 1925-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8 ]
  • 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临床80例治疗体会

    张邵军;郭大兴;姚栋;苏巍;齐峰;

    [目的]通过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治疗观察,探讨围手术期安全性评估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对本院2002~2009年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1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80例进行了关节置换,男38例,女42例。年龄80~89岁55例,90~99岁2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2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3例。80例患者术前有69例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同时合并2种脏器基础性疾病患者41例,3种19例,4种及以上并存症9例。[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21例,发生率为26.25%,术后按照Harris标准进行功能评分,优38例,良25例,优良率为78.75%,可13例,差4例。[结论]经过严密的术前评估,对于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积极做好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使患者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2011年22期 v.19;No.288 1927-1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08 ]
  • Singh指数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应用

    任翔;谢芳;张聪;姚一民;

    [目的]探讨Singh指数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外科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2005年7月~2006年7月本院7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男26例,女44例;平均74岁。术前均按Singh分级,3~6级者共65例,均施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1、2级者共5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结果]55例获临床随访(平均15个月),内固定组中4例术后3个月内发生骨折移位、内固定螺钉切割、股骨颈吸收。关节置换组无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结论]应用Singh指数对骨质疏松程度评级对于指导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有重要意义。

    2011年22期 v.19;No.288 1929-1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37 ]

短篇论著

  • 慢性肝病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危险因素分析

    张强;高峥嵘;罗航宇;王振潮;袁征;王元浩;张寿天;蔡娟;

    <正>研究表明慢性肝病患者骨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12%~55%,多以骨质疏松(osteo porosis,OP)为主,表现为:全身骨量减少、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最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胸腰椎压缩骨折,占骨质疏松骨折的30%~40%[1-2]。Deramond等[3-4]在1987

    2011年22期 v.19;No.288 1931-1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1 ]
  • 骨科护士模拟山地运输途中急救技能培训的综合研究

    刘珊;游继武;杨菲;

    <正>突发公共事件中,外科伤员多,尤其是骨科伤员较多,为了提高保障能力,本文对骨科护士从颠簸状态下救护训练入手,进行动态条件下的救护(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静脉输液、注射、包扎、止血、固定等)训练,并着重对在仿真模拟台上进行急救技能训练与急救车在颠簸状态下的急救技

    2011年22期 v.19;No.288 1933-1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