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临床论著

  • 过伸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

    杜守超;胡孙君;王欣;张世民;熊文峰;陈时益;

    [目的]探讨过伸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6月采用膝关节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过伸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58.24±6.18)岁。分析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随访12~27个月,平均(18.31±6.12)个月,随术后时间推移,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而HSS评分及ROM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11例患者均未见膝内外翻畸形或膝关节僵硬,可完全下蹲,无跛行。影像方面,术后11例患者骨折均达到满意复位,关节面骨块无明显移位及塌陷,平整度良好,胫骨平台后倾角恢复至(8.63±1.15)°。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37.42±18.74) d,至末次随访时,11例患者膝关节间隙均无明显狭窄,内固定物无松动。[结论]过伸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是一种以后倾角消失或变前倾的特殊类型骨折,治疗上最主要的是恢复平台后倾角、膝关节力线和关节面平整,术中注意评估膝关节稳定性。

    2020年14期 v.28;No.496 1249-1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7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32 ]
  • 颈椎过伸性损伤前路减压融合术的手术时机

    韩森东;余智;

    [目的]探究颈椎过伸性损伤前路减压融合术手术时机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3年4月~2018年3月本院手术治疗60例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患者,根据患者伤后至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分为≤3 h组和> 3 h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12~14个月,平均(12.52±1.41)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JOA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ASIA分级显著上调,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3 h组的VAS和ODI评分显著低于>3 h组(P<0.05);术后1个月和12个月,≤3 h组的JOA评分显著高于>3 h组(P<0.05);术后1个月和12个月,≤3 h组的ASIA神经功能评级显著优于>3 h组(P<0.05)。影像学结果显示,术后12个月,≤3 h组术后前柱高度以及Cobb角恢复显著优于>3 h组(P<0.05)。[结论]对颈椎过伸性损伤,应早期进行手术治疗,以最大程度的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

    2020年14期 v.28;No.496 1254-1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1 ]
  • 两种截骨术式治疗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比较

    李雅琛;王志华;任莉荣;劳汉昌;舒钧;

    [目的]对比撑开型经椎弓根截骨术(oPSO)与经后路椎体次全切(PSVR)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8年1月本院手术治疗的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患者36例。其中,20例采用oPSO治疗,16例采用PSVR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术中并发症。oPSO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小于PSVR组(P<0.05)。随访12~48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功能逐步改善,Frankel神经功能评级由术前oPSO组D级2例,PSVR组D组3例,末次随访时均进步为E级。末次随访两组患者ODI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而JOA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ODI和JO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后凸Cobb角显著减少(P<0.05),而椎间高度显著增加(P<0.05);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相比,两组的Cobb角和椎间高度均无显著改变(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Cobb角和椎间高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SO及PSVR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均可取得满意的矫正和临床治疗效果。oPSO技术优于PSVR。

    2020年14期 v.28;No.496 1259-1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8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94 ]
  • 小切口减压固定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

    何一成;王长峰;杨乐;

    [目的]探讨小切口减压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2018年12月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管减压治疗的伴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108例。依据医患沟通将患者分为两组,52例采用小切口手术,56例采用常规后路开放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术中严重并发症。小切口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VAS和ODI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ASIA评级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小切口组患者VAS和ODI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而小切口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但两组间ASIA评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术后两组患者α、AVH均显著大于术前,而CA均显著小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时,小切口组患者上述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小切口减压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微创、安全、高效的手术方式。

    2020年14期 v.28;No.496 1264-1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4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5 ]
  • 超声辅助定位载距突螺钉位置治疗跟骨骨折

    孙勃;刘士波;薛鑫鑫;高云峰;付世杰;王培;

    [目的]研究超声辅助定位载距突螺钉位置在跗骨窦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跟骨骨折的意义。[方法] 2015年2月~2018年5月,47例(52足)跟骨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超声定位组24例(27足),术前通过超声确定载距突的体表定位点,术中用导向器自外侧壁钢板处置入载距突螺钉;常规组23例(25足)采取常规术中C型臂透视定位打入载距突螺钉。比较两组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超声定位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随访时间12~18个月,随着随访时间延长,两组患者AOFAS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前和术后1个月时,两组间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超声定位组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影像显示术后两组患者骨折均达到复位标准,超声定位组无载距突螺钉穿出,常规组4枚载距突螺钉穿出。术后两组患者Bohler角和Gissane角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超声定位组的Bohler角和Gissane角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术前超声定位载距突不仅可以更精确的置入载距突螺钉,而且手术更加微创、安全。

    2020年14期 v.28;No.496 1269-1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00 ]
  • 血清CD64、VEGF、SDF-1对监测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的价值

    刘仁德;蔡广荣;罗斯敏;张恒;

    [目的]探讨血清CD6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SDF-1)对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的价值。[方法] 2017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3例开放性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另选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94人作为正常对照组。临床评估是否发生感染,检验血清CD64、VEGF、SDF-1水平。[结果] 103例患者中,依据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创伤感染学组的标准,9例诊断为术后发生感染,占8.74%;94例未发生感染,占91.26%。术前开放性骨折组血清CD64、VEGF、SDF-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折患者按是否发生感染分为两组,入院时两组间血清CD64、VEGF和SDF-1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3和7d时,感染组的CD64、VEGF和SDF-1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可见三种检验指标均可监测感染,但是,三指标联合使用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最好。[结论]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患者血清CD64、VEGF及SDF-1水平明显上升,监测以上指标水平可为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的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2020年14期 v.28;No.496 1273-1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55 ]
  • LLIF与TLIF对腰椎矢状面序列影响的比较

    易红蕾;许俊杰;陈虎;马向阳;夏虹;艾福志;王建华;章凯;吴增晖;

    [目的]比较LLIF与TLIF对腰椎矢状面序列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3月~2016年10月因腰椎退变性疾病进行LLIF与TLIF的患者126例(149个节段),其中LLIF组59例(67个节段),TLIF组68例(81个节段)。比较两组手术椎间隙高度、局部Cobb角和腰椎整体前凸(L_1~S_1)角度。[结果]手术椎间隙高度,LLIF组术后1周较术前增加(2.63±1.81) mm (P<0.05),末次随访较术前增加(0.94±2.22) mm (P<0.05)。而TLIF组术后1周较术前增加(2.77±1.71) mm (P<0.05),末次随访时仅较术前增加(0.90±1.77)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LIF组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局部后凸Cobb角无显著变化(P>0.05)。而TLIF组术后及末次随访局部Cobb角显著大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腰椎(L_1~S_1)整体Cobb角自术前、术后1周至末次随访时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LLIF组有23例患者29个间隙行辅助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PS),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局部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全部辅助PS固定的TLIF组类似。[结论] LLIF能更好维持椎间隙高度,辅以后路椎弓根螺钉加压固定更有利于重建腰椎局部前凸。

    2020年14期 v.28;No.496 1278-1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00 ]
  • 指动脉转位与静脉移植修复断指再植中血管缺损

    肖春来;鲍根强;张国辉;王泉;李华;

    [目的]评价指动脉转位与静脉移植修复断指再植中血管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9月~2018年9月对本院153指伴血管缺损的断指进行断指再植术,其中采用指动脉转位技术94指,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和随访资料。[结果]采用指动脉转位技术94指中,同指动脉转位16指,邻指局部转位29指、邻指顺行转位24指、邻指逆行转位18指、虎口动脉转位7指;缺损长度平均(4.74±1.82) cm。静脉移植组59指,缺损长度平均(4.52±1.41)cm。指动脉转位组中7指出现动脉危象,其中4指再次探查吻合后成活,2指截除,1指部分坏死,总成活率96.81%。静脉移植组12指发生动脉危象,其中5指再次探查后成活,4指截除,3指部分坏死,总成活率88.14%,两组成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动脉转位组掌指关节、近侧指间关节和远侧指间关节ROM均显著大于静脉移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按BMRC评级标准,动脉转位组再植断指的感觉功能显著优于静脉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动脉转位是修复再植动脉缺损的有效方案,不仅能提高再植指成活率,而且有利于术后神经功能和关节功能恢复。

    2020年14期 v.28;No.496 1283-1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2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65 ]

读者·作者·编者

  • 2020年本刊关于各类稿件字数限定的最新通知

    <正>为了不断提高杂志的信息量,增强可读性,缩短刊用周期,使更多新的成果尽快见刊。针对来稿中存在的字数过多、篇幅过长等问题,本刊重申对各类稿件的字数要求:临床论著、基础研究类稿件正文字数不超过4 500字,中文摘要在400字以内,参考文献在20条以内;技术创新类稿件正文字数不超过4 000字,中文摘要在300字以内,参考文献在15条以内;综

    2020年14期 v.28;No.496 1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 郑重声明——本刊将依法追究冒充编辑部开设网站、征集稿件、乱收费的相关机构和个人

    <正>近期,《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多次接到读作者的电话和Email,发现有多个网站利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名义非法征稿及骗取有关费用,要求作者将费用汇入指定账户等方式骗取作者钱财,侵犯了广大作者的合法权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在此提醒广大读作者,本刊编辑部从未委托任何代理机构为《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征稿。

    2020年14期 v.28;No.496 1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 本刊关于学术不端处理意见的声明

    <正>为维护学术刊物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也为维护本刊的声誉和广大作者的正当权益,本着对广大读者、作者负责的精神,本刊编辑部再次重申坚决反对剽窃、抄袭他人稿件的行为;一经查实,给予如下处理:撤稿、杂志和网站通告、通知作者单位给予相应处理、3年内不刊登该作者为第一作者的稿件。对信息虚假及数据伪造、篡改和剽窃、一稿两投、一稿两用等学术不

    2020年14期 v.28;No.496 1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8 ]
  • 2020年“两会”会费缴纳通知

    <正>各委员:《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委会和中国康协肢残康复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两会") 2020年委员会费:常委、委员均为600元。各委员自收到本通知即可向秘书处汇寄,秘书处收到此款后给予发票,请在汇款单附言中注明开发票的项目名称,并注明纳税识别号。

    2020年14期 v.28;No.496 1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9 ]

新书推介

  • 英文版《下肢畸形外科》出版

    <正>由秦泗河、臧建成、焦绍锋、潘奇主编的《Lower Limb Deformities:Deformity Correction and Function Reconstruction》中国第一部英文版《下肢畸形外科》出版。本书分为18章,共18余万字,附精美图片2 656张,以临床常见与少见的下肢畸形残缺为主线,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脑性瘫痪、脊柱裂后遗下肢畸形、创伤后遗症到

    2020年14期 v.28;No.496 1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5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5 ]

综述

  • 手风琴技术治疗骨不愈合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徐玉德;徐玉娥;周明旺;安国尧;陈威;付志斌;

    骨不愈合是骨科常见且棘手的并发症之一,其不仅延长治疗周期,加重家庭及社会负担,甚至会诱发畸形、残疾等严重后果。而基于牵张成骨的手风琴技术在对该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研究发现其牵拉、压力及轴向微动等应力作用会刺激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生长而增加断端血液供应、促进骨愈合,同时该技术可激发骨形态结合蛋白,诱导骨生长。此外,手风琴技术还会激活成骨相关信号通路,来进一步促进骨的生长愈合。故本文拟将手风琴技术治疗骨不愈合的分子机制做一综述,以为该技术在骨不愈合方面的临床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2020年14期 v.28;No.496 1288-1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3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86 ]
  • 关节置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廖子黎;斯海波;沈彬;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骨科大手术,尤其是髋膝关节置换后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也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VTE主要有两种临床表现形式,一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二是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VTE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炎症相关因子、同型半胱氨酸等在DVT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分子调控层面,多个调节因子如由内皮细胞表达的微小RNA (miRNA)和mRNA、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等均参与了DVT发生。临床上已采用检测指标,如D-二聚体水平、炎性细胞比值等,较好预测DVT发生。在重视三大病因的基础上,对新的危险因素予以适当的评估干预将有助于指导临床VTE的诊治预防及改善患者预后。

    2020年14期 v.28;No.496 1293-1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7K]
    [下载次数:6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67 ]

基础研究

  • 第二代动力化前路方形区钛板螺钉固定髋臼骨折有限元分析

    吴海洋;蔡贤华;刘曦明;汪国栋;邵启鹏;尚冉冉;宋成璟;

    [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法研究第二代动力化前路方形区钛板螺钉系统(DAPSQ)在方形区排钉分布特点,并与传统前路重建钛板加1/3管型比较。[方法]建立左侧高位髋臼双柱骨折模型,分别采用DAPSQ方形区螺钉下5种排钉方式和前路重建钛板加1/3管型(C)进行固定。模拟600 N垂直载荷,分析6种内固定方式在骨盆站位、坐位、站位+健侧旋转和站位+患侧旋转(扭矩8 N/m)时方形区骨折位移和内固定承受应力情况。[结果]在站位、坐位、健侧旋转和患侧旋转下,各组方形区骨折线位移表现为C>A1>A2>A3>A4>B,且两两比较时C组与其余5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站位、向健侧和患侧旋转时,C组内固定峰值应力最大,坐位时最小。6种内固定模型在站位后继续向健侧旋转均表现为峰值应力减小,继续向患侧旋转均表现为峰值应力增大。[结论]第二代DAPSQ在固定髋臼高位双柱骨折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传统前路重建钛板和1/3管型,且方形区螺钉置钉时以近端第一枚螺钉最为重要。

    2020年14期 v.28;No.496 1297-1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7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12 ]
  • 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后柱骨折的数字化测量

    师博;冯卫;薛飞;

    [目的]通过数字化寻找经髂骨顺行拉力螺钉最佳位置,以期获得一种新的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后柱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选取40例成年人患者,男20例,女20例,年龄18~60岁,平均(42.51±9.16)岁,进行骨盆螺旋CT扫描,将原始Dicom格式数据导入Mimics 17.0中构建三维模型,在Geomagic Studio软件中模拟置入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在Solidworks软件中进行拉力螺钉最优钉道的确定及相关参数的测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的拉力螺钉长度和直径均显著大于女性(P<0.05)。但是左、右两侧间在拉力螺钉的长度和直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进针点至髂前上棘的距离、进针点至髂后上棘的距离和冠状面夹角均大于女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男性的矢状面夹角显著大于女性(P<0.05)。左右两侧间在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获得了经髂骨顺行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后柱最佳位置的相关解剖学参数,可为经皮顺行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后柱骨折提供一种新的、安全的手术方式。

    2020年14期 v.28;No.496 1302-1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2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7 ]
  • 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有限元研究

    郑辉;李璐兵;李飞;王雪;

    [目的]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距骨骨软骨损伤(OLT)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将HeppleⅠ-Ⅴ期OLT患者和健康人足踝部的CT和MRI扫描数据导入三维建模软件,并建立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和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测量相关力学参数。[结果]正常组胫骨旋转角度显著高于HeppleⅠ-Ⅴ期OLT各组(P<0.05);随着Hepple分期级别的增加OLT各组胫骨旋转角度显著减少(P<0.05)。相反,正常组胫骨关节面接触压力显著小于HeppleⅠ-Ⅴ期OLT各组(P<0.05);随着Hepple分期级别的增加OLT各组胫骨关节面接触压力显著增加(P<0.05)。此外,正常组距骨关节面最大压应力均显著低于HeppleⅠ-Ⅴ期OLT各组(P<0.05);随着Hepple分期级别的增加,OLT各组距骨关节面最大压应力显著增加(P<0.05)。[结论]随骨软骨损害程度加重,关节最大压应力显著增加。

    2020年14期 v.28;No.496 1307-1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5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20 ]
  • 槲皮素抑制TLR4/NF-κB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减轻脊髓损伤

    王业杨;李贵涛;王明森;李文俊;徐汪洋;周治来;张辉;

    [目的]探讨槲皮素(Quecetin,Que)对大鼠脊髓损伤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组(SCI组),槲皮素治疗组(Que+SCI组)。采用改良的Allen's方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Que+SCI组大鼠术后每天给予20 mg/kg的槲皮素治疗,持续14 d。脊髓损伤后1、3、7和14 d采用BBB评分法评估各组大鼠后肢的运动功能。术后14 d,收集大鼠脊髓组织,HE染色法观察组织病理变化,蛋白印迹法评价槲皮素对TLR4/NF-KB信号通路的作用。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的产生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此外,通过蛋白印迹法测定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 3、Bax和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术后1、3、7和14 d,Que+SCI组BBB评分显著高于SCI组(P<0.05)。HE染色结果发现SCI组可见明显的空洞形成,空洞周围有胶质瘢痕增生,而在Que+SCI组上述病理改变显著减轻。Que+SCI组的TLR4/NF-κB信号通路蛋白、TNF-α和IL-1β,以及cleaved-caspase 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SCI组(P<0.05),而Que+SCI组的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CI组(P<0.05)。[结论]槲皮素抑制TLR4/NF-K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脊髓损伤。

    2020年14期 v.28;No.496 1311-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5K]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70 ]

技术创新

  • 胫后动脉内踝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跟后区创面

    许育健;徐永清;赵万秋;杨曦;张旭林;段家章;吴欢;袁礼波;何晓清;

    [目的]介绍胫后动脉内踝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跟后区创面的手术技术与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16年3月~2018年9月,应用胫后动脉内踝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跟后区软组织缺损22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21~52岁,平均(33.42±7.24)岁。创面位置位于足跟后区,创面大小:2.5 cm×3 cm~5.7 cm×6.5 cm。通过术前下肢血管造影(CTA)及手持彩色多普勒超声精确定位穿支点位置,术前测量创面大小设计穿支蒂螺旋桨皮瓣大桨和小桨,术中根据设计切取皮瓣,旋转120°~180°修复创面。[结果]术后皮瓣均存活;2例供区部分植皮修复,创面及供区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18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色泽、质地及弹性佳,无挛缩,供区外观良好。[结论]胫后动脉内踝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与足跟后区组织相近,内踝穿支位置恒定,皮瓣易于旋转,无需牺牲主要血管,是修复足跟后区中等创面的理想选择之一。

    2020年14期 v.28;No.496 1316-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7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66 ]
  • 关节镜十字缝线桥固定肱骨大结节骨折

    王俊;黄建明;刘好源;叶志扬;谢德胜;

    [目的]介绍关节镜十字缝线桥固定大结节骨折的手术技术与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07月~2019年11月,本科对16例初次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患者,进行急诊手法复位,并于复位后2~5日,行关节镜下十字缝线桥技术对肱骨大结节骨折复位固定。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18~40岁,其中,2例合并Slap损伤,4例合并Bankart损伤,均同时以锚钉缝线固定。[结果] 16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无神经损伤,切口均为Ⅰ/甲愈合。随访时间1年,随术后时间推移,16例患者的Constant-Murley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影像检查显示大结节骨块恢复正常解剖位置,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骨折端均达骨性愈合。[结论]十字缝线桥技术能更好的恢复肱骨大结节的解剖位置,避免外旋、上抬无力及肩峰撞击等并发症。

    2020年14期 v.28;No.496 1321-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0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32 ]
  • 3D打印与虚拟现实设计在胫骨平台骨折的应用

    陈涯;许长鹏;王法正;杨青坡;李路;颜飞华;杨洋;孙鸿涛;齐勇;

    [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联合Solidworks虚拟手术设计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集膝关节CT扫描数据,建立3D1:1打印骨折模型,模拟骨折复位内固定。此外,数据经Solidworks 2017软件处理,建立虚拟现实模型,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结果] 2017年1月~2017年12月21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为两组,11例采用3D打印联合虚拟现实设计手术(辅助组),10例常规手术(常规组)。辅助组在手术时间、钢板一次性放置率、Rasmussen优良率及HSS临床功能评分方面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应用3D打印联合Solidworks虚拟手术设计可提高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

    2020年14期 v.28;No.496 1324-1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2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7 ]

临床研究

  • 微型钢板与灌注骨水泥外固定架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

    季亮;胡兴峰;张博伟;李青松;

    [目的]探讨采用微型钢板与灌注骨水泥外固定架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13年5月~2018年8月,通过手术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患者4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内固定组和外固定组,内固定组24例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6~10个月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外固定组24例采用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灌注骨水泥外固定架固定治疗,6~8周左右予以外固定拆除,术后半年随访掌指关节主动活动度、手指握持力量、影像学表现等。[结果]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2.67±2.42)个月,内固定组掌指关节主动活动度明显低于外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握持力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示两组患者骨折均达临床骨性愈合,术后颈干角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型钢板与灌注骨水泥外固定架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疗效确切,结合手术创伤、拆除方式及总治疗费用等方面因素,优先推荐骨水泥外固定架治疗。

    2020年14期 v.28;No.496 1328-1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3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75 ]
  • 半肩关节置换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叶维;费燕强;邵建树;高鑫;赵晗柯;刘伟峰;厉晓龙;

    [目的]探讨半肩关节置换与钢板内固定治疗高龄3~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49例60岁以上3~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9例行半肩关节置换术(shoulder hemi-arthroplasty,HA),30例接受骨折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以上,半肩关节置换较钢板内固定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但前者血红蛋白下降水平及住院天数显著高于后者,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接受输血例数HA组3例、LCP组5例;在随访末时钢板内固定组CMS,DASH评分明显高于半肩关节置换组,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半肩关节置换较钢板内固定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增加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水平及住院天数,但术后肩关节的功能恢复后者要明显优于前者。

    2020年14期 v.28;No.496 1331-1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1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21 ]

经验交流

  • 负压封闭吸引联合股前外侧穿支游离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

    朱朝均;莫松全;安明和;杨松运;陶建宏;陈翔;蒋华健;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吸引联合股前外侧穿支游离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7例下肢软组织较大面积缺损的患者,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17~58岁。下肢软组织缺损面积约8.0 cm×13.5 cm~12.0 cm×16.0 cm。一期创面给予彻底清创后,再负压封闭吸引处理。二期创面采用股前外侧穿支游离皮瓣修复。切取皮瓣面积8.5 cm×14.5 cm~13.0 cm×19.0 cm,平均(9.02±1.14) cm×(16.07±1.76) cm,大腿供区切取皮瓣后直接一期缝合。随访观察创面愈合、移植皮瓣形态、取皮区瘢痕、皮肤感觉等情况。[结果]术后7例患者移植皮瓣均完全存活,其中1例患者术后曾发生静脉危象,术后再次手术探查并吻合皮下静脉,换药观察后存活。平均随访时间1~7个月,移植皮瓣形态、感觉及患肢活动功能恢复基本满意。1例供区皮肤术后瘢痕增生,形态欠佳,其余患者大腿供皮区只遗留不明显的线形瘢痕。全部患者手术后股四头肌肌力基本正常。1例术后股前外侧触觉稍有减退。[结论]负压封闭吸引联合游离皮瓣移植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方法可靠,效果良好。

    2020年14期 v.28;No.496 1334-1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0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61 ]

个案报告

  • 单纯肘关节脱位合并肱动脉损伤7例报告

    贾宗海;梁高峰;张满盈;韩瑞旸;段超鹏;何俊娥;张朝;郭永明;滕云升;

    <正>单纯肘关节脱位合并肱动脉损伤比较少见,2015年1月~2018年6月收治7例单纯肘关节脱位合并肱动脉损伤的病例,采取闭合手法复位失败,急诊手术切开修复获得成功。对病例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单纯肘关节脱位合并肱动脉损伤的发病特点及诊治要点。

    2020年14期 v.28;No.496 1337-1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2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0 ]
  • 股骨近端骨折术中损伤股部动脉2例报告

    孙培锋;陶春生;夏国峰;李晓亮;

    <正>股骨转子间骨折与转子下骨折因受伤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相似,故统一称股骨近端骨折,髓内钉固定是主要的治疗方法[1]。手术中动脉损伤比较少见,发生率约为0.2%~0.49%,以股深动脉及其穿动脉损伤形成假性动脉瘤为主[2]。术中髓内钉穿出髓腔

    2020年14期 v.28;No.496 1340-1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1 ]

  • 欢迎订阅2020年《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正>好的期刊——是专业发展的工具,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知识财富!《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4年3月创刊,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管,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是我国骨科领域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多年来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针,并强调信息权威性、理论前沿性、实践创新性。重点介绍矫形外科领域包括脊柱四肢骨创伤、骨疾病、骨肿瘤、骨感染、先天性肢体畸形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残疾矫治与康复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材料、新经验。《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以突出创新性、实用性、时效性和丰富的多元化信息量为特色。先后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2020年14期 v.28;No.496 1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稿约

    <正>《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主要报道矫形外科(骨科)领域的临床研究成果和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学术交流。1来稿要求1.1稿件类型与篇幅要求包括临床论著、基础研究、荟萃分析、综述、技术创

    2020年14期 v.28;No.496 1342-1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1 ]
  •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

    <正>扶残助残放心梦想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领导下,广泛团结与肢体残疾康复有关的矫形外科专家和专业人员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宗旨:根据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章程,团结广大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同仁,坚持全面康复观点,推动康复医学研究,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康复医学,促进肢体残疾康复事业的发展,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任务:1、围绕国家规定的残疾人康复任务,积极开展残疾人康复专业学术活

    2020年14期 v.28;No.496 1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53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