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文奕;佘国荣;陈均源;张还添;刘文凭;查振刚;
[目的]探讨腓肠肌皮瓣应用于复杂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后切口并发症的防治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9年本科收治的应用同侧腓肠肌皮瓣处理复杂TKA切口的12例患者。其中,4例为预防性肌皮瓣移植覆盖切口,其余8例为挽救性肌皮瓣闭合切口。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预防性组术后下地行走时间、拆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挽救性组(P<0.05)。预防性组4例切口均甲级愈合;挽救性组7例甲级愈合,1例乙级愈合。两组共12例患者出院至末次随访均未发生手术部位局部感染、皮肤坏死或翻修手术。末次随访时,预防性组KSS评分和ROM均优于挽救性组,其中两组间KS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查方面,除了CRP在肌皮瓣术后2周时预防组低于挽救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含义(P>0.05)。[结论]腓肠肌皮瓣转位覆盖伤口可以有效预防及治疗复杂TKA切口并发症。相比之下,采用预防性肌皮瓣的临床效果优于挽救性肌皮瓣。
2021年02期 v.29;No.508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7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 张国辉;田伟峰;李华;刘艳辉;王泉;
[目的]比较无头加压螺钉与空心钉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 2017年4月~2018年6月,10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1例采用无头加压螺钉固定,另51例采用空心螺钉固定。对比两组围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术中透视次数和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随访平均(15.38±0.65)个月。两组患者在下地行走时间和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而AOFAS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1个月,无头钉组的VAS评分、AOFAS评分显著优于空心钉组(P<0.05)。影像方面,两组患者术后均达到解剖复位,骨折均愈合,无头钉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空心钉组(P<0.05)。[结论]无头双加压螺钉内固定能够利于踝关节骨折术后骨折愈合和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2021年02期 v.29;No.508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9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 ] - 宋鹏;豆均平;李红旗;张璐璐;郭前进;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Taylor支架(Taylor spatial frame, TSF)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3月采用外固定架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176例,依据医患沟通结果,92例采用Taylor支架,84例采用单边外固定架。比较两组带架时间、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 TSF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行走时间、去除外固定架时间均明显优于单边架组(P<0.05),TSF架组带架期间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单侧架组(P<0.05)。所有患者去除外固定架后随访12个月以上,TSF架组在术后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末次随访时膝ROM、踝ROM和Johner-Wruhs评级均显著优于单边架组(P<0.05)。影像方面,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正位位移、侧位位移、正位成角、侧位成角均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TSF架组正位位移、侧位位移、正位成角、侧位成角均显著小于单边架组(P<0.05)。[结论]采用计算机辅助TSF架具有手术效率高、精确度好的优势,有利于降低手术创伤,改善功能恢复。
2021年02期 v.29;No.508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吴加东;卞化;孙焕建;郑闵前;
[目的]比较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桌面拼接固定与假体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7年1月手术治疗的27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行桡骨头桌面拼接固定,16例行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和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均优于置换组(P?0.05),两组切口长度、住院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0.07±1.84)个月,置换组在开始主动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ROM、前臂旋转ROM和Morrey评分均显著优于固定组(P<0.05),而末次随访时两组间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固定组出现2例无症状性骨不连,1例螺钉断裂、1例螺钉滑出,在钢板螺钉取出后未予特殊处理。置换组均未发生假体松动等现象。[结论]对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假体置换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桌面拼接固定。
2021年02期 v.29;No.508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 ] - 姜波;付新生;蔡翔宇;张其川;崔银江;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术后采用关节腔加压灌注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2月~2018年12月,纳入TKA手术的患者176例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92例于TKA术毕加压灌注氨甲环酸生理盐水,84例术毕常压注入氨甲环酸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随访与血液检查资料。[结果]加压组总失血量、术后显性失血量及术后隐性失血量均显著低于常压组(P<0.05)。术后1周,加压组的VAS和HSS评分均显著优于常压组(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间VAS和HS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检查方面,彩超检查显示,加压组浅静脉血栓2例,深静脉血栓1例;常压组浅静脉血栓3例,深静脉血栓3例。术后1周加压组的Hb和HCT均显著高于常压组(P<0.05)。[结论] TKA术毕关节腔加压灌注氨甲环酸生理盐水可降低术后隐性出血量,有利于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且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风险。
2021年02期 v.29;No.508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 邵明鑫;刘慧;邢艳;
[目的]探讨保留假体清创治疗急性假体周围感染(PJI)的临床效果与炎性指标的早期变化。[方法] 2010年1月~2017年8月,对28例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急性PJI患者采用保留假体清创联合抗生素治疗,设为感染组。随机选取同期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患者40例为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与实验室检验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膝关节PJI患者中3例出现切口远端裂开,经VSD覆盖患肢制动后瘢痕愈合。两组患者均获得2年以上随访,感染组28例中,23例治愈(82.14%),其中,髋关节PJI治愈率75.00%(9/12),膝关节PJI治愈率87.50%(14/16)。非感染组40例患者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生感染。实验室检查方面,两组ESR和CRP术后3d上升至峰值,而IL-6于术后1 d即上升至峰值,而后各指标持续下降,14 d接近正常水平上限。不同时间点,感染组ESR、IL-6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的CRP术前、术后1、3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7、14 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假体清创联合抗生素应用可有效治疗PJI,显著降低IL-6、ESR及CRP水平,其中IL-6变化较为敏感。
2021年02期 v.29;No.508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4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周健;周大凯;杨永波;杨锴;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 (HMGB1)、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在脊柱骨折脊髓损伤的参与机制和意义。[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6月,60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作为复合损伤组,60例单纯脊柱骨折患者作为单纯骨折组,50例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采用ASIA评级评价复合损伤组脊髓功能,检测血清HMGB1和TGF-β1的水平。[结果] 1 d时,复合损伤组和单纯骨折组血清HMGB1和TGF-β1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复合损伤组在伤后1、3、7、14 d时,血清HMGB1和TGF-β1均明显高于单纯骨折组(P<0.05);随着ASIA分级的增加,复合损伤组血清HMGB1和TGF-β1的表达也明显更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HMGB1和TGF-β1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MGB1和TGF-β1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中明显比不伴有脊髓损伤的患者更高,随着脊髓损伤程度的不断加重,表达也逐渐升高,且血清HMGB1和TGF-β1之间呈明显正相关。
2021年02期 v.29;No.508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 ] - 王庄平;刘康;关晓龙;
[目的]比较后侧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与后外侧融合术(posteriolateral fusion, PLF)治疗创伤性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4月~2018年3月,本科收治的22例创伤性腰椎滑脱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13例采用PLIF术,9例采用PLF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术中无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LIF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PLF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VAS、ODI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前两组间VAS、ODI和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PLIF组VAS、ODI和JOA评分均显著优于PLF组(P<0.05)。影像方面,术后PLIF组的复位率为100%,PLF组的复位率为95.12%。术后1年PLIF组均骨性融合,而PLF组骨性融合率为93.72%。至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已骨性融合,未出现内固定物断裂等不良事件。[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治疗创伤性腰椎滑脱。相比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椎间植骨融合术的临床效果更优。
2021年02期 v.29;No.508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3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魏见伟;陈龙伟;姜良海;刘海飞;解思毓;林玉江;王德春;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6年6月~2018年5月,198例腰腿疼痛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退变滑脱组95例,无滑脱组103例。测量两组患者的BMI、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体、骶骨倾斜角、腰骶角、腰椎前凸角;采用Kalichman关节突退变分级和Pfirr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评价退变程度。[结果]两组的体质量指数、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腰骶角、腰椎前凸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退变滑脱组的骨盆入射角明显大于无滑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变滑脱组的L_(4/5)节段关节突关节角明显大于无滑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滑脱节段Kalichman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分级和Pfirr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均显著大于非滑脱节段(P<0.05);Kalichman分级和Pfirrmann分组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关节突关节和椎间盘退变程度重,骨盆入射角较大,L_(4/5)关节突关节的方向更趋向矢状位。
2021年02期 v.29;No.508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正>为了规范学术行为,维护学术诚信,保护知识产权,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自即日起,凡根据编辑部修改意见上传修改稿的同时附《学术诚信承诺书》。作者需承诺稿件由本人撰写,不存在由第三方代写、代投行为;承诺无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无伪造、篡改实验数据;无学术造假、学术不端以及不当署名等情况;承诺研究数据及结果真实、可靠,为作者原创。
2021年02期 v.29;No.508 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正>为了不断提高杂志的信息量,增强可读性,缩短刊用周期,使更多新的成果尽快见刊。针对来稿中存在的字数过多、篇幅过长等问题,本刊重申对各类稿件的字数要求:临床论著、基础研究类稿件正文字数不超过4 500字,中文摘要在400字以内,参考文献在20条以内;技术创新类稿件正文字数不超过4 000字,中文摘要在300字以内,参考文献在15条以内;综述、荟萃分析类稿件正文字数不超过4 500字,中文摘要在200字以内,参考文献在30条以内。
2021年02期 v.29;No.508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正>为维护学术刊物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也为维护本刊的声誉和广大作者的正当权益,本着对广大读者、作者负责的精神,本刊编辑部再次重申坚决反对剽窃、抄袭他人稿件的行为;一经查实,给予如下处理:撤稿、杂志和网站通告、通知作者单位给予相应处理、3年内不刊登该作者为第一作者的稿件。对信息虚假及数据伪造、篡改和剽窃、一稿两投、一稿两用等学术不端行为,据其性质、情节轻重以及造成的影响程度,给予如下处理:如稿件未刊登一律退稿,如稿件已刊登一律撤稿,并通知作者单位,2年内不刊登该作者为第一作者的稿件。
2021年02期 v.29;No.508 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2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刘林;杨宗宇;刘核达;黄飞;崔亮;左俊水;袁令晨;李森田;齐少霞;
[目的]探讨经内踝截骨带骨膜髂骨移植联合PRP关节腔注射治疗HeppleⅤ期距骨内穹隆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月,采用内踝截骨、病灶清理、带骨膜髂骨移植联合PRP关节腔注射治疗HeppleⅤ期距骨内穹隆骨软骨损伤23例。术中经内踝截骨,显露距骨内穹隆,清理坏死软骨,去除病灶及软骨下骨囊肿,自同侧髂骨取带骨膜骨栓,采取打压固定技术将骨栓植入距骨受区,固定内踝截骨块。[结果]本组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随访12~36个月,平均(19.57±6.45)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AOFAS踝-后足评分显著增加(P<0.05),踝关节活动度(ROM)显著增加(P<0.05),并且无1例出现并发症,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对于HeppleⅤ期距骨骨软骨损伤,经内踝截骨、病灶清理、带骨膜髂骨移植联合PRP注射可修复软骨缺损,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2021年02期 v.29;No.508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6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 徐世明;陈卫;蔡弢艺;黄佳平;黄国锋;丁真奇;
[目的]介绍截骨植骨内固定矫正关节外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技术与初步效果。[方法] 2014年6月~2018年12月,对12例关节外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行手术矫正,术前评估畸形,行掌侧与背侧入路显露桡骨远端,充分松解挛缩的软组织,必要时延长挛缩的肌腱;于畸形处截骨矫正,撑开截骨间隙,植入结构性髂骨块,掌侧钢板螺钉固定。[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9~24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 Mayo腕关节评分及Cooney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患侧桡骨掌倾角、桡骨长度、尺偏角均恢复满意,与健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例患者出现拇长伸肌肌腱炎嵌压。[结论]软组织松解、桡骨远端畸形处截骨、结构性植骨延长和掌侧钢板螺钉固定可有效矫正关节外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
2021年02期 v.29;No.508 15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5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常锐;张伟;钟国栋;
[目的]介绍自制骨折牵引复位器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技术与初步结果。[方法] 2016年12月~2019年3月应用骨折牵引复位器牵引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患者取斜卧位,分别于髂嵴和股骨髁上置钉,连接牵引复位器,纵向牵引,矫正短缩和髋内翻畸形。透视引导下置入PFNA内固定。[结果]骨折牵引复位器安装时间(18.13±1.51) min、复位时间(7.12±1.89) min、手术时间(49.80±4.55) min、透视时间(3.57±0.63) min、失血量(193.20±12.11) ml、有限切开复位比率15.85%、助手人数1 (1~2)人。平均随访时间(16.60±2.41)个月、患者下地行走时间(15.12±3.23) d、完全负重活动时间(15.12±5.07)周、骨折愈合时间(4.87±1.78)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83.36±3.87)分。[结论]自制骨折牵引复位器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应用复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能缩短复位和手术时间。
2021年02期 v.29;No.508 162-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1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许春涛;王平山;曹学成;张贵春;张强;刘亚;
[目的]介绍3D打印导板辅助转子间外翻截骨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不连的手术技术与初步疗效。[方法] 2012年9月~2019年12月,8例股骨颈骨不连患者接受此技术外翻截骨治疗。术前对双髋行CT容积扫描,数据经Mimics软件处理建立3D股骨近段模型,模拟转子间截骨和DHS固定,并设计制作实际导板。实际手术中利用导板辅助,对转子间进行外翻截骨并利用DHS进行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末次随访时8例患者Harris评分和患肢长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影像方面,术后颈干角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且显著大于健侧(P<0.05);术后Pauwels角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且与术前设计预期Pauwels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导板辅助下转子间外翻截骨治疗股骨颈骨不连手术过程更准确、操作简便。
2021年02期 v.29;No.508 16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9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 ]
- 王攀峰;夏琰;章云童;周潘宇;汪洋;张洪跃;王宏瑞;付青格;许硕贵;
[目的]探讨改良跗骨窦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对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2例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改良跗骨窦切口组30例和传统外侧L形切口组32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愈合时间术后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术前、术后12个月B?hler角及Gissane角及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结果]跗骨窦组切口长度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L形切口组(P<0.05),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足部功能评分及术后12个月影像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跗骨窦切口与传统外侧L形切口均可有效改善SandersⅢ、Ⅳ跟骨骨折患者足部功能,相对于后者,前者具有手术切口小及术后并发症低的优势。
2021年02期 v.29;No.508 170-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 ] - 王红旗;黄久勤;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僵硬行本体感觉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3月~2019年12月,对96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僵硬患者进行康复,其中48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模式,48例采用本体感觉训练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平衡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本体感觉训练组显著优于常规训练组(P<0.05)。[结论]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僵硬患者,采用本体感觉训练康复模式的临床效果更优。
2021年02期 v.29;No.508 174-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鞠学军;姜蕾;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臂丛麻醉在锁骨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将57例锁骨骨折患者按术中麻醉方法不同分为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进行臂丛麻醉,30例)和传统组(采用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27例)。比较两组患者实施麻醉一般指标、手术区域阻滞效果、术中疼痛程度、肌松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超声组在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恢复时间、阻滞效果、疼痛程度及肌松效果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进行臂丛麻醉效果较好,同时可缩短麻醉操作及起效时间、延长麻醉维持时间、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2021年02期 v.29;No.508 17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胡波;李华德;杨有明;陈印忠;李明;郭秀程;高健伟;
[目的]探索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头置换和PFNA手术的疗效。[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龄患者78例,其中42例应用PFNA治疗,36例应用股骨头置换,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及随访情况。[结果] PFNA组出血量少于置换组(P<0.05),术后下地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置换组明显早于PFNA组(P<0.05)。术后1、6周置换组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PFNA组(P<0.05),术后12周两组Harri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选择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均为适合的治疗方式,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术后早期康复中更具优势。
2021年02期 v.29;No.508 180-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