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长海,侯树勋,王富,刘汝落
目的: 为了寻找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后感染最佳对策。方法: 对1976 年10 月~1998 年2 月治疗的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后感染10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 例中7 例属于早期感染, 其中1 例死于糖尿病、2 例经闭合冲洗感染得以控制、3 例翻修、1 例融合。10 例中3 例晚期感染闭合冲洗无效。感染假体是否取出要看有无松动。最好对策还是加强预防。
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宁志杰,孙磊
目的: 本文报告作者从1984 ~1996 年收治的6 例成年 “脊灰”后遗症下肢畸形的手术矫治经验与远期随访效果, 以便技术推广交流。方法: 除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外并自行设计与改良手术: ①胫骨高位截骨平台下沉术;②股、胫、腓联合截骨术。结果: 随访5 年1 个月~12 年5 个月, 平均6 年6 个月, 从畸形矫正、功能改善、自我感觉、 X 线照片, 4 个方面按百分制评估疗效, 优4 例, 良2 例。无合并症发生。结论: 本组病例在治疗上虽有一定难度, 但由于手术设计合理, 术后处理恰当, 仍取得满意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技术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金宝城,侯筱魁
目的:分析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中远期疗效。方法:1988 ~1995 年间施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84 例,取得随访75 例,平均随访时间6 年4 个月。评估临床疗效,并摄 X 线片观察髋臼磨损和假体松动情况,动态测量假体内、外关节活动度。结果:临床疗效满意率达853 % 。髋臼磨损与假体内关节活动消失和头臼不称有关。假体不稳可导致大腿疼痛。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高龄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患者的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
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陈志维,元启鸿,陈渭良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田纪伟,曲敬师,朱大成,赵光复
目的:为了探讨老年男性骨代谢与睾酮变化关系。方法:通过对246 例老年男性( ≥60 岁) 血清学和尿进行测定,生化学、骨密度、骨皮质 X 线测量。结果:发现老年男性随年龄增加,睾酮水平下降,骨钙素水平下降,尿中羟脯氨酸却呈升高趋势,血中甲状旁腺素水平升高。结论:老年男性随着睾酮水平下降,骨转换和骨丢失率增加。
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寇炳祯,董玲生,刘风迎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志祥,王焕荣,刘仕乐
通过应用 G- K 钉技术治疗48 例各型股骨骨折, 对 G- K 钉的远端锁钉技术进行分析, 找出锁钉困难的原因, 锁钉安放失败的表现, 比较了现有几种锁钉方法的不足, 总结出旋转法插钉术: 保留下依靠瞄准器在水平面上的准确性, 克服了额状面上的偏差; 具有不依靠 X 光机定位, 不用增添或改制器械的优点; 准确, 省时, 不影响固定的效果; 达到了简化操作难度, 减少医患人员接受 X 线幅射的目的。
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黄忠胜,许玉铉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曹云,陶杰,吴晓明,张明贵,黄恭康
目的: 分析非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治疗失败的原因, 并提出预防与治疗措施。方法: 1994 年2 月~1998年10 月共治疗非稳定性踝部骨折126 例, 其中9 例治疗失败。结果: 出现踝关节不稳2 例, 创伤性关节炎6 例, 距骨顶骨软骨骨折漏诊1 例。结论: (1) 固定下胫腓联合的内固定材料尽可能在术后3 个月内取出, 以恢复下胫腓联合的正常功能; (2) 保证踝穴的正常宽度, 解剖对位以及下胫腓韧带的完整性; (3) 距骨顶骨软骨骨折按照 Bend 和 Handy 分期, Ⅰ~Ⅱ期采用保守治疗, Ⅲ~Ⅳ期应尽早手术治疗。
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桂耘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曾荣,刘双意,彭智,刘志辉
目的: 分析四肢血管伤显微外科修复失败的原因。方法: 132 例分别采用血管断口修补、端端吻合、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人造血管套接方法。结果: 失败23 例, 失败率为174 % 。结论: 四肢血管伤显微外科修复术后失败与伤后时间、损伤原因、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及手术方法的选择等有关。争取8h 内修复是降低失败率的关键。
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强,廖维宏,王正国,杨恒文,李应玉
目的: 研究胚胎脊髓不同移植方法对成鼠损伤脊髓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将 Wistar 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 单纯脊髓损伤组, 单纯胚胎脊髓移植组, 大网膜+ 胚胎脊髓移植组, 椎旁肌+ 胚胎脊髓移植组, 用氢清除法测定宿主脊髓的血流量。结果: 术后15d 大网膜+ 移植组血流量已基本恢复正常 (6906 ±1380) ; 术后60d 单移植组也基本恢复正常 (6992 ±1513) , 单损伤组 (2905 ±1083) 和椎旁肌+ 移植组 (6214 ±1326) 仍未到正常水平。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大网膜+ 胚胎脊髓移植对恢复损伤脊髓血流量效果最好, 单纯移植次之, 椎旁肌+ 移植效果较差, 但好于单纯脊髓损伤组。
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擎书,马文莲,王心迎,闫新海,白海军
目的: 了解经酒精灭活后的骨关节软骨的成活及转归, 进而分析影响关节的保留及康复的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成年雄性山羊6 只胫骨近端骨关节灭活回植, 分期宰杀, 从大体标本、 X 线平片, 光镜、电镜方面进行观察; 并结合2 例住院患者的 X 线片综合分析。结果: 骨关节软骨面积的60 % 可以复活, 20 % 由新生纤维软骨代替,20 % 由纤维瘢痕代替。结论: 骨关节软骨灭活回植既可以保全肢体, 又可以保留或复活关节软骨的绝大部。是愈后关节康复训练的物质基础。
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慧毅,任先军,张峡,梅芳瑞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高海拔对实验性骨折愈合组织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分别在拉萨( 海拔3 658m ) 和重庆,采用当地家兔制成胫骨横形骨折模型,三角针内固定。于术后05 、1 、2 、3 、4 、6 、10 周,分别截取标本,行 X 线摄片、骨痂区取材作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高原组与平原组骨愈合过程相似,但从2 ~6 周的标本上可见高原组骨痂中成软骨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并有典型的扇蛤样细胞膜。而成骨细胞的数量不及平原组,而且演变为骨细胞的过程也明显推迟约2 ~3 周。结论:高海拔下骨折愈合以软骨内化骨为主。
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胡栋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炳南,黄昌林,韩西,钟汉馨
为探讨创伤性髋关节滑膜炎的发生机理及病理特点,对实验兔及大白鼠随机分组,观察不同运动负荷对髋关节腔内压、氧分压的影响及滑膜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模拟负荷可造成髋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病理改变,髋关节腔内压升高和氧分压降低是导致滑膜创伤性炎症改变的原因,其程度与运动量和时间成正相关。关节腔内灌注冲洗抽吸可促进滑膜细胞修复,防治髋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冯亚高,邓素雅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永林,陈杰,刘宗群,王宝苍,钱永生,王印国,张亦庚,周瑞红
目的:了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复发性脱位的早期诊断、治疗和效果、脱位原因及预防办法。方法:自1993 年3 月~1998 年3 月共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386 例,8 例术后发生脱位,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结果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8 例复发脱位,根据疼痛、生活能力、关节活动度、行走距离及 X 线特征,进行功能评价,其中优5 例,良1 例,可1 例,差1 例,优良率75 % 。结论:术中设计角度、假体选择尤其特殊假体,经多次手术后臀肌功能不全,与脱位率增高有密切相关性。故手术后肌肉和关节囊重新恢复张力之前,采取安全位牵引可免除脱位之危险。
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刘家勇,张连仁,张智来,周红羽,李勇,程建东,秦杰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介绍本院1995 年6 月~1998 年12 月间手术治疗的3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过程,手术方式为患侧关节突切除术式,以日本整形外科学会1984 年制定的腰痛患者疗效评定标准进行术前术后比较。结果:3 例病人术后症状体征全部解除,平均随访15 年,效果优良,无腰椎失稳之表现。结论:患侧关节突切除术式暴露清楚,易于减压,近期观察,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较理想的术式。
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科,王书成
目的: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腰突症。临床上并不少见,提出其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观察其临床表现,有慢性腰痛病史,再度外伤或推拿按摩后症状明显加重,强迫体位,出现马尾神经损伤,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结合椎管造影、 C T、 C T M 及 M R I检查就能确诊。手术治疗时机、效果的判定。结果:全部病例手术治疗,随访( 平均16 月) ,优良86 例,可10 例,差2 例。结论: M R I在诊断上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早期手术是能取得显著效果的关键。
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覃奇文,杨忠汉,辛宪君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 C S M) 影响前路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0 例 C S M 共56 处椎间盘行前路减压及常规椎间融合,其中12 例共15 处椎间盘以椎间固定融合器( T F C) 取代髂骨块植入。结果:经过6 个月~2 年,平均92 个月随访,按肢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评价,疗效优良率807 % 。结论:术中实现圆满、彻底减压并重建颈椎稳定性,是确保前路手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以 T F C 植入作颈椎固定、融合,较传统骨块植入法更具优点;对术中如何实现圆满、彻底减压,作者介绍了一些操作体会
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席平昌
目的:探讨形状记忆合金髌爪治疗髌骨骨折的优缺点及改进措施。方法:1998 年1 月~1998 年6 月用髌爪治疗髌骨骨折26 例,其中横形骨折12 例,粉碎性骨折14 例。术中屈曲膝关节观察骨折固定的稳定性。结果:术中见5 例横形、4 例粉碎性骨折屈曲膝关节时骨折前缘分离,术后需外固定。结论:髌爪治疗髌骨骨折简便易行,适应证广。骨折固定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为使用髌爪过大、形状不合适或手术方法欠缺。研制生产各种形状规格的髌爪,注意手术方法及常规术中拍片能避免此现象的发生。
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玉兵,王群殿,刘兆伦,黄威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牛彦辉,李仁勇,次仁达瓦,韩英军,次南,唐健,李波,巴桑顿珠
目的:总结高原地区使用骨外固定架治疗骨折的适用性及其优点,以便更好地推广应用。方法:统计1996年9 月~1999 年1 月间使用骨外固定架治疗的46 例四肢及下颌骨骨折病历资料,结合高原特殊的地理气候特点及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6 例中骨折Ⅰ期愈合44 例(9565 % ) ;骨折延迟愈合2 例(435 % ) ;无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1 例发生针道表浅感染,未发生骨髓炎。无1 例因外固定而发生关节僵硬或强直。结论:高原地区使用骨外固定架治疗骨折可减少由于高原缺氧及机体适应性生理、病理改变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而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高原特殊的气候特点可有效地减少针道感染这一影响外固定架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
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G.AFuchs,任先军,Jrgenwacke
目的:观察同一设计的骨水泥和非骨水泥 B F全髋假体置换术后2 ~5 年的随访结果。方法:246 髋全髋术后随访2 ~5 年。骨水泥组117 髋,非骨水泥组129 髋,两组均应用同一设计的可组换 B F 全髋系统。结果:两组 Merle○d Aubigne 评分和日常行为评分优良率为89 % /95 % ,非骨水泥组稍优于骨水泥组,但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无确切的假体松动。36 髋(279 % ) 出现股骨远端皮质肥厚,均位于3 区和/ 或5 区。结论:新设计的可组换 B F 全髋系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尤其可根据不同的适应证施行个体化的全髋置换。
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忠水,孙非,钱齐荣,苟三怀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林斌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红,李静,石华,张馨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崔风国,孙战利,薛玉柏,李国顺
目的:探讨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治疗效果。方法:应用7 种带血管蒂皮瓣转移进行修复。结果:本组29 例转移皮瓣全部成活,外观、功能满意。结论:由于足跟及踝部皮肤缺损的特殊性,应用带蒂皮瓣进行修复,血运丰富,有益于足跟及踝部功能重建,根据缺损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带蒂皮瓣,并证实足底内侧皮瓣和足外侧皮瓣、内踝上皮瓣和足背皮瓣分别是修复足跟、踝部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雪明,卓新明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房清敏,毛宾尧,刘洪涛,刘明廷,任守松,李保文
碳素纤维作为人工肌腱植入家兔骨内,与对照组进行电镜观察,发现碳腱对骨的生长影响甚微,与周围胶原纤维、组织细胞和骨细胞生物相容性好,但不能与骨牢固结合。认为不易作为肌腱代用品,仅以生物源作为新生组织支架,靠胶原纤维等组织包绕长入形成永久肌腱,其最终命运是逐渐降解、碎裂、被巨噬细胞吞噬、吸收。
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路小勇,肖子范,刘立成
改良 O○ Donoghue 手术,利用髂胫束移植替代前交叉韧带及内侧付韧带,治疗膝关节前内侧旋转不稳。长期随访31 例病人,平均随访时间12 年4 个月,按 Lysnolm 计分,仅1 例在60 分以下。同时加用鹅足移位术者效果更好。重建术后早期应用 C P M 活动,减少了纤维性粘连,改善膝关节活动范围。
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开颜,张俊民,郭海燕,何力
目的:根据痉挛性脑瘫治疗模式康复—手术—康复的特点,设计术后训练措施及方法。方法:通过对患儿术后临床资料的评估,制订训练计划,严格实施训练措施,对训练结果进行近期评价与远期评价。结果:通过护理程序的运用取得良好效果。
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徐卫东,吴岳嵩
目的:探讨髋关节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的价值及应用。方法:回顾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方法的进展,分析了其在人工关节外科的应用价值。结果:采用螺旋 C T 重建的图像精细、可信,对复杂髋关节疾病的处理、人工关节术前的准备及新型假体的研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结论:运用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显示局部关节的解剖是人工关节外科的一个重大进展。
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质钢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银刚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孙磊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许鹏,郭雄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曾跃林,丁寿勇,傅祖国,曾凯生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徽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绍明,林桂生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宫崇绪,马明磊,赵东平,初景波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梦然,刘振东,田冠玉,王岩,黄越,杨贵财
目的:提高足三关节融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新鲜成人足标本6 具,20 % 硫酸钡墨汁悬液动脉灌注,行 X线片、 C T 检查。10 % 甲醛液固定后再行解剖学观察。临床治疗重度僵硬型马蹄内翻足84 例,139 只足。结果:距骨血液供应丰富。在距距骨管动脉起始后不久发出三角支动脉,经三角韧带胫距部和胫跟部之间进入距骨体。距骨体滋养孔距距下关节面07 ~09cm ,平均082cm 。临床随访72 例,119 只足。总优良率848 % 。本组未骨性融合14 只足,占117 % 。 X 线距骨体密度增高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表现12 只足,占10 % 。结论:术中注意不要损害距骨血供,截骨后各个关节面对合紧密,术后可靠的石膏固定,是提高融合率,防止距骨坏死骨性关节炎发生必不可少的条件。
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其昕,陈维善,徐少文,陈正形,斯永乐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 B A K 技术在颈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1 例颈椎前路手术进行分析。其中 B A K 手术24 例, 常规颈前路减压融合术17 例, 比较2 组手术前后的颈椎生理曲线、椎间高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及改善率。结果: B A K 手术组的颈椎生理曲线、椎间高度的改善优于常规手术组, 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术中出血量减少, 术后起床活动时间早; 对手术后的改善率2 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B A K 融合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颈前路植骨替代物。
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路世勇,张汉瑜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明,侯铁胜,李少华,赵杰,石志才,傅强,鲁凯武,陈语,贺石生
目的:研究颈前路开槽式减压、自体髂骨移植及 O R I O N 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 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经颈前路开槽式减压、自体髂骨移植及 O R I O N 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术后行 X线检查,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结果:全部病例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3 个月获得骨性融合,无1 例发生钢板断裂或螺钉松动、滑脱。结论:脊髓型颈椎病经减压及植骨后辅以钢板内固定将使融合节段更加稳定,更有助于植骨节段的融合, O R I O N 颈前路钢板具备高度的内在稳定性,并有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生物相容性良好和不含磁性等优点,有助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
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姜小洁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毛宾尧,范大来,应忠追,胡裕桐
目的: 探讨颈腰椎间盘病的特点和诊断。方法: 对近4 年中的颈腰椎间盘突出症、退变性椎管狭窄和颈椎病并施行手术的19 例进行了分析。结果: 发现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本病的重要原因。结论: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 颈椎 M R I和腰椎 C T 检查, 是防范混淆和误诊的必要条件。
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刘明廷,邢月利
目的: 分析69 例化脓性关节炎的细菌类型。方法: 取69 例化脓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 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69 例患者中经1 ~4 次培养, 阳性8 例。除1 例为金葡菌和肠道杆菌混合感染外均为非常见致病菌。结论: 非常见致病菌已经成为化脓性关节炎的主要细菌。
1999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