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锦波,唐天驷,杨惠林,徐晓蜂
目的 :比较颈前路减压后分别植入异体骨螺纹融合支架、钛合金螺纹融合支架和自体髂骨对椎间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用 8具人尸体颈椎为空白模型 ,环锯减压后 ,分别植入异体骨螺纹融合支架、钛合金螺纹融合支架和自体髂骨 ,测试以上状态下标本的应变和位移。结果 :减压后标本较空白对照应变和位移增加 ,异体骨螺纹融合支架、钛合金螺纹融合支架固定能减少这种增加 ,而自体髂骨只能减少总体位移增加。结论 :Cloward术减压后 ,颈椎稳定性下降 ,异体骨螺纹融合支架、钛合金螺纹融合支架固定后能恢复椎间稳定性 ,而自体髂骨只能部分恢复椎间稳定性。
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游伟,姜文学,姜兴国
目的 :探讨脉冲电磁场对骨代谢的影响及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3 0例 ,年龄 48~ 82岁 ,平均 5 9.8岁。采用UNION -2 0 0 0型骨质疏松治疗系统进行治疗 ,每次治疗 40min ,10次为一疗程 ,总共 3个疗程。应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完成后 3个月进行L2~ 4 及wards区骨密度测定。采用腰痛疾患治疗成绩评分 ,评价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总疗程结束后 ,16例患者L2~ 4 骨密度平均增加 5 .64 % ,14例患者wards区骨密度平均增加 6.18% ,治疗前后骨密度值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腰痛疾患治疗成绩 :治疗前评分( 11.3± 2 .8) ,治疗后评分 ( 19.7± 3 .2 ) ,两者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改善率为 71.8%。结论 :UNION -2 0 0 0型骨质疏松治疗系统通过激活酶系统 ,改善骨代谢 ,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缓解骨痛 ,增加骨密度的作用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8 ] |[阅读次数:0 ] - 柯雨洪,周良安,王义生
目的 :通过使用新的通用脊柱内固定器械矫治脊柱疾病 ,获得更好的疗效。方法 :1997年 8月~ 1999年 3月共用TSRH系统手术治疗脊柱疾病 18例 ,平均年龄 17.2岁 ,术后随访 2~ 2 1个月。结果 :特发性脊柱侧凸 15例 ,矫正率在KingⅡ型为 65 .5 % ,KingⅢ /Ⅳ型为 5 7.3 % ;马凡氏综合征脊柱侧凸 1例 ,矫正率 60 % ;强直性脊椎炎驼背 1例 ,矫正率 86.5 % ,所有病例植骨融合良好无假关节形成 ,无脊髓神经损伤 ,植入物无松动折断。侧凸矫正丢失平均 5 .2° ,出现迟发性深部感染 1例。结论 :TSRH系统手术适应证广 ,安装方便易行 ,固定牢靠 ,术后无需外固定 ,早期离床活动 ,疗效满意。
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任先军,梅芳瑞
目的 :观察保留终板对维持融合间隙高度的作用。方法 :45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骨折脱位患者 ,在颈前路融合术中采用保留椎体终板的植骨方法 ,与未保留终板组相比 ,评价两组椎间隙高度、后凸畸形及骨性融合率。结果 :保留终板组融合节段高度平均降低 0 .9mm ,后凸成角平均为 2°。对照组融合节段高度平均降低 2 .9mm ,后凸成角平均为 5 .6° ,相差非常显著 (P <0 .0 1)。两组全部获骨性融合 ,平均骨愈合时间为 8( 6~ 12 )周。结论 :植骨块沉陷是导致术后融合椎间隙狭窄的主要原因 ,保留终板能有效防止植骨块沉陷 ,并可获良好的骨性融合。
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孙兆忠,程艳,杨学章,高文彬,李嗣生,韩克勤
目的 :探讨尺神经深支卡压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 :显微镜下观测 3 0例成人手的尺神经深支。封闭及手术治疗 9例患者。结果 :尺神经深支分 4段。封闭 ( 4例 )和手术 ( 7例 )各治愈 1例、5例。结论 :腕尺管段尺神经深支最易受损 ,在其它部位也会被卡压。本病应尽早手术。
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薄德发,陈亚娟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冯建刚,王飞,扈文海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毛海峰,吴美英,曹新峰,郝斌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安胜军,李恩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杨滔,金大地,史占军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旭,顾湘杰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秦泗河,滕静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文根,黄宏前,郑隆宝,杨永宏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兴炎,葛宝丰,甄平,李旭升,高秋明,刘占宏,王宏东
目的 :探索邻关节骨化性肌炎形成的临床特点。方法 :总结了近 10年来 2 8例邻关节处骨化性肌炎 ,对其发病诱因、关节功能影响 ,神经、血管受压综合征候群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结果 :2 8例邻关节骨化性肌炎均有程度不同的外伤史 ,其中 2 2例骨折病例均有反复多次暴力程度不同的骨折复位史 ,另有 16例伴有继发性神经、血管压迫症状 ;所有受累关节活动严重受限 ,呈僵硬状态。结论 :邻近关节骨损伤形成骨化性肌炎对其关节功能影响 ,神经、血管的继发性压迫远较关节处的危害性大 ,本组病例的总结 ,为邻关节处骨化性肌炎的防治提供有益的借鉴经验。
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黄平,王元虎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滨,陈艺新,彭少英,陈克洲,张汇林,王兰,贾湘谦,栾波,肖杰,何辉
目的 :回顾性分析从 1 985年 1月~ 1 995年 1月采用综合术式治疗先天性髋脱位 88例 (96髋 )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按患儿年龄分 3组 ,结合其病理选择手术方法 ,包括切开复位、骨盆截骨、粗隆下旋转截骨或同时股骨短缩。平均纠正前倾角 45°,切除股骨 1 .5cm。 2 .5~ 3 .5岁行Salter术 2 2髋、Salter+股骨截骨 7髋 ;3 .5~ 5岁行Salter+股骨截骨 1 9髋、Chiari+股骨截骨 1 6髋、髋臼造盖 +股骨截骨 9髋 ;5岁以上行髋臼造盖 +Chiari+股骨截骨 2 3髋。结果 :获随访 65例 70髋 ,平均随访 6 .5年 (4~ 1 4年 )。按Mckay临床评定标准 ,优良者 61髋占 87% ;可 3髋占 4 .3 % ;差 6髋占 8.6 %。差中有 3髋因半脱位再手术。 3髋有头坏死占 4 .3 %。结论 :根据患儿及其病理选择综合术式纠正头臼异常改变 ,恢复髋关节功能 ,减少复发 ,为一项实用方法。
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鞠作金,袁文,贾连顺
目的 :分析不同颈前路手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 2 84例患者手术前后情况进行回顾。第Ⅰ组 1 54例为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患者 ,第Ⅱ组 1 0 2例为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患者 ,第Ⅲ组 2 8例为AO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患者。比较三组优良率、椎间融合率、手术并发症。结果 :手术效果第Ⅲ组最好。Ⅰ组最差。短暂性并发症 3组间无明显差异。永久性并发症Ⅱ组明显高于Ⅰ、Ⅲ组。结论 :对于多节段颈椎病颈前路多平面减压植骨融合结合AO带锁钢板固定术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手术 ,更适合于伴有颈椎不稳或后纵韧带骨化患者。
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林明侠,王书成
目的 :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 ,探讨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 2 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病例 ,分析其临床特点X线及CT、MRI改变 ,以及血沉、C反应蛋白变化。非手术治疗 2 4例 ,手术治疗 2例。结果 :共 1 8例获 1 2个月~ 5年随访。手术 2例 ,腰腿痛完全消失 ,恢复原工作。 1例生活自理困难。结论 :椎间盘突出术后症状缓解后再发的剧烈腰痛 ,腰肌痉挛 ,血沉及C反应蛋白显著的急速升高提示早期诊断 ,MRI检查对早期诊断极具价值。非手术治疗疗程长 ,病人痛苦大 ,且预后差。早期手术治疗能立即缓解疼痛 ,缩短疗程 ,预后良好。
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刘新河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双石,刘景发,吴增晖,陈立
目的 :探讨 5种不同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84例腰椎滑脱不同程度的患者 ,分别采用A式前路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术 8例 ,B式后路椎弓根加压螺丝钉固定、峡部及横突椎板植骨融合术 4例 ,C式后路椎管减压 ,R -F、steffee、C -D等系统复位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术 31例 ,D式是在术式C的基础上加椎间植骨融合术 35例 ,E式是在术式D的基础上加椎管成形术 6例。结果 :经 6个月~ 1 4年平均 4年 3个月的复诊随访、根据疗效标准评定术式A、B、C、D、E的优良率分别为 1 0 0 %、1 0 0 %、77.4%、94.2 %、1 0 0 % ;术后断钉发生 5例、其中C式 3例、D式 2例。结论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术式 ,并做为围手术期的处理 ;椎管尤其是神经根管的彻底减压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是保证最大限度复位的重要前提 ;植骨融合时 ,需强调椎间植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孙吉利,贾永太,刘光磊,逄淑申,吕俊江,王暖林,赵金亮
目的 :探讨椎体后缘骨块类疾病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 550例椎体后缘骨块类疾病根据临床表现、CT及X线、治疗、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通过对 550例根据临床特点的鉴别分析 ,达到分类合理 ,提高了此类病的诊断符合率及治愈率。结论 :要取得椎体后缘骨块类疾病伴腰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治疗 ,关键在于认识各类病变特点 ,明确诊断 ,采取针对性治疗。
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金花,杨剑辉,赵廷宝
目的 :应用国产SPA骨密度仪测定门诊 2 90例主诉有周身无力、疲倦及腰腿痛的中老年人骨密度 (BMD) ,了解其变化水平。方法 :采用BMD - 4 0 0型骨密度仪测定受试者前臂中远端 1 / 3部位BMD ,并做了服药前后对比。结果 :受试者BMD ,服药后较服药前升高。结论 :门诊中老年人周身无力、疲倦及腰腿痛者的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服用珍牡胶囊补钙后 ,其骨密度值达有效或升高 ;国产BMD - 4 0 0型骨密度仪诊断骨质疏松数据可靠。
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殷渠东,郑祖根,董启榕,成茂华,华锦明,沈忆新
目的 :分析螺钉位置与手术效果的关系。方法 :对 30 5例共 1 2 1 4枚椎弓根螺钉位置进行XCT扫描或X线平片分析 ,以器械中穿破率最大螺钉为标准将 30 5例分为好、可、差 3组。结果 :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占 85 .7% ,螺钉少部分穿破椎弓根皮质占 1 1 .4% ,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较多占 2 .9% ,穿破率在T1 1 ~T1 2 节段较高为 1 8.7%。好 2 0 6例、可 80例、差 1 9例 ,好与可组的脊椎骨折复位效果并无显著差异 ,可组仅 1例有轻微神经根刺激症 ;但差组的骨折复位较差 ,神经损伤率较高达 2 1 % ,与好、可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螺钉位置与手术效果相关 ,术者必须熟悉椎弓根解剖特点 ,应根据病变部位选择合适的椎弓根螺钉类器械和不同的进钉方法 ,提倡术中借助X线透视或摄片帮助螺钉定位。
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高广兴,齐传喜,姜瑞云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朝驹,徐昌伟,官利民,涂扬茂,陈继锋,蒋四清,陈小虎
目的 :分析髓核化学溶解术疗效欠佳的原因。方法 :髓核化学溶解术后疗效欠佳 1 6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据术中所见及综合文献报道 ,将失败原因归纳为 :(1 )适应证选择不当 ;(2 )巨大椎间盘突出 ;(3)中央型突出 ;(4)继发性椎管狭窄 ;(5)双间盘突出漏诊 ;(6)神经根粘连 ;(7)定位错误 ;(8)间盘退变硬化 ;(9)极外侧型突出。结论 :术前严格控制适应证 ,仔细查体 ,细心操作是成功的关键。
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岩,梁文杰,王欣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鲁木
目的 :介绍一种根据马蹄内翻足形成原理自行设计的矫形支具———可变式矫形靴。方法 :将其应用于临床 ,对 6例 9足马蹄内翻足患儿进行了穿靴治疗。结果 :6例患儿均得到随访 ,时间 5~ 1 8个月 ,效果良好 ,足均能摆平 ,无复发。结论 :认为可变式矫形靴兼有楔形石膏及矫形鞋的二重作用。具有简便、易用、灵活的特点 ,适应患儿生理 ,是目前较好的治疗马蹄内翻足的矫形支具。
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战景海,徐文广,王竹堂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宏志,徐莉洁,陈烨华,林磊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云,刘丽芳,徐延景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彭宝淦,贾连顺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Montella BJ,Nunley JA,Urbaniak JR,石伟,金帅星,张志刚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龙厚清,陈晓亮,胡有谷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肖荣驰,唐建东,胡军祖,韦健,蒋亦军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志诚,马梦然,刘振东,田冠玉,张烈,王建设,王岩,黄越
目的 :带阻挡髋骨短缩弧形旋转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脱位。方法 :在髂前下棘至坐骨大切迹做一弧形截骨 ,截骨近端短缩平均 0 .9cm ,后侧保留少部分不予短缩 ,远端向下向外旋转 1 .2~ 1 .5cm嵌入近端 ,防止截骨远端旋出的距离回移 ,使股骨头复位后获得稳定。结果 :自 1 989年以来 ,已做 47例 63髋 ,其中随访 2 9例 35髋平均 4年 9个月 ,治疗效果满意 ,术前髋臼指数平均为 35 .8°,术后平均降至 1 5 .7°。结论 :本术氏的优点是截骨后臼顶下移很少 ,对股骨头产生较小的机械压力。矫正髋臼主向的效果准确 ,复位后股骨头得到良好的覆盖 ,能较好地恢复头、臼的持重关系。本术式不需植骨 ,愈合快 ,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伯锋,殷春霞,崔健,李杰
目的 :观察Ferguson法治疗小年龄髋脱位的效果。材料和方法 :采用Ferguson法治疗先天性髋脱位 2 1例2 8髋。患儿平均年龄 18个月 ( 15~ 2 6个月 ) ,平均随访时间 5年 ( 3~ 7年 )。结果 :最终随访时 91%结果为优或良 ,5髋( 17.85 % )行二次骨性手术 ,5髋 ( 17.85 % )发生股骨头坏死。结论 :作者认为该方法对 2岁以下患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克洲,陈艺新,彭少英,张云强,肖杰,贾湘谦,张汇林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大鹏,徐学芳,魏菊,任红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纪青,张信英,张波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游之海,万国平,马海鱼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徽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孙建民,于锡欣,王跃明
目的 :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 2 2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手术方法。结果 :最常见早期症状是下肢麻木、无力和间歇跛行 ,多数侧位X线片和断层片显示骨化韧带。CT全部表现为不同程度骨样密度区。MRI主要表现为黄韧带附着区 ,T1W1和T2 W1像增厚的异常低信号影 ,19例病人行后路椎板切除和骨化韧带切除 (其中 12例应用漂浮法 ) ,完全恢复 8例 ,部分恢复 9例 ,加重 2例 ,漂浮法者无加重 ,半环状减压 3例 ,1例完全恢复 ,2例部分恢复。结论 :MRI是显示脊髓受压情况的最佳方法 ,CT在显示骨化韧带方面优于MRI ,漂浮法椎板切除和骨化韧带切除是手术主要方法。
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杰,王新伟,侯铁胜,海涌,张春才
目的 :报告一种作者自行设计的新融合术式治疗退行性下腰椎失稳症的临床初步结果。方法 :本组共 15例 ,均为L4 / 5椎间隙退行性失稳症患者。其中男 6例 ,女 9例 ,年龄 42~ 63岁 ,平均 5 2 .1岁。滑脱程度Ⅰ°~Ⅱ° ,L4 / 5椎间隙高度较邻近之正常间隙降低 3 0 %以上。手术方式为侧后方斜向植入单枚多孔螺纹状椎间融合器 (BAK )行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PLIF)。结果 :平均随访 13个月 ,皆达到临床融合。所有患者均无融合器的移位 ,患者主观满意率 90 %。结论 :作者认为 ,经侧后方斜向植入单枚多孔螺纹状椎间融合器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既能尽可能多的保留脊柱后部结构 ,又能充分完成后路减压 ,并能保证可靠的融合 ,不失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下腰椎退行性失稳症术式。
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庞清江,刘玉东,李保文,朱晓东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阮国模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文己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红,候树勋,吴闻文
目的 :对高原地区卡车驾驶员腰痛的状况进行调查。方法 :本研究通过发放腰痛调查表和实地考察的方式 ,对 669名在青藏高原实际驾龄在 3年以上的载重卡车驾驶员腰痛的状况进行了调查。本组调查对象平均年龄 2 7.0 7岁。结果 :( 1)高原地区卡车驾驶员腰痛患病率为 95 .0 7% ,明显腰痛者占 67.12 %。 ( 2 )高原地区卡车驾驶员腰痛发病时的平均驾龄为 2 .5~ 3 .0 2 7年。 ( 3 )高原地区卡车驾驶员腰痛程度随开车年限增加而加重。结论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高原汽车驾驶员高发腰痛与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特殊工作方式、高原缺氧反应等因素有关。
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序全,李起鸿
目的 :为阐明延长诱发关节软骨损伤的力学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以新鲜离体兔胫骨干骺端截骨微型半环槽式外固定器不同增量牵伸延长为实验模型 ,利用压力传感器测定延长后即刻、3min、5min时膝关节接触压力值变化 ,同时测定骨延长幅度。结果 :( 1)关节接触压随延长幅度加大而加大 ,当骨延长幅度低于 6%时 ,接触压增加趋势尚缓 ,但此后则上升趋势明显加快 ,尤以 1.5mm/次组为甚 ,0 .5及 1mm/次组上升趋势相似。 ( 2 )延长后即刻、3min、5min3个时相点的关节接触压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 ( 3 )固定器牵伸长度与骨延长幅度呈线性关系 ,但后者具有滞后性。结论 :肢体延长可导致关节接触压增大 ,并与延长速度及幅度成正比 ,因而有诱发关节软骨高应力损伤的可能。
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郝永强,施杞
目的 :探讨颈椎动力平衡失调对颈椎间盘组织胶原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SD大鼠 2 0只 ,随机分为 4组 ,通过手术切除大鼠颈背部浅肌群、深肌群、全肌群建立了颈椎不同程度动力平衡失调的实验模型 ,6月后动态观察颈椎间盘组织胶原酶活性的变化 ,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颈椎动力平衡失调状态下对照组、深层肌群损伤组、浅层肌群损伤组及全层肌群损伤组椎间盘组织胶原酶活性值渐增高 ,以全肌群损伤组最为明显 ,浅肌群损伤组次之 ,深肌群损伤组较轻。结论 :颈椎动力平衡失调可引致颈椎椎间盘组织胶原酶活性增高 ,进而影响胶原代谢 ,加速椎间盘的退变。
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于铁成,隋福革,杨立国,马洪顺
目的 :研究中下段颈椎的蠕变特性 ,并评估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术与后路椎板成形术对其的影响。方法 :对 6例新鲜尸体颈段脊柱 ,在模拟生理状态下进行屈曲及伸展位的蠕变特性研究 ,测定完整颈椎及手术后颈椎蠕变效应。结果 :得出在恒应力条件下应变 -时间数据及曲线。结论 :颈椎有着极好的蠕变能力 ,屈的蠕变量要比伸的蠕变量大。椎板成形术及颈椎前路间盘切除植骨术都使颈椎的蠕变能力降低 ,前路间盘切除植骨术的影响更大。
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颜贻站,林豪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福川,林伟枫,丁宁,张国川,刘书青,关晓晖,林振
目的 :研究骨骺软骨管的形态结构。方法 :胎儿和新生儿胫骨近端骨骺标本 ,用组化染色方法及电镜观察。结果 :胎儿 8周时无软骨管 ,14周软骨管数目少 ,2 2周增多 ,2 9周最多 ,分支复杂 ,新生儿软骨管数目减少。软骨管除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还包含淋巴管。结论 :胎儿胫骨近端骨骺软骨中存在淋巴管 ,淋巴管是软骨管的重要组成成分。
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杜心如,赵玲秀,张一模,叶启彬
目的 :探讨腰椎上关节突关节面后缘与椎弓根中心的关系。方法 :成人干燥腰椎骨 10 0套 ,对上关节突关节面的形态特点及其后缘与椎弓根中心的关系进行了观测。结果 :上关节突关节面后缘在L13 6.7% ,L2 2 7.2 % ,L32 5 .6% ,L4 7.3 % ,L52 .3 %位于椎管内或与椎弓根内侧皮质重叠 ,其切线距椎弓根中心距离 :L12 .3mm± 1.9mm ,L2 2 .9mm± 1.7mm ,L3 3 .5mm± 1.8mm ,L4 3 .7mm± 1.5mm ,L55 .4mm± 1.7mm。结论 :以上关节突关节面后缘作为椎弓根螺钉定位点的纵向标志易穿破椎弓根内侧骨皮质 ,该定位线偏内 ,是造成螺钉并发症的原因之一。
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周叙叶,张素英,王利英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羽飞,王立德,杨兆宏
目的 :研究关节镜下清理术在急性化脓性关节炎治疗方面的作用。方法 :1989年 7月~ 1997年 11月采用关节镜下清理加关节镜下置管冲洗术治疗急性化脓性关节炎 43例。依据关节穿刺液的性质和关节镜下所见分期 :浆液性渗出期 2 4例 ,浆液性纤维蛋白渗出期 19例 ,通过半年以上随访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随访 6~ 2 4个月 ,疗效评定 ,优良率 75 .68% ,可 2 4.3 2 %。结论 :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的方法 ,可以完成切开手术同样的效果 ,且损伤小、恢复快 ,临床效果满意。
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李松,曹峻岭,郝家骥,甄明生,黄石登,张义生
目的 :观察自由基对培养的人胚软骨细胞损伤及硒的防护作用。方法 :在体外培养的人胚关节软骨细胞培养液中 ,加入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及微量元素硒。测定软骨细胞DNA和蛋白质及软骨基质中蛋白多糖和胶原的含量。结果 :培养 14 4h后 ,软骨细胞DNA、蛋白质及软骨基质中蛋白多糖含量都明显减少 ,但胶原含量无明显改变 ,含硒组减少程度轻。结论 :自由基可能和退形性关节疾病病因有关 ,是否选择微量元素硒预防及治疗自由基引起的软骨损伤需动物实验的进一步研究。
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述华,李进,刘国辉,许伟华,杨操
目的 :寻找全髋置换术髋臼缺损处理的方法。并对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观察比较。方法 :采用切下的股骨头 ,保留软骨修成帽状 ,软骨面位于腹腔侧 ,然后将假臼杯用骨水泥与重建的髓臼相嵌。同时将一组髋臼采用非骨水泥 ,而骨水泥固定股骨干假体 ,另一组采用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结果 :进行了临床和放射学随访。随访时间为 1~ 3 .5年 (平均为 2 .4年 )。发现非骨水泥组 16例优良率为 94% ,采用骨水泥置换组 16例优良率为 95 .6%。随访期间两者均未发现假体有松驰象。但非骨水泥组中有 2例行走时觉轻微疼痛。 98%随访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对 60岁以下用非骨水泥。 70岁以上用骨水泥为佳。对 60~ 70岁之间髋臼采用非骨水泥 ,而骨水泥固定股骨干假体效果更好。本文对选择人工关节类型、掌握骨水泥和非骨水泥适应证及术中出现髋臼缺损的处理有其重要指导意义。
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裴宪武,杨敏杰,冯世庆,宋红星,王德利
目的 :通过对脊髓型颈椎病 (CSM )患者手术前后血浆中内皮素 (EndothelinET)值的测定 ,探讨其在该病病因学和病理学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对 2 0例正常人 ,43例患者和手术病人做了术前和术后的血浆ET值测定。结果 :CSM患者血浆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41例术后患者血浆ET值明显低于术前 ,经统计学t检验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ET参与了CSM发病过程 ,ET可能是CSM的致损伤因子之一 ,寻找ET拮抗剂将为非手术治疗CSM和减轻脊髓损害提供新的途径。
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秦泗河,吴鸿飞,李文玲,王振军
目的 :研究马蹄足畸形的分型与正确手术方案的制定。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 1980~ 1996年 3月手术治疗的 2 3 81例、2 465个足进行总结统计分析 ,将马蹄足畸形分为跟腱挛缩型 ;跗骨高弓型 ;跖骨头下垂型和混合型 ,并分析了 6种马蹄足畸形的特殊表现形式。根据不同的类型制定了较正确的手术方案。结果 :10 74个足术后平均获得 3年 6个月随访 ,10 11个足畸形矫正和功能恢复达到术前设计的矫正效果 ,优良率 94.1%。结论 :应用马蹄足畸形的分型 ,能够制定正确的手术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畸形的复发。
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秦泗河,王明新,王振军
目的 :报道 18例重度膝外翻的外科治疗 ,作者对重度膝外翻的畸形成因、截骨平面选择和固定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18例病人男 7例 ,女 11例 ,年龄 12~ 3 4岁 ,双侧者 16例 ,共 3 4个膝。术前膝外翻畸形平均 42° ,立位双踝之间的距离最多者 5 5cm。手术方法 :单纯实施股骨髁上截骨者 16膝 ,股骨髁上 +胫骨结节下双截骨 18膝。结果 :2 7膝平均随访 16个月 ,畸形完全矫正无并发症者 2 3膝 ,大部矫正者 3膝 ,并发 8°膝内翻者 1膝。结论 :术前精密的手术设计、正确的手术操作、用骨外固定器固定截骨段 ,对不同类型的重度膝外翻可达良好治疗效果。
2000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