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瑞生,侯春林,张世民,王立邦,丁涛,王刊石,包聚良
目的 :探索反射弧重建膀胱功能的应用解剖和临床疗效。方法 :在 2 0具尸体标本上观察与膝腱反射有关的解剖 ,并应用于 3例患者 ,随访膀胱尿道功能。结果 :L3 脊神经根中的大部分神经纤维贡献给股神经 ,S2~ 4前根与L2~ 4前根相互间均有重叠。L3 ~S3 前根交叉吻接后 2年 ,刺激膝腱可引发膀胱内压升高并在膀胱充盈时引起排尿。结论 :“膝腱 脊髓 膀胱”反射弧重建膀胱功能时宜选用L3 ~S3 前根交叉吻接 ;反射弧对恢复SCI患者膀胱功能有一定的作用并仍需进一步研究完善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亓向同,朱海涛,蔡国强,魏开斌,梁久金
目的 :观察小切口复位单侧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小切口复位单侧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 42例。结果 :随访 6~ 18个月 ,无 1例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无外固定钢针拔出或折断 ,所有病例均完全恢复功能 ,膝、踝关节功能无受限。结论 :该手术操作简单 ,对骨折端干扰少 ,复位好 ,固定可靠 ,无畸形愈合 ,疗效满意。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鲁道海,陈建庭,金大地,郑晓明,郭振河,陈映红
目的 :探讨转移生长因子 β1(TGF β1)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 :酶动力学法测定培养基中酸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内氢离子随TGF β1浓度的变化情况 ;LeicaQuantimet 5 0 0图像分析系统对骨吸收陷窝进行图像分析 ;扫描电镜观察骨吸收陷窝变化。结果 :随着TGF β1浓度的升高 ,处理组与对照组ACP和TRAP的活性分别从 (1.71± 0 .3 3U) /L和 (1.41± 0 .2 9)U /L降低到 (1.3 2± 0 .2 1)U/L和 (1.0 1± 0 .11)U /L(均为P <0 .0 1) ,骨吸收陷窝的数目与面积从 (16.67± 1.3 5 )个 /片和 (5 82 .2 4± 178.68) μm2 减少到 (13 .2 9± 1.47)个 /片与 (4 4 2 .3 8± 14 8.2 7) μm2 ,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破骨细胞相对荧光值无显著性差异 ,表明TGF β1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分泌H+ 无明显影响。结论 :TGF β1虽然不能抑制氢离子释放 ,但能通过改变酸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 ,进而直接抑制体外培养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叶军,范清宇,唐农轩
目的 :比较游离皮瓣和局部皮瓣转移对于肢体肿瘤保肢术中皮缺损修复的安全性。方法 :1995年 9月~1999年 10月 ,分别用游离皮瓣移植和局部皮瓣转移修复 15例小腿恶性骨肿瘤和软组织肿瘤保肢术后形成的皮缺损 ,9例游离皮瓣移植 ,6例局部旋转皮瓣。结果 :游离皮瓣移植切口均一期愈合 ,无感染、皮瓣坏死 ,化疗对游离皮瓣成活无影响。 6例局部皮瓣 3例在术后 5d出现皮瓣循环障碍 ,皮瓣坏死 ,伤口开裂 ,灭活的肿瘤骨外露。结论 :小腿肿瘤保肢治疗中 ,采用局部皮瓣安全性较差。带血管蒂皮瓣游离移植是小腿肿瘤保肢术修复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阮狄克,何勍,丁宇
目的 :探索脊柱肿瘤切除术后稳定性重建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本组对 2 8例脊柱肿瘤实施了椎体切除 ,扇形半脊椎切除、附件切除和全脊椎切除四种术式 ,同时采用了椎体间植骨 ,人工椎体及前、后路内固定重建技术。结果 :全组病人局部疼痛及放射痛缓解 ,13例截瘫患者中 11例肌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11例原发良性肿瘤中 2例术后 4和10年复发 ,1例伴恶变 ,均再次治疗。 11例原发恶性肿瘤中 2例术后 9和 12个月死亡 ,1例植骨块脱出 ,再次手术 ,另 1例局部肿瘤复发截瘫加重 ,再次手术但神经功能无恢复。内固定并发症有 :钉尾螺母松动脱落 1例 ,椎弓根螺钉位置不良 4例计 9枚。结论 :应用椎体间植骨、人工椎体并辅以前、后路内固定可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 ,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朱家骏,宋永进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西峰,王岩,张伯勋,王继芳,肖嵩华,刘桂林,董纪元
目的 :观察螺纹状椎间融合器 (ThreadedFusionCoge ,TFC)治疗不稳定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 ,观察TFC对腰椎前凸的影响。方法 :1997年 11月~ 2 0 0 0年 3月 ,3 1例经过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滑脱患者 ,接受手术治疗。 3 1例中L4~ 518例 ,L5S113例。按Meyerding分类大于Ⅰ度滑脱 2例 ,其余均在Ⅰ度以内。患者行后路椎管减压 ,同时单间隙置入 2枚螺纹状椎间融合器 (TFC)。观察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Taillard指数、Boxall指数、腰骶关节角、椎间高度指数的变化。观察矢状面脊柱序列的变化。结果 :2 9例患者 3月内症状显著减轻 ,随访期间病情稳定 ,症状没有复发。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Taillard指数、Boxall指数没有变化。术后腰骶关节角增加 ,并且随访期间没有丢失。手术后椎间隙高度增加 1倍 ,随访期间维持到增加 5 0 %。 3 1例获得随访 2 2例 ,优 18例 ,良 3例 ,一般 1例 ;优良率 95 .5 %。结论 :椎间融合器治疗Ⅰ度腰椎滑脱症进行椎体间融合早期获得良好的临床治愈率 ,并发症低。椎间高度指数是定量分析椎间隙高度的一种方法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杨明亮,罗先正
目的 :利用同种异型骨细胞、软骨细胞群种植修复兔的坏死股骨头 ,观察种植细胞生长状况。方法 :采用酶消化 1~ 3d龄的新西兰乳兔的颅盖骨及干骺端 ,分别提取骨细胞、软骨细胞群 ,混合注射入成年家兔的股骨头坏死区。结果 :与对照侧相比 ,种植术后 2~ 8周 ,5 0 %的种植区表现为活跃的原始结缔组织增生及膜性化骨 ,术后 8周观察到 1例软骨化骨 ,术后 12周 ,坏死区的骨修复差别消失。结论 :原始的骨细胞 ,软骨细胞群 ,具有低免疫原性及旺盛分裂增殖特点 ,在同种异型种植移植时 ,其迅速合成的基质可包埋保护自身 ,降低免疫排异 ,获得生存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金旭,李明姬,南军,李松哲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贺石生
,侯铁胜
,李明
,赵杰
,傅强
,李少华
,鲁凯武
,王劼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腰腿痛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在大鼠的硬膜外腔移植自体髓核 ,然后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大鼠L4~ 6脊髓后角中CGRP和SP的变化。结果 :在硬膜外腔移植自体髓核后 ,L4~ 6节段脊髓背角浅层中CGRP和SP阳性神经纤维终末的面积也明显增加 ,统计学分析证实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别 (P <0 .0 5 )。结论 :髓核本身的自身免疫和 /或生物化学炎症反应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的腰腿痛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章纯光,海涌,邹德威,马华松,彭军,邵水霖
目的 :通过骨骼三维图像重建研究其方法和阐述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正常的髋膝关节和髋关节中心性脱位各 1例CT扫描图像进行三维图像重建 ,分 4步进行 ,设定层厚 ,层距行CT扫描并将图像输入工作站中 ;锐化各CT图像层面的骨组织边界并建立文件 ;建立网格立体图 ,经修正后获得光滑三维骨骼图像 ;在三维图像上行测量和模拟匹配。结果 :不同角度观察骨骼形态及其比邻关系和髓腔内三维形态 ,测量骨骼的长度、角度、弧度、面积和容积等 ,模拟假体在三维图像上行匹配 ,从中选择最佳假体。结论 :骨骼的三维重建克服了X线片和CT图像的不足 ;可进行常规方法难以完成的解剖测量 ;可形象准确选取最佳型号的髋臼假体 ;可模拟再现手术过程 ;是将来计算机辅助手术的重要基础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何爱咏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哲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磊,罗永忠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丁心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郭秀婷,赵汉平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秀琴,刘慧,刘敏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唐三元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李建民,杨志平,李昕,李庆波
目的 :介绍单髁骨巨细胞瘤切除膝关节重建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 1 1例胫骨近端单髁骨巨细胞瘤行保留半月板的肿瘤侧胫骨髁切除、自体髂骨板在半月板下重建胫骨平台。结果 :随访 40个月 ,除 1例再次局部复发而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外 ,其余均无局部复发。重建的胫骨平台无塌陷 ,植骨愈合满意。膝关节屈伸功能均恢复正常 ,无膝关节不稳或关节疼痛。结论 :该术能够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 ,尽可能保留和恢复膝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 ,可作为胫骨近端肿瘤切除后膝关节重建的新的选择术式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淑坤,王清,吕惠熙,向桂书,章霞,鲁晓波,田泽高,张忠杰,冯大雄
目的 :为提高对骨内起源于纤维性病损这一大类疾病本质的认识。方法 :通过对 71例骨内纤维异常增殖症临床、X线片和病理学切片的观察分析 ,借鉴国内外文献最新研究成果 ,总结诊治体会。结果 :①单骨局灶型 1 5例 ,经彻底局刮、灭活、植骨或BMP植入。 6/1 5(40 % )获治愈。其余 9例因手术不彻底 ,或末行灭活 ,结果因残留、污染或种植而造成复发。多次复发是导致多骨扩散和恶性变的重要原因。②单骨多灶型 8例 ,行病段骨切除 ,不遗留病灶 ,植或不植骨均获良效。尽管文献上仍有个别复发报道 ,本组获得 1 0 0 %成功 ,无 1例复发。③多骨多灶型及恶变病例 ,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 ,予后均差。结论 :从本组的临床追踪观察 ,其生物学行为有侵袭性 ,易复发 ,可扩散 ,能恶变。因此认为不是瘤样病变 ,而属起源于骨内的真性肿瘤。起病或复发、扩散、恶变与外伤和不彻底的手术刺激有密切关系。暂时的静止或迅速发展、恶性变 ,受多种因素影响。将另文探讨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沈宁江,黄世敏,林庆彪
目的 :通过开展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CSEP)术中监护脊髓功能的临床研究 ,有效的预防医源性脊髓损伤 ,杜绝截瘫的发生。方法 :71例手术患者按Frankel分级术前属B级 5例 ,C级 2 4例 ,D级 2 7例 ,E级 15例 ,CSEP术中连续动态监测。作者经实验研究并结合临床提出CSEP术中监护临界值为 ,D、E级患者术中波幅较麻醉后下降不超过 5 0 % ;B、C级患者术中波幅较麻醉后下降不超过 40 %。结果 :3 9例未达到监护临界值 ,术后无脊髓损伤。超过临界值发出警告 3 2例 ,其中 3 1例接受警告术后脊髓功能无损害 ,1例不顾警告继续手术 ,术后发生完全性截瘫。结论 :CSEP术中监护脊髓损伤准确可靠 ,值得推广应用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郭晓山,郑进佑,张长松
目的 :评价清创术后置管持续冲洗 ,负压吸引及一期关闭伤口对胸腰椎骨折术后脑脊液漏合并感染的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 1984年 1月~ 2 0 0 0年 2月 43 4例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脑脊液漏合并感染 10例 ,(男 8例 ,女 2例 )。结果 :10例均为术后发生 ,脑脊液漏平均出现时间 48h ,感染平均出现时间 4.5d。清创术后除 2例部分内固定取出外 ,其余 8例均予保留。所有病例清创术后置管持续冲洗及负压吸引 ,一期关闭创口 ,平均置管时间 2 2 .5d ,清创术后静脉使用抗菌素 3 1.5d。 1例因颅内及肺部感染死亡 ,9例患者平均随访 3 .5年 ,未见感染复发及假性硬脊膜囊肿形成。结论 :彻底清创术后置管持续冲洗 ,负压吸引及一期关闭伤口 ,对胸腰椎骨折术后脑脊液漏合并感染的治疗是有效的 ,保留置入物 ,不影响对感染的控制。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孙丹舟,孙莉,王文军
目的 :为了避免Chiari成形术和强力插入造盖术的点状负重问题。方法 :作者设计了翻转假臼大造盖的术式。结果 :自1 991年以来 ,为 1 3例先天性髋脱位患儿应用此术式 ,其中 8例平均随访 4年 ,功能及X线片示髋关节结构恢复满意。结论 :通过切除真、假臼之间的骨嵴并凿成V形骨槽 ,下翻假臼使其和真臼连成一大臼 ,充分容纳 (或经股骨短缩截骨后的 )股骨头。可取得满意效果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名智,伍骥,和宪正,董树理,刘志雄,贾光,史国珍
目的 :总结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 ,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对本院 1 989~ 2 0 0 0年 89例 37~ 82岁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合并 2种以上疾病者 62例 ,截肢、截趾、关节离断 45例 ,钢板固定 2 1例 ,清创术 2 9例 ,清创术后截肢 5例。结果 :糖尿病住院患者择期手术 89例 ,死亡 2例 ,其中术前死亡 1例 ,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控制血糖和抗感染是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因素。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长青,申俊生,王献章,高锁兰,支鹏,范松源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诊疗方法。方法 :在 1 89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 ,对2 36例合并有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患者 ,在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的同时行脊神经后支切断术 ,对其进行回顾总结 ,结合解剖病理特征 ,发病机制 ,手术原理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在 2 36例中 ,随访时间半年以上者 1 93例 (6个月~ 3年 ) ,平均 1年 7个月 ,优良率为96 .9% ,无 1例严重并发症 ,无 1例因脊神经后支被切断而致感觉、功能障碍者。结论 :该组病例诊断容易 ,手术方式简单 ,二者可同时进行 ,对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愈率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尹升吉,张新华,张金玉
目的 :探讨急性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时机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比较不同时机手术的 2例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 :早期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满意 ,而延误手术时机 ,则难以恢复。结论 :手术时机的早晚 ,直接决定该病的治疗效果。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昭亮,田纪伟
目的 :探讨先天性桡骨头脱位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例采用肱三头肌腱重建环状韧带的手术方法 ,9例采用包绕与桡骨小头部分环状韧带的手术方法 ,术报随访 1~ 5年并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1 0例桡骨头复位成功 ,随诊时肘关节功能正常 ;2例桡骨头半脱位 ,1例手术失败 ,脱位复发。结论 :早期手术复位 ,2岁内进行手术是成功的关键 ;环状韧带重建要足够坚强 ,紧缩前后关节囊是手术技术要点 ;固定克氏针不得大于 1 .5mm ,固定时间不能长于 42d ,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和功能恢复的保证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曹培锋,王春明,李荣军,洪勇平,孙兆军
目的 :报告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 1 2例 ,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2 0~ 72岁 ,均为闭合性粉碎性骨折 ,根据健侧股骨X线片测量选择髓内钉型号 ,采用闭合或小切口的方法将骨折复位和置入主钉 ,安装瞄准器后置入上下端锁钉 ,全部静力固定 ,对骨折碎片应尽量保护血运和力求靠拢 ,不苛求完全复位。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1 0~ 2 4个月。全部骨折骨性愈合 ,平均愈合时间 6 .5个月。无断钉、松动和感染发生。结论 :本方法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稳定可靠 ,骨折愈合快 ,组织损伤小 ,允许早期功能锻炼 ,可避免骨折内固定手术后的诸多并发症 ,临床效果好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闫承杰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施晓明,李永强,袁百胜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侯新安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华东
成立以来 ,每年均有文章在Spine、JBJS、JournalofSpinalDisor ders或Clinorthop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医生的办公室设在门诊部 ,与病房是分开的 ,无闲杂人员的打扰 ,尤其在晚间非常安静 ,使他们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医疗与科研工作。韩国医生的工作时间令人难以想象 ,正常工作时间早 8∶0 0~晚 6∶0 0 ,但他们在早 7∶0 0左右就到病房或在办公室看书 ,中午在院内食堂非常简单地吃点东西 ,没有午休 ,又继续工作 ,白天完成日常医疗工作 ,晚间进行资料整理和科研 ,一般都在晚 10∶0 0左右离开医院 ,年轻医生则要工作得更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副教授以上的医生都配有专职秘书 ,负责日常文件的处理和门诊病人预约等。这里的工作责任明确 ,分工细致 ,各类手术都是在 2周前计划好 ,并通知到病人。周密的工作安排 ,极强的敬业精神加上开放的资讯 ,使各层次医生都能更新知识 ,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这次学习虽然时间短暂 ,但开阔了眼界 ,增长了知识 ,学到了许多先进的方法和经验。通过对比 ,也认识到了我们的不足之处 ,受益匪浅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志民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秋,吉士俊,马瑞雪,张力军
目的 :作者通过对 77例小儿原发性椎管内肿瘤进行综合分析 ,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详尽材料 ,以关注此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 77例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病理分型、发病率、发病部位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特别是对MRI的影像特点进行了重点论述。结果 :77例均行手术治疗。肿瘤全切 76例 ,仅 1例室管膜瘤行部分切除治疗。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术后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 76例。脂肪瘤及脂肪纤维瘤占 48% ,皮样囊肿及畸胎瘤占 2 2 % ,蛛网膜囊肿占 15 .6% ,神经纤维瘤占 4%。 80 %的病人肿瘤发生在腰骶部 ,所以常常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结论 :①小儿原发性椎管内肿瘤以先天性的肿瘤为常见 ,而成人常见的神经鞘膜瘤和神经胶质瘤不多见。②MRI是椎管内肿瘤目前最精确的诊断方法 ,对肿瘤的治疗和预后价值极大 ,应广为利用。③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华江,聂林,张琦,薛强,李金花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对股骨头坏死有无促进修复作用。方法 :健康兔用液氮冷冻法造成左侧股骨头坏死 ,在同侧股骨颈中央钻直径 1.5mm孔 ,实验组术中及术后第 2、4、6d局部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 (basicfi broblastgrowthfactor ,bFGF) 2 0 0UI/次 ,术后 2、4、8周分别处死各 4只动物 ,观察有关指标。结果 :(1)X线检查结合计算机相对骨密度分析 :2周时两组股骨头骨密度均未见增高 ,4、8周时均增高 ,但手术侧实验组股骨头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2 )单光子骨密度 (BMD)测定 :4周以后手术侧实验组股骨头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3 )组织学观察 :4周时实验组手术侧股骨头内纤维组织增生和成骨细胞增生明显 ,新骨形成多于对照组 ,8周时实验组手术侧股骨头内坏死修复大部分已完成 ,而对照组坏死修复仍在大部分区域内进行。结论 :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对液氮冷冻兔股骨头坏死模型实验修复过程有促进作用。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夏虹,钟世镇,刘景发,徐达传,尹庆水,黄文华,赵卫东,李鉴轶,秦庆武
目的 :通过应用解剖学及生物力学测试了解寰椎侧块后路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 :对 3 0例中国成年人的寰椎干骨标本具有临床意义的数据进行解剖学测量 ;对 6例新鲜颈椎尸体标本的后入路C2 神经根与寰椎侧块的关系进行观察 ;同时 ,通过测试寰椎侧块螺钉的拔出力 ,并与枕骨螺钉及枢椎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进行比较。选 6例新鲜上颈椎标本 ,将标本造成侧块骨折模型后予以后路侧块螺钉固定 ,标本分为 :A组 -正常对照组 ,B组 -侧块及同侧前弓骨折组 ,C组 -侧块后路螺钉固定后组。测量 3组的三维运动范围 (Rangeofmotion ,ROM ) ,并比较其相互间的差异。结果 :寰椎中线至侧块中点、椎动脉内侧壁、椎弓根内缘的距离分别为 :(17.6± 1.2 )mm、(2 3 .0± 1.7)mm及 (14 .2± 1.1)mm ;侧块中部的宽度为 (11.6± 1.4)mm ,侧块中心点的厚度为 (12 .7± 1.0 )mm ;后弓与侧块移行处中点至下关节面间距为 (4 .1± 0 .7)mm ;椎动脉沟处后弓厚度为 (4 .7± 1.0 )mm。解剖学观察见C2 神经根出脊髓后沿C1/ 2 关节间隙的下方向外下行走 ,且C2 神经根有较大的移动度。寰椎侧块螺钉的拔出力平均为 (1718.2± 42 2 .7)N ,明显小于枕骨螺钉的拔出力 ,但与枢椎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无明显差异。侧块骨折后C0~ 1及C1~ 2 间的ROM在各个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5 ] |[阅读次数:0 ] - 王春祯,王禹增,李登禄,杨振虎,刘歆
目的 :探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伴膝内翻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30例患者 ,采用膝前内侧切口行关节清理术加胫骨近端高位截骨 ,术中取楔形髂骨块植入截骨端以矫正内翻畸形。结果 :30例均获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8年 ,优良率 83 .9%。结论 :该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疼痛缓解及步行能力的增加有明显疗效。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史晨辉,王永明,董金波,孙吉华,朱卫国,孙建华,何斌,王维山
目的 :探讨髌股关节异常对合的关节镜诊治特点。方法 :应用关节镜动态检查髌骨运动轨迹及髌股啮合关系 ,判断髌股异常对合发生原因及软骨损伤程度 ,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镜下治疗。结果 :2 7例 34膝髌骨运动轨迹按Casscell法分 :Ⅰ级 1 4膝 ,Ⅱ级 1 5膝 ,Ⅲ级 5膝。软骨损伤程度按Outerbrige分 :Ⅰ级 6膝 ,Ⅱ级 9膝 ,Ⅲ级 1 1膝 ,Ⅳ级 8膝。 2 7例 34膝平均随访 2 1个月 ,疗效按本组统一的标准 :优 1 1膝 (32 .35 % ) ,良 1 7膝 (50 % ) ,可 4膝 ,差 2膝 ,优良率 82 .35 %。结论 :应用关节镜诊治髌股关节异常对合有助于明确病因 ,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比开放手术损伤小、恢复快、直观准确、效果好 ,在选择手术方式时值得优先考虑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章莹,尹庆水,邓建业,符史发,张惠民
目的 :探讨特制人工肱骨头置换对破坏严重的肱骨上端骨肿瘤的治疗。方法 :选取肱骨上端破坏严重的骨肿瘤病例 ,根据活检及ECT的结果确定肱骨的截除范围。良性肿瘤在肿瘤下 2cm处截断肱骨 ,恶性肿瘤在肿瘤下 5~7cm截断肱骨。按以上要求定制个体化的人工肱骨头。本组病例共 12列 ,其中骨肉瘤 5例 ,骨巨细胞瘤 3例 ,软骨肉瘤2例 ,骨囊肿 1例 ,骨母细胞瘤 1例。均采用瘤段切除、特制人工肱骨头置换并辅以恶性肿瘤的术前及术后化疗。结果 :术后随访 1~ 3年 ,功能良好 ,优良率达 83 .3 % ,无 1例术后感染及脱位。结论 :对肱骨上端骨肿瘤 ,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采用特制的个体化的人工肱骨头进行置换及采用术前及术后辅助治疗 ,就能达到既切除肿瘤 ,又保留肢体和功能的良好手术效果。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姚长海,侯树勋,徐风筠,李利,王华东
目的 :探讨内固定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991年 5月~ 2 0 0 1年 2月共开展脊柱结核内固定手术 2 2例 (其中 1例先做头颅骨盆环牵引、后做内固定手术 )。使用的固定器械 :鲁氏棒 +椎板下钢丝 6例 ,Dick椎弓螺钉系统 8例 ,Harringtonrod 5例 ,SDRS 2例 ,USS 1例。结果 :本组 2 2例脊柱结核内固定手术均未引起炎症扩散。在脊柱结核一期病灶清除、同时或二期内固定 12例中卧床时间比无内固定手术缩短 4~ 8周。结论 :在脊柱结核治疗中内固定手术可以加强脊柱稳定、缩短卧床时间、预防或矫正畸形。但是 ,脊柱结核必定是一种特异性感染 ,选择适应证时还要慎重 ,有些细节问题还要进一步探讨。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梁久金,赵平厚,孙成良,王阳,秦之威
目的 :探讨重度腰椎滑脱病人前后路一期手术的临床疗效及手术适应证。方法 :采用前方椎体复位、植骨、内固定 ;然后进行后路减压。术后平均卧床 3个月 ,下地后腰部支具保护半年。结果 :平均随访 40个月 ,10例骨性融合 ,无矫正丢失 ;1例再滑脱约Ⅱ度 ,神经症状较前加重。 11例中 3例持续腰僵并残留双小腿外侧麻木 ,肋力由Ⅲ级恢复到Ⅳ级。结论 :该手术具有一期解剖复位、消除症状、稳定脊柱的优点 ,对伴骨质疏松及再次手术病人应有坚强内固定、充裕的植骨和足够的卧床时间、必要时辅以外固定是达到骨性融合的基本条件。同时注意掌握手术适应证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开林
目的 :探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5例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及治疗情况。结果 :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 19例 ,发生率为8.84%。其中术中椎管内血管破裂出血 6例 ,单纯硬脊膜破裂 4例 ,硬脊膜破裂合并神经根束损伤 1例、合并马尾神经束损伤 1例 ,神经根牵拉伤 1例 ,突出椎间盘摘除和 /或侧隐窝扩展不足 3例 ,原节段对侧突出遗漏 1例 ,遗漏另一节段突出 2例 ,全组无术后椎间隙感染及死亡。结论 :术者经验和适应证的选择与MED围手术期并发症有关 ;强调循序渐进的原则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杜俊杰,罗卓荆,胡蕴玉,曹艳杰,袁志,吕荣
目的 :对 β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增强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 2 (rhBMP 2 )诱导成骨的剂量依赖性进行研究。方法 :2 45只BALB/c小鼠随机分 7组 ,每组 3 5只 ,实验组rhBMP 2的剂量均为 0 .5mg ,TGF β的剂量分别为 2、10、2 0、80、2 0 0、40 0 μg。设立单纯rhBMP 2 (0 .5mg)组为对照。各组于术后 3、5、7、9、14、2 1d共 6个时点取材 ,行组织学、X线分析以及钙含量测定 ,观察 7组的诱导成骨情况。结果 :(1)TGF β剂量为 10~ 80 μg时 ,明显增强rhBMP 2的诱导成骨作用。 (2 )TGF β剂量为 2 2 0 0ug时 ,对rhBMP 2的诱导成骨作用无明显影响。 (3 )TGF β剂量为 40 0 μg时 ,明显抑制了rhBMP 2的诱导成骨作用。结论 :TGF β增强rhBMP 2诱导成骨存在着剂量依赖性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宋进臣,黄淑珍,彭明学,王自鸿
目的 :旨在得出国人足部X线片与发病及治疗有关的参考数据 ,用以指导国人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减少手术并发症 ,提高治疗的成功率。方法 :对 12 0个正常成人和 115个外翻病人的足正位X线片的 12个项目进行了测量。对 2组结果进行对照性分析。结果 :通过测量 ,得出了正常人相关的足部X线片的测量数据 ,以及外翻病人这些数据的变化。结论 :测量结果表明 ,这些数据对足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大多数数据与国外报道有明显区别。如继续模式化地使用国外数据或术式治疗国人足部疾病 ,显然欠科学性及合理性。如此将会出现诸多术后并发症 ,从而降低了治疗效果 ,值得以后临床上予以高度重视。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刘祖德,贾连顺,钱列,魏梅杨,田纪伟
目的 :分析钩 椎弓根钉内固定框架在治疗特发性胸椎侧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 1998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 ,3 2例特发性胸椎侧弯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 ,患者均采用钩 钉配置的固定矫正方法 ,即上胸椎采用多钩固定 ,胸腰段采用椎弓根钉固定系统。术前、术后测量侧弯角、顶椎旋转度、最低固定椎体 (LIV)的倾斜角、以及矢状位T5~T12 、L1~L5的屈曲角 ,随访时间为 2 2月 (10~ 2 8月 )。结果 :术前侧弯角平均为 68°(3 8°~ 10 5°) ,术后 8d胸椎矫正侧弯角平均为 3 2° ,平均矫正率为 5 8% ,术后随访最终平均矫正为 3 3° ,显示 1.7%的丢失。术前站立位的LIV倾斜角平均为 2 1° ,术后为 8°。术前、术后胸椎前曲角 (T4~T12 )为 + 18°/2 6°(8°) ,腰段 (T12 ~L2 )为— 3 6°/— 41°(5°)。顶椎的旋转度术前为2 0° ,术后为 15° ,显示 2 6%的矫正率。每例患者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和脊髓神经损伤 ,以及由椎弓根钉引起的神经根或硬膜囊损伤 ,随访未发现有内固定物脱落、断裂以及假关节形成的现象。结论 :使用钩—钉配置的固定方法在矫正特发性胸椎侧弯上简单有效 ,安全牢固 ,有利于未融合腰椎节段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和功能 ,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永竑,俞锦清,邹庆,楼肃亮,叶虹,张冬生,钱金黔
目的 :介绍中华长城内固定系统 (CGWS)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矫正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自 1999年 11月起治疗 11例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 ,年龄 12~ 18岁 ,Cobb′s角最小 42° ,最大 10 2° ,平均 64° ;2例伴有后凸畸形的Cobb′s角分别为 5 4°和 12 3°。采用CGWS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 ,去旋转三维矫形 ,同时胸廓成形和肋骨植骨脊柱融合。结果 :外观显著改善 ,脊柱在矢状面和冠状面的平衡重建满意 ,旋转畸形得到有效纠正和控制 ,Cobb′s角最小矫正5 3 .2 % ,最大矫正 10 0 % ,平均矫正 80 .2 % ;后凸平均矫正 68.5 %。 2例出院后发生椎弓钉突起部位压疮 ,其中 1例行翻修术。结论 :CGWS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脊柱三维矫形器械 ,具有材料优良 ,矫正效果显著 ,安装操作方便 ,固定牢固 ,安全可靠 ,有利于保持和重建脊柱平衡。缺点是钉尾略高 ,在上胸段易引起皮肤压疮 ,应引起注意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杨维权,刘大雄,孙荣华,王魁,吴晓峰,张连生
目的 :探讨后中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 (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方法 :2 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 ,按椎间盘突出的类型选择 14 9例行MED手术 ,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开放式手术。结果 :本组 2 15例 ,随访 6~ 16个月 ,按Nakai分级 :MED组 ,优 112例 ,良 2 7例 ,可 10例 ,优良率 93 .2 8% ;开放式手术组 ,优 48例 ,良 11例 ,可 7例 ,优良率 89.3 9%。结论 :MED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等优点 ,但手术适应证有一定局限性。MED主要适用于单节段外侧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也适用于部分伴钙化或侧隐窝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不适用于伴腰椎不稳或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应摒弃盲目扩大MED适应证 ,镜下操作失败再中途转行开放式手术的错误做法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