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 骨密度低下的骨不连2例报告

    卢一生,黄宏前,潘兵

    2003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隐性型并肾小管酸中毒石骨症1例报道

    薛文,尼玛才让

    2003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2年北京军区济南军区沈阳军区骨科学术研讨会纪要

    马秀生,时述山

    2003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bFGF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刘文革,林佳俊,王锋,陈敏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 ,bFGF)对脊髓损伤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Allen氏WD(weightdrop ,WD)技术 ,以 10 g× 2 .5cm致伤力造成SD大白鼠T8脊髓损伤模型 ,并于损伤平面以下蛛网膜下腔置细塑料导管。bFGF治疗组 (A组 )分别于术后即刻 1、2、4、8、12、2 4及 48h经导管注入bFGF溶液 2 0 μl(含bFGF10 0 u) ,以后每周经导管注入 2 0 μlbFGF ;对照组 (B组 )则在同时间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损伤后 1、3、7、14、2 8d对脊髓损伤区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 (TUNEL) ,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A、B两组中均发现凋亡细胞 ,B组细胞凋亡率大于A组。结论 :bFGF能抑制脊髓损伤后脊髓损伤区的细胞凋亡。

    2003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藻酸钙凝珠复合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培养

    李文辉,侯筱魁,汤亭亭,王友

    目的 :藻酸钙凝珠复合骨髓基质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后行细胞活力、组织形态学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 ,探讨其应用于组织工程软骨修复缺损的可能性。方法 :传代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 ,复合藻酸钙制成凝珠 ,细胞密度为 1× 1 0 6 /ml,体外培养 4周后 ,行倒置相差显微镜、台盼蓝染色、甲苯胺蓝染色、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骨髓基质细胞培养后大量扩增 ,与藻酸钙复合良好并能在其中保持活性及分裂能力。结论 :藻酸钙复合骨髓基质细胞用于组织工程方法修复软骨缺损 ,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2003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后并发症及预防

    肖善文,秦泗河

    2003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王旭,周乙雄

    2003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髓芯减压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张永兴

    2003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头盆环牵引治疗侏儒症

    田慧中

    2003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臀肌挛缩症的功能评分及术后疗效观察

    毛军胜,王炳臣,吕宇华,聂林

    目的 :探讨臀肌挛缩症的髋关节功能评估方法与术后康复特征。方法 :设计一套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 ,比较 1 82例双侧臀肌挛缩症手术前后不同时期、不同性别和年龄段间的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术后早期不同性别和年龄段之间髋关节功能评分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后期性别差异不明显。结论 :本套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能够有效评估臀肌挛缩症的髋关节功能 ,女性患者和年幼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快。

    2003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交锁髓内钉治疗陈旧性股骨干骨折

    赵吕国,宋超敏,蔚芃,张志明,蒋成

    目的 :提高交锁髓内钉治疗陈旧性股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 13例陈旧性股骨干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扩髓静力型固定。结果 :经 6个月~ 2年 4个月随访 ,骨折全部愈合 ,关节功能显著改善。结论 :交锁髓内钉是治疗陈旧性股骨干骨折的理想方法 ,对内固定失败选用交锁髓内钉治疗是有效的补救措施 ,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 ,对膝关节功能恢复优于AO钢板固定。

    2003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组合式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长管状骨粉碎性骨折

    刘志功,李海义

    目的 :探讨长管状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 42例长管状骨粉碎性骨折应用组合式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方法治疗。结果 :随访 6个月~ 3年 ,平均 8个月 ,骨折全部骨性愈合 ,骨愈合时间平均 3 .7个月。针道感染 3例 ( 7.1% )。结论 :组合式外固定器复合有限内固定 ,创伤小复位满意 ,固定可靠 ,是治疗长管状骨粉碎性骨折理想的方法之一。

    2003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梁进,张强,王卫国,刘立峰,王平山,蔡锦方

    目的 :总结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体会 ,探讨皮瓣血供特点及扩大皮瓣面积的方法。方法 :对 2 6例应用该皮瓣修复小腿骨折后骨外露并感染、骨不连 ,胫前皮肤溃疡长期不愈 ,踝关节开放骨折脱位并肌腱外露 ,足跟皮肤缺损跟腱断裂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除 2例远端边缘少许表皮坏死 ,其余皮瓣全部成活 ,感染无复发 ;骨折愈合 ;外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该皮瓣不伤及重要血管 ,血供可靠 ,是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尤适用于小腿主要血管损伤时。

    2003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等长探讨

    冯宗权,张健平,谭健韶,蔡春水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如何准确达到下肢等长。方法 :1996年 5月~ 2 0 0 1年 7月有 88例 ( 92侧 )髋关节置换术 ,男 5 2例 ,女 3 6例。年龄 40~ 96岁 ,平均 62 .5岁。其中有 76例下肢术前不等长。下肢长短状态分为可变下肢长度与不可变下肢长度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X线片模板测试及下肢长度测量。不可变下肢长度 (即患肢长短固定 ,不发生变化 )术中采用克氏针标记骨盆、股骨之间距离 ,置入假体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长度 ;可变下肢长度 (即术前患肢长短随时可发生变化 )靠“三要素”来衡量。结果 :术前患肢缩短 1~ 4cm的 76例患者中 ,术后仅有 6例患肢延长 0 .5~2cm ,2例患肢缩短 1cm和 2cm ;术前 12例下肢等长患者中有 2例患肢延长 1.5cm和 2cm。结论 :术前模板测试及下肢长短准确测量 ,术中通过克氏针标记骨盆与股骨技术及“三要素”衡量 ,能准确达到下肢等长 ,可以预防下肢不等长。

    2003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后早期髋臼磨损假体松动

    李微,冷重光

    2003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109例随访疗效分析

    章波,娄思权,张克,刘岩,藏磊

    目的 :报告 10 9例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对 10 9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随访 ,并用HSS评分系统进行分析 ;随访 11~ 84个月 ,平均 3 4.2个月。结果 :手术优良率 89%。病人术后在疼痛、功能方面都有明显改善 ,尤其在缓解疼痛方面效果显著。但在关节活动度方面改善不明显。结论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治疗严重骨关节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满意 ,为了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应该注重术中髌骨轨迹的纠正及病人的术前教育及术后康复指导。

    2003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探讨

    张治军,唐三元,杨辉,何大川,傅海鹰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 4种内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 7例股骨颈骨折 ,分别采用三翼钉 ,加压螺钉 ,多针固定 ,肌蒂骨瓣移植加固定 4种方法。对比骨折愈合率、髋关节功能恢复、股骨头坏死发生率。结果 :三翼钉固定 2 1例 ,加压螺钉固定 2 5例 ,多针固定 3 5例 ,带肌蒂骨瓣移植加内固定 2 6例。骨折愈合 89例 ( 83 .1% ) ,髋关节功能优良 75例 ( 84.2 % ) ,差 11例 ( 12 .3 % ) ,骨折不愈合 18例 ( 16.9% ) ,股骨头坏死 2 1例 ( 19.5 % )。结论 :内固定手术对股骨颈骨折有意义。 70岁以下的患者均可应用。三翼钉的骨折愈合率低 ,股骨头坏死发生率高 ,不宜采用 ;加压螺钉操作简单 ,固定牢固 ,但股骨头坏死率较高 ,不宜作为首选方法 ;多针内固定操作简单 ,骨折愈合率高 ,可作首选内固定 ;肌蒂骨瓣移植加内固定治疗骨折愈合率高 ,但手术操作复杂 ,不适合老年患者。

    2003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双梯度羟基磷灰石涂层复合rhBMP-2研究

    何智勇,廖威明,李佛保,王迎军,吴建青,宁成云,刘康,盛璞仪,何爱姗

    目的 :检验双梯度生物活性涂层假体材料的生物学特性 ;检测rhBMP 2对HA涂层与骨界面之间生物连接的影响。方法 :将同一规格的 3种不同植入体 (Ti、Hati、rhBmp 2HaTi)植入狗股骨 ,术后 3、6、16周分别处死三组动物 ,通过X线照片、不脱钙带植入体的组织切片、计算机图像分析、顶出试验、扫描电镜等检查手段进行观察。结果 :早期骨 -假体界面骨性结合率比较 :Ti <HaTi <rhBmp 2HaTi;早期界面抗剪切强度比较 :Ti <HaTi <rhBmp 2HaTi;6、16周组rhBmp 2HaTi与HaTi植入体界面分离、破坏发生在新生骨内部和骨 -涂层两部分 ,涂层内部无破坏。各种植入体的组织切片均未发现炎症细胞、巨噬细胞浸润。结论 :该种生物活性双梯度羟基磷灰石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性能 ;rhBMP 2能促进界面的早期骨性连接。

    2003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松质骨中骨保护素mRNA表达的影响

    杨召,杨华,姚振强,李宏钧

    目的 :通过去卵巢大鼠予雌激素后 ,腰椎内OPGmRNA的表达进一步探讨雌激素防治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方法 :雌性 3月龄SD大鼠 3 6只 ,随机均分为卵巢切除 +雌激素 (倍美力 )预防组 (EP) ,骨质疏松组 (卵巢切除OVX)及正常对照组 (SHAM ) 3组。术后 12周处死大鼠 ,取第 3腰椎椎体 ,异硫氰酸胍一步法提取总RNA ,嵌套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NRT PCR)扩增待检测各组OPGmRNA的表达。同时取第 4腰椎椎体 ,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测。结果 12例腰椎骨组织中 ,EP组 10例OPGmRNA呈阳性表达 (阳性率 83 .3 % ) ,OVX组 2例呈阳性表达 (阳性率 16.7% ) ,而SHAM组 12例均呈阳性表达。统计学处理 :EP组与OVX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 ,EP组与SHAM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测 ,OVX组骨体积、骨小梁数目均比SHAM组显著减少 ,而骨小梁间隔显著增大。与OVX组比较 ,EP组骨体积、骨小梁厚度增加 ,骨小梁间隔稍有减小 ,无统计学意义。EP对骨小梁数目无明显影响。结论 :雌激素通过增强松质骨中OPGmRNA的表达 ,抑制破骨细胞性骨吸收 ,从而对去卵巢大鼠的骨质疏松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2003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近交系小耳猪骨形态发生蛋白的骨诱导活性研究

    夏胜利,杨庆秋,胡侦明,张宝华,劳汉昌,曾养志

    目的 :探讨近交系西双版纳小耳猪骨形态发生蛋白骨诱导活性。方法 :用改良的Urist提取法从近交系小耳猪四肢皮质骨中提取纯化BMP ,行SDS PAGE蛋白电泳检测其分子量。将BMP 2mg、5mg 2种剂量分别植入 2组小鼠右侧股部肌袋中 ,于术后 7、14和 2 8d取材 ,X线摄片后行组织学观察、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 :( 1)SDS PAGE显示小耳猪BMP相对分子量主要集中于 66KD、48KD、3 6KD、2 7KD、2 2KD及 14KD附近 ;( 2 )X线检测实验组BMP植入区及阴性对照组均未发现有明显的高密度影 ;( 3 )ALP活性检测显示 5mg组、2mg组及阴性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5mg组ALP活性高于 2mg组及阴性对照组 (P <0 .0 1)。 ( 4 )组织学观察BMP 5mg组于术后 7d有大量间充质细胞增生聚集 ,第 14d有大量软骨细胞、类骨组织及少量新骨形成 ,第 2 8d可见板层骨及骨髓。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小耳猪骨形态发生蛋白具有肯定的骨诱导活性。

    2003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烧伤合并四肢骨折的手术治疗

    王新,宋跃明,陈志强

    目的 :回顾分析了治疗烧伤合并四肢骨折的适宜手术方法 ,手术时机及其手术疗效。方法 :对 1996~ 2 0 0 2年 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 2 6例烧伤合并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使用内固定治疗骨折全部愈合 ,获得满意效果 ;应用外固定支架者 1例针道感染 ,术后 8个月骨折愈合 ,拆除外固定支架 ,3例小腿烧伤创面不愈合 ,窦道 ,但骨折愈合。 1例小腿近干骺端骨折 ,使用外固定支架治疗 ,踝关节功能受限。结论 :统筹兼顾 ,密切配合 ,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早期手术 ,根据烧伤骨折程度、部位和条件灵活选择固定方式是治疗烧伤并四肢骨折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2003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非骨水泥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

    史占军,景宗森,金大地,朱志刚,张浩

    目的 :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 ,探讨非骨水泥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 3 6例 42侧髋关节 ,其中男 2 6例 ,女 10例 ,年龄 3 5~ 78岁 ,平均 5 0岁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 3个月~16年 ,平均 6年 3个月。翻修的原因 :髋关节疼痛不伴假体明显松动 11例 11髋 ,感染 2髋 ,无菌性松动 2 7髋 ,假体柄位置异常 2例。 42个髋臼中无髋臼骨缺损者 10髋 ,GustilloⅠ、Ⅱ型髋臼松动 14髋 ,Ⅲ型髋臼松动 10髋 ,对上述患者直接用纯钛螺旋臼成型或髋臼底加用颗粒植骨。Ⅳ型松动骨缺损 8髋 ,采用颗粒植骨、钛网重建髋臼、骨水泥髋臼假体成型。40侧股骨进行了翻修术 ,其中假体无松动 12髋 ,GustilloⅠ型、Ⅱ型、Ⅲ型及Ⅳ型假体柄松动分别为 6、8、13和 1个髋关节 ,取出假体柄后视情况植入非骨水泥普通假体柄或加长柄 ,视骨缺损情况进行假体周围植骨 ,必要时捆绑带固定。结果 :髋臼侧进行了钛网重建植骨的 8例患者术后 3d可以下地非负重拄拐行走 ,其余患者均可于术后 3d下地负重行功能练习。术后随访 6~ 66(平均 2 2 )个月 ,无假体移位下沉等不稳迹象 ,无需要再重新翻修的病例 ,Harris评分由翻修前的 5~ 5 4分 (平均 3 2 .6分 )增加到术后的 5 6~ 98分 (平均 88.1分 )。随访X

    2003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陶瓷头对陶瓷髋臼和陶瓷头对聚乙烯髋臼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观察

    杨述华,肖宝钧,李进,杨操,许伟华,孟春庆,郜勇

    目的 :比较陶瓷头对陶瓷髋臼和陶瓷头对聚乙烯髋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3 2例患者采用陶瓷头对陶瓷髋臼和陶瓷头对聚乙烯髋臼的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对所有患者拍摄了X线片和髋臼顶部的比较性CT。结果 :对2 5例进行了随访 ,时间为 12~ 42个月 (平均 40个月 ) ,发现陶瓷头对陶瓷髋臼的全部病例骨结构正常 ,无骨质溶解和无骨外囊肿。陶瓷—聚乙烯组影像学表现、骨盆和关节置换的X线片 ,头部位于中心者 7例 ,偏离中心者 1例 ( 1mm) ,在新一代陶瓷—聚乙烯压配式技术固定证实 ,关节置换术后磨损 1mm(直线磨损率 0 .2mm/年 )。CT表现 :8例骨结构正常 ,无骨外囊肿或骨化表现。髋臼顶部假体周围的X线和CT表现都正常。结论 :陶瓷—陶瓷假体植入后未发现颗粒存在 ,而在陶瓷—聚乙烯假体中则存在。陶瓷—陶瓷的关节置换在植入后的 4年里无任何骨质溶解的表现 ,也无磨损和骨质融合的证据。陶瓷—陶瓷人工关节摩擦系数最小及寿命最长。

    2003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人工髌股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晚期髌骨软化症

    贾湘谦,陈艺新,赵滨,栾波

    目的 :报道人工髌股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晚期髌骨软化症的疗效观察。方法 :对 8例髌骨软化症晚期 (Ⅲ~Ⅳ级 )行髌骨关节面修整 ,人工髌股关节表面置换术 ,调整髌骨轴线。结果 :随访 5年 ,关节疼痛缓解 ,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此项手术对晚期髌骨软化症 ,年龄在 50岁以上者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2003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髂骨截骨延长术治疗下肢短缩(附109例分析)

    郦根海,王卫,徐卫华

    目的 :分析髂骨截骨延长术后的治疗效果 ,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 :1 983年~ 2 0 0 1年 3月髂骨截骨延长术治疗下肢短缩共1 0 9例。结果 :术后双下肢完全均衡或差距明显缩小 89例 ,占 81 .65 % ,步态改善 1 9例 ,占 1 7.43 % ,延长失败 1例 ,占 0 .92 %。结论 :改进截骨方式 ,把握截骨平面 ,有效控制同侧骶髂关节的稳定性 ;对发育欠佳的同侧尽量不作为植骨源 ,如采用钢板内固定 ,避免截骨端的回缩。

    2003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带锁髓内钉在股骨干骨折翻修术中的疗效分析

    张绍东,唐天驷,杨惠林,孙俊英

    目的 :分析带锁髓内钉在股骨干骨折翻修术中的疗效。方法 :2 1例股骨干骨折翻修手术 ,使用带锁髓内钉固定 ,均扩髓 ,1 4例行自体植骨 ,1 7例在远端瞄准器下锁钉 ,4例采用徒手瞄准法。结果 :1例手术中出现骨质劈裂 ,1例术后发现远端交锁失败 ,1例术后出现深部血肿 ,1例并发浅表感染 ,2例术后膝关节功能欠佳 ,行手法松解 ,1 2例术后改为动力型固定 ,平均随诊 1年 3个月 ,2 1例骨折均愈合 ,无髓内钉下沉及折钉等现象。结论 :带锁髓内钉是股骨干骨折翻修术的较理想方法。

    2003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