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荣文,崔鲁民,孙家香,许艳玲
目的 :分析讨论急性股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经测压确诊 8例股部筋膜间室综合征病例 ,行股部内、外侧切口进行股部外、内及后部筋膜间室切开减压。结果 :2例术后第 3d及第 4d死亡 ,6例存活 ,患肢均遗有严重的感觉及运动障碍 ,丧失工作能力。结论 :急性股部筋膜间室综合征是一严重创伤性疾病 ,病死及病残率高 ,愈后差。正确的股部切开减压及预防多脏器功能衰竭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2003年07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维波,王爱英,胡向坤,魏静华,李春亮
目的 :研究下肢矫形器在儿童足部术后的应用 ,方法 :对 64例足部畸形术后复发的儿童患者在不同时期穿用不同矫形器 ,进行随访。结果 :不同病情、术位时间不同 ,需用矫形器时间不等 ,均无复发。结论 :儿童足部畸形术后及时应用矫形器 ,可巩固手术效果 ,防止复发 ,矫正畸形。
2003年07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召伟,张福奎
目的 :寻求慢性窦道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窦道扩大切开引流 ,皮瓣移植或清创缝合的外科方法治疗慢性窦道。结果 :32例病例均取得满意疗效 ,愈合良好 ,无复发。结论 :慢性窦道常见原因为肌肉注射 ,外伤异物留存 ,慢性骨髓炎等。根据不同情况采用适当的外科方法治疗 ,效果良好。
2003年07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秦柳花,陈丽娟,李爽,吕海英
目的 :观察胸腰段脊柱侧凸前路矫正术后对症护理的效果。方法 :2 0 0 0年 1 0月~ 2 0 0 2年 2月应用中华长城内固定系统对68例胸腰段脊柱侧凸患者进行了前路手术矫正 ,护理过程中 ,加强了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疼痛护理、及神经血管损伤牵拉引起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结果 :本组术后均 1~ 2d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 ,未出现心肺功能异常 ;术后止痛治疗 40~ 60h ,疼痛均得到了有效控制 ;术后 9~ 1 1h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者有 6例 ,术后 1d以后均得到缓解 ;术后出现单侧下肢皮温异常症状者 4例 ,术后 3d下肢皮温恢复正常 ,无严重并发症 ,保持了脊柱平衡 ,重塑了外观形象。结论 :抓住胸腰段脊柱侧凸矫正手术的每一个环节对症护理 ,效果显著。
2003年07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毕湘蓉,孙雪姣,成沛玉
目的 :对手术室整体护理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手术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并介绍护理方法及重点。方法 :包括术前健康指导 ,心理干预 ,器械准备 ,术中的各项配合要点及并发症的防治 ,结果 :1 0 2例患儿全部达到手术的设计要求 ,手术时间平均每台 40min ,痉挛解除 ,45 %的患儿出现智力 ,语言 ,流涎等伴随症状好转 ,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患儿入手术室至返回病床 ,手术室护士从准备所需器械、设备 ,并与手术医生协调一致的工作 ,直到手术结束是保证手术安全、圆满成功的关键。
2003年07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汉林,于振武,刘玉昌,李雅欣,李治2003年07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韩绍俭,郑淑慧,赵晓勇2003年07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谢光明,金伟,易军飞
目的 :介绍经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系统 (MEDII/METRX)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 :1999年 12月~ 2 0 0 2年 2月用METRX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48例 ,详细介绍了手术过程 ,设计“L”形凿刀进行切除的操作技巧及手术适应证。结果 :平均随访 16 .5个月 ,按Nakal疗效评定分级 :优 39例 ,良 7例 ,可 1例 ,差 1例 ;优良率 95 .8%。结论 :完善的器械、娴熟的操作技巧、预防性止血是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MED治疗成功的关键。
2003年07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羽飞,王福生,王立德,乔刚
目的 :研究关节镜下治疗髌前滑囊炎的方法。方法 :13例髌前滑囊炎患者 ,男 8例 ,女 5例。囊肿最大 8cm× 10cm ,最小 5cm× 6cm ,全部病例均于关节镜下手术切除囊肿 ,并彻底冲洗 ,局部加压包扎 ,术后伸膝位石膏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 3~ 2 1个月。全部病人无 1例复发及感染。所有病人膝前皮肤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凹陷形成 ,仅有 2例病人残留有膝前Ⅱ°疼痛 ,1例病人皮肤有麻木感。结论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髌前滑囊炎 ,疗效满意 ,方法简单 ,并发症少。
2003年07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陈述祥
目的 :研究膝关节镜在关节急性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 30例膝关节急性损伤患者中 ,经临床详细检查为血膝 ,结合X线及MRI的结果 ,尽量争取在损伤后 3~ 5d内行关节镜术 ,术后随访及Lysholm评分来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由术前平均评分 34 2分至术后平均评分 91分 ,效果优良率达 83 .3 %。结论 :膝关节急性损伤 ,临床检查有压痛点 ,浮髌试验 ( + ) ,关节稳定试验可疑阳性或阴性 ,穿刺有关节积血 ,宜尽早行关节镜术。
2003年07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徐建广,顾玉东,李继峰
目的 :研究肢体制动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超微结构及酶组织化学影响。方法 :用SD大鼠 ,建立左下肢失神经支配腓肠肌及右下肢制动加失神经支配腓肠肌的实验模型 ,观察肌细胞直径、截面积 ,超微结构及Na+、K+ ATP酶和Ca2 + ATP酶活性变化。结果 :制动侧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较对照侧下降速度明显加快 ;肢体制动加速了肌细胞的线粒体 ,肌质网退变 ;Na+、K+ ATP酶活性制动侧较对照侧下降速度快 18.2 4% ;而Ca2 + ATP酶活性在术后 2周无明显差异 ,术后 4周制动侧较对照侧下降速度快 13 .99%。结论 :肢体制动加速了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的发生与发展。因此 ,临床上神经损伤合并有肌腱、骨折等复合损伤情况下 ,肢体制动范围及时间尽可能予以减少。
2003年07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桑志成,温建民,钟红刚,胡海威,徐颖鹏,成永忠
目的 :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外翻足前足横弓跖骨头下压力的改变情况。方法 :运用本所生物力学室研制的足底压力测试系统 ,对正常足与外翻足足底压力进行测试 ,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随着足部负重比例的增加 ,外翻足前足中间跖骨头下压力的变化较快 ,与正常足相比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从生物力学角度证明 ,正常足前足具有横弓结构 ,外翻足前足存在横弓塌陷。
2003年07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罗卓荆,杨柳2003年07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毛广平,赵建宁,王与荣,黎介寿2003年07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蔡俊丰2003年07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军项,良碧2003年07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时宏富,蔡贤华,陈庄洪2003年07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孔祥清2003年07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曾忠友,金才益2003年07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杨雷2003年07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宋恒平,王平均,王磊,倪凤民
目的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众多术式 ,根据物理体征和影像学的不同表现 ,探讨相对应的有效术式。方法 :通过影像与体征的不符 ,退行性多节段椎管狭窄 ,提出椎管减压的关键操作和手术技巧 ,MED后正中入路选择的多种术式。结果 :探查部位以症状侧首选 ,影像侧常规接着减压 ;退行性多节段开窗 ;老年人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以椎板次全切除为主 ;侧椎管狭窄者以半椎板切除为主 ;年轻人无论什么类型的椎间盘突出症均以开窗为主。结论 :任何术式的成功均取决于椎管减压的彻底 ,髓核摘除的干净 ,神经根的充分游离 ,腰椎稳定的保持。
2003年07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孙凤翔,张文祥,季祝永,包庆武,王立健,陈宇
目的 :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及合理的诊治方略。方法 :对 1 5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手术及非手术两组治疗。分别随访 2年 2个月~ 7年及 3个月~ 5年 5个月。分析临床资料 ,探讨发病机理 ,总结诊治体会。结果 :手术组优 6例 ,非手术组 9例中优 2例 ,良 4例 ,差 3例。结论 :(1 )病因与椎间盘慢性退变及长期承受旋转应力有关。 (2 )腿痛严重系因脱出物游离卡压神经根 ,与背根神经节是否受压无关。 (3)可先保守治疗 ,无效者才须手术。
2003年07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丁援建,陈智良,赵谦,葛黎,梅荣成
目的 :探讨胸腰段椎弓根螺钉入钉点的选定方法。方法 :1 996年~ 2 0 0 1年通过测量胸腰椎标准前后位X线片上椎弓根椭圆形投影的中心点与上一椎同侧下关节突下极及外侧缘的相互位置关系 ,以该下关节突为参照物 ,个体化选定椎弓根螺钉入钉点 ,临床应用 42例。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拍X线片复查 ,椎弓根螺钉置入位置良好 ,骨折椎体恢复正常高度 ,椎体滑脱得以复位。结论 :根据胸腰段脊柱标准前后位X线片上椎弓根与同侧上一椎下关节突投影的相互位置关系 ,以该下关节突为参照物 ,动态选定椎弓根螺钉入钉点 ,是一个良好的方法。
2003年07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蒋振松,张佐伦,于锡欣,杨玉峰
目的 :探讨自制大口径环锯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此环锯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的 2 2 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1 2 8例获得随访 ,平均改善率为 70 .6 % ,其中优 42例 ,占 32 .8% ;良 52例 ,占 40 .6 % ;中 2 6例 ,占2 0 .3 % ;差 8例 ,占 6 .3 %。结论 :在颈椎前路手术中应用此大口径环锯 ,操作简便 ,减压彻底 ,疗效满意。
2003年07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郑永宏,范宏斌,王全平
目的 :对 9例儿童颈椎椎间盘钙化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方法 :本组 9例 ,男 5例 ,女 4例 ,年龄 5~ 15岁 ,平均 11.2岁。 9例均为单发性颈椎椎间盘钙化 ,起病前 1例有发热史 ,1例有外伤史。除 1例无症状者偶然发现 ,其余患者临床表现均以颈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 ,均给予牵引等非手术治疗。结果 :9例在治疗后 2周~ 1个月内症状消失。随访 2年以上 ,钙化影在 3个月~ 3年内消失。结论 :儿童颈椎椎间盘钙化症属自疗性疾病 ,预后良好 ,保守治疗有满意疗效。
2003年07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兴,马远征,刘秀珍,薛海滨,孙继桐
目的 :总结应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1997年 3月~ 2 0 0 0年 10月行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脊柱结核合并后凸畸形患者 44例 ,对于胸椎或胸腰椎结核 ,采用单切口双入路 ,以使病灶和内固定器隔开。观察内容包括植骨融合率、后凸畸形矫正状况及截瘫恢复情况。随访时间 1.5~ 4.5年 ,平均 3 .0年。结果 :术后 1年患者均显示骨性融合 ;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 2 6 .7°。1.5~ 4.5年后随访 ,后凸角度平均丢失 3 .0° ;2 8例合并截瘫患者中 ,症状改善 2 5例 ,改善率 89.3 %。结论 :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能矫正后凸畸形 ,阻止后凸畸形进一步发展 ,加强脊柱的稳定性 ,促进截瘫恢复。
2003年07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姜苗,田慧中
目的 :阐述一种新的椎弓根定位方法。方法 :在椎板后方描记出椎弓根的内缘点、外缘点和下缘点 ,以确定进钉部位。结果 :经临床应用 5 0例 ,2 10枚螺钉均能达到定位准确 ,除 3枚螺钉因倾斜进入椎间隙外 ,其余均能达到正确的经椎弓根进入椎体内。结论 :经应用证实田氏椎弓根定位器 ,在确定椎弓根螺钉进钉部位上 ,比划线法更为可靠 ,特别是用于椎弓发育不对称的病例效果显著。
2003年07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金旭,崔正默,李松哲,南军2003年07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浩,李青南,吕维加,金大地
目的 :本文应用非脱钙骨切片技术研究皮质骨在lmm和 10mm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在骨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 30只 ,分成l、2、3、4、6周组 ,每组再分成lmm及 10mm 2组 ,每组 3只 ,右侧分别为 1、10mm骨缺损侧 ,左侧为对照。制作非脱钙骨切片 ,组织学观察骨缺损愈合过程中皮质骨结构变化。结果 :组织学观察显示 ,两骨缺损模型修复过程的早期 ,皮质骨断端各表面均出现了骨融解现象 ,皮质骨陷窝内的骨细胞被溶解并释放出 ,与周围骨缺损修复组织联系紧密。 4周后 ,在lmm骨缺损模型中 ,在外骨痂附近的皮质骨部位有许多的改建与再建的哈佛氏系统单位 ,皮质骨内的再建结构与外骨痂及连接骨痂内的再建结构紧密相连 ;而 10mm模型中 ,皮质骨无明显变化。结论 :伴随骨修复过程 ,骨缺损两端皮质骨发生特征性改变 ,在骨愈合再生期 ,可为骨修复过程提供促骨修复细胞及物质 ;而在骨愈合的改建期 ,也参与各种骨痂的改建过程。因此 ,皮质骨是骨修复过程的再生及重建过程中重要影响因素。
2003年07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康立新,苏长征,宋将
目的 :观察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血清IGF Ⅰ浓度 ,与其它骨病老年人血清IGF Ⅰ水平作比较。方法 :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 32例 (股骨颈 17例、粗隆部骨折 15例 )及其它骨病老年患者 2 0例 (对照组 ) ,用放免方法测定血清IGF Ⅰ浓度。结果 :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组较对照组IGF Ⅰ下降 5 0 %左右。结论 :检测老年人IGF Ⅰ血清浓度可作为预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参考指标之一。
2003年07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先龙,何耀华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股骨颈松质骨的显微结构变化。方法 :从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以5 0例轻微暴力所致的股骨颈骨折 ,并作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 6 9.7( 6 5~ 75 )岁 ,其中女 42例 ,男 8例。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取出 5 0例患者的股骨颈 ,分别截取骨折线两侧各 5mm3 作扫描电镜观察 ,另取lmm3松质骨作透射电镜观察。取 5例意外死亡的健康青年人股骨颈松质骨标本作为对照 ,其中男 4例 ,女 1例 ,平均 2 4.2 ( 18~ 2 9)岁。结果 :老年组的骨改建特点为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性增强 ,成骨细胞的成骨作用减少 ,骨转换失平衡 ;骨吸收不断进行性加剧 ,使骨小梁逐渐被消蚀、变细 ,终而穿孔断裂 ,甚至消失。结论 :老年人股骨颈骨改建特点为高骨转换状态 ,骨小梁结构吸收破坏 ,这可能是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显微结构基础。
2003年07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胡宏伟,孙磊,刘明,李佩佳,王岩
目的 :观察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臼软骨变性情况。方法 :从大量该类患者中选择出 17例患者 2 2个髋关节 ,其中 12个为ARCO分期ⅢA ,10个为ⅢB ,手术中取髋臼软骨。结果 :2 0例髋臼软骨有不同程度病理改变。发现股骨头变形程度与髋臼软骨病理改变程度指数密切相关。结论 :结果证实了一个ARCOⅢ期的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不论年龄大小仅适合做能保护髋臼或能阻止髋臼病变进一步发展的股骨头保留治疗 ,也证实了股骨头置换术比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此类患者中效果差这一观点。
2003年07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吕霞
,举慧2003年07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金松,布金鹏,关涛,石学锋,刘刚,黄峰,薛远亮
目的 :介绍Bernese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方法 :1998年 4月~ 2 0 0 1年 12月 ,共有 2 9例 ( 30髋 )髋臼发育不良患者接受Bernese截骨术治疗。患者年龄 14~ 35岁 ,术前按Merled’Aubigne评分标准积分 6~ 15分 ,平均 13分 ,X线片示CE角 -5~ 2 0° ,平均 -0 .1° ,sharp角 42~ 6 0° ,平均 5 0° ,股骨头覆盖指数 10 %~ 6 0 % ,平均47.2 %。结果 :Merled’Aubigne评分从术前平均 13( 6~ 15 )分提高到术后平均 17( 12 .5~ 18)分 ,术后CE角平均 40°( 2 8~ 5 0°) ,sharp角平均 36°( 2 5~ 38°) ,股骨头覆盖指数 90 % ( 81%~ 10 0 % ) ,术后关节活动范围较术前在各方向上均有减少 ,术后并发症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例 ,股外侧皮神经损伤 2例 ,髋关节半脱位加重 1例 ,浅表液化 2例。结论 :Bernese术具有其它截骨术不可比拟的优势 ,是目前治疗青少年及成年髋臼发育不良的最佳选择。
2003年07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翟明玉,李兴华,陈金华,母心灵,王春萍,刘春枝
目的 :报告 1组成年人髋臼发育不良 (DDD)患者行髋臼旋转截骨术 (RAO)的疗效。方法 :采用王金成改良Ollier髋外侧入路 ,行大粗隆截骨 ,截骨块连同臀中肌一起向近端反转 ,在关节囊外距髋臼骨性边缘约 1.5cm处做穹隆状截骨 ,将整个髋臼以球形方式截断并向前、外、下方旋转 ,覆盖股骨头。结果 :12例患者经平均 2 .5年的随访 ,疗效满意。结论 :RAO手术是治疗成年人DDD行之有效的方法 ,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恢复髋关节的生物力学及生理特点 ,明显降低患髋的病残率。
2003年07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周田华,汤逊,林月秋,翁龙江,张秀琼,江慕尧2003年07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