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 负重可活动半月板TACK全膝关节置换的近期疗效观察

    陈文治,王羽丰,林定坤,邓晋丰,孔畅

    目的 :报告活动半月板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 16例 (19膝 )活动半月板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例进行 6~ 3 0个月的随访 ,手术的假体均使用Link公司第 3代人工膝关节 (TACK)。结果 :16例 (19膝 )患者术后优良率达 93 .75 % ,HSS评分平均为 85 .3分 ,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结论 :作为第 3代可活动半月板的表面膝关节置换的短期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假体的设计增加了股骨与聚乙烯衬垫之间的匹配 ,减少了接触应力和聚乙烯的磨损。但其长期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2003年1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微创技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性髋关节骨关节炎

    李众利,王岩,刘玉杰,王继芳

    目的 :应用微创技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性骨关节炎。延缓关节退变的发展。方法 :自 1985~ 2 0 0 2年 ,共 40例病人 ,60髋 ,依Scher和Jakin对髋臼发育不良的分类方法 ,患髋均为 1~ 2级。行患髋关节清理术 ,术后髋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 5支 ,间隔时间为每周 1次。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 7.8年。利用Lequesne评分系统 ,对各例病人术前术后进行评分。主要观察疼痛或不适、最大行走距离、日常活动 3项内容。 40例 60个髋取平均值进行比较。术前疼痛或不适 4分 ,术后 0分 ;最大行走距离术前 5分 ,术后 1.5分 ;日常活动术前 3 .5分 ,术后 1分。结论 :微创技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性骨关节炎 ,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显著延缓了骨关节炎的发展。此方法操作简单 ,手术创伤小 ,疗效满意。

    2003年1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走上国际学术讲坛——出席AAOS有感

    戴力扬

    2003年1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执著于颈椎外科研究的学术带头人——贾连顺教授

    田纪伟 ,陈雄生

    2003年1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可旋转衬垫人工膝关节的临床应用

    柴卫兵,朱天岳,卢宏章,李军,刘震宁,王冰

    目的 :探讨可旋转衬垫人工膝关节的特点和手术要点 ,观察手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 1996年 10月~2 0 0 2年 6月对 69例 78膝施行可旋转衬垫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手术要点 :对有膝内、外翻者 ,充分松解和平衡内、外侧软组织张力 ;保留内外侧副韧带和后交叉韧带的完整 ;保证屈曲和伸直间隙相等 ;重视试模复位和股、胫骨假体安装的正确对线、对位。髌骨半脱位者充分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 78膝中 65膝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 2 .7年。获得随访的病例中 ,骨关节病 60膝 ,术前HSS评分平均 62 .0分 ,类风湿性关节炎 5膝 ,术前HSS评分平均 5 4.0分。结果 :63个膝效果优良(96.9% ) ,术后HSS评分 :骨关节病者平均 92 .0分 ,类风湿性关节炎者平均 89.0分。 2膝效果较差 ,HSS评分为 63 .0分和 67.0分。结论 :可旋转衬垫人工膝关节最接近膝关节生理状态 ,活动中股骨假体与可旋转衬垫间匹配良好、应力分布均匀 ,聚乙烯衬垫的磨损减小。采取正确的手术技术 ,可获得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 ,中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2003年1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Halo-vest架加植骨寰枢椎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

    贾卫斗,李素红

    目的 :寻找一种治疗寰枢椎融合的新方法。方法 :对 16例寰枢椎不稳定行Halo -vest架加植骨寰枢椎融合术。结果 :16例患者全部获 6~ 18个月随访 ,15例病人获得骨性愈合 ,1例病人发生不愈合经二期手术愈合 ,融合率达 93 .75 %。

    2003年1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足三关节融合术畸形复发的原因与对策

    郦根海,平立原,徐卫华

    目的 :探讨足三关节融合术畸形复发的原因与对策。方法 :对 1979~ 2 0 0 1年的 80 1例 (85 5足 )三关节融合术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对其中的 19例畸形复发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 :本组 19例畸形复发的病人均行再次手术 ,矫正足三关节的复发畸形。术后经 3~ 10年的随访 ,全部病人行走无疼痛 ,外观基本正常。结论 :重视肌力平衡问题 ,把握手术适应证和掌握截骨的要点是避免足三关节融合术畸形复发的重要环节。

    2003年1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局部敷用阿魏酸钠治疗慢性皮肤溃疡

    刘刚,郑连杰,杨梁,梁爽

    目的 :观察局部应用阿魏酸钠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效果。材料及方法 :46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随机分成 2组 ,分别以阿魏酸钠加凡士林及单用凡士林换药 ,观察 2组溃疡面pH值变化、肉芽生长情况及溃疡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 :治疗 2周后阿魏酸钠组 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肉芽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4周时阿魏酸钠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阿魏酸钠组溃疡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提前约 12d。结论 :局部应用阿魏酸钠治疗慢性皮肤溃疡方法简单 ,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

    2003年1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第一跖骨头二分籽骨伴创伤性籽骨炎(1例报告)

    朱越峰,顾湘杰,马昕,王旭

    2003年1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工关节软骨瞄准器的研制及应用

    李智,王臻,张虎,李涤尘

    目的 :手术中设计一种使人工关节软骨与异体股骨髁关节面精确、紧密贴配的瞄准器。方法 :利用现代计算机和工程学知识 ,先设计并制造出内表面与异体股骨髁关节面轮廓一致的定位钻模实体 ;根据其 3个孔眼的大小、方向和位置关系 ,再设计出相应的辅助机械装置 ;并将它们用于大段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的动物实验 8例。结果 :术后观察 16周 ,8只动物模型存活 6只 ,5只步态基本正常 ,1只不能站立行走。结论 :该瞄准器设计合理 ,定位准确 ,操作简便 ,解决了手术过程中假体与异体股骨髁部不易精确贴配的困难 ,为临床大段骨缺损的生物学重建提供了一种解决途径。

    2003年1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有限内固定治疗前臂远端双骨折23例

    童良勇,曾国庆

    2003年1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先天性髋脱位全髋关节置换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的应用

    何耀华,蒋垚,张先龙

    目的 :观察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全髋关节初次置换中 (THR )重建髋臼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 :1998年 9月~ 2 0 0 1年 6月 ,对在术中应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的 12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 (congenitaldislocationofthehip ,CDH )作回顾性研究。其中男 5例 ,女 7例。手术时平均年龄 46岁 (3 1~ 66岁 )。根据Hartofilakidis分型 :Ⅰ型 2例 ,Ⅱ型 8例 ,Ⅲ型 2例。应用Harris评分标准及X线评价术后临床转归和植骨块愈合情况。结果 :12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 2 0个月 (7~ 2 8个月 )。术前Harris评分由 43 .6分 (3 2~ 5 7分 )增加至术后的 72 .8分 (5 5~ 96分 )。放射学显示植骨块均与骨盆愈合。 2例植骨块在髋臼假体外缘出现轻度骨吸收。髋臼假体周围无放射学透亮线存在。本组患者术后无感染发生。结论 :存在髋臼前外侧骨缺损的CDH患者 ,根据髋臼前外侧骨缺损程度选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方法。

    2003年1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自固定式人工椎体的设计及生物力学分析

    杨瑞甫,王臻,李涤尘,刘金广

    目的 :设计一种勿需联合使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器的自固定式人工椎体 ,用于治疗脊柱肿瘤和椎体爆裂性骨折。方法 :提取脊柱各项数据 ,经CAD设计软件处理及有限元分析 ,采用医用钛合金Ti6A14V加工制成。将 8具成人新鲜尸体的腰椎 (L1~L5)随机分组 ,测量正常脊柱及人工椎体替换模型的生物力学性能 ,进行医学统计分析。结果 :与正常椎体对照组相比 ,人工椎体置换模型在纵向压缩、前曲、后伸、左右侧弯方面稳定性较好 (P <0 .0 5 ) ,在左右扭转及屈服强度实验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疲劳实验中人工椎体模型完好。结论 :该人工椎体设计合理 ,生物力学性能良好 ,能重建脊柱稳定 ,勿需联合使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器。

    2003年1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介入性球囊阻断术在锁骨下动脉损伤中的应用

    吴海钰,韩光普,陈著学,张远林,王荣琴,王华柱

    2003年1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应用人工硬脊膜预防瘢痕粘连早期临床观察

    闻久全,蒋阅,陈江华,张世斌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预防脊柱外科手术后瘢痕组织形成 ,硬膜粘连的一种方法 ,提高对椎板切除术后硬膜粘连的认识。方法 :对 1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板间开窗、间盘摘除的病人 ,术中应用美国戈尔公司生产的人造硬脊膜 ,术后 3~ 6个月行核磁共振检查瘢痕组织的生成与硬膜粘连的情况。结果 :17例应用人造硬脊膜的病人 ,3~ 6个月核磁共振示人造硬脊膜与脊髓之间无粘连 ,无瘢痕组织长入硬脊膜外空间 ,而同期手术的 14例病人未应用此人工材料 ,其核磁共振影像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瘢痕组织增生 ,脊髓与瘢痕组织粘连 ,神经根周围亦有瘢痕组织包裹、环绕。结论 :人造硬脊膜有效降低了椎板切除术后瘢痕组织的产生程度 ,使病人减少了椎板切除术后瘢痕组织生成导致的疼痛 ,亦为二次手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人造硬脊膜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隔离物。

    2003年1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王宸,吴小涛,卜星平,孔翔飞,陈辉,齐新生,茅祖斌

    目的 :探讨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有限化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方法 :选取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例 ,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行椎管有限减压。咬除病变间隙上位椎板下缘、肥厚的黄韧带和下位椎板上缘 ,摘除突出椎间盘髓核 ,松解神经根粘连 ,侧隐窝减压 ,必要时切除部分关节突。结果 :应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行椎管有限减压 87例 ,减压彻底。 82例得到随访 ,优良率 92 .7% ,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单纯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黄韧带肥厚和小关节增生引起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椎管有限减压的适应证。满意的手术效果取决于 :病人选择适当 ,术中操作精细 ,减压彻底。

    2003年1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髋臼上缘翻转造盖术治疗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

    熊卜贵,杨述华

    目的 :探讨髋臼上缘翻转造盖术治疗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的手术方式。方法 :在髋臼上缘 1cm处作弧形截骨 ,骨瓣向下翻转角度 ,根据术前髋臼指数而定。支撑骨瓣用 2枚可吸收螺钉将髂骨、异体骨块固定于髋臼的上缘。结果 :5 6例 64髋均获得满意效果 ,其中 42例 46髋随访 18~ 72个月 ,平均 (4 2± 10 .5 )个月 ,按Mullev和Seddon的标准 :优2 6髋、良 15髋、可 4髋、差 1髋。结论 :此方法可靠 ,避免取自体骨 ,取克氏针 ,值得推广。

    2003年1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嵌击复位框架式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段骨折66例

    赵政军,孟平,肖万君,李小川

    2003年1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节镜下清理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王予彬,王惠芳,李文峰,李国平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清理刨削、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共 3 2例 ,男 13例 ,女 19例。年龄 :48~ 69岁 ,平均 5 7岁。采用关节镜下清理、刨削 ,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术后结合康复训练。结果 :3 2例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 ,未发生血膝。平均随访 2 8个月。治疗有效 3 1例 ,有效率 96%。Lysholm评分 :术前 5 4± 12 ,术后 87± 6(P <0 .0 1)。结论 :膝关节镜下清理、刨削 ,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 ,可以明显缓解、消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疼痛 ,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2003年1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远期疗效

    白跃宏,杨俊利,欧阳颀,张龙海,梁英琳,吴雪琴,季新民

    2003年1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治疗腓骨肌腱滑脱症的骨阻挡术

    喻学军,陈东风

    2003年1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同种异体骨基质明胶与部分脱蛋白异种骨复合移植的放射性核素观察

    孙沫逸,丁鸿才,毛天球,蒋月桂,杨成

    目的 :用99mTc -MDP放射性核素观察同种异体骨基质明胶与部分脱蛋白异种骨复合移植修复兔下颌骨缺损。方法 :用连续化学处理制备骨基质明胶和部分脱蛋白骨。取 5只兔在双侧下颌骨制成 16mm× 8mm全层矩形缺损 ,左侧植入复合骨 ,右侧植入部分脱蛋白骨。移植术后 4周 ,用99mTc -MDP做颌骨扫描和γ计数定量分析。结果 :复合骨移植与部分脱蛋白异种骨移植相比较有明显的放射性核素聚集 ,γ计数定量分析差别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在诱导成骨方面 ,复合骨移植优于部分脱蛋白异种骨移植。99mTc -MDP做颌骨扫描和γ计数定量分析是观察早期诱导性成骨的敏感方法。

    2003年1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忆一代名医蔡钦林同志二三事

    郭万民

    2003年1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原位注射抑制骨骼肌失神经萎缩

    王敏,黄象艳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GF Ⅰ )原位注射抑制骨骼肌失神经萎缩的可行性 ,为失神经肌萎缩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手段。方法 :2 4只成年SD大鼠 ,随机分成 2组 ,切断胫神经建立失神经支配的动物模型 ,A组于失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内注射rhIGF Ⅰ ,用量为 2 5 0ng/kg·2d ,B组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 4周后观察比较骨骼肌湿重、骨骼肌细胞横截面积和超微结构。结果 :4周后 ,A组骨骼肌湿重为 (5 0 9.4± 92 .3 )mg、骨骼肌细胞横截面积为 (73 1.0 2±110 .64 ) μm2 ;B组骨骼肌湿重为 (4 61.8± 48.1)mg、骨骼肌细胞横截面积为 (5 77.2 2± 60 .64 ) μm2 。B组骨骼肌萎缩程度明显大于A组。超微结构也提示局部注射rhIGF Ⅰ对失神经支配的骨骼肌细胞的超微结构具有保护作用。结论 :失神经骨骼肌内局部注射rhIGF Ⅰ ,对其萎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003年1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失神经对大鼠胫骨骨折愈合影响作用的实验研究

    苗军,夏群,张继东,金鸿宾,王继芳,刘志新,张晛

    目的 :通过失神经后大鼠胫骨骨折愈合情况的观察 ,研究周围神经系统影响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 :造成大鼠双侧胫骨闭合横行骨折 ,一侧切断股神经坐骨神经 ,为骨折失神经组 ,另一侧保留神经为骨折正常神经支配组。术后 4周处死大鼠 ,取对应双侧胫骨标本称湿重、拍X线片、测定生物力学强度及骨计量学检查。结果 :湿重及X线片骨痂评分显示 ,失神经组骨痂形成量明显大于正常神经支配组 ,但力学强度降低。骨计量学显示失神经组骨痂类骨质宽度、破骨细胞指数、破骨细胞吸收表面增大 ,双标记线间距离较窄、矿化沉积速率较慢、类骨质成熟时间相对延长。结论 :失神经可使骨折形成有明显缺陷的骨痂 ,完整的神经支配是骨折正常愈合的必要条件。

    2003年1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谷慷太林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血清酶学的影响

    许鹏,姚建锋,王效东,韩学哲,康汇,李新友

    目的 :观察谷慷太林注射液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血清酶学的影响。方法 :5 8例患者配伍分为 2组 ,A组 2 8例每天静滴谷慷太林骨肽注射液 5ml,B组 3 0例每天静滴谷慷太林骨肽注射液 10ml,2组均以 2 0d为 1疗程 ,共 3疗程。测量治疗前后患者的骨密度及血清Ca、P、BGP、ALP及TRAP含量。结果 :骨质疏松患者谷慷太林治疗后骨密度及血清学指标和治疗前相比变化显著 ,骨密度和血清ALP、BGP明显升高 ,血清TRAP活性显著下降 ,疼痛得到有效缓解 ;10ml组骨密度及血清学指标的变化较 5ml组明显。结论 :谷慷太林骨肽注射液可促进成骨、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 ,增加骨量 ,改善骨质疏松 ,且大剂量治疗效果优于小剂量。

    2003年1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Bernese经髋臼周围骨盆截骨术的两维有限元分析

    裴可

    目的 :建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Bernese经髋臼周围骨盆截骨术后模型 ,并进行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方法 :制备尸体标本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模型 ,并利用Ansys 6.0软件 ,对髋臼发育不良Bernese术后矫枉过正及合适矫正模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 :术后矫枉过正模型组外侧、前侧髋臼边缘出现应力增加趋势 ,作用于髋臼及股骨头的水平分力及剪应力是正常组的 2~ 3倍。结论 :探讨髋臼合适矫正的标准。Bernese术后髋臼矫枉过正 ,将会导致髋臼进行性的向前侧、外侧突起畸形及股骨头颈髋臼盂唇撞击综合征。久之导致骨性关节炎。

    2003年1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椎间盘内电热疗法治疗椎间盘内紊乱综合征的应用进展

    何勇

    2003年1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骨型甲旁亢误诊为骨囊肿1例报告

    张爱明 ,蔡林

    2003年1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异体半月板移植进展

    张经纬

    2003年1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籽骨的研究进展

    朱越峰

    2003年1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下腰椎管潜行减压刀具的设计与应用

    夏中联,杜广军

    目的 :应用自行设计的组合刀具潜行开窗减压治疗下腰椎管狭窄或巨大椎间盘突出症。方法 :本组 1 4 7例 ,男 79例 ,女 68例 ,年龄 2 9~ 68岁 ,平均 38.6岁 ,潜行单开窗 87例 ,多开窗 60例 ,两侧共开 6窗 4例。结果 :随访 1年半~ 3年 ,平均 2年 2个月 ,均经X线动态摄片无 1例滑脱。结论 :椎管潜行减压极大保护了脊柱的稳定性 ,减少腰椎失败综合征的发生 ,且手术简单。

    2003年1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42例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早期疗效

    顾定伟,赵红,白俊清,张柳,平少华,刘英杰

    目的 :探讨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手术要点和早期疗效。方法 :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 (microendoscopicdis cectory ,MED)在椎间盘镜直视下对 42例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突出髓核摘除术 ,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42例获随访 ,时间 3~2 4个月 (平均 1 0个月 )。疗效优 38例 ,良 3例 ,可 1例。无差级疗效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创伤小 ,患者术后恢复快 ,疗效肯定 ,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2003年1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切口入路腹膜后手术

    黄聪仁

    2003年1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足部矫形术治疗脑瘫足

    尹彪中,李如求,张兰亭,孟国成,何飞平,柴志勇

    目的 :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伴足部畸形 (脑瘫足 )的几种手术矫形方法疗效与对比较。方法 :本次 67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观察组 ,采用腰骶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electiveposterionRhizotomy ,SPR)辅以足部矫形术 ,既往2年 5 9例分为对照 1组 (单独SPR手术 )和对照 2组 (单独足部矫形 ) ,疗效参照马若飞标准评定。结果 :经 90d治疗 ,半年总有效率分别为 99%和 96% ,两组差异不显著 ;2年后随访综合评估分值对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腰骶部SPR联合足部矫形对脑瘫足的疗效持久 ,较其他单一方法为优。

    2003年1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