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 改良入路显微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及侧隐窝扩大术

    李伟,杨荣,匡凌浩,衡德峰,王雷

    目的 :探讨椎旁肌和棘突间骨膜下入路及直视下建立通道的可行性及优点、显微内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侧隐窝狭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应用改良入路显微内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侧隐窝狭窄症 12 6例 ,采用椎旁肌和棘突间骨膜下入路 ,直视下建立通道 ,显微内镜下扩大侧隐窝并髓核摘除术。结果 :参照陆裕朴评定标准 :优10 1例 ,良 2 0例 ,可 4例 ,差 1例。结论 :(1)椎旁肌和棘突间骨膜下入路及直视下建立通道安全迅速 ,出血少 ,并发症少。 (2 )直视下建立通道配合MED系统可完成绝大多数腰椎间盘髓核摘除及侧隐窝扩大术 ,且效果满意。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臂丛神经血管受压征6例分析

    刘桂云,刘国强,吴文元,赵建勇,孙秀梅,高树芬,时忠霞,苏会灵,赵冬梅,王荣琴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的关节镜治疗

    Young-Lae Moon,玄文虎,Kwon Ick HA

    目的 :对成人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关节镜下施行引流术后评价其疗效。对象及方法 :9例成人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 ,根据理学检查和关节穿刺确诊后关节镜下急诊行边缘切除术及冲洗术 ,术后监测ESR (血沉 )及CRP(C 反应蛋白 )值观察其疗效。结果 :ESR恢复正常需 11 9d ,CRP恢复正常需 8 9d。术后随访 1年全部病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化验检查未发现感染征象。结论 :成人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在关节镜下行关节边缘切除术及冲洗、引流术比关节切开引流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是能取得良好疗效的有效术式。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单足提跟征”诊断闭合性跟腱断裂

    傅廷友,卢廷胜,马洪海,宫岩虎,张伟,兰朝晖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及免疫复合物表达

    张天宏,彭笳宸,李青,杨效宁,孙天威

    目的 :检测突出椎间盘组织中巨噬细胞的浸润及免疫复合物表达 ,进一步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其致痛机制。方法 :以猪为实验动物 ,手术制作椎间盘突出的模型 ,用免疫组化法对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及免疫复合物进行观察。结果 :3 2例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中 2 3例有巨噬细胞浸润 ,15例存在免疫复合物表达。 12例对照组中仅 1例巨噬细胞浸润 ,无 1例存在免疫复合物的表达。结论 :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中存在巨噬细胞及免疫复合物 ,它们是椎间盘突出后引起下腰痛及坐骨神经痛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免疫复合物不是炎症反应的始动因素。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0 ]
  • 注射型磷酸钙骨水泥和PMMA在椎体成形术中的生物力学研究

    滕海军,周跃,初同伟,曹国永

    目的 :模仿椎体成形术观察注射型磷酸钙骨水泥 (calcium phosphatecementCPC)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植入椎体后的生物力学改变。方法 :将PMMA和CPC通过手术植入到犬椎体 ,经过 8周和 16周后分别取材 ,行X线、CT检查 ,并测定不同时间椎体的轴向抗压强度和抗扭转强度。结果 :( 1)植入早期 ,PMMA的抗压强度明显高于正常椎体和CPC (P <0 0 1) ,CPC的抗压强度明显低于正常椎体和PMMA (P<0 0 1)。术后 8周显示 ,PMMA的抗压强度有所下降 (P <0 0 1=0 0 0 9) ,CPC的抗压强度有所上升 (P <0 0 5 =0 0 3 4) ,但与正常椎体相比仍差别显著。术后 16周显示PMMA抗压强度继续下降 (P >0 0 5 =0 710 ) ,CPC的抗压强度继续上升 (P >0 0 5 =0 64 8) ,与正常椎体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 2 )植入早期 ,PMMA的抗扭转强度明显高于正常椎体和CPC (P <0 0 5 =0 0 3 ) ,CPC的抗扭强度明显低于正常椎体和PMMA (P <0 0 5 =0 0 2 )。术后 8周显示 ,PMMA的抗扭强度有所下降 ,但与正常椎体相比仍差别显著 (P <0 0 5 =0 0 45 ) ,CPC的抗压强度有所上升与正常椎体相比差异不显著 (P >0 0 5 =0 0 78)。术后 16周显示PMMA抗压强度继续下降 (P >0 0 5 =0 13 7) ,CPC的抗压强度继续上升 ,与正?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蛋白多糖在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杨柳,罗卓荆,颉强,屈波,Danny Chan,Kenneth M.C. Cheung,Kathryn S.E.Cheah

    目的 :了解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 (HereditaryMultipleExostosis ,EXT )中硫酸肝素 (HeparanSulfate ,HS)链及蛋白多糖 (Perlecan)的表达 ,探讨蛋白多糖在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ABC)对 4例EXT患者骨软骨瘤软骨组织标本中HS及Perlecan的表达进行检测。与正常髂骨嵴软骨 (2例 )及小关节突软骨 (2例 )对照。结果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软骨组织不具有典型生长板软骨分层结构 ,细胞呈巢状分布 ;4例骨软骨瘤软骨细胞及基质组织中几乎都没有HS的表达 ;Perlecan定位及表达异常 :主要表达于细胞膜内侧 ,而细胞膜表面及细胞外基质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蛋白多糖侧链HS链及Perlecan的表达改变说明蛋白多糖在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脉冲电磁场对卵巢切除大鼠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

    韩利华,王全平,罗二平,余雷,黄鲁豫,戴贤文,李晓娟

    目的 :观察脉冲电磁场 (PEMFs)对去势后大鼠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 5组 :去势组、对照组和 3个PEMFs治疗组。治疗组磁场强度分别为 2、 4和 8G ,每天治疗 6h ,共 12周。术后12周处死动物 ,测定血清骨钙素、骨密度、生物力学参数、骨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 :PEMFs治疗可以提高骨密度、骨小梁面积百分比、骨小梁宽度、骨小梁数目和股骨生物力学性能。PEMFs还可以降低去势后升高的血清骨钙素。结论 :PEMFs治疗可以预防大鼠卵巢切除引起的骨质疏松。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的分析及治疗

    杨康平,刘淼,李凤英

    目的 :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及再手术方式。方法 :对本院 1986~ 2 0 0 1年间 13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治疗及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再手术原因 :误漏诊 4例 ,术中定位错误 2例 ,同一间隙椎间盘再突出 2例 ,手术方法不当及不彻底 5例。 13例再次手术治疗。平均随访 2 5个月。疗效优 10例 ,良 2例 ,可 1例。结论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应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 ,做出术前诊断及准确定位 ,根据其不同类型采用与其相应的术式 ,可避免再手术。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人胚肋软骨静止区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靳小兵,罗卓荆,杨柳,兰丽锋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的人胚肋软骨静止区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化规律 ,为组织工程生长板的研究提供种子细胞。方法 :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的方法获取人胚肋软骨静止区细胞 ,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 ;测定细胞生长曲线 ;借助特殊染色、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了解糖胺聚糖、碱性磷酸酶、Ⅱ型胶原酶的合成情况。结果 :贴壁后细胞呈多角形 ,从第 6代开始绝大多数细胞转变为成纤维细胞状 ,细胞培养至第 2代开始分泌大量Ⅱ型胶原。结论 :体外单层培养的人胚肋软骨静止区细胞具有正常的生长增殖与分化能力 ,可分化至成熟期软骨细胞。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胫骨高位截骨Link槽式钢板内固定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

    马建兵,姚建峰,张育民,周长河,乔峰

    目的 :总结应用Link槽式钢板的胫骨高位截骨术 (HTO)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的疗效。方法 :1999年 3月~ 2 0 0 2年 12月共 1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患者接受HTO并应用Link槽式钢板内固定 ,其中男性 3例 ,女性 15例 ,年龄最大 62岁 ,最小 43岁 ,平均 5 1岁 ,膝内翻角度最大 2 4° ,最小 8° ,平均 17° ,HSS膝关节评分平均 71分。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随访最长 3年 ,最短 6个月 ,平均 2 5个月 ,均获得骨性愈合 ,截骨处无移位及松动 ,内固定无断裂 ,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同术前 ,纠正膝内翻角度平均 2 2° ,股胫角 (FTA)平均达到外翻 9° ,HSS膝关节评分平均为 86分 ,较术前增加 15分。 1例患者术后出现腓总神经牵拉症状 ,2个月后消失。 1例患者术后因脂肪液化伤口延迟愈合 ,换药后痊愈。结论 :HTO可明显改善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患者的下肢负重轴线及局部血供 ,降低骨内压 ,疗效满意。Link槽式钢板设计简单 ,固定可靠 ,截骨角度可准确掌握 ,是HTO理想的内固定选择。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实验性酒精灭活骨愈合的生物力学研究

    杨庆诚,蔡宣松,梅炯,李开华

    目的 :观察酒精灭活骨的愈合过程和生物力学强度的变化。方法 :建立新西兰大白兔胫骨段酒精灭活模型 ,自身对侧对照。分别于 3、 6、 12、 2 4周取材切片 ,甲苯胺兰染色、扫描电镜、X线和三点弯曲实验等检查。两组间t检验 ,以P <0 0 5为判定差异显著性的标准。结果 :灭活骨早期空陷窝率近 10 0 % ,哈佛氏管扩大、崩解 ;成骨细胞分泌类骨质 ,新骨形成 ;2 4周骨性愈合 ,胶原纤维排列一致 ,新骨部分沉积 ,骨吸收未完成 ;最大破坏载荷早期升高 ,然后逐渐降低 ,2 4周仍无改善趋势。而对照侧 12周即呈改善趋势 (P <0 0 0 1)。结论 :酒精灭活骨通过软骨化骨和膜内化骨的内修复达到愈合 ,但愈合过程减慢 ;生物力学强度进行性下降 ,改善需较长时间。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骨科急症诊断与治疗》面世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应力环境下三维诱导组织工程种植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吕昌伟,胡蕴玉,崔玉明,白健萍,廉凯

    目的 :三维立体诱导非软骨来源种植细胞修复关节软骨损伤。方法 :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组诱导 ,进行周期性应力刺激 ,设立对照。 2周后 ,观测大体、组织学形态、生化指标 ,筛选最佳诱导方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模型 ,分别于 12、 2 4周取材 ,进行组织学观察及评分 ,验证长期修复效果。结果 :与二维培养各组相反 ,立体培养各组出现明显软骨分化 ,并以凝胶微球悬浮细胞进行应力刺激培养组效果最佳。术后动物肢体功能优良 ,12周后软骨缺损被完整修复 ,表面光滑 ,质地坚硬 ,为透明软骨结构 ,与周围软骨结合紧密 ;2 4周后仍然保持透明软骨结构 ,组织学评分无变化。对照各组软骨缺损均未被修复。结论 :立体软骨诱导优于平面诱导 ,应力环境提高诱导质量 ,获得的种植细胞可取得稳定的长期修复效果。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研究

    徐新智,赵黎,黄耀添,吕荣,王军,张慧杰

    目的 :采用对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测 ,研究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下肢神经和肌肉功能的变化 ,为有关该病病因学研究及其治疗方案的设计和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用丹麦产维迪KEYPOINT 4C诱发电位仪 ,对 5 3例 ,男 3 9例 ,女 14例 ,年龄 0 5~ 15岁 ,平均 ( 2 7 48± 3 7 43 )个月 ,临床确定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患者进行了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结果 :5 3例患儿 75侧患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发现 ,有 47例 68侧( 88 7% )均有异常改变。只有 6例 7侧 ( 11 3 %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 :本研究发现支持有关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病因的神经肌肉学说 ,为该病诊断及治疗后效果评价提供了有价值的客观指标。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表达载体转染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和对其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李建军,崔亚楠,韩东,王宏,刘建国,徐莘香

    目的 :研究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腺病毒表达载体 (Ad BMP 2 )转染人骨髓基质干细胞 (hBMSC)对其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染色和蛋白印迹法检测转染后细胞BMP 2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和ALP活性测定分析BMP 2基因转染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 :转染后 ,hBMP 2基因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有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到培养液中有BMP 2蛋白阳性表达 ,S期细胞比例和ALP活性明显增高。结论 :Ad BMP 2可高效转染hBMSC ,且促进细胞增殖和成骨转化。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海藻酸钠载体培养成年兔软骨细胞的生物学性状研究

    黄永波,卫小春,李鹏翠,张宇明,尹昆

    目的 :探索以海藻酸钠为载体的成年兔软骨细胞构建工程化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取 3 2周龄新西兰兔膝关节软骨 ,酶消化法得到高纯度软骨细胞 ,与海藻酸钠混合 ,种植密度为 4× 10 6/ml,通过硅胶盘模制成圆形柱状细胞盘 (2 0ul/个 ) ,CaCl2 溶液中凝胶化 10min ,DMEM /F12 无血清培养基加 2 0 %FBS (fatalbloodsolution)于 2 4孔培养板中培养。于 2、 4、 6、 8、 10、 12周取细胞盘 ,行HE、AB PAS染色及免疫组化分析 ,测定细胞盘中蛋白多糖含量 ,并作投射电镜观察。结果 :成年软骨细胞在海藻酸钠中呈丛状或球状增殖 ,4周时达增殖高峰 ,盘中Ⅱ型胶原及蛋白多糖的含量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增加 ,无I型胶原产生。电镜观察软骨细胞超微结构无异常改变。结论 :成年兔软骨细胞在海藻酸钠中可良好生长增殖 ,海藻酸钠可保留软骨细胞分泌的基质 ,成功构建工程化软骨。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三种胸腰椎前路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评价

    朱建炜,成红兵,王以进,潘臣中,王洪

    目的 :对三种胸腰椎前路内固定器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 :采用新鲜成人胸腰椎标本 (T12 ~S1) 15具 ,制成前、中柱损伤模型 ,分别以DunnⅢ、NTP、Z plate固定 ,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研究。结果 :胸腰椎骨折采用三种前路内固定器固定后 ,在脊柱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方面 ,NTP、Z plate均优于DunnⅢ (P <0 0 5 ) ,而NTP和Z plate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结论 :NTP和Z plate系统符合脊柱的生物力学 ,能有效恢复失稳脊柱的稳定性 ,是较为理想的前路内固定器。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反义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骨肉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刘勇,杜靖远,杨述华,郑启新,邵增务,肖宝钧

    目的 :构建反义TGFβ1基因 ,探讨阻断肿瘤细胞TGFβ1自分泌环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RT PCR获取人TGFβ1cDNA后 ,构建反义TGFβ1表达载体pcDNA3 TGFβ1( -)。将pcDNA3 TGFβ1( -)转染骨肉瘤细胞MG -63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阻断TGFβ1自分泌环对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 :pcDNA3 TGFβ1( -)转染骨肉瘤细胞后 ,反义基因转染细胞MG TGFβ1( -)的G0 /G1期细胞从 5 6 2 %和 60 1%增至 71 6% ,S期细胞从 19 1%和 17 8%降至 12 9% ,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结论 :通过阻断TGFβ1自分泌环以降低骨肉瘤细胞表达的TGFβ1,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必将为骨肉瘤疗效的提高开辟新的研究方向。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显微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

    宋绪栋,刘洪超,殷西川

    目的 :介绍显微椎间盘镜手术系统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方法 :自 2 0 0 0年 10月~ 2 0 0 2年 12月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0 8例 ,其中 46例合并有侧隐窝狭窄。结果 :随访 6~ 2 4个月 ,按NaKai疗效评定 ,优 3 4例 ,良 8例 ,可 3例 ,差 1例。优良率为 91 3 %。结论 :应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 ,只要遵循神经根彻底减压的原则 ,就可取得好的疗效。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采用智能导航完成膝关节置换术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圆顶形截骨矫治肘内翻畸形

    李景光,符东林

    目的 :评价圆顶形截骨法矫正肘内翻畸形的效果。方法 :于鹰嘴窝上弧线近侧作圆顶式截骨 ,旋转纠正肘内翻畸形后交叉克氏针固定 ,4周去除石膏及克氏针 ,开始肘关节伸屈及旋转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15个月 ,所有截骨均骨性愈合 ,肘关节伸屈及旋转活动达术前水平 ,术前携带角 -17°~ -3 5° (平均 -2 7 6°) ,术后8~ 15° (平均 11 8°) ,随访未发现矫正角度的丢失 ,术后肱骨外髁突出畸形显著改善。结论 :圆顶式截骨术是一种理想的肘内翻畸形矫正方法。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固骼生及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附21例分析)

    侯勇,汤继文,聂林

    目的 :探讨应用带锁髓内钉加固骼生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疗效及优越性。方法 :对 1999年 2月~ 2 0 0 1年 4月采用带锁髓内钉加固骼生植骨治疗的 2 1例股骨干骨折不愈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随访 11~ 3 0个月。拍片示术后 3~ 6周可见骨痂生长。临床愈合时间最短 9周 ,最长 16周 ,平均 13周。未发生骨折不愈合、感染、再骨折、断钉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带锁髓内钉加固骼生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固定牢固 ,骨愈合时间短 ,疗效满意。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神经松解同时组织瓣移植治疗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

    沙轲,陈德松,彭峰,陈琳

    目的 :探讨有效治疗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的方法。方法 :1997年至今 ,收治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 15例 ,其中 2例为何杰金氏淋巴瘤 ,13例为乳腺癌。臂丛神经松解后 ,用带蒂软组织覆盖臂丛。结果 :12例随访 12~66个月 ,所有病人的颈肩部、上肢的不适症状均有明显好转 ,皮肤感觉改善 ,肌力不同程度恢复 ,但晚期病人手部功能恢复不佳。结论 :臂丛神经松解术同时行带蒂软组织移位是目前治疗放射性臂丛损伤的一个较好方法。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关于不良应力干扰股骨远端骨折愈合的分析

    徐建民

    目的 :分析股骨远端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的原因。方法 :随诊病例 40例 ,了解初次治疗及再次术后情况。结果 :不当的功能锻炼产生不良应力干扰了股骨远端骨折愈合。结论 :股骨远端骨折术后应进行适宜的功能锻炼。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儿童脊柱畸形的支具治疗

    覃佳强,张德文,王忠良,刘传康,李明,刘星

    目的 :探讨应用矫形支具治疗各种儿童脊柱畸形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 :对本院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5月采用热塑支具治疗或辅助治疗的 13 8例脊柱畸形患儿进行分组观察分析 ,包括特发性脊柱侧凸 94例、先天性脊柱侧凸 2 9例、脊柱后凸 6例、脊柱结核 7例、外伤性脊柱侧弯 2例。结果 :全部病儿均经过 2~ 4年的随访 ,绝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畸形矫正 ,基本上达到矫治的预期目的。结论 :由于儿童的病理及生理特点 ,支具对各种脊柱畸形均有不同程度的矫正作用 ,可有效地控制早期脊柱侧凸的发展 ,甚至可以避免手术或减轻手术患者侧凸的严重程度以及手术难度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膝关节镜下治疗髌股关节退行性变的方法探讨

    张卫平,刘长安,钱宇航,步建立,冯志军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治疗髌股关节退行性变的方法。方法 :3 2 7例患者 ,采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对单纯髌骨软骨剥脱的病损行滑膜切除、髌骨软骨损伤区减压 ,对髌股关节四周有应力性劳损骨赘形成的病例行髌股关节四周应力区减压。结果 :本组随访 6个月~ 5年 3个月。髌前疼痛缓解或消失 2 98例。结论 :膝关节镜下清理减压是治疗髌股关节退行性变的有效方法。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脊柱转移肿瘤的外科治疗

    王书成,沈宁江,林明侠,王先安,林庆彪,符波

    目的 :探讨脊椎转移肿瘤的手术适应证 ,手术方法及其预后。方法 :统计分析 1992年 1月~ 2 0 0 3年 1月收治的 92例脊椎转移肿瘤患者 ,其中男性 5 8例 ,女性 3 4例 ,年龄 18~ 82岁 ,平均年龄 5 7 2岁。术前存在截瘫者 2 7例 ,FrankelA级 4例 ,B级 8例 ,C级 8例 ,D级 5例 ,E级 2例。结果 :随防 6个月~ 11年 ,平均 4年 3个月。 3 1例患者得到随访 ,其中 2 7例死亡 ,4例生存。疼痛明显缓解 2 5 /2 9例。术后Franrel分级A级 1例、B级 1例、C级 2例、D级 4例、E级 10例 ,9例恢复正常 ,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率 2 5 /2 7。结论 :手术能够重建脊椎的稳定性 ,缓解疼痛 ,维护或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从而改善脊椎转移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大鼠脊髓损伤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α基因表达的变化

    陈宣维,贾连顺,孙海燕,桂斌捷,陈长青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1α (MIP 1α)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SD大鼠 42只 ,随机分为 7组 ,采用改良Allen’s脊髓损伤打击模型 ,以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测定伤段脊髓MCP 1、MIP 1αmRNA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脊髓组织内存在MCP 1、MIP 1αmR NA的表达 ,脊髓损伤后MCP 1、MIP 1αmRNA表达逐渐增强 ,MCP 1在伤后 2 4h达到高峰 ,MIP 1α伤后 6h达到高峰。结论 :MCP 1、MIP 1α存在于正常的脊髓组织内 ,脊髓损伤后MCP 1、MIP 1α表达迅速增强 ,提示参与了继发性脊髓损伤过程 ,并可能是损伤因素。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胫骨高位截骨改良Giebel刃形钢板内固定治疗伴膝内翻的膝骨性关节炎

    洪加源,郭林新,康两期,练克俭,刘晖

    目的 :观察胫骨高位截骨改良Giebel刃形钢板内固定治疗伴膝内翻畸形的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7例 10个伴膝内翻畸形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胫骨高位截骨改良Giebel刃形钢板内固定术 ,术后观察X线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8~ 2 4个月 ,平均 16个月 ,截骨部位临床愈合时间为 8~12周 ,平均 10周 ,无 1例不愈合 ,术后X线片示膝关节内侧间隙明显增宽 ,膝关节内翻畸形基本纠正 ,优良率为90 %。结论 :胫骨高位截骨改良Giebel刃形钢板内固定具有手术创伤小 ,固定牢固 ,早期功能锻炼 ,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伴膝内翻畸形的膝骨性关节炎较年轻患者的一种首选方法。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小儿特发性寰枢椎半脱位

    覃佳强,张德文,刘正全

    目的 :探讨小儿特发性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 ,评价X线平片、CT、MRI等检查在诊疗及康复过程的意义。方法 :1991年 2月~ 2 0 0 0年 3月间本院收治的 2 86例小儿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病儿 ,仅作X线平片检查者 2 12例 ,另 74例因为各种原因还作CT或MRI检查确诊。全部患儿均给予颈托牵引治疗 ,其中 16例加用地塞米松和甘露醇治疗。结果 :平均住院 12d ,大部分治愈出院 ,出院后继续牵引 1周巩固疗效。随访 2~ 3年 ,11例有 1~ 2次反复发生 ,及早牵引自愈。结论 :分析发现 195例患儿在颈托牵引治疗前后咽后壁软组织厚度的变化 ,与临床好转关系密切 ,因而对该病病因的深入认识提供了客观新线索。及早治疗见效快 ,颈托牵引治疗是最恰当的治疗方法。颈椎CT检查尤其是三维CT成像在该病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但由于价格原因使其在康复评价中受到限制。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P-gp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LRP、bcl-2的关系

    刘玉军,罗香田,郭树芳,李书忠

    目的 :探讨P gp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 ,以及与LRP、bcl 2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 42例骨肉瘤组织中P gp ,LRP ,bcl 2的表达。结果 :2 9例获得平均 1年 8个月的随访 ,复发 5例 ,肺转移 16例 (其中 8例死亡 )。P gp的表达率为 3 5 71% ,与预后有关。P gp和LRP表达具有相关性 ;P gp与bcl 2的表达之间均无相关性 ;三者的表达与年龄、性别、分型及Enneking分期无关。结论 :P gp和LRP的表达是骨肉瘤多药耐药性的重要因素 ,并影响患者的预后。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关节镜诊断和治疗Reiter综合征(1例报道)

    陈飞雁,华英汇,王旭,顾湘杰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胸腰椎棘突上缘根部与椎弓根关系的放射解剖学研究及意义

    崔新刚,丁自海,蔡锦方

    目的 :研究胸腰椎棘突与椎弓根的解剖关系 ,提供相关数据为椎弓根穿钉确定一种新的解剖定位点。方法 :测量 80个正常成人胸腰椎平片及 60人胸腰椎CT片 (T10 ~L5节段 )之棘突上缘根部至椎弓根上缘、下缘及中轴线的距离。用 5具新鲜尸体做实验室模拟手术。结果 :获得了相关解剖学数据 ,据所得数据设计螺钉入点。实验室 80个螺钉全部穿钉成功 ,并成功临床应用 6例。结论 :该研究揭示了棘突与椎弓根的解剖关系 ,为经椎弓根手术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剖学定位方式。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Stimson法在老年人肩关节脱位中的应用及机理探讨

    陈劲松,张韬

    目的 :总结和改进一种治疗老年人肩关节脱位的复位方法并对其进行机理探讨。方法 :采用经典和改良Stimson法整复肩关节前脱位。结果 :对本组 10例患者进行了 6~ 12个月的随访 ,优 7例 ,良 2例 ,差 1例。结论 :Stimson法及改良法在治疗老年人肩关节脱位时简便、易行 ,并发症少 ,且符合肩关节解剖及生物力学原理 ,适合于推广。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加重原因的研究进展

    李军伟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进展

    俞兴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对rhBMP-2在脊柱手术中应用安全性的评价

    周光新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陈志明,海涌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体外冲击波治疗在骨科的应用

    张海宁,侯筱魁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椎管内神经鞘瘤伴巨大囊肿1例

    宋云飞,王福平,庞全瑭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钛质外科网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吕碧涛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马凡综合征性脊柱侧凸的治疗进展

    崔伟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矫正的术式选择

    朱泽章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膝关节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处理与预防(下)

    孙康,徐强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行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护理15例

    秦柳花,陈丽娟,李爽,王俊焕

    目的 :总结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的护理特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15例患者在全麻或局麻下 ,在“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接受了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术前进行心理疏导、手术体位耐受训练 ,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术部炎性反应 ,指导进行康复训练等有效护理干预方法。结果 :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 ,手术疗效显著 ,未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前后有效的护理干预是老年患者安全接受手术、术后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腰椎间盘突出症MED手术体会

    史晨辉,董金波,王永明,刘维钢,孙吉华,王维山,李江华,李宽新,阮智,朱卫国

    目的 :探讨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选择及其相关问题。方法 :选择单间隙或同侧双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 3 8例 ,应用MED手术系统进行治疗。结果 :3 8例中应用MED手术系统完成单间隙手术 3 4例 ,完成同侧双间隙手术 2例 ,硬膜及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难以分离改开放手术 2例。 3 6例MED平均手术时间 65min ,术中出血平均 90ml,切口均一期愈合 ,无 1例感染及椎间盘炎 ,平均住院 12d ,平均随访4个月 ,近期疗效按Macnnab标准 ,优 2 2例 ,良 11例 ,可 3例 ,优良率 91 67%。结论 :应用MED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既能通过内镜直观准确地摘除突出的椎间盘、解除神经根压迫 ,又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只要适应证选择得当、注意腹部悬空、术中止血及神经根保护 ,近期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开放手术。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椎管重建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

    董彦,刘英杰,黄永杰,余江,杨伟光

    目的 :探讨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方法。方法 :43例患者 ,随机分成A、B两组 ,A组 2 6例采用椎管重建术治疗 ,B组 17例采用半椎板摘除椎管减压术治疗。结果 :采用Nakai标准 ,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 ,并对术后椎管之横径、矢径、椎间隙高度进行测量并分析。A组疗效优于B组。结论 :椎管重建术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并狭窄症较有效的方法。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介绍一种简易桡动脉测压固定装置

    李英,苏文燕,苏霞,张蕾,马文华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体踝关节在跖屈位时光弹性应力试验和临床应用

    杨传铎,杨洪

    目的 :采用光弹性应力实验 ,分析踝关节在不同跖屈位时踝关节负重区应力的大小和分布状况。根据实验结果探讨枷足行踝后骨阻挡术后留置足下垂的角度 ,以符合踝关节生理解剖和生活功能的要求。方法 :采用光弹性应力试验 ,测定踝关节在 5种不同跖屈位时 ,关节面接触应力的大小和分布规律。在临床上 ,根据实验结果将 42例改良的踝后骨阻挡术下垂活动范围限制在最小 5° ,最大 10°。结果 :通过光弹试验测定踝关节面的应力和分布与关节屈曲角度有关。在跖屈 7°时 ,应力最小 ,且分布均匀 ;跖屈 19°时 ,随跖屈角度增大 ,应力值显著增大 ;在43°时应力值更明显 ,形成集中分布。本组随访 42例踝后骨阻挡术 ,下垂角度限制在最小 5° ,最大 10° ,随访时间 4~ 13年 ,平均 8年。其中改良的距骨结节延长术 19例 ,优良率 94 7% ,改良跟骨阻挡术 2 3例 ,优良率 78 2 % ,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人体踝关节光弹性应力实验揭示了踝关节在不同跖屈时的应力分布和大小 ,在临床上指导了踝后骨阻挡术术后留置的下垂角度。同时在预防医学上 ,通过计算也指导了在阅兵军训时穿多高鞋跟的军靴和女同志穿在生理解剖允许范围内最高鞋跟的高跟鞋 ,减少踝关节疲劳和损伤。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制网状接骨板植骨的对比和探讨

    张卫平,刘长安,钱宇航,步建立,冯志军,康强军,张壮岱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制网状接骨板植骨内固定患者钛制网状接骨板应用的优缺点。方法 :14 7例脊髓型颈椎病 ,6例颈椎损伤患者 ,病变累及 2个间隙 15 3例 ,3个间隙 1例。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并辅以 4种不同内固定 ,其中钛制网状接骨板 47例 ,Orion钢板 60例 ,Zephir钢板 2 6例 ,CSLP钢板 16例 ,钛质网笼 4例。对其疗效及植骨融合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15 3例中 15 0例获 6~ 68个月随访 ,植骨均在 12周达到临床愈合 ,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 ,2例钛质网笼植骨发生下沉 ,颈椎椎间高度降低。术后病人主观感觉满意。结论 :钛制网状接骨板比其它类型内固定有优越之处。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肌肉移植代跟腱后形态变化的实验研究

    李秉胜,蔡锦方,郭光远,滕永才,张强

    目的 :研究肌肉作为移植物代跟腱后的形态变化。方法 :取大白鼠为实验动物 ,以右侧腹壁浅血管为蒂切取部分腹直肌及前鞘修复跟腱缺损为实验组 ,左侧取游离的腹直肌和前鞘修复跟腱为对照。术后切取标本经HE染色检查及行荧光、酶免疫化学法原位标记检测。结果 :带血管组肌细胞会发生凋亡 ,肌肉逐步转化成腱性组织。不带血管组肌细胞大部变性坏死。结论 :肌肉作为替代组织移植后发生凋亡 ,在某种情况下凋亡后会改建成其所要替代的组织。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人骨肉瘤原代细胞条件培养基中骨形态蛋白(BMP)的实验研究

    冷燕奎,吴华,陈安民,瞿智玲,陈继革

    目的 :探索从人骨肉瘤细胞条件培养基中提取骨形态蛋白 (BMP)的方法 ,并测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收集人骨肉瘤细胞条件培养基 ,通过浓缩、透析 ,SephcrylS -10 0凝胶层析纯化 ,BMP单克隆抗体鉴定所需洗脱峰 ,SDS PAGE测定分子量 ,小鼠肌袋实验检测其骨诱导活性。结果 :BMP单抗鉴定所提蛋白为BMP ,SDS PAGE显示分子量约为 2 1kD ,能够在小鼠肌肉内产生异位骨化。结论 :人骨肉瘤细胞条件培养基中含有BMP ,分离后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 ,而骨肉瘤细胞可以在体外长期培养生长 ,为BMP的大量提取、临床应用提供一个有益的方法。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际骨折内固定学会校友会(AOAA)

    陈鸿辉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节段性固定点的选择

    马华松,海涌,白克文,鲍磊,王晓平,宋志,陈志明,邹德威

    目的 :分析和判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中固定点的分布。方法 :分析 10 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例各固定点的使用情况 ,提出必须固定和选择固定的观点。结果 :10 0例病例 ,每例使用椎弓根螺钉 6~ 12枚 ,平均8 9枚 ,上终椎 197枚 ,使用率 98 5 % ,下终椎 2 0 0枚 ,使用率 10 0 % ,交界椎凹侧 195枚 ,使用率 97 5 % ,凸侧110枚 ,使用率 5 5 % ,顶椎凹侧 3 2枚 ,使用率 3 2 % ,凸侧 16枚 ,使用率 16%。结论 :在外科矫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时 ,上、下终椎、凹侧交界椎是必须固定的。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胫骨骨折锁钉固定致长伸肌腱损伤治疗体会

    焦振清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颈椎间盘突出症86例报告

    毛宾尧,应忠追,胡裕桐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 8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采用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术 ,同时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5 4例 ,颈椎前路钢板 17例 ,椎间融合器和钢板 15例。结果 :86例均经随访 ,经术后 2年 6个月~ 12年 7个月随访 ,平均 4年 7个月。年龄 2 7~ 61岁 ,平均 44 7岁。症状消除 2 2例(2 5 5 % ) ,明显改善 3 8例 (4 4 2 % ) ,部分改善 2 6例 (3 0 6% ) ,优良率为 69 7%。结论 :颈椎间盘突出症不同于颈椎病 ,当有临床症状或轻微体征 ,或虽无临床体征而症状不见改善者 ,经保守治疗 3个月不见好转 ,宜行颈前路摘除突出颈椎间盘和植骨固定术。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强直性脊柱后凸截骨矫正术的术中卧位与手术配合

    杨美好,吕霞

    目的 :介绍强直性脊柱后凸截骨矫正术的卧位问题与术中台上、台下护士的配合。方法 :在气管插管麻醉下 ,可采用俯卧位或侧卧位。俯卧位时则应将病人置于拱桥式卧位 ,其腹侧应用填料垫实 ,使能在截骨后复位时取除填料将床放平。侧卧位多用于重度强直性脊柱后凸的病人。结果 :在 2 3例强直性脊柱后凸的截骨术中 ,2 2例采用了俯卧位 ,1例采用了侧卧位 ,均取得截骨与复位内固定的好效果。结论 :俯卧位在截骨后复位时容易掌握 ,侧卧位在截骨后复位时比较困难 ,故本组绝大部分都采用俯卧位。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关节镜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护理

    李叶红,李非男,李姝,王春梅

    目的 :探讨关节镜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护理。方法 :根据骨性关节炎及老年患者的特点 ,术前详细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饮食的指导 ;术后除观察术肢情况外 ,加强全身情况观察、早期股四头肌肌力和关节活动的功能锻炼。结果 :89例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 ,膝关节肿痛症状消失 ,关节功能明显改善 ,术后未出现关节内血肿、感染及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通过手术前后的精心护理 ,保证了手术治疗效果 ,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应用椎间盘镜术后康复护理体会

    韩晓莉,王亚军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颤抖手法复位加牵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128例

    王言孟,朗咸泉,刘电厂,田红霞,王海霞,张少军,张希宝,朗军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髌骨软骨母细胞瘤2例

    王洪伟,苏训同,阮美树,焦广军,丁清和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胸腰部脊柱皮质旁高分化软骨肉瘤

    唐六一,徐钢,王跃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骨外尤文氏肉瘤1例

    侯勇,汤继文,聂林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胸椎体骨巨细胞瘤术后17年随访

    于洪波,张雷,谷娜昭,矫晓昆,李军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运动恢复的医患调查

    熊伟,李锋,夏仁云,陈安民

    目的 :通过对医患调查及已有文献的综述以期为医生指导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合适的运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涉及运动和全髋关节置换的文献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调查表 ,对 45名医生及 42 6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生推荐的运动包括散步、自行车、门球、舞蹈、游泳及太极拳 ,与文献上的意见相似。而患者恢复运动的并不多 ,这可能与患者的观念、术后康复训练和原发病等因素有关。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恢复运动是必要和可能的 ,医生应同他们讨论参加运动的益处、风险及技巧 ,并针对每名患者具体情况推荐合适的运动。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影响Steffee钢板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的原因分析

    杨永兴,陈峰,陈清海,汤立新,李增怀,冀振亮,邵磊,季霞

    目的 :探讨Steffee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后疗效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方法 :用Steffee系统对 45例腰椎滑脱症行手术复位内固定 ,术后随访 1年以上 ,对Ⅰ级 (差 )Ⅱ级 (可 )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按Steffee分级 :Ⅰ级 (差 ) 2例 ,Ⅱ级 (可 ) 4例 ,Ⅲ级 (良 ) 12例 ,Ⅳ (优 ) 2 7例。对Ⅰ、Ⅱ级失败原因分析 ,Ⅰ级 1例是椎弓根螺钉松动 ,另 1例是未进行植骨 ;Ⅱ级 2例是未进行椎板减压 ,另 2例是腰部滑脱椎体复位程度过大。结论 :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尽可能植骨融合 ,对椎管狭窄应彻底减压 ,重度滑脱椎体不可复位程度过大 ,术后佩带支具。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因特网上矫形外科学(骨科学)信息资源

    王孝宁,李柠

    目的 :精选提炼对矫形外科学工作者助益匪浅的网络信息资源。方法 :以著名的医学搜索引擎MedicalMatrix为平台 ,收集矫形外科学核心网络资源 ,并参考其它网页上的相关链接进行补充 ,精选权威、优质、实用且稳定的重要网站。结果 :所有资源分学术机构、出版物、教学资料和综合性网站四类 ,逐一介绍其优势与特色。结论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有助于了解矫形外科领域的最新动态和进展。

    2004年Z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