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闫承杰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梁伟,苟三怀,刘岩,欧阳跃平,王琪
目的 :探索低强度脉冲超声波 (LIPUS)在兔桡骨骨折愈合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的表达及分布情况 ,进而探讨LIPUS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2 0只成年新西兰兔制作成双侧桡骨骨折模型。一侧桡骨接受每天 2 0min的LIPUS治疗 ,另一侧作为对照。术后 2、 3、 4、 5周分别处死动物。应用兔疫组化方法观察bFGF在骨痂标本中的分布。结果 :在骨折愈合早期的骨痂中 ,新生基质、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和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阳性 ;而在成熟骨化的骨基质和分化末期的肥大的软骨细胞 ,染色阴性。同实验组相比 ,对照组阳性着色的细胞数及染色程度明显减弱。结论 :LIPUS可以通过增加bFGF的合成来促进骨折愈合。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王敏,辛海霞,黄象艳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对成骨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获取兔骨膜成骨细胞 ,取第三代成骨细胞与 0 .1ng/ml、 1ng/ml、 10ng/ml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共同体外培养 ,在第 1~ 7d观察细胞的形态、生长特点 ,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 ,并通过细胞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不同浓度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对成骨细胞的生长增殖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各浓度之间对成骨细胞的生长增殖亦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对成骨细胞生长增殖具有促进作用 ,在 0 .1~ 10ng/ml范围内此种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学勇,孙德利,吉士俊,玉置哲也,王欢,王海义
目的 :研究动态负荷下前列腺素E1对受压马尾神经血流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分 4组 ,每组 6只。除对照组 ,其他 3个实验组制成 3 0 %的双节段狭窄。施加压迫 2h后 ,3个实验组分别施加动态负荷 (高频率刺激和 (或 )压迫追加 ) 6min。实验 3组在施加动态负荷前给予前列腺素E1。结果 :对照组马尾神经血流量在最初 2h无显著变化 ,施加高频率刺激时显著升高至 ( 186.4+-3 1.5 ) % (P <0 .0 5 )。施加动态负荷时 ,实验 1组血流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实验 2组降至 ( 65 .3 +-10 .7) % (P <0 .0 5 ) ;实验 3组为 ( 118.5 +-2 3 .6) % ,与实验 2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双节段压迫会限制马尾神经血流量增加而造成相对缺血。若神经电活动与压迫程度同时增加 ,血流量显著降低 ,造成绝对缺血。前列腺素E1可以在动态负荷下维持马尾神经血流量 ,避免其进入绝对缺血状态。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进和,曲美琴,窦泽燕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朱喆,彭光军,张印峰,李国建,许屾,李伟元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陈鸿辉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秦泗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郑寿长,程镇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永建,黄潮桐,裴国献,陈滨,陈冬生
目的 :总结拉力螺丝钉配合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4例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采用髁支持钢板及拉力螺丝钉内固定 ,股骨髁间用 2~ 3枚松质骨螺丝做拉力固定 ,较小骨折块用拉力螺丝钉固定在较大的骨折块上。骨折按AO/ASIF分类 :A3型 1例 ,C1型 3例 ,C2型 7例 ,C3型 3例。结果 :平均随访 14个月 ,13例骨折正常愈合 ,1例延迟愈合 ,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 4个月 ;按Kolmenrt评定标准 :本组优 7例 ,良 5例 ,一般 1例 ,差 1例 ,优良率 85 .7%。膝关节活动度 5 5~ 12 0° ,平均膝关节活动度 98°。结论 :拉力螺丝钉配合髁支持钢板可有效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具有固定牢固、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董彦,刘英杰
目的 :探讨假体松动致股骨骨折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1998~ 2 0 0 1年运用个体化假体治疗假体松动致股骨骨折 7例。结果 :随访 2~ 5年。按Jacobs临床评价法评估。本组近期治疗疗效 :优 5例 ,良 2例。结论 :界膜中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引起股骨假体柄微动 ,最终假体周围扩张性骨溶解导致假体松动股骨骨折。个体化假体避免了翻修术中处理股骨部骨折、骨缺损的难题 ,且与髓腔良好匹配 ,患者能早期下地 ,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欣乐,任德胜,王保利,熊斌,易申德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和重组异种骨 (RBX)复合 (bFGF/RBX)后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bFGF/RBX用于脊柱后路融合 2例、股骨骨不连 2例、骨缺损修复 5例、成骨不全弯曲畸形截骨矫形 1例 ;于术前和术后 10d、 4、 8、 12周查静脉血Ca2 + 、p3 - 、AKP及摄片。结果 :(1)除 2例AKP值于术前、后变化显著外 ,其余 8例病例的AKP值及全部病例的Ca2 + 、p3 - 值均正常 ;(2 )X线平片显示 :骨痂生长丰富、愈合时间提前 ;(3 )无排异反应、感染 ,术后热均于术后 4~ 5d至正常。结论 :bFGF/RBX的成骨能力强 ,能缩短愈合时间 ,是组织相容性好、骨源丰富且安全的生物复合材料。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明,倪春鸿,侯铁胜,刘洋,朱晓东,陈语,白玉树
目的 :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有效的分型及三维矫形融合节段选择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7~ 2 0 0 1年行后路三维矫形术的 82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平均年龄 14 .4岁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 3 5 ( 12~ 5 7)个月。根据侧凸的结构性特点 ,将脊柱侧凸分为 10型 ,并根据各型特点选择适当的融合节段 ,进行CD、TSRH及CDHorizon系统后路矫形内固定脊柱融合术。结果 :1例KingⅢ型患者发生曲轴现象 ,随访时畸形加重 ,躯干失平衡。 1例KingⅡA型患者选择性融合胸椎后远端腰椎侧凸加重 ,躯干失平衡。其余患者均获得较好的躯干平衡和矫形效果。结论 :本文所提出的侧凸分型方法可较完整地区分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各种类型 ,根据该侧凸分型所提出的融合节段选择原则有效可行。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玉婵,陈博昌,徐蕴岚,杨杰,蔡海清,王志刚,杨根兴
介绍采用肘内侧进路切开复位治疗GartlandШ肱骨髁上骨折的体会。方法 :本组共 3 6例 ,均为GartlandШ骨折。所有病例均经过急诊手法复位 ,因对位不理想或骨折不稳定而接受手术治疗。采用肘关节内侧进路 ,直视下对合骨折并用 2枚克氏针交叉固定 ,石膏固定 4周。结果 :2 7例获得半年以上随访。除 1例提携角较对侧有 10°以上改变 ,1例肘关节伸屈受限范围 >15°外 ,其他肘关节活动恢复优良。无血管神经并发症。结论 :肘内侧进路切开复位治疗GartlandШ肱骨髁上骨折 ,方便了直视下内侧髁的准确对位 ,避免误伤尺神经 ,降低了肘内翻的发生率 ,隐藏了切口 ,达到美观作用。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周东生,王先泉,王伯珉,王鲁博
目的 :探讨复杂髋臼骨折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 46例复杂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结果。结果 :3 8例获得随访 ,优 2 5例 ,良 8例 ,可 3例 ,差 2例 ,优良率为 86.84%。结论 :前后联合入路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最佳选择。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林,俞兴,郑大滨,易斌,洪毅,曹旭,曲弋,毕连涌
目的 :观察和比较 4种颈椎前路钢板在颈椎前路融合手术中的优点和不足。方法 :10 1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OPLL)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前路椎间盘减压、植骨融合同时分别采用AO、Caspar、Orion和Zephire颈椎前路固定系统固定。与单纯植骨融合组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症状体征缓解程度和融合情况。结果 :患者症状特征术后明显改善 ;未发现手术并发症 ,颈椎前路钢板固定组融合率明显优于单纯植骨融合组。结论 :4类钢板均能提供充分的颈椎稳定性 ,使用安全 ,Zephire钢板较其余钢板系统使用更为简便。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峰,张佐伦,秦德安,崔新刚
目的 :探讨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方法 :后正中切口 ,病变节段行双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成形术 ,钢板螺钉固定于侧块 ,进钉点在侧块后壁中点内侧 2mm处 ,方向为外倾 2 5° ,头倾 45° (与上关节突关节面平行 ) ,同时关节突间植骨融合 ,术后带颈围 ,外固定至融合。结果 :随访 10个月~ 2年 5个月 ,平均 19个月 ,术后X线摄片 ,颈椎均完全复位。术后 16个月均获得良好骨性愈合。 16例脊髓损伤患者按ASIA分级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未发生椎动脉、神经根、脊髓损伤或脊髓损伤加重的并发症。结论 :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为下颈椎骨折脱位提供了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辉,高吉昌,贾全章,王正雷,王芳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屹立,梁善言,公艳,王树厚,王浩洲,张文斌,毕芳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 :对 63例早期ANFH患者 (一期 48例 ,二期 1 5例 )行选择性动脉灌注治疗。结果 :1期ANFH患者疼痛缓解率 1 0 0 % ,2期ANFH患者疼痛缓解率 93 .3 % ,总有效率 98.4 %。结论 :对于早期ANFH患者 ,介入治疗具有微创、并发症少、疗效高的特点 ,并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恩波,郑振耀,吴健华,林子平,谢永廉
目的 :探讨各项影像学检查在胫骨三平面骨折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与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17例三平面骨折的影像学资料。通过影像学观察计算出该项影像学检查的真阳性率 ;根据各项影像学检查提供的有价值信息累计评分 ,推算出该项影像学检查所提供信息占所需总信息量的百分比。结果 :正侧位、正侧及斜位X线片 ,CT平扫及 3D -CT作为影像学诊断工具的真阳性率分别为 41.2 % ,77.8% ,0 ,10 0 % ;正侧位、正侧及斜位X线片 ,CT平扫结合X线片及 3D -CT为治疗提供的信息占总信息量的百分比约为 5 2 .8% ,5 1.4% ,83 .8% ,10 0 %。结论 :( 1)正侧及斜位X线平片应作为诊断三平面骨折常规首选的影像学检查 ;单纯CT平扫不能作为诊断工具 ;( 2 ) 3D -CT不仅可以确定诊断 ,而且还可为治疗提供全部有价值信息 ;( 3 )提出针对三平面骨折诊断与治疗合理的影像学检查方案。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肖德常,杨庆铭,邓廉夫
目的 :研究骨折不连接及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血管生成。方法 :3个月龄SD大鼠 48只 ,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2 4只。制造一侧股骨干骨折不稳定固定骨折不连接模型为实验组 ,设骨折愈合模型作为对照组。术后第 1、 2、3、 8周取材。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研究骨折处血管生成 ;用RT -PCR方法检测骨痂处的VEGF mRNA表达。结果 :实验组 ,骨痂中血管生成在术后第 1~ 3周受到明显抑制 ,在术后第 8周时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别 ;实验组VEGF mRNA表达在骨折后第 2周明显减少。结论 :骨折后早期血管生成明显受阻 ,是不稳定固定骨折不连接的关键因素之一。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孟海,葛宝丰,高梅,陈克明
目的 :股骨颈骨折患者骨代谢指标观察 ,与正常人比较 ,以了解股骨颈骨折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 :用亲和渗透和全血干化学技术和酶联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 18例股骨颈骨折 (男 8例 ,女 10例 )患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 (ABLP)和尿脱氧吡啶酚 (DPD)。浓度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 :男、女组股骨颈骨折患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分别为 ( 183 .3 3 +-2 3 .0 0 )和 ( 188.89+-3 5 .3 3 ) ,尿DPD分别为 ( 2 81.11+-84.15 )和 ( 2 94.3 1+-76.94)。男女股骨颈骨折组BALP和DP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DPD浓度男女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发生与骨质丢失有一定的关系 ,提示预防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首先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刘志荣,李超,田纪伟,施建国,郑隆宝
目的 :观察应用Wolter钩形钢板对PostⅢ级及部分PostⅡ级肩锁关节脱位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 2 0 0 1年4月~ 2 0 0 3年 6月 ,应用Wolter钩形钢板治疗PostⅢ级肩锁关节脱位 1 3例 ,PostⅡ级肩锁关节脱位 1例。结果 :1 4例均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 9(7~ 1 8)个月。术后 3~ 7d所有患者均能肩关节主动功能锻炼 ,术后 6个月肩关节活动均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随访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及肩锁关节脱位复发。术后结果按Kar1 1somA、B、C分级 :A级 1 2例 ,B级 2例 ,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结论 :Woler钩形钢板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德利,阮狄克,邱迪,李景云,李海峰
目的 :探讨脊柱手术并发隐性脑脊液漏的诊断和治疗 ,进一步预防和降低脊柱手术并发症的发病率。方法 :通过 2 2例脊柱手术合并脑脊液漏患者的观察 ,创伤如椎体骨折脱位致硬脊膜损伤 7例 ,手术医源性损伤致硬脊膜损伤 1 5例 ,其中隐性脑脊液漏病例 5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治愈。治愈时间最短 1d ,最长 2周 ,平均 5d。结论 :脊柱手术并发的隐性脑脊液漏诊断和治疗直接影响脊柱手术治疗结果。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赵强,万千,马海鱼,游之海
目的 :探讨Abraham倒“V Y”腱成形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Abraham倒“V Y”腱成形术治疗的 1 1例陈旧性跟腱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无 1例出现皮肤坏死、切口感染、再断裂等并发症 ,4个半个月后 1 0例功能完全恢复正常。结论 :Abraham倒“V Y”腱成形术是治疗陈旧性跟腱损伤的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官士兵,陈德松,方有生,林浩东,顾玉东
目的 :探讨副神经移位恢复肩关节功能的最佳受区神经选择。方法 :随访副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5 4例 ,观察、比较肩关节功能的恢复。结果 :随访 9~ 3 4个月 (平均 16.6个月 ) ,副神经移位到肩胛上神经肩外展≥3 0°恢复率 75 % ,移位到腋神经肩外展≥ 3 0°恢复率 3 3 .3 % ,移位到上干后股肩外展≥ 3 0°恢复率 3 0 .8%。结论 :副神经移位到肩胛上神经效果优于移位到腋神经或上干后股 ,应把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作为首选。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许建文,李桂文,李寿斌,陈锋,黄民锋
目的 :评价筋骨伤胶囊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安全性及运用注意事项。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辨证为血瘀型患者 12 0例 ,用筋骨伤胶囊、复方丹参滴丸及非药物进行比较治疗。结果 :筋骨伤胶囊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在自觉症状、日常生活动作及临床检查分值变化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筋骨伤胶囊无毒副作用 ,对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陶冶,张平,单永安
目的 :探讨应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单臂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中、下 1 / 3段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32例胫腓骨中、下1 / 3段骨折均先置外固定器 ,利用其可调节特点 ,使骨折端复位 ,用 1~ 2枚螺丝钉固定骨折端 ,术后根据X线片调整外固定器延长锁钮 ,使支架动力化。结果 :按Johner Wruh评分标准 :优 30例 ,良 2例。骨折平均愈合时间 1 6周。结论 :有限内固定结合单臂外固定器是治疗胫腓骨中、下 1 / 3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立岷,宋跃明,段宏,丁永利,卢冰
目的 :聚乳酸凝胶 (PLA -G)置于肌腱吻合部 ,观察防粘连作用。方法 :将 16只兔左后肢比目鱼肌腱切断一半后吻合 ,鞘内涂PLA -G为实验组 ;兔的右后肢同样操作 ,不涂PLA -G为对照组。术后 2、 4、 6、 10周随机取动物每组 2只共 4只的手术段肌腱和鞘管做大体、组织及超微观察。结果 :( 1)大体 :实验组 2周时PLA -G隔离好无粘连 ;4周开始降解 ,肌腱滑动良好 ;6、 10周瘢痕小 ,吻合口生长及滑动良好。对照组瘢痕大、广泛粘连 ;( 2 )组织 :实验组纤维排列由不规则向规则变化 ,成纤维细胞少。对照组腱与鞘无分界 ,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分泌活跃 ;( 3 )超微 :实验组成纤维细胞粗面内质网较对照组明显稀疏、胶原纤维少。结论 :PLA -G具防粘连作用 ,不影响肌腱愈合。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增春,贾连顺,史建刚,魏光伟
目的 :观察探讨大白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Bcl -2、Bax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2 8只SD大鼠随机分为 7组 ,Allen′s法致伤脊髓 ,于术后 4、 8、 2 4、 48、 72、 168h采集脊髓标本 ,1组作为对照组 ,分别行HE染色、TUNEL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cl -2、Bax的表达。结果 :TUNEL染色显示有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凋亡。Bcl-2在术后 4h开始出现阳性表达 ,2 4h达高峰。Bax术后 4h出现阳性表达 ,8h时达高峰。结论 :脊髓损伤后存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凋亡 ,Bcl-2、Bax基因对调控细胞凋亡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王文己,王建民,赵爱绪
目的 :观察“Y”形镍钛记忆合金髓内钉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医用镍钛记忆合金材料制成由主钉 (凹面钉 )和副钉(凸面钉 )呈轨道式嵌合在一起的组合式髓内钉 ,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结果 :临床应用 2 9例 ,骨折愈合良好。结论 :“Y”形镍钛记忆合金髓内钉设计合理 ,材料先进 ,操作简单 ,具有良好的抗旋转能力 ,适用于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生物材料髓内钉。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周忠,徐皓,林建华
目的 :探讨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实施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后 ,应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的方式、疗效。方法 :1999年 6月~ 2 0 0 2年 3月 ,在颈后路减压中采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OPLL) 13例。后正中切口 ,显露至两侧关节突外缘 ,根据脊髓受压节段行全椎板切除后 ,采用Magerl方法 (即螺钉的进入点位于侧块中心内上侧 2mm ,钉的走行方向约向外侧倾斜 2 0~ 2 5° ,向头侧倾斜 3 0~ 40°) ,行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术。结果 :随访 8个月~ 2年 6个月 ,平均 19个月。根据JOA评分标准 ,平均改善率为 64 .5 % ,优 6例 ,良 4例 ,中 2例 ,差 1例。未发生椎动脉或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OPLL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 ,能有效改善颈椎管狭窄 ,同时予以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 ,能避免全椎板切除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 ,有效地保护颈椎的稳定性 ,从而取得满意疗效。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曲敬,巴智文,任思东,周冬枫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Perthes病新术式—髋臼周围加股骨近端减压截骨。方法 :1997年 8月~ 2 0 0 0年 8月 ,2 1例中晚期儿童接受此术式治疗 ,共 2 1髋 ,随访时间 2 4~ 3 6个月 ,X线分期 ,Ⅲ期 17例 ,Ⅳ期 4例 ,均合并有半脱位和扁平髋畸形。结果 :术前髋臼指数平均 2 2 .45° ,骺核高度 5 .46mm ,CE角 6.3 8° ,术后髋臼指数 6.67° ,骺核高度 6.5 6mm ,CE角 19.95°。功能评价 :优 19例 ,良 2例。结论 :新术式优于原始术式 ,并同时解决了压力、肢短、头臼覆盖及预防远期骨性关节炎的目的。另外 ,强调合理和准确的适应证选择是治疗中晚期Perthes病和降低病残率的关键。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鲁木,刘立伟,燕好军
目的 :探讨一种股骨中下段骨折接骨板治疗的新方法。方法 :根据桥梁力学原理及结构形式设计一种接骨板并用于 3 8例 41肢股骨中下段骨折的治疗 ,在 8、 12、 16、 2 0、 2 4周随访复查骨愈合情况。结果 :3 8例 41肢在12周临床愈合 3 9肢 ,牢固愈合 2 2肢 ;16周临床愈合 41肢 ,牢固愈合 3 7肢 ;2 0周有 40肢牢固愈合 ;2 4周全部牢固愈合。结论 :桥式接骨板是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兆杰,裴福兴,安荣泽,杨效宁,肖玉华,张辉,邵世坤
目的 :通过对喙突和肩峰的解剖学观测探讨经喙突和肩峰行肩关节外固定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为临床治疗肩关节疾病提供一种新的手术方法。方法 :利用 18具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 ,对喙突和肩峰的宽度、厚度、长度、轴线的倾斜角度及进钉深度等做了解剖学观测。结果 :喙突宽 ( 17.65± 1.82 )mm ,厚 ( 13 .11± 2 .11)mm ,长 ( 4 5 .43± 4.5 2 )mm ,外倾角 ( 3 0 .2± 8.5 45 )° ,下倾角 ( 2 2 .9± 4.2 2 9)°。肩峰宽 ( 2 4.71± 3 .75 )mm ,厚 :外侧 ( 8.67± 1.3 4)mm ,内侧 ( 11.81± 1.3 3 )mm ,长 ( 4 8.2 1± 4.68)mm ,外倾角 ( 10 .81± 4.3 3 6)° ,上倾角 ( 16.3 16± 6.3 95 )°。结论 :肩关节外固定术效果可靠 ,喙突和肩峰可以接受直径 5mm的螺钉 ,其形态学资料有助于合理选择外固定器、准确确定进钉点的位置和方向、保证肩关节外固定术的成功。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抒,蔡锦方,王平山,刘亚,王为国,郑吉波
目的 :探讨关节镜诊断和治疗膝盘状软骨的作用。方法 :1999~ 2 0 0 2年 2 6例盘状软骨损伤患者接受了关节镜治疗。在镜下按照Watanabe分型 :完全型 9例 ,不完全型 17例 ,未发现Wrisberg型。按照盘状软骨损伤范围 :一度损伤 19例。二度损伤 7例。其中部分切除 13例 ,次全切除 6例 ,全切除术 7例。结果 :2 2例获半年以上的随访 ,采用Ikeuch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 :优 15例 ,良 5例 ,一般 2例 ,无术后功能差的病例。结论 :盘状软骨镜下切除的方式取决于盘状软骨的类型以及损伤的范围。一度损伤者可选择成形术 ,特厚型盘状软骨损伤可选择次全切除术 ,二度损伤及Wrisberg型者宜行全切除术。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荣文,王建新,苏涛,郭炜,徐光辉
目的 :分析总结距骨外侧突骨折的诊断治疗经验及临床效果。方法 :1983年 1月~ 2 0 0 2年 9月收治距骨外侧突骨折病例 2 3例。其中螺钉固定 17例 ,可吸收螺钉固定 4例 ,骨片切除 2例。 2例伴有距腓前韧带损伤者行韧带修复术。结果 :11例术后随访 12个月~ 7年。骨折愈合好 ,踝关节稳定 ,无疼痛感 ,均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结论 :对骨片较大、移位明显、影响距腓关节或距跟关节 ,或合并有内踝骨折时 ,及时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可避免踝关节不稳定及创伤性关节炎发生。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苗军,刘春蓉,王继芳,王岩,郝利波,毛科亚,唐佩福,刘志新
目的 :研究复合抗生素对磷酸钙骨水泥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剂量的头孢他啶和去甲万古霉素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 ,检测固化时间、抗压强度及固化产物。结果 :在加入量 <5 %的情况下 ,随加入抗生素量的增加 ,水泥固化时间缩短 ,抗压强度降低 ,但仍高于正常松质骨抗压强度 ,固化产物仍为碳酸化羟基磷灰石。结论 :磷酸钙水泥固化反应温和 ,不影响药物活性 ,复合一定量抗生素对其理化性质影响不大 ,是理想的抗生素载体。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陆志东,金群华,陈志荣
目的 :探讨无机械压迫时 ,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引起腰腿痛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硬膜外穿刺的方法给大鼠注射生理盐水及自体髓核混悬液 ,并对机械刺激缩爪阈值、马尾神经传导速度 ,神经根组织形态、疼痛行为进行了测定和观察。结果 :大鼠硬膜外移植自体髓核能产生明显的痛觉过敏反应 ,马尾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根组织形态产生明显改变。结论 :髓核所致的炎症反应是引起坐骨神经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斌,朱忠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宫福良,王坤正,王立新,党晓谦
目的 :研究开发新型串孔型胫骨髓内钉 ,并对其进行静态力学测试。方法 :分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 ,实验组利用新型钛合金TAMZ为原料 ,制造 9mm胫骨串孔型髓内钉 9根 ,对照组选用 9mm国产不锈钢胫骨髓内针 9根 ,分别将髓内钉安装在自行设计的模型中 ,测试其压缩、弯曲和扭转力学特性。结果 :两组抗压缩能力上无统计学差异 ,实验组有更好的扭转刚度 ,实验组的主钉弯曲强度高于对照组 ,但缩孔处强度低于对照组。结论 :新型髓内钉不但在结构上有所改进 ,将大大方便临床使用 ,而且在力学上完全能够满足临床要求。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毅,郑稼,赵炬才
目的 :探讨钛金属圆棒系统一期前路重建脊柱稳定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总结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5月期间收治 14例胸腰椎结核患者 ,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并前路钛金属圆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 :经平均 16个月的随访 ,14例患者脊柱结核均治愈 ,无局部结核复发 ,植骨全部骨性融合 ,融合时间平均为 3 .7个月 ,后凸矫正角度 16° ,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前路钛金属圆棒系统治疗胸腰椎结核是安全和有效的。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皮国富,王义生,王利民,徐玉生,左铁臣
目的 :探讨颈肋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技巧 ,以提高颈肋的诊疗水平。方法 :颈肋切除术 12例 ,主要症状为臂丛和周围血管卡压症状 ,Adson试验阳性。术中用尖嘴咬骨钳直视下逐段咬除颈肋 ,并切除颈肋的骨膜和周围纤维束带 ,切除范围以使颈肋残端距离受压组织 1cm以上。结果 :全部病例于术后即获得上肢疼痛症状解除 ,麻木症状改善。随访1.5~ 4年 ,平均随访 2 .5年 ,无 1例复发。结论 :颈肋畸形并臂丛和周围血管卡压症状者 ,需手术治疗。手术可获良好疗效。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卫平,钱宇航,刘长安,步建立,冯志军,张壮岱,康强军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叶繁茂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军,范清宇,俞兰,张伟,张金山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p5 3在骨肉瘤微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及对骨肉瘤侵袭性转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5 7例局部原发性骨肉瘤和 2 7例转移骨肉瘤原发灶标本中VEGF、p5 3的表达 ,计算MVD值。对比两骨肉瘤组中VEGF、p5 3表达、MVD值以及其它临床病理因子的差别。结果 :转移骨肉瘤组VEGF阳性表达率和MVD高于局部骨肉瘤组 (P =0 .0 494,P =0 .0 3 0 2 ) ;p 5 3蛋白表达在两组肿瘤中无显著差别 (P >0 .0 5 ) ;转移骨肉瘤组中肿瘤平均直径大于局部骨肉瘤组的平均直径 (P =0 .0 3 5 0 ;VEGF和 p5 3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 ,MVD值高 (P =0 .0 12 5 ,P =0 .0 0 3 6) ;VEGF与p5 3表达阴阳性一致率为 5 1.2 %。VEGF和 p5 3共同阳性表达组MVD值最高 ( 4 2 .7+-2 2 .4) ,而VEGF和 p5 3共同阴性表达组MVD值为最低 ( 2 3 .3 +-2 0 .1) ,差别显著 (P =0 .0 0 77)。结论 :p5 3和VEGF共同参与骨肉瘤血管生成并有协同作用。多血管质骨肉瘤侵袭性强并易发早期转移。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段满生,蒋电明,舒勇,黄山虎
目的 :测量国人肱骨头相关解剖数据 ,为设计适合中国人的肱骨头假体提供参考值。方法 :10 0根成对防腐肱骨 (男 2 8对 ,女 2 2对 ) ,用CT软件测量头心 -干轴距、头干角、头 -结节高度差、头半径、关节面张角等共 13项参数。结果 :所得数据行统计学处理 ,得出各参数分布规律及其间的相关性 ,性别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而左右间差异不显著 ,除头干角比西方人稍大外 ,其余参数均较西方人小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有必要设计符合国人肱骨解剖特点的假体。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建政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莫家栋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建东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吕学敏,杨庆铭,邓廉夫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徐强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建党,刘玉杰,卢世璧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杨海平,蔚晋斌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俞猛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吴俊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魏开斌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许晓倩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陈志伸,郭延杰,练克俭,刘晖,林坤山
目的 :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并脊柱多节段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8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并脊柱多节段骨折的患者均采用骨水泥椎体硬化 ,行脊柱长节段后路内固定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8例患者术后脊柱疼痛明显减轻 ,睡眠、运动明显改善 ,平均随访 1年 2个月 ,无内固定并发症及脊柱再骨折发生。结论 :椎体硬化术加长节段脊柱后路内固定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并脊柱多节段骨折治疗效果好 ,可免除保守治疗的诸多并发症。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峻青,陈逊文,陈浩宇,左中男
目的 :探讨腓骨小头骨折致动静脉损伤。方法 :自 1 997年 7月收治 30余例动静脉损伤病人 ,有 2例为单纯腓骨小头骨折致动静脉损伤。例 1伤后 3d入院。例 2伤后 4h入院。分别游离 8cm和 4cm伤肢小隐静脉移植修复。结果 :例 1动脉吻合后病人高热 ,2d后为保存生命 ,于股骨髁上截肢。例 2动脉吻合后血管搏动良好 ,足背动脉可触及 ,伤肢存活。结论 :单纯腓骨小头骨折可导致动静脉损伤 ,如早期诊断治疗明确 ,可挽救肢体保存生命 ,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军,徐海涛,杨顺,苏纪权,刘志升
目的 :探讨钢针撬拨复位在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0 5例股骨颈头颈型骨折施行钢针撬拨复位结合三针锁针加压器治疗 ,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优良率及后期股骨头坏死率。结果 :10 5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 2 .5~ 6年 ,平均 3 .5年 ,其中 :功能接近正常者共 91例 ,占 86.6%。骨折愈合 94例 ,占 89.5 %。其中并发股骨头坏死 6例。骨折不愈合 10例 ,占 9.5 %。死亡 1例 ,占 0 .9%。无 1例院内感染。结论 :钢针撬拨复位可使骨折断端紧密对合 ,达到解剖复位 ,只要掌握手术适应证 ,遵循手术操作原则 ,术后针道常规处置 ,半介入式外固定器的并发症一般是可以避免的 ,因此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石学锋,布金鹏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汉吉健,杨自兵,姜雷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秉胜,张强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孙康,徐强,王杰峰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刘长安,张卫平,步建立,钱宇航,冯志军,张壮岱
目的 :研究探讨采用膝关节镜监视下经皮复位松质骨螺钉或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新方法及疗效。方法 :本组35例 ,横行骨折 1 8例 ,纵裂骨折 4例 ,粉碎性骨折 1 3例。手术通过关节镜清除关节腔内血凝块和碎屑 ,在关节镜监视下将髌骨复位 ,恢复关节面平整 ,经皮拧入松质骨螺钉 ,对有移位者并以钢丝经皮下导入 ,绕螺钉两端行张力带固定。术后早期CPM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随诊 8个月~ 4 .5年 ,骨折全部愈合 ,平均愈合时间 9周。按胥氏疗效标准 :优 2 7例 ,良 6例 ,中 2例。结论 :关节镜监视下经皮复位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创伤小 ,对膝关节结构破坏少 ,关节面复位确切 ,术后恢复快 ,为治疗髌骨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2004年Z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