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学信;陈一心;陈晖;骆东山;宋知非;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植骨的适应证、方法及使用同种异体骨移植和自体骨移植的优缺点。[方法]通过对2000年1月~2004年8月间手术的105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中进行植骨的74例分为:A组(自体髂骨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19~75岁,平均45.3岁。SchatzkerⅡ型13例,Ⅲ型11例,Ⅳ型5例,Ⅴ型4例,Ⅵ型5例:B组(同种异体骨组)34例,男25例,女9例。年龄21~74岁,平均43.6岁,其中Ⅱ型12例,Ⅲ型11例,Ⅳ型3例,Ⅴ型4例,Ⅵ型5例;手术采用前正中、髌旁切口,用半螺纹松质骨螺钉、T型、L型或解剖型钢板支撑固定。对不同的分型分别采取相应的植骨方法。对2组患者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6~12个月平台高度丢失进行比较。功能评定按Lysholm评分标准。[结果]105例手术共植骨74例,占70.5%。术后随访6个月~4 a,平均21个月,A组与B组相比:A组手术时间长,平均出血量多,切口愈合时间短,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术后平台高度丢失、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无明显差异。并发症A组主要出现在供骨区,表现在供区不适及骨疼痛7例,髂骨应力骨折1例,B组主要在受骨区,表现伤口渗液4例、延迟愈合1例,细菌培养阴性。[结论]骨移植是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重要步骤之一,掌握好它的适应证和方法对胫骨平台骨折的预后至关重要。适应证和方法主要根据Schatzker分型和结合CT检查来决定。同种异体骨移植和自体骨移植在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各有优缺点,同种异体骨移植是安全、值得提倡的移植材料。
2006年04期 245-248+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4期 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铭;郑启新;李敬忠;
[目的]探讨外侧支撑钢板辅以加压螺钉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效果以及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0~2004年收治高能量伤所致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46例,均采用了切开复位,外侧支撑钢板辅以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通过复查术后关节功能和影像资料判断手术效果。[结果]4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4.4月(12~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功能评价采用Rasmussen胫骨髁部骨折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4.8%。[结论]外侧支撑钢板辅以加压螺钉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可以提供良好的固定,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2006年04期 249-251+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4期 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海波;蒋祺;郑稼;
[目的]探讨股骨上段复杂骨折的最佳内固定方法。[方法]治疗52例(54肢)股骨上段复杂骨折,均采取开放复位内固定。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成人骨折32例(34肢)和130°角钢板治疗儿童骨折20例。闭合性骨折36肢,开放性骨折18肢。采用自体髂骨植骨5肢和同种异体骨植骨10肢。[结果]术后随访9~40个月,平均16个月。无伤口感染、骨不连、畸形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成人和儿童平均骨临床愈合时间分别为6.8个月和6.5个月。远期疗效按马元璋标准评定,肢体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4.4%。[结论]根据患者年龄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和术中精确的复位对提高股骨上段复杂骨折的疗效十分重要。交锁髓内钉用于成人和130°角钢板用于儿童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2006年04期 252-253+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冯和林;李增炎;张英泽;彭阿钦;
[目的]探讨肱骨干中远段骨折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及对策。[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月治疗肱骨干中远段骨折内固定术后不愈合27例,取出原有内固定后应用逆行髓内钉结合植骨治疗。[结果]随访6~32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均愈合,患肢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伤口感染、髓内钉断裂及肱骨远端骨折等并发症。[结论]逆行髓内钉结合植骨是治疗肱骨干中远段骨折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的一种有效方法。
2006年04期 254-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4期 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袁天祥;马宝通;刘林涛;张铁良;
[目的]总结肱骨髁间粉碎骨折不同入路、不同固定方法、手术治疗的效果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63例不同类型肱骨髁间粉碎骨折患者采用不同入路、不同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平均随访44个月(14~84个月),采用3种不同的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经鹰嘴入路、AO钢板固定技术适应证广、功能恢复满意。[结论]经鹰嘴入路和AO钢板固定技术应作为肱骨髁间粉碎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损伤的严重程度、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和患者的配合程度对术后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2006年04期 257-259+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6 ] |[阅读次数:0 ] - 闫德强;谢志军;常西海;张汉瑜;赵成茂;张庆;孙立民;张平;
[目的]探讨设计的鞍式髁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髁上骨折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2例股骨下端髁间髁上骨折患者,复位后均采用鞍式髁钢板固定。[结果]全部得到随访,术后随访4个月~2 a,均达到良好的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结论]该接骨板设计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其鞍状结构与股骨干髁间固定,可增强骨折断端的抗弯及抗旋转能力,具有较好的解剖塑型及稳定性,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及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006年04期 260-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4期 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文锋;侯树勋;张伟佳;
[目的]总结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外固定器结合克氏针固定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自2002年10月~2004年6月,48例均采用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骨折端交叉固定,早期功能康复。随访时间6~24个月。[结果]按改良的M cbride评分标准,远期疗效优良者44例,优良率91.6%。[结论]强调克氏针交叉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结合外固定器固定,提高了骨折的稳定性,腕关节可中立位固定,避免过度牵引,可早期功能康复,功能评价优于单纯应用外固定器。
2006年04期 263-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罗永忠;李佩佳;赵汉平;刘明;骆刚;史庆轩;
[目的]探讨儿童桡骨小头陈旧性脱位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3例陈旧性桡骨小头前脱位病人采用尺骨上段截骨及外固定支架固定、桡骨小头闭合或切开复位、但不修复环状韧带进行治疗,平均年龄5.5岁(2~11岁),从受伤到手术时间为4个月~5 a,平均19个月。所有病人均无桡神经损伤,无桡骨小头变形。[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2个月~3 a),所有桡骨小头均维持良好复位,12例病人术后关节活动较术前改善,或与术前一致;1例术后旋后功能较术前减小10°。1例术后浅部钉眼感染。[结论]利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尺骨截骨端可调整到使桡骨小头在任意方向的稳定性,该方法具有手术简单、并发症少、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可推荐的治疗方法。
2006年04期 26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4期 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蜀彬;常青;马远征;黄迅悟;彭伟;
[目的]探讨髂骨空心钉治疗骶骨纵形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髂骨空心钉治疗骶骨骨折16例,按Den is的Ⅲ带骨折分类[1,2],Ⅰ带骨折10例、Ⅱ带骨折6例。[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术后3个月内骨折完全愈合。2例出现L5神经根损伤症状,术后3个月复查,1例完全恢复,1例部分恢复。[结论]髂骨空心钉治疗骶骨骨折的手术方法简便可行,容易掌握,便于临床应用。
2006年04期 269-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廖翔;杨述华;邵增务;杨操;叶哲伟;熊晓芊;
[目的]探索采用STAR非限制活动型假体进行全踝关节置换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早中期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3月~2004年5月,共实施STAR假体全踝关节置换术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7~68岁,平均53.5岁;创伤性关节炎7例,骨性关节炎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病程9~60个月。按Kofoed踝关节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前、术后疼痛程度、关节功能、活动度进行综合评分。[结果]随访资料完备者8例,随访时间14~76个月,平均38个月。8例患者术前Kofoed评分:6~48分,平均29分;术后Kofoed评分:58~95分,平均80分。术前踝关节疼痛评分:0~15分,平均7分;术后疼痛评分:35~50分,平均48分。1例患者术中内踝劈裂,行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后完成假体置换;1例患者切口延迟愈合。随访时摄X线片均未见假体松动或下沉。[结论]STAR非限制活动负重型假体全踝置换术可有效缓解踝关节疼痛,改善踝关节活动度,并矫正踝关节畸形,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病变的有效手段。
2006年04期 271-273+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桂明;孙明学;赵庆;汪爱媛;卢世璧;
[目的]研究60Co和环氧乙烷消毒对化学去细胞跟腱-骨结构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切取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跟腱-骨共12条,1%磷酸三丁酯浸泡48 h,去离子水和酒精洗涤,冷冻干燥后,分别采用60Co和环氧乙烷消毒,然后进行力学测试,新鲜兔跟腱-骨为阳性对照。[结果]环氧乙烷消毒跟腱-骨生物力学性能与新鲜兔跟腱-骨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60Co消毒后兔跟腱一骨力学性能明显减弱。[结论]环氧乙烷消毒法在维持兔去细胞跟腱-骨的力学性能方面优于60Co消毒法。
2006年04期 274-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正廉;孙俊英;孙康;
[目的]探讨复合材料在全髋股骨头假体中的应用前景,旨在寻找能与股骨紧密结合、增加股骨近端应力传递的新型假体,期望进一步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远期疗效。[方法]5对人体新鲜尸体股骨平均分成左右2组,1组行钴铬钼合金(CoCrMo)股骨头假体置换术,另1组行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F/PEEK)假体置换术。在假体和近端股骨表面粘贴应变片,模拟单肢站立施加载荷。首先记录正常股骨产生的应变分布,然后行2种假体的股骨头置换术,再记录2组标本所产生的应变分布。[结果]股骨应变在假体植入后,从近端到远端逐渐增加,变化形式与完整股骨的应变形式相似,并且在假体远端最大。2种假体植入后,股骨内外侧表面的应变皆减少;但CF/PEEK假体组产生的应变形式和大小比CoCrMo合金假体组更接近正常股骨。[结论]CF/PEEK复合材料股骨头假体能提供术后即刻稳定性和良好的近端载荷传递,因此能进一步减少应力遮挡、骨吸收、骨萎缩,最终避免假体松动失败。
2006年04期 276-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龚凯;罗卓荆;禹晓东;褚尤标;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 id,ATRA)与不同浓度的褪黑素(m elaton in,MT)共同作用对体外培养的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孕14 d的胚胎大鼠脊髓,原代培养出脊髓NSCs,传4代后分别加入ATRA与不同浓度的MT组合。采用细胞计数结合免疫荧光检测法,观察NSCs细胞的生长增殖及分化状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8.8±1)%]相比,单纯ATRA作用组神经元分化比率[(10.6±2%]无明显差异;单纯MT作用组100 mol/L[(24.8±2)%]与10 nmol/LMT[23.4±1%)]2组都能明显促进脊髓NSCs向神经元分化,2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ATPA与100μmol/LMT共同作用组[(53.9±2)%],进一步提高了脊髓NSCs向神经元分化的比率;ATRA与10 nmol/LMT共同作用组[(26.7±2)%]也能促进脊髓N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与对照组相比较),但其分化率与单一使用MT的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单纯应用不同浓度的MT都促进脊髓源性的NSCs向神经元分化,但ATRA与不同浓度的MT联用对神经元分化率有着不同影响。
2006年04期 281-283+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夏胜利;戴尅戎;汤亭亭;
[目的]通过rhBMP-2异位诱导成骨模型,观察坐骨神经和股神经切除对骨再生的影响,探讨神经支配在骨再生中的作用以及失神经所致骨折骨痂增大的部分机制。[方法]ICR小鼠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行右侧股后部肌袋模型,实验组行右侧坐骨神经和股神经切除后植入含0.125 mg rhBMP-2胶原复合物。对照组仅进行神经暴露后植入等量rhBMP-2胶原复合物。于术后7、14、21 d取材,行湿重测量、放射学、生化检测、组织学观察和形态计量分析以及破骨细胞TRAP染色。[结果]湿重检测显示实验组组织块湿重明显大于对照组。X线检测实验组成骨范围较对照组明显增大,成骨组织密度不及对照组。生化检测结果显示术后第7 d实验组AK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第14 d,实验组钙含量高于对照组,术后21 d,实验组钙、磷含量均低于对照组。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组成骨范围大于对照组,成骨后期破骨细胞活跃,骨小梁稀疏。组织形态计量分析显示实验组术后21 d破骨细胞相对数增多,骨小梁体积密度、平均宽度均低于对照组。TRAP染色显示实验组破骨细胞明显较对照组活跃。[结论]在外源性BMP-2异位诱导过程中,神经切除引起骨诱导早期成骨活动的增加,在成骨中后期失神经导致破骨细胞活动增强引起骨小梁的稀疏和骨密度的降低,提示神经支配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骨再生活动。
2006年04期 284-287+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丁坦;罗卓荆;武肖娜;
[目的]观察大鼠嗅神经鞘细胞上清液对脊髓神经干细胞共培养发生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采用差速贴壁法获得较高纯度的嗅鞘细胞,分时段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选取最佳状态细胞无血清培养后取上清液,与3代纯化后的神经干细胞共培养,观察分化过程,免疫荧光法鉴定诱导结果。[结果]MTT法分6个时段检测纯化后的嗅鞘细胞,发现9 d及12 d细胞活性最高。使用无血清嗅鞘细胞上清液与脊髓神经干细胞共培养发现诱导作用明显,向神经元样细胞及胶质细胞分化的比例分别达到53%和42%。[结论]嗅鞘细胞在体外培养的不同时间段活性不同,无血清的嗅鞘细胞上清有明显诱导神经干细胞向成熟神经元分化的作用。
2006年04期 288-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永滨;孙明学;卢世璧;
[目的]探讨镍钛合金及表面钛、钛铌涂层修饰后对N i2+析出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理盐水浸泡试验,实验后的1~7 d采样,低温灰化炉灰化,以Mg(NO3)2为基体改进剂,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各组生理盐水中N i2+浓度。[结果]表面未经钛、钛铌涂层修饰的N iTi在37℃恒温箱中N i2+有明显析出,以前4 d为主,其吸出率(10-7μg.cm-2.s-1)分别为18.20、3.45、1.75和0.45,第5 d后N i2+无明显析出。经钛、钛铌修饰后N i2+无明显析出。该实验的样品回收率为94.6%~108.6%。[结论]钛、钛铌涂层修饰起到了防止N i2+析出作用。
2006年04期 291-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冯林;张锡庆;2006年04期 294-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刘煜;杨林;王伟;于宾;2006年04期 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夏军;杨丰健;陈杰;2006年04期 297-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4期 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玉鑫;王洪;2006年04期 301-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贵春;曹学诚;2006年04期 304-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4期 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田纪伟;袁文;张清港;2006年04期 308-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高昂;王伟;杨琳;2006年04期 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万超;李刚;秦泗河;
[目的]本文对国际细胞治疗学会(International Soc iety of Cell Therapy,ISCT)第10次年会的会议内容进行综述。本次年会中不同的学者报告了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和扩增方法,以及干细胞多分化潜能定向调控、免疫调节、归巢募集机理的最新进展。细胞治疗已在肌肉骨骼相关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癌症或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多种临床学科得到应用,展现了广阔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应用前景。细胞类型涉及胚胎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等。这些干细胞可特异性归巢于病损部位,直接参与病损组织或器官的再生和修复,成为多种组织损伤修复的细胞源或基因治疗的细胞载体,其分泌的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也直接参与损伤修复反应。有关细胞治疗的基础、临床与药物研发的多方面研究,将进一步提高临床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06年04期 31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6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高树海;朱卫洁;王晓芳;
[目的]采用关节镜监视下撬拨复位外固定架治疗P ilon骨折。[方法]2002年2月~2004年4月采用关节镜监视下撬拨复位超踝关节可动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空心螺钉治疗P ilon骨折9例。[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平均12.6个月。采用Teeny&W iss踝关节症状和功能评分法,术后评分80~96分,平均88分。优秀3例,良好5例,一般1例。[结论]采用关节镜监视下撬拨复位超踝关节可动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空心螺钉治疗P ilon骨折能更好的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关系,有利于踝关节的早期活动,可防止踝关节退行性变、创伤性关节炎及关节僵硬的发生,可避免伤口并发症和骨不连的发生,疗效满意。
2006年04期 314-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蔡显义;徐立录;王贵清;许勐宇;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胫骨髁间隆起撕脱骨折的治疗。[方法]自1999年7月~2005年7月对19例胫骨髁间隆起撕脱骨折的患者在关节镜下行骨折复位、内固定。[结果]随访8~50个月,平均18.2个月,优良率为94.7%。[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隆起撕脱骨折创伤小,骨折复位好、固定可靠,操作较为简单,是治疗胫骨髁间隆起撕脱骨折的首选方法。
2006年04期 316-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张春林;阴彦林;李伟;苏峰;张强;李清;马建忠;2006年04期 318-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东昕;路来金;王虎;
[目的]探讨甲瓣治疗拇指皮肤脱套伤的方法。[方法]应用甲瓣修复拇指皮肤脱套伤32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血管、神经,供区植皮。[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7个月,拇指外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甲瓣修复拇指皮肤脱套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006年04期 320+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