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连顺;2006年09期 645-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刘洪;Hirokazu Ishihara;智慧明;
[目的]研究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病变的发生率以及预测其发生的因素。[方法]11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或颈椎病接受颈椎前路椎体间融合术患者,行术后症状的评价,神经学检查及系列放射学检查,分析症状性邻近节段病变的发生率与临床和影像学参数的关系。症状性邻近节段病变的发生率通过Kap lan-M e ier生存分析法进行统计,各参数与症状性邻近节段病变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通过u检验和t检验分析。[结果]随访时间2~19 a,平均9.4 a。112例患者中有19例(17%)出现了症状性邻近节段病变,其中男12例,女7例。Kap lan-M e ier生存分析法分析未出现症状邻近节段病变的患者比率,5 a时比率为89%,10 a时为84%,17 a时为67%。出现症状性邻近节段病变的病例中,术前脊髓造影上邻近节段硬膜有明显压迹或MR I上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出现症状性邻近节段病变的病例(P分别为0.0 087及0.0 299,双样本t检验)。而其他参数没有显著性差异。7名患者因保守治疗无效而进行了手术。[结论]当术前脊髓造影或MR I显示该节段存在无症状性椎间盘退变时,颈椎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与融合的节段数、术前颈椎曲度、椎管的直径或融合节段的曲度都无关。
2006年09期 649-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藏磊;刘忠军;党耕町;刘晓光;
[目的]探讨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时的治疗策略及手术入路选择,为颈椎病手术治疗提供有益的经验。[方法]通过收集2002年7月~2003年12月间颈椎病伴椎管狭窄经前路减压术后疗效不佳或症状复发的病例,经分析后再次行后路减压手术治疗并观察其近期疗效;同时随机抽取1985年4月~1992年5月间病情相似而行后路减压的一组病例进行远期疗效随访,对比两组术后疗效。[结果]经前路减压术后脊髓功能(JOA)改善率仅为11.7%,但经后路者为70.3%;而前者经后路减压再手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率可提高至52.8%。[结论]颈椎病伴颈椎管狭窄病例经前路减压术后疗效不佳或症状复发的主要原因在于椎管狭窄因素仍然存在,对上述病例行后路减压再手术治疗后,仍可取得一定的疗效;而最初便经后路减压治疗的此类患者则可取得较显著的远期疗效,提示经后路多节段减压可一期有效地扩大颈椎椎管,从而提高手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
2006年09期 653-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秦中;
2006年2月23日解放军报刊载了秦中同志撰写的文章:“科学创新的‘圣殿’并不遥远”。虽不属于医学科技研究论文,但从科技人员的思想政治修养和法律意识出发,这是一篇具有深刻文化思想内涵并将题目修改为“科学创新必须求真务实”推荐给本刊作者,希望在百忙中拨冗一读,必有收获。
2006年09期 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振洪;王晓东;王科文;冯林;张锡庆;
[目的]探讨用髓内钉治疗儿童成骨不全严重肢体畸形中的矫形和防止再骨折的作用。[方法]2000年1月~2004年8月期间,共治疗8例,男3例,女5例。术中均将弯曲股骨或胫骨行多段截骨后髓内钉固定。其中2.0 mm克氏针置入2例,Ender钉3例,Nancy弹性髓内钉3例。[结果]术后8例畸形改善明显,随访9个月~5 a,平均2.4 a,随访中肢体未再发骨折,未见髓内针合并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1例术前轮椅患儿术后可扶拐行走;1例发生克氏针骨外部分断裂。[结论]多段截骨矫形后内置髓内钉治疗儿童成骨不全,对矫正肢体畸形、减少再次骨折机会,效果确实可靠。
2006年09期 657-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敬奉;2006年09期 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谢飞彬;李建民;千建荣;杨志平;李昕;李恩惠;
[目的]探讨以脊柱病变为主的骨髓瘤的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的指征、方式及效果。[方法]对本科自1996~2004年收治的13例以脊柱病变为主的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外科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本组资料13例患者,男性5例,女性8例,平均47.67岁。行X线、CT、MR I、ECT、术前/术中病理活检等检查,均行外科手术治疗:经前路椎体肿瘤切除、钛网植骨或骨水泥椎体植入、钢/钛板内固定7例,经后路全脊椎切除、钛网植骨、椎弓根钉固定4例,联合入路肿瘤切除、前路钛网植入、钛板内固定、后路经椎弓根固定2例。[结果]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2例截瘫患者Frankel分级分别由B级、C级变为D级,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36.75个月,1例复发,3例死亡。[结论]X线检查可提供诊断线索,CT与MR I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ECT检查可发现全身多个病灶,病理活检是可靠的诊断方法,选择性手术治疗可使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持久缓解,须结合化疗、放疗等其他治疗,才能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2006年09期 660-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军海;陈德玉;谢宁;陈宇;何志敏;郭永飞;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3种术式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变化。[方法]选择52例由同一组医师行颈前路减压术的连续三间隙病变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第1组:颈前路多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长钛网植骨融合组(16例);第2组:多椎间隙减压cage植骨融合组(18例);第3组:钛网与cage组合使用组(18例)。t检验比较3组之间椎间高度变化、方差分析法比较JOA评分改善率。[结果]3组患者术后随访JO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3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第1组术后早期椎间高度有丢失趋势(P<0.05),并有3例明显钛网下沉,2例内植物松动,第2组无松动或下沉病例,第3组有1例钛网下沉。[结论]3种方法均可得到可靠的临床效果,但在术后稳定性及椎间高度维持方面第2、3组较第1组满意。
2006年09期 663-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崔旭;张伯勋;李静东;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对56例(98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42例(76髋)进行了平均5.6(2.5~10.5)a的随访。[结果]至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6.8(4~51)分提高到了术后的平均85.2(55~94)分,优良率为89.5%。1例感染行Ⅱ期翻修;2例在扩髓时出现股骨颈或股骨距裂缝骨折,但未到达小粗隆以下,未予特殊处置;1例出现足下垂,术后3个月后恢复,1例深静脉血栓,余病例无假体松动、断裂以及脱位发生。异位骨化发生率9.2%(7髋),但对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以明显缓解髋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与其它病因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并无较高的危险因素。
2006年09期 66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罗玉琛;肖刚;陈劲;游剑明;吴春辉;饶新;杨松华;
[目的]探讨酒精性晚期股骨头坏死与长期、过量饮酒的关系。[方法]回顾本院165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例。分析其中27例酒精性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探讨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理。长期大量饮酒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液生化学和凝血功能等之间的关系。比较文献报道的实验结果有何异同。[结果]大量长期饮酒可导致股骨头坏死,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日均饮酒750 m l以上者,有发生晚期双侧或单侧股骨头坏死的危险;血液生化观察指标无明显改变,但与凝血功能降低有关;股骨头坏死与髋关节的骨性关节炎可同时发生。[结论]长期大量饮酒,日均饮酒量大于750 m l以上者,有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可能;血液生化的改变无特异性的意义;坏死的严重程度与酒量多少、时间长短有关;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晚期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应是最佳选择,但这类患者术中术后有渗血较多的倾向。
2006年09期 669-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张羽飞;王大正;王福生;王立德;张卫国;
[目的]提高对单纯膝关节起病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总结2000年以来关节镜检查发现的17例膝关节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治经过,经半年以上随访,进行疗效观察。[结果]17例病人中仅有5例疑及本病,余均误诊,全部病例在关节镜检查后发现确诊,并一期行镜下关节内清理术,术后配以系统药物等治疗,随访10~24个月,近期和远期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单纯以膝关节起病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少见,误诊率高,随着关节镜技术不断提高和广泛应用,其诊断率将会获得提高,同时亦为外科早期介入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增加了一个新的方法。
2006年09期 672-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陈跃平;朱勇;刘汝专;
[目的]评价磷酸钙骨水泥(calc ium phosphate cem ent,CPC)对颈椎前路单皮质骨螺钉固定的加固作用。[方法]单皮质骨螺钉固定于C3~6椎体标本,行轴向拔出实验,周期抗屈实验,抗剪切力测试。[结果]修复组、强化组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POS)明显高于对照组,强化组周期抗屈后位移明显小于对照组,而最大抗剪切力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磷酸钙骨水泥能显著提高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及抗剪切能力,对颈椎前路螺钉的固定有明显的加强作用。
2006年09期 674-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9期 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慎江;蔺大伟;刘德斌;史家明;张艳;孙景春;朱岩;朱峰;徐向东;崔学峰;梁文杰;
[目的]评价计算机X线摄影(CR)、CT、磁共振成像(MR l)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5例经病理证实的影像学资料,其中55例均有CR平片,21例CT扫描,20例做了MR I检查。[结果]55例中51例CR片清晰显示骨质改变,40例CR片清晰显示病灶边界,20例CR片清晰显示骨膜反应,19例CR片清晰显示病灶内有大小不一钙化。21例行CT扫描病例均清晰显示骨质改变、病灶边界、病灶内有大小不一钙化,8例清晰显示骨膜反应。20例做了MR I检查病例均清晰显示病灶边界及软组织肿块,8例显示相应骨髓水肿。[结论]CR片仍为骨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CT较好显示了肿瘤的范围及细微结构,MR I对显示肿瘤的范围、软组织肿块及相应骨髓水肿有明显优势。三者相结合有助于骨肿瘤的诊断。
2006年09期 67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李章华;彭昊;廖文;张玉富;赵强;王常勇;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的成骨能力。[方法]从羊髂嵴处抽取10~15 m l骨髓组织,用Percoll分离液按梯度离心法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增殖后种植在多孔β-磷酸三钙上,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植入8只羊的左后肢跖骨缺损区(长21 mm)作为实验组;单纯植入多孔β-磷酸三钙陶瓷材料的8只羊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术后6、12、24周处死动物行放射学、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放射学和组织学检测,术后6周实验组即可见有新骨生成,对照组则无明显新骨生成;骨缺损部位新生骨样组织、编织骨和板状骨出现的时间实验组也都较对照组早,并且不经软骨介导即能直接成骨,而对照组从两端以“爬行替代”方式成骨。术后24周,放射学和生物力学检测显示实验组骨缺损几乎完全修复,对照组只有部分愈合。[结论]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在体外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回植入体内后仍然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不需经过软骨过程就能直接形成新骨,显示了间充质干细胞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良好的应用前景。
2006年09期 680-682+689+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黄鲁豫;胡蕴玉;陶惠人;毕龙;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体外甲状旁腺素相关肽(PTHrP)诱导小鼠的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作用及其小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PTHrP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培养破骨细胞和小鼠颅盖骨培养体系,检测辛伐他汀作用8 d后破骨细胞骨吸收陷窝和培养上清钙的变化;检测小鼠颅盖骨培养上清碱性磷酸酶和钙含量,组织学观察小鼠颅盖骨形态学变化。[结果]辛伐他汀体外可明显抑制PTHrP诱导小鼠的破骨细胞骨吸收陷窝的形成及培养上清钙的释放,辛伐他汀体外可增强小鼠颅盖骨培养上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组织学观察到辛伐他汀使小鼠颅盖骨矿化增强。[结论]辛伐他汀体外不仅可促进小鼠颅盖骨的成骨活性,并且可明显抑制PTHrP诱导小鼠的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对骨吸收性疾病有着重要的防治作用。
2006年09期 683-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2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戴闽;聂涛;万细珍;罗志平;宗世璋;
[目的]探讨P-糖蛋白、Survivin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情况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对38例骨肉瘤术前的活检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P-糖蛋白、Survivin的表达。[结果]P-糖蛋白阳性组化疗有效率低于P-糖蛋白阴性组;Survivin过表达组化疗有效率明显低于Survivin弱表达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Survivin对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更大。[结论]骨肉瘤中P-糖蛋白、Survivin的表达情况对化疗疗效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Survivin更大。
2006年09期 687-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肖德明;李伟;王巨;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sod ium hyaluronate,SH)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OA)的效果。[方法]24只兔子建立骨关节炎动物模型,随机分OA组、SH组、对照组,观察3组软骨、滑膜细胞病理切片及软骨MMP-1免疫组化,进行软骨M ank in s评分,以及检测血液和关节液的IL-1含量的效果。[结果]SH组可见软骨破坏减轻,滑膜纤维增生减少,M ank in s评分有明显改善(P<0.05);血、膝关节滑液IL-1浓度降低(P<0.05),但关节软骨中MMP表达仍然活跃。[结论]SH能减少滑液中炎性介质IL-1的分泌,从而减轻滑膜炎症,缓解对软骨细胞的破坏,延缓OA进展,但仍阻止不了OA进展。
2006年09期 690-692+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9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李宝俊;丁文元;2006年09期 693-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蔡贤华;陈安民;陈庄洪;2006年09期 696-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程涛;戴闽;2006年09期 699-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高健伟;朱大成;孟新;吴修辉;2006年09期 702+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伟;贾连顺;2006年09期 703-7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9期 7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曾剑文;刘文剑;杨曦;张丽;程智涛;罗志平;
[目的]探讨青壮年股骨近端骨囊肿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1996年12月~2003年12月对17例青壮年股骨近端骨囊肿患者分别采用股骨重建型交锁髓内钉加自体骨、骨泰填充术以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17例患者术后获得2 a以上的随访,患者病灶被彻底清除,骨囊肿无1例复发,患侧髋关节功能良好。[结论]对青壮年股骨近端骨囊肿,病变部位为头颈部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一种操作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病变部位为头颈部以外者,股骨重建型交锁髓内钉加自体骨及骨泰填充治疗较为理想。
2006年09期 707-708+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5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东升;张志勇;黄满玉;冯峰;古建立;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腓骨髓腔内移植治疗儿童骨囊肿合并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1996年10月~2004年11月,作者收治儿童肱骨及胫骨骨囊肿合并骨折11例,随访观察术后效果。[结果]11例中9例获随访,所有移植骨术后均愈合,迟发感染1例,无肿瘤复发和转移。术后功能评价优6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8.9%。[结论]应用吻合血管的腓骨髓腔内移植治疗儿童骨囊肿合并骨折,既可以作为肿瘤的填充材料,又可以起到髓内钉固定的作用,肿瘤复发率低,骨折愈合快,无损伤骨骺并发症。
2006年09期 709-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9期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立新;余天东;张斌;崔威;颜华儒;
[目的]研究颈椎侧块钢板固定治疗颈椎伤病中的疗效。[方法]采用颈椎侧块钢板并采用M agerl技术植入侧块螺钉。[结果]随访6~28个月,平均13个月。12例均获得牢固固定。合并脱位的获得完全复位,合并完全性截瘫神经功能恢复不明显,不全截瘫Frankel评分平均改善1.6级。发现螺钉松动1例,无钢板、螺钉断裂。[结论]在治疗颈椎伤病的后路手术中,侧块固定有手术安全、操作简单、固定确实、并发症少的优点,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006年09期 711-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闫飞;张湘生;黎志宏;王忠远;梁家龙;陈晓明;孙材江;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化脓性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患者,通过关节液生化和常规诊断,在关节镜下清理并滑膜切除,术后持续对冲引流3周。ESR、CRP和功能随访1~4 a。[结果]术后11.2 d ESR正常,术后9.1 d CRP正常,5例术后1个月功能完全恢复正常,7例术后2个月功能完全恢复,3例术3个月后功能完全恢复,1例功能恢复正常3个月后再发急性化脓性炎。[结论]关节镜下清理并滑膜切除治疗急性化脓性踝关节炎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2006年09期 713-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顺红;王斌;刘会仁;刘德群;曹磊;杨义;
[目的]介绍带血管蒂小鱼际皮下脂肪瓣治疗复发性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方法。[方法]2001年6月始,对腕管综合征已行腕部正中神经松解术后复发的病人,采用带血管蒂小鱼际皮下脂肪瓣进行再次手术治疗5例。[结果]随访12~48个月。术后功能评定按M athou lin标准〔1〕:优4例,良1例,腕部疼痛减轻率达100%。[结论]带血管蒂小鱼际皮下脂肪瓣具有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血供可靠等优点,适合治疗术后复发性腕管综合征。
2006年09期 715-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博;严旭;田纪伟;魏延云;邹菊培;李飞;2006年09期 716-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潘垚;张春林;董扬;曾炳芳;2006年09期 718-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武玉锦;2006年09期 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