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 第五届全军医学编辑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暨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召开

    郭秀婷;

    2006年17期 1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青少年下颈椎不稳的诊断及治疗

    马兆龙;杨文贵;钟竟林;孙文健;何晓峰;朱丽华;许立;

    [目的]探讨青少年下颈椎不稳的可能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诊断标准及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对2例典型病例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合现有文献进行研究。[结果]2例患者经治疗症状消失,X线片示手术节段获骨性融合,按Henderson评价标准均为优,分别随访3 a、4 a无异常并发症。[结论]退行性变可能是青少年下颈椎不稳的病因之一,其发病机理、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选择同成人相似,但须注意其发病机理及病理过程、临床表现均有自身特点,治疗方法选择要考虑生长潜能等诸多因素。

    2006年17期 1281-1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颈后路单开门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失稳症

    杨永军;张恩忠;谭远超;姚树强;张卫;刘峻;朱正兵;

    [目的]探讨一次完成颈后路单开门并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失稳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本组选取颈椎管狭窄并颈椎失稳患者15例,术前X线片测量均有发育性椎管狭窄并椎体间不稳,磁共振显示脊髓受压明显;手术采用颈后路C3~7单开门减压椎管成形术,不稳节段用自行研制的全脊柱椎弓根固定系统内固定并突间关节间植骨融合术。[结果]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术后神经症状明显改善,拍片检查提示置钉位置正确,随诊7~18个月,平均13个月,短期内复诊,椎弓根固定系统牢靠,无松动。[结论]一次完成颈后路单开门并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失稳是一种简捷、可靠的治疗方法,避免了前后路联合手术,近期内疗效满意。

    2006年17期 1284-1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骶部硬膜外囊肿的临床影像学表现与外科治疗(18例报告及文献综述)

    杨新明;石蔚;杜雅坤;孟宪勇;邹宇炜;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骶部硬膜外囊肿(SEC)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与外科治疗,以便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本组18例,其中腰骶部钝痛17例(95%)、下肢放射性疼痛和间歇性跛行16例(90%)、神经功能损害14例(77%)、盆腔或下腹部无痛渐进性肿块并压迫临近器官2例(11%)。18例均行腰骶部及骨盆X线片检查,其中17例行CT扫描、11例行MR I检查、7例行脊髓造影、4例行CTM扫描。[结果]本病临床误诊率为78%,X线诊断率17%,CT诊断率72%;MR I检查、脊髓造影、CTM扫描诊断率100%。18例均手术切除,病理报告为硬膜外囊肿,椎管内型、积液型、单发囊肿为多数;随访15~32个月,平均24个月,未发现症状加重和复发病例。[结论]骶部硬膜外囊肿临床与影像学具有特征性表现;微创术和腹腔镜、脊髓或椎管镜摘除骶椎管内囊肿的临床应用疗效有待于定论;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提高了SEC全切除率,手术是治疗和防止本病复发的最主要和最可靠方法。

    2006年17期 1287-1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早期临床随访

    张晓星;唐康来;陈光兴;郭林;杨柳;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1月~2005年4月对保守治疗4个月以上无效的原发性冻结肩患者7例行肩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治疗,结合术后功能锻炼,分别于术前、术后采用VAS(visual analog scale,VAS)疼痛评分法和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法进行肩关节功能评估。[结果]全部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前、术后3周、术后3个月、术后17.2个月的疼痛评分分别为:(5.2±2.4)分、(11.2±2.0)分、(14.6±0.4)分和(14.7±0.4)分;Constant评分分别为:(24.5±14.2)分、(47.0±18.8)分、(68.9±9.4)分和(70.1±7.9)分;Constant性别、年龄修正标准分为:(31.0%±17.3%)、(60.1%±24.9%)、(87.1%±14.5%)和(89.7%±12.1%)。所有患者的疼痛程度、术后功能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全部患者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肩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是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理想方法,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

    2006年17期 1291-1293+1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肿瘤型假体翻修手术的相关策略

    于秀淳;刘晓平;周银;付志厚;宋若先;孙海宁;

    [目的]分析肿瘤型假体置换术后翻修手术的原因,探讨手术的策略。[方法]10 a间完成5例患者的肿瘤性假体翻修手术。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41.2岁。股骨远端4例,胫骨近端1例。再手术时间3~29 a。翻修手术的原因均为假体松动,其中2例患者伴有窦道,1例假体远端断裂。翻修手术时2例应用原假体,3例应用新制作的假体,改为旋转铰链膝关节。[结果]本组5例均获得随访,最长为5 a,最短为1 a,平均为2 a 4个月。5例均无瘤生存,假体无松动,切口愈合良好,关节功能的评分为21.5分。[结论]对于出现假体松动的患者,应及时行翻修手术,可获得较理想的肢体功能。

    2006年17期 1294-1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快速成形技术在骨科中的临床应用

    常敏;郭英;邓乐巧;李雷;周汝寿;史庆南;严继康;

    [目的]利用快速成形技术(rap id prototyp ing technology,RPT)制成人体不规则骨骨骼损伤实体模型,探讨快速成形技术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及前景。[方法]本组共23例,其中髋关节发育不良并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例,跟骨骨折15例,胫骨平台骨折4例,L1椎体骨折2例,肩胛骨骨折1例,对此23例人体不规则骨骨折病变区域的CT断层扫描数据,利用专业软件和设备制成骨骼病损的实体模型,用于临床病情研究及辅助手术治疗。[结果]快速成形技术的应用有助于病情研究,辅助手术治疗,并提出新的损伤机理及治疗方法;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提高了一次手术成功率以避免二次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快速成形技术对骨科临床及科研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6年17期 1297-1298+1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应用人造骨(CPC)修复骨缺损33例近期随访报告

    魏延云;黄磊;李飞;李博;严旭;袁颖;邹菊培;许亦冰;

    [目的]自固化磷酸钙(CPC)为非陶瓷型羟基磷灰石类人造骨材料,它解决了长期困扰骨科的骨缺损修复这一难题。[方法]选用国产CPC修复骨缺损33例,年龄7~43岁,平均23.2岁。骨缺损部位为股骨上端、肱骨上端及股骨颈部、指骨、股骨下段、胫骨上端。骨缺损范围为1 cm×0.5 cm×0.5 cm~15 cm×3 cm×2 cm。骨缺损病因为动脉瘤样骨囊肿及纤维结构不良、非骨化性纤维瘤、骨瘤及骨软骨瘤、骨巨细胞瘤及组织性黄色肉芽肿。修复方法是彻底病灶清除,石炭酸、酒精灭活瘤细胞,彻底止血,CPC填充,封闭骨窗。[结果]CPC固化时间在15~30 m in,平均20 m in。临床使用后未见明显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3个月后逐渐出现降解。随访最长30个月,最短13个月,平均22.5个月,随访X线片示CPC与宿主骨直接愈合,接触紧密无间隙、无脱落。[结论]CPC是骨缺损修复的理想材料。

    2006年17期 1299-1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微创松解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垂直距骨

    朱明海;梁国辉;蔡小利;冯峰;

    [目的]探讨先天性垂直距骨(congen ital vertical talus,CVT)微创松解复位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手术由作者用同一种术式完成。先取跟腱止点上内侧小纵切口,松解跟腱、踝关节后关节囊、距下关节囊后部。再取距骨头内侧纵切口,钝性松解距舟关节、距下前关节。视情况于足外侧跟骰关节作第3个小纵切口,松解距下关节。松解完成后,从距骨体后方沿距骨轴穿1枚克氏针向前,距舟关节复位后由足背穿出。为保持距舟、距跟关节的稳定,经足底由跟骨向距骨交叉穿2枚克氏针。[结果]随访时间17~36个月,平均时间28个月,随访结果用Adelaar及Kodro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足,良5足,可2足,差0足。随访末期遗留的畸形,如足跟外翻、前足外展1足,前足旋前1足。随访末期前后位距跟角、前后位距骨第1跖骨角、侧位跟距角、侧位距骨与第1跖骨角基本正常。[结论]手术复位是治疗CVT的唯一方法,早期微创松解术是婴幼儿患者的最佳选择。

    2006年17期 1301-1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颈康饮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陈君生;张继东;葛孚章;许会彬;

    [目的]观察颈康饮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例,随机分为颈康饮治疗组(87例)和颈复康颗粒对照组(65例),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疼痛程度(VAS法)、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细胞因子IL-10和血黏附因子的变化,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疼痛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1),2组间治疗前后疼痛积分的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细胞因子IL-10和血黏附因子,治疗后2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治愈率、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康饮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明显的疗效。

    2006年17期 1304-1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70例临床疗效分析

    朱炯;范永前;梁承伟;

    2006年17期 1307-1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第1肋骨切除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

    黄卫江;田慧中;吕霞;

    2006年17期 1309-1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手术治疗

    韩凯伟;贺石生;侯铁胜;

    2006年17期 1311-1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研究进展

    李志钢;李锋;

    2006年17期 1314-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颈源性眩晕的发病机制与诊治的研究进展

    魏见伟;王德春;

    2006年17期 1317-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7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第1跖楔关节与母外翻关系的研究进展

    黄四平;俞光荣;

    2006年17期 1320-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褪黑素在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曹洪海;顾苏熙;李明;

    2006年17期 1323-1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E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南方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病例对照研究

    扶世杰;王旭生;唐三元;张先安;黄卫;伍光辉;黄家骏;

    [目的]对中国南方绝经后妇女中雌激素受体基因PvuⅡ和XbaⅠ核酸限制性内切酶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进行了病例-对照调查。[方法]研究对象总共182名中国南方绝经后妇女,研究对象均用DEXA检测骨密度,用PCR-RFLP的方法鉴定雌激素受体的基因型,分析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及各基因型在骨质疏松组与对照组的分布。[结果]PP、xx、Ppxx、PPxx型在骨质疏松组中的分布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P、xx、Ppxx、PPxx 4种基因型的携带者比正常人骨质疏松的易患程度分别高2.46、2.972、2.2、15倍。[结论]可以将ER基因PvuⅡ和XbaⅠ多态性作为在中国南方进行筛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的依据之一。

    2006年17期 1326-1328+1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黄韧带病变的MRI、CT诊断对比研究

    王玉梅;林永;王向东;冯跃鸽;

    [目的]对比研究黄韧带病变的MR I、CT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2005年48例黄韧带病变的MR I、CT影像特点及临床资料。[结果]MR I矢状位:椎管后方“\”样低信号影;轴位:椎管后方“V”字形低信号影;CT椎管两侧软组织密度影,部分呈骨质密度。[结论]黄韧带病变的MR I及CT影像表现各有优缺点,相互配合,有利于临床诊断治疗。

    2006年17期 1329-1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腕关节的三维可视化研究

    冯飞;李七渝;米俊达;左镇华;张绍祥;

    [目的]建立腕关节三维数字化可视模型。[方法]获取腕关节0.2 mm厚的薄层冠状断层标本,在计算机上对腕骨及主要韧带的断层图像轮廓进行数据分割、对位重建和三维显示。[结果]重建了腕关节桡、尺骨,远近两列(共8块)腕骨,掌骨(5块)及桡尺韧带、腕关节盘(三角纤维软骨)、关节盘同系物、桡月韧带、桡三角韧带、舟头韧带、桡舟头韧带、舟月韧带、月三角韧带、尺三角韧带、尺月韧带、三角头韧带、钩头韧带共28个结构的三维图像。在模型上可对上述结构进行单个结构的显示,也可以进行多个结构的分色显示、透明显示,同时也可以任意放大缩小和任意角度旋转观察。并且,所有结构在任意方向上的径线和角度均可适时测量。[结论]该腕关节三维可视化模型较清晰地反映了腕部骨及韧带的解剖关系,可从多个外科手术角度进行观察,可为腕关节外科手术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2006年17期 1331-1332+1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翼状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对犬腰椎峡部裂愈合的影响

    肖文德;周初松;靳安民;张效三;周围;刘健;张宇;

    [目的]探讨翼状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WMAIF)对腰椎峡部裂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杂种犬18只,雌雄不限,均采取手术方法造成L6双侧峡部崩裂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Ⅰ组给予WMAIF内固定术,Ⅱ组给予横突棘突钢丝内固定术,Ⅲ组未采取内固定治疗措施。术后2、4、6、8、10周行CT扫描检查。[结果]CT扫描检查显示:Ⅰ组在术后6周峡部骨性融合,Ⅱ组在术后10周峡部骨性融合,Ⅲ组峡部未见骨性融合。[结论]WMAIF可对腰椎峡部裂起到有效的内固定和持续加压作用,使峡部愈合时间缩短,是一种新型实用的节段内固定器。

    2006年17期 1333-1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大段仿生活性人工骨修复犬长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徐建强;胡蕴玉;张超;熊卓;彦永年;吕荣;

    [目的]观察大段活性人工骨对大动物骨缺损的修复效果,了解材料的降解性。[方法]以快速成形技术制备犬用PLLA.cTCP大段人工骨载体材料,按3 mg/块材料的标准复合rhBMP-2制备犬用大段活性人工骨。以犬桡骨2.0 cm骨缺损为实验模型,将大段活性人工骨(实验组)和单纯载体材料(对照组)植入骨缺损,通过影像学、组织学、生物力学检查评价骨缺损的修复效果,通过图像分析仪分析材料的降解情况。[结果]影像学检查表明,实验组术后12周骨痂与断端完全连接,术后24周骨痂塑形良好。对照组术后24周无骨痂生长,缺损未修复。组织学检查证明,实验组术后12周骨痂外层形成板层骨,中央形成小梁骨及骨髓组织,材料部分吸收;术后24周,骨痂板层骨致密,小梁骨减少,骨髓组织增多,材料进一步降解。对照组术后12周纤维组织将材料包裹并长入其中,材料部分降解;术后24周材料被纤维组织分割包裹,材料进一步降解。术后1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降解率分别为43.2%和35.7%,术后24周58.4%和45.4%。生物力学检测证明,术后24周实验组桡骨的抗弯强度超过正常骨的强度。[结论]PLLA.cTCP大段活性人工骨对大动物骨缺损有良好的修复效果,材料的降解性还需要改善。

    2006年17期 1336-1338+1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5氟脲嘧啶关节腔注射治疗兔膝骨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王巨;肖德明;李伟;林博文;徐忠世;陈蓟;吕猛;

    [目的]评价5氟脲嘧啶(5-F luorourac il,5Fu)关节腔注射治疗兔膝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疗效。[方法]24只兔子制成骨关节炎模型随机分成OA组、5Fu组和对照组,OA组立即处死,5Fu组按5Fu 2mg/kg关节腔注射,每周1次连续4次,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最后1次治疗后1周处死。观察3组滑膜组织的光镜、电镜改变及软骨的光镜、MMP-1免疫组化改变,比较软骨M ank in s评分及关节液中IL-1的浓度。[结果]5Fu组可见软骨破坏减轻,滑膜炎症明显抑制,M ank in s评分明显改善(P<0.01);关节液IL-1浓度降低(P<0.05),关节软骨中MMP-1表达减弱。[结论]5Fu关节腔内注射能抑制滑膜炎症,缓解软骨的破坏。

    2006年17期 1339-1341+1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血必净对椎间盘突出组织中巨噬细胞表达的影响

    彭笳宸;张天宏;樊晓臣;洪嵩;

    [目的]研究中药血必净注射液对椎间盘突出组织中巨噬细胞CD 68表达的影响。[方法]以猪为实验动物,手术制作椎间盘突出的动物模型,用血必净试验治疗,检测椎间盘突出组织中CD 68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CD 68阳性率为11/16,低剂量组CD 68阳性率为7/16,高剂量组CD 68阳性率为6/16,2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椎间盘突出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血必净对其有明显的下调作用,为血必净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理论依据。

    2006年17期 1342-1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的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陈凤伟;韩进成;刘长久;沈浩;

    2006年17期 1344-1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关节镜下清理与几丁糖注射治疗老年性骨关节炎55例观察

    程飚;陈峥嵘;董健;

    [目的]研究关节内注射几丁糖对膝关节关节镜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5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几丁糖注射组和非注射组。观察治疗后关节疼痛、关节腔积液及肿胀与关节功能改善程度。[结果]在术后1 a几丁糖注射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关节内注射几丁糖对膝关节关节镜术后的康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006年17期 1345-1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侧卧位椎弓根钉植入技术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苗军;夏群;张继东;胡永成;周静;

    [目的]建立并评价侧卧位椎弓根钉植入技术。[方法]对需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固定手术患者进行侧卧位椎弓根钉植入,并与同期单纯俯卧位椎弓根钉植入患者进行对比,术后进行X线片和CT检查。[结果]两者的不良置钉率没有明显差别,神经根损伤率均为0%。[结论]侧位椎弓根钉植入技术固定确实可靠,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2006年17期 1347-1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股骨髁间窝撞击综合征的治疗和相关研究

    张雪松;张志刚;陈德生;马丽艳;

    [目的]介绍不同类型股骨髁间窝撞击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及相关研究。[方法]关节镜下行关节清理、髁间窝扩大成形术,韧带重建及囊肿和骨赘摘除术。[结果]手术治疗118例。随访102例,优:32例,良:50例,中:11例,差:9例。[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股骨髁间窝撞击综合征对关节干扰小,关节功能恢复快,可重复手术,治疗完全、彻底,较传统的切开手术优势明显。

    2006年17期 1349-1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施沛特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魏九定;付廷军;夏亚一;

    [目的]观察施沛特(透明质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透明质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常规药物治疗方法的比较,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透明质酸钠治疗组(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的优良率为88%,而对照组为55%。[结论]透明质酸钠(施沛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2006年17期 1351-1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女性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鲍磊;邹德威;周雪峰;马华松;海涌;高培耀;王晓平;宋志;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压缩骨折后老年女性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老年女性胸腰段脊柱压缩骨折患者12例为研究对象,手术前后分别测量肺功能、VAS评分,统计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的变化。[结果]椎体后凸成形术后5 d患者肺功能显著提高,VAS评分降低,与术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女性胸腰段脊柱压缩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后5 d患者疼痛明显缓解,同时肺功能亦有显著提高。

    2006年17期 1353-1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选择性前路椎体次全切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王雷;田纪伟;李家顺;贾连顺;叶晓健;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病情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压迫最重的节段施行单椎体或双椎体次全切,椎体次全切采用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后费城颈托外固定保护3个月。[结果]42例平均12个月随访,术后JOA评分平均为13.6分,所有病例均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脊髓型颈椎病病情复杂,选择性采用单椎体次全切或双椎体次全切减压治疗,可获良好治疗效果。

    2006年17期 1354-1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17例报告

    孙雪生;王朝亮;谷增泉;朱涛;申立林;

    2006年17期 1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同侧上下肢短缩1例

    牛军涛;吴继明;傅庭斌;

    2006年17期 1358-1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趾“勒马缰”畸形2例报告

    姜文学;张涛;周海昱;胡茂忠;姚树源;

    2006年17期 1359-1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