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根林;杨惠林;牛国旗;周云;谢杰;唐天驷;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785例患者的完整资料。[结果]随访时间平均为27个月(8~40个月),发生并发症如下:感染率2·7%(21例);骨折不愈合1·5%(12例);骨折延迟愈合6·8%(53例);骨折畸形愈合0·9%(7例);膝关节痛6·8%(53例);主钉断裂1·4%(11例);锁钉断钉、退出2·2%(17例)。[结论]熟练掌握髓内钉的操作技术、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及恰当的术后处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2006年22期 1681-1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项良碧;祖启明;曹艳;周大鹏;韩天宇;陈语;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Axis系统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41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X线、CT及MRI检查并根据测量结果对每一椎弓根钉实施个体化置入。[结果]41例全部获得6~12个月随访,切口均Ⅰ期愈合,无1例近期死亡。共置入螺钉218枚,有196枚(90%)位置正确,22枚存在不同程度偏差,其中1枚造成神经根损伤,1枚疑有血管损伤。有38例获得满意复位并骨性愈合,有3例因系陈旧骨折脱位术中未完全复位,术后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其中1例术后因退钉而改行前路手术。在25例脊髓及神经根损伤病例中,有6例系脊髓完全损伤,术后均无恢复;其余19例为脊髓和神经根不全损伤,术后神经功能均获明显改善甚至恢复正常。[结论]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熟悉颈椎解剖结构,术中规范操作以及置钉个体化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2006年22期 1684-1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杨辉;唐三元;付海鹰;詹鹏;王旭生;
[目的]探讨复杂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35例复杂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统计骨折的分型、手术方法、手术时间、并发症、骨折愈合率。[结果]35例患者全部采用手术治疗,其中,股骨近端髓内钉(PFN)14例,动力髋螺钉(DHS)21例。手术时间1·8h(1·5~3h)。术中出血量平均300ml(150~500ml)。术后平均卧床时间2·4个月(1·2~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6~16个月),35例中骨折愈合31例,3例延迟愈合,骨不愈合1例,愈合率88·5%。髋内翻4例(11·40%),退钉6例(8·5%),髋关节疼痛5例(14·2%)。[结论]复杂粗隆间骨折是较难处理的骨折,单独应用PFN及DHS均不能有效控制骨折的稳定性,须辅助固定大粗隆骨折块。术后辅助外固定及避免过早负重是必要的。
2006年22期 1688-1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宏滨;宋一平;张发惠;童讯;王和洪;刘英;
[目的]研究膝以下严重开放性创伤的修复。[方法]自1995年3月~2005年3月收治膝以下严重开放性损伤153例,Ⅰ期修复106例,Ⅱ期修复47例,7种内固定方法,11种皮瓣修复方法。[结果]153例中随访132例,时间6个月~5年,平均17个月,术后功能优良率85·7%,皮瓣成活率良好。皮瓣局部坏死25例,骨不连4例,慢性感染8例,骨髓炎3例。[结论]改进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皮瓣桥手术扩大了皮瓣的应用范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为膝以下严重开放性损伤的修复提供了良好的方法;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和各种组织瓣的合理应用是修复成功的关键。
2006年22期 1691-1692+1761-1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7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亚非;庞桂根;张涛;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髓内扩张自锁髓内钉的适应范围。了解上述固定物的特点以提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00年6月~2003年9月应用带锁髓内钉、髓内扩张自锁髓内钉治疗116例胫腓骨骨折病人,其中男83例,女33例,年龄16~74岁,平均38岁。带锁髓内钉固定者60例;自锁髓内钉固定者56例。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9个月,对于上述2种手术方法列表进行了比较。[结果]在带锁钉组优良率、愈合率、闭合复位率、扩髓率、并发症、抗旋转能力分别为89·5%、96·7%、71·6%、51·6%、21·6%和+++。髓内扩张自锁髓内钉组对应相关数据分别是91·5%,98·2%,89·3%,5·3%,3·5%和+。[结论]带锁髓内钉是治疗胫骨骨折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自锁钉的手术适应症基本上同带锁钉。但自锁钉弹性固定,保持微动状态,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手术更易达到微创水平。胫骨中段或中下1/3横断、斜行骨折尽量选用自锁钉。带锁钉则适宜粉碎、多段骨折。本文带锁钉扩髓与自锁钉不扩髓术式比较,两者愈合方面未显出不同。胫腓骨骨折髓内钉固定一般不必要扩髓。
2006年22期 1693-1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22期 1696+1699+1703+1715+1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重飞;朱庆生;王浩;贺增良;王军伟;
[目的]讨论螺旋刀片交锁的股骨重建髓内钉在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7例非病理性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按照Seinsheimer分类,其中Ⅰ型2例、Ⅱ型9例(ⅡA型5例、ⅡB型3例、ⅡC型1例)、Ⅲ型12例(ⅢA型7例、ⅢB型5例)、Ⅳ型3例、Ⅴ型1例,均采用AO/ASIF带螺旋刀片的股骨重建型髓内钉(UFN-SB)固定。[结果]所有27个病例随访9~42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可早期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及无负重下地活动,未出现交锁螺旋刀片断裂、退出或松动等并发症。[结论]螺旋刀片交锁的股骨重建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有利于骨折愈合、有效避免股骨缩短、旋转及髋内翻畸形,具有疗效好、创伤小、康复快、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特别是对于骨质疏松的中老年患者,这种新型交锁方式有效地减少了交锁钉周围的骨量丢失,增加了骨与内植物的接触界面,提供了更加理想的成角稳定性和旋转稳定性。
2006年22期 1697-1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毅;李兴海;陈玉楼;张心宇;
[目的]探讨动力髁螺钉(DCS)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本院2000年9月~2004年9月间使用动力髁螺钉(DCS)进行内固定治疗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评价其疗效。骨折采用Evan's分型,其中将Evan'sⅢ型、Evan'sⅣ型以及反粗隆间Evan'sⅤ型骨折列为不稳定型骨折。[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8~1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无髋内翻及内固定衰竭发生,髋关节优良率89%。[结论]对于大粗隆下方存在骨折的Evan'sⅢ型,Evan'sⅣ型及反粗隆间Evan'sⅤ型等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使用动力髁螺钉(DCS)进行内固定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内固定物衰竭及髋内翻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满意。
2006年22期 1700-17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2 ] |[阅读次数:1 ] - 王飞;陈百成;高石军;张奇;
[目的]探讨半月板成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水平撕裂的效果及手术方法。[方法]2002年12月~2006年8月,27人(膝)盘状半月板水平撕裂患者经关节镜行盘状半月板成型术。患者年龄6~42岁,平均32岁,男23例,女4例。关节镜探查后,首先切除半月板中央部约1/3的半月板组织,然后对半月板进行仔细评价。不稳定的一片切除至边缘,稳定的一片保留并且行半月板成型术,不能保留的则完全切除。术前及术后患者随访时行膝关节功能评分,并观察术后半月板再撕裂的可能性和再次手术的需求。[结果]患者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随访8个月。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术前65~79分,平均(72·48±4·64)分,术后83~98分,平均(92·18±4·52)分。术后患者功能评分较术前提高,没有发现再撕裂和需要再次手术治疗的患者。[结论]半月板成型术应用于盘状半月板水平撕裂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作为其手术选择方案之一。
2006年22期 1704-17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马立武;杨效宁;宋炎成;黄富国;裴福兴;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单臂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辅助有限内固定、周围软组织修复和重建与常规手术治疗创伤性肘关节不稳定的疗效对比。[方法]将2002年1月~2005年6月收治的117例肘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分别使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辅助治疗和常规手术,术后石膏外固定治疗。采用肘关节功能评价法(JOA)评分标准对肘关节在疼痛、功能、活动度、关节动摇性和畸形5个方面在术前和术后随访时进行评分。[结果]其中86例随访完整,随访时间8~30个月,平均18·6个月。常规组和支架组术后随访在功能和活动度两方面组间评分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疼痛、关节动摇性和畸形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总评分组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辅助手术治疗肘关节不稳定性,可提高术后肘关节侧方稳定性,保证肘关节早期安全的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周围韧带的修复,是一种较好的手术辅助方法。
2006年22期 1707-17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华清;王建华;王坤正;党晓谦;时志斌;姚建祥;
[目的]研究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病例68例,其中微创经皮穿针外固定技术加中药内服治疗35例(治疗组),单纯外固定器治疗33例(对照组)。[结果]本组平均随访3年10个月(1年8个月~6年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治疗组为(12·4±2·5)周,对照组为(15·5±2·9)周,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1%,对照组为78%,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
2006年22期 1710-1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尹燕军;牛勇;梁云峰;王玉波;曹丙伦;王慎东;方志强;孔庆华;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8例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例患者双下肢麻木、肌力Ⅲ级,按Frankel分级,2例均为C级;余无神经损伤症状。8例患者均采用全麻下后入路骨折椎体切开复位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中根据横突和上下关节突残留关节间隙仔细确认进钉点,上下各固定2个椎体、打入4枚椎弓根钉,钉尾安装连接系统,使骨折椎体撑开后拧紧连接系统各螺帽。对于2例有脊髓损伤症状的患者行椎管减压。[结果]8例患者术中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早期恢复良好,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0个月。2例有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Frankel分级由C级进步为E级。影像学检查显示骨折愈合良好,内固定物无松动和断裂,动力性摄片未见骨折内固定节段不稳征象。[结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大部分是整个椎体的骨折、脱位,所以极不稳定,经后路上下各固定2个椎体、打入4枚椎弓根钉的固定方法取得了较好疗效。它可以使骨折处获得坚强内固定,从而为骨折愈合提供了一个稳定环境,使骨折尽早愈合。
2006年22期 1713-1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胡飞;尚希福;孔荣;方诗元;童元;
[目的]分析后侧入路腰椎术后切口积液产生的原因,探讨积液的分型并确定相应的治疗策略。[方法]自2001年6月~2006年6月本院共开展1986例经后侧入路的腰椎手术。使用内固定的手术877例,未使用内固定手术1109例,比较两组间切口积液的发生率。将发生积液的病人分为Ⅲ型:Ⅰ型:病因明确型,共28例;Ⅱ型:感染型,共11例;Ⅲ型:病因不明确型,共14例。Ⅰ型病人给予穿刺抽液,对因治疗,营养疗法。Ⅱ型病人给予穿刺抽液,清创,手术灌洗和按药敏给予抗生菌治疗。Ⅲ型病人给予穿刺和预防应用抗生素。[结果]使用内固定组的切口积液率(4·33%)高于未使用内固定组(1·35%)P<0·01。平均住院日:Ⅰ型14·7d,Ⅱ型:87·6d,Ⅲ型:15·6d。[结论]伴随手术过程的复杂化切口积液率明显增高。给积液分型有助于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案。Ⅰ型病人予以穿刺抽液和对因治疗。Ⅲ型治疗的关键是防止转化为Ⅱ型。Ⅱ型治疗比较困难,积极的手术干预和按药敏给予抗生菌是两个关键的治疗方法。
2006年22期 1716-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哲元;丁真奇;2006年22期 1719-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明鑫;俞光荣;2006年22期 1722-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3 ] |[阅读次数:0 ]
- 吴波;杨柳;2006年22期 1725-1726+1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0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6 ] |[阅读次数:0 ]
- 高健伟;郭红燕;朱大成;2006年22期 1727-1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光灿;李康华;魏波;梁捷予;
[目的]研制静态三维钉板系统(STDSP),为临床提供一种具有更好抗压和抗扭性能,并可为后部粉碎的股骨颈骨折重建后部支撑的新型内固定器械。[方法]设计STDSP。骨折模型组以STDSP或TCS固定,进行破坏性抗扭和抗压实验;完整骨组以同前固定后再取出,行破坏性抗压实验。[结果](1)抗扭实验:扭转相同角度所需的扭矩和股骨颈前部骨折线张开相同程度时所需的扭距,STDSP组均大于TCS组(P<0·05);(2)抗压实验:股骨头下沉相同位移时所需的载荷和极限载荷,STDSP组均大于TCS组(P<0·05)。相同载荷时的股骨颈上部骨折线的张开位移,STDSP组小于TCS组(P<0·05);(3)愈合模型抗压实验:STDSP组的抗压极限载荷大于TCS组(P<0·05)。[结论](1)静态三维钉板系统(STDSP)的轴向抗压与抗扭能力以及内固定拆除后骨强度的保留能力,均优于3根松质骨螺钉;(2)初步认为STDSP是一种具有较好生物力学性能的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器械。
2006年22期 1729-1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程涛;戴闽;郝亮;范红先;帅浪;姚浩群;程细高;
[目的]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在假体周围各区的表达和分布变化,各区iNOS和ONOO-表达与骨溶解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选取6例镁硅玉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手术中按Delee-Charnley髋臼分区法和Gruen股骨分区法,取出松动假体周围各区的假体-骨间界膜,免疫组化法检测iNOS和ONOO-体内生成标志物硝基酪氨酸(NT)的表达,同时以术前X线片,区分假体周围非骨溶解区和骨溶解区。分析并比较iNOS和NT在各个分区中的阳性表达,与骨溶解程度的关系。[结果]髋臼侧Ⅲ区的iNOS阳性细胞率高于Ⅰ、Ⅱ区,股骨侧1、2、6、7区染色阳性细胞率高于3、4、5区(P<0·05);髋臼侧Ⅲ区的NT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Ⅰ、Ⅱ区,股骨侧阳性细胞率由高到低依次为1、7区,2区,6、4、3、5区(P<0·05);骨溶解区界膜组的iNOS和NT阳性细胞率均明显高于非溶骨区界膜组和OA滑膜组(P<0·01)。[结论]假体周围iNOS和ONOO-的表达具有一定规律性,并与骨溶解程度密切相关。iNOS和ONOO-的异常表达可能是磨损颗粒造成界面骨重建受阻和骨溶解的关键环节之一。
2006年22期 1733-1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谭洪波;杨柳;段小军;张洪鑫;左镇华;金旭红;李忠;王富友;
[目的]研究兔骨髓单个核细胞(marrowmononuclearcells,MNCs)向内皮方向诱导的简捷有效方法,进行科学的计量分析并观察体外传代培养条件下的主要生物学特点。[方法]梯度离心分离兔MNCs,直接诱导培养,以每106个MNCs收获第1、2代内皮细胞的数量计量内皮细胞的收获效率;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特点,免疫组化及内皮细胞功能鉴定。[结果]以1×106/cm2的密度接种MNCs,经7~8d培养可收获第1代内皮细胞;第1、2代内皮细胞的收获总量和MNCs的收获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每106个MNCs平均可收获第1代内皮细胞约(7·086±0·75)×104个,平均收获第2代细胞(53·20±6·47)×104个。诱导的内皮细胞为铺路石样,呈单层生长,第2代细胞CD31、八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均为阳性,摄取低密度脂蛋白和结合凝集素实验均阳性。[结论]以1×106/cm2的MNCs接种密度,收获第1、2代内皮细胞所需时间较短,收获效率高,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生物学特性稳定,有望作为骨组织工程血管化的种子细胞。
2006年22期 1737-1740+1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3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志翔;张柳;张楠;
[目的]研究降钙素(calcitonin,CT)对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的保护作用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metalloproteinase1,MMP-1)的影响。[方法]20只6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行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术(anteriorcruciateligamenttransection,ACLT)。手术1周后将动物随机分为ACLT+CT组和ACLT组。ACLT+CT组皮下注射降钙素5IU/kg,每日1次,连续6周;ACLT组则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术后7周处死动物。观察股骨内髁关节软骨的组织学病理改变,HE切片按照Mankin评分表评分。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及免疫组织学的方法检测软骨中MMP-1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ACLT+CT组软骨退变的大体评分和光镜下Mankin评分都显著低于ACLT组(P<0·01);ACLT+CT组MMP-1的RNA和蛋白含量亦远低于ACLT组(P<0·01)。[结论]降钙素5IU/kg每日1次皮下注射能够明显降低兔膝关节不稳定诱发的骨关节炎软骨的退变,可能通过降低软骨中MM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保护关节软骨。
2006年22期 1741-1743+1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黄轶刚;张世民;俞光荣;2006年22期 1744-1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烨;冯德宏;王凌;
[目的]探讨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体会及经验。[方法]对30例(次)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T形或三叶形钢板内固定的方法,并分析疗效。[结果]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22周。有1例病人出现肱骨头坏死。有1例病人于术后出现伤口感染,经治疗后未影响骨折愈合。肩关节功能:优,11例;良,14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6·3%。[结论]对于粉碎型肱骨近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来治疗有良好的效果。术中强调肱骨大结节(岗上肌止点)的修复或重建,和对于腋神经的保护。
2006年22期 1747-1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袁涛;蒋青;翁文杰;
[目的]探讨高龄高危病人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方法]48例80岁以上的高龄病人行髋关节置换手术,ASA评分:Ⅰ级22例、Ⅱ级13例、Ⅲ级11例、Ⅳ级2例。所有病例术前详细检查,针对其基础病积极内科治疗,把握手术时机,术中注意手术体位、加强麻醉监测,术后积极康复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40个月(平均26个月),Harris评分70~94分,平均88分。无致死性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高龄高危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医生要充分重视,及时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加强术前、术中、术后各个环节的操作,近期随访效果满意。
2006年22期 1749-1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宓士军;高景春;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穿刺定位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2年12月~2006年3月应用自行研制的椎体成形穿刺定位导向器引导穿刺,完成椎体成形术72例,对使用此仪器的成功率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共实施椎体成形手术138例,其中应用穿刺定位导向器操作的72例,全部一次成功,穿刺针到位理想。没有应用穿刺定位导向器66例,更换穿刺位置6例,穿刺针到位不理想4例。出现泄露并发症的4例病人中均是没有使用穿刺定位导向器的。穿刺到位时间:应用穿刺定位导向器者,平均1·8min。不使用穿刺定位导向器者平均6·7min。[结论]应用椎体成形穿刺定位导向器简便易行,缩短手术时间,穿刺安全准确,值得推广。
2006年22期 1751-1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秦步平;黄永刚;施晓健;
[目的]介绍可吸收螺钉和可吸收线组成可吸收张力带固定尺骨鹰嘴骨折。[方法]将尺骨鹰嘴骨折复位,以1枚可吸收螺钉将其与尺骨干固定,尺骨干与螺钉尾部以可吸收线作张力带固定。[结果]可吸收张力带固定尺骨鹰嘴骨折59例,固定牢靠,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可吸收张力带固定尺骨鹰嘴骨折操作简便,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无需2次手术取内置物,值得推广。
2006年22期 1753-1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余爱玉;康两期;林得志;2006年22期 1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金梅;戴冬梅;张宇飞;郭丽;颜盼盼;2006年22期 1756-1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任中武;倪斌;2006年22期 1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家虹;王伟;2006年22期 1759-1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22期 1765-1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