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通伯;颜小琼;2006年24期 1841-1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苟三怀;欧阳跃平;刘岩;葛亮;韩庆林;王琪;席焱海;
[目的]探索影响老年人股骨粗隆部骨折愈合的因素及弥补治疗缺陷的措施和方法。[方法](1)对100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部骨折手术治疗后骨折愈合情况临床研究,分析探索老年人股骨粗隆部骨折不愈合原因和治疗上存在的缺陷,仔细了解骨折前疾病史并积极预防和治疗,对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由专科协同治疗;(2)早期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3)鼓励早期肢体运动、预防骨质疏松、关节退变、肌肉萎缩等骨折病。[结果]本组随访100例,随访时间1~5年,平均随访时间3.8年。死亡2例(2%),恢复自主生活能力78例(78%),部分恢复生活能力12例(12%),失去生活能力6例(6%)。骨折愈合情况:除死亡2例外,98例进行定期随访,8~10个月骨折愈合68例,10个月以上骨折愈合22例(其中包括慢性感染影响骨折愈合3例),骨折没有愈合之前发生内固定松动8例,内固定断裂4例,共12例。[结论]对老年人骨折在内科疾病的有效管理监护下,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减少老年人骨折后并发症,积极进行肢体功能锻炼,能有效的提高骨折愈合和老年人日后生活质量。
2006年24期 1844-1845+1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方跃;康鹏德;杨天府;池雷霆;王光林;裴福兴;
[目的]回顾性分析膝关节周围骨折、膝关节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法]自1998年3月~2005年5月,共收治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合并有腘动脉损伤患者71例,通过临床检查、血管造影或(和)Dopp ler检查,及早明确诊断,及时手术探查,修复损伤的动脉、采用简单、快捷、可靠的方法稳定骨折,术后抗凝、解痉、预防感染治疗。[结果]15例伴有严重的小腿软组织毁损初期截肢,其余56例手术成功修复。骨折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钢板螺钉固定或外支架固定。术后吻合口处发生血栓形成2例,经Dopp ler检查证实后急诊切除血栓部,取自体大隐静脉逆转移植吻合成功。2例发生骨髓炎(均为开放性骨折),经病灶清除庆大霉素骨水泥链珠植入等处理后愈合。2例发生创伤性膝关节炎。其余骨折愈合良好,肢体功能恢复较好。[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应高度怀疑合并有腘血管损伤,通过仔细临床检查,必要时结合Dopp le、r血管造影尽早明确诊断,及早手术探查修复损伤的血管,稳定骨折。
2006年24期 1846-1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肖裕华;李绍琴;李建飞;陈宗和;
[目的]探讨采用手术治疗成人肱骨小头冠状面骨折的固定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1年1月~2005年7月,采用手术切开直视下复位骨折,分别于肱骨小头、滑车置入螺钉固定治疗肱骨小头骨折6例。男2例,女4例,年龄27~48岁,平均38岁,左侧4例,右侧2例。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无神经、血管损伤。手术时间为伤后3~9 d。[结果]6例手术中均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伤口Ⅰ期愈合,X线片显示骨折解剖复位。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2~52个月,平均32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6~9周,平均7周。未见肘关节骨化性肌炎、肱骨小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疗效评估在使用B roberg-Morrey评分系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极好5例,好1例。[结论]肱骨小头冠状面骨折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达到解剖复位和牢固固定并早期行肘关节主动伸屈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2006年24期 1850-1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柯楚群;何伟东;林英权;许知光;黄新宇;
[目的]介绍应用骨水泥髓内充填加钢板固定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技术要点,并对骨水泥固定的原理进行分析。[方法]2003年3月~2005年3月,共10例,男4例,女6例,平均78岁。3分骨折6例,4分骨折4例。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直视下复位,先以骨水泥作髓腔内充填,再用钢板固定。术后3 d开始功能锻炼。术后1、3、6、12个月行X线片检查及肩关节功能评估。[结果]按JOA功能标准,优5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0%。X线片结果:7例骨折解剖复位,3例骨折仍有3~5 mm移位,全部钢板螺钉固定可靠,无松动。骨折均获得愈合。[结论]骨水泥髓内充填加钢板固定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不稳定性骨折的固定效果可靠,可以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获得满意的功能恢复。
2006年24期 1853-1854+1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李欣;何爱咏;
[目的]比较研究锁骨钩钢板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52例肩锁关节脱位或锁骨远端骨折患者,34例采用锁骨钩钢板、18例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回顾性分析比较其手术难易程度、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术中两组手术难易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锁骨钩钢板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0.0%,肩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为97.1%,优于克氏针张力带组的38.9%、72.2%,P<0.05。[结论]锁骨钩钢板是一种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上优于克氏针张力带的新方法,值得推广。
2006年24期 1855-1857+1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姜永庆;董大明;王岩松;陈立民;
[目的]探讨急性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006年收治的急性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入院24~72 h内血钠低于130 mmol/L,其中5例低于120 mmol/L。14例尿钠40~68 mmol/L,1例尿钠为148 mmol/L;尿渗透压420~980mmol/L,12例患者经适当的补盐和限制水摄入量治疗,低钠症状2~3周内改善;2例发热患者因发热不能严格限制水摄入,其中1例2个月后恢复,另1例失访;1例患者补盐限水后病情加重,调整治疗方案后恢复。[结论]颈髓损伤越重,损伤后低钠血症发生率越高;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多由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引起;血钠浓度,血、尿渗透压等是诊断依据;适当补充钠盐和液体量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2006年24期 1858-1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王如林;欧阳甲;蒋国强;陆建猛;俞武良;韦勇力;
[目的]探讨下颈椎双侧关节突脱位的复位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2005年6月收治下颈椎双侧关节突脱位患者22例,其中13例行MR I检查,9例有椎间盘突出,占69.2%。依据复位前是否切除损伤的椎间盘分为2组,分析复位后神经损伤的变化。[结果]未切除损伤的颈椎间盘,复位中1例、复位后3例神经症状加重。(ASIS)分级,C-A1例,C-B1例,C-D2例。切除组复位后神经症状无1例加重。[结论]下颈椎双侧关节突脱位大多数并发椎间盘突出,未切除椎间盘复位可能加重神经损伤。前路损伤椎间盘切除、复位、椎间植骨可1次完成,不但能避免各种继发性损伤,而且可即刻稳定,便于护理,融合率高。
2006年24期 1860-1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洪建明;刘敏;胡学峰;吴军;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颈前路减压钢板固定对于早期外伤性颈髓损伤的治疗疗效。[方法]115例患者设治疗组(HBO+ACSLP)、对照组1(ACSLP)、对照组2(HBO),分别治疗然后进行观察治疗效果,总结各组预后。其中HBO在伤后或术后平均4.3 d接受3个疗程共30 d治疗。ACSLP平均在伤后4.75 d采用颈前路减压带锁钢板固定法接受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92.1%;对照组1显效率72.2%;对照组2显效率36.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1(P1<0.05))和对照组2(P2<0.01),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HBO+ACSLP治疗早期外伤性颈髓损伤较单纯ACSLP及HBO治疗有更好的疗效。
2006年24期 1863-1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远禄;田显阳;秦晋;张奎;苟景跃;胡建华;王珏;
[目的]剖析桡神经损伤的原因,总结其经验教训。[方法]采用非手术疗法(给予抗炎、消肿、营养神经药物,辅以针灸理疗)和手术疗法(骨折复位内固定术、肌腱断裂修复术后,手术探查施行神经外膜缝合、神经松解术)治疗桡神经损伤29例。[结果]平均神经愈合时间为4个月;优19例,良8例,可2例。[结论]本组桡神经损伤的恢复效果满意,有的患者在恢复过程中的电生理显示与体征、症状不符;临床工作中,能及时正确判断神经损伤的性质和程度,对指导临床治疗极其重要;肱骨骨折内固定之际,必须仔细分离出桡神经并予以保护,其后整复骨折施行内固定;取出内固定物时,应先从远近端解剖出正常的桡神经,再逐渐暴露被瘢痕组织黏连的桡神经段,保护好桡神经,其后取出内固定物。骨外科医师只有谨慎地操作,方可减少桡神经的损伤。
2006年24期 1866-18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5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唐三元;杨辉;付海鹰;詹鹏;张宇;
[目的]探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便于临床选择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001年1月~2005年8月间手术治疗的跟骨骨折38例(42足),骨折类型:按Essex-Lopresti分类方法:Ⅰ型,舌形骨折6足,Ⅱ型,压缩骨折28足,Ⅲ型,严重粉碎骨折8足,手术方式均为钢板内固定(AO跟骨钢板,国产仿AO跟骨钢板),手术入路均为外侧“L”形扩大入路,术后不用石膏固定,2~3 d后即行不负重功能锻炼,6~8周后逐渐负重锻炼。并与40例(42足)采用非手术方法(手法复位石膏固定、骨牵引后石膏固定)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所有病例随访10~36个月,平均17个月。[结果]按M 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并以每足为基数,手术治疗组:优良率93%,其中Ⅰ型骨折优良率为100%,Ⅱ型骨折优良率为96%,Ⅲ型骨折优良率为75%。非手术治疗组:优良率67%,其中Ⅰ型骨折优良率为92%,Ⅱ型骨折优良率为77%,Ⅲ型骨折无优良患者。[结论]跟骨骨折治疗的关键是尽可能恢复跟距、跟骰关节面的平整和跟骨的正常解剖形态。对跟骨Essex-Lopresti分类Ⅱ型和Ⅲ型骨折者,应积极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并应恰当地选择手术入路,掌握正确地骨折复位方法和术后处理。对跟骨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应据患者的个体状况、骨折类型等综合考虑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2006年24期 1869-1872+1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下载次数:4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赵兴伟;冯晶军;2006年24期 1873-1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5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李光辉;刘玉杰;2006年24期 1877-1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赵金柱;宋展昭;2006年24期 1880-1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董飞;陈鸿辉;2006年24期 1882-1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孟乘飞;张春礼;2006年24期 1885-18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奉琪;张英泽;潘进社;宋朝晖;樊新云;
[目的]探讨骨盆动脉吻合的影像学特点及骨盆骨折出血超选择动脉栓塞的方法。[方法]自1999年1月~2005年6月,60例患者因血流动力学不稳而行骨盆动脉造影。男42例,女18例;年龄21~52岁,平均34.5岁。对造影片上骨盆动脉吻合出现的类型及数量进行观测。[结果]从骨盆的动脉造影上观测到的动脉吻合支为:腰动脉与髂腰动脉100%;髂腰动脉与旋髂深动脉88.33%:闭孔动脉与腹壁下动脉吻合(或髂外动脉)36.67%;臀下动脉与阴部内动脉吻合26.67%;骶外侧动脉与骶中动脉及对侧骶外侧动脉吻合100%;臀下动脉与旋股内外动脉及股深动脉升支吻合56.67%;臀上动脉与臀下动脉吻合61.67%。[结论]骨盆骨折出血时,应实施超选择栓塞即栓塞出血动脉的断端及其吻合支,从而减少动脉栓塞引起的并发症。
2006年24期 1888-1890+1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赵智;赵慧;吕淑红;秦绍春;张健;丛庆伟;李爱萍;
[目的]探讨他汀类(statins)药物S imvastatin促进大鼠坐骨神经修复及其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制作SD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crush)模型,分别予S imvastatin和溶媒(0.3%羧甲基纤维素钠)对照干预2周,并设立假手术组。手术后作行为学、神经电生理学、组织学计价和血清TNFα-和IL-6检测。[结果]S imvastatin干预组趾展功能指数在术后5、8 d较对照组大,2周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幅度高,4周神经传导速度(NCV)快;手术后5 d,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尤以IL-6为明显;S imvastatin干预组神经再生形态优于对照组。[结论]S imvastain可能通过减少血清IL-6和TNFα-的生成,抑制免疫反应,对大鼠坐骨神经crush损伤修复产生促进作用。
2006年24期 1891-1893+19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冯林杰;罗卓荆;王晓礽;沈学锋;孟浩;王亮;史晓娟;
[目的]探讨大鼠嗅神经鞘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同种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通过差速贴壁法获得较高纯度的嗅鞘细胞,在接种培养后的9~12 d,收集并制备嗅鞘细胞条件培养液,与纯化培养第3代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共培养,观察其诱导分化后的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诱导分化结果。[结果]发现大鼠嗅鞘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同种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有明显的诱导分化作用,在72 h时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计算MAP-2和GFAP阳性细胞的比率分别为55%、23%。[结论]大鼠嗅鞘细胞条件培养液有明显的诱导同种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作用。
2006年24期 1894-1895+1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明;曹豫江;张德文;罗聪;倪滨;江标;
[目的]通过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离体培养后与去抗原牛松质骨复合植入新西兰大白兔桡骨缺损处,比较修复节段性桡骨缺损的效果,初步探讨治疗骨缺损的组织工程学方法。[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离体培养、纯化、扩增后在等同于细胞培养的条件下与去抗原牛松质骨(BCB)复合培养,制成MSCs/BCB复合物并经电镜扫描证实复合物有细胞生长。制成同种异体新西兰大白兔桡骨干15mm节段性动物模型,MSCs/BCB复合物通过手术移植入动物模型桡骨缺损处,通过X线放射学、组织学、生物力学检测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空白组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术后2、4、8、12、16周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放射学检查评价新骨生成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组织学检查新骨生成速度、生成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16周生物力学三点抗弯曲实验载荷、弯曲应力检测,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新骨生成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标本与正常基本一致。空白对照组各时点均无新骨形成,最后缺损由纤维组织充填。[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骨组织工程中适宜的种子细胞。去抗原牛松质骨能够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复合培养,移植入异体新西兰大白兔后未见明显免疫排斥反应,是可以选择的细胞载体。MSCs/BCB复合物植入修复兔桡骨缺损能够加速新骨形成,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BCB植入。
2006年24期 1896-1899+19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布林;钟环;姜汉国;袁即山;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 derived nervegrowth factor,BDNF)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 m arrow stem cells,BMSCs)静脉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方法]SD大鼠制备成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损伤对照组(A组)、BMSCs静脉移植组(B组)、NGF、BDNF基因修饰的BMSCs静脉移植组(C组)、正常对照组(D组)。治疗后2、6、10周,每组动物分别进行联合行为评分(GBS)、运动诱发电位(MEP)、感觉诱发电位(SEP)检查、双下肢功能测定(爬坡试验),评价脊髓损伤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时间的延长,C组GBS、MEP、SEP及下肢功能明显改善。与其他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GF、BDNF基因修饰的BMSCs静脉移植能部分恢复损伤脊髓的功能。
2006年24期 1900-19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慎江;赵勇;吴化民;蔺大伟;刘德斌;张艳;孙景春;朱峰;朱岩;徐向东;崔学峰;梁文杰;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R I)在脊柱肿瘤、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3例脊柱病变(31例结核,32例肿瘤)MR I资料。[结果]32例肿瘤椎间盘均未受累,其中10例仅累及椎体,20例椎体、附件均受累,2例仅累及附件。31例结核软组织均受累,附件均未见受累,其中29例椎间隙狭窄或消失。无论结核,还是肿瘤,T1W I以低信号为主,T2W I以高信号为主。[结论]MR I有助于脊柱肿瘤、结核鉴别诊断,椎间盘未受累为肿瘤特点,椎间盘、软组织受累及附件完整为脊柱结核的特点。
2006年24期 1903-19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田敏;李坤;
[目的]评价微型锚钉治疗锤状指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2月~2006年3月,应用微型锚钉治疗8例锤状指患者。[结果]8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6个月~1.5年,平均8个月。术后4~8周全部愈合,无患肢疼痛及功能障碍,无1例复发。疗效评定:优5指,良3指,优良率100%。[结论]经初步临床验证,应用微型锚钉治疗锤状指,能够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2006年24期 1906-19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董德凡;刘明;凌能本;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方法]采用外侧小切口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24例高龄股骨颈骨折。[结果]经10个月以上随访21例,未出现感染、深静脉栓塞、关节脱位、假体松动及下沉等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适合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完善的术前准备、正确熟练的手术操作、恰当的功能锻炼是保证疗效,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更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2006年24期 1908-19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宋锡伦;苏军;唐广应;程刚;
[目的]探讨应用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结果。[结果]随访25例,随访时间最长4 a,最短8个月。随访结果:优16列,良7例,可2例,3例坐骨神经损伤者有2例于术后6个月完全恢复,1例随访2 a仍未完全恢复,无术后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复位良好,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髋臼骨折的较好方法。
2006年24期 1910-1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徐瑞生;吴洁石;薛骏;侯春林;
[目的]观察医用几丁糖对股骨逆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后,预防膝关节黏连方面的作用。[方法]56例因股骨远端骨折行膝关节开放、股骨逆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的患者中随机选择29例,术中关节腔内涂布2%几丁糖4 m l作为几丁糖组;另27例常规手术不作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双盲法观察术后6周和1年时膝关节的伸屈活动度。[结果]56例均获随访,术后6周时膝关节活动度几丁糖组伸屈104°±23°、对照组伸屈72°±16°,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1年几丁糖组伸屈161°±30°、对照组105°±28°,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医用几丁糖能有效预防股骨逆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后膝关节黏连的发生。
2006年24期 1912-1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陈德喜;李巍;刘玉江;邢立峰;郎继孝;万修阳;王博;赵景明;
[目的]椎体撬拨植骨成形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早期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预防术后形成“空心椎”引起的钉松动、断钉及伤椎再塌陷、后凸畸形等并发症。[方法及结果]收治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28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用神经根探子撬拨压缩下陷的伤椎上终板和前中柱,使之复位,经伤椎通过椎弓根植骨成形。术后随访6~18个月,全部获得骨性愈合(100%)。脊柱后凸Cobb's角度术前平均23.6°(n=23)矫正至术后平均4.4°(n=23),随访角度5.3°;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由术前平均45%恢复至术后97%,随访时95%;伤椎椎管内矢状径术前平均7.6 mm,术后17.5 mm,随访矢状径17.1 mm,无明显狭窄。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或弯曲。[结论]椎体撬拨植骨成形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安全性高,经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恢复了伤椎的强度和刚度,减少了内固定的应力,防止后凸畸形,降低并发症出现。
2006年24期 1914-1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史家明;吴士良;钟彬;娄长山;李瑞民;
[目的]通过对31例手指伸肌腱疲劳性断裂诊疗,提出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断裂肌腱采用直接端端吻合23例,肌腱转位8例,术后石膏外固定3周后,行功能锻炼。[结果]31例中18例随诊6个月~1年,优14例,良3例,可1例,无病例发生再断裂。[结论]插秧致手指伸肌腱疲劳性断裂需要手术治疗,新鲜断裂可以采取直接吻合修复,断裂超过3周的可以采用肌腱转位,手术后效果满意,病人恢复良好。
2006年24期 1916-1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红;李叶红;张启英;王学丽;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治疗后交叉韧带(PCL)合并后外侧角损伤的康复护理。[方法]对21例膝关节镜下行自体四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膝PCL和后1/2股二头肌腱重建PCL康复护理分析。术前注重心理护理,教会功能锻炼的基本要领。术后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及出院指导。[结果]21例应用膝关节镜重建(PCL)合并(PLC)损伤患者随访12~33个月,术前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通过科学的功能锻炼方法,保证了关节镜手术效果,使患者对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满意。
2006年24期 1918-19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童良勇;马建国;2006年24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2006年24期 1921-1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