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国外新动态

会议纪要

图片报道

  • 脊柱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及现代外科治疗

    刘洪;Hirokazu Ishihara;张腾云;

    [目的]探究脊柱化脓性骨髓炎的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39例脊柱化脓性骨髓炎患者均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加椎间植骨术。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病原学及影像学特点和疗效。[结果]随访2~17年,平均8.5年。所有患者腰背疼痛均有缓解,其中17例疼痛完全消失,其余22例有时轻微疼痛。下肢神经功能除1例感觉障碍加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率20%~100%,平均75.6%。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2~6个月,平均4个月。血沉从术前平均73mm/h恢复到术后平均29mm/h,而C反应蛋白全部恢复正常。无与手术直接相关的死亡及其他并发症。病原学结果:19例(48.7%)患者细菌培养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10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大肠杆菌2例,绿脓杆菌2例,肺炎链球菌1例,肺炎克雷白杆菌1例,弗氏柠檬酸杆菌1例。[结论]患者本身的基础疾患是导致脊柱化脓性骨髓炎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致病,某些条件致病菌或非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及表皮葡萄球菌等也可以导致脊柱化脓性骨髓炎的发病;C反应蛋白比ESR及白细胞计数更为敏感,可用于脊柱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及判定疗效的重要参考指标;MRI对脊柱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更为敏感、特异及准确;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是治疗脊柱化脓性骨髓炎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2007年03期 No.173 16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KASS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侧凸畸形

    王文军;姚女兆;刘利乐;胡文凯;王麓山;DS.Marks;

    [目的]评价应用Kaneda脊柱前路矫形系统(Kaneda anterior scoliosis system,KASS)治疗胸腰椎侧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3例脊柱侧凸畸形通过前路椎间盘摘除、松解、椎间植骨融合及KASS内固定矫正侧凸畸形的临床资料,男性17例,女26例。年龄11~24岁(平均14.6岁)。侧弯病因:特发性35例,先天性8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满意矫正效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2个月(6个月~4年)。胸腰椎术前侧凸Cobb s角平均为66°(43°~98°),术后矫正至18°(0°~32°),畸形矫正率为91.7%。无明显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3例出现矫正度部分丢失。[结论]KASS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侧凸具有能早期矫正畸形,创伤小,融合固定节段少,矫形效果好,维持术后矫正度理想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2007年03期 No.173 164-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头盆环牵引全脊柱截骨内固定治疗重度脊柱弯曲

    田慧中;吕霞;马原;

    [目的]介绍头盆环牵引全脊柱截骨加内固定治疗重度脊柱弯曲的手术方法,并总结185例重度脊柱弯曲的治疗结果。[方法]对重度脊柱侧弯患者,先用头盆环牵引,使重弯变为轻弯,以便置入器械的安装,再在头盆环牵引下进行截骨矫正畸形和内固定手术,术后继续配戴头盆环制动,术后第2d即可下床站立活动,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方便。[结果]作者自1983~2003年,采用此法治疗重度脊柱侧弯185例,平均矫正率是70.32%。脊柱截骨断端能达到坚固的骨性融合,矫正率丢失平均在5°以内,术后晚期并发脱钩者4例,均经再次手术固定解决,对矫正效果无影响。1例术后1年并发感染,拆除置入器械后,伤口很快愈合,X线所见植骨愈合良好。1例并发神经根疼痛,而后逐渐减轻,所有病例未见脊髓损伤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头盆环牵引加全脊柱截骨是治疗重度脊柱侧弯的有效方法,对那些仅用单纯器械无法安装,置入困难的病例,经头盆环牵引后,内固定器械容易安装,再加上全脊柱截骨,能使弯曲的脊柱进一步伸直,减轻了内固定器械所承受的负荷力,避免了脱钩断棍的发生,为治疗重度脊柱侧弯的有效手段。

    2007年03期 No.173 16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3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改良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生长发育期脊柱畸形209例报告

    高吉昌;陈庆贺;屈金良;王正雷;张承敏;王仑;晁民;

    [目的]研制改装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USS)为两端滑动中段锁定横连杆套式滑动的椎弓根螺钉固定框架结构,经后路手术治疗生长发育期脊柱畸形。[方法]自2000年6月~2006年6月使用改装USS系统内固定治疗生长发育期脊柱畸形209例。男106例,女103例,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弯92例,先天性脊柱侧弯72例,青年驼背26例,其他19例。年龄:女8~14岁,男10~16岁,平均13.22岁。改装USS系统后路顶椎为中心3~5椎节置锁定螺钉,其余两端椎节均为滑动螺钉。双横连杆与矫形棒连接处为锁定结构、协同固定矫形棒、而横连杆连接处为套管式滑动。这种改装的USS系统不影响脊柱的纵向生长和两椎弓根的横向间发育。[结果]本组209例,术后26~60个月随访96例。畸形度数Cobbs角45°~110°,平均Cobbs角68°,术中矫形脊柱增高4~15cm,平均7cm,平均增高2.4cm。断棒3例,但无移位及神经症状。[结论]改装USS系统的两端滑动中段锁定椎弓根螺钉框架后路手术固定矫形保留中段锁定不失原有的三维矫形力度、矫形力量强度、钢度。两端滑动不限制脊柱继续生长,滑动的横连杆不限制椎弓根间横向发育,术后26~60个月随访观察疗效满意。

    2007年03期 No.173 173-175+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应用金属对金属全髋表面置换术的早期疗效及临床体会

    茹江英;胡玉华;刘璠;王长峰;兰海峰;

    [目的]探讨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MMSA)的早期疗效及临床体会,指导临床规范、合理的应用该技术。[方法]从2004年9月~2005年7月,对18例(23髋)患者行混合型MMSA术(ConservePlus,Wright),其中股骨头坏死12例、骨性关节炎3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2例和创伤后骨性关节炎1例。平均年龄43岁(28~54岁),平均体重指数(RMI)27.3(20.5~44.8)。对所有患者都进行了问卷调查、髋关节功能检查、并做了术前、术后的Harris评分,术后疼痛发生评估及X线分析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7.8个月(14~24个月)。23个患髋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从术前46(32~51)分到术后1年的85(58~96)分,最后一次随访时为93(61~100)分。2例术后轻微疼痛,1例中度疼痛(CharnleyC组),无严重疼痛报告。X线显示:1例股骨假体内翻成角10°,但随访过程中没有出现假体松动和股骨颈骨折的并发症。所有病例未发现有股骨颈狭窄、股骨头坏死及假体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作为THR术前的过渡性术式,MMSA术为治疗年轻的或术后对活动量要求较高的年老髋关节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价值的手术方法。其早期疗效令人满意,但中、长期临床结果仍需进一步研究。

    2007年03期 No.173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腰椎滑脱症手术复位与未复位的对比

    张伟;杨启友;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经手术减压、神经根松解后,对滑脱椎体行复位与未复位进行对比,为指导临床对该症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患腰椎滑脱症经手术减压,神经根松解、行Steffee或M8腰椎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病人61例,术中对滑脱椎复位或未复位。[结果]术后随诊平均37.8个月,参照Yuan评价标准。复位组与未复位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轻度(<50%)腰椎滑脱病人,术中对滑脱椎节段椎管、神经根管彻底减压,神经根松解,椎弓根内固定后,对滑脱椎体进行复位与不复位无显著性差异。轻度腰椎滑脱症,可以选择不复位。

    2007年03期 No.173 180-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骨科围手术期急性致死性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

    郝东升;尹芸生;王东;李栋;刘巍;苏钟毅;

    [目的]提高对骨科围手术期急性致死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认识,选择正确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2005年7月12例于骨科围手术期确诊为急性致死性肺血栓栓塞症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本组12例中,9例进行溶栓及抗凝治疗,其中7例症状明显改善,痊愈出院,2例死亡;3例心跳骤停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急性致死性肺血栓栓塞症是骨科围手术期的急危重症,必须提高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改善预后、减少病死率。

    2007年03期 No.173 183-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腕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胡飞;尚希福;孔荣;方诗元;童元;

    [目的]探讨腕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及常见肿块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1993年1月~1994年6月开展的132例腕部软组织肿块切除手术,比较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分析手术并发症。[结果]132例肿块包括腱鞘囊肿110例,非腱鞘囊肿22例,共涉及11种疾病,术前诊断正确率86.4%,其中腱鞘囊肿与非腱鞘囊肿术前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5.5%和40.9%。所有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5例失访,治愈123例、复发3例,死亡1例,切除掌侧肿块6例出现并发症,切除背侧肿块2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腕部软组织肿块涉及疾病众多,对于腱鞘囊肿,手术治疗关键是掌握好手术指征及不同部位的手术要点;鉴于非腱鞘囊肿肿块性质难以确定,手术应当成为首诊选择。

    2007年03期 No.173 18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骨肿瘤经皮套管针穿刺活检

    郭建刚;古建立;李东升;冯峰;王新卫;张志勇;李勇军;黄满玉;

    [目的]报告171例穿刺活检的结果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套管活检针对骨肿瘤进行术前穿刺活检,回顾分析171例骨肿瘤患者的穿刺活检的结果。[结果]171例,穿刺活检阳性155例,穿刺活检阳性率90.64%,行手术治疗获得大体标本病理诊断者122例,活检准确诊断者98例,准确率80.33%,误诊5例。恶性肿瘤总例数110例,穿刺活检敏感性95.41%,特异性100%。[结论]穿刺活检对骨肿瘤术前诊断有较大价值,实施者对骨肿瘤的认识水平,操作的细致程度,对活检阳性率、准确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2007年03期 No.173 190-192+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

    毛宾尧;黄涛;

    2007年03期 No.173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四环素类抗生素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

    李兵;吴志宏;邱贵兴;

    2007年03期 No.173 197-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绝经妇女骨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段王平;卫小春;

    2007年03期 No.173 200-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预后研究进展

    刘伟;贾连顺;

    2007年03期 No.173 203-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臀肌挛缩症病因及诊断的研究发展

    卢浩浩;刘国辉;杨述华;

    2007年03期 No.173 207-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正常行走足底压力测定与临床作用

    黄海晶;王志彬;金鸿宾;

    [目的]应用自行制作的微型压力传感器进行正常行走足底压力测定与临床实测。[方法]作者将微型压力传感器组装成测力鞋,采用视频计算机处理的方式,动态采集、分析一个步态周期全过程的足底压力分布,同时结合临床病人分析足底压力的病理变化规律。[结果]在正常组行走过程中,前足承担体重的49%,中足与后足共同负担体重的51%,而在病理状态下,人体行走出现动态失衡,引起足部负重的病理改变。[结论]通过动态分析足底压力的正常分布与病理改变,明确病因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2007年03期 No.173 210-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7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影响胸椎后凸的多因素分析

    王冉东;王岩;白金柱;郭均;王晋东;柴伟;张国强;

    [目的]研究胸椎后凸与性别、年龄、椎体和椎间盘形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61例样本的性别、年龄资料和胸椎MRI片。在计算机上测量椎体、椎间盘前后缘的高度和Cobbs角,以椎体和椎间盘前后缘的高度比值代表椎体和椎间盘的形态,Cobbs角代表胸椎后凸。通过Pearsons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他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椎体形态与胸椎后凸的相关性比较大,相对来说椎间盘与胸椎后凸的相关性则比较小。女性81%的胸椎后凸与椎体和椎间盘的形态有关。男性72%的胸椎生理性后凸与椎体和椎间盘的形态有关。[结论]正常胸椎后凸是由椎体和椎间盘的形态共同决定的,特别是女性胸椎后凸与椎体和椎间盘形态的关系更加密切。

    2007年03期 No.173 213-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硬膜外封闭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局部病理变化的观察分析

    陶占怀;伍红桦;刘耀明;程刚;贺云飞;

    2007年03期 No.173 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PTEN、cyclinD1蛋白表达的关系

    段国庆;李书忠;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的表达在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PTEN、cyclinD1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骨肉瘤组织、20例骨软骨瘤组织中Survivin、PTEN、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Survivin与PTEN、cyclinD1蛋白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urvivin在骨肉瘤中的阳性率为62.5%(25/40),明显高于对照组骨软骨瘤10.0%(2/20)的阳性率(P<0.01)。PTEN蛋白在骨肉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2.5%(21/40),而在骨软骨瘤中为95.0%(19/20),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cyclinD1蛋白在骨肉瘤中的阳性率为80.0%(32/40),高于在骨软骨瘤中的45.0%(9/20),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和PTEN两者表达强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Survivin与cyclinD1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Survivin在骨肉瘤组织中过表达与骨肉瘤的发生有关;PTEN在骨肉瘤组织中失表达,它可能下调Survivin表达,对骨肉瘤起抑制作用:Survivin和cyclinD1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2007年03期 No.173 217-219+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5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关节软骨病损的磁共振成像及其与组织学的对照研究

    朱宝林;亓建洪;张经健;王新怡;马振申;范克伟;

    [目的]探讨MRI对关节软骨各期病变的敏感成像序列并评价MRI对早期软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1例新鲜截肢人和4例正常猪膝关节的T2W1、PDWI、GE、STIR、3DFS-FSPGR等序列的成像研究,选定最佳的序列用于6例猪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模型膝关节扫描,以MRI图像为标准切取标本染色,图像与染色图片对照以评价MR对关节软骨的诊断价值。[结果]5种序列的组织分辨力、病变检出率以3DFS-FSPGR序列最高分别达67.9%和93.7%;蛋白多糖(proteoglycan,PG)和胶原纤维(collagenfibers,CF)主要分布在关节软骨的深层组织。以MRI图像为标准切取的各级软骨标本之间染色浓度,PG呈递减关系,CF呈递增关系。[结论]在5种序列中,3DFS-FSPGR是理想的关节软骨成像序列;MR不仅对中晚期软骨病变有良好显示,对早期软骨病变也能作出正确诊断。

    2007年03期 No.173 220-222+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8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大鼠退变腰椎间盘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

    陈德胜;金群华;张焱;

    [目的]观察大鼠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中椎间盘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只。实验组采用手术方法以L3为中心切除棘突、关节突、棘上、棘间韧带,切断双侧竖棘肌。对照组仅切开皮肤后即缝合。术后8周,应用电镜技术对SD大鼠椎间盘组织进行详细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对照组的椎间盘组织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不显著,而实验组表现为软骨样细胞减少,出现不同程度地退变、坏死,细胞器数目减少,细胞外周致密颗粒增多;基质中胶原纤维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融合、扭结或钙化,胶原纤维束间裂隙增大;[结论]应用电镜观察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超微病理改变,可为研究腰椎间盘疾患提供相关的实验依据。

    2007年03期 No.173 223-225+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脱细胞脊髓天然支架的制备及形态学观察

    郭树章;任先军;蒋涛;吴波;

    [目的]采用化学脱细胞方法去除细胞和髓鞘成分制作细胞外基质支架,为桥接脊髓损伤缺损提供理想的天然神经支架。[方法]取SD大鼠胸段脊髓约2cm,运用冻融+化学萃取(3%脱氧胆酸钠和1KU/mlDNaseI、RNaseA)的组织工程学方法处理大鼠脊髓组织,并对处理后的脊髓支架分别进行组织学检查,了解脱细胞情况及细胞外基质支架形态。[结果]经过脱细胞处理后,光镜下HE染色脊髓横断面呈网状结构,未见细胞成分存留,纵切面上呈互相交错的管状通路;未见轴突、髓鞘和细胞核。髓鞘染色可见髓鞘脱除彻底,未见髓鞘成分。[结论]本实验采用冻融+化学萃取的组织工程学方法可制备出理想的天然脊髓支架,该支架与脊髓三维组织结构具有高度相似性,有望作为脊髓损伤后桥接物和神经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支架,本实验结果显示3%脱氧胆酸钠和1KU/mlDNa-seI、RNaseA进行脱细胞处理两次是较为合适的,能较为彻底去除细胞及髓鞘成分并较为完整地保留细胞外基质的三维结构。

    2007年03期 No.173 226-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改良Hoke跟腱滑动延长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欧阳元明;张敬东;

    [目的]推荐一种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手术方法和要点,以提高疗效。[方法]采用Hoke术滑动分离延长跟腱加距下关节后关节囊和(或)加踝关节后关节囊松解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共48例76足。男30例,女18例,双侧28例,单侧20例;平均年龄7个月,最小年龄4个月,最大18个月。术后平均随访1年6个月,最短6个月,最长为3年。[结果]畸形完全纠正为66足占86.84%,畸形复发5足占6.94%,其他2足占2.77%。[结论]改良的Hoke跟腱滑动延长较好的纠正了马蹄,距下关节松解跟骨与距骨之间充分的旋转复位,而使马蹄畸形得到更好的纠正。此种手术方法矫形可靠,简单安全,疗效肯定。

    2007年03期 No.173 229-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软组织平衡问题

    王海堂;刘万军;刘克贵;王维光;王诗军;安秀娜;

    [目的]通过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对本院在1992年1月~2002年3月间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脱位的12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病人中,有9例属软组织松弛,张力失衡所致,占75%。[结论]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松弛、张力失衡是术后脱位的主要原因;完善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软组织平衡技术,可降低术后脱位的发生率。

    2007年03期 No.173 231-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头胞唑啉钠预防腰椎间盘旋切术感染的临床药学分析

    马维萍;马志;

    2007年03期 No.173 23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L_(4、5)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右输尿管结石1例报告

    林世德;郝俊文;张云昌;冯飞;赵廷宝;

    2007年03期 No.173 234-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锁骨骨折合并对侧肩锁关节脱位1例

    俞敏;张孟超;马江涛;

    2007年03期 No.173 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Trevor病1例

    蔡春泉;蔡迎;杜晓杰;王萃芳;

    2007年03期 No.173 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Ilizarov技术之我见

    张雪非;

    2007年03期 No.173 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