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临床论著

  • 髌骨骨不连合并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治疗及对策

    牛云飞;李卓东;张春才;王家林;禹宝庆;许硕贵;

    [目的]探讨髌骨骨不连合并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形成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自1992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24例不同原因的髌骨骨不连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12~71岁,平均36岁;初次治疗方法:石膏固定3例,钢丝或丝线环扎11例,张力带钢丝6例,改良张力带钢丝4例;受伤时间距本次手术时间5~32个月;所有患者均采用镍钛聚髌器内固定,单纯使用聚髌器固定9例,聚髌器结合空心加压钉固定6例,结合克氏钉固定5例,结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4例。[结果]2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4年,平均35个月。骨不连在术后3~6个月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2个月,无骨块移位、植入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按照胥少汀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法:优14例、良6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83.3%。[结论]伴有膝关节功能障碍的髌骨骨不连,通过手术重建关节面的平整性,有效固定并早期进行术后功能锻炼是挽救膝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

    2008年14期 No.208 1041-1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3 ]
  • 下肢髓内钉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对策:内植骨结合阻挡钉技术

    王秋根;高堪达;高伟;王建东;陶杰;李豪青;李凡;吴晓明;吴小峰;朱宗昊;

    [目的]分析下肢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原因,观察内植骨结合阻挡钉技术治疗这类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对12例下肢骨干骨折髓内钉治疗术后并发非感染性骨不连的患者(其中股骨5例,胫骨7例;肥大型8例,萎缩性4例),采用稳定骨断端(更换更粗髓内钉+阻挡钉)、矫正骨畸形(阻挡钉+复位器)以及增强骨愈合能力(内植骨技术)的办法,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2年(平均1.5年)。所有患者最终获得骨性愈合,愈合率100%,愈合时间4.7~13.5个月,平均7.8个月。所有患者主观疼痛症状消失,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内植骨结合阻挡钉技术是一种治疗下肢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2008年14期 No.208 1045-1047+1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162 ]
  • 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分析

    谭红略;钱臣;赵金坤;王生介;石岩;周琦;

    [目的]评估动力髁螺钉(Dynamic condylar screw DC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男18例,女11例,平均年龄52.2岁;车祸伤7例,坠落伤8例,跌伤14例;骨折按照Seinsheimer分类,Ⅱ型5例(ⅡB型2例、ⅡC型3例)、Ⅲ型12例(ⅢA型7例、ⅢB型5例)、Ⅳ型5例、Ⅴ型7例。手术方式均采用切开复位动力髁螺钉固定。所有病例随访9~24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内容包括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3.5个月(3~5个月),仅1例患者术后16个月骨折愈合后因外伤发生钢板断裂并粗隆间再次骨折。术后可早期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及无负重下地活动。未出现感染、髋内翻畸形、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按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分,优(55~60分)18例,良(45~54分)10例,差(35~44分)1例,优良率96.5%。[结论]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可有效避免股骨缩短、旋转及髋内翻畸形,具有疗效好、康复快、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可选择的理想治疗方法之一。

    2008年14期 No.208 1048-1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36 ]
  • 1436髋Ribbed假体单中心应用分析

    刘明;王岩;陈继营;周勇刚;张国强;柴伟;张强;

    [目的]评价Ribbed解剖型非骨水泥固定股骨假体的中长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7年3月~2005年9月应用解剖型非骨水泥固定股骨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的病人956例、共1 436髋。实际获得临床及X线片随访832例、1 249髋,随访率87%。随访时间最短2年,最长10.5年,平均6.7年。所用假体均为LINK公司生产的Ribbed假体。[结果]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4.7分,术后平均91.5分,优良率96.3%,关节功能满意。随访X线片均未见明显透光线及假体内外翻移位,未发现股骨柄假体无菌松动。[结论]Ribbed解剖型假体设计独特,中长期随访效果满意。

    2008年14期 No.208 1051-1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46 ]
  • 老年人髋部骨折内固定治疗96例分析

    曾剑文;谢建军;李国勇;朱锦宇;朱庆生;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髓内钉、多枚钉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的疗效。[方法]1997年6月~2003年6月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患者178例。行手术内固定治疗128例,96例获得12~83个月(平均41.5个月)的随访,通过病例复习和随访,获得以下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手术方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按手术方式、年龄分组比较其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计算发生并发症患者的平均年龄,对手术风险性进行预测。[结果]本组96例,术后功能恢复良好79例,可及差17例;良好率82.3%。术后发生并发症11例,发生率11.5%,其中术后早期诱发原有合并症3例。DHS内固定组和髓内钉内固定组的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多枚钉内固定组(P<0.05);70岁以上年龄组功能恢复明显差于70岁以下年龄组;以上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11例发生并发症患者的平均年龄为82岁。其中术后早期诱发原有合并症的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92岁。[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因合理选择内固定材料,动力髋螺钉、髓内钉为首选,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骨折。

    2008年14期 No.208 1054-1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68 ]
  • 下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治疗选择

    吴兵;王强;王春辉;李子恢;朱瑞罡;王自刚;

    [目的]探讨下腰椎爆裂性骨折损伤特点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本组23例下腰椎爆裂性骨折,按损伤部位分为3型:Ⅰ型单椎体骨折,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Ⅱ型多椎体骨折,采用长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Ⅲ型合并骶椎的骨折,采用腰骶髂的联合内固定。术前术后X线片测量伤椎椎体高度、腰椎前凸角,CT片测量椎管占位率,分别以ASIA标准评定神经功能,以Charles标准评定临床效果。[结果]随访1~5年,伤椎椎体高度从34%(20%~50%)恢复至88%(70%~95%),腰椎前凸角由术前的35°±7°到38°±10,°椎管内占位面积由55%(35%~90%)减少到6%(0~10%),ASIA分级提高1~3级,按Charles标准临床疗效优良率85%。[结论]对不稳定的下腰椎爆裂骨折应早期手术治疗,并据骨折的不同部位可分别采用长、短各异的椎弓根螺钉系统及腰骶髂联合的内固定方法。

    2008年14期 No.208 1057-10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62 ]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复发性脱位的治疗

    赵凤朝;李子荣;张念非;岳德波;马超;程立明;刘丙立;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复发性脱位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自1999年7月~2007年1月,共收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病人47例,其中复发性脱位13例。对该13例病人做CT及X线检查,了解假体是否松动及假体位置,分析脱位原因。利用稳定实验判断假体稳定情况。根据稳定情况及患者意愿,分别采取手法复位、假体部件调整及翻修治疗。[结果]13例患者均有假体位置异常,11髋稳定实验显示有异常。8例保守治疗中,5例手法复位后未再出现假体脱位;3例手法复位后仍出现脱位,每年脱位1~2次,患者认为可以接受。5例手术治疗中,4例通过组件调整而显示稳定,其中2例采用加长股骨头;1例调整防脱位内衬位置并采用加长股骨头;1例采用防脱位内衬及加长股骨头治疗。1例经部分假体组件调整治疗仍不稳定,更换髋臼和股骨假体。随访6个月~5年,平均2.7年,均未再出现假体脱位。[结论]假体位置异常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复发性脱位的主要原因,稳定实验显示有不稳定。治疗应根据脱位原因、关节稳定情况及患者意愿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2008年14期 No.208 1061-1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35 ]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

    徐林;张咸中;李黎明;林国栋;杨光诗;李桂石;

    [目的]总结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切开复位T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03年8月~2007年10月,收治29例根据X线片和/或CT确诊为Die-punch骨折(桡骨远端月骨关节面压缩骨折)的患者,男20例,女9例;年龄19~62岁,平均40.5岁;摔伤17例,坠落伤6例,交通伤4例,运动伤2例;开放伤6例;右侧18例,左侧11例;所有骨折关节面塌陷1.5~3.5 mm;取掌侧切口,恢复关节面平整,关节面下骨缺损处取髂骨植骨,用T型钛板内固定。[结果]术后2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9~45个月,平均27个月,均定期复查正侧位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于12周内达临床愈合。根据X线片及腕关节ADL功能评定标准,优:38~40分,21例;良:35~37分,3例;可:32~34分,2例;差:<32分,0例;优良率92.3%。无感染病例。[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能较好地矫正关节面的塌陷,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是治疗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的有效方法。

    2008年14期 No.208 1065-1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78 ]

会议及学习班

自主创新

  • 解剖型股骨粗隆锁定钩板内固定系统的设计制作与临床应用

    李云峰;刘百伟;陆坚;俞伟忠;王晖;王洪新;何建新;刘延辉;王以进;吴永方;

    [目的]探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新型内固定器械。[方法]根据股骨粗隆解剖形态设计制作解剖型股骨粗隆锁定钩板内固定系统并进行相关生物力学测试,应用于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结果]应用解剖型股骨粗隆锁定钩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7例,临床随访1.5~2年,平均1.8年,Sanders评分标准优良率100%。[结论]解剖型股骨粗隆锁定钩板内固定系统设计合理,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坚强,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2008年14期 No.208 1068-1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92 ]

中华医学会继教园地

综述

基础研究

  • 磷酸钙骨水泥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骆华松;徐永清;曾立军;汪新民;朱跃良;赵卫东;刘昌胜;

    [目的]测试磷酸钙骨水泥(CPC)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为临床应用CPC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18具成人上肢标本(肘关节以下)的桡骨远端制备成骨折伴有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克氏针、CPC及CPC联合克氏针固定,在腕关节上垂直施加98N的纵向压缩负荷,并模拟腕关节的掌屈和背伸运动,运动范围为掌屈5°~背伸30°,运动2 000次,每隔500次时测量桡骨远端向桡侧及背侧移位的距离。取2份标本进行CPC弹性模量测试。[结果]克氏针固定组与其他2组固定的骨折移位距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水泥固定组及骨水泥强化克氏针固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C对伴有骨缺损的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CPC的弹性模量为30 MPa左右,介于松质骨和密质骨之间。

    2008年14期 No.208 1088-1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43 ]

实验研究

  • 体外镁合金与小鼠成骨细胞联合培养观察

    于国宁;潘锋;闻久全;蒋阅;张二林;范广宇;

    [目的]观察镁合金与小鼠成骨细胞体外联合培养后,小鼠成骨细胞的活力、组织形态变化及生长扩增情况。由此验证镁合金与成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特性,探讨镁合金成为一种新型骨科内置物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小鼠成骨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并应用钙钴法及Von Kossa法检测碱性磷酸酶加以验证。传代后将成骨细胞与镁合金金属片体外复合培养,细胞密度为3×104/ml。培养24、48、72 h后,分别进行扫描电镜(SEM)、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及生长情况。[结果]小鼠成骨细胞体外培养后大量扩增,细胞特性稳定。与镁合金复合培养后,细胞保持良好的活性和分裂增殖能力。SEM观察:细胞粘附明显,增殖分化良好;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随时间段的延长,细胞形态完整,轮廓清晰,增殖明显。[结论]镁合金与小鼠成骨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镁合金对成骨细胞具有良好的骨传导特性。因此,镁合金成为一种新型的骨科内置物材料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2008年14期 No.208 1091-1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2 ]
  • 脊髓损伤后线粒体超微结构和呼吸功能的变化

    蔡卫华;张宁;贾连顺;叶晓健;殷国勇;叶添文;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伤段脊髓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和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变化。[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脊髓损伤组(SCI组),每组又分为处理后6、12、24 h三时相组,每组8只,采用A llen's打击法造成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在各时相提取伤段脊髓线粒体,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C lark氧电极法测定线粒体呼吸功能,根据线粒体呼吸耗氧量换算出R3、R4、RCR、P/O比值。[结果]SC I组脊髓组织线粒体体积增大,嵴稍肿胀,嵴内腔扩大,部分线粒体出现膜结构不清、嵴紊乱,部分神经细胞内的高尔基器、内质网稍肿大。随着损伤后时间的延长,可见部分线粒体嵴断裂溶解、膜破裂和线粒体数量减少等。SC I组在伤后6、12 h和24 h R3、RCR和P/O显著低于对照组,R4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伤段脊髓线粒体呼吸功能明显下降。

    2008年14期 No.208 1094-1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88 ]

经验交流

  • 腓骨头复合瓣重建内踝的临床研究

    吴水培;孙军健;申屠刚;于凤宾;

    [目的]探索内踝骨与软组织缺损修复与重建的新方法。[方法]根据内踝部骨与复合软组织的缺损面积,设计以胫前动脉返支为蒂的腓骨头肌腱骨瓣,移植重建内踝和三角韧带,并组合游离移植背阔肌皮瓣修复内踝创面,临床应用7例,均为男性,分别因机器、车祸、猎枪弹伤。骨及软组织缺损,创面最小19 cm×12 cm,最大24cm×12 cm。[结果]6例患者创面Ⅰ期愈合,1例创面感染,经抗感染换药6个月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6年,平均3年,移植骨及皮瓣愈合良好,踝关节稳定,关节活动正常,内踝部外形好,效果满意。[结论]腓骨头复合瓣移植重建内踝是修复内踝缺损的好方法。

    2008年14期 No.208 1098-1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65 ]
  • Numelock~(Tm)Ⅱ多轴锁定解剖型钢板的初步应用

    吴子征;张明贵;刘成文;

    [目的]探讨NumelockTmⅡ多轴锁定解剖型钢板(NumelockTMII polyaxial locking system)治疗关节周围严重粉碎性骨折或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采用NumelockTmⅡ多轴锁定解剖型钢板治疗的12例关节周围严重粉碎性骨折或伴有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股骨远端骨折1例,胫骨平台骨折3例,Pi-lon骨折4例,伴有严重骨质疏松者8例。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采用切开复位NumelockTmⅡ多轴锁定解剖型钢板骨膜外固定,术后不再使用其它固定方式,3 d后进行主动或CPM辅佐被动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时间50~70 min,平均65 min,术中出血150~300 ml,平均200 ml。12例患者,随访时间10~36周,平均23周。平均愈合时间为16周。[结论]NumelockTmⅡ多轴锁定解剖型钢板稳定性强,螺钉方向可以根据骨折情况调整,对于骨膜的血运干扰较小,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为关节周围的严重粉碎性骨折特别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固定提供一种很好的方法。

    2008年14期 No.208 1100-1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05 ]
  • 体位复位在椎体成形术前的应用

    黄洪斌;鲍丰;季向荣;范顺武;陈红卫;赵刚生;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在经皮椎体成形术前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78例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在施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前分两步行体位复位。[结果]体位复位使伤椎椎体高度明显恢复,后凸角度明显改善,椎管占位率亦同时改善。[结论]体位复位可有效弥补椎体成形术在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畸形上的不足。

    2008年14期 No.208 1102-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210 ]
  • 经皮锁骨钩钢板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

    王磊;陈云丰;邹剑;罗从风;曾炳芳;

    [目的]介绍小切口经皮技术用于锁骨钩钢板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并报道初步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经皮技术单纯锁骨钩钢板,治疗Rockwood分级Ⅲ、IV度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共8例,术后平均10.5个月取出钢板。[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按Lazzcano评定标准,优5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87.5%,术后3 d仅2例患者出现锁骨下区局部皮肤麻木症状。[结论]小切口锁骨钩钢板经皮内固定技术临床疗效较满意,同时切口隐蔽,可避免锁骨上神经损伤,适用于治疗Rockwood III、IV度急性肩锁关节脱位。

    2008年14期 No.208 1104-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6 ]
  •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张合春;王伯珉;韩桂强;韩杰;王志杰;姜玉桂;

    [目的]探讨肩锁关节脱位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融合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例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融合治疗的疗效并与传统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随访18例,最长6年,最短6个月,平均3.6年。优14例,良3例,差1例。[结论]此手术方法能消除传统手术方法部分并发症。长期随诊观察对上肢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2008年14期 No.208 1106-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81 ]
  • 股骨粗隆间骨折四种手术方法疗效分析

    李焱;徐志强;陈逊文;吴征杰;纪木强;

    [目的]评价外固定支架、DHS、Gamm a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外固定支架、DHS、Gamm a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350例病人随访12~18个月,平均15个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外固定支架组总优良率96.14%,DHS组总优良率93.23%,Gamm a钉组总优良率92.59%,PFNA组总优良率96.88%。[结论]手术适应证的选择,直接影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2008年14期 No.208 1108-1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250 ]

读者·作者·编者

短篇论著

  • 肩袖损伤经关节镜下修复后综合康复疗效观察

    白雪;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经关节镜下修复术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治疗师指导下,术后0~3周,患肢划圈、钟摆,肩部肌肉等长收缩,ADL’S等训练;术后3~6周,肩关节被动、主动—辅助关节活动,耸肩抗阻力等训练;术后6~8周,肩关节继续耐受量主动、被动训练,负重设备高重复,低负荷等训练;术后8~12周,技巧训练,联合动作练习肩关节的活动。完成康复训练需要6个月。[结果]120例患者随访10~36个月(平均16.6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81.67%,对照组总有效率28.33%。卡方检验x2=34.84,P<0.001,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肩袖损伤采用肩关节镜肩袖修复术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2008年14期 No.208 11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60 ]

护理

  • 上颈椎损伤围手术期护理原则及实践

    费凯红;

    [目的]探讨上颈椎损伤围手术期护理指导原则及其措施。[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6例因上颈椎损伤入院的患者实施统一规范的护理管理,密切跟踪观察,并首次提出指导上颈椎损伤护理的40字原则。[结果]16例患者住院期间无1例手术和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上颈椎损伤患者的康复往往需要经历复杂的手术,住院期间护理风险极大,统一、科学和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原则是减少护理并发症、保证手术效果、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2008年14期 No.208 1114-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59 ]

短篇报道

个案报道

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