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廉夫;温春毅;吕维加;2009年19期 v.17;No.237 1441-1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叶启彬;2009年19期 v.17;No.237 1444-1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0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王立德;2009年19期 v.17;No.237 1447-1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毛宾尧;应忠追;王毳;司全明;李新春;
[目的]观察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病损的远期疗效。[方法]自1997年10月~2007年12月,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疾患56例,包括踝关节骨关节炎28例,类风关2例,创伤性踝关节炎26例,其中距骨局限坏死2例,胫骨骨折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小腿肌广泛切除后踝关节距下关节融合后1例。男44例,女12例;平均年龄48.2岁(28~66岁)。[结果]除6例失访外,余49例获平均7年8个月(3年~10年7个月)随访。术前、后踝关节功能采用Kofoed评价法和步态分析,术前踝关节功能62分(60~75)14例,42分(16~59)35例;术后优(85~100分)35例,良(75~84分)12例,差(60~74分)2例,无失败(<60分)患者,优良率96.6%。统计学分析(P<0.01)具有显著意义。术前步态49例均为跛行步态(站立相超过55%);术后正常步态(15%~45%周期内)24例,轻微跛行(站立相45%~55%)22例,跛行(站立相超过55%)3例。术前、术后步态分析两组数据的统计学分析(P<0.05)有意义。[结论]人工踝关节置换对改善踝关节功能有良好疗效。
2009年19期 v.17;No.237 1449-1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杨述华;许伟华;叶树楠;李进;刘国辉;杨操;王晶;刘先哲;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近期疗效并探讨其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08年4月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68例81髋,男32例40髋,女36例41髋;年龄24~74岁,平均42.5岁。采用金属对金属表面髋假体(metal on metal surface arthroplasty,MMSA),随访6~25个月,平均14个月,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期间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髋关节疼痛均明显好转,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6分(30~4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3分(84~98分),其中优70髋,良11髋,优良率100%。[结论]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年轻患者和对运动要求较高的老年患者的近期疗效满意,术后髋关节疼痛和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严格的临床适应证、完善的术前准备、精细的手术操作和对表面髋特性的清晰认识是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成功的关键。
2009年19期 v.17;No.237 1452-1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及松洁;李玉军;黄野;周乙雄;张洪;殷建华;周一新;
[目的]探讨采用旋转铰链式人工膝关节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及中期临床疗效、并发症、假体选择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2008年7月10年间使用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28例患者(30例膝)临床效果。其中男7例,女21例;平均年龄62岁(42~75岁);左膝10例,右膝20例。病因:膝内翻合并重度骨关节炎8膝,类风湿关节炎2膝,创伤性关节炎3膝,畸形性骨炎1膝,严重膝外翻畸形6膝,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翻修10膝(6例感染后松动,4例无菌性松动)。术前术后使用KS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病例平均手术时间为3 h10 min(1 h 30 min~6 h3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990 ml(150~3 000 ml),术中及术后平均输异体血1 300 ml。28例病例平均随访51个月(12~120个月)。膝关节评分从术前的19.5分增加到术后的平均77.9分(28~93分),功能评分从术前的22.5(0~50分)增加到术后的50.5分(0~90分)。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从术前58.4°(0°~90°)提高到术后的72.8°(10°~100°)。1例发生髌腱断裂,1例发生假体断裂,5例发生>10°的伸膝迟滞,8例出现明显的膝前痛。[结论]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作为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的方法,可以一定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中期随访结果满意,但因其手术损伤大,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009年19期 v.17;No.237 1455-1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平;陈德玉;卢旭华;杨海松;陈宇;田海军;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168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症状持续的时间以及临床症状出现加重至必须手术干预治疗的时间间隔,初步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手术时机。[结果]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从出现感觉运动障碍的脊髓受压症状起至必需手术治疗的平均时间约27.6个月,而四肢肌力开始出现减退至必需手术治疗的平均时间约为17.4个月,四肢症状明显加重尤其下肢肌力减退至手术治疗的平均时间为5.3个月。[结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诊断明确后宜早期手术;在影像学上有明确的后纵韧带肥厚骨化伴脊髓严重受压(椎管狭窄率>60%)、或四肢尤其下肢开始出现肌力减退时应考虑及早手术治疗。
2009年19期 v.17;No.237 1459-1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艳兵;申勇;杨大龙;李志远;王林峰;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三种不同手术方式疗效。[方法]对2002年6月~2007年12月间在本院因CSM行颈椎手术治疗的患者111例,A组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54例;年龄44~75岁,平均57.1岁。B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33例;年龄41~73岁,平均61岁。C组颈椎后前路联合手术24例;年龄48~78岁,平均62岁。依据随访结果,比较术前、术后随访时JOA评分,颈椎弧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患者定期随访,时间3个月~5年,平均2年,三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及最后一次随访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D值术后即刻与半年、末次随访时A、C两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P=0.434,P=0.492,P=0.569),B组与另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根据受压部位、病变范围选用不同的三种手术方式均能达到有效的治疗。前路和后前路联合手术能较好的恢复和维持颈椎生理弧度;后路术后颈椎弧度部分丢失。
2009年19期 v.17;No.237 1462-1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郑远华;张伟;李源;
[目的]寻找一种既能使椎体间植骨牢固融合,又能使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的椎间融合方法。[方法]后正中入路脊髓神经根彻底减压后,用直径1.0 cm环锯摘除滑脱椎体间的椎间盘,然后通过环锯孔直视下彻底清除椎间盘髓核组织,用长柄刮匙刮除椎体上下终板软骨,使骨面成鱼鳞状。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后,用直径1.2cm环锯在髂后上棘上端髂嵴处取髂骨植入椎间隙,然后调整钉棒系统,使其椎间隙适当缩小,植入椎体间及嵌入封口的髂骨块挤压牢固后,将钉棒系统固定。[结果]本组48例患者术后均随访6~24个月,临床融合率100%,临床疗效,根据JOA下腰疼评分标准,优36例,良8例,中4例,优良率91.67%,有效率100%。[结论]应用环锯取骨植骨法,有以下3大优点:(1)手术视野大,椎间盘摘除彻底,既可避免摘除椎间盘时损伤重要组织,又易于构建良好的植骨床,有利于植骨融合;(2)取骨方便、安全、损伤小、出血少,既缩短了手术时间,又避免了取骨处并发症的发生,本术式平均手术用时90 min,出血量<200 ml;(3)植骨融合率高,术后效果好。
2009年19期 v.17;No.237 1466-1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涂强;丁焕文;
针对骨病、骨肿瘤,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是根据患者病骨的几何解剖状态,专门设计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个体化治疗中涉及到个体化植入物的应用。现存的金属植入物缺乏个体匹配性。基于反求工程和快速成形技术直接制造的个体化金属植入物,解决了目前个体化植入物翻模制造、周期较长的问题。采用新型材料作为原材料直接成型出个体化金属植入物将是快速成形技术在骨科应用的发展方向。
2009年19期 v.17;No.237 1469-1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孙可;梁斌;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目的是通过手术前使用抗生素尽最大可能预防手术后感染的发生,其应用时机是防止骨科术后感染极为重要的问题。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原则、种类及应用现状在本文作了综述,同时分析了其前景与展望。
2009年19期 v.17;No.237 1473-1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韩成龙;姜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不同环境下可诱导分化为多胚层来源的细胞,如:骨细胞、软骨细胞等。椎间盘退变主要源于髓核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变化,髓核细胞为类软骨细胞,随着细胞生物工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细胞载体可再生出组织工程化的髓核细胞,将其植入椎间盘,从而阻止和逆转椎间盘退变,为治疗椎间盘退变提供一条新途径。
2009年19期 v.17;No.237 1476-1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姜大伟;贾全章;
儿童股骨头缺血坏死是发生在儿童股骨头局部的自愈性、自限性的非系统性疾病。目前的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方法较多,主要目的是改善股骨头血循环,降低骨内压和关节内压,减少对股骨头的机械压迫,增加对股骨头的包容。但无论如何治疗均无法阻止患儿成年后出现扁平髋畸形和髋关节退行改变,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已取得初步的疗效,与组织工程骨的联合应用,为儿童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2009年19期 v.17;No.237 1479-1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陈宏亮;丁文元;李宝俊;张英泽;
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是导致下腰痛(low back pain)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本文认真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的研究进展,概括了关节突退变的X线、CT及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尤其是MRI表现国内相关报道较少,旨在为国内学者今后进行相关领域更深入的临床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2009年19期 v.17;No.237 1482-1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陈青;孙良智;孙建民;徐世民;衣兰凯;苏保辉;
[目的]探讨跟痛症的形成机理,研究跟痛症的病因及微创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在5例成人25~26cm新鲜足的标本中观察跖腱膜分布,起止点及毗邻关系,36例患者接受了骨赘切除、跖腱膜止点部分切断、滑囊切除手术。[结果]通过解剖学观察发现跖腱膜与足纵弓及跖趾关节关系密切,跖趾关节背伸时跖腱膜最紧张,跖趾关节反复屈伸,跖腱膜受到牵拉刺激,久之形成滑囊炎及骨赘,是导致跟痛症形成及产生疼痛的重要原因。平均随访2年,36例疼痛完全消失,行走无影响。[结论]跖腱膜长期受到牵拉刺激,形成滑囊炎,久之骨赘形成是导致跟痛症的重要原因,微创手术切除滑囊及骨赘治疗对跟痛症的效果令人满意,容易被患者接受。
2009年19期 v.17;No.237 1501-1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5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王守国;田纪伟;岳海涛;季峰;
[目的]探讨应用钛网和前路钛钢板联合椎间融合器(Cage)治疗15例非连续节段性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应用钛网和前路钛钢板联合Cage前路减压和重建,治疗15例非连续节段性颈椎病患者,影像学和临床神经学检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3年1个月,用神经功能评价(JOA评分),术前为(6.8±2.4)分,术后为(11.6±1.6)分;15例影像学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椎体间融合器下沉等并发症。[结论]非连续节段性颈椎病,如果交界节段无退变和不稳,保留交界节段分别对受累节段进行减压和固定融合,是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2009年19期 v.17;No.237 1503-1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广良;侯秀伟;徐永辉;裴勇;胡军华;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侧块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9月~2008年3月采用经后路寰枢椎侧块内固定加自体松质骨颗粒植骨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9~62岁,平均40.5岁。其中新鲜外伤6例,陈旧性外伤8例,术后定期观察椎体复位、内固定、骨融合、临床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寰枢椎获解剖复位13例,大部分矫正1例,内固定位置良好,未发生与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并发症、内固定松动或断钉现象,均获得骨性融合,随访9~36个月,临床症状均缓解,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后路寰枢椎侧块内固定可以使寰枢椎得到坚强的三维固定,此法更适用于因鹅颈畸形而难以施行Magerl术的病例。
2009年19期 v.17;No.237 1505-1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玉国;申勇;丁文元;张为;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前后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伴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近7年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74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随访8~52个月,平均21个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按照JOA评分系统评价治疗效果,术前评分平均9.6分,术后3、12个月评分平均13.5分、14.3分,手术前后JOA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12个月JOA平均改善率56.8%、63.5%。[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为治疗前后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充分解除颈髓压迫并重建颈椎稳定性,提高临床改善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2009年19期 v.17;No.237 1508-1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田小武;陈剑峰;张亚峰;杜建明;汤建华;戴训刚;刘一奇;
[目的]评价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游离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2007年收治的21例游离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实施经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临床资料和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8~42个月(平均23.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后摄颈椎X线正侧位片均提示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所有患者的JOA脊髓功能评分和颈肩痛VAS评分较术前改善明显(P<0.01)。[结论]经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以迅速、有效缓解症状,恢复神经功能,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手术治疗方法。
2009年19期 v.17;No.237 1510-1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范梓航;姚进;刘凯;郭盛杰;
[目的]探讨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患者施行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对疗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26例患者疗效满意,随访1~60个月,平均随访36.6个月,Harris评分平均90.6分,优20例(76.9%),良4例(15.3%),可2例(7%),优良率92.2%。[结论]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由于保留了全部的股骨颈和部分股骨头,力学传导与分布更接近于人体的自然生物力学状态,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2009年19期 v.17;No.237 1512-1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