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临床论著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骨的X线改变

    卢宏章;朱天岳;柴卫兵;李军;刘震宁;张道俭;叶一林;

    [目的]探讨不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骨的X线变化。[方法]对1999年~2004年间所进行的51例64个膝关节假体进行随访,常规不置换髌骨。平均年龄68.5岁(57~78岁),平均随访4.8年(2.5~8年)。在X线正侧位片和髌骨轴位片观察病人髌骨的退变、髌骨外移和倾斜程度的变化。[结果]手术后髌骨倾斜和外移均明显改善。随时间延长,大多数髌骨轨迹居中,没有明显退变。最常见的X线改变有髌骨上下极和外侧面增生,部分髌骨轨迹出现恶化。髌股关节的症状与髌骨的退变无明确相关。[结论]不置换髌骨的膝关节置换术后,髌骨的轨迹可得到明显改善,髌骨不会出现明显退变。

    2010年05期 v.18;No.247 353-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83 ]
  • 单肢站立膝关节屈曲45°后前位和双膝伸直站立前后位X线摄片检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对照研究

    陈广刚;郭万首;程立明;刘朝晖;张启栋;朱迪;丁冉;

    [目的]比较单肢站立膝关节屈曲45°后前位与双膝伸直站立前后位两种不同的X线摄片方法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敏感性。[方法]17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人分别在相同条件下拍摄双膝伸直站立前后位和患侧单肢站立膝关节屈曲45°后前位片,在X线片上测量最小关节间隙,所得数据用SPSS11.5软件做统计处理。[结果]17例内侧胫股间隙骨性关节炎的最小关节间隙平均值在双膝伸直站立前后位和单肢站立膝关节屈曲45°后前位上分别是(4.65±1.44)mm和(2.52±1.69)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14例外侧胫股间隙骨性关节炎最小关节间隙在双膝伸直站立前后位和单肢站立膝关节屈曲45°后前位上分别是(6.23±1.02)mm和(4.63±1.84)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4)。[结论]单肢站立膝关节屈曲45°后前位摄片与双膝伸直站立前后位相比,更敏感地反映骨关节炎关节间隙变化,有望成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X线检查的理想方法。

    2010年05期 v.18;No.247 356-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85 ]
  • 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关节镜下治疗

    王志刚;刘玉杰;梁永辉;蔡谞;李众利;魏民;朱娟丽;韦映娟;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方法和疗效,初步提出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镜下分型。[方法]自2001年3月~2008年5月本院收治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患者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手术时年龄17~49岁,平均32.4岁;左侧9例,右侧12例。采用关节镜技术取出游离体并行滑膜切除术。病变位于外周间室者术中放松牵引进行手术,对于髋臼窝病变,需要借助弧形刨削刀和可折弯射频。[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缓解,MRI显示关节积液减少或消失,随访时间11个月~8年,平均45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6.2分增加至随访时92分,疗效优良率85.7%。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结论]髋关节镜治疗原发性髋关节滑膜软骨瘤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快、效果满意。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镜下分型可以指导手术操作并避免遗漏病变。

    2010年05期 v.18;No.247 359-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8 ]
  • 臭氧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张家富;战祥青;胡宏伟;杨强;王秀海;

    [目的]观察医用臭氧(O3)联合玻璃酸钠(SH)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其中A组第1周关节腔内注射15ml(35ug/ml)的医用臭氧,第2周注射玻璃酸钠25mg,第3周注射15ml(35ug/ml)的医用臭氧;B组关节腔内注射15ml/周的医用臭氧,每周1次,连续3次为1疗程;C组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25mg/周,每周1次,连续5次为1疗程,比较三组病例治疗前及治疗后1、2、3个月VAS值和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P<0.01),在治疗后的第1、2、3个月同一时点,A组疼痛缓解最明显,VAS评分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组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全部患者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结论]医用臭氧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能有效解除关节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临床疗效优于臭氧、玻璃酸钠单独应用。是一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优势方法。

    2010年05期 v.18;No.247 362-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140 ]
  • 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后5年临床疗效观察

    赵志明;张永刚;王岩;肖嵩华;刘郑生;刘保卫;李海燕;

    [目的]评价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术中应用双Cage和局部自体附件骨的融合率及术后5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接受PLIF手术、椎体间植入双Cage与局部附件骨、并行椎弓根钉内固定的84例患者的住院病历,并通过随访获得患者术前、术后1年、3年、5年的影像学资料,了解病人的康复情况,并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评分,观察椎体融合情况、相邻椎间隙退变情况(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结果]单间隙固定、二间隙固定、三间隙固定的患者术后1年、5年ODI评分比术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术后1年与术后5年ODI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融合率均为94.95%,术后3年融合率均为100%。术后5年部分患者遗留腰部发困、发僵、下坠感等腰痛不适症状,发生率22.61%(19/84),尚不能认为单间隙固定、二间隙固定、三间隙固定腰部不适发生率有差别。术后5年相邻椎间隙退变发生率19.04%(16/84)。具有相应症状、体征伴有ODI评分增加的ASD发生率2.38%(2/84)。[结论]PLIF应用双Cage结合自体局部附件骨植入、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下腰椎疾病椎体融合率高,术后1年、术后5年ODI评价临床疗效好。部分病人术后遗留有腰部不适。术后5年ASD多是影像学上的变化,极少产生临床症状。

    2010年05期 v.18;No.247 36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40 ]
  • 经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失稳

    谭庆远;王黎明;王东波;蔡国强;唐岛;曲洪雪;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腰椎失稳的患者采用后路椎管、神经根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自体骨植骨治疗,并对术后植骨融合和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25个月)。术后融合情况:优29例,良8例;优良率100%。根据JOA标准疗效评定结果: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术后优良率为92.9%,所有病例无螺钉折断、松动,无植骨块脱出、塌陷、移位,无马尾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经后路椎间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不稳提高了融合成功率,降低了手术花费,达到稳定脊柱解除症状的目的,治疗效果满意。

    2010年05期 v.18;No.247 370-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9 ]
  • Fulcrum-bending像与伴发脊髓空洞或(和)Chiari畸形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辛健;孙建民;

    [目的]探讨Fulcrum-bending(支点弯曲位)像对伴发Chiari畸形和(或)脊髓空洞的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的帮助及新思路,并分析手术疗效。[方法]18例伴发脊髓空洞和(或)Chiari畸形的脊柱侧凸患者的治疗方案分两组:(1)牵引后前后路联合脊柱侧凸矫形手术(6例):对脊柱侧凸有手术矫形指征、伴发无明显神经损害的Chiari畸形和(或)脊髓空洞者,先行Halo颅骨牵引,1周后行脊柱侧凸矫形手术;(2)直接行后路脊柱侧凸矫形手术(12例):术前拍Fulcrum-bending像,并根据其结果对脊柱侧凸进行矫形。[结果]6例牵引后手术患者Cobb’s角平均矫正率为61%;6例柔软型侧凸患者直接后路手术患者均未出现神经并发症,Cobb’s角平均矫正率为60%,且术前Fulcrum-bending像与术后Cobb’s角相接近;6例僵硬型侧凸患者中1例出现轻微神经损害情况,后逐渐恢复,Cobb’s角平均矫正率为52%,手术存在过度矫正。[结论]对无明显神经损害的伴发脊髓空洞或ChiariI型畸形的脊柱侧凸柔软患者,不必行术前牵引而直接行后路手术,且可以获得与牵引后前后路联合手术类似的矫形效果。

    2010年05期 v.18;No.247 373-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5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8 ]
  • 短颈直柄型股骨假体治疗高位脱位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应用

    刘震宁;朱天岳;柴卫兵;卢宏章;李军;张道俭;

    [目的]探讨高位脱位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应用短颈直柄型股骨假体进行人工全髋置换的临床体会。[方法]2002年6月~2007年10月,对11例(12髋)高位脱位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应用短颈直柄型股骨假体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1(41~68)岁。手术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髋臼重建于真正的髋臼窝,根据宿主骨对臼杯的包容情况予以结构性自体植骨;股骨侧应用短颈直柄型假体,骨水泥固定。术中进行广泛的软组织松解。[结果]本组病例患髋旋转中心较术前平均下降4.5(3.8~4.8)cm,患肢平均延长3.9(3.6~4.3)cm。术后平均随访36(10~66`)个月,所有结构性植骨均获得愈合,患髋未出现假体松动,股骨假体的骨-水泥界面及假体-水泥界面均未见透亮线。术后均未出现坐骨神经、股神经麻痹。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1.8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86.2分。[结论]对于术前计划髋关节旋转中心下移不超过5cm的高位脱位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应用短颈直柄型股骨假体进行人工全髋置换,避免了股骨截骨短缩和大转子截骨,近期效果满意。

    2010年05期 v.18;No.247 37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9 ]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伤口引流血自体回输的作用

    单鹏程;曹永平;朱天岳;文立成;柴卫兵;

    [目的]评估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伤口引流血自体回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2~5月间于本科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ContavacTMCBCⅡ自体血液回输器回输术后6h内伤口引流血,根据患者异体输血量、血红蛋白水平变化以及伤口引流血中红细胞形态评价引流血自体回输的有效性;根据患者有无发热、溶血反应、凝血功能障碍、肺栓塞、脂肪栓塞、全身感染等以评估引流血自体回输的安全性。[结果]平均每例患者伤口总出血量为(946±433)ml,自体血回输(622±313)ml,异体输血(233±348)ml;伤口引流血中红细胞形态完整,血红蛋白含量为99.67g/L,术后第1d较术后即刻血红蛋白显著降低。1例患者出现异常发热,无患者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6h内的伤口引流血为有效血液成分,回输后能够减缓血色素下降速度,节省术后异体血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补充血液成分的方法。

    2010年05期 v.18;No.247 381-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0 ]
  • 脊椎血管瘤的外科治疗策略

    李大森;郭卫;杨荣利;汤小东;

    [目的]探讨脊椎血管瘤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1997年10月~2008年10月间的33例脊椎血管瘤。女19例,男14例;平均年龄54岁。13例患者因局部疼痛就诊;12例截瘫;8例存在神经根刺激症状和局部疼痛。9例患者为单纯局部疼痛,影像学无脊髓及神经根压迫,行经皮椎体成形术。24例患者存在硬膜囊或神经根压迫、软组织包块较大、或脊柱不稳,接受开放手术。其中,9例肿瘤主要侵犯椎体、伴有不同程度椎体压缩骨折或存在椎旁软组织包块,行前路手术治疗;12例肿瘤主要累及附件及椎体后缘,肿瘤突入椎管内压迫脊髓及神经根而无明显椎体压缩骨折,行后路手术,其中4例椎体内病灶较大,术中直视下行椎体成形术;3例肿瘤广泛累及椎体及附件,肿瘤侵入椎管内,椎体侧方存在软组织包块,行前后路联合手术。3例术前行节段动脉栓塞术。[结果]9例行单纯椎体成形的患者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平均随访41个月,疼痛均完全或明显缓解。开放手术的24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前路手术平均出血为2739ml,后路手术平均出血为1619ml(P=0.12)。1例腰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出现椎体周围血肿并继发下肢静脉血栓。1例胸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出现血肿后截瘫加重。1例腰椎后路手术患者出现伤口感染。19例患者开放手术前存在疼痛,手术后17例疼痛完全或明显缓解。12例截瘫患者的Frankel脊髓功能评分提高1~2级。行开放手术患者平均随访48个月。X线片示内固定物无移位、折断。1例死于其他肿瘤。影像学证实肿瘤复发或发展者4例,2例无症状给予观察,1例因疼痛行放疗,1例因截瘫再次手术。[结论]根据脊椎血管瘤患者症状产生的病因以及患者一般情况,应用多种相应外科技术治疗脊椎血管瘤,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2010年05期 v.18;No.247 385-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474 ]

读者·作者·编者

会议及学习班

国外文摘

综述

  • 胸椎黄韧带骨化的基础与诊断治疗进展

    陈农;董健;

    胸椎黄韧带骨化以下胸椎多见,是胸椎管狭窄症的主要原因。黄韧带骨化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表现多样,常合并其他脊柱疾病,易误诊、漏诊,且手术治疗风险大,易发生严重并发症。该文对近年来胸椎黄韧带骨化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2010年05期 v.18;No.247 389-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41 ]
  • 腰椎矢状曲度的研究进展

    吴超;谭伦;

    近年来,在脊柱外科中腰椎矢状曲度日益成为一个关键的参数。合适腰椎矢状曲度能够保证有好的手术效果。随着对腰椎矢状曲度认识的不断深入,在测量和重建腰椎矢状曲度等方面有了许多新的发现和观点。本文复习了最近几年腰椎矢状曲度的相关文章,现就此做一综述。

    2010年05期 v.18;No.247 393-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17 ]
  • 股骨头坏死误诊现状及分析

    连晓文;陈卫衡;

    探讨股骨头坏死误诊的主要原因,有利于减少其误诊及漏诊的发生率,提高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水平。本文分析近15年国内有关股骨头坏死误诊文献。对易与股骨头坏死混淆的9种疾病进行鉴别分析。股骨头坏死早期易误诊为其它疾病;而股骨头坏死中晚期的一些症状、体征及影像表现与一些疾病相似,易将这些疾病误诊为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疾病病理改变的不同始发部位,在相应的影像异常表现有各自不同的特异性表现。

    2010年05期 v.18;No.247 397-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7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07 ]
  • 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断和治疗进展

    高许斌;周建生;

    髋臼发育不良常常会导致髋关节半脱位或脱位,并发骨性关节炎。随着年龄的增长,病变程度越高,疗效也越差。越早诊治,临床疗效越好是目前一致共识。本文着重对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断与治疗进行综述。

    2010年05期 v.18;No.247 401-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9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58 ]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刘巍;陈庆贺;

    特发性脊柱侧凸是青少年常见的畸形之一,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几十年来,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技术已经从单一平面和单一节段的矫正发展到多平面和多节段的矫正,矫正效果也有明显提高。本文从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入手,综述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的发展历程及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手术方式。

    2010年05期 v.18;No.247 405-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6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170 ]
  • 初次关节置换术后引流拔除时机的研究进展

    赵谦;毕树雄;卫小春;

    尽管缺乏确切的证据支持,但目前临床上绝大部分骨科医生在关节置换术后仍常规应用闭式负压引流(closed suction drainage,CSD),以达到预防切口血肿,减少切口延迟愈合及深部感染机率的目的。但对于拔除引流管的最佳时机,目前仍无统一标准。长期以来,留置引流至24h引流量小于50ml时,予以拔出引流管,一般引流管留置48~72h不等,但有学者认为,若术后切口引流时间超过24h,会增加术后感染的机会。作者对近年关于初次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拔除时机研究的文献做一综述,发现术后24h拔除引流管对机体最有利。

    2010年05期 v.18;No.247 409-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56 ]

经典文献史料

您知道吗? SICOT Newsletter每月个案

简讯

基础研究

  • 新型上颈椎前路钩状钛板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生物力学测试

    蔡斌;晏怡果;王文军;赵延胜;王麓山;宋西正;林海英;

    [目的]测试研究新型上颈椎前路钩状钛板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上颈椎新鲜尸体标本6例依次参加5组试验:正常状态组、寰枢椎不稳组、新型上颈椎钩状钛板固定组、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组及后路Brooks钢丝固定组,利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法,差异标准置于0.05。[结果]前屈稳定性上,新型上颈椎钩状钛板组和Brooks组差异无显著性(P=0.525),但两者不如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组(P<0.05)。后伸稳定性上,新型上颈椎钩状钛板组和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组差异无显著性(P=0.372),且两者稳定性明显强于Brooks组(P<0.05)。侧屈上,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组与新型上颈椎钩状钛板组差异无显著性(P=0.216),且两者稳定性明显强于Brooks组。旋转稳定性上,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组优于新型上颈椎钩状钛板组,而后者又较Brooks组稳定性强(P<0.05)。[结论]新型上颈椎前路钩状钛板具有一定的生物力学强度,其对于寰枢椎的稳定性弱于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但明显强于Brooks,能够为寰枢椎不稳的病例提供可靠的固定强度。

    2010年05期 v.18;No.247 412-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97 ]
  • 骨关节炎患者股骨后髁角与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股胫角的相关关系

    陈坚锋;冯宗权;王全兵;

    [目的]发展一种膝关节术中直接测量股骨后髁角的新方法,并分析股骨后髁角与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股胫角的相关性,探讨各角度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意义。[方法]研制股骨后髁角测定仪。对29例(30膝)在本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术前测量患膝负重前后位X线片上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股胫角,术中用股骨后髁角测定仪测量后髁角;分析股骨后髁角与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股胫角的相关关系。[结果]该组股骨后髁角为5.2°±2.6°,股骨髁外翻角为8.6°±2.9°,胫骨平台内翻角为4.1°±4.0°,股胫角为4.1°±7.3°,股骨后髁角和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和股胫角无相关关系。[结论]股骨后髁角测定仪提供了术中测量股骨后髁角的新方法,为股骨假体旋转对线提供依据;股骨后髁角和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术前测量股骨髁外翻角和胫骨平台内翻角,可为股骨假体旋转角度提供参考。

    2010年05期 v.18;No.247 416-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下载次数:5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93 ]

实验研究

  • 高仿真壳聚糖支架修复神经缺损的有效性研究

    屈巍;罗卓荆;

    [目的]构建具有仿真结构的壳聚糖神经支架,评价其在体桥接大鼠15mm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应用自主研发的梯度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具有仿真结构的壳聚糖神经支架。将该仿真支架修复大鼠15mm坐骨神经缺损,应用形态计量学、逆行示踪、神经电生理以及行为学检测评价该仿真支架的修复效果。[结果]本实验构建的壳聚糖支架具有轴向平行排列的微管样超微结构,该结构高度仿真于正常神经基底膜结构。在修复大鼠15mm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中,该仿真支架可取得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的修复效果。[结论]高仿真壳聚糖神经支架具有与正常神经高度仿真的内部结构,在体修复效果好,有望成为自体神经移植的替代产品。

    2010年05期 v.18;No.247 421-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29 ]

经验交流

  • 腕管综合征的显微外科治疗

    李凡;单臣;关华立;

    [目的]报道腕管综合征的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术中在显微镜下神经外膜松解,彻底松解腕管部分的正中神经,并在神经周围放置醋酸泼尼松龙,术后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2年,147例症状完全消失,15例大部分症状缓解,拇、食、中指术后指腹两点辨别觉恢复正常,大鱼际萎缩者,肌萎缩明显改善,拇指对掌功能恢复。无1例产生腕掌部瘢痕痛及正中神经、掌浅弓、正中神经返支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显微外科神经松解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2010年05期 v.18;No.247 426-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1 ]
  • 无柄解剖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无菌性股骨头坏死21例近期疗效观察

    曹飞;张旭辉;徐顺利;王世海;

    [目的]探讨无柄解剖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针对本院2004年以来采用无柄解剖型人工髋关节假体治疗无菌性股骨头坏死21例手术病人进行临床结果分析和总结。[结果]经随访2年3个月~5年1个月,按照Harris评分标准,其中优15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86%。[结论]无柄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青壮年股骨头无菌坏死、股骨头骨折、类风湿性关节炎确切有效的方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保留股骨颈及髓腔,有利于翻修。关节设计符合人体股骨颈自然解剖生理,具有低应力、小变形、高稳定、抗松动等生物力学特性。

    2010年05期 v.18;No.247 428-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26 ]
  • 可调式外固定架四维相矫治在足踝部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郑金龙;蔡锦方;刘立峰;邹林;尹海磊;

    [目的]探讨可调式外固定架四维相矫治在足踝部畸形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足踝部畸形患者42例,分为2组,A组(20例)使用石膏或支具外固定,B组(22例)使用可调式外固定架固定并按1mm/d的速度逐步矫形。[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A组出现神经损伤者2例、切口不愈合者3例,皮肤坏死溃疡形成者2例;B组未发现类似并发症,且临床疗效与A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可调式外固定架可以有效治疗足踝部畸形。

    2010年05期 v.18;No.247 430-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1 ]
  • 两种剖胸入路在胸椎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探讨

    赵明伟;马广仁;徐鹏;刘朝阳;王军;

    [目的]采用传统后外侧切口和腋下微创切口剖胸行胸椎结核手术,探讨两种手术入路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创剖胸入路开胸行胸椎结核手术28例,设立对照传统后外侧切口开胸28例,观察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开胸时间、病灶清除范围、关胸时间、胸腔引流量、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的恢复情况并和对照组比较,通过SPSS11.5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组病例均能完成T3~12椎体的显露和病灶的清除以及椎间的植骨融合和内固定,微创入路组在切口长度、出血量、开胸时间、关胸时间以及胸腔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入路组在切口的隐蔽程度、对肩关节活动的影响及术后疼痛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微创剖胸入路能顺利完成T3~12胸椎结核手术,其手术创伤较传统的后外侧剖胸入路明显降低。

    2010年05期 v.18;No.247 43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60 ]

会讯

个案报告

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