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国强;杨建平;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类型分布规律,对比研究神经营养药物-甲钴胺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8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740例完全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Ⅲ型)患儿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骨折类型的分布及不同骨折类型发生神经损伤的概率,分析骨折类型与损伤神经种类的关系。随访伴发神经损伤患儿神经恢复时间,比较甲钴胺应用与否对神经损伤恢复时间的影响。[结果]740例患儿中病例和影像学资料完整的共678例,合并神经损伤共114例(16.8%),男孩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比例20.3%,女孩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比例11.5%。所有患儿均于伤后1~3 d施行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所有损伤神经均获得恢复。应用甲钴胺组神经损伤恢复时间为(7.10±3.525)周,未用药组为(5.86±2.445)周。t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正中神经损伤恢复时间为(6.23±3.273)周,桡神经为(5.36±1.95)周,尺神经为(9.00±2.673)周,正中神经、桡神经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对比尺神经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骨折的良好复位和稳定的固定、早期解除骨折断端对神经的压迫是神经损伤恢复的前提条件。闭合肱骨髁上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早期不需要切开复位和神经探查,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可取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效果。尺神经恢复较桡神经及正中神经慢。甲钴胺的应用对缩短神经损伤恢复时间无明显的帮助。对于饮食正常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合并神经损伤不需要常规应用甲钴铵治疗。
2012年08期 v.20;No.298 673-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毛宾尧;李新春;王毳;司全明;
[目的]研究人工肘关节置换治疗陈旧性复杂性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1998年1月~2008年12月对14例陈旧性肱骨远端复杂性骨折置换人工肘关节14例进行随访,患者平均59.2岁,平均随访时间为8.4年。原骨折按AO分型,C2型4例,C3型10例。假体关节为Coonrad-Morrey半限制性假体。对术前后疼痛、关节活动度、稳定性、肌力和并发症等作为重点,经由Mayo肘关节评价、DASH评价、影像学评价有无假体松动和异位骨化等。[结果]4例在强度屈肘时轻度疼痛,本组肘关节平均屈曲112.6°(0°~144°),平均伸肘7.9°,屈124°,术后平均伸直受限22°。术后平均旋前79.8°,旋后78.2°。14例肘关节稳定,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并发术中内侧柱骨折、尺神经麻痹和异位骨化各1例。无假体松动。Mayo肘关节评价优(>90分)7例,良(75~89分)7例。DASH评价平均48.2分(24.4~78分)。[结论]人工肘关节置换治疗陈旧性肱骨远端复杂骨折畸形愈合或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是一种疗效肯定的治疗手段。
2012年08期 v.20;No.298 67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0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罗勤瑜;胡奕山;陈春雷;刘伟军;洪笃开;郭予立;林本丹;
[目的]比较侧卧位和仰卧位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区别。[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0年2月本院收治的68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采用侧卧位徒手牵引36例和仰卧位牵引床牵引32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侧卧位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方面比仰卧位组有优势(P<0.05),而在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评分方面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侧卧位行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2012年08期 v.20;No.298 681-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 于连祥;王林;刘庆鹏;张辉;
[目的]探讨提高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疗效的方法和要点。[方法]总结40例复杂髋臼骨折脱位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治疗要点和治疗效果。充分做好围手术期的各项检查和治疗,做好术前和术后的病情评估。手术中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入路〔其中Kocher-Langenbeck入路21例,髂腹股沟入路6例,前后联合入路(髂腹股沟加K-L入路)13例〕,充分暴露骨折,准确复位,牢固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9个月(26~42个月)。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解剖复位30例,良好复位7例,差3例;优良率92.5%。局部感染2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4例,异位骨化1例。[结论]充分做好髋臼骨折围手术期的治疗和处理,是手术的必要条件;正确的手术入路和术中对骨折的良好复位固定,是提高治疗疗效的关键。
2012年08期 v.20;No.298 685-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杨辉;唐三元;李远辉;詹鹏;向阳;束志勇;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老年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方法。[方法]对2003年6月~2008年9月手术治疗的79例不稳定型老年转子间骨折(Evan's I3-4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式分为髓内固定组(采用PFN和PF-NA)和髓外固定组(DHS),统计骨折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优良率、并发症发生例数和发生率(死亡、伤口延迟愈合、伤口感染、髋内翻、股骨头坏死)。[结果]79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13~36个月),平均15.5个月。年龄65~99岁,平均75岁。49例采用DHS,30例采用髓内固定(采用PFN和PFNA),DHS组(Evan's I3型35例,Evan's I4型14例,手术时间60~110 min,术中出血量100~300 ml,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愈合45例,愈合率91.8%,并发症(死亡3例、伤口延迟愈合3例、伤口感染1例、髋内翻6例、股骨头坏死2例),按照Harris功能评分,优22例,良18例,优良率78.9%。髓内固定组:Evan's I3型21例,Evan's I4型9例,手术时间60~150 min,术中出血量60~250 ml,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愈合29例,愈合率96.5%,按照Harris功能评分,优11例,良15例。优良率80.01%。并发症:死亡1例、髋内翻3例、股骨头坏死1例。[结论]对于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治疗,髓内固定较DHS有一定的优势,但对于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两者均存在不足。针对这类病人,内固定方式还存在改进的空间和必要。
2012年08期 v.20;No.298 689-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陈哲峰;王青;郭敦明;范卫民;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保留残端纤维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手术方法及其与标准手术方法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关节镜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293例,其中ACL完全断裂253例,男187例,女66例,平均年龄28岁。2004年5月~2007年12月,采用标准重建技术对85例ACL完全断裂患者进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2007年1月~2010年5月,采用保留残端技术对168例ACL完全断裂患者进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结果]在术后第12个月时有211例患者得到随访。Lachman试验:标准组患者术后阴性55例,弱阳性7例,阳性2例;保残组患者中132例阴性,10例弱阳性,阳性5例。采用两组比较秩和检验,P=0.438。通过Lysholm评分表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患膝关节进行评分,标准组术后评分为90.84;保残组术后评分为92.09,两组评分相比,P=0.462。采用被动活动察觉阈值评估两组术后患膝本体感觉功能,标准组TTDPM(被动活动察觉阈值)为2.099°±0.159°,保残组TTDPM为1.683°±0.218°,两组比较P=0.001,两组患者术后被动活动察觉阈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残端纤维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恢复更好。
2012年08期 v.20;No.298 693-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曹洪海;张立海;张巍;赵燕鹏;郝明;张伟;屈波;唐佩福;
[目的]以外科医生对影像学检查特有的要求,采用OsiriX图像处理软件对急诊CT检查结果 DICOM图像实现3D重建和处理,以期对老年髋部骨折实现快速、客观、全面的描述以利手术决策。[方法]调阅2010年1月~10月期间143例因髋部骨折而住院的老年患者的急诊CT检查结果。采用OsiriX软件的2D图像查看器、图像3D处理器、图像优化等功能,对上述急诊CT的DICOM图像进行3D处理、判读结果,并与急诊CT报告对照以验证准确性。[结果]所有患者急诊CT检查DICOM图像均可实现2D查看和3D处理。143例患者中,发现急诊CT检查报告中未提及但不影响手术决策的髋部骨裂1例。[结论]OsiriX在老年髋部骨折的快速、全面、客观、准确的诊断和手术决策方面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意义。能够实现从外科手术和治疗的要求出发,审阅并处理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其在其他骨科创伤中的应用尚需进一步实践和研究。
2012年08期 v.20;No.298 697-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许福生;李桓毅;刘方刚;黄超;付宇翀;桂忠山;
[目的]比较三重带袢纽扣钢板与AO锁骨钩钢板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3月,分别对32例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采用三重带袢纽扣钢板重建喙锁韧带与AO锁骨钩钢板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第1年Constant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访12~26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术后第1年,三重带袢纽扣钢板组与AO锁骨钩钢板组的Constant评分分别为94.72±5.99,89.84±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Constant评分的差异主要是疼痛评分(14.53±1.48、10.94±2.35,P=0.000)和外展活动评分(9.31±0.97、8.81±1.23,P=0.003)。[结论]三重带袢纽扣钢板重建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优于锁骨钩钢板,主要的优势为肩部疼痛发生率低于锁骨钩钢板,肩关节外展活动度优于锁骨钩钢板。
2012年08期 v.20;No.298 700-7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李健;刘明廷;戚大春;李贤让;孟涛;
[目的]探讨影响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1例43膝骨关节炎终末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术前、术后半年的膝关节功能进行HSS评分,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对术后膝关节HSS评分与患者年龄、体重指数、疼痛评分、术前膝关节活动度(ROM)、内翻畸形程度、手术前后股骨前髁偏距(ACO)变化情况,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PSA)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手术前后股骨前髁偏距(ACO)变化情况,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PSA)与术后膝关节ROM之间的关系。[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术前疼痛评分、术前膝关节ROM、术后胫骨平台PSA、手术前后股骨ACO变化与术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呈正相关;体重指数、膝内翻畸形程度与术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呈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经筛选后纳入方程的变量只有术后胫骨平台PSA(P<0.01)、术前疼痛功能评分(P<0.01)、体重指数(P<0.05),根据标准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大小排序,对应变量的作用排序为术后胫骨平台PSA(0.555)>术前疼痛评分(0.357)>体重指数(0.187)。ACO术前大于术后组的患者术后膝关节ROM明显好于ACO术前小于术后组(P<0.05)。术后胫骨平台PSA 7°~9°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最好。[结论](1)术前疼痛评分、术前膝关节ROM、术后胫骨平台PSA、术前术后股骨ACO变化与术后膝关节HSS评分呈正相关,体重指数、膝关节内翻畸形与术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呈负相关;(2)术后胫骨平台PSA、术前疼痛评分、体重指数对术后半年膝关节HSS评分影响显著;(3)股骨ACO变化对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有影响,术后胫骨平台PSA7°~9°膝关节活动度好。
2012年08期 v.20;No.298 704-7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7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李仁斌;林焱斌;庄研;张怡元;
[目的]评价采用加长型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2011年6月,本院采用AO/ASIF加长型PFNA治疗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83例,男57例,女26例;年龄19~72岁,平均42.6岁,所有患者均为股骨单侧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间隔为3~7 d,平均4.1 d。术后第1、2、3、6、9、12个月门诊随访,以后每年至少门诊复查1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拍摄股骨中近段正、侧位X线片。临床疗效评价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结果]83例患者手术时间45~95 min,平均65.7 min;术中出血量50~150 ml,平均86.4 ml,所有患者均为术后4~7 d下地扶拐逐渐限量负重行走。83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诊4~36个月,平均18.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未出现螺旋刀片切割股骨头及断钉现象,3例出现髋内翻短缩畸形;无骨折不愈合者,骨折愈合时间为3.3~5.7个月,平均3.6个月。按Harris髋功能评分标准:优56例,良24例,中3例,优良率96.39%(80/83)。[结论]加长型PFNA治疗具有微创、固定强度高、生物力学特性好等优点,在治疗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时骨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
2012年08期 v.20;No.298 708-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傅一山;徐建广;赵必增;周蔚;张涛;孔维清;
[目的]探讨前、后路手术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优越性。[方法]共58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其中前路经胸或经腹膜外入路,行前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手术32例,后路减压内固定+经椎弓根及椎间截骨矫形+融合手术26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患者自我总体满意度在前路手术者中优为100%,后路手术者中优为69%,良为31%,手术部位僵硬不适感及腰背肌无力感是后路手术总体满意度下降的主要原因。[结论]对于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前路手术相比后路手术仍然具有优越性。
2012年08期 v.20;No.298 748-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姜曙祥;田锋;王强;朱瑞罡;刘春新;赵继磊;周朝君;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进钉处取骨及有限切开复位植骨治疗胫骨干新鲜闭合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09年3月~2010年8月收治的30例胫骨干新鲜闭合骨折病例,均采用交锁髓内钉进钉处取骨及有限切开复位植骨的方法治疗,术后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7±1.8)个月。所有病例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60±5)min,术中出血量(50±12)ml,骨折愈合时间3.5~4.2(3.2±0.6)个月。[结论]交锁髓内钉进钉处取骨及有限切开复位植骨治疗胫骨干新鲜闭合骨折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在不影响内固定稳定程度的条件下,既不增加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又可以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2012年08期 v.20;No.298 750-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礼跃;冯世波;张力;廖慧娟;
[目的]探讨一种股骨颈及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前前倾角测量方法,藉此测量度数作为术中前倾角的定向依据,评价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骨科牵引床、骨盆及患肢、自制导向针合为一体,处于水平位的自制导向针相当于一人为水平坐标,经C型臂X线机行侧位透视了解骨折复位情况的同时,测量股骨头颈中心轴与导向针的夹角,其大小即为前倾角的度数,水平面即为前倾角定向的人为参照面。临床应用于46例患者(测量组),与传统的透视动态定位法44例患者(对照组)做对比分析。[结果]测量组46例股骨颈及转子间骨折患者,测得前倾角的度数为0°~30°,术中一次性穿刺导针前倾角满意率达100%。测量组术中一次性穿刺导针前倾角及侧位像上导针位置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线曝光次数及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C型臂X线机辅助下,自制导向针设置人为参照面并测量前倾角,为术中前倾角的定向提供可靠依据,提高了术中前倾角定向的准确度及侧位像上一次性穿刺导针位置满意度,可以减少手术创伤,简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
2012年08期 v.20;No.298 752-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贾斌;张勇;
[目的]探讨治疗Hoffa骨折的治疗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收治的11例Hoffa骨折给予切开复位松质骨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固定,粉碎性或有骨质压缩的结合钢板固定,并观察其疗效。[结果]随访时间14~52个月,平均28.4个月。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X线片见骨折均解剖复位,定期复查X线片无再次移位。骨折均获愈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本组优6例,良2例,可3例。随访其间未见股骨髁坏死及创伤性关节炎征象。[结论]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给予个性化治疗,是保证Hoffa骨折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2012年08期 v.20;No.298 755-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郭维忠;李健辉;
[目的]回顾性分析膝关节闭合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本组男18例,女3例。车祸伤15例,挤压伤5例,摔伤1例。X线片显示胫骨平台骨折10例,股骨远端骨折7例,二者合并损伤4例。腘部切口探查血管,见膝关节以远损伤8例,膝关节水平损伤6例,膝关节以近损伤7例。动脉挫伤后栓塞18例,破裂3例。术中采用大隐静脉移植修复4例。[结果]全部肢体成活。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完全愈合时间4~6个月,平均5个月,肢端血运良好,足背动脉均可触及搏动。[结论]对于闭合性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要高度警惕合并腘动脉损伤。要认真细致和全面检查,早发现,早手术,降低截肢率。
2012年08期 v.20;No.298 757-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尚凯;王宗儒;万吉云;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0月~2011年11月应用VSD技术治疗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患者3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彻底清创,骨折复位固定,修复神经血管肌腱后,应用VSD技术处理创面,二期行游离植皮或者皮瓣转移覆盖创面,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旺盛且外露的骨、肌腱已被覆盖者行游离植皮,对骨、肌腱仍外露的患者行皮瓣转移覆盖创面。观察创面清洁和肉芽组织生长情况。[结果]VSD创面愈合时间组平均(12.67±4.49)d,局部转移皮瓣8例,中厚皮片植皮26例,1例因清创时残留死腔,反复进行3次清创及VSD更换,伤后4周行植皮覆盖创面,创面愈合时间为43 d。[结论]VSD是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
2012年08期 v.20;No.298 759-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光辉;吴玉仙;刘得恒;杨斌;李玉椿;
[目的]探讨第3代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0年10月本科收治的3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EvansⅠ型1例,Ⅱ型3例,Ⅲ型12例,Ⅳ型15例)。[结果]本组31例病人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5~36个月,平均17个月,全部患者均获得一期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4.2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17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7.10%。[结论]对于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Gamma3钉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固定牢固、并发症少及术后患者可早期负重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2012年08期 v.20;No.298 761-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周毅;李兴海;张心宇;苏博;祝静波;陈玉楼;王云琦;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2009年12月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58例,有效随访53例;男15例,女38例,年龄64~86岁,平均72.1岁;骨折均为不慎滑倒低能量微创伤所致,符合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骨折采用闭合或切开的方式复位,使用锁定加压钢板(LCP)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本组53例获得随防,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6个月;髋、肩和腕关节功能的优良率分别为84.6%,81.3%和81.8%;无骨折不愈合,无钢板螺钉断裂等并发症;随访中出现3例再发骨折病例。[结论]锁定接骨板通过角稳定作用对骨折端进行稳定,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内固定治疗中具有优势,可以提高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疗效;评估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的风险,积极药物干预对预防再骨折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2012年08期 v.20;No.298 763-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姜洪洋;
[目的]探讨治疗严重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方法。[方法]将腓骨长肌腱止点切断后游离并翻转肌腱,经膝关节损伤韧带附着处钻骨孔,沿损伤韧带走行方向,重建膝关节韧带。术后采用中草药熏洗恢复膝关节屈伸功能。[结果]本组11例随访1~5年,根据改良的Lysholm评分表,80分以上8例,50~79分3例,平均86.40分。[结论]本方法效果好、费用低,是一种理想的修复严重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方法。
2012年08期 v.20;No.298 765-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