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军;冯世庆;李卫哲;吴英华;
[目的]对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中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资源,检索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通过Meta分析比较2种方法治疗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人工肱骨头置换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WMD=80.17;95%CI:(55.83,104.50);P<0.01),其他指标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现有研究尚不能证明哪种手术方案更适用于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需要开展更多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予以佐证。
2013年02期 v.21;No.316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黄胜;许靖;项禹诚;苏汝堃;黄帅;郭培义;孙青;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9月~2011年7月,46例骨质疏松胸腰椎单节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单侧组22例,双侧组24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体高度及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P<0.01),而两组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Cobb角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术后1周、术后1年时,VAS、ODI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P<0.01),而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骨水泥灌注量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单侧组少于双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单侧椎弓根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X线暴露时间短、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的优点。
2013年02期 v.21;No.316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6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5 ] |[阅读次数:0 ] - 孟庆涛;张辉;丁中华;李海波;冯苏;
[目的]比较胫骨远端前外侧"L"型锁定钢板与胫骨远端内侧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较短干骺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3月~2011年2月期间63例胫骨较短远端干骺端骨折(远断端距关节面的距离<3 cm)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应用"L"型锁定钢板固定,33例应用远端内侧锁定钢板固定。对每例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踝关节功能评分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3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5.2个月,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内侧锁定钢板组高于"L"型锁定钢板组(P<0.05),术后优良率"L"型锁定钢板组高于内侧锁定钢板组(P<0.05)。[结论]胫骨远端"L"型锁定钢板治疗较短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效果好,手术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方式。
2013年02期 v.21;No.316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常志泳;包倪荣;赵建宁;郭亭;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论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参考患者意愿,将自2010年7月~2012年3月份收治符合研究标准拟行关节置换的高龄(年龄≥75岁)股骨颈骨折患者133例,分为A组(加速康复外科组)64人和B组(常规处理组)69人。围手术期分别应用快速康复理论和常规处理方法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并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对比两组患者近期临床效果。[结果]术中出现假体周围骨折3例,围手术期死亡3例,快速康复组术后住院时间(7.0±2.0)d,明显低于普通处理组(9.6±2.9)d(P=0.000),快速康复组围手术期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并发症发生率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处理组(P=0.01,P=0.007)。平均随访12.9个月(4.1~24.3个月),随访率为90.6%,两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论在高龄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的应用,能明显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并减少并发症,可以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2013年02期 v.21;No.316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7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赵磊;王帅;宋朝晖;吴春生;彭阿钦;
[目的]探讨急性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发生机制、相关因素及临床诊治原则。[方法]检测52例急性颈椎损伤后连续10 d的空腹电解质、血压、出入量的情况,根据Frankel评分标准,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分析损伤平面、损伤程度等因素对低钠血症的影响,分析平均动脉压及24 h出入量的变化情况及与低钠血症的关系。[结果]52例患者中,颈髓损伤38例,其空腹血钠值为(134.7±5.13)mmol/L,血压为(101.4±5.21/78.6±4.81)mmHg(1mmHg=0.133 kPa),24 h入量为(5 810±493.18)ml,出量为(5 450±497.21)ml。无颈髓损伤的14例,其空腹血钠值为(139.8±2.18)mmol/L,血压为(127.2±2.81/84.6±3.42)mmHg,24 h入量为(2 890±255.82)ml,出量为(2 580±214.99)ml。伤后低钠血症的出现时间是5.2~8.3 d。[结论]低钠血症的严重程度与颈髓损伤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与颈椎损伤节段无明显相关性。颈髓损伤越严重的患者,往往伴随严重的低血压,同时低钠血症也非常严重。在颈髓损伤患者的24 h出量和入量明显增加。
2013年02期 v.21;No.316 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王洪伟;王许可;李长青;周跃;
[目的]分析多节段非相邻型脊柱骨折的致伤机制及伤情特点,以提高脊柱骨折的预防及诊断水平。[方法]总结2001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167例多节段非相邻型脊柱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89例,女78例,年龄16~89岁,平均51.0岁,并进行致伤机制及伤情特点分析。[结果]167例患者中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40~49岁,占22.8%(38/167)。≤49岁各年龄组段男性人数均较女性多,≥49岁各年龄组段男性人数均较女性少。高坠伤是主要致伤原因,占32.9%(55/167)。167例病例中胸椎+腰椎骨折,胸椎+胸椎骨折,腰椎+腰椎骨折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2.9%(55/167)、22.2%(37/167)、19.2%(32/167)。高坠伤最易导致腰椎节段的跳跃性骨折,摔伤和无明显诱因组最易导致胸椎和腰椎节段的跳跃性骨折,车祸伤和重物砸伤最易导致颈椎和胸椎的跳跃性骨折,生活伤最易导致胸椎节段的跳跃性骨折。按唐三元法,跳跃性骨折分型为A型49例,B型80例,C型38例。高坠伤、车祸伤和重物砸伤导致的神经损伤和合并伤发生率较高。按ASIA脊髓损伤分级,A级、B级、C级、D级分别占13.8%(23/167)、4.8%(8/167)、6.0%(10/167)和17.4%(29/167)。[结论]脊柱跳跃性骨折中,高坠伤是主要致伤因素,胸椎和腰椎是多节段非相邻型脊柱骨折的好发部位,应根据其致伤机制及伤情特点来进行预防及诊断。
2013年02期 v.21;No.316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周军杰;曹成福;庞金辉;陈贤奇;高文武;
[目的]评价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分别采用滑动式鹅头钉(DHS)和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1年2月,307例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男189例,女118例;年龄38~69岁,平均(50.64±5.25)岁。股骨颈骨折分型按Pauwels分型:II型86例,III型221例。本研究病例损伤至手术时间2~5 d,平均(3.15±2.03)d。本组病例随机采用滑动式鹅头钉(DHS)或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采用滑动式鹅头钉(DHS)136例,采用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171例。患者手术后经规范术后随访,临床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价标准。[结果]28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32个月,平均(15.4±3.25)个月。Harris评分:DHS组从术前平均(13.52±3.06)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平均(83.54±2.15)分;其中优65例,良48例,可17例,差6例,优良率为83.1%(113/136),差评中1例(0.74%)发生骨不连,3例(2.21%)发生髋内翻畸形,2例(1.47%)发生股骨头坏死。InterTAN组从术前平均(11.86±4.75)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平均(91.75±3.62)分;其中优92例,良66例,可13例,优良率为92.4%(158/171),无骨折不愈合及髋内翻畸形、无髓内钉断裂。本研究中所有病例均无感染。[结论]应用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坚强,可早期活动,与DHS比较,具有较少的骨不连和髋内翻发生率,结果令人满意。
2013年02期 v.21;No.316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梅其伟;唐三元;杨辉;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寿命的提高、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呈上升趋势。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功能低下,原有并存疾病以及各种并发症,导致老年髋部骨折的整体治疗效果未达到理想水平,并且死亡率高,病程长,加重经济和社会负担。因此,预测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生意义重大,对于老年髋部骨折风险提前做出预测,尽早预防,降低骨折的发生率,将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本文从骨生化代谢指标和Singh指数两个方面关于预测老年髋部骨折发生的研究进展做一文献复习。
2013年02期 v.21;No.316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徐青镭;李露嘉;王颖;
<正>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多见于运动损伤和军事训练损伤,文献报道在运动员人群中其发病率为每1 000 h比赛与运动时间有0.06~3.7[1];而在军事训练人群中,急性ACL损伤(ICD-9代码844.2)的发病率为每年3.79‰,陈旧性ACL损伤(ICD-9代码717.83)的发病率为每年3.09‰[2]。据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数据,每年ACL重建的手术量约有10万例,在美国最常做的手术种类排
2013年02期 v.21;No.316 14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洪志;刘爱国;冯宝华;谷文光;
<正>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在维持膝关节稳定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ACL损伤后导致膝关节疼痛、活动障碍,如果诊治不当或延误治疗会导致膝关节的不稳定,并继发关节内结构的损伤,以致发生骨性关节炎,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为此ACL损伤后及时准确的诊治十分必要。本文主要对ACL的正常解剖,ACL损伤的MRI表现及ACL重建术式的选择做一综述。
2013年02期 v.21;No.316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5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胡金龙;王静成;颜连启;
<正>全世界每年骨折和骨缺损的患者数以千万计,传统的骨缺损治疗方法有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和人工骨移植等。这些方法虽然在实验和临床治疗起到了一定的成果,但均因各种因素使其在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1~3]:自体骨移植安全性高,有良好的骨诱导性,因而被认为是骨缺损修复的金标准[4-5],但供体来源往往有限,而且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多;同种异体骨移植植入后容易吸收,而且容易感染,排斥反应
2013年02期 v.21;No.316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8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4 ] |[阅读次数:0 ] - 夏洪刚;李杰;
<正>距骨在下肢功能中的作用、解剖的复杂性以及骨折类型的易变性常使距骨新鲜骨折的治疗变得复杂,且后遗症多,预后较差。距骨骨折大多是由严重暴力造成的,最常见的原因是高处坠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距骨骨折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对距骨解剖血供、临床分型、手术入路及术式作一综述。1解剖血供距骨分头、颈、体、尾四部分,体部有外侧突、后突。后
2013年02期 v.21;No.316 154-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何博;常彬;李锋;
<正>骨肉瘤是儿童和成人最常见的骨原发性恶性肿瘤[1-2]。骨肉瘤转移率高,约20%患者初诊时即出现肺转移。80%的转移灶位于肺,且对传统的化疗抵抗[3]。转移性骨肉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20%)较病灶局限者(65%)明显下降,大多数患者死于肿瘤转移[4]。转移是恶性肿瘤演进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步骤[5]。肿瘤细胞依次完成以下步骤:侵犯宿主的细胞外基质进入到循环系统;在循环系统中存活;逃避宿主免疫系统并逃逸出脉管;黏附并在靶器官微环境中生存;最后在靶器官内诱
2013年02期 v.21;No.316 159-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林翔;杨军林;苏培强;邹学农;谢超凡;王其飞;黄紫房;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成脂分化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收集AIS及同性别年龄正常对照骨髓标本,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MSCs并培养传代,取第3代MSCs进行成脂诱导2周后,提取各标本的总RNA,反转录成cDNA,并以两种荧光Cy5和Cy3标记后作为探针与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基因芯片杂交,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后用基因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分析。[结果]筛选出显著表达差异基因1 380条,其中表达上调基因874条,表达下调基因506条。[结论]AIS来源MSCs成脂分化相关差异表达的1 380条基因可能参与了AIS的发生和发展。
2013年02期 v.21;No.316 168-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德芳;吴靖平;朱斌;丁磊;卢伟;
[目的]建立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凋亡体外模型。[方法]为了模拟椎间盘内部低营养低代谢环境,采用低胎牛血清培养法培养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分别含0%,1%,3%,5%,8%,10%胎牛血清,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筛选最佳浓度,检测凋亡率、凋亡蛋白表达及caspase酶活性。[结果]低胎牛血清培养组细胞发生形态改变,DAPI染色阳性细胞增多;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随着FBS浓度降低而升高,1%为最有效诱导凋亡浓度;Western blot示FAS、caspase-3、PARP、细胞色素C表达在1%FBS组明显高于10%时,同时caspase-3/8/9酶活性增高。[结论]低胎牛血清培养法能诱导体外培养的软骨终板细胞发生凋亡,最终会引起细胞功能丧失和椎间盘退变,caspase家族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2013年02期 v.21;No.316 173-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0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柳超;田纪伟;王雷;董双海;赵庆华;夏天;
[目的]应用单核细胞THP-1株建立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的体外模型,为巨噬细胞介导的慢性炎症在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及其防治提供基础。[方法]用6 ug/L乙酸豆寇佛波酯(PMA)诱导THP-1细胞48 h向成熟的巨噬细胞分化后,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分化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巨噬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F4/80、CD14,验证PMA-THP-1诱导效果。[结果]经PMA诱导后,THP-1细胞由类圆形、分散、悬浮转变为不规则、黏附、贴壁,且出现F4/80、CD14的高表达。[结论]从离体细胞培养方面建立并验证了人单核源性巨噬细胞的模型,该模型材料来源广、制备简单,并可用作巨噬细胞与颈椎病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
2013年02期 v.21;No.316 17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炎;瞿新丛;易成腊;方祖怡;刘祥;潘晓辉;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发生膝内翻畸形的原因及机制。[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2003年2月~2009年1月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187例患者,其中29例发生膝内翻畸形。提取29例病例连续16~21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X线片资料,分析膝内翻的成因。[结果]造成膝内翻的原因有:内固定欠稳固9例,未植骨或植骨不充分6例,关节面复位不平整4例,膝关节周围韧带未修复3例,负重过早与固定因素并存者1例,与植骨因素并存者4例,单纯负重过早2例。[结论]内固定方式、骨缺损处理、膝关节周围韧带的修复、关节面的复位程度及下地负重时间是决定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是否发生膝内翻畸形的主要因素。骨折粉碎程度是术后膝内翻发生的基本因素。
2013年02期 v.21;No.316 19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刘宗超;杨家福;马川;罗兵;华强;石厚银;黄陈翼;
[目的]探讨半肩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失效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2010年3月26例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行半肩置换,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38~83岁,平均(65.4±5.4)岁,原致伤原因:车祸伤11例,摔伤6例,压砸伤5例,打器伤2例,其他2例;固定材料失效类型:复位丢失、内翻畸形18例,内固定物断裂3例,松动(螺钉拔出)5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29~65个月,平均(49±3.2)个月随访。手术时间60~90 min,平均为(68±16)min,术中出血量为200~600 ml,平均(465±16)ml。所有病例无术中假体周围骨折、神经损伤、术后感染、假体松动。1例患者因术后2年关节盂明显磨损导致肩关节活动时疼痛。1例患者因异位骨化严重,导致前屈明显受限,其余患者均恢复日常生活能力,Neer评分平均(81.7±6.5)分,优8例,良1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6%,根据尚天裕肩关节功能评分,优7例,良14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0.7%。[结论]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失效后肱骨头大部分坏死,二期半肩关节置换可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和肩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较一期半肩关节置换疗效差。
2013年02期 v.21;No.316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济文;王国伟;窦洪磊;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与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其中小腿下1/3及跟腱区6例,外踝及足背外侧区2例,足跟及足底2例。[结果]10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经6个月~3年,平均2年随访,其中7例皮瓣外观、质地、弹性好,3例皮瓣经Ⅱ期修整,外形改善,皮瓣供受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与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操作较简便,皮瓣成活率高,并发症少,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2013年02期 v.21;No.316 197-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俊;施锦宇;凌尚准;杨发才;黄刚;
[目的]探讨应用肩前外侧小纵切口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方法]应用肩前外侧小纵切口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6例回顾性分析,按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4例、三部分骨折18例、四部分骨折4例,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18.6个月。[结果]患肢功能按Neer功能评定标准评定,本组优25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1.7%。[结论]应用肩前外侧小纵切口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好,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
2013年02期 v.21;No.316 199-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洪威;孙明晓;于春林;曲道奎;张春刚;
[目的]探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浮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切开复位内外固定治疗105例浮膝损伤的过程,其中男86例,女19例;年龄17~62岁,平均39.5岁,固定物采用髓内钉、加压钢板、空心螺丝钉、多功能单臂外固定支架等,术后早期行康复训练。[结果]采用Karlstrom等的评定标准,骨干骨折型52例中,优50例,良2例;双髁骨折型15例中,优9例,良3例,可2例,差1例;混合型骨折38例中,优20例,良10例,可6例,差2例。[结论]严格的无菌、无创原则和规范的内、外固定技术可使骨折得到解剖复位及坚强的固定,有利于早期的有序康复训练,有效地防止骨折畸形愈合、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2013年02期 v.21;No.316 202-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海波;刘亚峰;李华强;张中原;张青;
[目的]评价内固定联合反鼓取皮筛状移植治疗下肢骨折合并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5年8月~2011年2月,采用一期内固定联合反鼓取皮筛状移植技术治疗下肢骨折合并大面积皮肤撕脱伤25例。[结果]25例患者术后获12~26个月(平均14.5个月)随访。20例移植皮肤Ⅰ期愈合,5例有少量点状皮肤坏死,换药2~3周后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2~9.5个月(平均4.8个月)。随访效果评定:外形满意23例,尚可2例;功能正常19例、基本正常6例。[结论]下肢骨折合并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是下肢严重复合伤,严格适应证前提下的内固定联合反鼓取皮筛状移植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3年02期 v.21;No.316 204-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侯存强;胡宏伟;潘银华;宁廷民;王林;
[目的]探讨严重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因创伤引起的严重跟骨骨折造成塌陷,关节面损伤者,通过复位临时固定,应用跟骨锁定钢板+植骨方法,恢复跟骨正常形态。[结果]48例获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4.2个月。优30例,良11例,可5例,差2例,总优良率为85.4%。[结论]有效复位、取髂骨植骨、锁定钢板固定,能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和跟骨的正常形态,减小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是一种治疗严重跟骨骨折的有效方式。
2013年02期 v.21;No.316 207-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1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