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读者·作者·编者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论著类文章将采用“长中英文摘要”

    本刊编辑部;

    <正>为适应医学科学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本刊在国内外学术影响力,促进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支持"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项目研究平台从本刊收录更多优秀论文《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拟从2013年7月起对临床与基础(实验)研究论著类来稿一律要求"长中英文摘要",具体标准和要求如下1、摘要篇幅:中文摘要字数要求在1000~1200字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对应

    2013年13期 v.21;No.327 1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文作者署名及单位名称的书写规范要求

    <正>论文作者署名及单位名称涉及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编者与作者、读者与作者信息联系等问题,因此作者投稿时必须认真正确书写。近年来由于作者撰稿后对署名及排序变动,单位名称不具体(只写大单位,如××大学/医学院)使杂志邮寄投递困难,不能及时送到作者手中。根据国家有关科技期刊编排规范(GB/T3179.7713)要求,本刊重申:①论文作者署名及排序授权书签名后并已寄到本刊的不应再做改动,在排版前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排版后更不能在校样上进行作者署名或单

    2013年13期 v.21;No.327 1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声明

    <正>为防止本刊来稿一稿两投和存在抄袭、伪造、剽窃、不当署名、参考文献引文不实、弄虚作假等不端行为,维护学术刊物的严肃性和科学性,维护作者的声誉,并对广大读(作)者负责,本刊再次声明:本刊对已审定采用的来稿付印前再次进行"科学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一旦证实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将对论文作者做出以下严肃处理:①择期在本刊上公布作者姓名和单位并提出批评,撤销论文不予发表;②二年内不再接受第一作者的一切文稿;③酌情通报第一作者所在单位。欢迎广大读(作)者监督。

    2013年13期 v.21;No.327 1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部分栏目稿件格式新要求

    <正>~~

    2013年13期 v.21;No.327 1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3年下半年《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来稿要求

    <正>本刊坚持"以读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面向临床、面向基层、立足国内,着眼世界"的办刊方针,以科学发展观和自主创新为指导思想,全面介绍矫形外科领域(包括骨创伤、骨疾病、骨肿瘤、先后天畸形等)诊治与康复的新进展、新成果、新经验。重点接受高中级专业人员来稿,欢迎订阅。

    2013年13期 v.21;No.327 1377-1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专家论坛

  • 人工踝关节的翻修

    毛宾尧;

    <正>翻修是所有做人工关节置换的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术前都要交代有关事项。需要翻修的人工踝关节,表明其因为某些原因术后出现不可回逆的失败。失败原因有病人选择失当、对假体特征性把握失度、置换技术错误,以及会导致假体置换失败的其他诸多因素。

    2013年13期 v.21;No.327 1273-1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论著

  • 新型经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K-Rod)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陈博来;许鸿智;杨一帆;林定坤;许宜栋;董杰;

    [目的]基于临床及影像学观察对K-Rod动态稳定系统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本研究共纳入在2011年2~12月期间行K-Rod系统治疗的患者25例,评价指标主要包括VAS、JOA与ODI评分,以及对患者进行影像学随访观察(包括X线及MRI)。[结果]随访时的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JOA评分则显著升高(P<0.01)。随访时手术节段活动度(ROM)较术前显著减少(P<0.01),上位及下位节段的术前ROM与随访ROM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共有7例患者获得了MRI随访,椎间盘Pfirrmann分级显示,3例患者手术节段椎间盘仍有继续退变的表现,大部分患者邻近节段椎间盘信号和高度没有明显改变。[结论]随访结果表明K-Rod动态稳定系统能明显地减轻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同时达到固定和活动的良好平衡,临床效果较为理想。但由于随访时间尚短,研究样本量较小,长期疗效及其延缓邻近节段退变的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

    2013年13期 v.21;No.327 1278-1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应用脊髓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评价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顶椎区置钉的风险

    王春强;宋文慧;晏礼;张鹏;韩来春;马迅;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顶椎区凸凹侧脊髓偏移空间及其规律,并探讨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9例AIS患者并在其横断面脊髓造影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myelograhy,CTM)图像上测量顶椎区脊髓中心到凸、凹侧硬膜囊及椎弓根内侧壁的距离,计算凸凹侧脊髓的偏移空间,和椎体、脊髓的旋转角度,并以Cobb角大小为依据,将其分为A组(40°~50°),B组(50°~70°),C组(>70°)等三组,分别测量各组以上数据,分析脊髓偏移空间在不同的Cobb角度间的变化趋势以及凹侧脊髓偏移空间与Cobb角之间的相关性,借此定量分析顶椎区置钉的可能性。[结果]脊髓在顶椎区凸侧的偏移空间明显大于凹侧的偏移空间(P<0.01)。在凹侧,A组脊髓偏移空间与B组脊髓偏移空间、B组脊髓偏移空间与C组脊髓偏移空间、A组脊髓偏移空间与C组脊髓偏移空间,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凹侧脊髓偏移空间与Cobb角、椎体旋转角度、脊髓旋转角度之间均呈负相关(分别为r=-0.93,P<0.01;r=-0.77,P<0.01;r=-0.67,P<0.01),也即侧弯角越大,凹侧脊髓偏移空间越小。而脊髓旋转角度与椎体旋转角度呈正相关(为r=0.95,P<0.01)。[结论]Cobb角<70°时,凹侧脊髓偏移空间较大,可以安全置钉;但是在>70°时,因为凹侧脊髓偏移空间较小甚至消失,不主张此类患者顶椎区置钉。而CTM检查的应用,对术前评估和降低术中风险有提示意义,必要时可以列为常规检查。

    2013年13期 v.21;No.327 1283-1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脊柱结核诊断数学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肖伟;金格勒;杨毅;王亚楠;曹鑫;

    [目的]建立脊柱结核诊断的数学模型应用于临床诊断,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脊柱结核与非脊柱结核两类病例标本的主要临床观察指标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对各指标建立数学方程等统计方法研究。[结果]椎旁或腰大肌脓肿,骨质破坏,血沉,椎间隙变窄,C反应蛋白等是重要的鉴别诊断指标。[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脊柱结核诊断的数学模型判别准确率达88%以上,个体测的Y值临界值拟定为1,Y值≥1倾向于脊柱结核诊断,可以帮助骨科医师在脊柱结核诊断上提供理论公式。

    2013年13期 v.21;No.327 1288-1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间隙平衡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中期随访研究

    孙振辉;刘军;田峥巍;张宇;王磊;孙云波;

    [目的]分析间隙平衡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2006年3月应用间隙平衡(gap balancing,GB)技术的TKA患者45例(49膝),男16例,女29例,手术时年龄52~79岁,平均62.4岁。另取同期采用测量截骨(measured resection,MR)技术的TKA患者70例(76膝)设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影像学、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8年,平均6.8年。GB组单膝手术时间、胫骨截骨量、股骨截骨量均明显低于MR组,术中股骨假体相对外上髁解剖轴内旋角度GB组大于MR组(P<0.05)。TKA术后两组患者髌骨外倾角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GB组明显大于MR组。术后膝关节KSS、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KA术中应用GB技术手术时间短,截骨量少,股骨假体相对外上髁解剖轴内旋和髌骨倾斜角度较大,中期随访临床效果和MR技术无明显差异,GB技术应避免内侧软组织过度松解,预防术后屈曲失稳及髌股关节并发症。

    2013年13期 v.21;No.327 1292-1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不同压力止血带对术后肿胀及疼痛影响的临床研究

    马骏;李国庆;曹力;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降低止血带压力是否会减少周围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降低患者术后股四头肌疼痛和肿胀程度的发生。[方法]2011年5月~2012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行初次、单侧TKA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止血带压力为260 mmHg(1 mmHg=0.133 kPa),共25例,平均年龄69.44岁;B组:采用止血带压力为280 mmHg,共30例,平均年龄69.53岁;C组:采用止血带压力为300 mmHg,共28例,平均年龄68.96岁。对三组患者术前资料经行统计学比较,表1所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组患者术后3 d的股四头肌肿胀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经行记录,方差分析。[结果]三组患者术后第3dVAS疼痛评分:A组患者术后止血带处疼痛明显小于B、C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和C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相近,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相似,(P>0.05,无明显差异)。患肢股四头肌肿胀程度:A组患者术后的股四头肌肿胀较术前的肿胀程度明显小于B、C两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B、C两组之间术后股四头肌肿胀程度没有明显的区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KA手术中止血带可引起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但盲目降低术中止血带的压力并不能减少组织损伤程度,进而减少各项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2013年13期 v.21;No.327 1297-1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6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软组织松解结合跖骨远端截骨治疗跖骨近端关节面固有角增大的轻中度外翻畸形

    程明;汤宇;孙天胜;刘智;徐子涵;戴鹤玲;刘志杰;

    [目的]探讨软组织松解结合跖骨远端截骨,治疗跖骨近端关节面固有角增大的轻、中度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2009年2月~2012年5月本科分别采用软组织松解结合改良Chevron截骨或改良Reverdin截骨术(必要时加用Akin截骨术),治疗以近端关节面固有角增大为特点的外翻患者84例141足。所有患者均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评分系统中跖趾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经过6个月~2年,平均1.5年的随访,随访率69.5%,优77足(78.6%),良21足(21.4%),优良率100%;术后无内翻、切口感染、跖骨头坏死、转移性跖骨痛及骨不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软组织松解结合跖骨远端截骨,治疗跖骨近端关节面固有角增大的轻、中度外翻畸形疗效肯定,患者满意度较高。

    2013年13期 v.21;No.327 1302-1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微创可扩张通道辅助经横突间入路手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夏刚;田融;李会明;刘洋;

    [目的]评价微创可扩张通道辅助下经横突间入路手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42例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8例,女24例;平均年龄57.4岁。其中椎间孔内突出型24例,椎间孔外突出型18例。均采用经横突间入路微创可扩张通道辅助下的椎间盘切除手术治疗。手术前后行下肢疼痛VAS评分,术后采用改良MacNad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平均手术时间86 min,平均失血82 ml,与同时期相同入路但未使用微创通道的12例患者相比,两项指标均明显减少(P<0.05)。4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VAS评分术前平均为7.6,术后2周平均为2.3,术后半年为1.3。术后半年MacNad评定结果:优26例、良10例、可6例;优良率85.7%。椎间孔内型组和椎间孔外型组术后优良率分别为83.3%和88.9%。两组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为1例术后伤口血肿。[结论]应用微创可扩张通道辅助下经横突间入路手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安全性好,近期效果良好,可以作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方式的选择之一。

    2013年13期 v.21;No.327 1307-1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经典文献史料

  • Babinski反射最初的文献报告

    李晓光;

    <正>原著标题:Sur le réflexe cutanéplantaire dans certaines affections organiques du système nerveux central.刊载杂志:C.R.Soc.Biol.(Paris)1896,48:207-208.原著作者:Babinski Joseph Franqois Félix(1857-1932)笔者发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所致的偏瘫或下肢单瘫患者,其足底的皮肤反射发生改变。

    2013年13期 v.21;No.327 1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会议及学习班

  • 第二届上海肢体延长与畸形矫正学习班通知

    <正>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主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第二届上海肢体延长与畸形矫正学习班"定于2013年8月16~18日举行,届时将邀请意大利、俄罗斯、韩国及国内在外固定与矫形外科领域中有深厚造诣的专家授课。本届学习班重点关注矫形外科基本原则与方法的传授,强调肢体延长理论与学员动手实践相结合,以期学以致用,并授予国家I类继续教育学分10分。授课方式:理论讲授、Workshop模具操作、典型病例剖析、教学互动。特别欢迎学员携带完整翔实的疑难病例资料供会议现场讨论,需提前和会务组沟通。有关学习班的课程安排详情进展,请随时关注康庆林大夫个人网站www.orthokang.haodf.com。

    2013年13期 v.21;No.327 1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第七届全国脊柱脊髓复合性损伤治疗新进展学习班通知

    <正>在成功举办四届"脊柱脊髓复合性损伤治疗新进展学习班"的基础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定于2013年8月30日~9月1日再次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第七届全国脊柱脊髓复合性损伤治疗新进展学习班"。学习班将邀请国内著名脊柱外科、创伤骨科、神经外科、胸外科、腹部外科、麻醉科及ICU监护专家授课,内容包括:枕颈部及颈椎严重损伤外科诊治新技术,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新技术,导航技术在脊柱外科中应用及进展,急性脊髓损伤外科治疗新进展,脊柱脊髓损伤合并颅脑损伤、胸腹腔脏器损伤、骨盆骨折及四肢多发性骨折诊治新技术以及严重脊髓损伤的麻醉及ICU监护技术等。学习班将采取理论授课、模型操作及疑难病例讨论等形式,尽最大可能提高学员的理论水平及实践操作能力,学员结业后将获得国家继续教育I类学分10分。

    2013年13期 v.21;No.327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膝关节纤维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梁远;王静成;颜连启;

    <正>膝关节纤维化是纤维组织在膝关节周围不正常的增殖,并导致膝关节疼痛、僵硬、肿胀和活动范围下降,常发生于膝关节手术或创伤后[1-2]。膝关节纤维化形成的具体的生理学机制仍然不清楚,但是通过一些学者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膝关节纤维化的产生被认为是大量结缔组织增生的结果。胶原纤维作为结缔

    2013年13期 v.21;No.327 1313-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颈椎病术后C_5神经根麻痹的研究进展

    杨震;耿晓鹏;

    <正>随着颈椎病手术治疗方式的日趋成熟,其临床地位得到广泛认可。但是,近年来有不少文献报道部分颈椎病患者术后并发颈神经根症状,尤以C5神经根麻痹多见[1],表现为三角肌瘫痪、肩部感觉减退、牵扯痛等,明显影响手术效果。本文就此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防治措施及预后等综述如下。

    2013年13期 v.21;No.327 1317-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自然史及手术治疗进展

    綦珂;何平;沈洪兴;

    <正>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颈椎后纵韧带异位骨化导致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病因。研究证实约有25%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会有OPLL特征[1]。颈椎OPLL的发病缓慢,从出现症状到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历时较长,只有加重趋势,出现局部和神经症状方再考虑手术治疗[2]。治疗OPLL引起的脊髓神经根病有很多

    2013年13期 v.21;No.327 1321-1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miRNAs在关节软骨生长发育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史光华;李鹏翠;魏垒;卫小春;

    <正>关节软骨属结缔组织,起源于胚胎时期中胚层的间充质,随着间充质细胞数量的增多,在粘附分子的作用下聚集形成肢体雏形[1]。其中大多数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类圆形的软骨细胞,在SOX9和其他转录因子的作用下启动特征性的基因程序,分泌丰富的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随后关节软骨模型中心的软骨细胞,停止增殖开始肥大化,改变其基因程序而分泌Ⅹ型胶原。同时肥大软骨细胞完成募集破软骨细胞,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他因子的作用下诱导生成血管,调

    2013年13期 v.21;No.327 1324-1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与关节置换相关的华南地区健康成人髋关节形态测量

    张洋;王健;李郅涵;史占军;

    [目的]本研究旨在测量华南地区正常成人的股骨近段形态学参数,为假体设计及置入提供参考。[方法]招募华南地区正常成人志愿者80例(160髋),对志愿者髋关节行薄层螺旋CT扫描后,使用Mimics 10.01重建出三维模型,分别测量髋臼侧和股骨侧影响关节置换的解剖参数。[结果]华南地区正常成年人髋臼AVA、ABA、CE、SID的测量结果分别为(20.09±2.56)°、(49.32±3.77)°、(33.46±4.23)°以及(58.74±4.20)mm;不同性别之间,ABA、SID具有显著性差异,而AVA、CE则无显著性差异。股骨侧股骨前倾角、颈干角、股骨头直径、偏心距、小转子中点上方20 mm处髓腔内外径及前后径、小转子中点处髓腔内外径及前后径、小转子中点下方20 mm处髓腔内外径及前后径、峡部位置、峡部髓腔内径及外径的测量结果分别为(16.47±2.72)°,(129.61±10.32)°,(45.22±3.61)mm,(37.16±3.85)mm,(41.69±4.43)mm,(31.00±3.29)mm,(25.62±4.02)mm,(23.91±3.46)mm,(19.78±2.43)mm,(17.50±3.05)mm,(106.60±5.61)mm,(9.34±1.68)mm,(25.50±2.32)mm,(4.59±0.84)mm;不同性别之间,除颈干角、小转子中点处髓腔内外径、峡部位置等指标外,其余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华南地区正常成年人的髋臼形态较国外及国内其他地区存在差异。近段股骨形态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异;与欧美国家相比,颈干角较大,偏心距较小,近段股骨形态整体偏细,峡部位置距离小转子较近且峡部更狭窄。

    2013年13期 v.21;No.327 1328-1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组织工程椎间盘支架材料的初步构建及理化性能分析

    庄颖;陈建明;李长青;黄博;周跃;

    [目的]设计构建一种新型组织工程椎间盘的复合支架材料,为组织工程椎间盘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冷冻干燥、化学交联等组织工程技术构建一种包含有纤维环和髓核两部分、全新的组织工程化椎间盘支架材料,并对其理化性能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所制备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为三维立体多孔结构,外周纤维环部分平均孔径为(251±147)μm;中间髓核部分平均孔径为(102±29)μm;支架材料孔隙率平均为84.3%。吸水力平均为73.3%,体外生物降解率平均为(37.1±3.5)%。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表明,组织工程椎间盘支架材料具有与天然椎间盘相似的弹性以及抗压强度。[结论]作者所制备的组织工程椎间盘支架材料符合理想支架材料的结构要求,可对其生物学性能进行进一步实验研究。

    2013年13期 v.21;No.327 1334-1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脱细胞软骨基质来源的多孔支架复合山羊髓核细胞体内初步构建组织工程髓核的实验研究

    伍耀宏;徐宝山;杨强;李秀兰;张杨;夏群;许海委;

    [目的]探讨脱细胞软骨基质多孔支架复合PKH26标记的山羊髓核细胞体内异位构建组织工程髓核的可行性。[方法]制备脱细胞软骨基质来源的多孔支架,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天狼星红染色、HE染色观察、MTT毒性检测;分离山羊髓核细胞,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番红O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进行鉴定;将PKH26标记的山羊髓核细胞接种支架上,体外培养3 d后进行LIVE/DEAD活性染色,将细胞支架复合物置入裸鼠皮下,培养6周,病理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进行番红O、Ⅰ、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扫描电镜观察支架孔隙相连通且分布均匀,天狼星红染色支架呈黄绿相间色,HE支架淡染,MTT检测细胞增殖曲线无统计学差异(P>0.05);P1代髓核细胞呈软骨样细胞形态,番红O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均阳性,PKH26标记后的细胞呈红色荧光;体外LIVE/DEAD染色细胞呈绿色荧光,体内培养6周后,带红色荧光的细胞填满支架孔隙,番红O、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弱阳性。[结论]以脱细胞软骨基质多孔支架复合山羊髓核细胞在体内能够形成组织工程髓核样组织。

    2013年13期 v.21;No.327 1340-1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7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体外平面培养的形态学及活性观察

    王锋;郑陈静美;吴小涛;

    [目的]观察平面培养体系内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的形态及活性变化。[方法]收集20例人退变椎间盘髓核,分离髓核细胞行平面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和HE染色观察髓核细胞的生长过程与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量化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髓核细胞聚集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的表达,观察平面培养传代对髓核细胞活性和基质合成能力的影响。[结果]原代髓核细胞呈类圆形或多角形,平均7 d贴壁,31 d融合至95%,P1代髓核细胞呈长梭形或多角形,平均12 h贴壁,6.6 d融合至95%,两代细胞增殖能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代与P1代髓核细胞的细胞浆阳性染色聚集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生长融合至95%后约90%的细胞分布于G1期,约16%的细胞凋亡,两代细胞的细胞活性和基质合成能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体外平面培养将经历显著的形态学变化。传一代后髓核细胞增殖能力提高,但能维持细胞活性以及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的合成能力。

    2013年13期 v.21;No.327 1346-1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免疫磁珠分选兔前软骨干细胞及细胞研究平台的建立

    张瑞;王俊芳;程力;

    [目的]研究兔前软骨干细胞PSCs,(precartilagious stem cells)的分离、培养方法及增殖、表型特征,为细胞移植治疗椎间盘退变,提供合适的种子细胞。[方法]取胎兔骨骺周围软骨膜(LaCroix环)中的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然后采用免疫磁珠分离系统分选纯化PSCs。体外培养,传代,冻存复苏,绘制生长曲线,观察细胞特性。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RT-PCR等方法鉴定纯化后的PSCs。[结果]免疫磁珠分离可获得纯度较高的兔PSCs,培养后成活率高,细胞状态良好。细胞冻存复苏后,细胞增殖速度、细胞形态及表面标志物无明显变化。免疫组化、免疫荧光、RT-PCR等方法鉴定后,细胞都有明显的PSCs表面特异性标记物的表达。[结论]PSCs存在于LaCroix环中,免疫磁珠分离法得到的PSCs,体外培养条件下,细胞增殖较快,生物学特性稳定。

    2013年13期 v.21;No.327 1352-1354+1356-1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去卵巢大鼠骨髓微环境中RUNX2\PPARγ基因及OPG\RANKL基因蛋白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

    魏劲松;龚颜;王键;曾荣;陈思圆;林颢;林治平;

    [目的]探讨在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骨髓微环境中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化的相互关系及其机制。[方法]将3个月龄雌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HAM)和去卵巢组(OVX),每组8只。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复制骨质疏松大鼠模型。术后14周,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法(DXA)测第4腰椎和股骨骨密度(BMD)。qRT-PCR法测量骨髓细胞RUNX2、PPARγ、OPG和RANKL mRNA表达量。石蜡组织切片HE染色测量第3腰椎和胫骨近端骨组织脂肪细胞数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胫骨近端骨组织OPG/RANKL蛋白表达量。[结果]与SHAM比较,OVX组腰椎和股骨BMD下降(P<0.05)。OVX组股骨骨髓细胞成骨分化转录因子RUNX2mRNA水平比SHAM组增高(P<0.05),成脂分化转录因子PPARγmRNA表达水平比SHAM组增高(P<0.05)。OVX组胫骨和第3腰椎脂肪细胞数目比SHMA组增多(P<0.05)。与SHAM组比较,OVX组股骨骨髓细胞RANKLmRNA和胫骨RANKL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且OPG/RANKL的比率都降低(P<0.05),而两者OPG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去卵巢大鼠骨量丢失可能是骨髓微环境中成骨细胞分化、脂肪细胞分化和破骨细胞分化紊乱导致。

    2013年13期 v.21;No.327 1359-1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科普讲座

  • 脊柱侧凸诊疗问答(七)

    <正>手术前病人要做哪些准备?除了常规术前检查外,还需一些特殊准备。(1)心理诱导:病人和家属对术后外观畸形的改善和手术并发症有一种特殊的担心,术前合适的心理诱导有助于他们对手术的认识和配合。(2)牵引:术前牵引能使韧带、关节囊变松弛,可改善纠正度和增加手术安全性,并可在严密观察下肢神经功能情况下使躯干延长伸直,同时心、肺功能也可获得一定改善。对于相对柔软的侧凸,可使用颌枕带-骨盆牵引,可结合自我悬吊练习悬吊单杠,或者采用卧位腰椎牵引的方法。每次牵引的时间为30 min左右。

    2013年13期 v.21;No.327 1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复合可诱导DBM的同种异体骨垫(Spacer)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及近期随访观察

    余黎;余国荣;张旗;王勤志;陶圣祥;雷军;邓凯;

    [目的]评价复合可诱导DBM的同种异体骨垫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12例(男6例,女6例)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患者中,应用自行研制的复合可诱导DBM同种异体骨垫作为融合介质,融合14个节段,其中外伤性颈椎不稳10例,脊髓型颈椎病2例。根据术前术后椎间隙高度、颈椎前凸Cobb角、JOA评分、融合时间、体温变化及伤口愈合情况,分析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术后即刻椎间隙高度、颈椎前凸角、椎间前凸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及CT示所有病变椎间隙均达到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3.8个月,动态照片未见假关节形成,无神经系统并发证,无融合骨垫以及钢板的移位,椎体无塌陷,切口无感染,JOA评分术后改善率为61%。[结论]复合可诱导DBM的同种异体颈椎融合骨垫(spacer)力学强度好,可辅助维持颈椎的生理弧度和椎间隙的高度,促进椎间隙的骨性融合,提高融合率,是一种理想的颈椎前路融合器。

    2013年13期 v.21;No.327 1365-1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TES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隐窝狭窄的临床分析

    吴建军;刘春华;梁珪清;陈奇勇;

    [目的]评估经皮椎间孔镜下(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ery,TES)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隐窝狭窄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2010年6月~2012年6月应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隐窝狭窄患者108例,其中男61例,女47例;平均年龄45.2岁。手术效果按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结果]10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均取得良好临床疗效。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摔伤致复发1例,均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和硬脊膜破裂等合并症的出现。术前VAS评分为(7.51±1.03)分,术后为(2.12±1.0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2,P<0.01)。术前ODI指数为(71.58±16.85)%,末次随访为(17.46±8.6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31,P<0.01)。[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隐窝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2013年13期 v.21;No.327 1370-1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告

  • 以腰痛骨质破坏为首发表现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贾海鹏;乔蕊芳;陈方国;杜遵民;王超;刘鑫;

    此例病人虽属血液系统疾患,但其临床表现为腰痛为首发症状且影像学检查腰骶椎及附件有骨质破坏,如不仔细检查很容易当成骨科疾患误诊误治。本刊予以发表,旨在引起骨科医生在对腰痛患者检查时务必多加分析,警惕其他系统疾病。通过必要的相关检查做到精确诊断,精确治疗。

    2013年13期 v.21;No.327 1373-1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医史博览

  • 矫形外科学发展简史

    宁桦;

    <正>矫形外科学(Orthopaedic Surgery)的定义:矫形外科学是外科学和内科学共有的一个分支,是维持和恢复脊柱、四肢和有关的神经、血管、肌肉等系统功能的一个专科,也即是运动系统的疾病与损伤,以及因而发生的全身性病理生理改变或全身性疾病在该系统中所发生的局部改变,都包括在矫形外科的范畴之内。

    2013年13期 v.21;No.327 1375-1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