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经过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的定量遴选、学科专家评审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遴选委员会的评议,《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继2009~2010、2011~2012年成为CSCD后,近日再次入选,成为2013~2014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的SCI期刊)。
2013年21期 v.21;No.335 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编辑部;
<正>作者和审稿专家即日起即可登录该系统投稿或审稿(审稿专家的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将由本刊编辑部提供),域名为:jxwk.ijournal.cn。为了给作者和审稿专家应用该软件一个熟悉过程,本刊近期仍保留现行的电子邮箱投稿和审稿至2013年12月31日。从2014年1月1日始作者投稿、专家审稿、稿件处理、编辑校对等各项工作将直接在该软件系统进行,不再受理电子邮箱投稿和审稿。作者或审稿专家在应
2013年21期 v.21;No.335 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该项目简称F5000,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自2000年开始立项开发的国家级研究课题,旨在将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上的部分优秀论文(顶尖论文)推向国内外高端平台,以扩大期刊和作者学术影响力,进而引领我国高水平科技事业的发展和成长。
2013年21期 v.21;No.335 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为了提高我国科技期刊总体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对外宣传我国的优秀科研成果,形成开放和凝聚的力量,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提供支撑和保障,2012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集中力量启动了"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项目(F5000项目)。
2013年21期 v.21;No.335 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2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本刊已创刊20周年,经过不懈努力,现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的SCI期刊(CSCD),2011年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突出优势:★时效性快本刊为半月刊,稿源多,信息更新快;★实用性强面向临床,面向基层,为读者提供多元化信息和国内外最新进展;★诚信服务在办刊过程中始终把读(作)者最关注的期刊质量问题放在第一位,2014年将继续提升工作效率,以
2013年21期 v.21;No.335 2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晨;顾一飞;杨立利;袁文;
[目的]探讨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中期疗效及邻近节段退变情况。[方法]随访72例因LDH接受腰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通过对患者术前、末次随访的ODI、L-JOA、VAS评分进行比较,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Odom’s标准评估手术优良率。复查X线观察植骨融合率、腰椎指数改善情况及邻近节段活动度。以UCLA标准评价邻近节段退变情况。以Seze法测量腰椎指数。[结果]术后随访3.5~6年,平均57个月;优57例,良8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90.5%,植骨融合率达97.2%。ODI、L-JOA、VAS末次随访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腰椎指数改善明显(P<0.05),ASD总发生率为23.39%,1.6%的邻近退变节段需再手术处理。多节段组退变率高于单节段组,退变易发于头端节段,术后邻近节段活动度增加,且头端增加率大于尾端(P<0.05)。[结论]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LDH,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明显,植骨融合率较高,中期疗效满意。邻近节段退变明显增加,手术范围、年龄、邻近节段位置、腰椎指数可能影响邻近节段的退变率。
2013年21期 v.21;No.335 2121-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家赵;方诗元;夏睿;王叙进;孙建皖;徐磊;孔荣;
[目的]通过CT图像多层重建技术研究关节突关节方向的空间变化在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生中的病因学意义。[方法]滑脱组:L4、5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30例;对照组: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脊柱滑脱和腰腿疼的其他患者,30例。分别选取平行于L3、4和L4、5椎间隙上、下缘终板的关节突关节CT图像,测量头、尾侧关节突关节方向与椎体矢状面夹角,并对CT图像上头、尾侧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进行评估分级;重建关节突关节面二维矢状面CT图像,测量椎弓根轴线与关节突关节间隙之间角度。[结果]滑脱组组内比较L4、5节段头、尾侧关节突关节角均较L3、4节段头、尾侧关节突关节角小,L3、4、L4、5节段头侧关节突关节角较尾侧关节突关节角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对照组则相反。组间比较,在L3、4和L4、5节段,滑脱组头、尾侧关节突关节角均较对照组小(P<0.05),且滑脱组头、尾侧关节突关节角改变的差值较对照组大(P<0.05)。两组在L4、5节段头侧和尾侧关节突关节角的不对称性较L3、4节段的头侧和尾侧更加明显(P<0.05)。滑脱组L3、4、L4、5椎弓根-关节突关节角均较对照组大(P<0.05)。在L4、5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比较中,两组头、尾侧退变程度均差异明显(P<0.05),而在L3、4节段的退变程度差异不明显。[结论]关节突关节空间方向的改变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发生具有病因学意义,而关节突关节退变则是一种继发性改变。
2013年21期 v.21;No.335 2127-2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梁昌详;詹世强;柯雨洪;郑晓青;郑诗风;
[目的]观察使用PMMA增强的多孔中空椎弓根螺钉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3月~2011年5月间,34例伴有骨质疏松的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接受了腰椎减压融合手术,采用PMMA增强的多孔中空椎弓根螺钉固定,通过术前及术后腰椎JOA评分的变化评价临床效果,通过术后CT及X线评价椎体融合率及螺钉位置,通过统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安全性。[结果]34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9.5岁(58~87岁),平均骨密度(0.52±0.14)g/cm2,平均随访时间18.4个月(13~27个月),有效骨水泥注射量为(1.44±0.12)ml。未出现椎弓根穿破椎弓根侧壁及前壁,有1例患者PMMA渗漏至椎管,1例渗漏至椎体前侧方,均未出现相应并发症。1例出现螺钉切割松动伴固定节段椎体再骨折。总的融合率为91.4%(32/35节段)。3枚椎弓根螺钉出现骨-水泥界面松动,根据腰椎JOA评分表,治疗改善率达到:优7例,良18例,中8例,差1例。[结论]采用PMMA增强的多孔椎弓根螺钉治疗骨质疏松性退变性腰椎疾病有较好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置钉安全、有效。
2013年21期 v.21;No.335 213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贤;韦敏克;梁斌;尹东;陈峰;丘德赞;韦建勋;
[目的]比较前后路联合手术与单纯后路手术治疗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改变的差异,探讨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方式的选择策略。[方法]38例资料完整的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接受前后路联合手术13例,接受单纯后路手术25例。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并对两组术后颈椎曲度Cobb角变化及JOA评分改善率进行比较;根据Fujiyoshi介绍的K线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类,分别比较在K线阳性和K线阴性组患者两种手术策略疗效的差异。[结果]单纯后路手术组中出现椎管内血肿1例,浅表感染1例,C5神经根麻痹2例;前后联合手术组中脑脊液漏3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后前路联合手术组颈椎Cobb角由术前平均7.1°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11.3°,单纯后路手术组颈椎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7.3°至末次随访时的平均3.7°,两组颈椎Cobb角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及改善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K线阴性患者中后前联合入路手术组JOA评分改善率显著高于单纯后路手术组。[结论]后前路联合手术与单纯后路手术治疗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总体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后前路联合手术能够更好的恢复颈椎曲度;K线是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策略选择的重要指标。
2013年21期 v.21;No.335 2138-2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栾兆生;周雯;李艳玲;王建新;和燕;王其国;钟书峰;高彤;王娟;
[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89Sr(锶)治疗骨转移瘤的疗效。[方法]选择确诊的肿瘤骨转移患者75例,实施89Sr治疗109例次,治疗后3个月随访,观察疗效与副作用,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5例实施89Sr治疗的患者有效65例,占全部病例的86.7%(65/75),其中显效33例,占全部病例的44.0%(33/75);无效10例,占全部病例的13.3%(10/75)。33例显效者中,肺癌8例,占全部23例肺癌患者的34.4%(8/23);乳腺癌13例(59.1%、13/22);前列腺癌8例(80.0%、8/10);甲状腺癌2例(66.7%2/3);其他肿瘤2例,卡方检验,P>0.05。75例患者治疗后疗效计分平均升高(1.31±0.69)分,t=16.24 P<0.01。75例患者中随访发现有新发骨转移病灶者19例(25.3%、19/75),其中12例行再次89Sr治疗,新灶有效者11例(91.7%、11/12)。75例患者109例次89Sr治疗中,出现闪烁疼者8例次,(7.34%、8/109);1例出现白细胞下降,1例出现肋骨骨折;其余患者在随访中均未发现其他副作用。[结论]①89Sr治疗骨骼转移瘤疗效肯定,有效率为86.7%,可有效缓解骨痛,控制骨转移灶发展;②以治疗前列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骨转移显效率最高;③不能有效预防骨转移新灶发生,但新灶用89Sr治疗有效;④安全,副作用少,可控;⑤对非骨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无效,需要与其他治疗方法配合。
2013年21期 v.21;No.335 2142-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陈元良;张寿;钟海波;
[目的]分析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中期临床疗效,探讨影响生存率的临床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2月~2011年2月间本院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病例89例(98髋),男48例,女41例;平均年龄(34.88±5.21)岁(24~46岁)。根据ARCO分期,Ⅰ期52髋和Ⅱ期46髋,其中双侧9例。对所有患者进行Harris评分和影像学评估,计算坏死指数。将Harris评分70分以下、再次手术、影像学病变进展(股骨头由非塌陷变塌陷或塌陷加重)视为钽棒失败。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随访到78例85髋,平均随访时间(42.08±12.71)个月(24~58)个月,术前平均Harris评分为(61.82±7.54)个月,术后为(79.15±7.80)个月(P<0.01)。失败率为28.24%,优良率为71.76%。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坏死指数>33%、术前Harris评分低于50是手术失败的风险因素,病因、性别、年龄、坏死部位对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结论]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中期随访疗效较佳。影响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的因素是坏死指数(>33%)、术前Harris评分<50。
2013年21期 v.21;No.335 2146-2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马伯俊;钟晓辉;张嵩图;陈联源;黄泽容;
[目的]应用安慰剂对照,观察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远期效果。[方法]56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透明质酸组,每组28名,分别接受关节内注射安慰剂或透明质酸钠3个疗程,每个疗程注射5次。前两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观察6个月,第三个疗程结束后观察12个月。记录患者观察期间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透明质酸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P<0.05)。每次治疗后,透明质酸组治疗有效率均有升高(72.1%~82.1%),而安慰剂组则无明显变化(64.2%~67.8%)。透明质酸组患者在疼痛、关节功能、总体评价等方面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安慰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透明质酸钠关节内重复注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其疗效可在注射结束后维持至少12个月,且无任何不良反应。
2013年21期 v.21;No.335 2151-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周磊;翁习生;
<正>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因股骨头供血不足[1-2]导致的严重致残性疾病,好发于30~50岁男性[3],65%~80%的患者会进展到股骨头塌陷[4、7]。Fukushima等[5]研究发现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NFH,SONFH)已居非创伤性ONFH首位(51%)。在激素治疗的疾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ONFH的比例最高(31.2%[5],38.51%[4])。激素作为ONFH的明确病
2013年21期 v.21;No.335 2155-2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4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丁道芳;宋奕;杜国庆;李玲慧;卫晓恩;詹红生;
<正>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普遍性退行性关节疾病,由于人口的老龄化及人类寿命的延长,未来二十年发病率将逐渐增加。和老龄化相关的骨关节炎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软骨的修复和代谢之间的平衡被破坏,在OA中,由于软骨细胞的死亡,导致细胞活力下降,同时残存的软骨细胞由于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分解作用及不正常的分化作用导致细胞外基质的降解[1~4]。
2013年21期 v.21;No.335 2159-2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宋奕;丁道芳;李玲慧;杜国庆;刘锦涛;詹红生;姜宏;
<正>股骨头坏死是骨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病因中,激素的长期或大量使用最为常见,比例可占46.5%[1]。然而对于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骨质疏松学说;脂质代谢紊乱学说;骨内高压学说;血管内凝血学说;免疫复合物沉淀所致的动脉血管炎学说;骨细胞受损学说等。后来又有研究发现,细胞凋亡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也有密切关系,国内外
2013年21期 v.21;No.335 2163-2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陈佳;李超英;马信龙;
<正>脊柱融合是脊柱外科应用最广泛的技术。Mercer于1936年提出脊柱融合的理想方法是椎体间融合,该观点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脊柱外科医师所接受[1-2]。尽管如此,目前对于脊柱融合术的适应证、融合术式、融合术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等方面仍未达成共识,但任何脊柱融合手术,无论是最初的设计还是具体的手术操作,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如何尽早的最大
2013年21期 v.21;No.335 2166-2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林禹丞;王宸;芮云峰;
<正>1前言随着我国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人们对体育锻炼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与此同时,由于不恰当的运动方式、意外事故的发生以及人口的逐步老龄化,运动性损伤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运动过程中,由于肌腱持续不断的承受大量的机械负荷,从而导致组织病理上的变化,最终发展成慢性腱病[1]。慢性腱病的发病率很高[2],有统计结果显示:每年至少有3 000万的肌腱受损病人[3],肌腱
2013年21期 v.21;No.335 2169-2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吴亘彬;俞光荣;
<正>人工第1跖趾关节置换术作为晚期第1跖趾关节炎、母外翻、母强直、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的一种治疗手段,最大限度地保留关节功能,与传统治疗方式相比降低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人工第1跖趾关节置换术常用的置入物类型有硅胶、金属、金属-聚乙烯、生物分子等,不同种类置入物的并发症及发生率具有特异性。但该方式也有感染、疼痛复发、畸形
2013年21期 v.21;No.335 2177-2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姜侃;曲铁兵;钟广军;孙荣鑫;
<正>TKA中假体轴向对线是影响全膝置换术后疗效的最重要因素[1-2]。因此假体的轴向对线(冠状面上,下肢力线的恢复)问题,一直是矫形外科医生多年研究的重点。而假体的旋转对线(水平面上,股骨与胫骨假体的对线)则相对成为人们研究的薄弱环节。随着接受TKA的患者日益增多,随访时间的不断延长,人们逐渐认识到假体的旋转对线,对TKA的成败也有
2013年21期 v.21;No.335 2181-2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第五维龙;毕龙;杨旻;韩一生;
<正>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目前治疗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的常规治疗手段。随着人口老龄化,关节炎患者呈大幅增长趋势,膝关节置换作为常规治疗手段,应用越来越普遍。据不完全统计,仅2001年,美国国内就有171 335例患者接受初次手术治疗,有16 895例患者接受翻修手术治疗。我国尚无明确统计,但患者数量显著高于美国。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是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最
2013年21期 v.21;No.335 2184-2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李玲慧;丁道芳;杜国庆;宋奕;石印玉;詹红生;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及碱性磷酸酶、Runx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新生SD大鼠10只,脱臼处死后取出颅盖骨,多次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大鼠成骨细胞。细胞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终浓度为100、50、25μmol/L和0μmol/L的淫羊藿苷干预培养,24、48 h及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加药干预72 h后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Western Blot法检测PCNA、Runx2蛋白表达量。[结果]加药干预24、48 h后,淫羊藿苷对成骨细胞增殖情况并无显著影响(P>0.05);加药72 h后,100μmol/L组吸光度值显著降低(P<0.05)。各加药组碱性磷酸酶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有所增高,50μmol/L组及25μmol/L组较明显。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各浓度淫羊藿苷均可上调Runx2蛋白表达,而各加药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淫羊藿苷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并无显著影响,但可明显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上调Runx2蛋白的表达;高浓度淫羊藿苷抑制成骨细胞生长。
2013年21期 v.21;No.335 2195-2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周磊;蔡国栋;王俊勤;朱庄臣;王增;孔德谦;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纤维蛋白凝胶(FG)缓释对脊柱硬膜外瘢痕粘连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1)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4只,行L1椎板切除术,暴露硬脊膜,喷涂FG-MMC,根据术中应用MMC浓度不同分为4组,其中A组浓度为0.1 mg/ml;B组0.3 mg/ml;C组0.5 mg/ml;D组0.7 mg/ml。术后以每周为时间点,分别取各组手术节段的瘢痕组织,肉眼观察硬膜与周围组织粘连情况,并测定丝裂霉素的释药浓度,分析与时间的变化,选择MMC的最佳使用浓度;(2)48只SD大鼠建立L1椎板切除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术中应用不同的防粘连材料,E组为丝裂霉素C(MMC);F组为纤维蛋白凝胶(FG);G组为MMC浓度为0.5 mg/ml的FG-MMC混合物;H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后4周取材,评估硬膜与周围组织粘连程度;行HE和Masson染色;在550 nm波长下检测并计算瘢痕组织中羟脯氨酸浓度、推测胶原含量。[结果](1)A组硬脊膜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最重,C组粘连最轻。A、B、C、D组在第4周均出现药物释放高峰,其中C、D两组明显高于成纤维细胞50%抑制率质量浓度(ID50);对各组不同时间点的MMC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分析:C组F=924.415,P=0.000,有统计学意义;(2)E组与G组硬膜活动度良好,胶原增生不明显,HOP含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F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G-MMC缓释对预防大鼠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粘连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0.5 mg FG-MMC/ml浓度为最佳使用浓度。
2013年21期 v.21;No.335 2200-2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蒋涛;任先军;阴洪;田永阳;周长立;王开见;
[目的]研究慢病毒载体(lentiviral vectors,LVs)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可行性及对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经Lenti-emGFP/hygro慢病毒载体转染和潮霉素药筛,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eGFP表达情况,MTT法检查转染前后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CD34、CD44、CD45、CD90)和eGFP,检测转染后细胞的成骨、成脂分化潜能并分别行茜素红染、油红O染色鉴定。[结果]大鼠BMSCs呈成纤维细胞样形态,漩涡样状排列,转染后细胞形态不变,并高效表达eGFP,两组细胞增殖活力一致,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转染后的P3代大鼠BMSCs-eGFP的eGFP阳性率为99.97%,转染前后,两组细胞CD34和CD45阳性率低于2%,而CD44和CD90阳性率高于99%。转染后的P3代大鼠BMSCs-eGFP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可见呈桔红色的块状钙结节,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显示有大量红色脂质沉淀,成骨成脂诱导过程中,eGFP持续表达。[结论]Lenti-emGFP/hygro转染大鼠BMSCs并经潮霉素药筛后,eGFP可稳定高效表达,对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影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标记方法。
2013年21期 v.21;No.335 2206-2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胡家朗;郑琼;叶哲伟;勘武生;
[目的]研究NK92细胞经γ射线辐照后的增殖活性及对HOS骨肉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变化;观察rhIL-12对γ射线辐照后NK92细胞的胞毒杀伤效力的影响。[方法]应用60Coγ射线发生器对NK92进行照射处理,照射剂量分别为0,3,10 Gy,靶细胞为K562细胞及HOS细胞,其中K562细胞为阳性对照。MTT法检测NK92细胞经射线受照后的增殖能力及不同处理条件下NK92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将2 ng/ml rhIL-12加入预照射处理后的NK92培养基中孵育过夜,检测rhIL-12对γ射线辐照后NK92细胞的胞毒杀伤效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Fas表达的变化。[结果]随着效靶比梯度的变化,NK92对HOS的杀伤率在4.3%~48.0%之间。与未照射组相比,经射线处理后的NK92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ng/ml rhIL-12能明显提高NK92细胞及γ射线辐照后的NK92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P<0.05)。[结论]γ射线辐照后的NK92细胞对HOS细胞具有良好的杀伤活性,同时其自身增殖活性明显降低,可作为骨肉瘤过继免疫治疗的理想效应细胞。此外,rhIL-12能明显提高NK92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起到良好正向调节作用。
2013年21期 v.21;No.335 2212-2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柳超;李广庆;田纪伟;王雷;董双海;赵庆华;夏天;
[目的]研究乙酸豆寇佛波酯(PMA)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株向巨噬细胞分化过程中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表达量的变化。[方法]体外利用PMA诱导THP-1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巨噬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F4/80、CD14。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过程中NF-κB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经PMA诱导后,THP-1细胞由类圆形、分散、悬浮转变为不规则、黏附、贴壁,且出现F4/80、CD14的高表达。THP-1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过程中NF-κB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经体外诱导分化成的巨噬细胞中NF-κB蛋白表达与单核细胞比较显著增加,为进一步研究巨噬细胞活化中NF-κB信号通路与颈椎病的关系提供模型。
2013年21期 v.21;No.335 2218-2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