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卷首语

简讯

  • 中华医学会第十五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八届COA国际学术大会在京闭幕

    本刊讯;

    <正>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办的第十五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八届COA国际学术大会(Chi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COA)于2013年11月7~1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闭幕。本届会议突出反映了一年来国内外骨科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骨科基础研究、创伤、关节、关节镜与运动医学、骨肿瘤、微创骨质疏松、足踝外科、显微修复、护理、小儿骨科、康复、中西医结合骨科等方面的最新技术和临床进展。

    2014年01期 v.22;No.339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多位国际知名矫形外科专家应邀参加《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新一届编委会

    本刊编辑部;

    <正>为充实加强《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委会专家群,进一步提升本刊国际影响力,近期本刊先后收到韩国高丽大学九老医院骨科主任宋海龙教授,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儿童医院骨科Matthew B.Dobbs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骨科主任David Roye教授,美国俄亥俄州足踝外科专家Aark A Hardy教授,以及中国台湾高雄医科大学医学院田英俊教授等来函,均表示高兴加入《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第五届编委会,根据杂志编

    2014年01期 v.22;No.339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温暖的会晤

    邹雪莲;李娟;

    <正>著名脊柱外科专家,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常务编委,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导周跃教授,应邀于2013年12月11日赴济南军区第八十八医院讲学和指导工作,在该院期间虽然时间短暂,周教授仍拨冗前往该院《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看望骨科老前辈宁志杰总编辑,两代专家在百忙中有幸会晤十分高兴。宁志杰总编首先向周教授介绍了《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创刊近20年来建

    2014年01期 v.22;No.339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论著

  • Crowe Ⅳ型高脱位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治疗策略(英文)

    秦宏敏;殷光义;邹拥军;邢学红;赵良虎;张帆;刘洪全;杨勇;Rainhard Windhager;

    [目的]评价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in adults,DDH)恢复患肢绝对长度的手术治疗策略和疗效。[方法]对2007年2月~2013年5月在本院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CroweⅣ型成人DDH患者16例(16髋)的病人进行术前术后肢体长度测量、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术后随访,分析手术疗效。[结果]随访0.5~6.0年,平均26个月。术前双侧肢体长度差别为2.5~7.0 cm(平均3.5cm),术后双侧肢体长度差别为0.0~1.0 cm(平均0.35 cm)。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9分(33~76分),术后Harris评分平均为90分(72~94分)。[结论]通过松解延长、采用合适的人工关节假体恢复患肢绝对长度治疗CroweⅣ型成人DDH患者的手术效果稳定,手术技术具有可重复性,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

    2014年01期 v.22;No.339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0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VCM技术和旋棒技术治疗Lenke 5C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评估

    王其飞;杨军林;黄紫房;李佛保;杨靖凡;谢红波;容剑明;王丽琴;

    [目的]比较Lenke 5C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采用VCM技术(vertebral column manipulator)和旋棒技术(RD,rod derotation)矫正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脊柱侧弯中心2008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36例Lenke 5C AIS患者,按去旋转矫正技术不同分为2组:VCM组26例,RD组15例,所有患者皆具有完整临床和影像资料。研究测量记录患者的10项影像参数,包括主弯顶椎旋转角及其矫正率,主弯Cobb角及其矫正率,主弯顶椎偏移(AVT),C7铅垂线偏移骶骨中央垂线距离(C7-CSVL),C7铅垂线偏移骶骨后上角距离(C7-SSVL),下融合椎倾斜角(LIV-tilt)及其矫正率,下融合椎距稳定椎节段数(LIV-SV),并利用统计学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病例术前、术后的影像参数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皆成功获得手术矫正,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VCM组和RD组的顶椎旋转角旋转矫正率平均为52.2%和34.4%,两组术前顶椎旋转角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顶椎旋转角及旋转矫正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主弯Cobb角矫正率平均为87.3%和82.4%,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LIV-SV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VCM组明显大于RD组,其均值分别为(1.1±0.3)节和(0.8±0.4)节;两组的LIV-tilt角矫正率平均为77.2%和66.6%,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皆得到良好维持。[结论]Lenke 5C AIS采用VCM技术和旋棒技术矫形皆可获得良好的主弯和下融合椎倾斜角矫正及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但VCM技术术后即刻的顶椎旋转矫正和减少腰椎远端融合节段的趋势优于旋棒技术。

    2014年01期 v.22;No.339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CTM与MRI在评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顶椎置钉风险的差异性

    宋文慧;王春强;晏礼;刘杰;刘建东;姚建强;马捷;马迅;

    [目的]比较脊髓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myelography,CTM)检查技术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术前评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椎置钉风险方面的优缺点。[方法]收集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行椎弓根螺钉手术治疗并有完整胸椎影像学资料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29例,其中CTM资料为21例,MRI资料为8例,分别测量两种影像学检查的各个横断面图像上的顶椎区脊髓中心到凸、凹侧硬膜囊及椎弓根内侧壁的距离,计算凸凹侧脊髓的偏移空间、凸凹侧椎弓根的最短直径,以及椎体和脊髓的旋转角度;并进行比较分析。阐述MRI和CTM在术前评估手术风险中的优劣势,和CTM检查相对于MRI检查的优越性。[结果]CTM和MRI两种检查技术的测量结果显示,凹侧硬膜囊及椎弓根内侧壁的距离、凸侧椎弓根直径、凹侧椎弓根直径的测量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t=2.2,P<0.01;t=-2.9,P<0.01;t=-2.8,P<0.01);而在椎体旋转度、凸侧硬膜囊及椎弓根内侧壁的距离、脊髓的旋转度的测量上两种检查方式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t=-1.1,P>0.01;t=0.9,P>0.01;t=0.3,P>0.01),由此可以看出CTM在评价骨性结构尤其是凹侧脊髓偏移空间、凸凹侧椎体直径的评价上有优势,而MRI在脊髓与椎体的旋转、凸侧脊髓偏移空间等测量中敏感性更高。[结论]CTM和MRI在临床上可以提供不同的参考价值,在反应凹侧脊髓偏移空间时,CTM的检查结果较MRI灵敏度更高,有临床价值;为提高顶椎置钉的安全性及减少术中的并发症,建议将CTM列为常规检查。

    2014年01期 v.22;No.339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脊柱结核手术治疗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

    张宏其;尹新华;黎峰;高琪乐;郭超峰;唐明星;刘少华;王昱翔;邓盎;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脊柱结核并发症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脊柱外科2004年1月~2011年1月行手术治疗且获得2年及以上随访者491例,男268例,女223例;平均年龄(32.33±9.91)岁。256例行一期或分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术治疗,188例行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47例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痨12~18个月,并定期复查。所有病例按术式分组,即前后组256例、后路组188例、前路组47例,后路组根据适应证选择是否得当又分为两组,即恰当组176例和不当组12例。记录住院期间至随访结束所有病例出现并发症的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脊柱结核手术并发症可能危险因素。[结果]随访2~5年,平均(29.4±4.8)个月。共出现并发症55例,前后组出现33例,发生率12.9%;后路组出现17例,发生率9.0%,其中适应证得当组出现10例,发生率5.7%,适应证不当组出现7例,发生率58.3%;前路组出现5例,发生率10.6%。后路组中适应证得当组与适应证不当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37.864,P<0.05),适应证得当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适应证不当组。脊柱结核手术并发症可能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11个变量与手术治疗脊柱结核并发症有关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是否规范化疗(OR=5.784)、是否严格制动(OR=3.026)、是否严格把握各术式适应证(OR=2.190)、营养状况(OR=5.493)、病灶范围广(OR=4.631)与脊柱结核手术并发症发生的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1)化疗不规范、制动不严格、未严格把握各术式适应证及病人营养不良、病灶范围广与脊柱结核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2)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出现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适应证掌握不当导致病灶清除不彻底,并非术式本身;(3)对于单节段胸、腰椎结核且椎旁脓肿局限者,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的并发症少见,而且创伤小。

    2014年01期 v.22;No.339 2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1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1 ] |[阅读次数:0 ]
  • 应用Viper和Pipeline微创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尹东;郑晓青;梁昌详;刘斌;王巧民;昌耘冰;詹世强;

    [目的]探讨Pipeline通道下腰椎管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Viper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52~84岁,平均66.7岁。均采用Pipeline通道下腰椎管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Viper经皮椎弓根钉固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90~270 min,平均131.1 min;术中失血量50~300 ml,平均125.9 ml,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平均住院时间9.5 d(7~18 d)。1例术后早期出现剧烈腰痛(2.3%),1例发生椎间融合器移位(2.3%)。术前腰痛VAS评分(7.62±0.44)分,术后(3.51±0.82)分;术前腿痛VAS评分(8.13±0.61)分,术后(3.12±0.36)分;术前ODI指数(80.26±5.09),术后(28.77±2.53)。44例患者最少获得24个月随访,42例患者椎间骨性融合,2例椎间部分骨性融合。根据Nakai分级,优39例(88.6%),良3例(6.8%),可2例(4.6%)。[结论]Pipeline通道下腰椎管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Viper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等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手术切口小、软组织剥离范围小、术中失血少、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好等优点,但其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手术操作难度较大,需要特殊设备和工具,且术中医患所受辐射量较多。

    2014年01期 v.22;No.339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Dynesys system技术以及PLIF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隐性失血的临床分析

    张越;孙天胜;姚红;

    [目的]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隐性失血量的比较。[方法]前瞻性对照实验。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月病例共计64例,其中PLIF治疗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61岁,平均47岁。Dynesys system治疗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62岁,平均49岁。以上患者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根据患者术前、术后红细胞比积(Hct)变化计算患者总出血量,从而得出隐性失血量。[结果]通过PLIF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平均总失血量为(701.12±259.651)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346.89±166.266)ml。而通过Dynesys system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平均总失血量为(669.51±264.375)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250.47±166.819)ml。PLIF治疗组平均隐性失血量高于Dynesys system治疗组。[结论]Dynesys system治疗组在隐性失血量方面少于PLIF治疗组。

    2014年01期 v.22;No.339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继续医学教育及会议信息_继续医学教育

  • 第三届上海肢体延长与畸形矫正学习班通知

    <正>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主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第三届上海肢体延长与畸形矫正学习班"定于2014年3月28~30日在六院教学楼一楼学术厅举行。本届学习班重点传授肢体延长与畸形矫正中的高级课程,将大幅提高学员亲自动手操作模具的课时比例,授课方式包括理论讲解、病例讨论、视频观摩和模具操作等,内容覆含肢体延长在创伤后遗症(骨不连、骨缺损、骨髓

    2014年01期 v.22;No.339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第一届全国膝关节半月板外科学术会议通知

    <正>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镜外科学组主办,中国医促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协办,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304医院)承办的第一届全国膝关节半月板外科学术会议,将于2014年4月11~12日在北京(裕龙国际酒店)召开。这是我国首次主办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专题学术会议,重点内容是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手术缝合、解剖修复、半月板移植和重建、康复治疗程序等。敖英芳、李国平、刘玉杰、陈世益、陈百成、冯华、余家阔、孙磊、滕学仁、倪磊、章亚东、张磊等国内此方面所有专家均

    2014年01期 v.22;No.339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转染应用的研究进展

    孙立国;李宏国;范宏斌;

    <正>随着组织工程学研究和发展越来越深入,组织工程种子细胞越来越受到重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一种多能成体干细胞,已成为细胞治疗及组织工程修复的重要细胞来源[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心肌细胞、胸腺基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2]。正由于BMSCs具有多向分化及自我更新的能力,目前利用基因转染技术在基因

    2014年01期 v.22;No.339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髓核细胞老化机制研究进展

    常献;陈斌;李长青;

    <正>椎间盘是由位于中央的髓核、周围的纤维环以及上下两侧的软骨终板构成的一个可以缓冲机体自身张力与抵抗外部压力的完美闭合系统。由其退行性变所导致的颈部及腰腿部位疼痛一直都是骨科临床中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在引起椎间盘退变的遗传、年龄、炎症因子、凋亡、老化等诸多因素中,髓核细胞的老化是已经确认的引起椎间盘退变的重要原因[1],老化可导致髓核细胞活性减低、功能减退,进而发生椎间

    2014年01期 v.22;No.339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全髋关节置换术并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在治疗髋关节高脱位中的应用

    华文彬;杨述华;

    <正>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一种常见的发育性髋关节疾病,是造成青壮年肢体残疾的重要病因之一。由于发育不良髋关节异常的接触应力,其晚期通常会发展为骨关节炎,伴有严重的髋关节痛和功能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2]。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标准的手术治疗方式,对于髋关节高脱位患者,由于合并严重的髋关节解剖畸形以及髋关节高脱位,髋关节重建的手术难度显著

    2014年01期 v.22;No.339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高位髌骨对髌股关节炎发生的影响及研究进展

    谢兴文;顾玉彪;李宁;黄晋;徐世红;宋敏;

    <正>高位髌骨是关节外科、运动医学少见且防治棘手的一类疾病,最终将导致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等严重后果。据国内的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统计我国人口超过13亿,60岁以上老人达1.3亿,据估算,60岁以上老年人有症状的KOA人数已达1 500万[1]。髌股关节炎被认为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组成部分之一,Sarda等[2]报道患有膝骨关节炎的患者中,

    2014年01期 v.22;No.339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7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I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脊柱侧凸患者肋骨头椎管内脱位及其临床意义

    朱承跃;王守丰;邱勇;

    <正>I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是一种累及人体多个系统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发病率为1/3 000~1/3 500[1]。NF1病人发生骨骼畸形的概率为10%~25%[2],其中最常见的表现是脊柱侧凸,大约为10%~30%[3]。临床上按有无脊柱结构性改变可分为两种类型:即非萎缩性脊柱侧凸和萎

    2014年01期 v.22;No.339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颈性眩晕的诊治国内进展

    刘文英;于广莹;金鸿宾;

    <正>临床中多种疾病都可引起眩晕,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CV)多是在颈椎运动中发生的,同时伴有颈肩背痛、头痛、恶心呕吐、心悸、耳鸣、乏力,甚者意识障碍或跌仆等症状。发病以中老年人居多,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方式的转变,有年轻化趋势。多数学者曾考虑颈性眩晕与椎动脉供血不足相

    2014年01期 v.22;No.339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5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2 ] |[阅读次数:0 ]

经典文献史料

  • 膝反射亢进

    李晓光;

    <正>原著标题:Ueber einige Bewegungs-Erscheinungen an gelhmten Gliedern.刊载杂志:Arch.Psychiatr.Neruenkr,1875,5:803-834.原著作者:Westphal Carl Friedrich Otto(1833-1890)本文报告一种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的下肢神经学检查体征。笔者在1871年,对一侧下肢运动障碍及脑部症状的患者检查时,发现让患者坐在椅子上扣其髌骨

    2014年01期 v.22;No.339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医史博览

  • 骨移植的历史

    胡蕴玉;

    <正>骨移植术首次见诸报道已有300余年。1688年荷兰医师Job Meekeren施行了第1例骨移植手术,他用犬颅骨修复一位士兵的颅骨缺损,后因违反基督教教义而被取出。对骨生成过程的最早研究可追溯至1742年Duhamel所做的利用骨膜形成新骨的实验。1809年Menrrem在动物颅骨上环钻后植入骨片并获得顺利愈合,这是自体骨移植成功的最小记载。1820年Phillip von Walther进行临床第1例自体骨移植,Macewen于

    2014年01期 v.22;No.339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rFN/CDH修饰的BCP仿生界面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粘附和分化的影响

    向强;崔翔;王加旭;周跃;

    [目的]探讨rFN/CDH修饰的BCP仿生界面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粘附和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同双官交联的方法将rFN/CDH融合蛋白引入双相钙磷陶瓷(biphasic calcium phosphate ceramic,BCP)表面,制备rFN/CDH-BCP仿生界面(rFN/CDH-BCP),并对其活化界面表征进行评价。利用细胞离心粘附实验、MTT实验和成骨诱导分化等手段,评价rFN/CDH-BCP对骨种子细胞的增殖、粘附和分化的影响。[结果]XPS数据显示仿生修饰后BCP表面分别独立出现164.0 eV和401.0 eV的峰谱,即硫和氮元素的分布,提示界面构建成功、有效。SEM显示BCP表面呈巨孔/微孔不规律分布,仿生修饰对微结构无明显影响。蛋白吸附实验显示BCP对rFN/CDH的吸附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离心粘附实验显示hMSCs在rFN/CDH-BCP表面的粘附数量与生物配基密度表现为正相关,hMSCs在其表面表现出良好的粘附、增殖和生长状态。hMSCs成骨诱导10 d后,在rFN/CDH-BCP表面的ALP活性表现最高(P<0.05)。成骨诱导14 d后,在rFN/CDH-BCP表面的OCN蛋白表达水平亦最高(P<0.05)。成骨诱导21 d后,rFN/CDH-BCP表面的细胞间形成的椭圆形橘红色结节在数量和面积上分布最多。[结论]rFN/CDH生物配基共价交联生物陶瓷BCP界面后具备优良的粗糙度、微结构和可控的配基密度等生物理化特征,是一种生物相容性界面。rFN/CDH-BCP仿生界面在体外有效增强hMSCs的粘附、增殖效率和生长活力,显著上调了干细胞成骨诱导后ALP、OCN等成骨标志物的表达,明显促进了钙结节形成和基质矿化能力。

    2014年01期 v.22;No.339 59-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磨损颗粒诱导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表达及机制研究

    漆启华;董谢平;戴闽;

    [目的]观察磨损颗粒诱导EMMPRIN产生及PDTC对EMMPRIN表达影响,探讨EMMPRIN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方法]构建小鼠air-pouch动物模型,实验组囊腔内注射颗粒悬液3 ml(B、C组),对照组注射磷酸盐缓冲盐水3 ml(A组),即日起A组、C组每天腹腔注射0.1 ml PDTC溶液,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给药后第3、7、14 d后各处死动物8只取出air-pouch囊壁组织,行大体、组织学观察,半定量RT-PCR、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检测。[结果]在B组、C组小鼠背部可见一白色、质脆椭圆形囊壁组织,光镜下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A组背部皮下可见一透明壁薄囊腔,磨损颗粒均能诱导囊壁组织EMMPRINmRNA及蛋白的表达,且呈时间依赖性。7、14 d C组EMMPRIN mRNA、蛋白及NF-κBP65的表达少于B组(P<0.05),A组明显少于C组(P<0.01)。[结论]磨损颗粒可以刺激EMMPRIN的产生,EMMPRIN的生成可能受NF-κB的调节。

    2014年01期 v.22;No.339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15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TEV)婴儿期康复干预策略的临床研究

    谢韶东;汪启筹;

    [目的]通过15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TEV)婴儿采用不同的康复训练策略,观察其治疗前后的足踝形态发展趋势,探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早期治疗的可行性。按照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诊断标准制定入选标准。从2008年1月~2013年1月共15例26足,其中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最小为出生后10 d,最大为出生后92 d。[方法]康复治疗策略包括康复控制性训练、支具辅助治疗和跟腱有限手术。康复控制性训练包括:早期持续手法矫形,通过被动关节活动逐渐矫正外观畸形。中期强化弱势肌群,通过反复有序刺激弱势肌群收缩,促进弱势肌群肌纤维的发育,配合支具辅助维持足部正常外观。后期控制性引导负重,逐步在成人协助下进行步态训练,引导患儿形成正常的步行功能。如果超过12个月,外观无明显改善,行跟腱松解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最长为60个月,最短为18个月,平均31.4个月。根据足外观和步态功能设计《马蹄内翻足功能评价分级评价标准》,评价治疗前后的足踝形态变化。其中12例18足恢复良好,1例2足轻度内翻,2例4足仍有跟腱挛缩,1例2足未能完成康复训练,3个月后行手术治疗,功能良好。治疗前后根据足外观和步态功能进行分级统计,采用配对设计资料秩和检验,结果显示P<0.001,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马蹄内翻足早期治疗疗效值得肯定,婴儿期进行康复训练能够促使踝足功能的正常发育,有效改善马蹄内翻足的异常形态,获得正常的运动能力;(2)本康复干预策略的特点是外观矫形与功能恢复并重,既要矫正足踝的外观矫形,降低跟腱痉挛,又强化胫前肌肉等弱势肌群的发育,确保足踝关节运动功能中肌肉的主动及拮抗的有效协调与均衡。

    2014年01期 v.22;No.339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告

  • 股骨下段非骨化性纤维瘤1例报道

    丁旗;程文丹;刘兴国;江淮;孙良业;

    <正>患者,女,17岁,因"右大腿内侧局部隐痛不适2个月"入院。患者入院2个月前感右大腿下段内侧隐痛,活动后疼痛明显,休息后好转,X线片检查发现右股骨下段异常信号影。专科检查:右大腿内侧局部无包块,无红肿,无感觉异常,压痛(-),右下肢纵向叩击痛(-),足趾感觉活动可,末梢血运良好。辅助检查:(1)

    2014年01期 v.22;No.339 80-8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左侧锁骨骨折合并右侧胸锁关节脱位1例报告

    史兴卫;吴宏;

    <正>一侧锁骨骨折合并对侧胸锁关节脱位比较罕见,本院于2011年8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58岁,于入院前2 h骑三轮车时被迎面的汽车撞伤,伤及面部及双肩部,主诉左肩疼痛,活动受限,右肩疼痛并右手中环小指麻木,查体见左肩部肿胀,左锁骨中段肿胀、畸形,右胸锁关节空虚感,右中环小指皮肤感觉基本正常,手指活动好。入院后行双肩正位X线片及胸部CT检查示左锁骨中段骨折(图1),

    2014年01期 v.22;No.339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讲座

  • 继发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瘘孔癌15例诊疗回顾

    王兴义;王伟;鲁玉来;

    <正>即使在抗生素疗法十分发达的今天,化脓性骨髓炎成为慢性化的趋向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从难治性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瘘孔、溃疡继发恶性肿瘤也时常见到[1~3]。但是因为发病率低,进展比较缓慢,组织学上恶性度低,慢性炎症长期隐蔽,因而恶性化诊断常常会延迟[3]。其结果是严重的,绝大多数截肢,甚至

    2014年01期 v.22;No.339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2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讲座_骨科物理检查法

  • 1肩部检查法

    <正>1.1视诊1.1.1充分显露肩部让患者两臂下垂,端正地坐在诊察凳上,分别从前、侧、后三面进行细致的观察。观察任何部位,都要采用两侧对比的方法来判断结果,这样才能避免轻微的病变被忽视。视诊主要观察两肩部是否对称,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上,正常的肩峰部呈半圆而丰满外观,两侧对称(图1-1)。肩部前面最突出的是锁骨,其内侧端在胸骨柄处向前隆起,向外侧延伸到肩峰,锁骨就在

    2014年01期 v.22;No.339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骨科未来与创新论坛

  • 微创骨科的发展方向

    秦泗河;

    <正>1微创骨科的含义"微创"是一种概念、原则、医者的追求?微创概念中蕴含了外科的理念和技术,在临床工作中应以微创理念为指导,微创技术为保证。作为一种理念,微创一直是外科学追求的境界。当代实现微创手术的基本条件是:基础研究、高新设备与医生技术的结合。微创骨科的定义:(MIO,minimally invasive orthopedics)是微创

    2014年01期 v.22;No.339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继续医学教育及会议信息

  • 2014(第二届)全国骨科未来与创新论坛征文通知

    <正>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医学科学建设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加快实现具有中国特色、跻身国际先进水平的我国骨科肢体残疾矫治与康复医学创新发展,最大程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高水平专科医疗服务保障要求,《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国康协肢残康复专业委员会等曾于2013年举办了首届骨科未来与创新论坛,得到了广大专业人员的支持并取得圆满成功,由于会期受限,讨论问题尚欠广泛。为此定于2014

    2014年01期 v.22;No.339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读者·作者·编者

  • 2014年《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来稿要求

    <正>本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自主创新为指导思想,全面介绍矫形外科领域(包括骨创伤、骨疾病、骨肿瘤、先后天畸形等)诊治与康复的新进展、新成果、新经验。重点接受高中级专业人员来稿。1文题应力求简明、醒目、中文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英文不超过10个实词,尽量不用缩略语,论文如属国家或省、部级

    2014年01期 v.22;No.339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年贺词

    <正>硕果盈枝辞旧岁,满怀希望迎新年在2014年元旦及春节之际,我们谨向本刊编委会、理事会及读(作)者、各位专家学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吉祥的祝福,并对您们在过去一年乃至多年给予杂志的关心和支持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回首201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市场为

    2014年01期 v.22;No.339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恭贺新年

    <正>满载硕果辞旧岁,欢欢喜喜迎新年。在2014年春节之际,《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理事会全体成员单位向广大读者、作者、编者以及全国矫形外科同仁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愿同广大矫形外科同仁携手共进,为搭建具有中国特色跻身国际的高端学术平台而努力!

    2014年01期 v.22;No.339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精英打造论坛 论坛提升精英 2014(第二届)全国骨科未来与创新论坛诚挚邀请

    <正>时间:2014年6月份地点:山东·济南济南市,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省会,国家创新型城市,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山清水秀,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和"泉城"之美誉科技发达,文人荟萃,交通便捷。济南古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南依泰山和孔子故里,泰山古今文化厚重,孔子故里被视为儒学之源,儒教之根,是人一生梦幻中定要去的中国55个最美地方之一。

    2014年01期 v.22;No.339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元旦献词三则

    闫大德;

    <正>值此新年伊始,喜读2013年6月27日"全国首届骨科未来与创新论坛"中国康协理事长卢世璧院士演讲有感:其一壮丽庐山百年辉煌,九江论坛胜似天堂。卢公演讲高瞻远瞩,中西结合登上金榜。纵观全球骨科热点,开创历史举世无双。演绎经典论著文章,一代天骄创业干将。

    2014年01期 v.22;No.339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