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专家论坛

  • 早期椎弓椎体截骨术防治晚期重度结核性驼背畸形

    田慧中;

    <正>当今世界估计有2 000万脊柱结核患者,早期诊断及治疗无疑是重要措施,特别是10岁以下的多节段椎体受累者,其严重的后凸畸形为常见的后遗症。由于脊柱结核的发病是首先侵犯椎体和椎间盘,使脊柱的前柱遭受破坏,形成脓肿、死骨和干酪性物质,经前路病灶清除术后或液化坏死排脓术后,椎体及椎间盘的结核病灶虽然稳定下来,但严重丧失了椎体前柱的支撑作用,跟随着脊柱后部成分(椎弓和椎体后缘)的逐年发育增长,势必形成后凸畸形的逐年加重,至接近成

    2014年05期 v.22;No.343 385-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读者·作者·编者

  • 下列同志被本刊评为2013年度英文体例来稿优秀论文最佳作者

    <正>~~

    2014年05期 v.22;No.343 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4年下半年《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征稿通知

    <正>2014年上半年本刊各期中文稿版面已定稿,英文体例文章版面不受限制,欢迎继续投稿。准备在2014年下半年发表论文的作者,除英文体例论著类文章外,中文来稿必须在您预定刊出日期前至少4个月将文章发到本刊远程投稿系统(jxwk.ijournal.cn),否则难以保证按期发表。2014年下半年本刊重点征集股骨头坏死治疗趋势、微创骨关节畸形内固定手术及治疗、伊里扎洛夫(Ilizarov)技术的临床应用的稿件,根据稿源酌情安排重点专栏。急待发表临床论著类文章的作者,可选择英文体例文章,必要时可找正规专业公司给予翻译支持(参阅本刊2013年第22期)

    2014年05期 v.22;No.343 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论著

  • MAST Quadrant管道下单侧微创TLIF联合对侧经Wiltse入路置钉治疗腰椎滑脱症

    陈博来;林涌鹏;杜炎鑫;赵帅;林定坤;

    [目的]评价MAST Quadrant管道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联合对侧经Wiltse入路置钉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4月应用MAST Quadrant管道行单侧微创TLIF联合对侧经Wiltse入路置钉术治疗腰椎滑脱症41例,男12例,女29例;年龄28~76岁,平均(57.85±9.29)岁;其中退变性腰椎滑脱27例,单侧峡部裂性腰椎滑脱6例,双侧峡部裂性腰椎滑脱8例;根据Meyerding滑脱程度分级标准,Ⅰ度滑脱26例,Ⅱ度滑脱15例。记录研究对象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标准(JOA评分)和视觉模拟法(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影像学评价复位和融合情况。[结果]4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25.95±7.97)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22.19±21.68)min,平均术中出血(163.90±67.85)ml,平均术后引流量(107.76±16.51)ml,术后住院(10.54±1.95)d。术前VAS评分平均(7.07±1.06)分,末次随访时为(2.02±0.79)分,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前JOA评分平均(15.63±2.82)分,末次随访时为(26.54±1.57)分,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前Tailard指数为(0.34±0.39),末次随访时为(0.15±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末次随访时椎间融合率为95.12%(39/41)。1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1例出现皮下软组织血肿,经清洁换药并静滴抗生素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出现神经根损害表现,腰椎CT明确为椎弓根螺钉位置欠佳激惹神经管所致,经调整钉道并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MAST Quadrant管道下单侧微创TLIF联合对侧经Wiltse入路置钉是有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微创手术方式,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和融合率高等优势。

    2014年05期 v.22;No.343 391-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股骨头坏死病灶分布规律探讨

    鲁超;刘洪智;刘道兵;张兵;陈卫衡;

    [目的]分析股骨头坏死病灶分布状况,为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选择及预后估计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股骨头坏死的患者104例(167髋),选取其MRI中T1加权冠状面和横断面的影像,通过设定显露股骨头颈最为完整的层面为正中位,将其标记为第0层(Layer 0,L0);正中位之前的层面,由后向前分别依次标记为第1、2、3、4、…层(L1、L2、L3、L4、…);正中位之后的层面,由前向后分别依次标记为第-1、-2、-3、-4、…层(L-1、L-2、L-3、L-4、…),按照设定的标记方法,由前向后将各层进行诊断和标识,统计、分析坏死病灶的分布状况。[结果]在冠状面上,L5、L4、L3、L2、L1、L0、L-1、L-2、L-3各层坏死的发生髋数分别为18髋(10.78%)、52髋(31.34%)、144髋(86.23%)、160髋(95.81%)、161髋(96.41%)、154髋(92.22%)、111髋(66.47%)、55髋(32.93%)、8髋(4.80%),根据坏死的发生频率由高至低分别为L1、L2、L0、L3、L-1、L-2、L4、L5及L-3。在横断面上,L4、L3、L2、L1、L0、L-1、L-2各层坏死的发生髋数分别为12髋(7.19%)、76髋(45.51%)、149髋(89.22%)、150髋(89.83%)、123髋(73.65%)、45髋(26.95%)、8髋(4.80%),根据坏死的发生频率由高至低分别为L1、L2、L0、L3、L-1、L4及L-2。不同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骨坏死病灶好发层面不因性别、年龄、发病侧别的不同而变化。[结论]冠状面上坏死病灶主要集中在L0、L1、L2、L3上,横断面上则主要集中在L0、L1、L2上,两个切面中,L1层面的坏死频率最大,其他层面则以L1层面为中心呈递减趋势。

    2014年05期 v.22;No.343 396-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椎管成形术与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Meta分析

    王国旗;徐韬;盛伟斌;李京;袁春晓;杨新明;

    [目的]系统评价椎管成形术与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3年第5期)、PubMed(1966年~2013年5月)、OVID(1950年~2013年5月)、EMbase(1966年~2013年5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2013年5月)、万方数据库(1998年~2013年5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年~2013年5月),手工检索《中华外科杂志》等5种相关杂志,收集椎管成形术与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与安全性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个对照试验,共58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椎管成形术与前路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25,95%CI(0.13,0.45),P<0.00001]、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OR=0.17,95%CI(0.04,0.68),P=0.01]、再手术率[OR=0.14,95%CI(0.05,0.45),P=0.000 8]、手术时间[WMD=-64.62,95%CI(-74.48,-54.75),P<0.000 01]和术中出血量[WMD=-192.71,95%CI(-224.77,-160.65),P<0.000 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术前JOA评分[WMD=-0.17,95%CI(-0.53,0.18),P=0.34]、术后JOA评分[WMD=-0.28,95%CI(-0.91,0.36),P=0.39]、神经功能改善率[WMD=-4.42,95%CI(-12.09,3.25),P=0.26]和颈椎活动度[WMD=-3.08,95%CI(-13.44,7.28),P=0.5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椎管成形术与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脊髓神经功能的改善无显著不同;但椎管成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近节段退变发生率和再手术率低等优点。

    2014年05期 v.22;No.343 401-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不同股骨髁间截骨膝关节假体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何方生;吴兵;盛文辉;王春辉;沈志敏;王自刚;尚琦松;韩鹏远;陈操;

    [目的]探讨不同股骨髁间截骨膝关节假体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自2005年5月~2010年10月本科行TKA术的患者107例(122膝)。使用深盘型后稳定假体62例(72膝),使用桩柱型后稳定假体45例(50膝)。对比两组术前、术后KSS评分、功能评分、测量膝关节ROM。[结果]两组术后与术前的KSS评分、功能评分、膝关节RO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KSS评分、功能评分、膝关节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盘型后稳定假体组有1例,术后出现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经过一期骨水泥旷置,3个月行二期翻修;桩柱型膝关节假体组有1例术中发生股骨外髁骨折,术中及时发现给予螺钉内固定,1例术后7个月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给予钢板内固定术,患者均痊愈出院。两组术后随访X线片观察膝关节假体位置、力线、固定性能等均显示良好,无松动、透亮线等异常表现。[结论]两种不同术式股骨髁间截骨膝关节假体行TKA临床疗效满意,术后膝关节功能良好。

    2014年05期 v.22;No.343 408-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Dynesys system技术以及PLIF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隐性失血的临床分析

    张越;孙天胜;姚红;

    [目的]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隐性失血量的比较。[方法]前瞻性对照试验。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月病例共计64例,PLIF治疗组3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61岁,平均47岁。Dynesys system治疗组32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62岁,平均49岁。以上患者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根据患者术前、术后红细胞比积(Hct)变化计算出患者总出血量,从而得出隐性失血量。[结果]通过PLIF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平均总失血量为(701.12±259.651)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346.89±166.266)ml。而通过Dynesys system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平均总失血量为(669.51±264.375)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250.47±166.819)ml。PLIF治疗组平均隐性失血量高于Dynesys system治疗组。[结论]Dynesys system治疗组在隐性失血量方面少于PLIF治疗组。

    2014年05期 v.22;No.343 415-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会议及学习班

  • 第五届全国全脊椎肿瘤切除学习班暨脊柱外科新技术论坛通知

    <正>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办的第五届全国全脊椎肿瘤切除学习班暨脊柱外科新技术论坛将于2014年5月9~12日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召开。课程分为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两部分。理论授课以脊柱肿瘤治疗、颈枕部手术、脊柱弹性固定等脊柱外科新理论为重点学习内容。实践操作为利用新鲜尸体标本,学员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包括全脊椎切除技术、颈人工椎间盘技术、经椎弓根截骨技术、腰椎TLIF技术等高难度手术及其他脊柱手术操作。实践操作名额限制为48人,不接受

    2014年05期 v.22;No.343 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4公济骨科论坛暨第七届上颈椎伤病新理论新技术学习班第一轮通知

    <正>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创伤中心、《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联合主办的2014公济骨科论坛将于2014年5月23~25日在上海召开。本次论坛由蔡郑东、王秋根、田纪伟教授担任执行主席,将聚焦创伤骨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骨肿瘤外科及骨科护理的热点问题与新技术进行重点研讨,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就相关内容作精彩报告。

    2014年05期 v.22;No.343 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首届外固定足踝重建国际论坛暨培训班通知

    <正>中国骨科医师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工作委员会与中华骨科学分会足踝外科学组,定于2014年5月11~18日召开"外固定足踝矫形与重建国际论坛暨培训班",其中论坛时间一天半(5月12~13日上午),培训班时间一周(学员限定30人)。本次会议特邀国际著名外固定足踝重建外科专家,意大利Maurizio A.Catagni教授,做多个专题演讲,模拟外固定器安装与手术操作。会议地点:北京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论坛与培训班演讲专家:在秦泗河矫形外科医师团队基础上,邀请在"外固定足踝重建外科"领域有代表性的专家演讲,实施

    2014年05期 v.22;No.343 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生长棒治疗小儿脊柱侧凸的新进展

    王汉林;李亚洲;曹进超;

    <正>早期发生、严重脊柱侧凸治疗困难,并发症多。当支具或石膏矫形不能控制时,脊柱非融合指导下的生长棒治疗成为一种选择。半个世纪以来,生长棒装置不断改进,疗效不断提高。近年来,新一代生长棒也已问世,但仍是值得关注探讨和尚待解决的课题。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1生长棒的发展史1962年Harrington报道用钩棒装置矫正脊柱畸形,对小儿采用非融合技术[1]。1984年Moe等人报道应用

    2014年05期 v.22;No.343 419-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病变的研究进展

    孙根文;塔依尔·阿不都哈德尔;

    <正>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属于脊柱微创外科中的内窥镜辅助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1-2]、局麻下操作等优点。目前临床最常采用的椎间孔镜技术是YESS技术和TESSYS技术[3],最初治疗的疾病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即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discectomy,PELD)[4]。之后,随着临床的广泛开展,一方面应用范围从LDH扩展到神经根管狭窄、椎间盘源性腰痛、腰椎不稳等,另一方面神经根损伤、术后椎间盘

    2014年05期 v.22;No.343 42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0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2 ] |[阅读次数:0 ]
  • 抗感染材料应用于慢性骨髓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何源龙;郑欣;陈一心;

    <正>慢性骨髓炎病程长、治疗困难、易复发,一直是骨科医师面临的一大临床难题[1]。临床上,在治疗慢性骨髓炎时,抗感染的治疗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抗生素治疗局部有效浓度不理想,静脉长期应用抗生素可引起肝肾功能障碍、静脉炎等并发症。局部缓释抗生素相对于全身用药的优势[2]包括:(1)使用剂量较低;(2)避免药物浓度超过毒性水平;(3)不易产生耐药性;(4)可产生长期控释药膜。抗生素缓释系统如掺合抗生素的骨水泥已经广泛用于治疗骨感染。生物活性材料能提高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增加生物矿

    2014年05期 v.22;No.343 426-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5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腰椎间盘突出症二次手术原因和处理的研究进展

    张文武;姚晓光;申勇;

    <正>近年来,随着脊柱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手术治疗已成为非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治疗手段,亦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然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术后常有各种并发症甚至手术失败的情况发生[1-2]。从多年临床实践中可以看出,术后大多数患者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但也有部分患者因为术后效果不佳而需要再次手术。笔者就腰椎间盘突出症二次手术原因及其处理措施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提高对二次手术原因的认识,加强对其预防和处理能力,同时提

    2014年05期 v.22;No.343 430-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骨肉瘤转移的相关分子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赵海恩;赵新文;周勇;杨彤涛;

    <正>为了提高骨肉瘤患者的生存间期及生活质量,需要最终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骨肉瘤会发生转移,尤其是转移到肺上?重要的是为什么肺转移的骨肉瘤患者对化学治疗不敏感?研究发现,发生肺转移的骨肉瘤细胞表现出了和原发性肿瘤细胞完全不同的生物学特性[1~3]。研究发现,发生转移后的肿瘤细胞群在细胞倍增速度、酶表达谱、染色体组型和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面都不同于其原发的肿瘤细胞群[4]。这就解释清楚了对原发肿瘤有效的化疗方案,为什么却

    2014年05期 v.22;No.343 434-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Wnt信号通路与椎间盘的发展

    梁广胜;殷明;刘玉亮;魏强强;周荣平;殷嫦嫦;

    <正>下腰痛,因其高患病率和带来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成为了一个世界性难题。在众多致病要素中,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是引起腰痛的主要因素之一。椎间盘退变的特点是通过一个级联放大反应-椎间盘微环境改变、细胞衰老或凋亡,进而诱导椎间盘的生化和结构改变-椎间盘的生物学功能最终发生障碍。充分认识椎间盘形态形成、生长和退行性病变的分子机制,能为选择一种最为适当而有效的治疗策略来修复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提

    2014年05期 v.22;No.343 441-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肢体延长结果对再生医学的启迪

    张力;王伟;秦泗河;

    <正>肢体延长技术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Ilizarov理论与技术出现以前基本上遵循着组织弹性延展的生物学理念。随着人们对肢体延长术认识的加深,20世纪50年代Ilizarov提出的张力-应力法则(LTS)使这一技术发生了划时代的飞跃,其理念也逐渐演变为肢体牵拉再生的生物学理论。大量肢体大幅度延长病例证实了肢体通过牵拉应力刺激能够实现复合组织再生增长或增粗的结果。那么肢体延长尤其是大幅延长的结果对再生医学的发展又具有怎样的新的

    2014年05期 v.22;No.343 445-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液氮型股骨头缺血坏死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王鹏飞;姜文学;

    <正>1前言近年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发病率不断增高,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其临床症状重、致残率高且治疗困难,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目前研究证明股骨头缺血坏死大体发病机制是由于遗传因素与多种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使股骨头发生部分或完全性缺血,导致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坏死的病理过程[1]。但分子水平机制及发病的初始原因尚不十分清,

    2014年05期 v.22;No.343 449-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修饰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兔胫骨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任志勇;邱世超;黄现峰;

    [目的]观察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修饰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兔胫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促进作用。[方法]4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摸球法分为3组。建立牵张成骨动物模型,在固定期第2 d,实验组于牵张间隙注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修饰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注射等量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空白组不注射任何物质。[结果]在固定期2周及6周实验组牵张区在大体观察、HE染色、X线观察方面成骨质量均好于对照组和空白组。12周后取牵张成骨区标本作骨组织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显示实验组新生骨质量较高,骨愈合情况要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修饰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提高兔胫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质量。

    2014年05期 v.22;No.343 453-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帕瑞昔布钠在骨关节术后多模式镇痛的安全性与疗效性分析

    龙浩;黄春阳;田慧中;吕霞;姜侃;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在骨关节术后多模式镇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90例择期行骨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PCIA)和B组(芬太尼PCIA),A组61例中又分为A1组:静脉组30例(40 mg/次1次/12 h静滴)和A2组:肌注组31例(40 mg/次1次/12 h肌注);B组29例(芬太尼PCIA)。分别记录各组术后48 h内镇痛效果(VAS评分)、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PCA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次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与B组比较,在VAS评分、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PCA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内,静脉组和肌注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PCA多模式镇痛在减少芬太尼用量的同时可显著缓解术后48 h内疼痛,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2014年05期 v.22;No.343 458-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TNF拮抗剂对晚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王健;张洋;史占军;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拮抗剂(恩利、益赛普)对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12月,具有明显髋关节症状的AS患者,所有患者在THA术后4周内仅使用非甾体镇痛药物控制症状,4周后分别采用恩利/益赛普和普通方案治疗。其中TNF拮抗剂组16例,术后4周给予常规剂量恩利或益赛普2次/周;普通治疗方案组23例,采用非甾体抗炎止痛药(NsAIDs)、抗风湿药(DMARDs)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术后第4、12周,第6、12个月进行临床评估和实验室指标检测;术后第3、6、12个月两组均进行X线检查。[结果](1)不论是TNF拮抗剂组还是对照组,治疗后的BASDAI评分都有所下降,且TNF拮抗剂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前者的CRP下降更明显,但两组ESR下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TNF拮抗剂组的非置换侧髋Harris评分、活动度以及VAS评分等都有改善,且较对照组明显;(3)对照组置换侧髋的VAS评分及功能改善,均显著优于TNF拮抗剂组非置换侧髋;(4)TNF拮抗剂组置换侧髋与对照组置换侧髋相比,术后Harris评分有明显提高,但在活动度和疼痛方面则没有明显差异;(5)两组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明显的假体松动透亮线;(6)两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从短期随访结果来看TNF拮抗剂对髋关节受累的晚期AS患者确有疗效,虽然单纯使用TNF拮抗剂治疗尚不能达到THA的效果,但THA术后继续使用TNF拮抗剂可以进一步改善髋关节功能,而对疼痛和活动度则没有明显改善;同时,THA术后使用TNF拮抗剂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2014年05期 v.22;No.343 461-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前入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回顾性分析

    梁学刚;孙玺淳;王一农;

    [目的]前入路手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可靠的方法。[方法]本文回顾本院自2007年1月~2013年3月间的32例脊髓型颈椎病经前入路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单个间隙或双间隙、压迫主要来自脊髓前方而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的32例脊髓型颈椎病人通过电话、门诊等进行随访,获得随访资料32例,评估其疗效。[结果]本组男性27例,女性5例;年龄39~72岁,平均53.4岁。病变节段:单个间隙15例,双间隙17例。32例全部为脊髓型,27例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双手握力减弱,双下肢活动不灵,有踩棉花感。单侧或双侧肱二、三头肌及膝、踝关节反射活跃,单侧或双侧Hoffman征及Babinskin征阳性。5例肢体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及病变平面以下不同程度的感觉减退及尿潴留。[结论]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的两组患者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还须进一步的临床观察,在6个月以内施行手术者效果较好,随病程延长,其手术效果明显变差。

    2014年05期 v.22;No.343 46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经典文献史料

  • 手足徐动症(athetosis)的命名

    李晓光;

    <正>原著标题:A Treatise on Diseases of the Nervous System.刊载杂志:D.Appleton&Co.,New York,1871.原著作者:Hammond William Alexander(1828-1900)纽约州立医院精神神经科笔者拟用athetosis为病名记述一个以往未被关注的疾病,该病主要特征为指趾不能保持固定位置且不停地非自主运动。上述特征也是我使用athetosis一词命名的理由,并用以下病例说明该病的症状。患者,男,33岁,荷兰人。1860年开始出现癫痫以来每6周发

    2014年05期 v.22;No.343 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告

  • 后路椎间盘镜下腰椎管内骨软骨瘤切除1例

    孙明举;王艳辉;高赛明;张晔;李垂启;鲁春华;

    <正>患者,男,45岁,工人。因"右小腿外侧间歇性麻木1个月"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小腿外侧麻木,行走或弯腰活动时明显。无腰腿疼痛、无力及二便障碍。查体:腰椎生理曲度存在,无侧凸,腰部棘突无叩、压痛,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90°阴性,感觉、肌力无减退,双侧跟腱反射、膝反射正常,双侧Babinski

    2014年05期 v.22;No.343 469-471+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骨化性肌炎1例报道

    赵耀;李冬松;刘建国;

    <正>骨化性肌炎属于一种良性、局部、自限性的疾病,常见于30~40岁人群,多见于男性。好发于四肢肌肉与骨连接部,大多数发生于外伤或手术后,也有个例无外伤史[1]。骨化性肌炎是一种骨组织外的非肿瘤性病变,病理组织以纤维组织增生为特征,伴有大量的新骨、软骨形成[2],但其早期表现与炎性肿物及软组织恶性肿瘤常难以鉴别[3],误诊率可达70%左右。作者结合收治的1例骨化性肌炎,讨论其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1临床资料

    2014年05期 v.22;No.343 472-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讲座_骨科物理检查法

  • 3腕部和手的检查基本知识(一)

    <正>(上期连载文章刊登于2014年第22卷第4期377页)1视诊1.1观察手及腕部的外形是否有异常1.1.1各种畸形腕及手部畸形较多,常见有下列几种:餐叉样畸形(Colles骨折)(图3-1)、垂腕手(桡神经损伤)(图3-2)、爪形手(尺神经损伤)(图3-3)、

    2014年05期 v.22;No.343 475-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骨科未来与创新论坛

  • 做为学科带头人在科室未来与创新发展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

    李明;

    <正>近年来,长海医院骨科在校、院党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军委、总后党委的决策部署,各项建设始终保持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良好势头。当前长海医院骨科正处在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作为学科带头人、技术带头人和医院建设的中坚及核心力量,在科室建设和未来发展上,应该强化主人翁意识,提前谋划,主动作为,瞄准世界前沿,全方位加强科室建设。1追求卓越是实现腾飞的动力世界畅销书作者马克·汉森(《心灵鸡汤》、《亿万

    2014年05期 v.22;No.343 478-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医史博览

  • 从概念到建立再到临床——骨组织库发展简介

    胡蕴玉;

    <正>骨库的建立,是将采集、贮存并经过处理的同种骨甚至异种骨用于治疗,为临床使用安全有效的骨移植材料提供保证。骨移植广泛应用于临床,是自20世纪50年代骨库建立之后开始的。1942年古巴医生Inclan首先提出骨库的概念。50年代初朝鲜战争期间,美军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伤救治经验,在马里兰州建立了美国海军组织库,采用深低温冷冻或冻干法保存同种异体移植物,以满足战时对组织(特别是骨与皮肤)

    2014年05期 v.22;No.343 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理事之窗

  • 西北地区最早的骨科专科之一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正>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原西安医科大学一附院)成立于1956年。为教育部部属大学教学医院和卫生计生委主管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重点学科、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和优质护理示范单位。经过近60年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实践积累和发展,学科综合实力居区域内同专业先进行列。由学科已故殷培璞教授在大骨节病防治方面取得的成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专科现设标准病床96张、ICU监护室和亚专科门诊。现有医护人员6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医师15名,博士和硕士导师10名,担任省级专业学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4名,50%和70%以上医师分别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现任骨科主任、学科带头人邱裕生教授曾在英国学习和工作十余年,具有国内外骨科临床、科研、教学和管理经验,是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和关节工作委

    2014年05期 v.22;No.343 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第二届骨科未来与创新论坛通知

    <正>全国第二届骨科未来与创新论坛定于2014年6月27日~29日在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翰林大酒店召开,本届论坛是由《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和中国康协肢残康复专业委员会及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共同主办的学术性高层次骨科专业盛会,其宗旨是"让科室充满活力,让专业焕发光彩"。围绕论坛主题,从提升学科带头人及其团队整体水平考虑,我们安排了一个主会场和两个分会场,分别探讨:①如何提升我国骨科特色,加快由大变强领先国际的进程,实现跨越发展;②国际骨科进展情况及特色技术;③骨科临床医学人性化及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确保论坛高质量、高水平,特邀请业内资深实践者担任主讲人、主持人。让我们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坚定不移的走以内涵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专科技术水平为基础,以优质高效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为目标的发展之路,为实现

    2014年05期 v.22;No.343 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